《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教学反思《元素》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前,我认真地对教材内容的结构、逻辑关系等进行了专研,吸取以往教学的成功与不足的经验和教训,仔细的分析了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本次教学的主题思想是:重组教材,活化教材,教学中“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教案跟着学生走。

通过教学让我深深感觉到:教学后的每一次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我的一次超越。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是较为成功的,学生的反映也是好的,思考一下,主要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教法设计本着以“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先学---后教----训练的教学程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

教学中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教学安排。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大胆引导学生探究,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二.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归纳,探究元素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思考一些问题,经分析、探索、总结形成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本节重点是元素的定义、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难点是元素的定义。

在教材处理上,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节目标,本人对教材作如下处理,先进行情景引入,然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自学提示,然学生自学得出元素定义和定义中的关键词句,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探究,学生自学定义中的关键词句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然后同过出示基础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引导学生对关键词中“一类原子”和“总称”进行理解即顺利突破难点。

在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定义区别。

初中化学_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一些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0多种元素符号。

3、纯净物的分类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课题:【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元素(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教学反思
大冶实验中学石树林
10.17日,我有幸到黄石市鹏程中学参加了化学组的同课异构活动,鹏程中学的熊桂林老师和我都主讲了《元素》这一课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

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引用学生耳濡目睹的广告设问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们通过观察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微观分子构成示意图,分析总结出他们所含有的共同微粒---氧原子。

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

通过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出原子、分子、元素及物质之间的联系。

从元素的定义到元素符号再到元素周期表,每个节点过度自然流畅。

整堂课张弛有度,讲练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课后,黄石市初中化学张先标名师工作室的专家们进行了点评,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不足之处:
1.《元素》这一课题内容较多,一般都分两课时,我作为一个课时来尝试的,整堂课较紧绷,节奏有些快。

2.对于元素、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联系这一难点,学生合作与交流不充分,教师引导不到位,最终还是由老师“注入”。

3.学生分组讨论有时流入形式,没多大意义,比如2H表示的意义。

4.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初次接触到触摸屏的白板,授课时链接的元素周期表用完后不知如何退出,课堂上出现尴尬局面。

总之,自己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多从其他老师那学习,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元素符号初中化学教案

元素符号初中化学教案

元素符号初中化学教案主题:元素符号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符号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对应的元素名称;3. 运用元素符号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内容:1. 元素符号的概念;2. 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名称;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名称;2. 运用元素符号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符号的作用;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白板、彩色粉笔;3. 元素符号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元素符号的概念,简要解释元素符号的作用;2.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二、讲解元素符号(10分钟)1. 利用PPT介绍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对应的元素名称;2. 解释元素符号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掌握元素符号的使用方法;2. 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纠正错误并指导正确。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5分钟)1. 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元素符号写出化学方程式。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2. 强调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 鼓励学生自主查询了解更多元素符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对应的元素名称。

在练习和作业中,学生也逐渐熟练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元素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教学反思《化学元素》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化学元素》教学反思1“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课本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

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和水中所含氢元素是相同的,氧气和水中所含的氧元互也是相同的。

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触过元素的概念,没有了解且硬说已了解且要根据以前的“了解”基础来学习元素,学生能不晕吗?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

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

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有人认为不该运用同位素的知识,理由是还没学习同位素,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科学,只要学生能接受,运用一点后面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就可以大胆的运用,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

我在上这课时之前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与老师们讨论过,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元素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元素教学反思

课题3 元素
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本课题我在上课过程中,从生活事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课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元素的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

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2)、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2、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初中化学的特点之一是理解与记忆并重,本课题主要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去记忆24种常见的元素符号,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元素符号
书写的规范化训练。

另外课后作业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加强对元素符号的
记忆,同学间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学生思维训练,增强学生
学习过程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今后学好化学打下坚实
基础。

(2)、在元素周期表学习中,我还通过介绍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科学、用科学的满腔热情。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教案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教案

初中化学中元素符号教案教学内容:元素符号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部分元素的符号。

2. 了解元素符号的重要性。

3. 能够在化学实验或化学方程式中正确使用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正确理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或板书。

2. 元素周期表。

3. 记号板和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简化版本,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符号,并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二、讲解元素符号的定义和命名规则(15分钟)1. 介绍元素符号的定义:元素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缩写,通常是拉丁字母的一个或前两个字母。

2. 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通常是元素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

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氦元素的符号是He。

三、举例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看元素周期表,给出元素名称,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

2. 让学生给出元素符号,要求学生说出对应的元素名称。

四、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元素符号的问答练习,加深记忆。

五、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思考元素符号在化学实验或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其作用和用途。

六、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整理所学元素符号,写出对应的元素名称,并简述元素符号的用途。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元素符号为中心,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符号的定义、命名规则和用途,提高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巩固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我一共上了3课时,可发现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理想,总结经验如下:1、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时,要指出“以C—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并用相应的学习加以巩固,让同学充分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2、教学化学式时,可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同学对化学式的熟悉,以及化学语言的表达。

如可组织同学看图说话等。

3、化学式的计算中要引导同学规范解题,可补充一定的例题,以帮助同学加深对化学式的理解,掌握化学式计算的方法。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2每届同学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教材上的插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及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后,我让同学翻到教材72页看插图,并提问“桌上放了几个瓶子?里面各装有什么?〞同学回答:“铜、锌、钙〞,紧接着,我又问“这个人为什么不熟悉?〞同学都笑着抢答“他是外国佬,不熟悉中文〞,于是我趁热打铁地又问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外国人也知道瓶内装的是铜、锌、钙?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在介绍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我又让同学阅读教材P73页的图4-7,从而讲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出有三种含义的元素符号,然后让同学参照图4-7做有关元素符号意义的口头学习,同学回答问题的热情迅速高涨,连平行班中一些上课不爱听讲的同学也纷纷举手争着抢答,并埋怨老师未叫他回答。

