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管理课程设计
明月镇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明月镇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月镇的环境规划,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明月镇环境规划的基本情况,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明月镇的环境规划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明月镇环境现状、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明月镇环境现状,介绍明月镇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环境问题。
2.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讲解环境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3.第三章: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第四章:明月镇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分析明月镇环境规划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明月镇环境规划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月镇环境规划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明月镇环境规划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
2.参考书:环境保护相关的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环境保护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所需的设备,如检测仪器、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模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
2. 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列举并解释常用的环境规划工具。
3. 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提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案。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2.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激发参与环境规划的积极性。
3. 增进学生对我国环境政策的认同感,培养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进行环境规划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环境规划的定义及内涵。
2. 环境问题分类及影响: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类型,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环境规划原则与方法:阐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介绍常用的环境规划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容量分析等。
4. 环境规划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5.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解读《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政策法规,了解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6. 环境数据分析:运用GIS等工具进行环境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7. 环境规划实践:结合案例,学习环境规划报告的编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设计报告书一、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具体实践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强化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同时,本课程可为学生提供应用性强的学科门类和职业发展的比较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
三、课程内容1.环境规划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环境规划法律法规4.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5.环境规划的目标和任务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7.环境规划实践案例8.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9.环境管理的评价与认证10.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四、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讨论”教学模式。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地阐明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流程与管理方法;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组织性口头答辩和课程作业成绩加权得分。
其中,课程作业成绩占全部成绩60%,答辩为40%。
其中,课程作业包括理论知识演讲(30分)、实践操作实验报告(20分)、研究性论文(30分)。
答辩为组织性口头报告方式,由学生团队依次报告课程成果和总结,答辩时间不超过30分钟。
答辩评分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40%。
六、作业和实验1.理论知识演讲:要求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演练,从不同角度分析现实问题,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策略。
2.实践操作实验报告:学生需自行组织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过程、成果。
实验结束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3.研究性论文:学生需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撰写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
七、教学实践1.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课程,使学生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设计课程编码:0504121006英文名称: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学时:1周学分:1适用专业:环境科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领域课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工程、C语言等。
教材:环境管理与规划,第一版.郭怀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环境管理与规划》课程设计是环境科学专业对环境管理规划学习的巩固和提高。
该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密切,为了使学生对该课程各章内容和各计算环节融会贯通,为从事本专业研究或环境保护工作打下牢固基础,特设置本课程设计。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环境预测与评价,排水管网计算、水资源管理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排放口最优化处理、区域最优化处理、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等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程和上机的能力,编写报告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划方法,增强数学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具备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要求较高,应注意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任选):1.环境预测与环境评价。
教学基本内容: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灰色系统理论(GM1.1)、时间序列分析等进行环境预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环境发展趋势评价。
重点:灰色系统理论(GM1.1)预测。
灰色关联度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生态风险评价、环境发展趋势评价。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目标2. 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环境评价方法- 环境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测3. 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环境规划成功案例- 环境规划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与经验总结4. 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环境规划相关标准规范5. 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实训成果展示与评价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训项目,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规划工作中。
