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总结本单元的科学主题是“昆虫的生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分类、外部特征、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
首先,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
昆虫是动物中最大的一类,大约有80%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骨骼结构、翅膀的形态以及口器的形状等特征进行划分的。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昆虫类别,比如鳞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等。
通过了解这些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昆虫的多样性。
其次,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外部特征。
昆虫的身体主要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用来感知外界环境。
胸部有三对脚,用来行走。
腹部主要有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昆虫做出区分。
接着,我们学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不同种类的昆虫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我们了解了蝉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实践中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成长过程。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最后,我们学习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我们了解了昆虫在食物、栖息地以及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习性。
例如,一些昆虫喜欢吃花蜜,所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在花朵附近;一些昆虫喜欢吃寄生在其他昆虫身上的寄生虫,以此为生。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对这些小小的昆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它们。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通过教科书上的知识了解昆虫,还参观了昆虫馆,观察了各种昆虫的外貌和行为。
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和实践,我们对昆虫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入。
除此之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还培养了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做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等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实验现象及解释:第一次,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第二次,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第三次,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3.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2.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大;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3.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了;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4.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5.生活中的压缩空气:皮球、篮球、足球、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给家具喷漆上色等。
6.看起来很鼓的篮球,还能继续打气,是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4.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但是很轻。
2.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绿豆,如果平衡了,说明充气的皮球和放上去的豆子的质量是相等的。
(2)给皮球继续充气,天平会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增加了空气,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就大于豆子的总质量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总结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它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关于土壤的一些基本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土壤的形成土壤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岩石的风化:岩石在风化过程中会由大块变成小块,最终形成土壤的颗粒;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系会通过渗透和化学反应,将岩石矿物质转化为有机物,促进土壤的形成;动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如挖洞、运动等也会促进土壤的形成;水的侵蚀:水的流动会将岩石颗粒带走,经过沉积后形成土壤。
2.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分,主要由岩石颗粒、矿物粒子等构成;有机质:有机质是由植物残体、动物尸体等形成的,富含养分;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含氧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对植物的生长也非常重要。
3.土壤的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黏土:黏土颗粒非常小,粘性很大,保水性能好;砂土:砂土颗粒比较大,透水性能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粉土:粉土颗粒较小,透水保水性能都一般;壤土:壤土是一个综合性的土壤类型,颗粒较小,粘性适中,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4.土壤的用途土壤是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用途:农田种植:农田用来种植农作物,土壤中的养分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地保护:土壤对森林的生长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森林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园艺种植:花坛、花园等地方需要合适的土壤进行花草的种植;建筑工程:土壤在建筑工程中起着承载和稳定的作用。
以上是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有帮助!。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我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孵化后变成蚁蚕。
2.探究目标
(1)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文字等方法记录下来。
(2)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并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二、知识梳理
1.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
2. 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知道关于动物更多的事情,比如养蚕。
3.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4.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冷藏可以长期保存蚕卵。
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刻度尺等)观察蚕卵。
5.蚕卵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呈扁圆形,蚕卵的中心有点凹下去。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1~2天变成浅褐色,3~4天变成紫黑色,之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如果蚕卵是白色半透明的,则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7.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叫蚁蚕,身体是褐色或黑褐色的,外形像蚂蚁,
1/ 3。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单元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快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或者黑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鸡卵的结构3.蚕长大了1.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需蜕4次皮,在茧里会蜕2次皮,蚕的一生共需要蜕6次皮。
4.蚕变了新模样1.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2.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3.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5.茧中钻出了蚕蛾1.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3..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6.蚕的一生1.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2.蚕的发展发育需要空气、食品、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空气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复习1.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简易天平来测量。
2.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3.旗帜招展、柳枝摆动,可以感知风的存在。
