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
1.“,”两句不加粉饰,却在眼前铺开了一幅优美的“山林晨景图”。

2.“,”两句点题并营造了清寂幽邃的意境。

3.“,”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

4.参观苏州园林时,我们常常会在曲折迂回的假山旁的小径上来回穿梭,美丽的花儿在雅致的小院里开放,让人不禁想起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5.“,”两句写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默写答案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及同步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及同步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

具体说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当然,这两句在结构上也是浑然一体,“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

宋代的葛立方说得好,“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首联交待了古寺的环境,颔联作者采手用移步换景之手法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欧阳修对此两句是称赞不已,他说:“吾尝喜诵常建诗中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林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2)自选角度对该联进行简要赏析。

(3)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认为“欲效其语而久不可得”,你认为这两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在取景摄物上有何妙处?(4)这首诗描写的是禅院景象,诗人心中有无禅意?请列举诗人所写景物之一二或通过诗人所写的诗句略加说明。

[参考答案]:(1)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2)欣赏角度提示:A,山光水色,使人赏心悦目的形象美。

B,“悦”“空”等关键字的语言美。

C,寓意于景,融情入景的表达技巧美。

D,评价该联的思想内容。

(3)表现了幽深空灵的意境,“竹径”为一条虽美、却又极平常的小路,然而它通向的却是幽深的“禅房”。

此意境之妙不在摹景之美,而在于令人如临其境,唤起身经其境的无限回味。

(4)诗人心中是有禅意的,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听见鸟儿在湖光山色之中飞鸣欢唱,看见水潭的清澈透明,似乎自己的心也变得空明而无杂念。

(上面仅为一例,也可从其他诗句或景物出发,只须点出“人内心的明净而无尘垢”即可。

此题以表达“有禅意”为标准,但如果有考生认为无禅意,只要能言之成理也可。

)相关试题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

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二、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树阴、、四种景物,并用、爱、、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三、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黄沙、、,构成了一幅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词,但却。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四、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以及,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和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的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小题: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自-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

自-七下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字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1.竹径:小路被竹林掩映;曲径:小路弯弯曲曲,层次丰富,景致深浓。

2.“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2.深: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3.诗歌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你认为隐含了怎样的哲理?3.要达到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要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4.“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5.诗歌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这两句是否矛盾?不矛盾)5.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实际上是以声衬静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浓厚隐逸情怀。

二、登岳阳楼(杜甫)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1.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者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幅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

2.广阔无边、雄浑壮观的洞庭湖,划分开吴国、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性默写
1、“,”描绘出一个高洁幽美的环境,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2、“,”两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优美的环境。

3、“,”两句写飞鸟怡然自乐,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

4、“,”两句营造了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5、“,”两句不加粉饰,却在眼前铺开了一幅优美的“山林晨景图”。

6、“,”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

7、“,”两句点题并营造了清寂幽邃的意境。

8、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

9、参观苏州园林时,我们常常会在曲折迂回的假山旁的小径上来回穿梭,美丽的花儿在雅致的小院里开放,让人不禁想起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10、“,”两句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答案)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6、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通用14篇)题破山寺后禅院篇1(唐)常建【自学指导】1. 熟读和背诵这首诗。

2. 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 正确理解诗人盼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籁lài磬qìng【朗读课文】早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课文简析】此诗抒写早晨游寺后禅院的感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景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本诗题咏佛寺禅院,却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观赏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会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予自己遁世无悔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早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显露对佛宇的礼赞之情。

三四句,写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觉后院花丛树林深处的唱经禅房。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赞叹,沉醉,忘情地观赏起来。

“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致,令人如临其景,而在与能够唤起身经其景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五六句,写他举目远眺寺后的青山绿水。

只见鸟儿自由拘束地飞鸣欢唱,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杂念立刻涤除。

此时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佛门怡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拘束、无忧无虑。

“山光”两句,造语警拔,寓意深长,旨在发人深思。

诗人着力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

七八句,写好像大自然和人世间全部其它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洁怡悦的境界。

这是律诗,但笔调似古体,格律变通:首联流水对,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

这首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这首诗表现了常建诗歌的特点:构思奇妙,擅长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景,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

