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新思路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b149b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7.p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新思路)一、引言童话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高童话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思路创新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童话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与童话故事相关的音乐、影像资料等,创设出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故事世界。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讨论、总结等方式,发现故事中的主题、寓意和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跨学科融合童话故事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和哲理,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童话与其他学科如艺术、道德、历史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案例分析以《小红帽》这一童话故事为例,分析其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红帽》的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设置问题如“小红帽在路上遇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8facd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b.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精心选择优秀童话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适合的童话文本。
优秀的童话文本应该具有精彩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作为教材,如《青蛙王子》、《小红帽》、《拇指姑娘》等。
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的优秀童话作品,如《海底两万里》、《火焰山历险记》等。
这样既可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也能够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化教学法,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到童话故事的世界中去。
教师可以改变教室布置,让其变成一个林间小屋或者是幻想的森林;还可以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或者是音效,让学生听到蛙鸣、鸟叫等声音。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童话故事中,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像的辅助理解故事的内容。
还可以播放相应的录音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听到故事的语音,看到故事的情节。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听说能力。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者是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隐含意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开展示,让学生互相倾听和交流。
五、开展相关的活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童话相关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创作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绘画任务,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如故事角色的面具、故事情节的模型等,展示给同学们观赏。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创新思路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创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1d198f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e.png)
标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创新思路一、引言童话,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童话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1.引入多元化的童话素材:教师应积极寻找并引入多元化的童话素材,包括中外经典童话、现代原创童话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强化主题教育:在选择童话素材时,教师应注重主题教育,将德育、美育、情感教育等融入其中,使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3.拓展阅读空间:除了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书、绘本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世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童话角色的心理和行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1.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多元评价: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3.实践性评价:将童话教学的评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设置实践性任务,如编写童话、创作故事等,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其学习效果。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也应发生转变。
教师不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伙伴。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3292b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png)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进行童话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与童话内容相关的图片、道具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放一段童话的音乐,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童话中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准备预读材料,引导思考在进行童话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童话内容相关的预读材料,如童话的作者简介、背景知识等。
通过预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思考,增强对童话的感悟和理解。
在预读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童话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更加专注和深入。
三、合作阅读,促进交流在进行童话阅读时,可以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读。
每个小组阅读一篇童话故事,然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合作阅读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四、角色扮演,提高情感参与度为了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情感参与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选取童话中的几个重要角色,让学生分组扮演这些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精读名篇,提升阅读水平在进行童话阅读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作品进行精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名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形式。
在精读名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细节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细节描述。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创作续写,培养创新思维在进行童话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续写的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故事情节的起点,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童话故事。
通过创作续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拓展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5bf9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童话对于儿童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一、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小红帽》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小红帽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童话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童话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孤独、无助和渴望温暖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童话中的语言和画面,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童话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灰姑娘》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想灰姑娘在不同的场合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重新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道德品质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2d57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4.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童话故事的特点、童话教学的目标、童话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评估童话教学效果。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童话故事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简洁明了:童话故事往往以简短的篇幅、生动的语言描述情节,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想象世界:童话故事常常以奇幻、幻想的方式描绘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道德教育:童话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传达一些道德准则和人生哲理,引导儿童正确做事、待人、做人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童话教学的目标童话教学旨在帮助学生: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解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审读文本的能力,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童话故事丰富的语言和情节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培养道德品质:通过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拓展语文知识:通过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巩固和拓展词汇、句子结构等语文知识。
三、童话教学方法和技巧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观看和分析动画、电影: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动画或电影进行展示,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电影来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组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中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