3. 课外学习: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与参考书籍- 环境规划教材- 环境规划相关书籍- 学术期刊与论文2. 网络资源- 环境规划相关网站- 学术论坛与博客- 政策法规数据库3. 实训基地- 环保企业- 环境规划机构- 政府相关部门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训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环境规划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实训成果评价:根据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七、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入国内外成功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第1-4周):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
2. 第二阶段(第5-8周):环境规划案例分析、环境规划相关政策与法规。
3. 第三阶段(第9-12周):环境规划实践与实训。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及方法,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体系。
2. 了解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3. 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方案。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具备一定的绘图、制图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规划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导论2.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则及方法:绿色环保、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原则;系统分析、空间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现状及政策法规:介绍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解读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我国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现状与发展4. 环境规划与设计流程及步骤:项目策划、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流程与步骤5.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特点:城市环境规划、乡村环境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不同类型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特点6. 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
环境规划课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规划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环境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环境规划原则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环境规划的流程和工具。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介绍环境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和方法。
2.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介绍环境规划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
3.第三章:环境规划的流程和工具,介绍环境规划的基本流程,以及常用的规划工具和方法。
4.第四章:环境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环境规划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环境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2.讨论法:用于讨论环境规划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环境规划案例,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环境规划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环境规划设计和模拟实验。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
环境保护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3.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4.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5.环保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2.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环境保护规划》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环保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环保知识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环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2.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环保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4.小组项目:学生分组进行环保项目的实践和研究,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结合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的教室和实验室等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环境现状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认识到环境规划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案例提出合理的环境规划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环境规划制图和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定义、原则、类型及作用。
2. 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识别、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调查与分析技术。
3. 环境规划流程: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与监测、规划效果评估。
4.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
5. 环境规划实践:案例分析、规划方案设计、小组讨论与汇报。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及原则第二课时:环境现状分析技术与方法第三课时:环境规划流程及实施要点第四课时: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及主要政策解读第五课时:环境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和政策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理解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规划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和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环境问题,培养其主动探究、持续关注环境问题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环境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规划学基本概念与原则- 环境规划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2. 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3. 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影响- 典型环境案例分析4. 环境规划方法与实施- 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及实施5. 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 环境调查方法与技巧- 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6. 环境规划实践- 案例分析: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 小组讨论:环境规划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环境规划学基本概念与原则第2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可持续发展第3周:环境问题分析第4周:环境规划方法与实施第5周: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第6-8周:环境规划实践(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规划能力。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第一篇:《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生态环境规划》课程设计1、设计名称:湘潭天易示范区战略发展研究与规划(2012-2022年)2、包含的主要内容:(1)湘潭天易示范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研究(2)湘潭天易示范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3)湘潭天易示范区环境与生态建设战略研究(重点)(4)湘潭天易示范区要素与资源发展战略研究(5)湘潭天易示范区文化、品牌与形象发展战略研究3、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从发挥湘潭天易示范区的整体优势出发,结合区域发展新形势,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对湘潭天易示范区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若干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为提高湘潭天易示范区的区域竞争力,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区域营销力度,提出推动区域整体良性发展的思路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意见。
