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谈一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更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展现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

一、开展探索规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模仿仿和记忆,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诱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教师是合作者、咨询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是数学趣味化;在情景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并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大胆猜测、合理验证、积极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探索规律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第一步,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第二步,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第三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

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

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

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我国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但要将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研究及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1前言由于受到以往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始终无法得到顺利的开展,但是,随着新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便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借助于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以及自主学习,并且采取有效科学的教学措施,以此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2.1创设学习环境,培养探究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感情培养,优化探究心理。

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的动力应当为探究情感而并非是在纯粹的智力活动中局限。

数学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且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不歧视、不挖苦差等生,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爱,营造出平等、和谐、快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所谓问题意识具体指的是同时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总结、归纳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切实的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且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对关键性的问题加以精心设计,以此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强化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

2.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明确的是,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计算能力是运算能力最重要的一种数学能力。

初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坏体现了一个初中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高低。

同时,计算能力也体现出学生求真、严谨的精神。

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内容、方程内容都需要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的成败能力。

教育行业目前越来越强调基础教学,计算能力也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基础技能的培养难度较大,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教师需要反省自己在教学时采用教学方法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才能优化教学,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计算基础。

一、培养运算兴趣笔者调查发现,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大都是教师结合教材例题,直接告诉学生不同运算类型的题目的求解规律和运算法则,从而忽略了对运算过程的教学。

例如,学生一看到多项式的运算,会自然联想到“合并同类项”;看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立马想到“代入消元法”。

这样一来,运算过程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就会大大丧失,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运算仅仅是为数学服务的,无法解决更多实际性的问题,便逐步失去运算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重视运算过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数学运算更多的不是去计算结果,而是论证数学关系,学生在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助于降低理解门槛。

以“多项式的运算”为例,如教师在讲解“(a+2b)+(2a+3b+c)”这一多项式的加法运算时,可以类比之前讲解单项式的过程。

我们把原来的两个多项式的加法运算,可以拆分成五个单项式的运算,即拆成“a、2b、2a、3b、c”这五个单项式元素的加和。

教师引导至此,学生就会主动把原式分为“a、2a”“2b、3b”“c”三大组,然后合并。

这比教师直接给出“合并同类项”这一规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突出运算过程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摘要: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简析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能力;培养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它又分为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

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

在此基础上的数学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能力,则属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

这种“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的新成果和新成就。

因此,“创造性”数学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

其它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

所以,教育工作中,要想成功地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必须首先重视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策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它既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更要求教师能灵活充分的发挥其主导作用。

作用之一,是能充分调动课堂中每一个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挥其生理、心理的潜能,开动其灵活多变的思维,在使学生迅速顺利掌握当堂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探究新问题,从而全面发展其数学能力。

作用之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大纲这些蓝本的内涵和外延,精心设计能启迪学生多元思维的问题,巧妙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实现课堂同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例1: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

第一步:提出阅读目标。

初一代数上册第202页首行至第六行:(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2)会用上述定义辨别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实现数学教学的这一根本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因此,新课程给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一、设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堂新课的导入,首先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事物的求知欲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习的原动力,成为创新意识的萌芽。

要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尽早地完全掌握新课程的标准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表现,结合学生课堂效果的体现,设计一套初中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根据课程的简易程度,课前要搜集有效的教学材料,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导入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生常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了。

我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就用学生熟悉且简单的加减法来引入方程,通过一个问号代替方程中的“x”,让学生对新课程内容消除陌生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新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初中数学教研类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研类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教学质量一、引言初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旨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过分依赖黑板和粉笔,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师生互动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沉闷。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够,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评价方式单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过分强调结果,忽视了过程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资源匮乏部分学校数学教学资源匮乏,如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导致教师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学质量。

三、初中数学教学对策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类已跨入21世纪,这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世纪。

强大的国力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要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课题。

可以说,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科学创新素质是决定一个人创新力的最根本的素质。

在我担任近30年的初中数学实践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心理学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无精打采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

从事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先导,成功的起点。

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表现教师较高的教学素养。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善于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饱满的教学热情,善于激活学生的情感,渊博的学识。

使学生喜欢你,热爱你,他们就会因喜欢你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就会积极思维,形成一股动力,去探素科学的奥秘。

二、创新性的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教师要善于设疑,巧妙质疑,灵活释疑。

具体做法是:第一,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发现疑问,提出问题;第二,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引导学生解疑,并有所创新;第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找出规律,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老师、课本质疑,书上的解法是唯一的吗?老师的解法是最科学的吗?我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往往问学生只有这一种解法吗?也可以怎样设想?这一结论成立的前提是既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呢?学生往往积极性很高,证明方法也就越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项具体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回顾这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光辉历程,我和广大同行一样,接受着诸多的挑战、打击、洗礼、醒悟与升华。

