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一分平凡传递一分温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者,

一份平凡传递一份温暖

记者手记

约来采访的都是助残中心的年度优秀志愿者,但采访时记者就有些失望,因为他们身上没有感人肺腑和惊天动地。写稿时,记者感慨自己的语言怎么如此匮乏,以致这些志愿者的事迹变得这样平淡无奇?转念一想,志愿者所做的琐碎的工作,对残疾人而言可能就是莫大的帮助;他们不断的点滴关怀,带给残疾人的可能就是深厚绵长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社会,残疾人是一个沉默的小群体,在物质层面所要不多,在精神层面要求的更少,但他们最需要帮助,需要日常的,持久的,体贴的,平等的帮助。2004年正式注册成立的火凤凰助残中心,8年中迎来一茬又一茬的志愿者(此处有误,火凤凰助残中心注册于2010年7月——转载者注),一直有人默默地为残疾人做着琐碎的事情,以民间互助的形式,填补着社会服务和公共福利的罅隙。其实,绝大多数志愿工作就是简单的、平淡的;绝大多数志愿者,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光辉事迹,但是,他们的“力所能及”,是每个社会都必需的,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常规方式,是人生意义和快乐的源泉之一。

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1年大运会……这些活动或事件现场,总有一个身影闪现,他们叫志愿者。《2010中国公民志愿服务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成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达39.77%,经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3392万人。在南京,志愿者达70万人,“火凤凰助残中心”便是志愿者组织之一,成员包括学生、白领、社区工作者、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所做的事情或许很简单,却给社会以温暖与支撑。

有一种帮助,叫互相给予

出生于1989年的王铝渊,坐在记者身旁,声音温柔,举止大方。这位即将毕业于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常熟女孩,是南京火凤凰助残中心的志愿者。

大一时,学校社团组织去南京建南村小学支教,她带着问号去了,教孩子们英语。支教结束,王铝渊形成了对志愿者的认识:去帮助他人。

大学四年,王铝渊参加了许多志愿团体,但时间最长也最舍不得离开的就是助残中心。

王铝渊外向而乐观,其实她内心有一层隐隐的自卑:15岁时,父母离异;没过多久,父亲开车撞了人,赔了十多万;母亲改嫁,不到一年,又离婚了。诸多变故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很不幸,直到加入助残中心的志愿者队伍。

王铝渊始终记得第一次参加助残中心时生日会上的一个人。他是一位40多岁的残疾人叔叔,坐在轮椅上,手也不太方便,却微笑着,对着一张张同样的笑脸吃力地按下相机快门。王铝渊感动了:“我要帮助那些比我还不幸的人,因为我知道独自悲伤的味道。”

带着这样的领悟,王铝渊投入志愿活动中。从去年6月开始,她一直在教一个弱听的孩子英语,而在与这一家人的交往中,她渐渐发现:志愿工作与其说是去帮助他人,不如说是相互给予。

“他们一家人都很尊重我,是亲人般的尊重。”王铝渊说。一次,王铝渊向同学借了电瓶车,这车很多地方都坏了。在她上课的时候,孩子父亲一声不响地把脚板、刹车、充电器

都换了。这种亲人般的关怀让她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暖。

今年7月王铝渊就要毕业了,她考虑回常熟工作,希望在家乡成立一个公益团体,主要是针对离异家庭的孩子。她说,我希望,即使父母分开了,他们也能一样快乐。

有一种坚持,因心中有爱

何怀钢,21岁,2009年只身从湖北宜昌来到南京,现在一家电脑公司作软件编程。很多时候,90后被认为过于自我,缺乏理想,而小何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富有个性和爱心的90后。

到南京3年有余,小何的工作换了3次。他说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总想换一个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但3年中,有一项工作虽分文全无,却是他全心投入的,那就是助残中心的志愿工作。

2011年初,小何在西祠看到助残中心的广告,就加入他们的QQ群。这年的5月29日,小何第一次参加中心活动,正好是自己的生日。“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当时想,也算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啦。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得的礼物。”

小何的志愿工作是给残疾人修电脑。“对我来说,可能是个小问题,手到病除,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大问题。能帮到他们,挺开心的。我这个年纪,很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是错,就这件事,我从心里肯定自己。”

