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2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的热胀冷缩1.1 热胀冷缩的概念- 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凉后会收缩。
1.2 热胀冷缩的原因- 物体中的分子受热时会运动更加剧烈,造成物体体积的增加。
- 分子受凉时会运动减弱,造成物体体积的减小。
1.3 热胀冷缩的应用- 铁路铺设时要考虑铁轨的热胀冷缩,避免变形和断裂。
- 钢轮车在行驶时,由于受热会膨胀,需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2. 第二单元:物体与环境的关系2.1 空气的特性- 空气是气体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是物体的一部分,占据物体的一部分空间。
2.2 空气的作用- 空气可以支撑物体,使物体能够浮在水中或悬挂在空中。
- 空气对物体运动具有阻力,使物体减速或停止。
2.3 空气的压力- 空气对物体的压力是由空气的重量所致。
- 空气的压力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 第三单元:风的产生和大气的循环3.1 风的产生- 风是空气运动的产物。
- 太阳的照射造成地面温度不均匀,形成气流,产生风。
3.2 大气的循环- 大气不断地进行循环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 大气循环可以平衡地球上的温度,影响天气变化。
4. 第四单元:物体的结构和变形4.1 物体的结构- 物体有体积、质量和形状。
- 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有空隙。
4.2 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形状可以通过拉、扭、压等方式改变。
4.3 物体的变形-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变化,称为物体的变形。
- 物体的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一)感觉世界。
1. 人的感觉。
- 人有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适应环境。
- 感觉器官: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皮肤是触觉器官。
2. 皮肤的感觉功能。
- 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 冷觉和热觉并非感受物体的温度,而是感受皮肤表面热量散失或获取的速率。
例如,将手从热水中拿出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凉,因为手表面热量散失速率变快了。
- 触觉的灵敏性与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分布有关,指尖的触觉感受器比较密集,触觉较灵敏。
- 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能让身体及时避开有害刺激。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人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如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 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三)耳和听觉。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把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并转化为神经冲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1.2.3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1、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3、我发现鱼在游动时,胸鳍和腹鳍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
4、鱼的鳃盖为什么一张一合的?1呼吸 2 吃掉水中的食物并将杂物过滤出去5、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腮呼吸。
6、鱼类用腮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7、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8、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9、珍惜动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繁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
10、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填空1.利用工具确定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就是在(测量)。
2.两点之间相隔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常用的距离单位有(厘米)、(米)、(千米)等。
3.(电子停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
使用时,先将电子停表(归零),按下(开始建)开始计时,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4.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5.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6.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7.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时)、(米/秒)等。
8. 物体由(静止 )变为(运动)、由(运动 )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9.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静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天气1 科学家可以通过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来更准确的观测天气。
2 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温度等3 气温要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而且要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用8个方位描述,5 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有13个等级。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6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7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8 根据云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天、阴天9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卷云10 层云扁平层状、积云棉花堆状、卷云纤细羽状。
11层云的颜色是灰色,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积云通常晴好天气。
形成雷阵雨。
卷云实际是小冰晶, 不下雨12.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点:A把温度计的拿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B读数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内液面顶端,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13.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4.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6.一天中清晨6时左右温度最低,下午14时左右的温度最高。
17.水结冰时,温度应在0℃以下。
水沸腾时应该在100℃第二单元溶解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会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把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过滤4 过滤的仪器有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等5 把食盐从水中分离的方法是蒸发,6蒸发的仪器有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等7 水能溶解固体和液体,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
8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搅拌、加热.9能溶于水的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等10不能溶于水的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11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科学1、2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9、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增长,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与(心理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4、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5、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二、判断题: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4、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成年期(×)应是青春期。
5、人的一生只能划分为婴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还有中年期等6、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7、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
(√)三、简答题:1、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答: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如: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如: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加强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踢球)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促进物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人类提供资源等。
3. 物种:具有相同特征,相互繁殖能够得到繁衍后代的一组生物体。
4. 动物的分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
5. 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6.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会飞、有喙和胸腔。
7. 哺乳类的特征:体表有毛发、进食方法多样、产下活体幼崽、哺乳腺分泌乳汁。
8. 昆虫类的特征:有外骨骼和三个体段、有触角和复眼、有六条腿。
9. 物种的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实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单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的分类:主食类、副食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等。
2. 主食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