十年新课改既给了我颇多问题的困惑,也给了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着课改纲要的要求,从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过分追求数学的学科严密性,转变到现在注重数学教学的育人性: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核心根据地。

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和这十年来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感受,本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要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能力。

那么该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但面广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极其迅速,稍不留心,有用的信息就会从身边溜走、过时。

所以,在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寻并整理和利用相关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强调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注有用信息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时候,学生认为“商品利润率”的问题有点难。

我并不急于直接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探讨一节课。

我结合班上有位学生的父亲下岗了,需要再就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同学们帮助他筹备开店经商。

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数学教学应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再发现再创造活动的过程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提倡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已的创意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

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其不断获得学习预期和尊重需要的满足,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

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

2、展开合作互动,创设创新环境。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以后,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培养合格人才,那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不断从事技术革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

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下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

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

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

在勾股定理证明的教学中,我采用面积法和拼图法,面积法如图1,证明方法很直观:两直角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和等于斜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即。

如果bc=a,ac=b,ab=c,那么用面积法证明也有:,于是得到“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拼图法如图2,图形画出后,先让学生分析怎么证,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很快想出了证明思路,他们纷纷发言,将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将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正方形的面积;将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他们的证明思想都有的结果,同样有“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教研员能力培养(3篇)

初中数学教研员能力培养(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数学教研员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指导、组织、研究、评估和推广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研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研员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研员应具备的能力1. 教育教学能力(1)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了解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2)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能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3)熟悉初中数学教材,能够把握教材的脉络和重点;(4)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5)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 研究能力(1)关注国内外初中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2)具备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研究论文;(3)能够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3. 组织协调能力(1)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能够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3)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4)关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 评估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素养,能够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2)熟悉各类教育教学评价方法,能够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量化分析;(3)关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4)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初中数学教研员能力培养策略1. 加强专业学习(1)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2)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期刊,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3)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 提升数学素养(1)深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关注数学教育前沿,掌握数学教育教学方法;(3)参加数学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数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论文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初中数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摘要:新课标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大胆尝试了初中数学活动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现体会如下。

关键词:浅谈数学思维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并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下边,我就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积极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 ,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摘要: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中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消除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畏惧心理,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本文从分析初中数学教学困难的原因出入手,提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服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模型创新前言:初中数学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将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良好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

新课标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对生活的体验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关健。

1.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正确解题具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数学习题中,题目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学题目所列出条件基本不是直截了当给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对题目进行认真仔细的把握,总结归纳题目中的有用条件,从而确保解题的正确性。

题目所列表达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较大的考验,学生在遇到数据比较多的题目时会非常容易出错,一旦弄错数据,就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1.2 学生对于应用题存在较强的心理抗拒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实际背景的多样化,数学应用题的题目在文字叙述上往往比较长,数据多却不规则,而且命题组为了使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往往会在命题中创造出一定的语言环境,面对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不能读懂题目,甚至是看了后段忘前段,使学生渐渐的害怕这种又繁琐有困难的题目,学生在这方面的薄弱的意志和脆弱的心理是导致应用题难解的主要因素。

对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论文

对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论文

对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思考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担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基的重要任务。

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今天,教师能够着眼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以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课堂教学中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谈些认识。

一、观察、探索及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知识展开的主要线索,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尽可能创设学生动眼动手的教学情景,提出既适合学生认识水平又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的充分实践、观察、探索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时,先让每位同学动手做一个rt△abc,使其∠c=90°,ab=5cm,ac=3cm,将其剪下,然后要求同桌的学生将其三角形叠合,有何发现呢?在和前面的同学的三角形加以叠合,又有何发现呢?进而由学生们总结出“斜边、直角边公理”。

教学效果较好,从而也使得学生不在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结论的堆积,而是充满了灵感和生机勃勃,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

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思维从疑问中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中有疑问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和思维,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有理数的倒数概念教学时,如下安排效果很好。

从小学我们知道倒数的意义和求法,现在大家考虑下列说法对不对?因为2的倒数是1∕2, 2∕3的倒数是3∕2,所以a的倒数为1∕a,则0的倒数为1∕0,学生思索并展开讨论,很快发现1∕0是一个无意义的式子,却搞不清原因何在,在这个思维的突破口上教师及时点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只要注重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学,让学生学会探讨,让学生学会说理,多措并举,就会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什么叫能力?目前说法不一,还没有一个明确而公认的定义。

但研究和实践证明,能力与先天的生理素质有关,但决定因素是后天的教育与环境的影响,这充分说明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数学学习中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等等。

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重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念数学的很多概念、运算和规则都是从日常生活、生产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通过实际中的具体事物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事实上,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含有大量的应用问题,几乎每章都配有典型性的例题,因此,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应用数学材料,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用长6m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问宽和高各是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设窗框的宽为x米,则高为(6-3x)∕2米,透光面积y平方米,可得二次函数解析式y=(-3∕2)x2+3x,并根据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0﹤x﹤2。

