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变化
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与启示
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与启示作者:朱明月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2期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促进新教学体系的出现,教材也发生了系统的改变,从内容的选择,到例题的编写,以及画面插图的编排都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打开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扑面而来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气息,教材在突破就的思想和体制,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如何改变,深度研究教材特点,会发现其中给予的很多启示。
关键词:新教材;小学数学;特点;研究新教材的内容是新的,思想是新的,目标也是新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路也需要与时俱进。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难以跳出旧的框架去发现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摈弃一切旧的方法。
怎样才能适得其所地运用新的教材呢?笔者认为: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一种载体,体现着新的课改理念,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挖掘,研究其中的奥秘,体会其中的真谛,领悟教材对我们的启发。
根据近三年来对于新教材的研读,笔者以研读教材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总结了教材的几大特点,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
一、内容源于生活——启示之一: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数学生活化随手打开任何一本最新苏教版的小学教材,你都能发现很多来自于生活中的情境。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材的编写就十分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几乎所有的例题都是买东西的情境,这就是因为买东西的情境是最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买东西也是他们最早体会的生活经验和最早掌握的生活技能。
例如,在“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根据教材情境:(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根据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容易得到这样的数量关系式:一共用去的钱=买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学生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将题中相关的数字套用在数量关系式上,就自然列出了综合算式:一共用去的钱=买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5×3+20以生活化的情境为切入口,由此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反过来也让学生感受到利用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不仅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技能,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目录,主要调整变化有以下几点:首先,将小数乘、除法整合为一个单元,便于教学。
同时,减少机械重复练,给探索性的数学研究留出更大空间;进一步丰富对小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应用小数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单元还专门安排例题教学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要求列综合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其次,更加重视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与实验教材比整合了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更重视组合图形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透彻理解面积及计算方法,并学会合理选择面积测量和计算方法。
第三,降低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难度,突出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更突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选择过程与具体操作方法,突出从策略的角度反思曾经经历的数学研究活动和解决问题过程,帮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问题背景中体验有序列举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适当降低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难度,以日常生活问题为主,删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
最后,把“用字母表示数”由四年级下册移至本册。
一是因为内容抽象,涉及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后移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与五下的简易方程衔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各单元的修订情况,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只涉及负整数,不给负数下定义,不进行有关负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具体来说,通过例1和例2,联系低于零度的温度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教学负数的知识,包括负数的具体含义,表示负数的符号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等内容。
例3和例4则教学负数的一些实际应用,用正数与负数区分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含义的数量。
此外,通过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学生可以明确正数负数的关系,培养数感,初步感知整数有理数的序列。
最后,适当渗透正、负数的大小和简单计算。
在教学正负数时,教材并未给出正负数的定义,而是通过实例列举来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的主要调整和变化(一)内容的变化我们通过两个教材的目录来看看教材内容的变化。
本册修订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1.“数与代数”部分安排了3个单元, 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单元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合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中商不变规律以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中连除实际问题等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编的教学内容, 将基本策略和常用策略的教学贯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开。
第七单元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个内容是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移至本册。
2.“图形与几何”部分安排了3个单元, 有《升和毫升》、《观察物体》和《垂线与平行线》。
第一单元的《升和毫升》, 由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前移至本册。
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 为了便于教师连贯地组织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把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下册和四年级上册有关教学内容整合在了一个单元。
第八单元的《垂线与平行线》, 修订组成员考虑到射线、直线、角、垂线、平行线这些几何概念是有紧密联系的,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是建立垂线和平行线概念的必备基础, 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角》与《平行和相交》两个单元合并成一个单元。
3.“统计与概率”部分安排了2个单元, 包括《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和《可能性》。
第四单元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是新编的教学内容, 也整合了很多内容,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分段整理数据, 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以及简单的调查表。
第六单元的《可能性》, 教材一方面把实验教材中所有有关可能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了一个单元, 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学要求, 只要求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定性描述, 不再要求用分数定量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变化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变化1. “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十一、认钟表 -------------------- 1课时
十二、加法
--------------------10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 -------------------- 4课时
建议教学到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完后(P60)进行期中检测。
整理ppt
3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三个特点 第一、先教学最基础的思想方法 第二、突出“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穿插安排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
像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 牌。如:请你给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二 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三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 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整理ppt
13
然后设计送水环节。
“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图片) 送给跑了第一的运动员吗?”(注意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排队 顺序,不再按跑步名次排队了),让 生把水贴到了第一名的动 物下面。
(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 这排一共有几人?
