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优秀课.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优秀课.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量数乘方意义的过程,培养转化的思想方法.

4、能用计算器求一些数的乘方.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四、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根据问题列出的算式是2个、3个或3个以上的相同数的连乘积

下面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二)讲授新课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问题:1个细胞,经过1小时就可以分裂为

2个同样的细胞,那么5小时以后,这个细胞可繁殖成多少个同样的细胞

列出的式子为:2×2×2×2×2.

我国古代的数学书中有这样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而不竭.”那么,10天之后,这个:“一尺之棰”还剩多少

列出的式子为:.2

1

212121212121212121????????? (三)重难点精讲 思考: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如果问10个月之后还剩多少10年之后还剩多少那么列出的式子将是什么样子

显然,我们遇到了如何写出这个烦琐的式子的麻烦,我们需要创设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表达这样的运算.我们把

a×a 写为a 2; a×a×a 写为a 3;

2×2×2×2×2写为25;

;)2

1

(212121212121212121215=????????? 一般地,我们把几个相同的因数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

果叫做幂.如果有n 个a 相乘,可以写为a n ,也就是

,n a

n a a aaa =

个 其中,a n 叫做a 的n 次方,也叫做a 的n 次幂.a 叫做幂的底数,a 可以取任何有理数;n 叫做幂的指数,n 可取任何正整数.

特殊地,a 可以看做a 的一次幂,也就是说a 的指数是1. 典例: 例1、计算:

.)1)(4()3

1

)(3()5)(2()3)(1(23019

3

4

-+--

.

1-)1()1)(1)(1()1)(4(196831)31()31)(31)(31()31)(3(;

125)5)(5)(5()5)(2(;81)3)(3)(3)(3()3)(1(230123019934=----=-=++++=+-=---=-+=----=-

;解:

跟踪训练: 计算:

.)1)(4()3

1)(3()2

1)(2()2)(1(20166

4

3

-+--

.

1)1()1)(1)(1()1)(4(7291)31()31)(31)(31()31)(3(;

161)21)(21)(21)(21()21)(2(;

8)2)(2)(2()2)(1(201620166643=----=-=++++=+=----=--=---=-

解: 例2、利用计算器计算:

).001.0()13

5)(2()

01.0(125.21)1(4

5精确到精确到-

交流:

1、当底数是负数,指数是任意正整数时,幂的符号是确定的吗如果是不确定的,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确定幂的符号

2、在-a n 和(-a)n (n 是任意正整数)的意义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区别在哪里

3、在-a n 和(-a)n (n 是任意正整数)的计算结果总是相同的吗如果

不是,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相同,在什么情况下不同

学生思考并交流.

在做幂的运算时,要注意幂式中括号的意义:

(-a)n 表示n 个(-a)相乘,它的计算结果随n 的取值的不同而不同,即有

?????-=----=-).()()())()(()(是正奇数,

是正偶数个

n a n a a a a a a n

n n n

-a n 表示n 个a 的乘积的相反数,即有

.)(

n n a aaa a -=-

典例: 例3、计算:

(1)(-3)5; (2)-34; (3)[-(-5)]3; (4)-[+(-2)]7. 解:(1)(-3)5=(-3)(-3)(-3)(-3)(-3)=-243; (2)-34=-(3×3×3×3)=-81; (3)[-(-5)]3=(+5)3=+125;

(4)-[+(-2)]7=-(-2)7=-(-128)=+128.

例4、据统计,2009年底北京市的人口总数已经从2008年底的1695万人增加到1755万人.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率,请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1万人):

(1)到2010年底、2011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多少万人

(2)到2014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多少万人 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先求出从2008年底到2009年底北京市的人口总数的增长率.

解:(1)用计算器计算,从2008年底到2009年底北京市的人口总数的增长率为

3.54%.100%0.0354%1001695

1695

1755=?≈?-

所以,到2010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是: 1755×(1+%)≈1817(万人);

到2011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是: [1755×(1+%)](1+%) =1755×(1+%)2

≈1881(万人).

答:到2010年底、2011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1817万人、1881万人.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算式在结构上是相似的,我们还注意到,幂的指数等于所求的年份与2009年相差的年数.由于2009年与2014年相差5年,所以到2014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是1755×(1+%)5≈2088(万人).

答:到2014年底时,北京市的人口总数分别约是2088万人.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2与-23 B.32与(-3)2

C.32与-32 D.-23与(-2)3

2、下列各式:①-(-4);②-|-4|;③(-4)2;④-42;⑤-(-4)4;⑥-(-4)3,其中结果为负数的序号为____________.

3、计算:

(1)(-4)6; (2)-24; (3)[-(-3)]4; (4)-[+(-5)]3.

4、当你把纸对折1次时,可以得到2层;对折2次时,可以得到4层;对折3次时,可以得到8层…

(1)计算对折5次时的层数是多少 (2)你能发现层数与折纸的次数的关系吗

(3)如果每张纸的厚度是毫米,求对折12次后纸的总厚度. 六、板书设计

七、作

业布置:课

本P52

习题 5 八、教学反

等式的基本性质

§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的定义:

幂、底数、指数的概念:

例1、 例2、

例3、

例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1.

2、理解掌握并等式的基本性质2.

3、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1、2.

四、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下图:

我们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是保持平衡.

下面我们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课

实践:

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两边放入质量相同的砝码,并把这种状态想象成一个等式成立的形式,利用它来研究等式具有什么性质.