对小何来说,一天在南京城里跑四五家不算难事,倒是吃饭成了难事。小何经常下班后直接去附近的残疾人家里修电脑,正赶上饭点,小何不愿意在人家家里吃饭,“他们本来就很困难,不管我吃多少,总会给他们增加负担。”但对方总是不答应,一位残疾人撂下话,“要么在我家吃饭,要么我不要你修了。”

“我父亲也是残疾人。”小何说。2006年,父亲因为帮邻居盖房子发生意外,左臂受伤,落下残疾。因此,小何对残疾人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体贴:从不问别人致残的原因;逢年过节,不忘给残疾人朋友发短信。

对于志愿者,小何的理解是,“既然是志愿者,那所有工作都应该是免费的”。为此,小何还和火凤凰助残中心的董事长(应为理事长)孙卫吵过架——一个硬要给志愿者补贴,一

个坚决不要。小何说,“别的钱我希望赚得越多越好,而这个工作,我一分钱也不能拿。”

有一种承诺,不限何时何地

与记者一见面,潘勇就叹道:“新街口很少来,这里太繁华了。”35岁的他是淮安人,在南京开挖土机。

妻儿都在老家,孤身一人在南京的潘勇,工作之余,“觉得特别无聊,孤单,想找个事儿做做”。两年前,潘勇找到了南京火凤凰助残中心的前身——“萤火虫”,被其中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

故事的主人公叫燕子,高位截瘫。几年前,燕子参加了一个节目的录制,讲诉了“我想有个家”的愿望。涟水的小伙子小沈看了电视后,跑到南京来照顾她。两人谈了7年恋爱,最后结婚了。而燕子的家人认为小沈是骗子,最终跟燕子断绝来往。燕子和小沈就在秦淮小区租了个房子,相依为命。

“他们太不容易了,我想去帮助他们。”潘勇回忆道。就这样,他成为助残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现在,潘勇的工作主要是用自己的那台桑塔纳接人、送人,给残疾人朋友送米、油、水果、煤气……

潘勇常常在挖土机上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去年查出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或久站。有一次夏天送水果,跑了十几家,“本来想都送完,但当时脚都发麻,腰椎突出都能看见了,剩下一两家实在送不了,只能让同行的志愿者去搭公交车。”潘勇叹道。

而在潘勇生病期间,助残中心的志愿者、领导都过来探望,给他送水果,做饭吃。“真没想到,孤身在南京,还能得到亲人般的关怀。”

这两年,潘勇两次获得了助残中心的优秀志愿者奖状,这让他念念不忘。“上学之后再也没有得过奖状!”初中都未毕业的他,拿奖状给儿子看,“看,要像爸爸这样做好人好事。”

潘勇贷款买的挖土机,至今还欠银行十多万。但是,每次助残中心要给他汽油费,他都坚决不要:“我再缺钱也不缺这几个钱,这个手我伸不出来。”

“有什么需要找我,无论何时何地。”这是潘勇对残疾朋友的承诺。

有一种志愿,让歌声绽放

“我刚拉着一位残疾人朋友上星光大道海选了!”今年54岁的潘新生喜滋滋地向记者说,“他不愿意去,我硬拖着去的。”在新街口街道做党建指导员的潘新生也是一位志愿者,他的工作大多是伴着歌声开展的。

唱歌是潘新生的一大爱好,他习惯把歌词抄在纸条上,随时练歌。他还有个外号叫“万金油”——主持、话剧、演戏、体育,他样样“都能玩起来”。

18岁时,潘新生本来要考师范,差2分落选了,碰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就去当了兵。因为刮台风,整装待发的潘新生没能上战场,倒是把连队的文体活动搞得风生水起。他年年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他看来,“当志愿者”跟“学雷锋”没什么两样。“爱玩”的他,把“玩心”带到了志愿工作中,助残中心的合唱团(应为八段锦气功健身队)成立起来了,成了社区舞台上的一抹风景。

25岁的儿子也被潘新生带进了志愿者队伍。目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儿子在当地成立了一家红酒销售公司,在南京有个办事处。潘新生和儿子有个计划,等公司正式运作起来,每卖出一瓶酒就捐一部分给助残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