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油藏工程(范例)概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藏工程》

学习中心:河南中原油田奥鹏学习中心姓名_ _ _____

学号:__92***8_____

1.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

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

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简答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题目:

1、简答题。你认为油藏工程师有哪些核心任务?(10分)完成这

些任务需要哪些数据?(10分)

答:油藏工程师的核心任务是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层物理,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成果及其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应用有效的开采原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采收率,具体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和应用常规岩芯分析和特殊岩芯分析;

2)能够进行油藏描述,掌握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3)能够决定油藏初始状况和油气水界面,运用油藏动静态资料预测地质特征;

4)使用常规试井手段进行油藏分析,分析油藏条件下的单相、多相流;

5)掌握测井分析和解释,进行油藏流体PVT分析;

6)根据油藏分析结果,计算油气资源的地质储量;

7)进行可采油气储量估算,并进行合理的油气藏采收率估计。

要完成以上任务需要以下数据:

1)地球物理勘探的数据,包括地震细测资料,详探资料井的录井,取芯,钻杆测试,测井解释等资料;

2)油井的试油和试采资料,包括产量,压力,温度,油气水的物性资料;

3)油田的含油面积,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水饱和度,平均地面原油密度等;

4)原始油层压力下的渗透率,原始油层压力,流体密度,粘度,流体的质量流量,以及流体粘度,密度随压力变化的系数等。

2.简答题。简述油藏的驱动方式(10分),并且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组合谈一谈如何确定其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

答:油藏的驱动方式是油藏中排油的主要动力来源,主要分为以下方式:

1)弹性驱动 2)溶解气驱 3)水压驱动 4)气压驱动 5)重力驱动。

对于溶解气驱动油藏的开发主要靠溶解气的分离膨胀所产生的驱动作用,当同时考虑由于底层压所引起的地层束缚水和地层岩石的弹性膨胀作用时,因为m=0, 天然水侵量We=0,人工注水量Wi=0,地层产水量Wp=0,根据物质平衡方程通式,得:

当忽略地层束缚水和地层岩石的弹性膨胀作用时,由上式可以得到纯溶解气驱动

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3.简答题。油藏的产量递减有哪些类型?(5分)如何分别对其进行描述?(15分)

答:

根据递减指数的不同,油藏的产量递减的类型如下: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双曲递减三种类型。

对其进行描述:1)指数递减是指根据递减率的定义式,当n=0时,产量和

时间成指数关系式,由于指数递减中的递减率为常数,因此又叫常百分比递减或等比级数递减。 2)当n=1时,根据递减率的定义式,通过分离变量积分得出递减阶段t时间的产量公式为调和函数,因此称为调和递减。3)当n≠0且n≠1为双曲递减,将递减率的定义式代入递减指数公式,并分离变量积分得到的产量递减公式为双曲函数,所以称为双曲递减。双曲递减中还有两种特殊情况,直线递减和非直线递减。

4.案例分析题。根据下表列出的某直线水平放置的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试分析出口一端见水时,出口端的含水饱和度(5分)及含水率(5分),累计注入孔隙体积倍数(5分),以及系统的平均含水饱和度(5分)。

分析时所有红色标出的非零qw的值取为给出的值*(1+学号最后一位*0.02)。比如,表中给出Sw=0.3时qw=0.007,则学号末位为5的同学将该值改为qw=0.007*(1+5*0.02)=0.0077。(我的学号最后一位为8,所以数值如下)(提示:参考课件第二章第一节的相关内容。)

当Sw=0.3时,qw=0.007*(1+8*0.02)=0.0081

表1 题目4所需数据

S w q

o

(cm3/s)q

w

(cm3/s)

0 0.11 0

0.2 0.066 0

0.3 0.044 0.0081

0.4 0.025 0.02

0.5 0.012 0.035

0.6 0.005 0.048

0.7 0.002 0.068

0.75 0.001 0.08

0.8 0 0.092

1 0 0.35

解:设总的体积流量q t = q o + q w 根据分流量/含水率定义:得到出口端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水率如下表:

S w f w 0 0 0.2 0 0.3 0.137 0.4 0.444 0.5 0.745 0.6 0.906 0.7 0.971 0.75 0.988 0.8 1 1

1

以Sw 为横坐标,fw 为纵坐标作图

从上图中,可以确定出口端见水时,出口端(也就是驱替前缘)的含水饱和度S wf 为0.49,对应此时出口端的含水率f wf 为0.72。

此刻'wf f 为2.48。将S wf 、f wf 、'wf f 代入下式,得到平均含水饱和度w S 为0.6。

'-+

=wf

wf

wf

w f f S S 1 然后将w S 、S wf 、f wf 代入累积注入孔隙体积倍数Q i 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分流量,以及系统平均含水饱和度的关系: 得到累计注入孔隙体积

倍数Q i 为0.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