4.空气由许多微粒组成,受到压力时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压力消失后距离会变长。
5.皮球、水枪、轮胎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6.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
7.在XXX自制的天平上,左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一些豆子,处于平衡状态。
当往皮球中继续打入10筒空气时,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
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全部放掉,天平又将向豆子这边倾斜。
8.挥动塑料袋几次后抓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这时塑料袋内装满了空气。
9.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0.将一个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置水中,发现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1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着。
12.水和空气的共同点是会流动。
13.一般情况下,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14.同一个气球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主要是利用了空气的无固定形状特征。
15.杯子应该竖直倒扣放入水中,纸团才不会湿。
16.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17.能弹得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18.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19.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压下去后会弹回一点。
20.当天平达到平衡后,给一端的皮球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天平会向皮球一端倾斜。
21.拍打篮球时,篮球能蹦得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具有弹性。
22.在使用自制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23.一个充入20筒空气的气球的质量与1个乒乓球、5颗绿豆、1枚回形针的质量相当。
24.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天平。
25.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26.用打气筒往一个装满空气的有封口的厚玻璃瓶里再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增加,体积不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空气单元知识要点一、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用塑料袋套空气塑料袋鼓起来证明塑料袋里有空气把注射器向水槽里推水槽里有气泡产生证明注射器里有空气把气球套在塑料瓶的瓶口,气球吹不起来证明塑料瓶里有空气用力吹气球把纸固定在玻璃杯的底部,纸没有湿证明玻璃杯里有空气倒扣在水槽中二、空气占据空间1、在塑料杯底粘一个纸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团没有被浸湿,这是因为塑料杯内有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接触到纸团。
2、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纸团被浸湿,这是因为杯中的空气被从小孔中挤出。
3、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
三、空气能被压缩和扩张在注射器里装满空气和水,推动活塞,发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水很难被压缩;拉动活塞,发现空气很容易被扩张。
这是因为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间的间隙很大,所以很容易被压缩或扩张。
四、空气有质量在简易天平两端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空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发现天平向皮球一端倾斜。
这说明空气有质量。
打入的空气越多,里面的空气微粒就越多,质量就越大。
五、空气的流动1、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向上流动,所以加热孔明灯和热气球中的空气后,孔明灯和热气球会在热空气的升力作用下升上天空。
2、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的冷热不同,使空气流动开成风(1)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2)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3)冷空气补充到暧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六、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1、我们需要空气维持呼吸。
2、我们需要空气来助燃。
3、我们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所作充气床垫、轮胎、气钉枪、喷水壶、充气拱门等。
4、我们利用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来发电。
作者留言: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三年级科学教科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知识点————————————————————————————————作者:————————————————————————————————日期:2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寻访小动物1.秋天,我们可以在(田野)、(草丛)、(树上)、(大树周围)等地方,观察到许多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我们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5.几种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地方:知了———树上蟋蟀———草丛蝴蝶———花丛蝌蚪———池塘蚂蚁———地面上的小窝第二课、第三课蜗牛(一)、(二)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
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
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放大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在饲养蜗牛时,每天(傍晚)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31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知识点
《空气》知识点一、感受空气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2.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等;空气的作用:人类呼吸、植物生长、玩具充气等。
3.石块和水装进开口的杯子里不容易泄漏,空气装进开口的杯了里容易泄漏.4.空气要装进密闭的容器里才不容易泄漏,如果要传递一些空气给其他同学或者其他地方必须把它装进密闭的容器中。
5.空气和一般物质相比具有这些特征:容易泄漏、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6.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水、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在做纸不湿的实验时,纸团要粘在杯底防止掉落在水中。
3.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把杯子里的空气放出去,不再占据杯子空间,杯子里的水会慢慢满上来。
4.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向杯子打人.此空气,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杯子中的水会慢慢被挤出来。
5.乌鸦喝水的故事里,鸟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三、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改变。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
3.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4.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扩张,被扩张之后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本领,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
5.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小了。
6.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大了。
7.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8.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四、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填空1.空气特征有(占据空间、可压缩、有质量、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无色、透明、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2.空气的组成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不是(单一)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用(塑料袋)装空气,可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作用有(风力发电、充气玩具、轮胎充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在做空气能占空间的实验中,要在水槽上撒一些漂浮物,目的是(观察水位变化),杯子要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中,水面要(完全没过)杯底。
扎入小孔的目的是(将把杯中空气挤出来),发现杯中液面(上升),再用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杯中液面(下降)。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和扩张的),当压缩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减少),当扩张空气时,组成空气的颗粒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打气筒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性。
