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一章)

(二)、西方词汇“文化”的定义
拉丁文:cultura (动) 耕种、练习 英语:culture 栽培、种植、锻炼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 法律、艺术、道德、习俗等多学科的知识。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的概念》 : 文化是通过符号与形象(语言与艺术)所获得并加
以传播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文化既是人类行 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
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即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即 “仰韶文 化”、“龙山文化”等;
▲ “文化”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 如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读书识字、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文博、 图书等。
◆其它:企 业文化、 “社区文化”、“商业文化”、 “校园文化”、“寝室 文化”、“厕所文化”、“课桌 文化”等等。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 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 园。 ”(血脉是维系有机体生命的重要保障,精神家园是精神上 的造血供血系统 )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 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 社会层面: 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等。
▲ 社会功能: 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食文化、酒文化、校园文化等。
二、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与功能
(一)、文化的特征(特点属性)
1.民族性群体性。 2.地域性。 3.时代性—历史承传性和现实变异性。 4.同一性。
(二)、文化的功能(价值)
1.满足需要功能(记录、传播等)。 2.认知价值。 3.教育、教化功能。 4.规范调控功能。 5.凝聚功能。 6.应用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中国文化基础一、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三)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四)“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导言+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导言+第一讲)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 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 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 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 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 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 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 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 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 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 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 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 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 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 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 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 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 活的美好愿望。
童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日; 二十五,炖豆腐;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您新禧,您多礼;白肉馍馍馋馋您。

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
主讲教师:叶朝红
导言
一、什么是文化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这主要偏重于了解积淀 在具体物质之中的,体现在人的行为模式上的人 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与其兼容的社会制度和 组织结构。

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在东方(中国),“文化”中的“文”和“化”最 早是分开使用的。“文”指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 德教化等,并具有与“质”、“实”相对应的含义。 用《论语》中的话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2020/8/8
“化”字本意指事物的变化过程,《礼记》中的赞天 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就表达是这个意思。 由此又衍生出造化、变化、变易以及教育、塑造等名 词。“文”、“化”两字的复合使用,是春秋战国以后 的事。《易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 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人文”指人际之 间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两汉的刘向作 《说苑》开始将“文”、“化”二字联为一词,他说: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出,为不 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很明显,在古汉语中, “文化”一词的本意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 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产品。其外延包括科学技术、经 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政治法律思想和理论、语言文字、 道德伦理观念、宗教现象、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学、 教育和教育思想、新闻出版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等活动、 民间文化等。
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广义的文化,即《辞海》中对文化的界定,包括 物态的、制度的、思想的和习俗的不同层次。狭义的 文化,主要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 历史2020、/8/8 文学、艺术等。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派,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 由那些思想理论构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说法:
(1)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化,或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传统观点)。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秋章节及期末参考答案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秋章节及期末参考答案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秋章节+期末答案目录绪论作业 (2)第一讲中国传统哲学 (2)儒家思想作业 (2)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之儒家之发展 (3)儒家发展作业 (3)第三讲中国传统哲学之道家文化 (3)道家文化作业 (3)第四讲中国传统哲学之法家思想 (4)法家思想作业 (4)第五讲中国传统哲学之墨家文化 (4)墨家文化作业 (4)第六讲中国传统文学之神话 (5)神话文学之作业 (5)第七讲中国传统文学之神话与文学 (5)第八讲中国传统文学之诗歌 (5)诗歌作业 (5)第九讲中国古代文学之散文散文作业 (6)第十讲中国传统文学之小说小说作业 (6)第十一讲中国传统艺术之戏曲戏曲作业 (6)第十二讲中国传统戏曲与艺术戏曲与艺术作业 (6)第十三讲中国传统艺术之书法书法作业 (6)第十四讲中国传统艺术之音乐音乐作业 (6)第十五讲中国传统艺术之舞蹈舞蹈作业 (7)第十六讲中国传统宗之道教 (7)道教作业 (7)第十七讲道教之流变 (7)道教流变作业 (7)第十八讲中国传统宗教之儒学宗教化 (7)儒学宗教化作业 (7)第十九讲中国传统宗教之佛教 (8)佛教作业 (8)第二十讲中国传统宗教之三教合一 (8)三教合一作业 (8)第二十一讲中国传统政治之礼学 (8)第二十二讲中国传统政治之礼学与政治 (8)礼学与政治作业 (8)第二十三讲中国古代政治之中央政权设置中央政权设置作业 (9)第二十四讲中国传统政治之地方政权设置 (9)第二十五讲中国传统政治之选官制度 (9)选官制度作业 (9)第二十六讲中国传统文化之技术 (10)中医作业 (10)第二十七讲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医与科技 (10)中医与科技作业 (10)第二十八讲中国传统文化之天文学 (10)天文学作业 (10)第二十九讲中国传统文化之农业科技 (11)农业科技作业 (11)第三十讲中国传统文化之古代媒介科技古代媒介科技作业 (11)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 (11)绪论作业1.单选题(1分)中国文化强调什么功能?正确答案:A2.判断题(1分)中国古代没有科技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一講中國文化發展的自然環境一、地理環境1、地形和地勢特征地域環境是文化發展的客觀條件和自然基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⑴第一階梯爲青藏高原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是吐蕃族(漢朝時形成,藏族前身)生活地區,活動中心於青藏高原西南。