海南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海南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海南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3.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两句的画面。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习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二、送友人/李白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四、卜算子•咏梅/陆游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习题】1、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B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分析: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是对偶。

C、“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的意思是,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钟磬的回声。

在景物描写中无处不突显诗人淡泊处事的内在情怀。

D、这首诗咏的虽是佛寺禅院,抒发的却是诗人寄情山水以及隐逸之情。

2、下面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分析: D、“破山寺”不是全诗重点所在。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精选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精选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赏析题及答案一、常建(1)三、四句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怎样的特点:清幽(或清静、幽静)。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的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

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4)本诗的两组对偶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7)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9)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答:使人心空灵,生动的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

篇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读常建的回答问题。

(1)你认为颈联的“诗眼”是哪些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2)你认为尾联两句有矛盾吗?如何理解这两句的关系?(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1)诗眼是悦、空两个字。

这两个字准确的表现了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

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一、诗歌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题目类型1、诗句理解题(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深”二字有何妙处?(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意境分析题(1)整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来营造这种意境的?3、主题探究题(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表现手法题(1)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三、诗句理解题答案与解析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诗人在清晨时分走进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

画面中展现出宁静、清幽的氛围,古老的寺院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庄重而神秘。

解析:“清晨”点明时间,给人以清新之感;“入古寺”表明诗人的行踪,引发读者对寺院内部的好奇;“初日照高林”描绘出阳光洒在山林间的美景,烘托出寺院的宁静与庄严。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深”二字有何妙处?答案:“幽”字写出了小路的幽静、深远,“深”字则突出了禅房周围花木繁茂的景象,两个字生动地描绘出后禅院清幽宁静的环境。

解析:“幽”强调了路径的曲折和幽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宁静;“深”形象地表现了花木的浓密,暗示这里少有人至,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静谧。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解析:“山光悦鸟性”描绘出山林的美景让鸟儿感到快乐,侧面反映出诗人也被这美景所感染;“潭影空人心”中,清澈的潭水倒映着周围的景物,使人的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杂念。

四、意境分析题答案与解析1、整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禅意的深邃。

《题破山寺后禅院》试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试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初日”在诗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悦鸟性”中的“悦”字如何解释?它在句子中起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 “万籁”一词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 “磬音”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5. “花木深”中的“深”字如何理解?它对描绘禅院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该句中的时间顺序和景物描写技巧。

2. 请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探讨“曲径”与“幽处”之间的对比和联系。

3. 请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悦鸟性”与“空人心”所蕴含的哲理。

4. 请将“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万籁此都寂”与“钟磬音”之间的对比和深意。

三、默写填空与解析(每题5分,共20分)1. 请默写:“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并解释“初日”在句中的象征意义。

2. 请默写:“曲径通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并分析“幽处”对禅院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请默写:“山光__________性,潭影空人心。

”并探讨“悦鸟性”对全诗情感基调的影响。

4. 请默写:“万籁此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并解析“都寂”与“钟磬音”在诗中的对比效果。

四、内容理解概括与深度分析(15分)请用详细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并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意境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五、描写手法与艺术特色分析(15分)请详细分析诗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拟人等),并结合具体诗句阐述其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六、句子赏析与意境解读(15分)选择一句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诗句,进行赏析。

请详细解读该句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效果,并说明它对全诗主题的贡献。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一」【甲】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甲】诗中“空''字写出了山野的'空旷寂静;【乙】诗中“空''字则表现了诗人此刻的精神状态。

(2分)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两首诗都是盛唐时的山水田园诗。

B. 两首诗都运用了典故来表达志向。

C. 两首诗部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写。

D.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参考答案6. 心中尘世杂念全消(2分)7. B(2 分)《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二」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

暝:夜色。

②歇:干枯。

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1)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2)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山居秋暝》阅读题及答案「篇三」王维的《山居秋暝》阅读答案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阅读的答案优秀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阅读的答案优秀4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阅读的答案优秀4篇《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阅读的答案篇一(一)课前预习与展示1、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

