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鸢 女性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北鸢读后感500字

北鸢读后感500字

北鸢读后感500字《北鸢》读后感。

《北鸢》是一本关于成长、友情和家庭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以及他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他所面对的挑战,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北的少年,他在书中经历了许多成长的磨砺。

小北的父母离异,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并不富裕。

在生活中,小北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也一起面对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小北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小北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北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珍贵。

小北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而善良的女性,她为了小北的成长和未来,默默地付出着。

小北的朋友们也是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持者,他们在小北面临困难时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小北和他周围人物之间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和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在读完《北鸢》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意识到了家庭和友情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人际关系中,理解、包容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勇敢向前。

总的来说,读完《北鸢》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通过小北的成长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和友情的温暖和力量,也明白了在人际关系中,理解、包容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勇敢向前。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更是一部富有温暖和力量的励志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收获和感悟将伴随我一生。

一部温婉而富有意味的小说——读《北鸢》

一部温婉而富有意味的小说——读《北鸢》

-部温婉而富有意味的小说-读《北聋》栗军摘要: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一经出版便赢得多赞誉,细读文本,这些赞誉也多能实至名归,它的古典主义风格中透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内涵意味。

本文力图从叙事、人物塑造、隐喻和象征、语言风格以及民间表达来分析《北鸢》这部小说的深层意味。

叙事上的历史感,不仅穿插有古典的叙事方法,也表现出现代小说的深层意蕴;温婉的叙事方法,使小说的人物都呈现出一种古典美;风筝的象征意蕴、语言风格以及作者所有意表达的民间真精神,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态度和真实状态。

关键词:《北鸢》;温婉;意味中图分类号:1207.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7-0080-04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一经出版,便获得了诸多 赞誉。

它曾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小 说出版界称之为“工笔再现”“民国‘清明上河图称它是新古典主义小说的定音之作。

有人称其为2016年 众多长篇小说之中,是能“力求突破时代雾霾而接近生 活的本质、生存的困境与人类终极存在的诗学奥秘,具有 对现实生活极强的介入意识和同步属性'也是“通过激 活历史记忆而重新建构当代生活的精神根基,的作品。

陈思和在“序”中称其“是一部向《红楼梦》致敬的当 代小说” [2]1;王德威称葛亮的《北鸢》“小说美学以及历 史情怀独树一帜”瞬。

这些美誉从何而来?细读文本, 葛亮的《北鸢》有一种不温不火的风格,有着温婉而恰切的叙事,从中展示其深层内涵和意味。

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民国的小说,时间大体从民国 十五年即1926年写起,直到1947年的内战爆发时期。

这段历史对于一个刚刚经过三个本命年的作者来说,是 极为遥远和陌生的。

但葛亮受祖父的期许,要完成“一 本书,关于爷爷的过往与时代”pp。

一个小说作者能很 好地完成关于历史的叙事,确属不易。

而作者就在叙事 上下了一定功夫,不仅讲述了爷爷一家,也叙写了外公、外婆一家。

《北鸢》书评

《北鸢》书评

大时代下的个体浮沉故事首先起始于一只颇具象征意义的符号——纸鸢。

围绕着这只牵动男女主角相遇、分别乃至最终重遇的纸鸢,纷繁复杂的人情关系,催人泪下的乱世离别,带有宿命感的匆匆过客与世事沧桑,纷至沓来,如三月桃花雨扑面,不觉衣已渐湿。

《北鸢》是一部家族史小说,男主角卢文笙的原型即是葛亮的外公。

小说定位为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所涉人物众多。

主人公卢文笙出生于襄城大户商贾人家,生于乱世,其成长与遭际便不可避免地带有典型意义。

在卢文笙与冯家三小姐冯仁桢相遇相恋的大框架下,作者细细描摹卢家与冯家这两个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并暗示了两家在国家遭逢战事的大背景下风雨飘摇日渐颓唐的窘境。

此外,通过卢、冯两姓的穿针引线,作者刻画了一幅民国群像图,这群像里既有寓公、商人、学生、伶人等,也有曾入于众多史册书籍的真实历史人物。

如书中的人物石玉璞,即民国初年曾任直隶省长兼军务督办的褚玉璞;还有革命领袖、葛亮的太舅公陈独秀,著名画家李可染等的轶事,在文中也隐有提及。

手握这些重量级“大咖”的直观权,作者却有意淡化了对历史的钩沉,避开宏大叙事,始终站在小人物的视角体察世事,使故事有了一种温情脉脉的触感,更令读者时刻有“在场感”。

行文中,作者始终以细腻之极的眼光观照旧时代的平凡个体,关心他们在不可控的年代里的爱恨离别。

正如他所说,“再谦卑的骨头里也流淌着江河”。

个体命运与情感的波澜壮阔,并不比时代的云波诡谲失色;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也并不比叱咤风云的枭雄浅薄。