(1)在天平的一边再放入(或取出)一些砝码,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做就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说明等式应具有什么性质

(2)使天平的一边的砝码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做就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又说明等式应具有什么性质

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三)重难点精讲

通过上面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等式具有以下两个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加上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

我们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等式的基本性质:

1、如果a=b ,c 表示任意的数或整式,那么a+c=b+c.

2、如果a=b ,c 表示任意的数,那么ac=bc ; 如果a=b ,c ≠0,那么c

b c

a =. 典例:

例、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得到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及怎样变形(改变式子的形状)的.

(1)如果3x=7-5x ,那么3x+_______=7. (2)如果13

2=-x ,那么x=_______. 解:(1)3x+5x=7.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5x. (2)x=23-.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2

3-. 跟踪训练:

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得到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及怎样变形(改变式子的形状)的.

(1)如果2x=6-3x ,那么3x+_______=7.

(2)如果24

1=-y ,那么y=_______. 解:(1)3x+3x=6.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5x. (2)y=-8.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4.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五)随堂检测

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5x -1=4x 变形正确的是( ) A .5x +4x =-1 B. 2

5x -2

1=2x C .5x -4x =-1 D .5x +4x =1 2、下列四组变形中,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5x +7=0,得5x =-7 B .由2x -3=0,得2x -3+3=0 C .由6

x

=2,得x =

3

1

D .由5x =7,得x =35

3、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根据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的.

(1)若2x +7=10,则2x =10-7.

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等式两边同时 ; (2)若-3x =-18,则x = .

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等式两边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x -2)=-6,则x -2= .

根据等式的性质____,等式两边同时 ,所以x = . 六、板书设计

七、作

业布置:课本P84 练习 1、2

八、教学反思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的

基本性质2:

例1、

1.11.1数的近似和科学记数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值的概念.

2、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看一个例子:

对于参加同一个会议的人数,有两种报道:“会议秘书处宣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513人”。这里数字513确切地反映了实际人数,它是一个准确数,另一种报道说:“约有500人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500这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下面我们学习数的近似.

(二)讲授新课

探索:

用计算器寻求一个正数,使这个正数的平方恰好等于2.

不难发现,我们寻求不到这个正数的精确值,我们发现

=<2; =>2;

=<2; =>2;

=<2; =>2;

……

(三)重难点精讲

所以,只能寻求到和这个数越来越近的,,,,,;…一组又一组的近似数,我们把和精确值近似的数叫做这个精确值的一个近似值.

一般地说,为了更加接近精确值,在各种近似程度上近似值得最后一位都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最后一个数字在哪一位,就说它是精确到哪一位的近似值.

典例:

).0001.0(20000

699

121791精确到的近似值和,、分别求例

.2857.179

2857.10001.02857142.17

9

≈=,记作

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解:因为

.0833.0121

0833.00001.0083333.0121

≈=,记作

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因为

.0350.020000

699

0350.00001.003495.020000

699

≈=,记作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因为

跟踪训练:

).001.0(2000

117

13191精确到的近似值和,分别求

.222.1911

222.1001.0222222.19

11

≈=,记作

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解:因为

.077.0131

077.0001.0076923.013

1

≈=,记作

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因为

.059.02000

117

059.0001.00585.02000

117

≈=,记作的近似值是,所以精确到因为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

一想,再分享给大家.

(五)随堂检测

1、近似数亿精确到了()

A、亿位 B.千万位 C. 十亿位 D. 十分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精确到十分位.

B.近似数精确到个位.

万与80000的精确到相同.

D.近似数与的精确度相同.

3、已知地球离月球约为3839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精确到千位)()千米.

、有下列数据(1)我国与13亿人口.(2)教室里有5人在绘画.(3)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4)这本书的定价是元/本.其中___________是准确数.__________是近似数.

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对取近似值的结果是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七、作

业布置:课本P59

习题 1 八、教学反

2.6.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计算行程、劳力分配、和差倍分类问题的方法.

2、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计算行程、劳力分配、和差倍分类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11.1数的近似和科学记数法

近似值定义:

如何理解精确到哪一位:

例1、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实施提速.如果客车的行驶速度每小时增加40千米,提速后由北京到某地1620千米的路程只需要行驶13小时30分.那么,提速前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提速前从北京到某地需要多少时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二)讲授新课

在情景导入中的问题中,如果设提速前火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那么提速后火车每小时行驶(x+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是1620千米,速度是每小时(x+40)千米,所需时间是小时.

根据问题的意义,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1620, …

×(x+40)=1620,x+40=

13

5.

解其中任何一个方程,可以得到

x=80.

1620÷80=(小时)=20小时15分.

因此提速前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从北京到某地需要20

小时15分.

(三)重难点精讲

典例:

例1、甲班有45人,乙班有39人.现在需要从甲、乙两班各抽调一些同学去参加歌咏比赛.如果从甲班抽调的人数比乙班多1人,那么甲班剩余人数是乙班剩余人数的2倍.请问从甲、乙两班各抽调了多少人参加歌咏比赛

分析:在问题中有这样的相等关系:

(1)甲班抽调的人数比乙班抽调的人数多1人;

(2)抽调后甲班剩余人数是乙班剩余人数的2倍.

如果设从甲班抽调的人数为x人,那么从乙班抽调的人数为(x-1)人,我们列表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解:设从甲班抽调了x人,那么从乙班抽调了(x-1)人.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