6.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和水的不同点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而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液体。
7.在注射器中,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用(同样的力气)按压注射器,目的是保证(公平)。
8.(同样多)的水或空气中,空气的微粒数量比水的微粒数量(少),因此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轻),空气在注射器的微粒分布是(均匀的)。
9.(伽利略)最早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10在使用简易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重量(相等),天平就会平衡,如果重量(不相等),天平就会向(重)的一侧倾斜。
11.(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用测量绿豆或者回形针等来测量。
12.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可以先用绿豆、回形针等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在计算100筒空气的质量。
13.用蜡烛给热气球加热时,我们用纸筒或铁盒罩住蜡烛的作用是(防止塑料袋受热变形)。
14.空气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蜗牛(一)3、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
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
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背上有一个螺旋形的壳。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
蜗牛靠腹足爬行。
蜗牛在爬行的地方会留下清晰的黏液痕迹。
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蜗牛喜欢生活的环境是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在树下或木庄的缝隙处等地方找到蜗牛。
6、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三、蜗牛(二)7、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8、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9、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2、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3、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五、蚂蚁1415、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7、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8、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19、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气候》知识点汇总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的知识点汇总:1. 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气候的定义:-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 气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冷气候、温暖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2. 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气温的影响:-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
气温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衣着选择和生活惯。
- 寒冷的气温可能导致冰雪的形成,而高温则可能引发热浪和干旱。
3. 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影响:-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固体降落到地面。
降水形式有雨、雪、霜和冰雹等。
-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降水量多的地区通常更适合农业发展。
4. 风的影响:风的影响:风的影响:- 风是指大气中气体的运动。
风具有风向和风力,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
- 不同方向的风会带来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东风可能带来湿润的气候,西风可能带来干燥的气候。
5. 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 季节是指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 季节的变化与气候有关,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条件。
通过研究《气候》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对小学三年级上《气候》单元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Word count: 19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资料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第 1 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填空。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 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
3、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4、当(温度)和(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来。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现病蚕,应及时拿走,以防止互相传染。
( √ )2、蚁蚕吃的桑叶不需要切成碎片或条状。
( √)3、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 )4.蚕蛾不是昆虫。
( × )5.蚕蜕皮是为了长大,就像衣服小了,换大衣服一样。
( √)6、雄蚕蛾的身体比雌蚕蛾大一些。
(√)7.我们可以在养蚕的房间里使用杀虫剂灭蚊子。
(×)三、选择题。
1.选择蚕的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A )。
A.卵-幼虫-蛹-成虫B.幼虫-卵-蛹-成虫C.卵-蛹-幼虫-成虫D.卵-幼虫-成虫-蛹2.蚕丝织成的布叫做( B )。
A.棉布B.丝绸C.涤纶3.蚕喜欢吃( A )。
A.桑叶B.白菜叶C.竹叶4.蚕的生命周期为( C )。
A.一个月B.两个月C.56天5.下列哪种动物要经过变态( A )?A.蟾蜍B.鸡C.大熊猫6.爷爷、奶奶、外婆属于( C )。
A.青年组B.中年组C.老年组7.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可以把蚕茧放在( B )中浸泡。
A.冷水B.热水C.温水8.蚕宝宝一共蜕( C )次皮?A.2B.3C.4四、简答。
(36分)1.蚕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答: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2.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答: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第 2课蚕的生长变化一、填空。
教科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2.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中,把水倒掉后,空气进到杯子里。
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5.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6.空气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体积。
7.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不会湿,因为杯中的空气占据一定的体积。
8.用手拍篮球,篮球跳起来很高,篮球里有被压缩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9.当空气被压缩以后,体积会缩小。
10.空气有质量,并占据空间。
11.将两只气球吹到相同大小,并使它们达到平衡,将一只气球刺破,气球失去平衡,说明了空气有一定的质量。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13.热气球能够上升和降落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
14.空气是一种物资地球生命力不开它。
1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16.在空中、地下、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17.空气会占据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鼓起来。
18.虽然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
19.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0.空气受热后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21.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波涛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
22.风是由于两地的温度存在差异,导致空气产生流动,从而形成风。
23.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
2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5.绝大多数生物都离不开空气,鸟儿在空中翱翔,说明空中有空气,鱼儿在水中畅游,说明水中有空气。