4、内容要求:设计报告需包括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及说明,并对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战略提出依据提供充分的资料说明和佐证。
设计既要立足现在面临的全球经济调整大环境和创建“两型”社会时期的现实基础,解决目前湘潭天易示范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还要着眼未来,把握中长期发展趋势,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对示范区工作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意见。
设计内容以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协调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为重点,需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新、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专题的设计。
5、设计说明(1)概述:“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将加快构建区域规划体系,立足“两型”促进“两新”,“两新”带动“两型”,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上,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龙头。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掌握环境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环境规划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实例。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环境规划案例分析,能够制定简单的环境规划方案,并能够对环境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规划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方法、环境规划的步骤和环境规划案例分析。
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内容等。
2.环境规划的方法:包括环境规划的编制方法、实施方法和调整方法等。
3.环境规划的步骤:包括环境规划的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等。
4.环境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4.实验设备:准备与环境规划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学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中学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估、资源调查和规划方案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数据和现代技术手段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形式,解决实际环境规划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环境规划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环境规划对于区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中学环境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环境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环境问题的分类与影响- 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境规划概述2. 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 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资源调查与数据分析- 规划方案设计及优化-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测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3. 实际案例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案例- 乡村环境规划案例- 工业园区环境规划案例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环境规划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周:环境规划方法与步骤第三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案例第四周:乡村环境规划案例第五周:工业园区环境规划案例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环境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安阳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安阳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安阳市的基本环境状况,掌握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安阳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安阳环境规划中提出的具体措施,如节能减排、绿化建设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地图、数据和图表分析安阳市的环境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环境规划方案,提出改善安阳环境的具体建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环境规划的实施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安阳环境规划,培养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环保等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观察、思考,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安阳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安阳的环境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安阳市环境现状分析:介绍安阳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相关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2. 城市环境规划基本知识:讲解城市环境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使学生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环保教材第三章“城市环境规划”。
3. 安阳环境规划内容与措施:详细解读安阳市环境规划的政策文件,分析规划中的具体措施,如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绿化建设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辽宁省抚顺市“十二五"环境规划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区域概况1。
1地理位置1。
2自然资源1.3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1。
4经济发展状况1.5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2、环境保护现状2。
1能耗现状2。
2大气环境现状2.3水环境现状2。
4声环境现状2.5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现状2。
6生态保护现状2。
7环境保护投资3、主要环境问题识别4、抚顺市“十二五"时期环境形势4。
1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预测4.2能源消费预测4。
3水环境污染负荷预测4。
3。
1水污染总量预测4。
3。
2生活源4.3。
3工业源4.4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4。
5固体废弃物排放预测4.5。
1工业固体废物预测4。
5。
2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预测4.6环境保护形势分析5、规划目标与方案5。
1大气环境指标体系与方案5.2水环境指标体系与方案5.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指标体系与方案6。
保障措施1、区域概况1.1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5ˊ,北纬41°52ˊ,抚顺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6℃,年均降水量为804.2毫米,无霜期145天,抚顺属长白山余脉,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森林茂密,各类资源十分丰富。
