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采”也是一种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采”也是一种力量
在央视连续几年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有一个子系列叫做“百姓心声”,顾名思义就是记者走进最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大家通过镜头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对未来的希望。2014年“新春走基层?百姓心声”策划的主题是“家风是什么”。
作为参与其中的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走近陌生的采访对象,都是对自己提问和采访的考验;每一次面对采访对象的回答,都是一次重新的自我考问;在一次次偶然、随机、细碎的街头采访的背后,其实,需要每一位记者拿出勇气和耐心,用实实在在、真诚的沟通去展现随机采访的魅力。关键词一:被拒绝
对于参与海采(街头的随机采访)的记者而言,遇到的一个高频词汇就是“被拒绝”。在街头的随机采访中,记者首先要克服的是内心的小小恐惧和羞涩,面对街头巷尾走过来的陌生人,要学会从打招呼开始,快速地进入采访问题,遇上各种不理睬或冷嘲热讽,都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要随便“放弃”一次提问的机会,也许,下一个采访对象就是那个愿意说出自己
想法的人。久而久之,凡是参与过“海采”的记者都笑称自己的脸皮变得越来越“厚”了,当然,这一句玩笑话的背后,其实饱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辛苦,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乐趣,大概没有哪一种采访比街头的随机采访更让人有期待和惊喜感。在这次的“家风是什么”的海采记者微信群里,大家就有各种吐槽,其中之一就是“说说你被拒绝了多少次,拒绝最多的理由是什么等等”。
没有愚蠢的受访对象,只有不明智的采访者。每一次拒绝的背后,也常常伴随着无尽的反思:我们的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什么原因导致回答千篇一律;哪一种方式的提问更容易接近采访对象,让大家有话想说,不会感到突兀;问题之间的衔接是不是逻辑性不强,如何避免采访对象“无话可说”等等。无论是之前的“国庆节爱国系列”、还是这次的“春节家风系列”,几乎每天前方的记者和后方的编辑团队都要“碰撞”一下当天采访的各种情况,直到最后一天,我们前方的提问都在同绕着大主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微调”。其实,很多观众并不知道,直到“家风系列”播出前,前方的记者都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最出彩的受访者,从初一到初七的每一天,后方的编辑团队都在不断“充实”各种精彩的回答。
关键词二:意外
尽管街头采访的话题是提前设定的,采访的主要问题也相对固定,但是,最出乎意料的答案常常出现在随机的街头巷尾的采访中。其实,“海采”最神奇的魅力,并不是各种搞笑版本的“神”回复,而恰恰是考验每一位记者如何“接招儿”的能力。面对相似的问题,采访对象的回答可谓形形色色,如何更好地互动,引发下一轮提问,是对记者应变能力的挑战。我记得在“你幸福吗”的海采中,采访过一位刚刚从肯德基店里拿着一个巧克力冰淇淋冲出来的小男孩,嘴边还沾着巧克力印迹,我问他:“小弟弟,你能不能告诉阿姨,你觉得幸福是什么?”他愣了一下,随口说“吃饱穿暖,没有人敢欺负我”,当时我很震惊,这么壮实的小男孩,怎么会觉得没有人欺负就是幸福?随后我追问了一句:“那有人欺负你么?”他想了想,笑着说:“还没有”。就是这么问的一句话,后来被完整地保留在节目中,我想,编辑们留下它,是因为看到了记者在问题之外,还有一份对陌生采访对象的关心。所以,在街头随机、海量采访中,这种“闯入式”的直接提问几乎没有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很可能产生最具“冲击力”的回答,但同时,随时面对“意外”情况的记者,要时刻铭记,我们走进他或者她,是因
为我们有一颗渴望交流的心。
找到愿意交流、并且善于表达的受访者,有赖于记者的采访技巧,也更需要记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话题的设置,更容易引发哪一类人群的交流感;哪些场景会让置身其中的采访对象更快地进入谈话场,产生共鸣,更好地互动。在“国庆爱国海采”中,我选择了在北京的圆明园遗址采访,当天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对老夫妻,和以往的冲上去就问不一样,我选择了站在一旁观察,感觉到这对老夫妻避开人群,静静坐在林荫道旁的长椅上,拿着相机回放着照片,还不时地交谈着,可能会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果然,当我走上前去询问时,老阿姨很动情地谈起她为什么要在国庆节来圆明园遗址,后来这个海采片段几乎完整地保留在10月7日《新闻联播》播出的“爱国”海采当中,也在当天的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中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和评论。
关键词三:唤醒
这次的家风海采,我去了上海。采访的空隙,我们注视着往来穿梭的人群,在观察,在想象,面对提问,他们会有怎样的回应?香港的音乐创作者黄国伦的一句话打了我,他说:“人要勇敢,忠于自己的内心,才不枉此生。”我们谈家风,是想谈一些在当下需要提
倡的东西,我们持家为人,应该秉承什么样的价值观,而这些东西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传统中,在我们成长中由父母祖辈传承给我们。有些东西提得少了,有的也许一直做着但没有在意,但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它的力量。借着春节大家团聚的时候,我们提起这样的话题,并不是想调侃家风,也不是为了反映传承的断裂,而是希望通过海采,让这些优良的传统重新提起来,放大出来,在大家闲暇的时候能用心想一想,同时让大家自然地去思考家风民风与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的关系。
采访的过程,就是尝试走进采访对象,寻找和感受最为真实的百姓心声。当“海采”的形式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当大量来自民间的生动同期声出现在央视屏幕上,当海采形态逐渐去除青涩走向成熟,当每一个主题的设计更加精巧,小中见大,力图最大限度触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柔软点,我们也更有理由希望通过“海采”这种方式,在不断的提问中,引发不断的思考,最终汇聚成一股唤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