26.我们不能随意焚烧垃圾,因为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27.在塑料杯底粘一个纸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中,纸团没有被浸湿,这是因为塑料杯内有空气占据空间,水不能接触到纸团。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4、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5、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生活,比如,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6、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7、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8、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9、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10、放飞“热气球”活动,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11、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12、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13、人们在加热进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14、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构成风。
15、热空气上升引起的空气流动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6、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17、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18、充满气的皮球一拍能跳起来,说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注射筒的活塞能够压下去一点,但手放松后,活塞又会弹回原先的位置。
因为里面装有空气,而空气能够被压缩。
20、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皮球、轮胎、气垫船等都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这一原理。
21、打足气的皮球跳得高是因为皮球内有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22、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大小。
23、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说明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4、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1.秋天,我们可以在(田野)、(草丛)、(树上)、(大树周围)等
地方,观察到许多小动物。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
长着(不同)的动物。
我们观察动物,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
4.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②保持动
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5.几种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地方:
知了———树上蟋蟀———草丛蝴蝶———花丛
蝌蚪———池塘蚂蚁———地面上的小窝
第二课、第三课蜗牛(一)、(二)
1.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
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牙齿。
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等。
蜗牛的壳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2.蜗牛的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
的身体,蜗牛会(缩进壳里)。
4.蜗牛的足叫(腹足),它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
(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5.在观察蜗牛时,我们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并使用(放大
镜)做了更细致的观察。
6.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在饲养蜗牛时,每天(傍晚)
最好用(菜叶)、(青瓜)等给蜗牛喂食。
7.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8.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
排出粪便。
9.蜗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1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11.怎样饲养蜗牛?答:A、在饲养箱和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
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B、每天傍晚用青瓜和菜叶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
C、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第四课蚯蚓
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
中。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蚯蚓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口)、(环带)、(肛门)。
(距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口,距离环带远的一端是肛门。
蚯蚓的环带是(生殖器官)。
蚯蚓是靠(表皮)呼吸的。
把蚯蚓放在水里,它会爬上来,因为在水里它无法(呼
吸),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3.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会(收缩)。
4.蚯蚓爬行时,身体伸缩式前进。
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
的)。
和蚯蚓相似的环节动物有:沙蚕、蚂蟥。
5.夏天,(暴雨)过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不同:蜗牛,生活在地面潮湿之处,有壳,有触角和眼睛,用气孔呼吸,吃菜叶等。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地下,身体有环节、体节;靠皮肤呼吸,吃落叶等。
第五课蚂蚁
1.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或6只脚)。
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
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3.为了寻找蚂蚁,我们可以用蚂蚁喜欢的食物引诱它们。
4.观察蚂蚁时,不能用手直接抓蚂蚁。
5.观察蚂蚁的过程中,蚂蚁总是乱跑,怎样解决观察难的问题?说出你的方法。
答;方法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方法2:在一个浅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方法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6.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答:蚂蚁是用(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的,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
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第六课金鱼
1.金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
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鳞片是保护鱼体的,保持鱼体表湿润。
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2.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喂养时不能一次喂的太多,要少量。
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
3.怎样证明它们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鳃部流了出来,说明鱼鳃是在利用水中的氧气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4.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5.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
6.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
后代。
不同: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
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第七课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2.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3.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4.从运动、受到刺激时的反应、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动物的共同特点,填入下表。
蜗牛蚯
蚓蚂蚁金鱼
生活环境陆生(地上)陆生(地下)陆
生水生
喜欢的地方阴凉、潮湿阴暗、潮湿、疏松干
燥水里
食物新鲜菜叶、腐殖质杂食动物杂食动物
黄瓜等
(面包屑、甜食)(面包屑、小虫)
繁殖产卵产
卵产卵产卵
反应缩进壳内身体收
缩逃跑逃跑
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
行用鳍游泳
呼吸呼吸孔皮
肤腹部的气门鳃
身体分为头、腹、尾口、环带、肛门头、胸、腹头、躯干、尾
资料库:
1.(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
2.昆虫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在胸部长着三对足,通常还有两对翅膀。
3.昆虫没有鼻子,用气管呼吸的,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气管系统呼吸,气门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用这种方式呼吸的昆虫有: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子、苍蝇等各类陆生昆虫。
4.像蜻蜓、蜉蝣的幼虫长期适应水生环境,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呼吸器官——气管鳃,能像鱼一样呼吸溶解在水里的氧气。
5.“朝生暮死”——蜉蝣,是指它的成虫。
蜉蝣的成虫能活1天,一生能活2到3年
寿命以昼夜或小时来计算的动物——草履虫和变形虫(无脊椎动物)
寿命最短的动物——弹涂鱼(脊椎动物)
动物中的老寿星——象龟最兴旺的家族——昆虫
6. 鱼爸爸——海马鱼妈妈——丽鱼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
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