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24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24 Word版含答案

组合练二十四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一方面,城镇化的步伐________,()。

而我国大城市布局主要是单中心的城市布局,中心区的人口、居住区和工商业区密集在一起,出现的发展趋势就是“摊大饼”。

道路交通使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行。

另一方面,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可以于决定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该区域内的交通结构。

堵车会让宽阔的道路秒变大型“停车场”,令平时________的驾驶员变得烦躁、易怒,能源浪费与空气污染________。

据显示,全国已有17个城市的市民平均每天在路上时间大约为30分钟,其中北京最长,为52分钟,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

拥堵产生的时间、燃油和环境污染等损失据估计已经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解决交通问题已经到了________的地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另一方面,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可以决定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于该区域内的交通结构B.另一方面,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可以决定于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该区域内的交通结构C.另一方面,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可以决定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该区域内的交通结构D.另一方面,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可以决定于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该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解析】注意“土地利用形态”“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的主客关系,另外明晓“影响”与“决定”的递进关系。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机动车辆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迅猛增加B.城市道路交通量迅猛增加,机动车辆快速增长C.城市道路交通量快速增长,机动车辆迅猛增加D.机动车辆迅猛增加,城市道路交通量快速增长【解析】B项,逻辑关系错乱。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

许多城市仅在超短时间内就有了数倍甚至十数倍的扩张。

“新”来的市民或准市民分享着城市生活或准城市生活。

但一种“城市的农村化”的奇特现象也愈发凸显:整洁干净的街道变得拥挤肮脏;静谧的生活环境变得喧嚣混乱无序。

“城市的农村化”现象带有逆文明的色彩,是用使文明倒退的力量拖曳着社会进步的脚步,用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甚至思维方式“改造”中国原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风貌!可对此现象,人们仍停留在摇头叹气的浅层次上。

还不得要领态度的背后有两个因素:一是把此现象的出现统统归咎于道德缺失、修养不够、见识不多、素质低下。

有些具体主管部门常发些口气强硬的治标不治本的文件,但仍无法把控一些地区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是国人自古就有的“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信念,也懈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创造性思维。

老祖宗朴素的唯物主义意识不可否定,但逆文明现象的滋生绝非偶然。

它其实是刚进入市场化社会的中国必须认真应对的规律性现象。

社会学的一个原理告诉我们:在重大社会变迁中,物质文化的变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变化并非同步,往往是后者落后于前者。

一个社会要实现重大历史进步与转型,往往要经过三个层面的变化: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

器物层面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经济、科技等显见变化。

制度层面的变化则表现为新制度的建立、旧制度的完善更新,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法律规则的变化。

制度对于人们在职业、商业和社会方面的行为刚性约束力,使社会每一个成员对是层面变化的感受更明显。

但真正可使一种社会变化获得文明标志、取得真正历史进步的“毕业证”,还要靠第三层面的变化。

即一种新文明在全社会的最终形成与固化。

研究证明,精神层面的变化与另两层面不同步,且总处在脱节或半脱节状态。

一位老艺术评论家曾不客气地抨击如今中国艺术界的某些负面现象:追逐金钱、粗制滥造、形式奢华、内容贫乏、众多伪劣作品充斥市场。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9实用类文本阅读专练一含解析2019050517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49实用类文本阅读专练一含解析2019050517

每日练 49 适用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非连续性 / 新闻 ) 一、 [2019 ·遂宁市零诊考试改编]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

资料一城市化是人类为了知足自己发展需要而不停迁入、拓展、优化城市,并最后达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又叫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的丈量标准一般采纳城市化率( 城镇人口 / 总人口 ) ,且城市化的进度有必定的规律性。

R.M. 诺瑟姆将城市化的进度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率在0~ 25%为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期,城市化发展速度较迟缓;城市化率在25%~ 75%为城市化发展的加快期,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飞速;城市化率在75%以上为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此时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减慢且相对稳固。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度状况比较以以下图:( 有修改)资料二我国的现状是,陪伴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和高度集中,人口资源的空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第一就城市自己而言,城市人口过快增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不容小觑。

按国际通用标准,当城市辖区内人均建成区面积大于或等于 250 平方米时,往常以为城市无土地资源压力。

2010 年我国两大一线城市的人均土地面积分别是北京 82 平方米 / 人,上海 56.6 平方米/人。

其次,人口和家产不停向城市齐集,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量大增,而且污染加重,给城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人口过分向大城集市中,使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地扩延,而城市市政设备、公共交通以及城市绿化等公用事业却没有跟上。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添除了造成城市自己的资源超载外,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加剧。

人口散布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域,2010 年城市化率为58.36%,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2%、41%、54.7%;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 2011 年末全国灵活车保有量为 2.25 亿辆,近五年保持较快增添速度,此中北京市 2010 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 449 万多辆,居全国之首。

201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8年重庆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练习题第1课时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是()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大城市不断涌现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超过乡村解析:第1题,城市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乡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发展为大城市、生态城市,甲模式符合。

