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科教研活动听课笔记(3篇)
![学科教研活动听课笔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672c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学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资深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并组织全体学科教师进行听课和研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听课笔记。
二、公开课情况1. 授课教师及科目:本次公开课由我校资深语文教师张老师主讲,授课内容为初中语文《背影》。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基本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 教学过程:- 导入:张老师以多媒体展示《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的生平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 课文讲解:张老师详细讲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重点段落进行了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中的父爱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朗读体会: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总结:张老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课后作业。
三、听课评价1.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 教师语言表达清晰,教学态度认真,注重启发式教学。
-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方法多样,如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朗读体会等,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不足:- 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引导和讲解。
- 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个别环节可以适当调整。
四、研讨与反思1. 研讨:- 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其他教师就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教研活动公开课笔记
![教研活动公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5ff7b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1.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10月26日开展了教研活动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由我校优秀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主题为“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以下是本次公开课的详细笔记。
二、公开课内容1. 课题:《鸟的天堂》2. 教学年级:四年级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鸟儿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儿生活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5.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鸟儿生活的美好。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课文张老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生字词,并用字典查找意思,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 朗读课文张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感。
4. 理解课文内容张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鸟儿生活的喜爱之情。
5. 学习生字词张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重点讲解易错字、难写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6. 观察与想象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描绘鸟儿生活的美好场景。
7.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观察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4.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老师公开课笔记
![小学语文老师公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1bd9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7.png)
小学语文老师公开课笔记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融入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音乐等多学科要素,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小学语文老师公开课笔记:一、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步调,要求学生有条有理的学习。
一般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年级、程度及特长等安排特定教学内容,如对一年级学生,老师一般会按时间顺序教授基本文字和简单句子,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书写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对二年级的学生则多以讲述为主,老师要求学生能够自然联想认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二、语文老师教学主题在授课前,语文老师对要授课的内容要有认真的准备,一般会设计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主题。
比如,在教授丰子恺文《礼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文章,由此引发讨论,探讨作者在此文中传达的价值观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
三、教学安排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安排课程,及时调整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受到挑战时,老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信和成就。
四、语文老师的讲解语文老师要在授学时,将学生的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多用生动的故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其中,在上课过程中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力。
五、师生互动在上课时,语文老师要多用把握度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就课堂上的内容主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我表达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增进师生的情感联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上课中融入多学科要素,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理解语文,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完成教学任务。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0ce0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d.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前几天,有幸去听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那场面,到现在都还在我脑海里不停地“重播”呢。
这节公开课是在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教室里进行的。
走进教室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有和我一样前来取经的老师,还有一群满脸好奇与期待的学生。
我赶紧找了个空位坐下,掏出笔记本和笔,准备好好记录这精彩的一课。
上课铃响了,授课的老师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
这位老师看起来特别有亲和力,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这节课讲的是语文,课题是《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进入正题,而是先跟同学们聊起了天,问大家平时喜不喜欢读古诗词。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有的说喜欢,有的说觉得有点难理解。
老师笑着说:“那咱们今天就一起来揭开古诗词神秘的面纱,看看它到底美在哪里。
”老师打开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老师先是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那声音抑扬顿挫,仿佛把我们都带进了那幽静的山林之中。
然后,老师开始逐句讲解。
讲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的时候,老师的描述简直太生动了。