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选择,也是他对个体生命丰富性和厚度的深沉思考。

印象颇深的场面有二:一是卢文笙本命年去襄城四声坊,“余生记”的龙师傅给他讲与其父传奇般的相交相知,这是卢文笙与纸鸢的缘起;另一是文末,卢文笙与冯仁桢重遇,秋风暮色中天际飘着的一只纸鸢。

从物到人,始终有一条隐隐的伏线牵引,恰如纸鸢上那不可或缺的一条线,看似飘摇,实则知来处,知去处,一脉到底。

小说题为北鸢,暗示着书中人浮萍一般的人生。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是一本非常震撼人心的小说。

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族、爱情、背叛和成长的故事。

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感慨良多。

首先,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主人公叶白
夜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女孩,她在家族的压迫下,不断地挣扎着寻找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她经历了无数次的背叛和痛苦,但从未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让我想到了
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我们都会经历这些,但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和抵抗。

其次,小说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荒谬。

小说的背景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家族之间的斗
争和政治阴谋无处不在。

作者的笔力非常精彩,通过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深入探讨
了人性中的黑暗和善良。

我感到非常震惊和绝望,同时也对历史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
反思。

最后,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而又心碎。

主人公叶白夜和她的爱人刘泠尘之间的
爱情线非常动人。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最终寻找到了彼此的幸福。

但他们的爱
情却被家族和政治破坏,他们被迫选择分离。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宝贵和脆弱。

总之,读完《北鸢》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性、历史和爱情。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类经验的深刻剖析。

我相信这本书将
会持久地影响着我,并激励我不断探索和成长。

北鸢读后感800字

北鸢读后感800字

北鸢读后感800字《北鸢》读后感。

《北鸢》是一部由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以北鸢这个人物为主线,通过他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北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他被迫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命运。

他的父亲被打成了“地主”,他的家庭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排斥。

北鸢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小说通过北鸢这个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感震撼。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北鸢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束缚,言论和行为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人性也发生了扭曲,他们变得冷漠和自私,对他人的痛苦和苦难视而不见。

小说中的北鸢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求存,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小说通过北鸢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感震撼。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他被迫背负起了沉重的历史命运。

他的父亲被打成了“地主”,他的家庭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排斥。

北鸢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自由的追求。

小说通过北鸢这个人物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感震撼。

北鸢的读后感

北鸢的读后感

北鸢的读后感北鸢是一本让人读后感触动的小说,它描绘了一段发生在北方小城的故事。

通过北鸢这个角色,作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以及对自我的探索和成长。

在故事中,北鸢面临了各种挫折和磨难,但通过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谈谈我对北鸢这个角色以及小说整体的一些观点和感悟。

北鸢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在北方小城里过着平凡的生活。

他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出色,但他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在人生的路上,他屡遭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梦想。

这种奋斗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小说中,北鸢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在学校里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从未止步不前。

他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社团活动中,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努力探索自己的兴趣,并共同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令我感受到成长的酸甜苦辣。

在北鸢的成长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人物。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北鸢的导师李先生。

李先生是一位非常富有智慧和耐心的老师,他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北鸢很多帮助,还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他指导和鼓励。

李先生教给北鸢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塑造。

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引路人,他们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帮助我们走过坎坷。

北鸢这个小说给我最深的启示是:坚持梦想,努力奋斗。

无论我们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信自己的价值,永不放弃。

就像北鸢一样,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的人生轨迹却是不平凡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鼓舞着我,在自己面对挫折时,我要学会勇敢面对,找到出路,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阅读北鸢这本小说,我学到了很多。

它让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也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读后感】《北鸢》读后感

【读后感】《北鸢》读后感

【读后感】《北鸢》读后感《<北鸢>读后感》读完葛亮的《北鸢》,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千头万绪,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静谧的午后,偶遇了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明明有一肚子的话,却在开口的瞬间,化作了一声轻轻的叹息。

《北鸢》这本书,就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长卷,把民国时期的动荡与繁华、悲欢与离合,都细腻地描绘了出来。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飘摇在风雨中的风筝,命运的线看似握在自己手中,却又被时代的大风肆意摆弄。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人公卢文笙的成长历程。

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在乱世的磨砺中变得坚韧和成熟。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大概也就十来岁,正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

暑假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村前流过。

刚到奶奶家的时候,我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整天在村子里疯跑。

不是上树摘果子,就是下河摸鱼虾,玩得不亦乐乎。

直到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要独自一人去爬村子后面的那座高山。

那座山在我的眼里,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巨人,吸引着我去探索它的秘密。

我没有告诉奶奶我的计划,一大早就偷偷地出发了。

刚开始的时候,山路还比较平坦,我走得很快,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可是,随着我不断地往上爬,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杂草丛生,怪石嶙峋。

我的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喘气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响亮。

就在我累得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沙沙”的声音。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闪过了各种可怕的念头:是野兽?是坏人?还是传说中的鬼魂?我紧张得不敢动弹,眼睛死死地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松鼠从草丛里窜了出来,跳到了一棵树上,还回头看了我一眼,好像在嘲笑我的胆小。