整理ppt
15
3、认数0(第16页)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0可以表示起点 0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0”像轮胎圆又圆
整理ppt
16
4、认识 =、>和<
(通过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1)渗透排一排、比一比的比较方法
(2)培养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整理ppt
2
一、 数一数 --------------------- 1课时
二、 比一比 -------------------- 1课时
三、 分一分 --------------------- 1课时
四、 认位置 -------------一) -------------------- 10课时
基于新课标导向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新课标导向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摘要: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教学改革提出指引。
本文在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基本要求基础上,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说明新课标导向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式,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提升教学成效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导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中,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实现不同学生数学的不同发展,并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改革的全面支撑,离不开教学内容载体作用的发挥。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全面构建,是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1、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1.1 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观察是学生实现自身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的基础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是新课标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苏教版数学教材知识体系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逐步延伸至生活实践及其他学科中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和规律,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实现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1.2 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能够在逻辑导向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中蕴含的数学规律,逐步养成批判思维、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理性思维。
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知识内容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关系,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有着良好支撑作用,在教学改革设计和组织中,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载体,实现学生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衔接,培养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仅供参考)最新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2016年春整理)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一览表2016年春整理领域分类(内容)年级(册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和人,数出1-10各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简单的分类,分类的方法。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小比较。
第七单元《分与合》:2—10各数的分与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第九单元《认识11-20个数》: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及其应用。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加法,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认位置》: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在具体情境中识别这些物体。
《有趣的拼搭》:。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
《丰收的果园》:是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认数、计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数的含义、读写、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等。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求被减数、减数、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元、角、分》: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我们认识的数》: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至六年级上册内容修订说明_黄为良
49 小学数学教师 / 2014.7,8 /
专辑
Zhuanji
元够了”。把 48 看作 50 涉及单位的选择,即对 且通过交流、画图等方式对相关条件进行必要
上述情境而言,可以把 48 看作若干个十来算, 地解释;“分析问题”环节侧重引导学生依据条
而 不 必 看 作 若 干 个 一 ;根 据 4×50=200 判 断 件之间的相互关联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时要注意这一变化。
引导学生有序地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 通过对比促进计算方法的主动迁移
另一方面应合理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努
一 位 数 乘 、除 两 位 数 与 一 位 数 乘 、除 三 力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突出从条件出发
位数的计算原理是相通的,理解并掌握一位 思考的策略应用过程和特点。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脉络,教材采用由 顾与反思”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再
现象出发逐步揭示本质、由已知过渡到未知、 认探索规律或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析
由简单规律迁移探索复杂规律等展开方式引 出数学思维活动的关键环节,提炼相关的数学
导学生开展探索规律的活动。
活动经验。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
载体,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文化的 学 生 自 主 参 与 活 动 提 供 方 法 指 导 和 必 需 的
魅力。
材料。
3.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线索
加强数学活动、数学学习的回顾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材既要尊重数学学科体系的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系统性和逻辑性,也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 “问题解决”的目标之一,反思质疑是十分学思考是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始终应该
【新课标核心素养】2024版新教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 认识“=”和“>”、“<”(课件)
1.5 认识=和>、<
素养目标 课堂评价
学习任务 课后作业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知识 ,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
能力 认识=和>、<,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符号所蕴含的简单思想,形成初步的 情感 数感和符号意识。
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打篮球的有几人?和跳绳的比一比。
5>3 ┇
大于号
读作:5大于3。
3< 5 ┇
小于号
读作:3小于5。
学习任务三
随堂小练 素养提升
随堂小练 1.
┇┇ ┇┇
( )比( )多 ( )比( )少
4 >2 2<4
┇┇ ┇ ┇┇ ┇
( )比( )少 ( )比( )多
3 < 4 4 >3
随堂小练 2.
