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的一段话:

人不敬我,是我无才;

我不敬人,是我无德;

人不容我,是我无能;

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

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你会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

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你会多一份雅量,少一份狭隘;

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你会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坚持内心的平和,不急不躁不骄,多一份雅量,一切随缘!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

●胸口摸得着的尺寸叫——胸围;胸口摸不到的尺寸叫——胸怀。

●眼睛看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嘴里说不出来的话叫——内涵。

●手上比划出来的动作叫——手势;手上比划不出来的动作叫——手段。

●脑子里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子里测不出来的东西叫——智慧。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叫——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叫——声誉。

●证件上印出来的叫——文凭;证件上印不出来的叫——文化。

●温度计量得出来的叫——温度,温度计量不出来的叫——温暖;

●手指写得出来的文字叫——文章;手指写不出来的文字叫——文学。

●镜子里看得到的是——自己;镜子里看不到的是——自我。

●金钱衡量得出的是——价格;金钱衡量不出的是——价值。

●存款显示出来的叫——财产;存款显示不出来的叫——财富

●牵挂在嘴上的叫——情话;牵挂在心里的叫——情感。

●看完后转发出去的叫——分享;看完后不转发出去的叫——独享。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知识讲解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 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立志忘掉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更需要成长在改革开放富

孔子曰一百句_孔子语录

59、孔子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1、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3、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孔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8、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81、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孔子曰: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4、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6、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

治学格言名言警句

治学格言名言警句 导语: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治学格言名言警句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治学格言名言警句 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1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1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1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1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 1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7.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1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2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1.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左传》) 2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27.多行不义必自毖。(《左传·隐公元年》) 2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2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3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国语》) 3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2.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3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34.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楚策》) 35.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3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3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曰:“何谓也?”(曾子问:“为什么呢?”)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知其人,视其友;(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知其地,视其草木。(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生长就可以了。)故曰:与善人居,(与:和。居:交往。)如入芝兰之室,(室:房间。)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化:同化。)(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鲍bào鱼:盐腌的鱼,咸鱼。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丹之所藏者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漆之所藏者黑。(漆:油漆。)(藏红色东西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必:一定,必定。慎;谨慎。)(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概括本文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诫人们:必须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也有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同样也是告诉我们,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我对孔子的认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

《孔子》经典句子 赞美孔子的句子

《孔子》经典句子赞美孔子的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7、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1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4、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1、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2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宽容的名人名言

宽容的名人名言 导读: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 1、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法雨果 2、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3、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4、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5、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6、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中国周向潮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9、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一味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拥有。汪国真《宽容与刻薄》 10、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11、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绝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美斯特恩 12、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13、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爱因斯坦 14、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佚名 15、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16、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俄罗斯)斯宾诺莎 17、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18、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19、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佚名 20、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21、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22、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23、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2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2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孔子家语读书笔记

孔子家语读书笔记 【篇一:我看《孔子家语》之“限”】 我看《孔子家语》之“限” ——《孔子家语》读书笔记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阅读《孔子家语》数日,立仁、修德、从政、处事、为官、治学,本书无一不涵盖包容。同样,也在另一 个侧面为我展现了原先我所不了解的孔子,更全面地展现了历史原 有的面貌。而在此书中,“限”的观点让我感受最深,下面谈谈我对 其中“限”观点的看法。 提到“限”,就不由得说到另外两个概念,“命”与“天命”,它们是儒 家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思想中指人所受到的限制的两 个来源。我所理解的“命”体现着天和外物对人之自然生命的限制,表 现的是人所无法驾驭的客观力量,可以看做是外部所施加的;而“天命” 体现的则是人之自我确认的道德理想,需要人们通过对自己主观上进 行限制以在客观行为中约束自己。“命”与“天命”中的“限”观点,其 实也体现了传统天人关系的双重视角,可以看做是“限制”与“节限”。下面选取《孔子家语》中的一些文段来谈谈我对“限”的理解和感受。首先,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限”划分为两类,分别是“限人”和“限己”。 一、限人 从字面上解释,“限人”即外物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进行限制,儒家 倡“礼”的同时并不反对依据律法来进行统治。当然“限人”不只是作 为统治者通过发布政令和出台律法用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人民 的情感也需要纳入考量,需要以外在礼法来进行“限”。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 (《入官第二十一》) 这段话阐述的统治者在是限人前所需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做到的是 了解民众的性情,其次是了解民众的感情,只有在熟悉了民性与民 情后,民众才能服从你的管理。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深入民间了 解人民的所需所求可以得悉民性,询问百姓的所知所感可以体察民情,对一个国家进行管理以使得“民富民寿”,不能是仅凭身居高位 者的臆断想象就能实现。

