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地理_第02讲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10 北美和美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2.查阅地图,在“美国图”中填注: (1)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 (2)最大河流及其最长支流的名称。 (3)五大湖的名称。 (4)在图中相应的位置画出以下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 堡、休斯敦、新奥尔良、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上一页
③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高,能耗大 ④劳动生产率较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影响甲城市冬季气温比乙城市高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纬度
B.洋流 地形
C.地形 大气环流
D.大气环流 纬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解析】 第(1)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农业带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是商 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玉米,主要特点是农业生产规模大,生产 过程中机械化程度高,能耗大。第(2)题,据图可知,当地位于北美地区,北美地 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乙地西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故东海岸冬季受冬季 风影响较大,乙地冬季气温较低;甲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北美西海岸为高大的 南北走向的海岸山脉,对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 带的影响,故西海岸冬季气温较高。
【解析】 第(1)题,甲岛观测极光应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两方面分析。第 (2)题,乙半岛东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应从冰川侵蚀和冰川融化两个不同阶段分 析。第(3)题,读图可知,半岛聚落主要沿河流和海边分布;成因从地形、气候、 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第(4)题,大西洋鳕鱼曾大量集聚于丙附近海域应从生存 空间、水温、鱼饵等方面分析。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1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A.②
B.③
C.④
D.⑤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国为缅甸,位于东南亚;②国为日本,位于 东亚;③国为伊朗,位于西亚;④国为印度,位于南亚;⑤国为越南,位于东南 亚。其中印度人口最多,超过 10 亿;缅甸、印度、越南与我国接壤。
【答案】 (1)C (2)D (3)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亚洲的面积与分区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面积:4 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地区划分:按地理方位,分为 A__东__亚____、B 东南亚、C___南__亚___、D 西 亚、E__中__亚____、F 北亚 6 个地区。
工具为狗拉雪橇
叶林分布广
住高脚屋
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气候炎热,大多过游牧生活
住房墙厚、窗小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墙厚、 窗小可减少热风、热量进入室内
捕鱼为生,船为交通工具
降水丰沛,河网密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2.亚洲的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亚洲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很大,对资源 和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以人口与粮食问题为例,分析如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特别提醒】 (1)图解亚洲主要地形区(高原、山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分区课件湘教版

答案
解析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势头减弱是因为 ()
A.人口老龄化 B.收入减少 C.土地供应紧张 D.人口少子化
答案 D
解析 由于日本人口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由此出现的人口少子化现象导致家庭户均人口数持续减少,所以人们为追 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的势头也在减弱。
答案
解析
(2)图示区域粮食问题较为突出,提高其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粮食进口 D.实行精耕细作 答案 B
解析 非洲地区粮食问题突出,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荒漠化蔓延;增 加粮食进口将增加当地的经济负担;实行精耕细作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和 经验等,而其种植经验不足,因此提高其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大科技 投入,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加产量。
答案
解析 风力侵蚀不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A项错误;温带和寒 带纬度高,年均温低,不利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B项正确;温带和寒 带地表石灰岩分布的多少从题中无法得知,C项错误;温带和寒带气温年较 差大,但不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解析
考向3 南亚 (2019·江西南昌调研)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棉纺织工业至今 仍存在相当严重的童工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3) 题。
答案 B
解析 印度人口众多,家庭生计压力大,造成童工现象屡禁不止。
答案
解析
(3)企业在印度大量雇用童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升工厂工作效率 B.从根本培育劳动力技能 C.落实企业本地化 D.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与成年劳动力相比,童工工资低,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 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第2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第1课时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海陆因素的影响
(B)
C.洋流因素的影响
D.地形因素的影响
D 3. 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35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0ºC。 当他们登上山顶海波5500米时,所测量到的气温值应是 ( )
A.42ºC B.-22ºC C.22ºC D.-12ºC
4.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2)年变化:
海洋上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均比陆地上晚大约 一个月,而且气温年日较差均比陆地小。原因:大陆为 岩石热容量比海洋水的热容量小5倍以上,所当减少热 量(或增加热量)时,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速度快 5倍以上。 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____7____月,海洋为_8_______月 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___1_____月,海洋为_2_______月
一、天气与气候概念及天气符号
1、天气概念: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
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突出特征是时刻在变 化。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锋面和高低压系统。
2、常见天气符号: 3.气候概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 不大。气候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主要的影 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
• ⑤常年湿润型: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附近大陆的西岸,常 年受从海洋吹来的西风的影响,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练一练
1、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2、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B )
练一练
1. 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B.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不同 C.等温线数值大,表示气温低 D.等温线数值小,表示气温高
《世界地理》第二课 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理
特别提示 地带性分异规律的主要类型 (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 50°S~70°S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 (2)“改变”:地形、洋流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位 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带等。 (3)“约束”: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自然带的延伸随地形而变化。如南美洲 西海岸的自然带南北延伸等。
亚欧大陆中纬度 地区从沿海到内 陆依次为:森林 —草原—荒漠
阿尔卑斯山、喜 马拉雅山的垂直 自然带分布
沙漠中的绿洲, 南半球缺失苔原 带和亚寒带针叶 林带
分布明 显区 低纬度 和高纬 度低平
区
中纬度 低平区
中、低纬 度的高 山地区
比较 普遍
地理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地表景观随山地海拔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分异 的基础。如下图:
地理
基础整合
主干知识 1.含义: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表现:
受 太阳辐射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①由的赤地道域到分两异极自以然热景量观为和基自础然沿 纬度 变化方向更替
受 海陆 位置影响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由 沿海 向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冰雪裸地
黄羊、 旱獭
双峰驼、 子午沙鼠
驼鹿、 紫貂
驯鹿、 北极狐
北极熊、 海豹
黑钙土 温带荒漠 土
灰化土
冰沼土
未发育
南北纬 25°~
35°
35°N~ 50°N
南北纬 40°~
60°
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 东岸
大陆西岸
中纬度 大陆中部
50°N~ 70°N
世界地理第2课南亚和中亚