5格
最长
4格 3格
随堂小练
拓展练习
下面的方框里可以画几个 ?
>>
学习任务四
课堂总结 素养达标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知识梳理
1.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进行比较时,若都没剩余, 则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就同样多,用“=”连接。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相同时,用“=” 连接;当两个数不相同时,用“>”或 “<”连接。
学习任务一
知识链接 课题导入
知识链接
6 跳绳的有几人?拍皮球的呢?比一比。
学习任务二
探究新知 素养形成
探究新知
跳绳的有几人?拍皮球的呢?比一比。
3= 3 一个对一个,正 好同样多,可以 用“=”连接。
探究新知
3= 3 ┇
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教育体系。
它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课程理念: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和合作来学习数学。
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法则、几何图形等。
2.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4. 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数的认识、运算法则、代数表达式等。
- 几何与图形:涉及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识别、测量和属性。
- 统计与概率: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 综合与实践:通过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等方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来学习数学。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 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和作业来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方法。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结:苏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能够发展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新课标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5,能够用手指或其他方法表示出数字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5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数字5的认识及运用。
教学难点:数字5的书写和理解。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5、手指、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5,并帮忙描述数字5的形状。
2. 通过手指表示数字5,让学生在空中画出数字5。
二、学习数字5(15分钟)
1. 通过黑板上的数字5示例,让学生模仿书写数字5。
2. 让学生用手指或其他方法表示出数字5,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字5的大小。
3.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5的游戏,如数出班里有多少个学生。
三、应用活动(15分钟)
1. 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出环境中的数字5,并做标记。
2. 让学生举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数字5相关联的例子,如5只手指、五月五日等。
3. 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数字5进行加减法练习。
四、总结(5分钟)
1. 跟学生复习数字5的书写形状及认识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新知识,巩固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纸笔书写数字5,并找出生活中的数字5。
2. 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数5的游戏,强化概念认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5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数字5,并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处理。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数学新课标下原有表达与统计意义: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
数学新课标下原有表达与统计意义: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首先是微观层面,能够深度的挖掘数学学科的本质,我们都知道教什么优先于怎么教,学什么优先于怎么学,如果我们对于学科的本质把握不够通透的话,那有的时候我们付出的大量的努力都是在浅表层面,很难给到学生更加深刻的数学理解,进而去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
中观层面的,我们希望构建学历生长的课堂,我们都知道教是为了不教,而如何实现不久,只有让学生自己生产出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把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才有自我学习的意愿,动力和素养。
最后,宏观层面,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梳理把握全景的数学结构,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我们也非常强调大概念,大观念这样的一些课堂的教学主张。
也希望通过一期又一期的齐华备课室,让老师们能够透过这一粒沙看到整个沙漠,透过这一滴水看到整片的海洋。
这一讲,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课例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课例《认识百分数》,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例和大家传递出的教学的基本的思考是:原有的表达与统计的意义,一个老师可能会觉得有点蒙圈,什么叫原有的表达与统计的意义呢?这里请允许我和大家稍微走一点剧透,我估计有些老师应该已经有所心理的准备了,在即将颁布的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当中,百分数这个内容已经从原来的数与代数进入到统计与概率的这个维度里头来,因此未来我们再谈这个百分数的时候,我们不再把它当做一个分数啊,小数啊具有差不多同等地位的一个数的概念来理解,而是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个统计量来理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变化,因此未来我们再来讨论百分数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关注他的统计学的意义。
那么,进入今天的分享。
首先是教材的速览,我们会呈现三个主流的版本的教材,帮助大家捋一捋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当中有什么相通的地方,也有什么差异的地方。
当然这里面特别要和大家说明的是,我们目前手头还没有最新版本的教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比较的仍然是原有的三个版本的老教材,也许等新的教材出来以后,老师们可能对于统计的视角看百分数会有更加新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那么这一讲我们也算是做一个预热。
苏教版数学低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头, 几何 部分知识点按照体 、 面、 线、 点 的结 构顺 序进行 编排 , 等 更 清晰地体验 、 掌握数据收集的一般过程 和方法 。( 3 ) 经历 自述
新课改以来 ,江苏省教学部门先后 编写发行 了多套苏教版 小 学数学教材。 目前 应用的是课标 2 0 1 1 版数学教材 , 它凝结 了
2 . 设置数据收集和整理知识单元 , 培养学生数 学逻辑 思维 关注与发展学生解决 问题 的策略 ,是苏教版教材 编排 的特 色之一 。新课标 2 0 1 1 版教材在 “ 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这
比如实验教材三年级部分 的 “ 观察物体 ”整合后移至 四年级上
册, “ 运 动与身体变化 ( 统计 ) ”移动到 四年级上册 , “ 2 4时计时
法” “ 年月 日” 合并到三下集中学习等。 二、 加强直观和操作活动 , 发展学生解决 问题 的兴趣与策略
意识
三、 启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 发展合情推理能 力 新版教材更加重视探索 、 发现 、 总结简单数学规 律的过程 , 希望通过难 易度适 中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悟 由个别现象 概括出一般数学结论 的过程和方法 ,进而获得简单数学规律 的 探究经验 , 实现合情 推理 能力 的初步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 在 二 上“ 表 内乘法 和表 内除法( 二) ” 、 三下探 索乘法计算规律 的专 题 活动等处均有所体现 。比如前 者就安排有练习 , 学生联系 图示 , 比较计算结果 以及图形阴影和空白面积 的变化。经过一番思考 与模拟计算 , 多数学生就能够从中发现图形 和算式之间的联系 , 在 总结发现简单规律的过程 中获得乐趣 , 探究 、 创造 的意识也得 到 了发 展 和 提 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学教案学科背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从而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与身体变化这个主题,学生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2.能够辨认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掌握基本的力学概念;3.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
