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式爱情及古希腊人的爱情观
对外汉语1101 冯佳 201108480105
什么是爱,什么是爱情呢?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给爱情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当追求美的享受的欲望控制了推动正确行为的判断力以后,当这种欲望从其他相关的欲望中获得竭力追求肉体之美的新力量时,这种力量就给这种欲望提供了一个名称——这是最强烈的欲望,叫做爱情”。
爱情简单来说就是将善的、美的东西归于自身的一种欲望。
其次,在古希腊哲人看来,最高的爱乃是一种哲学。
爱不是与有血有肉的配偶结合,甚至也不是与某个“同类的心”的终生结合,而是灵魂与“远远高出于人类情欲上面”的“永恒的智慧”的“不可思议的融合”。
再次,爱是追求自己所或缺的。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爱洛斯既分有母亲的贫乏、丑陋、邋遢和无家可归,又分有父亲的气质,因而强烈地渴望一切善和美的东西——勇气、坚毅、机智以及追求这些渴望的东西的技艺。
爱神所追求的正是他所缺乏的。
因此爱的性质中也包含着一种对于自身缺乏东西的渴望。
因此,爱或爱情是人们对美和自身所缺乏的东西产生渴望,并与拥有这些的人进行灵魂上的交流、融合的情感。
而“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一说法是由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创立的成语而来的。
它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剔除了肉体交流的成分。
卡斯诺本人解释为“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
15世纪的哲学家和神学家菲奇诺(Marsilio Ficino)使用了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一名词。
在现代人的眼中,柏拉图式的爱情(Platonic love)似乎是精神恋爱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
但这里面存在着许多误解。
一、爱情主体的偏差。
现代人普遍认为,爱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在男女两性之间的事。
但柏拉图所讲述的爱情是指发生在男男之间的同性之爱。
柏拉图式爱情是对善、美的追求,更是对节制的崇尚。
我们都知道,在古希腊,只有男人才有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
因此,在古希腊人眼中,只有男性才享有善良、节制、勇敢等美德。
女性只跟生育繁衍、家庭事物扯上关系,不具有这些美德。
女性被看成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是毫无节制的肉欲的象征,被古希腊人驱逐出爱情世界。
男女之间的婚姻只是出于功利打算的需要,没有丝毫爱慕的成分。
现代人所认为的那种自发地产生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感情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古希腊人所高扬象征着崇高品德的男男之间的同性之爱,而贬低男女之间的异性之爱。
因此,柏拉图所推崇的节制的至善之爱必然只存在于男性之间。
苏格拉底本身就是一个同性恋者,在《会饮篇》的最后,苏格拉底的情人对他的赞叹可以说是柏拉图式爱情的真实写照。
苏格拉底的情人是一个美少年,他之所以爱外形丑陋,不拘泥打扮的苏格拉底,正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折服于苏格拉底灵魂的善和他的智慧。
而对话中记载的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情人的故事更展现了同性之爱的力量。
二、爱情与情欲之间的关系。
当人们将柏拉图式爱情简单定义为精神恋爱的时候,情欲被认为是真正爱情的对立面而存在。
事实上,柏拉图并没有将爱情与性欲割裂开来,也没有将肉体完全摒弃掉。
而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爱情是“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者”:“由于要生育,他当然钟情美的而非丑的身体;要是遇到一个美好、高贵、天资优异的灵魂,他就会神魂颠倒地爱慕这样一个身心合一者。
”就拿苏格拉底本人来说,尽管他最富于关于“爱欲”的知识,但他仍然有身体,无论他灵魂的爱欲多么强大,都无法消除身体及其欲望。
他仍然会体验到身体强烈的性吸引。
他会饮酒,也会有肉体之欢。
他不是一个以肉体禁欲来夸耀自己的圣徒。
爱慕苏格拉底的学生阿尔喀比亚德略带嫉妒地说:“苏格拉底对长得漂亮的人何等色迷迷的,总缠
着他们献殷勤,被美色搞得不知所以。
”但对苏格拉底来说,他的智慧在于把握好了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之间必要的平衡:身体的爱欲总是倾向于把“精神渴求”吸纳进来,而灵魂的爱欲又从身体的爱欲中获得能量。
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用马车做比方,形象地表述了爱情发生的过程中情欲与理智对人产生的作用。
他把情欲比作一匹劣马,而理智则是一匹驯良的好马。
当人处于爱情的迷狂中,两匹马就会交互起作用,劣马桀骜不逊,但是柏拉图更希冀灵魂中的好马占上风,即他崇尚的是理智和节制,在爱情的迷狂中,人仍然应该节制,过一种心灵高尚部分占主导地位的生活。
如果爱使灵魂中的善的力量得到解放,那么人才能过上一种有纪律的、哲学性的生活并享受爱情带来的光荣和伟大。
但是,如果没有完全遗忘灵魂的爱,做“一些凡人认为快乐的事情来满足欲望”也是被认可的,因为他们无论在爱情旺盛时还是枯竭时都可以算朋友。