(位置与交通:地处亚欧大陆 中部、距海远。
古今东、西方交通要冲。
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 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夂沁盲执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点是竊渲羞 被以草原、荒漠头主地形:以为丘陵、平原主。
图兰平原 是中亚最大的平原。
,东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南是帕米尔 高原河流与湖泊:名为内靈迴二击要河流匙锡廻河、阿逻河 等。
本区外潴财「额尔畀斯河 发源于新疆无部,流经中 I 亚,向北经徹罗翁注入 北冰 洋。
有世界最大湖里海。
【例1】读图分析题谀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窗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錢上。
A 6月至9月B东北风C由海洋吹向陆地D形成东北季风E为雨季(1)10月至次年5月(2)西南风(3)由陆地吹向海洋(4)形成西南季风(5)为旱季甲A②C④E;,乙①B③D⑤【例2】读亚欧大陆某地 区两图,分析回答:Q 上填出图中代号代表的 宦豪或湖泊右麻A 哈萨冕如坦鸽兹别克斯坦 C 土库曼斯坦・ D 咸海(湖泊)工蟹各国的农业类型咎整溉 蹇僅,经济作物是棉花二G )据报道,I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 養輕坐 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接近死亡。
试 醬關譌锡尔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 ② 河流沿岸农业灌溉用水消耗太多 ③ 河流沿岸工业及生活用水消耗过度(4)为减缓D 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主要的粮食作物AC55 50 水位(M ) 45 40 1019601970980~199(X年)盐度(%o)l34J30海洋水汽难以到拓I十、半干旱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提供饲料发展了畜牧业,牲畜以细毛羊、羔皮羊为主河流以内流河、内河湖为主提供发展了灌溉农业,农作物以棉花、小麦另主通化帝希字申譽地理纽里.320 T •米I0 200 1000JK加 尔7咸/V " «阳話 汗爾卬巴停火线华人民”和国.品巴甚斯坦+ 0换度印『头S70甫亚政区图WIJ90*字申鏡印巴怦火鎳阿汗阖||卬懐半隔中华仙河舌 加 岂福干 髙hit(嚴I L I I马尔代夫00 粗 I- no rwi't :南业地形图申澤■地理纽。
世界自然地理经典课件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资料讲解

(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 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生态系 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 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 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 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果 如何。因此,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 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带的环境与生 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关系的状况(见下表)。
12
8. 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 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 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 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 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 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大陆内部, 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 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 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欧 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 纯林,如山毛榉、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 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 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温带阔叶 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 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 13 为活跃。
9. 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 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 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 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 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 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 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 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 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 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 湿,形成了由云杉、落 叶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 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 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 是松鼠、雪兔、狐、貂 等耐寒动物。
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分区地理课件