教学内容及难点内容本教案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了解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2.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基本概念;3.掌握物体移动轨迹和运动趋势的基本规律;4.学习分析图表,找出图表中隐藏的信息;5.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
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数量关系,理解速度、距离、时间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找出隐藏的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的收集。
同时,通过图表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隐藏的信息。
教学过程和计划本教案涵盖八个课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探究速度概念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趣的比赛活动: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比较,看谁跑得最快;2.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并对其进行讨论;3.教师介绍“速度”和“距离”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分析物体运动轨迹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了解物体移动的轨迹;2.让学生了解物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的认识;3.教师介绍运动趋势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课时:分析图表1.通过观察图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2.教师介绍通过图表找出隐藏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3.让学生掌握通过图表分析运动的能力。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数学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内容,而数学教材作为学习的基础与核心,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等方法,对苏教版和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数学24册教材“综合与实践”的部分进行探讨,主要从“综合”与“实践”两方面开展研究。
首先,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小学数学教材及“综合与实践”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从《新课标》出发,阐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概念;第三部分比较两版教材在“综合”方面的差异,指出各版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比较两版教材在“实践”方面的差异,指出各版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第五部分是根据前文对两版教材“综合与实践”的对比分析,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新课标Comparison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Practice"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xtbook under NewCurriculum Standard-- Tak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nd PEP forexampleAbstractMathematics is the basic learning content of students, and mathematics textbooks are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learning.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11 Edi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extual close reading, comparis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tc., and teaches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nd PEP version 1 to 6 mathematics 24 volum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section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is discussed,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First, the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selec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the second part set out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elaborated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e third par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extbooks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ness" and points 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ach version. The fourth par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ractice"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extbooks an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version. The fifth part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wo editions of the textbooks. It proposes teachers' teaching activities,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Synthesis and Practic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1.绪论1.1.选题背景在笔者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上课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课本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同时也轻视了对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
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变化
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变化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进行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新教材都有哪些变化吧!1。
学习目标增加了“用尺规作出不同的图形”“探索并发现简单事物间的简单关系”等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从这节课起,每个数学单元都包括一个例题和练习题。
它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们刚刚接触到三视图的概念,他们的头脑中有很多困惑。
在这节课里,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效果也不错。
2。
教材的改变不仅仅在知识的衔接上,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上。
六年级教材有7个专题。
在本书的指导下,单元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每个教学主题又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练习题大部分是以任务型活动为主,我们的设计就像编者想表达的意思: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
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的变化。
5。
解决问题。
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所以要适当地做一些中考真题。
我想,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他就不会发现初中和小学数学有什么区别。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难度更大,题量更大。
除了知识点的加深,增加外,还增加了许多应用性问题。
6。
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六年级下册的“方程与不等式”中。
首先,新课标理念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再根据数学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其次,教材中增加了几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并找出答案;最后,以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为例,明确了不等式的各种特征、综合应用和问题求解。
这是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训练。
8。
评价的变化。
新教材更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例如,在试卷中的“想想做做”、“活动”中,增加了层次性测试,以便使学生适应不同层次的数学学习。