羌族生活在高原的東北,靠近四川一帶。

炎帝由羌族分化出來,因爲受排擠,因而退居到青藏高原邊緣,東漢時向中原擴散,現大多在茂縣。

青藏高原臨近印度,受佛教影響較大,藏族佛教來源於印度佛教和蒙古佛教。

⑵第二個階梯由北向南的一系列塊狀高原(蒙古、黃土、雲貴)①蒙古高原:自古是遊牧民族生活地區;②黃土高原:在曆史上是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樹林繁茂地區,土質很松軟肥沃,成爲中國早期文明發展地區,特別是周邊的關中地區,漢朝時爲政治文化中心,唐時最爲鼎盛。

南部爲四川盆地,地域遼闊,西部爲成都平原,周圍有高山圍繞,四川盆地的文明發展有內在自我發展活力。

③雲貴高原:石灰岩地區,喀斯特地貌,山林、盆地、小湖泊等地形多樣。

文化發展呈現多樣性,民族衆多,至今已形成了近40個族群。

⑶第三個是一系列地勢平坦的平原,由東北、華北、長江中下遊平原、華南平原組成①東北平原:地域遼闊,氣候寒冷,氣溫低,最早的文明是遊牧文明,後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氣候變化,發展爲農業文明;人口一直都很少,在清末,東北人口的60%都是闖關東的外來人。

②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因其發達,故一直是華夏文明發展的中心地,由於環境被破壞,發展逐漸滯緩,漢代50年一次旱災,到宋代則爲2年一次,元代後每年一次旱災。

③長江中下遊平原:由長江沿岸的塊狀平原組成,此平原自然條件比上兩個平原好,但開放要晚,原因是地理因素,它由紅壤和黑土組成,黏性強,開墾不易,一旦開放後勁力量很強。

④華南平原:最小、最零散的,由粵南地區、桂西地區的小塊平原組成,地域文明特色明顯,北有武陵山,南有大海。

地域自我遺傳很明顯。

雖然地形相差複雜,地域遼闊,但整個地形地勢是完整的且具有內在的整體性。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第1讲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第1讲
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1. to ac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to improve English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history and culture.
5
汉语关键词
精神文化; 行为文化;物化的文化形式 这些文化形式最典型地反映展示了中国文化 的概貌和基本特征。
汉语关键句
这些文化形式最典型地反映展示了中国文化 的概貌和基本特征。
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Definitions of culture 1.胡文仲 教授
2. E.Sapir said in 1921: “Culture is what society thinks and does” (Sapir, E. 1921. Language. New
中国文化通览 An outline of Chinese Culture
第一章 Chapter One 第一节 序言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 经济结构 Introduction ; geographical surroundings ; economic structure
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TCC 2. Definitions of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3. The geographical surroundings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ancient China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教化功能
•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受文化的熏陶,形 成特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的过程。
• 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结构整合三个方面。价值整合是整合功能中最重 要的一种功能,只有价值,才有结构和行为的协 调。一个社会中的人们,价值会有差异,但经由 统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达 成大体一致的观念。规范因增加值需要而产生, 由文化的整合使之系统化和协调化,并使规范内 容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 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社会的异质性越强,分化 的程度越高,多元结构越复杂,从而功能整合的 作用愈加重要。
• 所谓的规范性文化,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 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 法,阴阳,纵横,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 文化,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 文化。
• 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 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 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
• “化”之本义,为“改易”、“变化”、“生 成”、“教化”。
• 例如
•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庄子·逍遥游》)
•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黄帝内经·素 问》),
•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经·系辞 下》)。
• 文”与“化”并联使用,迄今为止,最早 见诸文字的是《易经》:“观乎天文,以 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 易·贲卦·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关于 文化的最早的提法。对此,孔颖达释为: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 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孔颖达“以诗书礼乐来教化天下” (即“以文教化”)来解释“文化”的意 思十分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第七,虚心好学精神。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材料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例如 中医针灸、京剧、书法……
材料二:我国很多地区都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各自民族特有的习俗。
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宽厚仁爱,推己及人。
“厚德载物”《周易》 “宽则得众”“仁者爱人”(孔子) “兼爱”(墨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二,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案例分析
文物工作实践中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保护不力,一些古建筑 、古遗址等残破不堪、无人问津;另一种是利用过度,大拆大建, 搞过度商业开发,一些文物伤痕累累甚至灰飞烟灭。
辩证看待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文物保护与利用是对立统一的,处理 好这一矛盾,关键是把握好“度”:既不能过度开发使文物难以存 续,也不能过度保护使其丧失活力;唯有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 现文物可持续传承。
——毛泽东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
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 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 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 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 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多少带有 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分开来,
思想道德——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 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哲学,“诚信 为本”“百事孝为先”“谦和礼貌”……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课件第一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独特文化。