3. 蛋白质类食物的作用: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合成抗体和酶等。
4. 脂肪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保护器官,促进维生素的吸收等。
5. 维生素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7. 饮食的合理搭配: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保证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8. 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避免多吃单一食物。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科学第一、二章 知识点(新版)
科学第一、二章知识点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2、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
3、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灾难)。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观察Array 4、认识实验室里的集中仪器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6微米 =109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a)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b)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c)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d)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5..特殊长度的测量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单元一:动物世界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动物的食物和生活性
- 常见动物的特点和性
单元二:植物世界
- 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方式
- 植物的需要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单元三:日常生活和科技
- 农业生产和食物的种类
- 交通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 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应用
- 生活中的能源和节约用电
单元四:天气和季节
-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 不同天气的表现和特征
- 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
单元五: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研究生活中的情绪管理
- 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保健
-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合理使用网络和信息科技
单元六: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责任
- 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 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纸
-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单元七:乡村风光
- 农田的特点和农作物种植
- 乡村生活和农民的职业- 乡村风景和自然环境- 乡村的发展和保护
单元八:食物与健康- 健康饮食的概念和原则- 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饮食相关疾病-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初一上科学一、二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测量内容仪器单位换算关系长度刻度尺(米尺)米(m)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体积刻度尺(米尺)、量筒、量杯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托盘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时间钟、表(机械停表)秒(s) 1小时=60分=3600秒温度温度计摄氏度(℃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闪电是一种静电现象,我国古建筑的许多宝塔的顶端都有一根金属物,在雷雨天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4、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冒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核称为负极。
8、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9、电必须从电流的一端经过用电器流向另一端才能建成一个完整的电流。
10、电路是指由电池、导线、用电器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11、灯泡主要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四部分构成,其中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个连接点连接电源的负极。
12、我们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两大类。
发电厂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13、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14、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15、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6、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17、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8、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五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5、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4、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5、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6、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7、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18、(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读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解读第一单元:地球与天空1.1 地球1.1.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 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鼓起。
1.1.2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产生昼夜更替。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产生四季更替。
1.2 天空1.2.1 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 太阳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1.2.2 月亮-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月亮的圆缺变化产生月相。
1.2.3 星星- 星星是宇宙中的其他恒星。
- 星星有不同的大小、亮度和颜色。
第二单元: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2.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摄取有机物。
-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2 非生物2.2.1 非生物的分类-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等。
- 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2.2.2 非生物的作用-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提供生活必需品和生存环境。
-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角色。
第三单元:物质与变化3.1 物质3.1.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1.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2 变化3.2.1 变化的类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融化、水蒸发等。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3.2.2 变化的原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 外因:温度、压力、光照等。
以上是对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一二单元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一二单元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物种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等不同的类群。
通过学习物种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生物。
2. 动植物的特征:不同的动植物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例如,动物可以根据羽毛、爪子和嘴巴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3.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学习这些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地球与太阳系地球和太阳系是六年级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表面被水和陆地覆盖。
了解这些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行和变化。
2. 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
这些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农业和气候。
3. 太阳系中的行星: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其运行的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组成。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可以拓宽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三、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人类生活、生产和发展的基础,能量转化是能源利用的基本形式。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能源的来源与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和非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
了解不同能源的来源和分类,可以引导我们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2. 能源的转化:能源可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了解能源的转化规律,有助于我们设计和改进能源利用的方式。