她说:“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啊,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地流淌着,撞击在石头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石头被溪水冲刷得圆润光滑,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我一边听着老师的描述,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这样的画面,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那美妙的场景之中。
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我看到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从诗中感受到了宁静,有的同学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有的同学说感受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给予同学们指导和鼓励。
中小学教养笔记“语言沟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教养笔记“语言沟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4bc27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d.png)
《中小学教养笔记——语言沟通》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语言沟通技巧解决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
3. 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技巧。
4. 解决冲突的语言沟通策略。
5. 实践练习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沟通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经验,探讨解决冲突的语言沟通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4. 实践练习法: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语言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材料。
2. 案例分析和练习题。
3. 录音机、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4.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道具和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话题和提问,引起学生对语言沟通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语言沟通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经验,探讨解决冲突的语言沟通策略。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5. 实践练习: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语言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语言沟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倾听他人观点、表达自己观点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倾听和理解他人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
4.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公开课笔记
![公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b0c2dd289eb172ded63b739.png)
华中科技大学公开课:哲学导论第一课:哲学是什么1.科学和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惊奇、自由。
2.哲学产生:古希腊城邦时代。
3.斯芬克斯之谜:某种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
4.冯友兰提出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5.哲学的基本规定性:爱智慧——智慧之学至极限——至极之学超越性——超越之学问题性——问题之学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特点1.首先他要探讨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那么到底是物质产生精神还是精神产生物质,他们之间有本原与派生的关系,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大家知道对于这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如果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怎么实现的,那就是说思维能不能够反映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产生了两种流派,一种叫做可知论,一种叫做不可知论。
所谓可知论就是他们认为啊思维可以反映存在,可以把握存在,可以准确地把握存在,可以以真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存在,这就叫可知论。
3.思维与存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内在互动和辩证统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辩证法认为,物质产生精神,存在产生思维。
相反,精神对于物质,精神对存在又存在反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呢,把这一些要素绝对地隔离开来,以僵死的机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于是他们否定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4.哲学思维的特点:高度抽象性反思性时代性批判性实践性第三课:本体论1.科学研究有限的世界,而在有限的世界里面,它有确定的对象,为了要把握确定的对象,人们要去追求真理,要去发现规律;而在神学,它面对一个无限的世界,而无限的世界,人们的现实能力无法把握,于是,人们创造出来了各种神,这一些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他们能够知晓世间的一切,无始无终、无边无沿、无所不能。
--罗素2.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而一切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而这一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公开课教育笔记
![公开课教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2330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4.png)
公开课教育笔记公开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也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
在参与和观察了多次公开课之后,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教育笔记,在此与大家分享。
公开课通常会精心设计,无论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都能展现出授课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育理念。
在一堂关于历史的公开课上,教师没有采取传统的讲述方式,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深入理解了历史知识。
然而,公开课也并非十全十美。
有时候,为了追求完美的课堂效果,教师可能会过度预设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例如,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教师在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迫不及待地给出了答案,虽然课堂进度紧凑,但学生真正的思维过程却被忽视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公开课上他们往往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专注。
但有时也会因为紧张或者陌生的环境而不敢大胆发言。
我记得有个平时很活跃的学生,在公开课上却变得沉默寡言。
这让我意识到,教师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真正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团队的合作也至关重要。
同科目的教师们会一起研讨教学方案,分享教学资源,提出改进建议。
这种团队协作不仅能够提升公开课的质量,也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但同时也可能出现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的分歧,这就需要大家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公开课的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评价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表现,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然而,在实际评价中,有时会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性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
这就提醒我们,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公正的,既要看到表面的精彩,也要挖掘背后的教育价值。
中职python入门笔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中职python入门笔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f52bf9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c.png)
逻辑运算符
a=10 b=12 c=a>b print(c) print(not c)