“由于他们有爱情,因此到了该长羽翼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长羽翼的”。
所以,虽然古希腊人对爱情和情欲有着严格的区分,但他们并没有回避情欲,而是将爱情与情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只要人与人之间有爱情,那么情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低级的事情。
只要控制好灵魂中的情欲的劣马,节制地对待爱情。
三、爱的目的。
两个人相爱,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爱是最高境界的爱。
现代人认为两个人相爱在一起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个以爱为基础的美满的婚姻。
最高境界的爱,无非是为了爱对方而不理会其他世间的一切世俗或观念的东西,而遵从自己的心。
但古希腊人的理解远比这些要深刻得多。
柏拉图将爱情比作一种神秘的宗教,一个人如果要达到爱的最高境界,必须经历四重步骤:爱的“最深密教的门径”必须以对形体美的敏感开始。
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正确的指导,他会将自己对某个具体美的形体的爱转向高尚的谈话。
然后他将认识到具体形体之美如何与其他美相联系,于是爱上一切美的形体,将具体的美视为渺小。
再进一步,他将心灵美看得比其他形体美更为珍贵,开始导向法律和制度之美。
最后,他凭借对美的广大领域的了解,用“双眼注视美的汪洋大海”,他发现沉思才能产生崇高思想,获得知识之美。
这个时候他的灵魂关照到了美本身。
他“那长期辛劳的美的灵魂会突然涌现出神气的美景”。
柏拉图强调,爱情是一个过程,是通过爱慕一个又一个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
爱情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从一个身体、两个身体→所有美的身体→美的操持或培育→美的种种学问→美本身的学问→美本身(美的理念)。
“谁要是在爱欲方面被培育到这般境地,依序正确地瞥见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在爱欲的路途上终至抵达终点,他就会突然瞥见,自如的美本身何等神奇——哦,为了这美,他先前付出的所有艰辛都值了。
”爱情是对生命的意义的追寻;正是在爱的过程中,“人的生命才值得”。
柏拉图认为,“期盼着使美的事物成为他自己的。
”是爱的唯一目的。
“除了求善,爱决不会企盼任何事物的另一半或全部。
”而“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既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
在爱的影响下,人们企盼生育,如同企盼善一样,真正的目的是企盼不朽。
那如何才能产生不朽的东西呢?他认为只有心灵受孕,使心灵受到美的吸引,产生爱情的欲望,才能产生不朽之物。
“世间有些人在心灵方面比身体方面更富于生殖力,擅长于孕育心灵所特宜孕育的东西。
这是什么呢?它就是思想智慧和其他心灵的美好事物,一切诗人和各种技艺的发明人物都属于这样的心灵生殖者。
”这是说受爱的指引而由心灵产生的理念是不朽的。
也就是说现代人说认为的孩子是爱的结晶的说法并不成立。
思想才是真正的爱的结晶。
这就是为什么他推崇有高尚品德的男男之间的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和没有思维能力的女人是不可能有孕育不朽思想的爱情的。
虽然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但也与女性在古希腊没有独立地位,享受不到教育而没有知识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有一个男女之爱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古希腊人的爱情确实是有思想的灵魂之间的相互吸引,而无关乎对方的性别。
虽然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妓女的地位更加低下,但是古希腊的高等妓女却因为她们拥有姣好的外貌,出色的才艺和较高的教育程度而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伯里克利与高等妓女阿斯帕西亚的爱情几乎举世皆知。
当时的伯里克利是有妻室儿女且掌握实权的政治家,但是他为了迎娶阿斯帕西亚而与妻子离了婚。
阿斯帕西亚虽然是一个高等妓女,但是她美貌、聪明,有一流的交际手腕,这些素质使她很快就成功地让当时最重要的人物都拜倒在她面前,连苏格拉底也不以与她交往为耻。
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所赞扬的是男男之间的同性之爱。
但他的理念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
爱情是对美和善的和自身所缺乏的东西的追求。
这里所讲的美和善,实际上是人格和思想的魅力。
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内在美。
它是灵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但情欲并不是万恶的,节制地对待是关键。
这与完全摒弃情欲的纯精神的恋爱是不同的。
爱情的不朽的结晶是由心灵产生的思想。
对于爱情,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种族,每个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但归根到底,爱情是人类的一种伟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