我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继续往上爬,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是一部由张翎所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故事。

通过描述主人公北鸢和她的家庭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作者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家庭纷争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读完《北鸢》后,我深受感动,不禁思考了许多问题。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被极端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对于个体的发展和自由表达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北鸢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女性,她追求自由和真理的精神感染了我。

她在困境中保持了坚韧和乐观的心态,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力量,也唤起了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其次,《北鸢》也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在故事中,北鸢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鸡飞蛋打,家庭纷争不断。

这反映出家庭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破裂和恢复的过程。

北鸢从一个被动的角色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追求自己的生活的人,她不断面对家庭的阻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坚定的意志,这种身份转变和家庭关系的变化让我深思。

最后,《北鸢》也通过描写社会的变革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人们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以及那些为了自由和正义而付出牺牲的人们。

总的来说,《北鸢》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述个体的成长和家庭的变化,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思考了自由、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自由。

论时代下《北鸢》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

论时代下《北鸢》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

论时代下《北鸢》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作者:赫燕飞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9期摘要:葛亮是“70 后”学院派作家中的典型代表,其小说语言简练雅致,擅长在“现代时间”“乡土空间”“家庭血缘”及“日常生活”中进行历史再现。

《北鸢》是其耗时七年,继《朱雀》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极具想象力的家族史新篇,也是他“中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小说以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波诡云谲的民国历史为背景,从主人公卢文笙、冯仁桢的成长历程起笔,将强烈的悲剧意识贯彻其中,描述了时代下商贾世家兴衰浮沉的命运悲剧,借以表达作者悲天悯人的思想和自我救赎的意识。

本文主要从性格特征、时代命运和叙事策略探讨其悲剧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引发读者对时代和自我的思考。

关键词:《北鸢》悲剧意义时代一、时代下的个体性格特征《北鸢》是葛亮书写近代历史、家国兴衰的“南北书”之“北篇”。

小说以民国时期家族先辈的真实经历为创作背景,不仅追求历史叙述的整体性,还试图使历史漩涡中的个人成为个人,以“个人”的细笔勾描,使小说逐渐呈现出民国的众生相,无论是像文笙、仁桢、克俞、思悦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是像小湘琴、郁掌柜、小顺这样的边缘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也影响着书中人物自身命运的走向,对悲剧的发生,起到了借鉴启示的积极作用。

如对书中的主人公卢文笙婴孩时的外貌描写,就已表现出不凡的特点。

“他的脾性温和,能够体会人们的善意并有回应。

回应的方式,就是微笑。

一个婴儿的微笑,是很动人的。

这微笑的原因与成人的不同,必是出自由衷。

然而又无一般婴童的乖张与放纵……然而,人们又发现,他的微笑另含有种意味,那就是一视同仁。

”这种神谕式的描写,恰如其分地隐喻了文笙出众的德性,圣化的形象和神秘化的命运。

文笙虽是以经商为业的世家弟子,却从小通读四书五经,有着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家庭背景下,尽管他拥有了参与工人夜校、投笔从戎的经历,但也依然具有懦弱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

北鸢 女性人物分析

北鸢 女性人物分析

昭徳孟昭徳是主角卢文笙的大姨,一个可能不太起眼、却极具气性的配角,在我心里留下了特别铿锵有力的一笔,也赚去我阅读此书的第一把泪。

她年轻时嫁了个军阀武夫,从此便经营丈夫三妻四妾的“后宫”琐事,一生无子嗣,却尽为弟妹做主考虑,后身子不爽利,丈夫归西后心力交瘁,被二妹带回襄城,竟得了疯傻病。

不看到第三章熙靖篇,或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女子。

昭徳的身影在一家人疲于奔命的路途中嚯得高大了起来。

当葛亮写,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光亮,我就全明白了。

她装疯、她卖傻,她是头发花白的老妇,她不怕露出衰朽的乳房,她哼起不着调却肃穆悲壮的曲调,在一帮羞辱至亲的匪徒面前,她瘦弱却冷静,她用自己这把看似干枯的身躯救了一家人,了却了自己本可无牵挂的一生,还了妹妹一个惊天动地的恩情,也成全了自己内心最惶惶不安的,对活着的全部理解。

仁珏冯仁珏是主角冯仁桢的二姐,一个虽为配角却着墨不少的人物。

从她孑然一身、我行我素的派头来看,我觉得应该没有读者会不喜欢她。

冯家四房之后排行老二,受过新式教育,独立、自主、倔强而隐忍,没有大姐的愚钝,却也没有三妹那样顺风顺水的运气,她实则是个时代的牺牲品。

她有个性,却无力施展;她有想法,却无力实践。

她个性刚毅固执,却最终为了家人、为了挚友、为了信仰,用惨烈而悲壮的方式告别一切。

仁珏之死,或重如泰山,尽管她的命运可能也是笃定的,当她决定用一种委曲求全的方式抹杀自己所有的尊严和坚持,她其实已经做好随时坦然而去的准备了。

也许,谁的一生中都会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并没有闪耀到最后,也没有光环和幸运的关照,甚至还会被人遗忘,但一回想,却高大无比,沉重无比。