第2题,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

答案:1.A 2.C(2014·衡水中学调考)读某地区“城乡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

3.图表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A.江苏省B.山西省C.河南省D.北京市4.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解析:第3题,从图中1965年城乡人口比重和2011年城乡人口比重对比可知该省应为江苏省。

第4题,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3.A 4.C(2014·东莞期中考试)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6.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交通不便②地价上涨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5题,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

第6题,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市中心地价上涨、污染严重等。

答案:5.B 6.B(2014·广州月考)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8.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A.M、P、N B.M、N、PC.M、M、N D.P、P、N解析: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试题

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实力诊断性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化的。

2024 年底,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城市起先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人们对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化的理解,并逐步告辞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

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涵、协作、才智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颇有难度的考题。

解决这些问题,须要转变治理思维、提升治理实力、完善治理体系。

城市加速发展,治理要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劳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

客观来说,当前一些城市在治理上还存在不精细、不科学的地方。

比如,针对路面上电动车较多的现实状况,一些地方出台拟禁行电动车的规定,引发了对一刀切式管理的质疑。

又如针对车辆超载等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各地出台了不少管理方法,但问题在于落实不细、不严。

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看法,更是一种实力。

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唯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气下沉,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说究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唯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

近年来,党中心围绕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剧烈的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垃圾分类、河湖长制治理、“厕所革命”……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缘由就在于将“人”这个最重要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

城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干脆,也最有发言权。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四)--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四)--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四)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 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

迄今为止, 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 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 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

具体言之, 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 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 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 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

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 更是要政策先行, 聚焦社会总体状况, 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

因此, 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 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 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 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 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 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 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 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 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 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 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

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 那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 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 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 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 并发挥作用, 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

毫无疑问, 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 而且, 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 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

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城市给了我们什么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

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

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

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

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

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

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

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

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

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

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

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

黑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②千城一面已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

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我们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

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

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已成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

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③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

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

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挑战。

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④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

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

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

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大雪纷飞,冰天雪地,意味着路途险阻,步履艰难。

诗人往往借助此时此景表达仕途坎坷、人生艰难以及孤独寂寞的情怀。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沙漠冰封云罩的整体形象,也流露出对好友归途艰险的担心;白居易的《卖炭翁》中“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雪大冰厚的恶劣环境却被卖炭翁认为是天公作美,真切地反映了他贫寒无依的悲惨境遇。

(2)少年当立凌云志,我们要怀揣“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那不可改变的坚毅志向;胸藏“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

(12分)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lěi;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shān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

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

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

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歌谣.()块lěi()shān()一些称.()意(2)下面选项出自文段所描述的经典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出自《战国策》第八、《尚书》第三、《辞赋》第十一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阅读对点精炼一(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阅读对点精炼一(含解析)

专题十一阐述类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题目。

①目前,我国城镇化进度已迈入中后期,2017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跟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很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假如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分集中、人口迅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宅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备掉入“城市发展圈套”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齐集能力、特点发展能力,推感人口和资源因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秀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 ( 镇 ) 发展与民生改良同步提高。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城镇化,不单能除去城市病、明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能拓展城市 ( 镇 ) 发展空间,开释城市 ( 镇) 发展潜力,大幅提高城市 ( 镇 ) 运转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重申有关城市 ( 镇 ) 在城市功能定位和家产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双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备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兼备共同。

这就需要完美城市功能定位与家产分工,增强基础设备建设互联互通,实行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家产分工。

一方面,防备简单模拟、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 ( 镇 ) 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 ( 镇 ) 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 ( 镇 )应依靠既有家产天赋和基础,梳理家产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互相依托、互相增补的现代化家产系统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 ( 镇 ) 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家产链条,只需依据家产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己特点和优势,找到自己在家产链条中的适合地点。

④建立齐备配套的基础设备系统。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一致体,前提是资源因素能够顺畅流动,而齐备配套的基础设备系统是人材、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因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高中地理2测试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含答案

高中地理2测试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测试题测试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逆城市化现象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

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

读图完成3—4题。

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甲城市和乙城市4.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读京津冀都市圈图,下图,完成5-6题。

5.制约“京津两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B。

电、西电东送C。

天然气、西气东输D。

煤、西煤东运6.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①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②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③加强重化工业发展④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A.①②B.③④C。

①③ D.②④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

读图回答7—8题。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7.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8。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发展城市道路④完善排水系统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读某市1997—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回答9-10题。

9.由图可知( )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C.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D.该市供水充足10.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B.经济陷于衰退C.节水政策实施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4.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解析】A图显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高考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城镇化》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2023·浙江高三专题练习]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镇,引导产业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镇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意味着我国将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如图为2010~202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我国城镇化进程()A.2010~2015年水平较低,增速慢B.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数量最多C.2016~2019年水平高,增速加多D.2021年我国全面进入逆城镇化2.我国加快发展中小城镇的意义是()A.促进产业向乡村转移,缩小发展差距B.限制大城市发展,提升中小城镇品质C.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统筹城乡发展D.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23·河南郑州市高三三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