孔子思想中对道的理解教学提纲

(一)、我们的诠释:《论语》中“道”的涵义 “道”这个字在《论语》中大约出现了一百次。对于孔子思想的诠释来说,“道”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正如我们应当直接可以看到的,对于“道”这个字的哲学分析,支持着我们对于孔子宇宙论的独特诠释。 “道”这个字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意思是“走过去”、“通过”;另一个是“首”,意思是“头”、“首要的”。这两个部分都提供了“道”这个会意字的意义。鉴于这种构成,“道”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动词。首先,几乎所有由“”构成的字都是动词。此外,在《书经》中,“道”字被屡屡用来指开通渠道并“引导”河流以防止河水泛滥。甚至“首”这一构成部分也有“引导”的涵义。如果将“道”的动词意义作为基本涵义,那么,它的派生的几种意义自然就会出现了,如“引导”、“道路”、“途径”、“方式”、“方法”、“艺术”、“教导”、“解释”等。“道”最基本的意思是“铺设道路”,其引申的意思是指已经铺设好从而能够旅行的道路。 许多孔子《论语》的注释者常常将“道”名词化,将其解释为一种预先存在的理念,而与这一理念的相符是令人感到愉快的。尽管《论语》确实具体提到过这种意义上的“道”,但却是以一种贬低的方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也就是说,简单地被引导在现存的道路上行走,是与极为不同且更为困难的“开辟道路”有所区别的。我们将会论证,实现“道”就是去经验、诠释和影响这个世界,强化并拓展文化先驱所建立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为后代提供交通图和方向。因此,对孔子来说,“道”在根本上就是“人道”。 孔子经常将道描述为一种从前代所继承的遗产: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道”在人中,由人传承下去,为人所聆听。并且,各个个体都以独特和互不相同的方式来接受和体现“道”。有些时候,从文化传统中继承的“道”是与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相一致的,例如文王和武王。另一些时候,“道”则与诸如“三代”或“上古”这样的历史时期相一致。由于这些人物和时期是人类经验某种特定的品质的真正象征,在这种历史属性以及“道”与君子、善人、圣人的抽象水准的联系之间,事实上就差别不大。虽然有时孔子会将“道”界定为遥远的历史人物以及人类成就的最高典范,但孔子也坚信,“道”就在当前,在同代人身上,在老师身上,甚至在家人身上。“道”还经常被归于孔子本人,所谓“吾道”、“夫子之道”。 在限定于人的世界来理解孔子“道”的概念时,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人不仅是道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并且,人在事实上还是终极性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应当论证:“道”出自于人类的活动。正如“道路”的比喻所提示的,至少对孔子本人来说,“道”最终是来自于人的根本。 作为“道”的最初根源,人们行“义”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君子创造意义和价值,体现在文化传统中的被继承的“道”得到了传播和进一步的拓展。所谓“隐居以求其态,行义以达其道。”事实上,在“道”之不行的国家里,君子不是要成为隐士,而是要力图继续行道,并通过个人发挥能力赋予世界意义来使“道”得到复活。正所谓“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在《论语》中使用的有关“道”的比喻特征,揭示了其两方面的性质,它既是恰当的继承,又是个人的贡献。所获得的“道”被当作一条门径,为有所觉悟的人提供方向。所谓“谁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在山东曲阜《2007祭孔大典》上,宣布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评出的《论语》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句话,这五句话即是《论语》中的精华,也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文化经典,这五句话已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迎宾用语,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热情好客、礼周仪方。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告诫我们要注意搞好团结,搞好关系,和睦相处。注意,这里用了“乐”字而不是“说”字。“乐”与“说”是不同的。“说”是在心里乐,而“乐”不只是内心高兴还要表达出来。孔子在这里告诉他的学生说,当远方的同学投奔我们来时,我们一定要表现得高高兴兴,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红火。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处《论语·颜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师兄子夏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翻释过来就是: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独是我没有。”子夏说:“生死乃命中注定,财富地位由上天安排。君子尊敬别人,待人恭敬,而且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你厌恶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四、“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五、“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应用,应以和谐为贵。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全段原文为,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过来就是: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儒家经典中的读书名言佳句

儒家经典中的读书名言佳句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流下幸福,专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伴。 3、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7、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

该不忘怀。 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1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13、德者事业之基。《菜根潭》 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15、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