a=10 b=12 c=15 print(c>b and a>b) print(c>b and a<b)
你来试一试
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结果
都是 ——bool 类型的值
小游戏
num = 10 print('Guess what I think?') answer = int(input())
复习2——Python简单代码练习
• a=2,b=3,求积 • 输出结果如下:
复习2——Python简单代码练习 • a=2,b=3,求积
a=2 b=3 print("a*b=",a*b)
扩展1——Python简单代码练习
• 输入input
– 提示“你叫什么名字?”输入你的名字 – 提示“你是男孩还是女孩?”输入你的性别 – 示“你今年几岁了?”输入你的年龄
a=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a")) b=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b")) c=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c")) print("a>b吗?",a>b) print("a=c吗?",a==c) print("b!=c吗?",b!=c)
你来试一试
逻辑运算符
not 逻辑“非” 如果 x 为 True,则 not x 为 False and 逻辑“与” 如果 x 为 True,且 y 为 True,则 x and y 为 True or 逻辑“或” 如果 x、y 中至少有一个为 True,则 x or y 为 True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2502f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9.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对于我这个好学宝宝来说,自然是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于是早早地就搬着小板凳,拿着笔记本,坐到了教室的前排,准备好好地享受这一场知识的盛宴。
这堂公开课的授课老师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幽默大师”李老师,他教的是数学。
一上课,李老师就像个魔术师一样,变出了一个大大的长方体模型,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同学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长方体。
”李老师笑着说。
我赶紧拿起笔,准备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李老师先让我们观察长方体的面,他用手轻轻摸着长方体的各个面,说:“大家瞅瞅,这长方体的面啊,有啥特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着,有的说面是平的,有的说面有大有小。
李老师点点头,接着问:“那面与面之间又有啥关系呢?”这可把大家给难住了,一个个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李老师也不着急,他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起了图。
“大家看啊,这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说着,他还特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相对的面给标了出来。
我一边听一边赶紧在笔记本上画着,心里想着:这可太形象了,一下子就明白了。
接下来,李老师又开始讲长方体的棱。
他指着模型说:“这棱啊,就是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大家数数,这长方体有几条棱?”同学们开始认真地数起来,“1、2、3……12 条!”大家兴奋地喊着。
李老师笑了笑:“不错不错,那这 12 条棱又有啥特点呢?”这可又把大家给难住了。
只见李老师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把尺子,开始测量每条棱的长度。
“同学们,你们看,相对的棱长度是相等的哟。
”我盯着那个长方体模型,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细节。
李老师讲得太生动了,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跟长方体做游戏一样,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给掌握了。
在讲长方体的顶点时,李老师更是有趣。
他说:“顶点就是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大家找找看,这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同学们又开始认真地找起来。
“8 个!”这次大家回答得很快。
童年笔记 整本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童年笔记 整本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53d4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2.png)
童年笔记整本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童年笔记》整本书教学设计一、整本书介绍《童年笔记》由金波先生亲自选编,收录了金波先生21篇回忆童年的散文作品。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的游戏匣子,主要记载金波爷爷回忆里有小时候玩的猪蹄儿灯、泥泥、兔儿爷和蛐蛐罩;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抽陀螺、踢毽子时无忧无虑的笑声;第二部分是陪伴在我身旁,金波爷爷用稚嫩的双眼观察自然时心头涌上的新奇和探究。
在金波爷爷的笔下童年的花草树木、昆虫鸟兽都别有色彩。
第三部分是我渐渐长大,金波爷爷记录了眼睛看到的事物,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同他人交流,这些都成为金波爷爷成长大养料,让读者在充满童趣和温馨的文字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设想1.导读课上,从封面、作者、目录入手,抛出三篇贴近儿童生活的“鲜事",激发阅读兴趣。
2.交流课上,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或收获。
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初步评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学习金波爷爷人物品质。
三、教学对象二年级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设计《童年笔记》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阅读封面,了解作者,初步学会借助目录了解书中内容。
2. 通过题目、图片和抛出三篇贴近儿童生活的“鲜事”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聊封面,悉作者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本——《童年笔记》(出示封面),这本书可是我们一位非常熟悉的作者说编著,我们曾经学习过作者的《雨点儿》、《树和喜鹊》,还有《沙滩上的童话》,你们猜猜这是谁?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小结:金波爷爷的《童年笔记》,是把自己的童年的回忆记录在里面。
充满好奇的你,一定想了解金波爷爷的丰富而有趣的童年吧!3.了解作者(出示图片)金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全国幼儿图书奖。
公开课教育笔记
![公开课教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9352c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公开课教育笔记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我提前了好一会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
不仅有学生,还有来自各个年级的老师,他们拿着笔记本,一脸严肃又期待的表情。
我心里暗暗嘀咕:“这阵仗,可真不小!”上课铃响了,授课老师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
这节课讲的是数学里的几何图形,老师一开始就拿出了各种形状的道具,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五颜六色的,特别吸引人。
老师拿起一个三角形,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呀?”这时候,一个平时特别调皮的小男孩立马举起手,大声喊道:“老师,我知道,有三条边!”他那兴奋的样子,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笑着点点头,接着又问:“那谁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这一下,教室里安静了几秒,然后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慢慢地举起手,声音清脆地说:“老师,三角形很稳定,不容易变形。
”老师赞许地看着她,继续引导大家思考。
在讲到圆形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看到旁边那一组的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生说:“车轮是圆形的,这样车子才能跑得顺溜。
”另一个戴眼镜的小女生接着说:“还有碗口也是圆形的,这样好盛饭。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不亦乐乎。
这堂课最有趣的环节,要数动手操作了。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些小木棒,让大家试着拼出不同的图形。
我看到有一组同学,一开始怎么也拼不出正方形,急得抓耳挠腮。
其中一个同学甚至把木棒一扔,气呼呼地说:“这也太难了!”但是在同组小伙伴的鼓励下,他们又重新开始尝试,最后终于成功拼出了正方形,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出了一道有点难度的题目,让大家思考。
大多数同学都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这时候,有一个平时不太起眼的同学举起了手,他的答案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思路特别清晰。
老师表扬了他的勇敢和积极思考,还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这堂公开课,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巧妙引导。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9d267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2.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一、听课背景近期,为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活动。