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浑河宛如一条彩带横贯市区,是一座美丽的带状城市.抚顺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
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0公里,距营口海港200公里,距大连海港4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1.2自然资源水利资源抚顺水储量充足,年均降水量在750—850毫米之间。
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浑河、太子河、清河、柴河、富尔江和柳河等12条,小流域1万多个.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以上水库63座,可利用的水域面积达6667公顷。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3.能够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现状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等。
3.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领域:介绍环境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4.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规划与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应用和实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环境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规划与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收集与环境规划与设计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规划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用管理环境课程设计
用管理环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管理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管理的四大原则:预防原则、完整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熟悉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方式;•了解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环境管理原则和方法分析实际环境问题;•能够制定简单的环境管理计划和措施;•能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能够进行环境管理现状的评价和改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环境管理的态度;•培养学生创新、务实、严谨的环境管理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环境管理基本概念:介绍环境管理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涵。
2.环境管理原则与方法:讲解环境管理的四大原则,以及环境管理的方法,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
3.环境管理体系:介绍ISO 14001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讲解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评价。
4.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分析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情况。
5.环境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环境管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管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管理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前期准备工作1. 查阅有关资料(1) 通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手段查阅以下资料:① 编制规划的法律文件、原则;② 某城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征、环境管理的现状; ③ 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措施及环境经济评价;④ 某城市2010年远景规划及西部地区“十五”规划内容; (2) 通过实地(环保局、统计局等)调研可以查阅以下资料:① 某城市能源现状和发展计划;② 污染源调查评价与污染负荷分担率; ③ 环境污染现状评价;④ 某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计划; (3) 制定SO 2控制规划的技术路线图1 SO 2综合防治控制规划技术路线2. 分析资料阶段(1) 分析所查阅资料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整理出与本规划有关的数据或文字材料; (2) 对整理出的数据或文字资料进一步消化整理,得出相应图、表、文字性结论,从而进一步寻求线索、思路,为下一步制定具体规划奠定基础;3. 选定和书写关键材料阶段(1) 通过对SO 2污染现状分析,确定环境目标将某种保证率下的环境质量标准称为环境目标。
总量控制的环境目标值是以连续监测年平均浓度为基础。
为了简化计算,用选择控制日法确定各地点的浓度控制到环境标准以下,则全年在某种保证率下,不会发生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
由于某城市二氧化硫重污染日主要发生在采暖期,从平均浓度来看,采暖期比非采暖期高得多。
所以从采暖期的全部日数中选择控制日,保证率(G )可以选择90%以上的任何数值(如90%和95%等)。
1)频率分布g (%):浓度在某一范围内的天数占参选总天数的比例。
%100⨯∆=ddg (a ) 式中 g-- 频率分布,%;d--参选的总天数,d ;d ∆-- 二氧化硫浓度在某一范围的天数;2)频率密度分布q (31%m mg ⋅⋅-):指单位浓度间隔宽度时的频率分布。
cgq ∆=(31%m mg ⋅⋅-) (b) 式中 q -- 频率密度分布,31%m mg ⋅⋅-; g-- 频率分布,%;c ∆--二氧化硫浓度增量;3) 保证率分布G (%):指小于某一浓度的天数占总参选总天数的比例。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朱渎港水环境规划报告书**: ***学号: ************: **目录1总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规划的目的与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规划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国家法律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技术规范与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某城市SO2 综合防治规划大纲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07—1班姓名:李*小组:第五小组目录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 规划的法律保障2. 规划的技术路线3. 规划的指导原则二、某城市基本情况1. 某城市自然条件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 能源消耗及SO2污染状况⑴.一次能源消耗状况⑵.市区SO2污染状况三、某城市SO 2污染控制规划方案1.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2.二氧化硫浓度预测3.污染控制目标四、综合防治规划的控制措施一、规划的法律保障、技术路线、指导原则1、规划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大纲》(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8)27号);《国务院关于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扩大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6)24号);《关于下达“九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陕环计发〔1997〕084号);《西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西安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远规划》;《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0)》;《西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市政发〔1998〕70号)。
2.规划的技术路线综合防治控制规划技术路线图1 SO23. 规划的指导原则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火电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采取整体控制和分区要求的方法,因地制宜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编制SO2 总量控制规划原则:①、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从源头抓起,避免出现新的生态破坏和污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③、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④、坚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原则,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⑤、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要明确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环境。