秋凰言秋凰是美得不可方物、兼备身段与唱腔的伶人,是民国最富时代气质的“戏子”,是静如处子、顾盼生姿,却瞳有跌宕的奇女子。

主角仁桢第一次见她时的那句描述很是令人难忘,她松绿色的旗袍,簌簌响了一下,随着身体的扭动泛起波澜。

嗬,实在美。

葛亮对这个人物的处理其实下了很多心思。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北鸢》读后感。

赵鑫。

《北鸢》是青年作家葛亮耗时七年完成的一部作品,作者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家族的兴衰透视民国时局的动荡,犹如一只“鸢”,既是“命悬一线”,又是“一线生机”。

我是从学校的推荐书目中选取的这本《北鸢》,初读卷首的《序》,有点摸不着头绪;书读至一半时,有了感慨和思想的碰撞;读至结束到再回头看《序》,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渐有感悟。

一、仁义、诚信的品质。

《北鸢》从楔子第一页的对话“照老例儿,今年庚寅,写个大草的‘虎’吧。

”“行。

”“今年不收钱。

您忘了,是您老的属相,不收,爷爷交代的。

”“呵,可不。

”引出男主人公卢文笙和风筝,认真读下去会发现四声坊风筝艺人龙师傅既是感恩(龙师傅的风筝店铺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卢家睦伸出援助之手盘下店铺并送给龙师傅)也是受卢家睦嘱托,每到虎年便扎一个虎头风筝送给卢文笙做生日礼物,此“老例儿”代代相传。

此处体现了卢家睦的仁义,龙师傅的诚信。

书中卢家睦的学生姚永安遇到危难,卢文笙不惜破产援助,收养了自杀的姚永安和产后出血而死的秀芬的孩子,此处体现了卢文笙的仁义。

以上都体现了仁义、诚信的品质。

这种品质也是当下的人们需要坚守的。

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帮或是不帮;当我们给别人以承诺时,守信或是失信;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准线。

葛亮。

二、文学艺术修养的积淀。

书法艺术:“卢家睦临《玄秘塔碑》”“其他子弟写颜柳,一为清俊,一为停匀。

仁珏练欧阳询,则取其险绝,却险归平正。

《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渐写得熟透,十三岁临欧阳公八旬所书《虞恭公— 1/3 —— 1/3 —碑》……十五岁,仁珏改弦更张,练起了赵孟頫。

赵书与欧体大相径庭。

”戏曲艺术:《文姬归汉》《思凡》《坐宫》《武家坡》《碧玉簪》《法门寺》《玉堂春》《鸳鸯冢》《生死恨》《宇宙锋》……。

作者对书法和戏曲艺术的把握,使其能游刃有余地根据故事人物和情节的需要放置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除了书法艺术和戏曲艺术以外,本书在细节处还体现出作者在茶文化(“三白录了芸娘,制‘莲花茶’一节,说晚间趁荷花含苞,将茶放至花心,早上花开再取出来,‘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挣扎与人性探微《北鸢》是一部令人感慨万分的长篇小说,作者葛亮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物刻画、曲折的情节安排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成功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画卷。

在这部作品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观点、情节设置以及写作方法。

首先,人物形象是《北鸢》的一大亮点。

作者葛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民国时期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从政客、军阀到寓公、文人、商人和伶人,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些人物并非孤立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而有机的人物网络。

特别是主角卢文笙,他的成长经历、家族背景以及与各色人物的交往,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民国历史的独特视角。

其次,作者葛亮的观点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认为,在乱世之中,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百姓,都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

这种观念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如卢文笙家族的兴衰历程、日寇入侵时举家逃难的场景等,都体现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同时,作者也通过人物之间的交往和冲突,表达了对于人性、道德和价值的思考。

在情节设置上,《北鸢》同样表现出色。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构建了一个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无论是家族之间的恩怨纠葛,还是卢文笙个人的成长历程,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同时,作者还通过情节的推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葛亮的写作方法也值得称赞。

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鸢”这一意象贯穿全文,象征着人物命运的漂浮无着和无法挣脱。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白描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文化知识,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北鸢》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观点表达、曲折的情节设置和精湛的写作技巧,成功地展现了一幅民国历史的生动画卷。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人性、道德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北鸢》读书心得

《北鸢》读书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北鸢》读书心得《北鸢》是一本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作者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和坚韧。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

这本小说以北鸢村为背景,以小说中的村民为主要人物。

通过对村民的刻画,作者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小说中的村民以农村的传统习俗为生活准则,他们无私奉献,勤劳勇敢。

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村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变迁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村民们生活经历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一面。