这些公开课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为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二、听课记录1、语文公开课课程主题:《古诗词鉴赏》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过程: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们齐声朗读,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进行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仿写一首古诗词。
优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对诗词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
不足: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仿写环节时间较为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2、数学公开课课程主题:《函数的应用》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过程: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实例,详细讲解了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方法。
安排了课堂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了及时的点评和纠错。
优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注重练习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师的讲解清晰明了,逻辑性强。
不足:教学节奏稍快,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有些吃力。
课堂互动形式相对单一。
3、英语公开课课程主题:《英语口语表达》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过程:播放了一段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们模仿其中的对话进行口语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教师对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进行了细致的纠正和指导。
优点: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口语的实际应用,训练方式有效。
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口语水平。
不足:对个别性格内向、不敢开口的学生关注不够。
三、听课收获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听课活动,我收获颇丰。
2024版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笔记
![2024版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f82a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6.png)
15
遗忘规律及提高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 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 匀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2024/1/25
提高记忆方法
包括反复复习、尝试回忆、多样化练习、合 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
记忆、形象记忆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16
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2024/1/25
13
注意概念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定义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 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VS
注意的影响因素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新颖性、运 动变化等物理特征,以及个体的需要、兴 趣、情感、经验和知识结构等主观因素。
2024/1/25
14
记忆类型与加工过程
记忆类型
记忆加工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对 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转化为易于存 储和提取的形式;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 存在大脑中;提取则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 中取出来,以供使用。
2024/1/25
采取主动措施来解决问题或缓解 压力,如寻求帮助、制定计划、
调整心态等。
2024/1/25
接受与适应
当无法改变压力源时,接受现实 并适应环境,通过调整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来减轻压力。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情 感支持和建议。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身体和
2024/1/25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0cc3e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1.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最近参加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公开课,让我收获颇丰。
在此,我想把我的听课笔记分享给大家。
这堂公开课的主题是“探索历史的奥秘”,授课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育者。
课程一开始,老师就用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如果能穿越时空,你们最想去哪个历史时期?”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在正式的讲解中,老师先为我们梳理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意义。
他强调,研究历史不仅仅是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当下和未来提供借鉴。
讲到古代文明时,老师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将埃及金字塔、希腊神庙、中国长城等伟大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介绍埃及金字塔时,老师不仅讲述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还提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法老的权力等方面。
让我们明白,金字塔不仅仅是一座巨大的建筑,更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
在讲到中世纪欧洲的历史时,老师重点阐述了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他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封建制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同时,还结合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堂吉诃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在课堂的互动环节,老师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深入思考。
比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他鼓励我们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质疑,不要盲目接受传统的观点。
例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他会提供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让我们自己去判断和思考。
课程的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他再次强调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历史的奥秘。
这堂公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加明智地面对未来。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4882e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1.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精彩的公开课,授课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详细的听课笔记。
这堂公开课的主题是“探索历史的奥秘”,授课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且充满激情的教育者。
课程开始,老师以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作为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古代帝王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艰难抉择,引发了学生们对于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好奇和思考。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丰富的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比如,在讲述某个朝代的疆域变化时,通过动态的地图演示,清晰地展现了其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使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
