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律与个性突围——于连、拉斯蒂涅、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道德自律与个性突围

——于连、拉斯蒂涅、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比较****:***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二零零五级本科一班

****:***

二〇〇九年五月

摘要

于连、拉斯蒂涅、拉斯柯尔尼科夫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交接时期出身下层的青年,他们在力图改变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卑贱地位时,却屡屡在道德问题上陷入剧烈的矛盾挣扎,最后于连选择毁灭自己,拉斯蒂涅选择抛弃道德,拉斯柯尔尼科夫则转向宗教寻求解脱。本文拟通过对三者道德心理历程的比较,探讨其矛盾产生的本质原因,即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与个人的发展要求之间、社会道德要求与现实对人的影响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人带来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善道德自律个性突围

Abstract

Julian, Russtignes, Russkohlnikefu are family background lower level youths who were born at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feudalism connection time. They fell into fierce contradiction and struggle in the moral question repeatedly when tried hard to change their lowly social status. Finally Julian chose destroying himself, Russtignes chose abandoning morals, Russkohlnikefu turned to religion to seek extrication. This article plans to through the three's moral psychology course comparison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reason which their contradiction produced, namely resides the contradictions exist between the dominant social morals with individual development request and the social morals request with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reality brings to human, as well as human's survival dilemma which this kind of contradiction brings to.

Key words: Kindness; Moral self-disiplining; The individuality breaking through; Choice

引论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即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1]。由于经济关系对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不同的阶级总是提倡不同的道德义务,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统治阶级的道德体系因有优厚的经济基础支持而相对完备,并在强制力的支持下得以广泛推广,因而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总是占据正统地位,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评价标准。这种标准通过教育等手段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成为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以道德自律的形式约束人的行为。也是由于经济关系对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道德呼唤,这样道德体系便总是伴随着破旧立新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发展,人支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愿望逐渐增强。正如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所言:“为了使自我能够和谐地适应整体的社会冲动,理性会限制自我的利己倾向;但是,同样的理性力量也必然会去证明个人的自利在社会企图协调的整个生命力中是一种合法的成分。”[2]一旦人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他便会要求对形成阻碍的因素进行改变,并通过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证明自己要求的合理性。在意识形态矛盾重重的阶级社会里,人们可以通过转换立场的方式达成这一目的。当一种道德规范阻碍他时,他从另外的道德体系中援例为自己助威。但原有的道德意识并不会轻易丧失影响力,由此便产生了道德自律与个性突围的矛盾。

《红与黑》中于连、《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都是身处下层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受到新兴的资本主义革命思想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起初他们梦想靠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改变卑微的社会地位和贫困的生活状况,但“严酷的现实”无情地打破了这一幻想。于是他们试图顺应他们所发现的规律、利用显贵阶级发家所依的社会潜规则来达到目的,并有计划地将其付诸实践。但是由于本性善良,那些卑劣、残酷的手段又引起他们极大的犹豫和不安。良知的抵抗和欲望的诱惑撕扯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屡屡陷入剧烈的内心冲突。这正是道德自律与个性突围的矛盾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一起点:善良本性与凄苦境遇

于连用虚伪武装自己,拉斯蒂涅以勾引贵族妇女为晋身之阶,拉斯柯尔尼科夫通过谋杀人命求证自己的不凡身份,这些行为都是极端恶劣的。但他们并非本性如此,

事实上他们更乐意遵循自己的善良本性,只是凄苦的境遇迫使他们为寻找出路铤而走险。

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虽然他的父亲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小资产者,但无论是在贵族阶级还是在资产阶级面前都受到歧视,“国王在维里埃尔”一章中于连作为仪仗队员出现时两个阶级的惊呼和谩骂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而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于连也受到压迫,他的父亲和哥哥们看不起他,时常羞辱、殴打他。来自上流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于连的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这又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想通过从军获取地位和荣誉,但拿破仑时代的消逝堵上了这一晋身之阶。他发现教士在当下社会所受的优厚待遇,便转而选择了宗教的道路。虽然在职业的选择上极善审时度势,但他并非唯利是图。谢朗神父被撤职后,于连从苛刻的父亲家里背了十二块枞木板为谢朗神父钉制书橱;皮拉尔神父在黑幕重重的神学院里孤立无援时,于连拒绝得势者的拉拢,并提出要将仅有的积蓄送给神父;当于连因皮拉尔神父提出勿因受贿背叛拉莫尔侯爵的暗示而感到羞恼时,神父苦笑着表示惊异:“像您这样穷的人,而且在神学院待过一年,居然还保留着这种出自道德心的愤慨,您的眼睛一定是瞎的厉害。”[3]对情妇,当德·雷纳尔夫人为儿子的病而深陷痛苦时,他动情地表示宁愿让自己来承受一切痛苦;对学生,十四个月的分离之后他依然对他们怀有深切情谊;对卧病的拉莫尔侯爵,他乐意在工作之余陪伴这个孤单的老人而不掺杂私念。他会因孤儿们的凄惨境遇而不禁“有失体统”地流下同情的眼泪,甚至对他曾经厌恨的父亲,他也会在有机会时为其谋取一个不错的职位。他的善总随着真情流露。

拉斯蒂涅出身自耕农家庭,“人口众多的老家,省吃俭用,熬出他每年一千二百法郎的生活费”[4]。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用功来打点自己的前程,同时背负家庭的期望。目睹了巴黎的奢华并暗自与自己处境的窘迫作了一番对比后,他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他“发愿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本领去挣”[5],而后又“感到应酬交际的必要,发觉女子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大”,于是“突然想投身上流社会,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6]。初探上流社会时在雷斯多府和鲍赛恩府受到的冷遇和仆人们对他的轻慢耻笑使拉斯蒂涅大受刺激。他愤慨地认识到“有财便是德”[7]这一现实,也更坚定了通过征服妇女这一捷径迅速发财的决心。但这种狂热并未完全吞噬他的善性。写信索要那笔款子的时候,想到家人“至诚的感情,可怕的牺牲”[8],他不由地落下几滴眼泪。当伏脱冷建议他骗取泰伊番小姐的爱情以获得丰厚嫁资时,他马上拒绝了;即使后来对此有所动摇,他仍能尽力去阻止杀人阴谋的发生;在伏脱冷的阴谋成功、收获在望时,他抵抗住了百万陪嫁的诱惑,表示“永远不会娶维多莉(泰伊番)小姐”[9]。这是他对自己德行的坚守,他不愿成为谋杀案的受利者。他的善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对高老头的态度上。听到高老头献出一切却被女儿赶出的惨剧时,他不禁“冒出几颗眼泪”[10];他由衷地敬佩这位伟大的父亲,并自觉地担当高老头的保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