⑥、注重与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
突出“十一五”规划期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特点;要与“十五”重大项目建设相衔接,要与相关行业、部门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针对性。
⑦、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
在全面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应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集中抓一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某城市基本情况1. 某城市自然条件某城市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横跨北纬33°39′至34°45′,纵居东经107°40′至l09°49′,市区面积861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优越,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气候类型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气候变化较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3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年平均日照为2125小时。
该市南倚秦岭,北偎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质肥沃;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该城市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加工工业基地,也是西部一个重要对外“窗口”。
未来15年内某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思路是: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充分发挥科技、旅游、商贸和加工工业的优势,逐步以高新技术产业取代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在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基础上,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构筑起外向型城市框架,最终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
全市总人口647万人(1995年末),市区(六个行政区)人口29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216万人,若加上日平均流动人口,则城市人口达366万左右。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51.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74.6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为253.22亿元。
市区人口/万人市区292 330 380 城市\镇216 244 281 农村73 86 99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年-1第一产业38.95 61 150 第二产业148.51 410 1570 第三产业163.80 434 2100机动车保有辆/台摩托车44045 70000 120000 轻型汽油车53473 90000 180000 重型汽油车11070 20000 50000 轻型柴油车2553 8000 30000 重型柴油车3830 6000 300003. 能源消耗及SO2污染状况⑴.一次能源消耗状况目前某城市的能源结构煤炭消耗量约占90%以上,而且燃料煤以高硫煤为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燃煤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高硫煤的燃烧已使城市空气环境难以承受。
采取措施促使某城市燃料煤使用低硫煤或洗选动力煤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
据统计,目前全市燃煤的含硫量平均约2.74%左右。
然而该省低硫煤或洗选煤近期可供某城市燃用的数量有限,只能逐步增加燃用低流煤的比例。
我国《环境“十五”计划》对煤矿外采提出要求,即煤炭工业“增产不增污”,要求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必须配套建设洗煤设施、已建生产硫份大于2%的煤矿补建洗煤改施。
2000年灞桥热电厂燃煤约100万吨/年,为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已与铜川崔家沟煤矿签约提供100万吨/年低硫长焰煤(S 1.51%),至2005年五期改造工程早已完成,处于正常运行阶段年耗煤量控制100万吨/年。
西郊热力公司二期工程预计2005年满负荷运行预计需燃煤110万吨。
1995年西安市区能源总需求量为361.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在一次能源消确费中占89.8%,燃油和燃气仅占9.2%和0.9%,且油中硫份:汽油、柴油在0.15~0.2%之间,重油硫份在1.0~2.0%之间,燃油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相对很小。
因而,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故在后述二氧化硫预测中对机动车和锅炉燃油排放的二氧化硫不予以考虑。
该市燃煤的主要行业是电力、煤气生产业,年燃煤量71.04万吨,占全市总燃煤的18.12%,其次为机电及其它制造业,年耗煤45.93万吨,占全市燃煤的11.72%。
锅炉年燃煤342.18万吨,炉窑37.97万吨,分别占全市燃煤的87.29%和9.67%。
煤炭消耗状况1995年该市市区燃煤消耗量共计391.98万吨,其中工业企业(包括电厂)用煤量287.31万吨,西安市民用生活煤全年由市燃料公司供应约46万吨,还有大量饮食摊点和一些事业单位的小炉灶燃煤,共计104.67万吨。
燃料焦炭用量为0.39万吨。
原料煤用量相对较少,主要用于该市焦化厂的生产,消耗量为33.3万吨。
该市市区燃煤主要为烟煤,占全市总耗煤量的91.76%,其来源主要是铜川、黄陵等地;无烟煤耗量相对较小,大多用于民用燃煤,其产地多源自宁夏、山西等地。
从煤质情况比较来看,烟煤硫分高,灰分低,热值高;而无烟煤硫分低,灰分高,热值相对低。
该市市区内两家火电厂均使用高硫煤,其硫分为:西郊热电厂3.33%,灞桥热电厂3.00%;耗煤量分别为14.78万吨和56.26万吨,是市区内重点治理的对象。
按照国家环保局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划分要求,一方面优先考虑低硫煤和动力煤向火电厂的供应(近期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建设脱硫设施(远期目标)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达到“两控区”控制目标。
⑵.市区SO2污染状况该市区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冬、春季比夏、秋季污染严重,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严重。
SO2有明显的年变化,SO2的浓度2001年~2003年呈逐年减小趋势,但2004年~2005年是逐渐增加的。
月变化呈单峰型(12月达最高峰,8月达最低值)。
从1月~4月份浓度逐渐降低,4月份~10月份在同一污染水平上,10月份~12月份浓度增长幅度特别大。
近四年来,SO2浓度都以夏季平均浓度最低,以春季和冬季平均浓度最高。
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从1992-1996年基本持平,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997年上升幅度较大,并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降水酸度(PH)历年来均偏弱酸性,范围在5.6-6.9之间,酸雨频率在1996、1997两年明显增加。
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1995年该市市区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为17.18万吨,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400吨以上的主要行业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0.17万吨,占全市区年排放量的59.2%,这些主要行业中以电力、煤气、供热的生产供应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其次为普通机械制造业,从不同的燃烧设备来看,锅炉(工业主要为链条炉)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9.07万吨,所占比重为全市区的52.79%。
西安市市区二氧化硫重点污染源年耗煤量占全市区总耗煤量的45.51%,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7.86万吨,其污染负荷占全市二氧化硫总污染负荷的45.76%。
其中尤以西安灞桥热电厂、西郊热电厂污染负荷量最大,两个厂的污染负荷占全市区总负荷的18.12%。
另外,考虑到西安市区周边环境的影响,来自主导风向东北风和西南风的两个重点污染源大户渭河电厂和户县热电厂其耗煤量分别为102.56万吨和41.4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51084吨和15860吨,这必将会对西安市区的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状况 目前,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导致的大气煤烟型污染为特征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西安市区内仅有小部分工业污染源在去除烟尘的同时进行脱硫,脱硫率却只有10%左右,大部分工业污染源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
尽管到本世纪末,城市气化率有很大提高,然因工业产值的迅猛增长,而工业生产仍以煤为主要能源,故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负荷仍会保持上升趋势。
因而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三、某城市SO 2污染控制规划方案1、通过对SO 2污染现状分析,确定环境目标1)频率分布g (%):浓度在某一范围内的天数占参选总天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