通过配方求出当x=1时,y最大值是3∕2。

此时窗框高为1.5米,于是得当窗框的宽为1米,高为1.5米时,窗户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5平方米。

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学生常见的应用试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密切学生社会生活现实,从生活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5-01近年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程安排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本轮改革的重点。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初中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初中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需要有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

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知识会发生迁移,应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初中数学每个章节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努力才能创设出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作用巨大,实用性极强,进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理想,增强自己数学的应用意识。

1.1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生活应用情境,从中引出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图片包括:蝴蝶、蜻蜓、飞机、天安门城楼。

然后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图形吗?此时,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补充着对方的遗漏,纠正着对方的差错。

1.2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能够造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催生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教师创设能够造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要蕴含将要学习的新知,并且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到将要学习的知识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现有知识的局限性,这样才能更好体会新知识的价值,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有一种紧迫感,为教师授课创造了条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弥补自己认知上的缺口,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明确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人。

自主学习会让人终身受益。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并逐渐改变着课堂教学。

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地展开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呢?教学不是教师单独地教,也不是学生单独地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是师生情感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使师生关系陷入了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冷漠的心理,备受压抑,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何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所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表现在:一是平等。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客体,教师不是知识的绝对占有者,不是让学生仰视的权威。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是民主。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有发言权。

教师不仅要允许学生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三是和谐。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平时要把爱的阳光洒向学生,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与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解决心中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怀着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意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了初步的阐述:1、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提高, 2、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3、创新学生的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反思提高学法指导创新评价实际操作如何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面对这种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提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反思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迅速地提高,这常常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还不善于反思,甚至不会对错误进行反思。

对于数学错题中的反思内容不明了,以及如何反思错误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这节课之后,学生已基本学会了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课后习题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在考试答题过程中也能取得高分数,但是总是有一些细微的错误继续存在,有的是忘记了写三角形符号,有的是全等符号不规范,对于这些小问题,学生在做作业时总是没有彻底改正,他们认为这些是低级错误,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关练习时要有重点的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反思,在错误中成长进步。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决定的。

有的学生因为在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逐步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甚至走向了逃学的道路,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出现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指导。

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一切领域渗透,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

长此以往,学不能致用,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除了要学好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新课标》中就有如下论述:“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能力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能力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探索能力学生进入初中后,应该培养的能力素质在更大程度上给教师提出了要求。

那么,在中学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

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

让学生认为数学并不神秘,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深入学生心中。

二是高度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应用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方方面面。

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

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

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是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

二、教学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打开数学宝库的“钥匙”“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活动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所以只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才能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因此,教师一要尊重、相信学生;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三要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不轻易否定,即使是错误意见也要耐心引导,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学生才视你为朋友,对你不存在畏惧心理,才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并使之转化为探究热情。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我利用上课前空闲的几分钟时间与学生交谈,这样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带着微笑,使学生感到老师具有亲和力。

其次,在探究正方形边框的面积时,积极投身到学生的合作、讨论中去,同时对有困难的小组加以适当点拔。

最后,当我引导学生分析出例题2的等量关系:增加后甲处人数=2
增加后乙处人数。

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去设未知数、列方程,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设增加后乙处人数为x,则增加后甲处人数为2x。

这位同学的回答已经跳出我所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而且下面也有许多学生在窃窃私语,显然有很多同学对种设的方法不太满意,但我不轻意否定这位学生发表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按照这位学生的设法,列出方程,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最后还是这位学生顺利列出了方程,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用另外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领悟这两种不同设法的优劣。

很显然,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作为教师本人和全体学生也参与到了探究活动中。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

所以,问题一定要能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交流,具有可探究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冲突点、矛盾点或新知识的难点、要点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观察、联想、推理、猜测等方法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里自主探索。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教学设计中,我针对教材中的
例题1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1:小学里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2:图中所示的阴影部分是你所叙述的几种图形吗?
问题3:我们把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称为正方形边框,那么如何来计算正方形边框的面积?
问题4:你是如何去分割正方形边框?
设计这4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冲突点,诱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

针对例题2主要设计了一个变式问题:如把人员调配问题中的2倍改成3倍,大家想会怎样?设计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这样设计确实达到了目的,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既做到了知识目标的落实,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提供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

有些老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给学生进行铺垫,看似明确了思考方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质上是为学生设置了思维通道,缩小了探究的时空。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总之,凡
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讲解正方形边框面积,教学时先提供画好正方形边框的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各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学生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讨论时各抒己见。

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图1,2,3,4)方法一: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两个面积较大的长方形和两个面积较小的长方形
方法三: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四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方法四:分割成四个面积相等的梯形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学生根据不同分割方法想出了各种求正方形边框面积的方法,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究活动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
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