赞比西 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15-
2.经济发展 (1)经济特征: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热带经济作物 工业制成品
(2)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16-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问题及主要原因。 ①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②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 各洲最 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③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乱砍、乱垦、乱牧,导致环境恶化。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 增长速度 ,提高人口 素质 ;保 护环境,提高 农牧业 生产水平等。
-14-
(1)高原大陆:地形以 高原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刚果 盆地、
东非 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2)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依次为A 热带雨林
气候、B 热带草原 气候、C
热带沙漠 气候、D 地中海 气候。
(3)四大河流:a 尼罗 河(世界最长)、b 尼日尔 河(西非最 大)、c 刚果 河(两次跨过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
列分布
定,多火山、地震
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 气候 为主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 水能 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 成 平原
河流 短促 富
,水能丰
锡矿
锡矿、 石油
-7-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以 黄 种人为主,人口
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 初级产品
稠密 ,分布不均;多信奉佛 输出为主。
5.阿拉伯世界:主要为 白 色人种,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
伊斯兰 教。
-10-
(四)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36°N与71°N之间;位于欧洲西半部,西临 A 大西洋 ,南临B 地中海 ,北临北冰洋。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7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__南__非____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__几__内__亚____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__赞__比__亚____
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尼日利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湖泊分布及其成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湖泊分布与成因如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解析】 第(1)题,“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 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 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 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4.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占世
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 __石__油__资__源____十分丰富。非洲重要矿产国如下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件2 湘教版(共27张PPT)

概念
海洋的中心部分
是洋的一部分, 位于大洋边缘, 面积较小,一般 靠近大陆
沟通两个洋或海 之间的狭窄水道
举例 东海 台湾海峡
四大洋的形状和面积
• 请大家阅读教材P31回答: • 人们把海洋划分为哪四个部分?其面积大小
如何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四大洋的形状和面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欧洲
北冰洋
亚洲
北美洲 大
西
非洲
大
西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洋 南美洲
洋
太平洋
南极洲
各大洲的分界线
回忆大洲的分界线是用什么图例表示的?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有哪些?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 -(黑海)-土耳其海峡
洲界线
•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有哪些?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 耳其海峡
欧洲
亚洲
直布罗
陀海峡 非
洲
苏伊士运 河
大洋洲
北
白令海峡
美 洲
巴拿马运河
南 美
洲
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洲界线
教材P30活动题T2
(2)不同大洲之间一般用什么做分界线? 一般以运河、海峡、山脉和河流、湖泊作为分
界线
上述回答对大洋洲和南极洲同样适用吗? ----不适用,因为大洋洲和南极洲几乎四面环海。
洲界线
阅读教材30页相关图,完成下列《前测》第题
运河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两侧的大洲 北美洲和 南美洲
亚洲和非洲
沟通的海洋
太平洋和 大西洋
印度洋和大西洋 (地中海和红海)
世界地理-总论2

(四)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是指气候类型随着山体 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更替。这种规 律出现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或高原。 决定因素——纬度和海拔高度。 纬度和海拔,决定基带类型和气候垂直带谱的 多寡; 同一纬度的高地,距海远近、坡向等对基带和 垂直带谱有很大影响。
16
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与成因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赤道两侧 三个地区(见图示)。 特点:高温多雨。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热带干湿季气候 分布:赤道多雨气候的外围。 特点: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17
亚马孙地区
东南亚地区
刚果盆地区
18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T) 分布: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沿海。 特点:炎热干燥。 成因: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 特点:季风发达,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长夏无
❖ 温带 亚寒带 年均气温4 ℃ 等温线
❖ 温带 亚热带 最冷月0℃等温线
4
(二)纬向地带性气候类型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
低纬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
高纬
极地冰原气候
5
60°N 30°N 赤道
北极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7、一般来讲,湿润气候出现在沿海地区,干旱气候 出现在内陆地区,而某些干旱气候却分布在沿海 地区,它们是什么气候类型?具体分布在哪里? 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 气候。
世界地理之1地理知识 第2讲