作为一种深远影响历史,艺术和哲学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经历了长达上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史经历了曲折,多姿多彩的变迁。

它的主要形态来自四大文化基础,即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

这些文化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为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思想,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儒家文化以其完善的道德体系为中国社会提供了道德指导;传统文化还强调个人谦虚、尊重长辈,以及尊重自然和社会状况,被视为中国社会应遵循的礼仪习俗的基础。

在文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文学家们使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主题,使其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如果拿宋词和元曲来说,它们的叙事形式,符号系统和抒情文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著名的表现形式之一。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戏曲、书法、诗歌和舞蹈等等。

特别是书法,它体现了儒家道德价值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还为世界上的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一种多元的可能性。

今天,随着文化的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而成为今天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政治动荡,改革开放,社会技术不断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转型。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仍然保存完好,它依然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指导。

尽管许多旧有习俗和礼教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古老的思想和文化,仍然激发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近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最了不起的文明,它充满智慧和创造力,在今日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自信和勇气,以便继续维护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绪论一、什么是文化?1、中外对“文化”的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的解释在二百种以上。

中国人的“文化”含义:文化的语源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ultura的意译,而借用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即“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再创而成。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周易正义》孔颖达可见,“文”、“化”的意思是指以“人文”来“教化”天下。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说苑·指武》刘向文化的意义仍是以体现伦理道德政治秩序的诗书礼乐教化世人,与武力征服相对应。

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乃主谓结构,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大约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相对称,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形成对照。

西方人的“文化”含义:在西方,Cult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种意义,包含着通过人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

16、17世纪,在欧洲,该词的含义逐渐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

由此,文化这种广泛的使用,导致其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各学科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主观感知与理解的“文化”,按照各自确定的标准给文化做出界说,因此,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定义。

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获得公认。

正像西方学者罗威勒认为的那样,要给文化下个定义如同把空气住在手中一样困难,他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无处不在。

2、“文化”与“文明”概念的区别:首先,有必要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加以区分。

我们采纳德国学者埃里亚斯的观点,他在《文明的进程》中认为:“文化”令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时刻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与特色;“文明”则是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表现着人类普遍的行动和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 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特点是中国传统 文化形成和开展的生长点
• A、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开展缓慢性 • B、具有自大性和封闭性 • C、农业性和宗法性
• 至于商业,在统治者眼里,害 处: 其一,商业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 富的根源。
• 其二,商业会导致自由化思潮, 影响社会稳定之大局,妨害以德 治国
• <吕览.上农>云:“舍农而事末那 么不令,不令那么不可以守,不可 以战。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其产约, 其产约那么轻迁徒,那么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又云: “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好智,好智那 么多诈,多诈那么巧法令,以是为 非,以非为是〞。
• 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
• 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 二是形式类型化、模式化。 • 三是时间上一代传一代。
〔4〕心态文化
•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 会意识,可以再细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态。
• 3、从时间的层面即文化的时间差 异性考察,文化又可划分为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 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 培养、教育、开展、尊重,并由此 引申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 养。
〔1893--1988〕
• 梁老先生“文革〞打油诗 •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 • 倘假设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 孙中山先生所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 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 第六、 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 “和〞作为哲学范畴,是指对立面的统 一。“和实生物〞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

的色彩,其中最典型的是戏剧。 中国戏剧的多民族性和中外交融性表现在:
l、戏曲的音乐和演技带有突出的中亚和“西域”色 彩。
2、戏曲文学部分吸取了印度文化的精萃,如佛教
文化。 3、近代以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和美学的有益内容。
说明:古代中国(公元五世纪之后)与欧洲文化的 交流,其出超大于入超,原因是文化的流通特性, 与中国是不是封闭无关。文化有这样—种特性,那 就是高层次文化会向低层次文化流动,而低层次文 化要向高层次文化扩散就比较困难。
a、传统典籍文化——由传统经典书籍(见图2.3.1、 图2.3.2)组成的文化形式。这是一种属于官方扶植 的、服务于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政治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形式。
图2.3.1 《汉书》
图2.3.2 《史记》
b、雅文化——属于文人文化形式, 主要反映“文人”(即知识分子)为主 的意识形态和心理,通过诗、文、书、 画、造型艺术等形式,表达文人的思 想和情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之一。(见图2.3.4、图2.3.5、图 2.3.7-图2.3.9)
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发展 背景
一、典型的大河文明 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独特的社会结构
一、典型的大河文明
自然→→ →→→→人→→→→ →劳动

