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1)复习课程
开发学生的心理智力教学
开发学生的心理智力教学心理智力教育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业成就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智力,教育者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心理智力教学方法,并探讨它们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对情绪的认识、理解和处理能力。
学生的情绪智力直接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稳定与舒适。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提供情绪管理的培训: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掌握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冷静下来、积极应对等。
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应营造一个积极、支持和理解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分享情绪和困惑,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3. 鼓励情感表达和情绪反思: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育者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二、发展学生的认知智力认知智力是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发展学生的认知智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认知智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育者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教育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学习兴趣。
3. 注重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促进学生的社交智力社交智力是指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交智力能够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社交智力教学方法:1. 鼓励团队合作:教育者应设计合适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困难以及教育干预等问题。
在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2. 学生心理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快速发展。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教育方法。
2.1 身体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迅速,身高体重逐渐增长,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和适当的体育活动。
2.2 智力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
教育者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材料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情感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也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
2.4 社交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和建立友好关系。
3.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小学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辅导方法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辅导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与辅导方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动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变化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就如何理解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提供相应的辅导方法,以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动力。
一、心理变化的特点1.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二年级,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追求自我认同感。
这使得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更高的期望。
2. 竞争心理的出现:二年级的学生逐渐对周围的同学形成竞争意识,渴望在学习成绩和评价上超越他人。
这种竞争心理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3. 优势与劣势意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二年级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某些学科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他们会对自己的优势感到自豪,但也容易受到劣势的打击。
二、辅导方法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动力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认可。
同时,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如利用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习的目标意识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小目标和计划。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达成目标的喜悦,并且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动力。
3.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链接。
4. 让学习更具挑战性适度地增加学习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加学习的成就感。
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意见,提供正确的引导,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6. 赋予学习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向学生解释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可以牵引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教案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主讲人:李勇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二、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以教育和帮助。
三、那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
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
2.掌握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的介绍。
2.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3.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的介绍(10分钟)1.介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情绪波动大等。
2.列举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尊心不足等。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倾听和关注: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问题。
2.情绪引导:根据学生的情绪,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情绪引导,如情绪表达、放松训练等。
3.积极强调: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问题解决: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行动计划等。
三、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训练(30分钟)1.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情境剧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2.问题解决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学到了什么?你可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学反思:小学生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之一,他们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本节课通过介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
同时,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掌握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教案提升教学效果
掌握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教案提升教学效果。
一、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1、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2、注重事实与细节,并掌握简单的逻辑关系,能够理解简单的概念。
3、在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方面开始出现差异,可以感知和理解文本、图片、图表等信息,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理思考,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多是靠经验的积累。
4、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但需要进行实战演练,加深理解。
二、情感发展阶段的特点1、有自己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往往并不完全准确和清晰,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
2、倾向于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并希望得到关注和赞扬,会表现出重视集体荣誉感情。
3、开始出现暴躁、愤怒、孤独等情感,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调节和缓解。
三、实践能力的特点1、越来越熟练掌握基础技能,但实践成效和方法还有待提高。
2、渴望实时的经验和感受,对周围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于以上的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通过掌握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了解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
1、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学习、实验学习、互动辩论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教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如学生校内和校外的实践经验,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印象,并利用这些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情境。
3、多加鼓励和赞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成就,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生心理课程教案
小学生心理课程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认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是独特的。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
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自信。
三、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认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是独特的。
2. 情绪管理:学习情绪调控的方法,如深呼吸、情绪日记等,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 人际交往: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自我管理:学习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 积极心态:学习积极思维的方法,如乐观、自信、抗挫等,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