最新苏教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身体变化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7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综合与实践“运动与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研究的时间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并计算平均数,加深认识统计活动与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得相应的结论。
2、使学生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得结论的实践研究过程,体会用实验和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体验实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探究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结论。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提问:你们经常参加哪些体育运动?想想每次参加完体育活动后,自己会有哪些感觉?2、提出问题。
到底运动对脉搏有怎样的影响呢?二、实验讨论。
(一)运动引起脉搏加快。
1、讨论方法。
引导: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到什么程度?你觉得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说明:要知道运动对脉搏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运动前先测脉搏跳动的次数,运动后再测一测脉搏跳动的次数,再比一比。
2、开展实验。
引导: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统计结果并计算平均数,再分析比较。
发现结论。
实验要求:(1)四人一组,每人先在表里填写小组成员的姓名,再按以下要求测出脉搏数,填写表格。
(2)听计时口令,每人测出运动前1分钟的脉搏次数,填在表格里。
(3)按口令,每人原地高抬腿跑30秒,接着按老师的计时,立即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4)休息2分钟后,再测出1分钟脉搏次数并填表。
(5)核对、统一填写完成表里的数据,按要求计时脉搏的平均数。
3、研究变化。
(1)小组讨论。
运动后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平均数,全组同学的脉搏又是怎样变化的?你从实验中还能知道些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2)交流:把自己脉搏的变化及小组同学的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一、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前言基本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按第一、二、三学段分述)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二、主要变化1、体例与结构做了适当调整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前言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原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现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恢复了它本质的数学定义,数学还是原来的数学。
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关键术语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实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三是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2、“基本理念”的表述有所变化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现文:•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o“数学课程” ——原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文:“⋯⋯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o “课程内容”——原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要充分利用现实背景材料,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o “教学活动”——A、关于教学方式原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文: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肯定了接受学习的作用)B、关于学习途径原文:⋯⋯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现文: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C、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原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文: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排斥教师讲授知识)o “学习评价”——原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现文: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两者同等重要)o “信息技术”——原文: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文: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既要开发运用,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3、“设计思路”有较大修改(1)课程内容的分类名称有所修改。
原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现文:“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三个学段一样)(2)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较清晰的描述原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现文: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学习内容及要求进一步分类细化o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A强调“运算能力”;B提出“推理能力” 新要求;C明确提出“模型思想”)o如: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几何直观”是新增的要求)o如: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是新增要求)4、“课程目标”的表述有所变化o “双基”变“四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o 提出了“两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三个学段的“内容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略)从上面的修改来看,语言表述更加全面、科学,特别是对现实背景的要求有所松动,强调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但基本理念没有大的变化,让我们实践中明确什么是要坚持的,将能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
教育部于2011 年12 月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与原实验稿对比,在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均进行了修改。
下面主要从结构、基本理念与目标的表述两方面介绍其主要的一些变化。
一、结构变化本次修改,在保持原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基础上, 在结构上做了三处调整, 力求更加完善、和谐。
一是“前言”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除了修改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整合了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是将“行为动词”的解释和所有比较完整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目标的表述1. 关于数学的意义。
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强调了随着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数学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关于数学教育的作用。
《标准》表述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强调数学教育在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在这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时,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4. 关于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进一步明确数学课程的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目标与内容。
对原实验稿中提出的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做了调整。
共提出十个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关于数学课程目标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改革方向。
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