大西洋
面积为9336.3万平方千米≈10× 大西洋是世界第大洋,占世界海洋
面积的25.4%。世界上经济最发 达的北美和西欧地区就位于
大 西洋沿岸。
太平洋
面积为17968万平方千米≈ 16× 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约占海洋总 面积的一半。太平洋洋底有许多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就是其中之一,它深 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自然界中,大自然因自己的运作规律产生自然现象, 如水循环、气候变化、地貌形成。而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则 会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
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产 生的有害物质进入自然界,会造成污染,常见的有大气污 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目录 CONTENTS
地理知识
河谷
当水在大地上流淌时,它会逐渐侵蚀山地,切割出一个由溪水 和河流沟谷组成的网络。水把侵蚀过的岩石、沙子和淤泥从上游带 到下游低地,倾斜堆积成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改变了大地的形貌, 也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使下游的土地变得肥沃。
冰川
气候严寒的地方,降雪不会融化, 即使夏天也是如此。日积月累,降雪 变成了冰,形成了冰川。地球上3/4 的淡水在极地区域和高山冰川上以冷 冻成冰的形式存在。
边下方,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 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
熔岩堆积层
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
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
主岩浆库
喷发岩块 火山灰堆积层
一 火山与地震
有些火山分布在 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 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 的带状地区。在这种 地区,高温的地幔物 质会上升,形成海底 火山山脉,称作中洋 脊。当中洋脊在海平 面以上时,形成火山 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内容结构
第二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主要内容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海陆对比 陆地 大陆 岛屿 洲
地表形态的演化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岩石圈表面是由若干变动着的洋盆和漂移着的大陆组成的。 1.大洋的发展
终了期
遗痕 衰退期
胚胎期
大洋的发展
成年期 幼年期
地表形态的演化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2.大陆的分合
大陆自距今7亿年的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合、分、再合、再分的过程, 大陆相继发展演变,同时产生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1.板块的划分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 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板块的划分是以板块边界为界线的。 按板块之间 相对运动的 方式
离散型
汇聚型
平错型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六大板块划分
地表形态的演化
十二个板块之分
北 美 板 块
欧 亚 板 块
加勒比 科科斯板块 板块 纳兹卡 板块
(三)板块构造学说研究的新进展
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 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思考题
1.全球海陆分布有怎样的特点? 2.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 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七大洲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四大洋
分界:
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所处的67º W线 通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47º E线 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º E线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海陆分布特点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海陆分布特点
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地表形态的演化
流水
风 波浪 冰川
人类活动
构造运动 内 营 力 岩浆活动
地表形态)
冻融 地下水
外 营 力
重力
地表形态的演化史短促的强烈内力作用和长期的缓 慢外力作用不断更替的周期性过程
地表形态的演化
20世纪70年代 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 的基本思想?
地表形态的演化
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大陆和洋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特征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二)洋底地形特征
深度大、高差大 洋底地形划分 洋脊贯通四大洋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海陆分布特点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 巴拿马地峡 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海陆分布特点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明 显的一致性,两岸大陆能够拼合起来; 亚洲大陆东缘弧沟系发育,即岛弧和海沟伴生; 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正好相反,北为北冰洋,南为南极大陆。
世界海陆演化模式
图中的字母分别标识:a.前寒武纪;b.寒武纪;c.泥盆纪;d.上石炭纪; e.上二叠纪;f.中生代早期;g.上白垩纪;h.新生代。所绘缝合线表示陆 地板块的合成
地表形态的演化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2.大陆的分合
课后: 根据全球海陆演化模式,
请展望世界地表形态的未来
地表形态的演化
阿拉伯 板块
菲律宾海 板块
非 洲 板 块 南美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21
地表形态的演化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2.板块运动
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早期主张的地幔对流的“传送带模式”。 (2)近20年来,有些学者认为板块的扩张作用不是主要的,而“冷”板块 俯冲时下沉拖拉力才是板块运移的主要驱动。 (3)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而促使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4)也有的学者想用地球周期性的膨胀、收缩或有限膨胀来解释板块运动。 (5)近年来,根据大洋钻探的成果,发现大洋中有两次巨大的陨石撞击事 件,有的学者推测,巨大的陨击作用使岩石圈表层物质发生显著的亏损,在岩 石圈均衡补偿作用的影响下,诱发深部地幔物质上涌,造成海洋板块的张裂、 扩张,从而使周边板块沿着不同的方向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