其中一个角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小兰是一个看似平凡的村妇,但她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她为了改善村里的教育条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整个村民的改变,让农村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小兰的事迹感动了我,她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让我深感敬佩。

小说还通过对北鸢村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北鸢村位于山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比城市差很多。

村民们每天都要早起农活,辛辛苦苦劳作一天才能得到微薄的工资。

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们依然充满了希望,努力向前。

小说中的村民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气。

小说的结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北鸢村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些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另一些村民选择了留在村里,努力打造自己的事业。

这让我思考了农村的发展问题。

农村的发展需要整体的规划和支持,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农民的自主努力。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农村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的来说,读完《北鸢》,我对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的奋斗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说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农村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为农民们的坚强和勇敢而感到敬佩,也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到心疼。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是作家葛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卢文笙的成长经历和家族命运,展现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复杂。

通过葛亮的笔触,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无情和残酷。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的。

其次,这本书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葛亮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些人善良、正直,有些人则贪婪、自私。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家族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卢文笙的家族命运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他们的兴衰起伏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家族命运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家族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北鸢》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家族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北鸢》这一作品所传达的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鸢的故事》读后感

《北鸢的故事》读后感

《北鸢的故事》读后感《北鸢的故事》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北鸢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人生的坎坷和不易。

小说以北鸢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从平凡到非凡的成长历程,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北鸢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从小就背负着家庭的重担,但她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在生活的磨砺中,她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毅力。

她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

小说中的北鸢不仅是一个普通人物,更是一个象征着坚强和勇气的形象。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她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敬佩,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对北鸢的塑造,小说还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人物的交织和碰撞,小说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引人深思。

在阅读《北鸢的故事》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也体会到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动,也让我思考,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北鸢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温暖和力量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北鸢的塑造和生活经历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感人的情感,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智慧,从中汲取勇气和信念,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葛亮北鸢读后感

葛亮北鸢读后感

葛亮北鸢读后感篇一葛亮北鸢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叫《葛亮北鸢》,这感觉真是绝了!这本书吧,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一打开,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就像闪闪发光的宝石,一下子把我给吸引住了。

它不是那种情节一路高歌猛进的,而是慢悠悠地,像个老人在跟你唠家常,可你就是愿意听,还听得入了迷。

我觉得吧,作者葛亮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画家,用文字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那些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的,也许他们不完美,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可这才真实啊,不是吗?比如说主角卢文笙,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可能有时候会迷茫,会不知所措,我就会想,要是我在那种情况下,说不定还不如他呢!还有那些家族之间的纷争、情感的纠葛,哎呀,真的是让人感叹万分。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历史的沧桑?还是人性的复杂?可能都有吧。

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无奈、他们的爱与恨。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跟着主人公高兴,一会儿又为他们伤心难过,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这书难道有魔法吗?怎么能让我这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你们说,这样的好书,能不让人喜欢吗?反正我是被彻底征服啦!篇二葛亮北鸢读后感哇塞,《葛亮北鸢》这本书,读完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一开始,我其实就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的,心想,能有多好看呢?结果,好家伙,一下子就被拽进那个充满烟火气又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去了。

书里的故事,就像一部老电影,一帧一帧地在我眼前播放。

那些人物,他们的命运就像风中的风筝,飘忽不定。

有时候我都替他们着急,心里喊着:“别这样啊,会倒霉的!”可他们哪能听到我的呼喊呢。

作者葛亮的文字功底,那真是没得说。

他描写的那些场景,细致得就好像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

我仿佛能闻到街边小吃的香味,能听到集市上的吵闹声。

比如说那个女主角,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

我就在想,命运这东西,是不是真的就这么爱捉弄人?可能前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就狂风暴雨了。

北鸢读后感1500

北鸢读后感1500

北鸢读后感1500《北鸢》读后感。

《北鸢》是一部描写现代社会中家庭、爱情、友情、事业等方方面面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他们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父亲在工作中受了伤,家庭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儿子和女儿也在各自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小说通过讲述这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都非常真实。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工人,他为了家庭默默付出,但在工作中受了伤,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母亲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女人,她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形象。

儿子和女儿分别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他们都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说通过对这个家庭的描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父亲在工作中受伤,家庭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这反映了社会中普通工人的生存状态。

母亲在家里默默付出,照顾家庭,这反映了社会中许多家庭主妇的生活状态。

儿子和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反映了社会中许多年轻人的成长困境。

通过这些反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感受到他们的辛苦和不易。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中,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

父亲在工作中受伤,家庭的生活变得困难起来,儿子和女儿在各自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这些情节让人感到心痛和心酸,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但是,小说中也有许多温馨和感人的情节,比如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默默付出,儿子和女儿在困难面前坚强勇敢,这些情节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让人对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

《北鸢》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小说,它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的讲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读后感
《北鸢》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的小说,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
着读者。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其所传达的思想所触动,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北鸢的成长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北鸢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

他不断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北鸢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
面性。