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注重互动。
他会不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每当有学生发表观点时,老师都会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种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学内容。
例如,在讨论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则在一旁巧妙地引导大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在知识的传授上,老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他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进行梳理,让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比如,在讲述某段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时,老师会先分别讲解各个方面的特点和变化,然后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他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比如,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老师会让学生们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处境,避免片面和主观的判断。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十分出色。
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回答问题时能够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家分工明确,协作默契,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在课程的后半段,老师安排了一个课堂小测试,通过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及时检验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公开课教育笔记
![公开课教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04f97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9.png)
公开课教育笔记最近参与了几场公开课,感受颇多。
公开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交流和展示方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也为我们这些观察者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在公开课中,我看到了教师们精心的教学设计。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从课程的导入,到新知识的讲解,再到练习巩固和总结拓展,都有条不紊。
比如,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没有直接从字词的解释开始,而是先讲述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让学生们在了解诗人创作的环境和心境之后,再去品味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由背景到文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词的内涵,也提高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们在公开课上还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有的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的老师则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例如,在一节地理公开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播放了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模型来演示。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课堂氛围也是公开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我观察的公开课中,教师们都善于鼓励学生发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即使学生回答错误,老师也不会直接批评,而是引导他们重新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种宽松、包容的氛围,让学生们不再害怕犯错,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然而,公开课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时候,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呈现,教师可能会过多地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时间相对较少。
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老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快速地讲解例题,然后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练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其他的解题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了知识点,但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开课听课笔记
![公开课听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dcff4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1.png)
公开课听课笔记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我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
不一会儿,教室里就陆陆续续坐满了人,有老师,有学生,大家都一脸期待的样子。
上课铃响了,走进来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脸上带着微笑,看起来特别亲切。
这堂课的主题是“古诗词的魅力”。
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先跟我们聊起了她自己对古诗词的热爱。
她说小时候,她就特别喜欢跟着爷爷在院子里念古诗,那时候虽然不太懂其中的意思,但就是觉得那些诗句读起来特别好听。
她还说,有一次她在春天的田野里玩耍,看到满地的油菜花,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一句“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仿佛一下子就和古人有了心灵的共鸣。
讲完自己的故事,老师就正式开始讲课啦。
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李白的《静夜思》,然后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哪里呀?”这可把大家给问住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老师笑了笑,说:“那咱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
你们看,‘床前明月光’,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床前,是不是有一种很宁静的感觉?”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那动作特别生动。
接着,老师又说:“再看‘疑是地上霜’,诗人把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这得多有想象力呀!想想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你突然看到地上那一片白,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错觉?”经她这么一解释,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首诗的妙处。
然后,老师又给我们讲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她说李白当时一个人在外地,晚上睡不着觉,看到那月光,心里特别思念家乡。
说到这儿,老师的声音都有点低沉了,好像她自己也感受到了李白的那份孤独和思念。
讲完《静夜思》,老师又带我们欣赏了几首其他的古诗词。
每一首诗,她都讲得特别详细,从诗人的生平经历,到诗词的创作背景,再到每一个字的含义,那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讲到杜甫的《春望》时,老师给我们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说那时候战乱频繁,老百姓生活得特别苦。
台湾大学《红楼梦》公开课笔记
![台湾大学《红楼梦》公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b8c71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0.png)
台湾⼤学《红楼梦》公开课笔记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这门公开课,觉得欧丽娟⽼师对于《红楼梦》的讲解⾮常精辟,于是坚持听课做笔记。
本来打算敝帚⾃珍,留着⾃⼰看看罢了,现在贴出来和⼤家分享,希望对⼤家有帮助。
1.8台⼤公开课《红楼梦导读1·上》1、(1)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有⼀致的细节是被⼈所忽视的,⽽这些细节有时候⾮常重要。
(2)在什么样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选择。