2. 互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学生通过做练习、完成任务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反馈: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和任务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4.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课程后的表现,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评估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关于小学生心理知识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心理知识和技巧。
3. 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画笔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4. 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引入话题或举例说明。
5. 反馈表格: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章节能进行的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1)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智力提高教学质量辽宁营口站前红旗小学——郭晓红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总和。
它们是以思维力为核心而相互关联的。
要想有效的开发学生智力,必须掌握学生智商情况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智商的实际有的放矢的开发其智力,才能富有成效的进行教学,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书和农民种地一样,土质要改良才能长出好庄稼,教育要改革才能取得好效果,因材施教不能把它当做空洞的口号,必须有的放矢心中有目的去抓,才能抓紧抓好,抓好成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育人抓住育魂。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智商实际来谈谈提高学生智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一、根据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主要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这里。
”在智商测试分析时我们一致认识到:相当一部分聪明学生之所以成绩不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因此,运用注意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的。
为了解决这个课题,我平时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的。
(一)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且带有情绪色彩。
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一般是有兴趣、有感情,与学生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事物。
新颖多变的刺激物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做到了运用幻灯、图片等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讲课,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思维在兴趣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知。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趣的。
因此单纯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
一节课四十分钟要使学生注意力不分散,不疲劳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精选5篇)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精选5篇)第一篇: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浅谈如何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关键词: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摘要: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合格人才,学校的各科教学不容忽视。
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懂得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围绕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做的是应该清楚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是什么,然后才能相应开展教学活动,从资料和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感知觉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易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体形象的记忆;情感易外露,自制力差;自我意识发展明显。
具体来说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掌握小学生心理需求与特点 提升教学效果
掌握小学生心理需求与特点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对象,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与特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才能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注意力集中、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等方面探讨他们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一、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感知、概念形成和思维能力的逐渐发展。
在感知方面,小学生对于环境的感知比较直观,他们对于颜色、形状和声音等具有强烈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感官教学法,例如通过图片、实物、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呈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在概念形成方面,小学生开始逐渐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注意力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发展尚未成熟,对于新奇的事物和刺激有强烈的兴趣,导致他们容易转移注意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注意控制讲解的速度和时间,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鲜明的色彩、引人注目的图片和实物等教具,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
同时,适度的游戏化教学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注意力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愿意探索和主动学习,渴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另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各种资源寻找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交流小学生是非常喜欢互动交流的群体,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建议-精品文档
小学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建议小学是儿童思维、认知等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开始正规的系统学习,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经验知识,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
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将会极大地帮助低年级教师制定针对此阶段儿童的教学计划,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通常处于6岁至10岁之间,其大脑和神经系统平稳而均匀地发展,学习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
同时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并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因此,为了适应环境,儿童的个性、认知能力、社会适应都在快速发展并呈现其特有的特点: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具体形象思维是人最基础的逻辑结构。
具体形象思维即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
这就意味着儿童的思考无法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其思维活动基本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和事物。
比如他们在计算一位数加法时,均以数手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同时,此阶段的儿童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单维度的。
例如说相同体积的水,分别用底面积较大的杯子和用高度较高的杯子装,极少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判断出哪一个杯子的水比较多。
他们会用仅仅一个维度比如高度来判断,尚未能够使用两个以上的维度。
2.尚未能从事物的属性上来理解概念概念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概念的理解需要儿童对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概括,但尚在具体形象思维的低年级儿童往往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智力尚未完全发展和缺乏生活经验的缘故,此阶段儿童往往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事物、掌握其概念。
3.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教师都会抱怨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家长常常担心的问题。
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儿童的注意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本身就要短暂得多,这并不是大问题。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案(精选22篇)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案(精选22篇)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案(精选2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
情感目标: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行为目标: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
活动重点:正确认识自我的优缺点,接纳自我。
教学难点: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相信自己,努力发展自己。
活动准备:一把小镜子,《相信自己》光碟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品小明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子,背者书包垂头丧气地说:“又是不及格!”这时小强从后面追上来,冲他一笑:“听说要开运动会了,你这个体育健将可要多报几项啊!”小明却无精打采地说:“那有什么用,跑得再快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2、思考引发动机,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1)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2)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3)通过这个小品你能明白什么?3、师:偶尔一两次考试不理想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二、活动主体1、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鼻子”。
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额头”。
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
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1)、思考: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2)、师: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2、同学眼中的我(1)学生自由找朋友,请这位同学说说他眼中的我有哪些优点或缺点。
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及心理辅导方法
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及心理辅导方法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认识、表达、理解和控制自己以及与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智力的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针对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和心理辅导方法,家庭和学校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情绪智力的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情绪智力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需要我们根据其年龄特点来合理引导和辅导。