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2、解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

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3、结合书下注释翻译《题破山寺后禅院》(二)课上合作探究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三)拓展延伸《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四)当堂检测1、诗中以静写动,给人余音绕梁之感的诗句是:2、诗中充满哲理的诗句是:3、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反衬诗人精神宁静愉悦的诗句:4、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有摆脱尘世烦恼,向往无忧无虑自由生活的诗句是:(五)布置作业《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歌阅读的答案篇二自学指导1.熟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3.正确理解诗人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

正音正字籁lài 磬qìng朗读课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考复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XXX人心。

XXX此都寂,但XXX。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XXX使飞鸟更加欢悦,XXX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XXX同榜进士,长XXX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XXX。

XXX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一、理解性默写:1、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3、悠长的XXX,在鸦雀无声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民气灵愈发沉静的句子:XXX都寂,但XXX。

2、选择题:1、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B)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偶的伎俩,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红尘杂念受到洗濯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解析】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是对偶。

C、“万籁此都寂,但XXX”尾联的意思是,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XXX的回声。

在景物描写中无处不突显诗人淡泊处事的内在情怀。

D、这首诗咏的虽是佛寺禅院,抒发的却是诗人寄情山水以及隐逸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点汇总(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点汇总(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内容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荡涤。

3.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4.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

这里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周围一片寂静,用袅袅的钟磬声,更能衬托出周围一片寂静幽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
1。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选择题、简答题及解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选择题、简答题及解析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二、送友人/李白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四、卜算子•咏梅/陆游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丽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夸姣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习题】一、选择题:1 、对《题破山寺后禅院》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B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解析】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是对偶。

C、“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的意思是,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钟磬的回声。

在景物描写中无处不突显诗人淡泊处事的内在情怀。

D、这首诗咏的虽是佛寺禅院,抒发的却是诗人寄情山水以及隐逸之情。

2、下面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彻底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划后,即将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解析】 D、“破山寺”不是全诗重点所在。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一、选择题(1 - 10题)A.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

B. 诗中“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C. 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进入古寺。

D. 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寞的氛围。

解析:D。

全诗营造的是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而非凄清、寂寞。

诗中描绘的古寺环境静谧、空灵,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都体现出一种清幽之感。

2.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两句诗中的“入”和“照”有何妙处?()A. “入”写出了古寺的幽深,“照”写出了阳光的强烈。

B. “入”点明了诗人进入古寺的动态过程,“照”写出了阳光投射在树林高处的情状,为下文描写古寺的清幽做铺垫。

C. “入”和“照”只是简单的动作描写,没有特殊含义。

D. “入”表示一种被动进入的状态,“照”强调阳光的普遍性。

解析:B。

“入”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进入古寺的过程,有一种动态感;“照”字准确地描绘出清晨的阳光洒在高林上的景象,这种阳光初照高林的描写,为后面展现古寺清幽宁静的环境做了铺垫。

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中“曲径”“幽处”“禅房”“花木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A. 幽深、静谧、空灵的意境。

B. 荒凉、冷清、孤寂的意境。

C. 热闹、欢快、活泼的意境。

D. 昏暗、压抑、沉闷的意境。

解析:A。

“曲径”蜿蜒曲折通向幽静之处,“禅房”隐藏在花木深处,这一系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且空灵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4. 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理解正确的是()A. 山中的风光让鸟儿愉悦,潭水的倒影使人内心空灵。

B. 山上的光线让鸟儿高兴,潭水的影子让人心生恐惧。

C. 山的景色使鸟儿的性格变得愉悦,潭水的影像使人心变得空虚。

D. 山光和潭影是一种对比,表现出鸟儿和人心的不同状态。

解析:A。

此句中“悦”是使动用法,使……愉悦;“空”也是使动用法,使……空灵。

山中的美景使鸟儿欢快愉悦,潭水清澈,潭中的倒影使人的内心变得空灵,表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古诗词阅读理解(共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分)答:1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2分)答:1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2分)参考答案:13、答:“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2分) 14、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2分) 15、万籁俱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分)22、这首诗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什么?(2分)23、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