下图为2009~2019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流动人口规模与农民工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3~5题。

3.2009~2019年,我国()A.城镇化水平降低B.流动人口规模先增加后减少C.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D.农民工数量先增加后减少4.流动人口规模和农民工数量变化反映出我国()A.大城市人口减少B.城镇数量减少C.农村劳动力短缺D.农村发展迅速5.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国应()①控制农民工进城数量②重点发展中小城镇③缩小大中城市规模④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3·四川高三二模]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下图示意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C.体力劳动者比重增加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增加7.2002年后,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B.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C.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D.“虚假城镇化”发展阶段参考答案:1.B读图可知,2010~2015年城镇化水平处在50%~56%,处在城镇化中期,A错误;2020年城镇化增加水平大于其他年份的增加量,所以可以推测出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数量最多,B正确;2016~2019年城镇化水平较高,增速保持一定速度,未出现加快趋势,C错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城镇化水平,2021年城镇化水平处在65%左右,由于还未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故2021年我国未全面进入逆城镇化,D错误。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2)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2)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①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而由城市数字化到城市智慧化,关键是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数据处理技术,这必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②从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来看,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互联网技术,因此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互联网的体系结构相类似,也可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智慧城市相对于之前数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智慧的处理,因此也可以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③感知层是智慧城市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海量的数据在感知层产生。

以视频监控为例,北京目前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有50万个,一个摄像头一个小时的数据量就是几G,每天北京市的视频采集数据量在3PB左右,而一个中等城市每年视频监控产生的数据在300PB左右,这些摄像头实时回传的信息,海量数据对数据存储、并发处理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

同时,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不单是智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IT投资的一种保护,否则非但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还将为海量数据所累。

图: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处理应用④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进入数据库,经过组织、分析、决策之后,将最后的处理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供参考,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处理流程。

如在智慧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实现了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监测,从而动态调节红绿灯的间隔时间,实现缓解拥堵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为司机提供优化的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由此可见,面对智慧城市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将是必然的选择。

⑤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精练:专题十一 论述类阅读 对点精炼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版精练:专题十一 论述类阅读 对点精炼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十一论述类阅读对点精练一精准分析文本论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

5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④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中国城镇化进程【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

中国城镇化进程【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

中国城镇化进程【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21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是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同步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关于城市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大城市开展迅速,中小城市开展缓慢,是当今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城市化的共同特点B.城市化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两个方面C.目前兴旺国度的城市人口向乡村移动说明这些国度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开展中国度D.开展中国度比兴旺国度城市化起步晚,开展快,城市经济水平高解析:城市化包括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两个方面。

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添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展。

大少数开展中国度工业化末尾得比拟晚,城市化也就起步晚,开展水平低。

答案: B2. 二战以后,开展中国度城市化速度超越了兴旺国度的缘由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增长过快,乡村休息力过剩B.开展中国度独立后经济开展,大批乡村休息力向城市移动C.开展中国度农业和工业消费的继续上升D.兴旺国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较慢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变为城市的进程,是社会经济开展的肯定结果,表达了一个国度或地域的经济开展水平。

二战以来,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到达了绝后的水平,开展中国度的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开展水平不相顺应。

答案: C3.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20世纪70年代兴旺国度城市人口比重普通都已达50%左右B.兴旺国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C.大城市开展迅速,中小城市开展缓慢,是当今兴旺国度和开展中国度城市化的共同特点D.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开展最早的国度解析: 20世纪70年代兴旺国度城市人口比重普通都已达70%左右;兴旺国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郊区人口激增、地价下跌、交通拥堵,加上私家车的迅速开展;大城市开展迅速,中小城市开展缓慢,是当今开展中国度城市化的特点;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开展最早的国度。

答案: D4. 以下四组国度,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A.美国、英国B.墨西哥、法国C.日本、加拿大D.中国、巴西解析:开展中国度同兴旺国度相比,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应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相关城市(镇)融为一体。

构建区域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在城市群建设中处于优先地位。

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低碳、生态、集约的城市运营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张忠家、马德富《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划建设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成为当今困扰许多城市的城市病。

B.发展城市群能消除城市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

C.城市群中各城市(镇)要科学定位各自功能,实现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

D.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就能保障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通过分析城市群模式的优势,论述了解决城市病问题的具体路径。

B.文章首段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C.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城市群内应该怎样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D.文章阐明了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对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构建措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城镇格局,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路径。

B.不仅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之间也应该注意错位发展,实现产业优势互补。

C.随着新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群的实体基础设施将被智慧基础设施取代。

D.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优先地位,要求我们在城市群建设中走绿色发展之路。

1.(3分)C(A“规划建设不合理”是导致城市病的原因;B“以”不恰当,原文为“不仅……而且”;D“就能”错误,原文为“基本保障””)
2.(3分)B(“最后总结强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有误,本文为总分结构,最后并未总结强调)
3.(3分)C(智慧基础设施是在实体基础设施基础上建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