1. 学前阶段(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情绪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通常会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并且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认知。
2.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7-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理解和识别自己的情绪,能够通过言语表达情感,并且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情绪影响。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适应学校生活和与他人交往。
3. 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10-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更高级的情绪智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家庭和学校都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和同理心,教导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
二、心理辅导方法1. 家庭辅导:家庭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日常对话、共同参与活动以及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来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纠纷解决方式的教育也对孩子的情绪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2. 学校辅导:学校是培养小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阵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可以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老师可以通过积极、鼓励的态度,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疏导,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
3. 心理辅导师的参与: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小学生,例如情绪问题较为严重或者出现其他心理困扰的情况,学校可以请来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
小学心理学教案
小学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及其对学习的影响;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3. 促进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学内容:1. 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介绍;2. 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3. 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二、学习心理特点的介绍(10分钟)1. 分析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对学习的影响;2. 讲解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特点,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对时间概念不敏感等。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2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并介绍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 讨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学习的重视、对困难的积极面对、对自己的自信等。
四、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和技巧(25分钟)1. 介绍一些提高小学生学习效果的策略和技巧,如合理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环境、分段学习等;2.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3. 给予学生一些实践任务,让他们能够尝试使用学到的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进行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2. 小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动机的改变、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2. 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进行评价;3. 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鼓励。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学习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为未来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和一些学习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教给他们情绪管理的技巧。
例如,鼓励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短暂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或伸展运动,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同学、家人或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以及教授他们一些经过验证的情绪调节技巧,如冷静思考、积极想象等。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心态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教案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特点、优点和不足,并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分析成绩好的原因和表现不佳的原因,以及提出改进的策略。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等方面的技巧。
通过自我认知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潜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环境的营造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教室的布置要舒适、整洁、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管理学习资源等。
通过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
除了以上介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还有一些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1)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
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
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
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
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小学心理健康优秀辅导设计方案:提升情绪智商
小学心理健康优秀辅导设计方案:提升情绪智商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情绪智商是指一个人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智商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份辅导方案,帮助小学生提升情绪智商。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升情绪智商。
通过提供相关的辅导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和表达情绪,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健康。
方案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情绪识别与理解:- 创设情境:设置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识别不同的情绪。
- 游戏活动: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情绪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 视觉辅助工具:提供图片、卡片和海报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研究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2. 情绪管理与控制:- 认知技巧: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技巧来管理和调控情绪,例如积极思考、深呼吸和放松练等。
- 情境模拟:创建各种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情绪变化,并教授解决问题、适应变化的方法。
- 表达方式:提供不同的表达方式,如绘画、写作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3. 情绪共享与支持:- 情绪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培养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氛围。
- 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提供互助和支持,增强友情和团队意识。
- 情绪导师:选取有经验的老师或学生作为情绪导师,为学生提供情绪支持和指导。
实施计划本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1. 确定指导者:选取具有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或专业心理辅导师作为指导者。
2. 制定具体活动:根据方案内容,制定具体的活动和课程表,明确每个活动的目标和步骤。
3. 推广与宣传:通过学校网站、班级通知和家长会等渠道进行推广,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本方案的重要性和好处。
4. 实施辅导活动:依据制定的课程表,进行辅导活动,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反馈和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
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
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
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
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
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
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
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
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
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
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
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
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
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
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
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5.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
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
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
(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
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
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
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
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
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
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
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3)巩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
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上的、技能技巧上的准备。
(4)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特点一是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
二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