孔子家语名言

孔子家语名言(节选) 姓名: 1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2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 3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4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5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 7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8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9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业。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10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 11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12恭而敬,可以慑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怒,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 13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 14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15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16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智者知人,仁者爱人。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17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无义。 18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19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20君子而强气,而不得其死;小人而强气,则弄戮荐蓁。 2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22明镜所以查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23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成,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称罗网。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试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25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26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27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 28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 29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 30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31不慎其初,而悔其后,何嗟及矣。 3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3夫礼,生死存亡之体。 34巧而好度必攻,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 35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3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7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38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3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0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4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42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3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44(五不祥):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45富而不好礼,殃也。

论述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

论对孔子礼乐思想的认识以及礼乐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姓名:曹志华 学号:01 班级:101041C1 【摘要】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之礼一脉相承,而周礼集其大成。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个认识和判断是合乎历史事实的。通过周公的制礼作乐,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最终得以定型和成熟。 【关键词】孔子礼乐思想儒家和谐社会 一、孔子的简介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订《》《》,序《》,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礼乐思想的集大成者。但何为礼乐 二、礼乐思想 (一)礼乐思想的形成 礼乐,顾名思义是指和。礼是规范体系,是典章制度;乐则是礼之内在精神的体现,它突显了礼与人之内在心灵秩序的关联。时期,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

作为各级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奠定了的基调。创始人——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和,对后来历代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礼乐的发展 正因为西周礼乐文化是在夏、商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长久孕育其间的生命力的勃发,所以尽管它如同宗教诫律一样,要求人们尊奉和恪守,却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陌生化”的感觉,它恰恰是对人们生活的赋型,给人们带来的恰是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秩序感、稳定感和安全感,乃至于人们日用而不知,对礼乐本身的理智反省和意义理解反倒没有发生的可能了。然而,先秦历史进入春秋之后,一场天崩地裂的巨变发生了,在这场巨变中,“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宗法人伦秩序的破坏和紊乱标志着通过礼制而建立起来的政制模式的解体,史籍上所说的“礼崩乐坏”的局面严重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三)孔子对礼乐思想的继承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礼乐文化情有独钟,先秦儒家之所以能够对“三代”,尤其是对周公之“制礼作乐”进行系统的理智审查和深度的意义阐释,根本的动力就在于他们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已经是“礼崩乐坏”了,礼乐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都成了昔日的记忆,正是在对昔日礼乐文化的追忆和思考的过程中,礼乐文化的精神性价值和意义向人们呈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恰是礼乐规范秩序的被破坏而催生了华夏文明的第一个思想时代——“百家争鸣”的诸子时代。先秦诸子都是通过对崩溃了的礼乐秩序进行反省和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所谓“百家争鸣”则是根源于他们对传统礼乐秩序之精神实质与社会功能的不同判断而已。 (四)孔子对礼乐思想的发扬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生活于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的确没有另外制作新的礼乐,他无意于提出一套新的制度体系的规范性构想。在他看来,制礼作乐是圣人之事,而他自己从不敢以圣人自居。但他绝不是泥古不化者,他是思想家,是哲人,他提出:

孔子最经典的话

孔子最经典的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经典指数:★★★★★ 此句是学而第一(也是《论语》)的第一句,能做到前两句不是难事,人之常情嘛!最 后一句着实不易,‘人不知’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人知道你,二是知道你而不理解你。 无论那种情况,做到心如止水都要些境界。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典指数:★★★★☆ 估计念过中学的人都会知道这句话,光学习不爱思考,会越学越迷糊;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钻牛角尖,死磕。 3、朝闻道,夕死可矣。经典指数:★★★★☆ ‘夕死’有如浮士德最后的满足,不过还听说‘顿悟’二字,有如“放下屠刀,立地 成佛”;诚然也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未曾闻道,死却都死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经典指数: ★★★★★ 这句话可能是最流行的孔子语录,大致有 两层意思:每个人都有别人可以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缺点需要改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经典指数:★★★★☆ 说这句话的人大多是伪君子,被别人用这句话的人才是真君子。实际上君子虽坦荡荡,然小人未必长戚戚,反而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经典指数:★★★★☆ 在野党及阿Q们把这句话用的最多,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其实做好本质工作才是它的 核心所在。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典指数:★★★★★ 由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理,这句话已经演变成了“己所不欲,施于人”。有传闻说这句话出现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相信美国人一定没有看。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典指数:★★★★☆ 这是在孔子富含人文气息的言论中,唯一闪烁理性光辉的经典话语,很是让人喜欢。