4.创作相似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与童话故事相似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四、评估童话教学效果评估童话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评价,如:1.学生读后感: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书面作业:布置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作文、写读后感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评估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创作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创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82e1c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03.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创作指导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强烈的想象色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创作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创作指导。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2.引导学生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如想象丰富、夸张、拟人化等;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二、教学内容1.童话故事阅读: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欣赏童话的语言和情节,培养学生对童话的兴趣;2.童话创作指导:通过讲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作;3.童话表演:组织学生进行童话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4.童话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童话的特点和创作手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案例教学:选择优秀的童话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童话创作的技巧和方法;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童话创作和表演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4.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等;2.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童话创作指导,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7e32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2.png)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童话的魅力是无穷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多利用童话,来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享受童话,让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童心,童趣。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一、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童话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当语气。
这样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可使他们在这样的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表演童话,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
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进行艺术再创作,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就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双手放在身体后当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则一蹦一跳地前进,从两种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当孩子们表演找到妈妈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瞧!长着一张宽嘴巴。
”“一对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有四条腿。
三年级上册童话讲解教案
![三年级上册童话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972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3.png)
三年级上册童话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讲解三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包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讲解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比如,“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处,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童话故事。
选择一到两个三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比如《小红帽》或《灰姑娘》,让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内容。
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生词或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学生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5. 故事讲解。
教师针对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6.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童话故事的重要内容,包括故事的主题、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讲解童话故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7469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4.png)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阵地,而童话故事则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地开展童话故事教学,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选材精准,丰富多样童话故事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传统童话》等,还有一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精心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童话故事进行讲解。
比如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三只小猪》、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小红帽》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富有地方特色或文化底蕴的童话故事,比如《白蛇传》、《孔融让梨》等,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乐趣的了解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
二、情境营造,激发想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教师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情境。
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者用幻灯片展示故事中的画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也可以邀请学生们表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故事中去,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们进行联想发散,让他们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自由绘画和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在进行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突出故事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读故事文本,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沟通,比如让学生表达故事中的感想和理解,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
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者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以此检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28b25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7.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策略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童话教学策略时,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方法和步骤:童话的选择: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经典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材料。
确保故事内容简单、易于理解,同时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
你可以选择知名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预热和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引入故事的主题、角色或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建立情感联系。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片段或者相关手势等方式,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好奇心。
阅读故事:通过朗读、听故事录音或观看动画等方式,带领学生阅读故事。
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调、节奏,适当配上表情和动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
讨论和分享: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让他们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尊重彼此的意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词汇学习:选择一些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些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图片、小组合作游戏或词语填空等方式进行词汇练习。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模仿并演绎故事情节。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并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为。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基于故事主题进行创作活动,如绘画、写作、剧本改编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拓展活动: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展故事的教学内容。
例如,进行数学计算、科学实验或地理探索等与故事相关的跨学科活动。
总结和评估:通过问答、笔头作业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进行评估。
同时,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通过使用这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童话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发展和道德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4b803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4.png)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策略分析引言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意识。
如何有效地开展童话教学,是语文教师亟需研究和掌握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童话文本适合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的童话故事,确保内容易懂、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具有教育意义: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勇气、诚实等道德价值。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故事角色,增强代入感。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分组扮演童话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围绕童话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续写童话: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童话故事的结尾或续编新的故事情节,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童话中的语言美和情节美,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绘制插图:鼓励学生根据童话故事绘制插图,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实践性实际生活中的童话:将童话中的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与童话主题相关的社会调查,如访问童话中的职业角色,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结语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选择适宜的文本、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结合实际生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能找到更多适合小学生的童话教学策略,使童话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39f3e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a.png)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讲述童话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童话教学应该注重故事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童话教学应该注重故事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童话故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学习需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世界还比较狭小,因此选择一些简单、寓意明确、与学生生活经验相接近的童话故事更为合适。