3. 节能与环保: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学习节能的方法和环保意识,可以培养我们合理使用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探索自然之美——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全面解读》作为自然科学的学习者,我们常常被身边的一切所吸引。
在六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中,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贯穿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到繁地探讨这些知识点,带领你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一、生活中的物质**第一单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物质”展开,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开始,依次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我们经常提到的水、空气等物质,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出对物质性质的探索,比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带领读者从生活中的实例逐渐深入探讨物质的本质,激发他们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
**二、生物的生长**第二单元则聚焦在“生物的生长”这一主题上。
从种子发芽开始,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比如小麦、玉米等,引出生长的规律和特点,让读者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了解植物的神奇生长过程。
并且,在介绍生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引入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对生物生长过程的深入思考。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的全面解读,我们不仅仅是对生活中的物质和生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是开启了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探索之旅。
作为学习者,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理解和应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使我们的思维和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常常被自然界的美所吸引。
通过对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在学习中,我也发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渴望,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热爱。
**结语**通过对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的全面解读,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之美。
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1、2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十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放大镜使用方法:头不动①镜不动物动②物不动镜动
4、显示器有三基色组成:红绿蓝
5、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
6、放大镜特征: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7、放大镜凸起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
8、人们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琢磨而成
9、13世纪,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培根。
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放土。
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是为了防止积水。
③下种④浇水。
6、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7、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0、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1、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
12、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4、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6、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蚕卵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的颜色是淡黄色或黄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简单机械分为()()()()。
2、机械是能使我们()或()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
杠杆有()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4、研究杠杆的工具是()。
5、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等。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等。
6、像水龙头这样,()和()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在轴上用力时()。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
它的作用()。
用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
它的作用()。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
它的作用()。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
斜面的作用()。
斜面是否省力与()有关。
坡度越()越小。
9、自行车是()、()、()的交通工具。
它是依靠()的力量前进的。
链条与两个齿轮(),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
11、阿基米德发现了()和()的使用原理和()。
12、()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3、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就是要()、()、()。
1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增加()是能()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15、一般情况下横梁是立着放的,因为横梁立着放虽然减少材料(),但增加了(),()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16、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和()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抵住了这个力,()。
17、圆顶形可以看成(),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
18、球形在()都可以看成(),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如手捏鸡蛋不易碎)
19、塑料瓶的上部、底部为近似(),中部为()。
最厚最硬的地方在(),最薄最软的地方在()。
2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近似于(),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的()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2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作用。
22、建造这样高大的铁塔,不但要做到(),还要保持()。
23、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抵消拱(),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24.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最大的特点:()。
25.钢索桥的结构:由()、()、()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26、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二、实验题
1、研究的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应改变的量:
不变的量:
实验结论:
2、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32开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②放16开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③放8开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
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应改变的量:
不变的量:
实验结论:
3、研究的问题: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
实验材料: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依次放上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改变的量:
实验中不变的量:
实验结论:
4、在杠杆尺右边的不同位置挂上一串勾码,使杠杆平衡,并指出是哪种杠杆。
()()()5、右图有问号一边的钩码会动吗?如果会动,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5、把下面的滑轮用线连起来,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A B C
(1)A为(),它的作用:()。
(2)B为(),它的作用:()。
(3)C为(),它的作用:()。
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
钩码数(个)阻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
钩码数
(个)
用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格)
1、省力;
2、费力
3、不省力也不费力
2 5 1 10 5 6
3 10 2 5 2 5
4 4 4 4
2 5 5 2
3 4 4 3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8、研究的问题:斜面的坡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吗?
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木块的高低)
不改变的条件:同一个重物,同一块木板,提升重物的速度;实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2)用测力计勾住重物,用同样的速度沿不同坡度的斜面提升重物;
(3)记录下在每种斜面上用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
1、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s”形?
2、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重的秘密?
4、框架铁塔的特点?
5、观察这座钢索桥,它使用了哪几种结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6、为什么用“工”字形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