诚信做人的名人名言精选

诚信做人的名人名言精选 导读:本文诚信做人的名人名言精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诚信的名言大全 1、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2、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3、立足于诚实,其乐可无比。——戈特 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5、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6、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8、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9、莫因事微而不诚,不为善小而失信。 10、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11、诚开金石,信步天下。 12、诚信友爱,和谐社会的一个动人音符。 13、诚信,不但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更体现出文明的力量。 14、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15、永开不败的诚信之花,永不消逝的中华美德。

16、广告是银,合同是金,承诺是铂金,诚信是钻石! 17、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18、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9、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20、诚实是最丰富的传代物。——克尔 21、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能够提升人生品位。 22、菲劳德说真话是件好事,因为说真话能使心里轻松愉快,也因为说真话是少见的事。——大仲马 23、你憎恨被别人欺骗吗?那就不要去欺骗别人。——克里索斯托 24、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守信是构筑社会的基石。 25、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6、鸟语动听,是因为没有虚假杂音;花香迷人,是由于从不涂脂抹粉。 27、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28、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贵品质。——歌德 29、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30、当今世界的所有恶劣品质中,不真诚是最危险的。——阿尔及利亚

《孔子家语》10句经典名言

《孔子家语》10句经典名言 1. 不足生于无度。 出自《孔子家语·五刑解》。钱财的不足,源自于挥霍无度。 2. 多闻以为富。 出自《孔子家语·儒行》。见识广博,便会丰富自己的才能。 3. 己有善勿专。 出自《孔子家语·人官》。自己虽有长处,也不能刚愎自用。有些人自恃能力超群,往往独断专行,遇事不和别人商量。事实上,这样一方面会阻塞言路,一方面也会滋长自己的傲气,最终使集体分崩离析。因此,尊重他人,集思广益,虚怀若谷,才是成功的关键。 4.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君子赠送别人钱财,不如赠送有益的话。当朋友面临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是必须的,但真正的帮助是开启别人的心智,使别人能够奋发图强。 5. 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持满:处在盛满的地位。人们不会一直完美无缺,从没有保持过这样的先例。 6. 处身而当逸者,则志不广。 出自《孔子家语·在厄》。逸:安闲,安逸。身处于安逸之中的人,志向不会广大。 7.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年轻时不认真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本事。为了今后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就要在青少年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在青少年时代所学的知识是最为牢固的。青少年朋友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今后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 8. 聪明深察而死者,好议人者也。

出自《孔子家语·观周》。死:不活动者,引申为“固守成见”。聪明好察又喜欢固守成见的人,是喜欢评论人的。 9. 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出自《孔子家语》。与人交往,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回避他的缺点,这样的交往下去,才能长久。 10. 处身而当逸者,则志不广。 出自《孔子家语·在厄》。处世追求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高远。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懈地奋斗,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不屈不挠、奋力拼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验人生的精彩,才能焕发顽强的斗志,而一味追求舒适的生活,则会消弭斗志,与世无争。

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说过的这10句话你全理解错了

孔子说过的这10句话你全理解错了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2、以德报怨 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常常被人用以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论语》里的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现在看来,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

关于君子的名言

关于君子的名言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诚物也。诚己,仁也;诚物,知也。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舆。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末也,义之舆比。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贫不继富。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舆,君子人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正论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在齊,齊侯出田,招虞人以旌不進,公使執之對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 故不敢進,乃舍之.」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齊國師伐魯,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師禦之,樊遲為右,非不能也,不信子,請三刻而踰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齊軍遁,冉有 用戈,故能入焉.孔子聞之曰:「義也.」既戰,季孫謂冉有曰: 「子之於戰,學之乎?性達之乎?」對曰:「學之.」季孫曰:「從事 孔子,惡乎學?」冉有曰:「即學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聖無不該,文武並用、兼通,求也適聞其戰法,猶未之詳也.」季孫悅,樊遲以 告孔子.孔子曰:「季孫於是乎可謂悅人之有能矣.」 南容說仲孫何忌既除喪,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定公即位,乃 命之,辭曰:「先臣有遺命焉,曰:『夫禮,人之幹也,非禮則無 以立.』囑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學禮,以定其位.」公許之.二 子學於孔子.孔子曰:「能補過者,君子也.詩云,君子是則是傚, 孟僖子可則傚矣,懲己所病,以誨其嗣,大雅所謂詒厥孫謀,以燕 翼子,是類也夫.」 衛孫文子得罪於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鐘焉.延陵季子 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于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文子於是終身不聽琴瑟.孔子聞之曰:「季子能以義正人,文子能克己服義,可謂善改矣.」 孔子覽晉志,晉趙穿殺靈公,趙盾亡,未及山而還,史書趙盾弒君.盾曰:「不然.」史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討賊,非 子而誰.」盾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乎!」孔子 嘆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 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