提供 了生 存条 件
创 造
指 导


认识改造
上图提供了两个信息: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历史就是与自然环
境共处的历史 马坝人(几十万年前) ↓ 沙漠绿洲 (现代) ↓ 环形环卫人造生物圈 (未来)
第一,中国所谓「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 境,从秦汉算起,已经存在了2000年,但是,中国 人并未放弃对外部世界的探求和接纳。汉唐时代, 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正来自人类对地理隔绝的突 破。

传统文化系列001精美PPT课件

传统文化系列001精美PPT课件

重阳节与除、清、 盂三节也是中国 传统节日里祭祖 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 日,法律明确每 年农历九月初九 为老年节。
13
叁 传统艺术
14
传统艺术——泥人
泥人是北方流 传的一派民间 彩塑,它创始 于清代末年。 “泥人张”创 始人叫张明山, 生于天津,家 境贫寒,从小 跟父亲以捏泥 人为业,养家 糊口。
26
家长会
27
PART 01
相关标题文字
PART 03
相关标题文字
PART 02
相关标题文字
PART 04
相关标题文字
28
PART 01
相关标题文字
29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 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 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 题文字。
11
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 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 日。因为相传年兽怕红 色,怕火光和怕响声, 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 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 俗。 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 都不相同。
12
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 九相重,称为“重九”,民 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 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 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 九”谐音是“久久”,有长 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 与推行敬老活动。
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
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
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
一、概述
入国问禁(忌),入境随俗(民俗)
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明则是文化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显现。

2、什么是民俗?
民俗是产生与流传于一个民族的大众生活的世代相袭的文化现象。

特征:民族性、集体性、传承性、实用性。

3、什么是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又叫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它有四个特征:
特征一:独立完整延续不断
特征二:统一多样开放包容
特征三:原始神秘封建小农
特征四:人文伦理宗教色彩
道家老子像
佛祖释迦牟尼
儒家孔子像
二、民间信仰
民俗中都含有信仰。

信仰民俗主要是原始信仰遗留和现代宗教渗透。

1、自然崇拜
这是最普遍的信仰形式。

认为大自然力量至高无上,加以人格化和神灵化。

天体崇拜:天帝;
天象崇拜:雷公、电神、风神、云神、雨神;
自然物崇拜:土地神、火神、水神、石神;
生物崇拜:老虎、狮子、狼、牛及怪兽、
神禽神兽(龙、凤、麒麟)。

2、图腾崇拜
原是印第安人方言totem的译音,意为“亲族”、“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

“龙”的形象是以蛇为主体,加上其他各种动物的特点而形成的。

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及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成为“龙”。

龙飞凤舞——凤是古代中国东方集团又一图腾。

“凤”所代表的氏族部落大多数被“龙”吃掉,从属于“龙”,但仍保持相对独立性,被保存和延续下来。

凤凰龙
3、祖先崇拜
建立在鬼魂信仰基础上。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共同祖先。

按科学观点解释,大概黄帝是属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末期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战胜蚩尤又击败炎帝,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

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合并统称华夏族。

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

黄帝聪明能干,有许多创造和发明。

后来,人们还把一切文明制度推源于他。

所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叫为“炎黄子孙”,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共同祖先。

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新郑3月29日)。

清明陕西黄陵县:公祭黄帝。

祖先崇拜
黄帝像
祭祖大典
4、宗教崇拜
多宗教和谐相处。

最受民间崇拜的是佛教的观音菩萨和弥勒佛。

观音菩萨
千手观音
弥勒佛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5、其它崇拜
颜色崇拜:黄色、红色
黄袍
结婚
数字崇拜:689
文字崇拜:王安石与双喜:
马氏门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考官出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书写“双喜”并赋诗:
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三、生肖文化
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十二种生肖动物
生肖文化的认识基础:
古老的动物纪年法;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至于选哪12中动物代替12地支则可能源于动物崇拜心理。

天干地支表
十天干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12生肖动物图
结语
按中国农历,今年是己丑年,即牛年。

在此,敬祝大家象牛一样勤劳、诚实和有力气,在学业上取得更辉煌的成绩,身体也像牛一样结实、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