比如《拇指姑娘》、《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富有亲和力和
可塑性的童话故事,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童话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讲述和阅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引导学生注意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些
许问题和引导,引导学生对故事的反思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绘本,通过阅读
绘本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童话教学应该注重效果评价。
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以
便帮助教师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
测验、作文等任务,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d13f5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a.png)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1. 引言1.1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童话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生动的形象、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阅读、思考和想象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中往往包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童话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情感修养,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童话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联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通过讲解童话故事,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故事中获得快乐、感动和启发,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童话故事,注重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快乐、提升品格,为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童话教学的意义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童话故事在形式上简洁清晰,情节紧凑生动,语言朴实易懂,这些特点使得它们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童话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童话故事中的神奇情节和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小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讲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道德素养。
小学生童话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生童话教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e2e04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a.png)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担任了童话教学的任务。
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童话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实践,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童话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童话故事具有神奇的魅力,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童话。
1.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我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开头,或者播放童话故事的视频、音频,让学生们产生好奇心,从而主动投入到童话学习中。
2. 互动交流,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分享自己的感受。
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3. 丰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我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让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深入浅出,引导理解童话内涵童话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价值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话的内涵。
1. 注重故事情节分析。
在讲解童话故事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2. 挖掘童话中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我结合童话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童话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童话教学的效果,我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童话故事中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魅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童话故事,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创设游戏情境。
设计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在童话教学中,我注重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93c15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7.p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童话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童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童话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童话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等;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是童话教学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在童话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如森林、城堡、魔法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童话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童话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续编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故事续编比赛、童话改编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在童话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与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ba908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6.p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价值与方法一、童话教学的价值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童话故事通常充满奇幻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描绘一个个奇妙的情节,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丰富的画面,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童话中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
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塑造许多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诚实、勇敢、友爱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增强文化认同感童话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通过学习童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童话教学的方法生动的故事讲述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讲述童话,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
多媒体辅助教具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多媒体的呈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童话故事的讨论和改编。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并进行表演。
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讨论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
三、结语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7ad4c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d.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讲解童话故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乐趣,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要使童话教学更加有效,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教育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起学生兴趣在童话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童话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童话图书、播放童话动画片、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对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童话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童话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营造出更加真实的情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三、启发思考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感悟。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拓展延伸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延伸拓展。
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绘画等创作活动,或者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童话的理解。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故事的内涵,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结合现实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通过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学习和领悟故事的内涵。
六、进行评价在童话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评价。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童话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童话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b61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9.png)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童话七》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认真刻画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情感。
2. 研究一些生字词,并通过理解上下文获得大致意思。
3. 能初步品读文学作品,初步发现作品中的事物。
内容: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名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到,善良、真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道德。
同时,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感受到美好的音乐节奏与文学意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真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懂得品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在故事中获得生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启发性提问
1. 有哪些经典的童话故事?
2. 这些故事都有哪些共性?
3.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有哪些特点?
4. 故事情节中会有什么样的冲突?
第二步:呈现故事
请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第三步:回答问题
1. 故事中的林妹妹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林妹妹面对危险时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勇气和智慧?
3. 故事中有哪些生字词?通过上下文,你能初步猜测出它们的意思吗?