2、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些盲点,常常被⾃⼰、被这个时代的某些成见所预先决定的阅读⽅向跟这个阅读⽅向所决定的的成果究竟是什么,这些盲点究竟在哪⾥?3、对红楼梦的误解,某个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客观地认识红楼梦,⽽只是投射我们这个时代所想要的价值观。
对于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的,我们就颂扬,⽽不顾这到底是不是⼈物反应的价值观。
4、在读红楼的时候不要⽤⾃⼰现在的价值观去看待它。
5、⽇本的⼭本⽞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换出其中的⼈来,此⼈即是你⾃⼰”。
——读者的⾓⾊与经典同样重要。
你是什么样的⼈,你就会读出什么样的红楼梦,你是什么样的⼈,你就会去解释林黛⽟去解释薛宝钗。
这些解释都是在⾃⼰的⼈格特质所形成的有⾊眼镜之下所看到的样⼦。
经典的意义,某个意义上来讲是拿我们⾃⼰和经典做⼀个激荡,召唤出来真实内在的⾃我。
你为什么会这样去解释这个世界,你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你为什么觉得林黛⽟楚楚可怜,仰⼈⿐息?所以你是不是忽略掉很多东西,以及你⾃⼰对于⼈的理解就停留在这个层次?那可能就是你⾃⼰,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你⾃⼰。
2、既然在这样的关系中,可以发现读者的⾓⾊跟经典⼀样重要。
经典是封闭的,静⽌的,是固定的样态,如何让它活过来,这个是读者的责任。
当读者是⼀个单⾯向的,是⼀个很简单化在思考的⼈,是⼀个投射型的⼈,那时候你召唤出来的贾宝⽟跟林黛⽟就是⾮常点评化、⾮常单⼀的那个形象。
所以读者越是能够丰富的、深刻的阐述这些经典和⼈物,那他已经提升到跟经典⼀样⾼的地位。
科学公开课笔记
![科学公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811aae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7.png)
科学公开课笔记宝子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科学公开课的笔记哈。
一、课程主题和目标。
这次公开课的主题可有意思啦,主要是围绕着一些超级酷炫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展开的。
目标嘛,就是让咱这些好奇宝宝们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咱探索科学的热情,感觉就像给咱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奇妙世界的大门呀。
二、精彩内容。
1. 神奇的物理现象。
老师给咱展示了好多超神奇的物理现象。
比如说那个光的折射,把一根筷子放到水里,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真的太神奇啦!老师还解释说,这是因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咱还看到了静电现象,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就会跟着梳子飘起来,这感觉就像有魔法一样呢。
2. 奇妙的化学变化。
化学部分也特别有趣。
老师做了一个酸碱中和的实验,把酸和碱混合在一起,居然会产生神奇的反应,溶液的颜色都变啦。
而且老师还说,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到了化学知识,像咱们用的肥皂、洗涤剂啥的,都是利用了化学原理制作出来的。
3. 生命科学的奥秘。
生命科学这一块儿更是让咱大开眼界。
老师给咱讲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来咱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像一个小小的工厂,各司其职,维持着咱身体的正常运转。
还提到了基因的奥秘,基因就像是咱们身体的“密码本”,决定了咱的好多特征呢。
三、互动环节。
公开课上还有互动环节哦,这可让咱有机会大展身手啦。
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咱分组讨论。
咱小组讨论得可热烈啦,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的答案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真的超有成就感。
而且通过互动,咱还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后可以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啦。
四、收获和感想。
通过这次公开课,咱收获可多啦。
不仅学到了好多科学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以前觉得科学很枯燥,但是这次公开课让咱发现,科学其实就在咱身边,只要咱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好多有趣的东西。
咱以后也要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努力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精心的准备上,体现在简而精、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体现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的演示上,体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精锐的目光上,体现在耐心的巡视指导上,体现在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当堂训练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死角,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个性上存在差异,但在智商上是绝对没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教师去挖掘。
所以我们应大胆地放开手,让所有学生去学习,去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通过教师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维到实践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要向让他们学好,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合适的指导方法。
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后进生的能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在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成绩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五、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入手。
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思想是很幼稚的,所以从学生的心理进行突破,利用实例和教师的谆谆教导去感化、教育他们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自己感觉就像和所有的老师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不仅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
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这次培训我们的“专家、教授、名师”,也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
更希望我市的教育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通过对几种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
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
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
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
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
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
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
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
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
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
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
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
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
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
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
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
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
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培训内容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内容我也有很多感受。
到底什么是师
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
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
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
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
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
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
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
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
爱学生。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
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