北鸢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自己的真实面貌。

通过北鸢的成长,读者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对人性的思考,小说还通过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类情感
的丰富和多样性。

北鸢在家庭中的成长经历让他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体会到爱的力量和温暖。

通过这些情感的交织和碰撞,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总的来说,读完《北鸢》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小说通过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一个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得到了启发和思考,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愿我们都能像北鸢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断追寻内心的真实和美好。

《北鸢》:历史的回望与文学的缅想

《北鸢》:历史的回望与文学的缅想

作者: 王行;刘雨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258-26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0期
主题词:�北鸢》;人物形象;儒家传统文化;尊严书写;叙事策略
摘要:作为向《红楼梦》致敬的“新古典主义小说”代表作,《北鸢》蕴含着深沉的传统文化气息。

全书以充实的史料积累、精到的语言、细腻的人物刻画和严谨的叙事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梦回民国”之旅。

《北鸢》一方面以工笔的方式着力刻画主人公卢文笙、冯仁桢二人在动荡年代的家世变迁、命运沉浮;另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力图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映射出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褒扬、认同以及对民国时代特有的人文关怀的缅想,从而揭示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文化基因,以及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民国情怀,古典意蕴

民国情怀,古典意蕴

民国情怀,古典意蕴作者:张琴来源:《出版广角》2017年第11期【摘要】《北鸢》出版至今,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诸多关注,是葛亮继《朱雀》之后耗时七年写就的又一部长篇巨著。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其出版的价值意义:人物群相的民国寄怀、古典意象的文化喻义和儒商风范的当下启迪。

【关键词】《北鸢》;民国情怀;古典意蕴;儒商风范;出版;价值【作者单位】张琴,南京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

《北鸢》自2016年10月出版至今,引发了媒体和学界的诸多关注,其在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上都有很好的销量。

在豆瓣网,此书的评分居高不下。

这部小说曾获得豆瓣网2016 年度中国文学排行榜第一名、《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等诸多荣誉。

《北鸢》是葛亮继《朱雀》之后耗时七年写就的又一部长篇巨著。

故事起源于民国十五年,收束于20世纪中叶,卢文笙、冯仁桢为男女主角,二人人生轨迹的并行交错,贯穿起那个大时代中各色人物的悲欢。

民国还是那个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是那个时代的政治标签,当时的民国在葛亮的笔下,多了几分人情与人性,优秀传统文化点缀其中,更是令其熠熠生辉。

正如陈思和所说,作者在把握一些基本的时代走向与特征的前提下,着重刻画了在新旧交替的大时代里,某种具有恒久不变价值的文化因素,展示了现代人们对“民国”的一种文化想象,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取向的想象。

一、民国情怀,以人为寄小说故事主要围绕卢、冯两大家族中的人和事展开,由点到面,慢慢铺陈,将一幅冗长的民国画卷徐徐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核心人物是卢家的卢文笙和冯家的冯仁桢,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着墨最多,关于他们的童年,关于他们的成长,关于他们的爱情,由这几个点编织出一个繁杂的人事之网。

卢文笙的内敛寡言、胸怀大义,冯仁桢的聪慧大度、巾帼不让须眉,都使人敬佩。

除这两个主角外,作者还刻画了许多人物,在他们的身上同样寄寓着葛亮所推崇的民国时代的种种美德。

在小说中,无论男女都从不同方面或多或少地演绎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古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徳孟昭徳是主角卢文笙的大姨,一个可能不太起眼、却极具气性的配角,在我心里留下了特别铿锵有力的一笔,也赚去我阅读此书的第一把泪。

她年轻时嫁了个军阀武夫,从此便经营丈夫三妻四妾的“后宫”琐事,一生无子嗣,却尽为弟妹做主考虑,后身子不爽利,丈夫归西后心力交瘁,被二妹带回襄城,竟得了疯傻病。

不看到第三章熙靖篇,或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女子。

昭徳的身影在一家人疲于奔命的路途中嚯得高大了起来。

当葛亮写,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光亮,我就全明白了。

她装疯、她卖傻,她是头发花白的老妇,她不怕露出衰朽的乳房,她哼起不着调却肃穆悲壮的曲调,在一帮羞辱至亲的匪徒面前,她瘦弱却冷静,她用自己这把看似干枯的身躯救了一家人,了却了自己本可无牵挂的一生,还了妹妹一个惊天动地的恩情,也成全了自己内心最惶惶不安的,对活着的全部理解。