第四步:品评故事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情节的看法,从而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准备:
课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后拓展:
1. 制作故事情节图示。
2. 小组之间通过演讲、对话等多种形式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5003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d.p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童话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够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狼嚎和小羊的叫声,让学生感受狼凶狠和小羊柔弱的形象,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欣赏,感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是感受童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水罐一连串神奇变化的过程,告诉学生爱心的力量是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适时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质疑探究,体验情感探究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为什么在土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小松鼠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以及花生生长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表演展示,拓展延伸表演是展示自我、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展示自己,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摘要: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创新对策
一、要品读重点情节,把握童话结构
童话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表现形式,童话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是特别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教师在创设了童话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境后,还要求语文教师,认真的体味,审视童话,用文学的视觉来审视。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童话的各部情节细细阅读,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对童话进行分支理解,引导学生逐个把握认识经典情节,然后教会学生整体把握童话故事的脉络。
力求让学生认识,经典情节在整体结构中的价值所在。
因为,从童话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了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故事情节,是紧密联系的串联起来构成童话故事内容的整体的“骨架”,就是文章的脉络。
教师要注重这些重点情节的教学,引领学生用心揣摩体会,童话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章节,也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以提高学生阅读童话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品味了童话内容的经典情节以后,教师接下来就是引领学生们,立足于童话故事的整体,来通篇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在及其发展的方向。
童话中的有关重情节,它的合理性,可欣赏性只有在童话故事的整体中才显示出它的主体性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教学中
学会把握童话故事的整体,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童话故事的各个情节,理解童话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一篇童话的完整性的不可缺少的应有要素,也为我们进行童话阅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童话阅读教学的成效,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为了学生的真正发展,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将童话阅读扩展到课外。
童话故事的情节就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所组成。
因此,我们可以说,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也就是构成一篇童话故事的主要“骨架”。
对于童话故事重点情节的品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童话作品的重点情节一般都极具想象力,其中会穿插大量的想象、拟人或夸张,而这些描写往往是超越现实的,总是有一种超现实的“虚构”,在引导学生品读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用自己的生活体
验来“质疑”或“拷问”童话。
引领学生一起细细品读这些重点情节,用心揣摩那些极富表现力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阅历都不同,因此,每一学生对经典的认识也不同。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也许学生会有比童话故事主人公更精彩的“奇思妙想”,而在儿童逐渐“成人化”的今天,这些极富夸张想象的情节不恰恰是我们还原“童心”的好契机吗?
二、要把握整体脉络
品味了重点情节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回到童话故事的整体来把握童话故事的发展走向。
而这些重点情节也只有在回到童话故事的主体后,才变得更加“合理”。
在完整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才能从内
心深处与作品产生“共鸣”,他们能更加理解丑小鸭变为天鹅的激动与兴奋,小男孩在说出真话后所引起的震撼。
从整体上把握20童话的发展脉络,有利于理清童话故事的发展线索,有利于从整体把握童话的思想内涵,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就更顺畅了。
儿童对事物的喜好总带有一定的偏好型。
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认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这也造成了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性。
引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童话故事的各要素,认识到童话故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一篇完整的童话必不可缺的,也为我们下面教学环节的进行奠定基础。
三、要处理好幻想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童话故事是通过幻想虚构的,但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真实。
因此,教学童话要处理好幻想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童话,联系现实生活,受到启发、教育。
如《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是以小孩子兴趣无常、办事有始无终、顾此失彼这些常见的缺点为依据的。
又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四次出现幻象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孩子冻饿而死的事是屡见不鲜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写照,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为了使学生能体会到童话反映的基本思想,受到教育,教师要做好由童话的内容、思想到联系现实的引导。
四、要让学生自己理解童话的内涵
童话语言具有通俗浅显、明白易懂的特点。
可是,我们很多教师习
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
教师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
这样的童话教学,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童话作品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
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他们走进童话世界,与他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而不是硬拉着学生的手把他们拖进自己所认为的“童话境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人与孩子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存在着不同那是在所难免的。
同理童话中一些深刻的东西,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体验中去品味、去思索。
所以说,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学生们对于童话的理解也有一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五、要指导学生复述童话
教学时,教师生动地讲述会把学生带进童话的世界里,激起他们的思想感情,并引起学生复述的愿望。
所以,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在学生复述时,教师还要注意要求他们依据童话的语言复述,千万不要随便添枝加叶,应不失去童话优美的色彩。
比如,在教完《纸船和风筝》和《从现在开始》后可以让学生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又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他们从词语反复重现的细微变化中进行叙述。
这样可以
更加有条理地让学生把话叙述完整,可以间接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使童话真正发挥启迪教育的作用。
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甜蜜生活的醇浆,是引领智慧的女神,是熠熠生辉的梦想,是美好希望的火种。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在那个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奇妙境界中,使学生发现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让思维得到强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性格得到锤炼,让学生少点虚伪多点真诚,活得透明些;少点束缚多点自由,活得轻松些;少点现实多点幻想,活得童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