班上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学得非常起劲,下课铃声响起时,有部分同学甚至脱口而出“怎么就下课了?〞与平常相比,本节课同学主动参加的次数较多,学习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批改时,完成的状况及质量都较好,较高,缺点是课时时间有限,元素符号又较多,同学一时难以全记住。

《元素、元素符号》教学反思3同学,熟悉了常见的元素符号,通过探究活动,让同学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

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 ,形成元素的概念 ,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3〕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根本的粒子——质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 ,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4〕了解元素周期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的比拟 ,建立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增强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元素符号;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1〕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物质为什么会变化无穷、循环往复?人们很早就意识到 ,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根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然而,对于这些元素究竟是什么,人们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元素是水、火、土、气 ,也有人认为是金、木、水、火、土⋯⋯但是 ,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它们仍然是可变的,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根本成分。

那么,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二、新课学习一、元素与元素符号活动天地: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古人曾经认为水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之一 ,认为它普遍存在、不易变化。

根据你对水的认识谈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不正确 ,虽然水普遍存在 ,但是水也是可以变化的 ,水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可以拆成两种原子。

]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根本粒子构成的 ,这些根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小丽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是容易变的;而原子是不变的 ,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

元素教案的反思

元素教案的反思

元素教案的反思教案标题:元素教案的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元素的分类和属性;3. 培养学生对元素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2. 元素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元素分类和属性的理解;2. 学生对元素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元素的实物或图片素材;2. 准备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 提前制作好学生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元素的概念和特征;2. 提出问题:你能列举几个你所熟悉的元素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展示元素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元素的特征;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惰性气体等;3. 介绍元素的属性,如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等。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元素实物或图片;2. 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分析,填写实验报告表格,记录元素的特征和属性;3.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比较各组观察结果的异同。

步骤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报告表格;2.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元素的分类和属性,强调重要概念和关键点;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导入问题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元素是否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对元素的深入思考和探索;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拓展对元素的认知。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元素的小结;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预告下节课将进行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深入理解了元素的分类和属性,并培养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

九年级初中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九年级初中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九年级初中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教学反思1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元素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成绩分化的一道分水岭,从元素符号开始,学生陆续接触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最开始的充满憧憬、兴趣高涨直线走低,成绩一落千丈。

难道记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真的比记英文单词还要难吗?我认为,问题不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难记上,而在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

何谓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呢?我跟学生说:要学好初中化学需要打开三道门,这道门就是元素符号。

第二道门是化学式,第三道门是化学方程式。

道门打开了,你才能接触第二道门,打开第二道门你才能接触第三道门。

很多化学式的书写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用化合价的知识来解决它。

如果元素符号记不住,记住了化合价也没有用武之地,化学方程式就更没指望了。

所以,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就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

学好元素符号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开始,是关键。

在一、二单元的教学中,曾经让学生零星地记过几个元素符号,但数量太少,在本节表3—4中,我跟学生又找出了和汉语发音首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氟、氦、氖、钠、镁、
锰、钡帮助学生记忆。

其他元素符号则要靠死记硬背,要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元素》教学反思2
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

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

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元素》的教学反思

《元素》的教学反思

《元素》的教学反思《元素》的教学反思1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其次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

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熟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

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慢慢深化,让同学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熟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头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

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

同学在学校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学问,有确定的试验动手力气。

同学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惊奇心的,老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同学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同学的探究、思考及动手力气。

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让同学主动地探究,从而猎取学问,提高学习力气,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老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同学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接受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开放探究学习。

在整堂课中,老师充当的是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争辩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终得出结论,都是同学通过自主合作争辩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当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诞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

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行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

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试验,因此老师要生疏教学内容要求,擅长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试验设计方案。

在课前老师确定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尽量将可能消逝的状况都估量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同学也应当做好课前预备,预习试验,初步了解试验的原理及试验步骤,保证明验的顺当进行。

本试验由于时间关系,对选则试验材料的原则,无法在本试验中拓展完成,另外,若时间较充分,还可以鼓舞同学自带试验材料,将成功与试验的机会更多地让位于同学,使同学建立自信,体验更多成功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2019-01-06
篇一、《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元素符号,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先用一简约化的周期表(没有过渡元素和电子层等信息)介绍元素的周期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附页的元素周期表,这样由浅入深,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规律。

篇二、《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每届学生在学到分子、原子、元素这部分内容时都普遍感到难学,其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识记的内容又较多,故学起来均感到枯燥无味,然而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新教材上的.插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及元素与分子、原子的区别后,我让学生翻到教材72页看插图,并提问“桌上放了几个瓶子?里面各装有什么?”学生回答:“铜、锌、钙”,紧接着,我又问“这个人为什么不认识?”学生都笑着抢答“他是外国佬,不认识中文”,于是我趁热打铁地又问道: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外国人也知道瓶内装的是铜、锌、钙?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在介绍完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我又让学生阅读教材P73页的图4-7,从而讲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归纳出有三种含义的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参照图4-7做有关元素符号意义的口头练习,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迅速高涨,连平行班中一些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也纷纷举手争着抢答,并埋怨老师未叫他回答。

班上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学得非常起劲,下课铃声响起时,有部分学生甚至脱口而出“怎么就下课了?”
与平时相比,本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次数较多,学习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批改时,完成的情况及质量都较好,较高,缺点是课时时间有限,元素符号又较多,学生一时难以全记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