仁珏冯仁珏是主角冯仁桢的二姐,一个虽为配角却着墨不少的人物。

从她孑然一身、我行我素的派头来看,我觉得应该没有读者会不喜欢她。

冯家四房之后排行老二,受过新式教育,独立、自主、倔强而隐忍,没有大姐的愚钝,却也没有三妹那样顺风顺水的运气,她实则是个时代的牺牲品。

她有个性,却无力施展;她有想法,却无力实践。

她个性刚毅固执,却最终为了家人、为了挚友、为了信仰,用惨烈而悲壮的方式告别一切。

仁珏之死,或重如泰山,尽管她的命运可能也是笃定的,当她决定用一种委曲求全的方式抹杀自己所有的尊严和坚持,她其实已经做好随时坦然而去的准备了。

也许,谁的一生中都会有几个这样的人物,并没有闪耀到最后,也没有光环和幸运的关照,甚至还会被人遗忘,但一回想,却高大无比,沉重无比。

秋凰言秋凰是美得不可方物、兼备身段与唱腔的伶人,是民国最富时代气质的“戏子”,是静如处子、顾盼生姿,却瞳有跌宕的奇女子。

主角仁桢第一次见她时的那句描述很是令人难忘,她松绿色的旗袍,簌簌响了一下,随着身体的扭动泛起波澜。

嗬,实在美。

葛亮对这个人物的处理其实下了很多心思。

前面轻描淡写、着墨有道、点到为止的铺陈,都为了最后第六章和田、蛮蛮篇高潮迭起、掷地有声、意犹未尽的收尾啊,读罢真是又惊又悲、五味杂陈。

这个备受争议却隐忍得体的青衣,最后受尽屈辱做了卧底,成人之美,也报了杀女之仇,以名伶之声、伯牙子期之遇开始,以同样的名伶之音、悲壮孤寂结束,虽不问革命、不说义理,却活得惊天动地。

我特别喜欢言秋凰这个人物,喜欢到前后又读了好几遍关于她的描写。

如果真有此人,怕也是个会流芳百世的主。

她比任何人都多了一份传奇的色彩,有种出自仙境的清高,又有种冥冥荡漾的悲戚。

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民国的人物,却又折射出很多壮丽的现代色彩,像她这样的身世经历也许并不会被重复,但她身上的这股劲却并不只是孤芳自赏。

思阅吴思阅和毛克俞藕断丝连的感情是书中很值得回味的一条线。

吴思阅这个人物,并没有很多笔墨,但读罢全书,想必都会对这个参共抗日的独立女性印象深刻。

这个乱世才女也不是个安分的主,才气和烈气在她小小的体内并存,她既温婉又刚毅,作为一个女人,她并不像毛克俞那般进退有度、思虑再三,相反,她表现出了更为激进的力量和态度。

她去工人夜校启蒙大众,她说走就走,甚至来去如风,她满腔热情、信仰坚定,她要去做那燎原的火。

吴思阅就是这样一团火,能在人群中掀起无声的浪潮,也能在他人的心里播下火种。

主角卢文笙那段冲锋陷阵干革命的过往经历与吴思阅是有着千般万般联系的。

像吴思阅这样的女子,我相信在那个年代数不胜数,全身散发着新女性的光芒,照亮了很多过往的人群,也照亮了一个时代。

秀芬尹秀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烟火人物,是姚永安尚未过门却为他诞下一子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黑白的不能再黑白的边缘人物,却在全书的结尾处站立了起来,竟把整个读后感染成了红色的道场。

不得不感慨葛亮塑造人物的技巧十分了得,比如秀芬,不读到最后是不会知道她的全部的。

作者善于隐藏、善于铺陈,又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把人物推向高潮,甚至有了一些颠覆性的理解。

在两位主角面前唱了一出戏,没了一出戏,也演活了一出戏。

一个极容易被人小瞧了去的女子,留下的却是如山般高大的背影。

当然,《北鸢》里的女子远不只这几个。

范逸美、阿凤、昭如、甚至那些本是三姑六婆、侍女随从和萍水相逢的人物,都有各自的刚毅之处。

对,刚毅,就是这个词。

我觉得葛亮笔下的女子,都有这个气儿,坚强又刚毅。

这些女子都是平凡却灿烂着的人。

她们生活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却用各自对江河人生的理解去完成个体命运的诉说。

这些女子,衣钵轻轻,却蕴含着关乎人情、人生和人性大格局。

所以我说她们是山河女子,在惊涛骇浪的时代里,把小日子过成了小山河。

能把生命活成这样的女子,都是奇女子,都是瑰宝。

在浮躁的现今,怎能叫人不感叹?我总觉得作者并不想开启一个恢弘的大图景,而意在落笔民间,写大浪淘沙过后的沉淀与留香。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大时代,总有一方可容纳华美而落拓的碎裂。

现时的人,总应该感恩,对这包容,对这包容中铿锵之后的漠然。

写到此处,也有些累了。

我总是特别羡慕那些文笔有力道的人,尤其是写女人写得好的人。

明明是只言片语、横竖撇捺,却总能划出一片天地。

真好。

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得出作者对生命既短暂又永恒的特性有着很深的体悟。

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一头联系着过往,一头联系着未来。

在短暂的时空中存在,又通过各种方式超越这种限定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恒。

因此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从整体看就是一个生命的轮回,那些人们经历了从年幼到成熟到逐渐衰老的过程,就像一棵大树,老的枝桠逐渐枯萎,新芽却也悄然生长。

这是一种很朴素的生命观,也是永远能赋予人“希望”的生命观。

无常时代的“常情”力量《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

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了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

民国时代风云激荡,当下也不乏书写大事件的历史小说,但葛亮以家族故事为引,写军阀、名人、知识分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令读者感受到了无常时代下“常情”的分量。

在小说中,“文笙在短短的二十年之间经历了人生的大起伏,甚而历练战火,直面生死。

可待伤痛过去,最令他难忘的还是与仁桢坐在城头上放风筝的少年记忆。

”“鸢”即风筝,葛亮全书以“鸢”作喻,犹如命运引线:直鲁联军煊赫未几,淡出历史;华北入寇,梨园名角命若琴弦,文化菁英风骨激扬。

风筝虽随势而动,但在风起云涌、动乱兴衰的民国年代,却还总有“一线”牵引,亦不会丧失其主心骨,时代浮沉、人世跌宕,却不会偏离航线,这就是做人的本分。

文本中不断闪现的“风筝”意象,还为小说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和困顿惶惑的情绪。

葛亮笔下每个人物的命运无不像风筝一般,漂浮无着却又挣脱不得,命若游丝怎奈风吹雨打。

那些至强至大者如政客、军阀、商贾、寓公,至雍至雅者似文人、名伶、禅师、艺工,经过一番铁与火的侵蚀之后,都已变得面目全非。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与“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凄凉感借助风筝意象倾泻而出。

一家之事,有相聚,有别离,有死亡,有新生。

一国大是,有太平,有纷争,有国破山河在,有王孙自可留。

卢文笙看大姨昭德一家的家事,曾经天津卫的直隶军务督办府中的寿宴宾朋满座,充斥着阿谀奉承和酒色财气。

透过督办府,卢文笙看到了租界中新开的劝业场,看到拿着听诊器的罗宾逊医生;又看到张作霖的命丧皇姑屯,少帅改旗易帜;还看到军阀混战,姨夫石玉璞败在昔日旧部柳珍年的手下,魂归天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

曾经凑齐牌桌的姨太太们四散而去,曾经的气派再寻不见踪影。

人生之变,太今人扼腕。

卢文笙看自家逃难的家事,一家男女老少再不敢端起大户人家的架子,一路颠簸又遇到土匪追赶。

卢文笙看到铁轨被炸,大家四散奔逃;又看到花园口决堤,饿殍遍地;还看到多事之秋,土匪趁火打劫。

疯癫的大姨突然间恢复神志,拿起手雷同归于尽,保了全家平安。

乱世间的流离失所,生离死别,却也无法因太平盛世时的几两金银而发生转变。

卢文笙看修女叶师娘的家事,靠教堂一片小小的天地,收留受难的病员和孤儿,用一块块饼干安慰饱受战火摧残的灵魂。

卢文笙看到寂静夜晚挺童话故事的孩童,又看到慰安妇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传教士拼死就下战士;还看到不分国界救护,不顾性命的拼杀。

当一些弱小的生命无声哭泣的时候,还有一些弱小的生命试图抗争命运,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卢文笙看师长毛克俞的家事,从一幅画到一句成语,从画板正面的“中日亲善”到画板背面的“滚出中国”,他用美术的手法向学生们传递爱国情怀。

卢文笙看到同学为毛克俞热烈的鼓掌,又看到吴思阅弃留学、投革命,还看到十万青年十万军,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伤横累累的土地。

纵使团圆万般好,总有人舍弃了小我,去做燎原的星火。

卢文笙还看到了太多人的喜怒哀乐,太多家庭的悲欢离合。

他眼中的一段段家事如滴滴泉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他眼中的一篇篇国是如惊涛骇浪,带着每一滴水滚滚向前。

向前的水滴无力逃离江河湖海之大势,却又在沉浮之际造出巨大能量。

或穿石,或断木,咆哮的洪流离不开每一滴水的力量。

故而于家事之中看国是,我们终能在《北鸢》的字里行间拼凑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景。

在卢文笙看过的万家灯火中,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大起大落,看到了黎民苍生的苦难辉煌,还看到他所生所长,所力图改变的中国。

葛亮,1978年出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

哲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

[1] 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

著有长篇小说《朱雀》、小说集《七声》、《谜鸦》、《浣熊》、《戏年》、《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

2016年8月出版首部散文集《小山河》,10月出版南北书之《朱雀》《北鸢》。

在他眼中,民国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废除科举后,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分化,释放出更多可能性。

“传统的文化因素被放在一个现代的情景里,逐渐消化检验和表达。

传统与现代开始交融。

”小说收束于1947年,建国后的历史未置一词。

葛亮觉得,外公之前是一个谛视者,没有被卷入运动中心,经历的事不丑陋。

而之后成为“老运动员”的外公,即便再宽容,在时代里,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选择的权利。

如何称得上体面?他对美有一种固执的坚持与追求。

“我不会那么写,那样就不美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