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

合集下载

蚌埠地震台土壤气Rn和C0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蚌埠地震台土壤气Rn和C0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蚌埠地震台土壤气Rn和C02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蚌埠地震台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监测站点。

通过对该地区土壤气中氡(Rn)和二氧化碳(CO2)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一、土壤气氡(Rn)地球化学特征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放射性稀有气体,在地壳中广泛存在,也是地震前兆中的一种重要指标。

土壤氡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地下岩石活动和应力状态,是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蚌埠地震台对土壤氡的监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氡浓度整体较低,但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通常情况下,氡浓度与地温、地热流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度会导致氡的释放增加,而低温、低湿度则会导致氡的积聚和堆积。

在对土壤氡浓度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蚌埠地震台发现,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流动也会对土壤氡浓度产生影响,特别是断裂带、断裂活动频繁的地区,土壤氡浓度会显著偏高。

结合地质构造和断裂分布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土壤氡浓度异常值的原因,为地震监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二氧化碳是地壳中另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它不仅参与了地球的碳循环过程,还与地下岩石活动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土壤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地下构造的活动状态,也是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结论通过对蚌埠地震台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土壤气氡和二氧化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状态。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土壤气中氡和二氧化碳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一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地温、地热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蚌埠地震台的监测数据,结合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特征,进一步完善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成果,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地震监测和预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蚌埠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蚌埠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下面将从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
进行分析。

其次,蚌埠市拥有丰富的资源。

蚌埠市地处南季风区,气候温和,雨
量充沛,有利于农业发展;市境内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
石材等。

此外,蚌埠市位于中国五金铸造之乡,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这些资源为蚌埠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再次,蚌埠市享有良好的环境。

蚌埠市地势平缓,土地肥沃,适宜农
业发展。

市内还拥有多个湖泊,如龙子湖、淮河湖等,水资源丰富。

此外,蚌埠市大力推行生态环保政策,加大治理力度,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居
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创业环境。

此外,蚌埠市还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边缘,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大
城市距离较近,有利于蚌埠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同时,蚌埠
市距离长三角的交通枢纽城市上海也较近,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蚌埠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优越。

其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优势为蚌埠市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蚌埠市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推动
蚌埠市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勇;赵亮;查名章【摘要】铁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近几年来我队在沉积变质型铁矿勘查中,从验证地磁异常入手,结合查明地质成矿构造,扩大了矿藏储量,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概述了蚌埠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沉积变质铁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铁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磁异常;找矿标志【作者】李勇;赵亮;查名章【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安庆24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南缘,蚌埠隆起区内,南邻“合肥坳陷”,西侧为“潢川坳陷”。

东侧为张八岭隆起。

矿床赋存于晚太古界变质岩系中,为一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矿床。

该区为第四系大面积覆盖区,露头很少,仅在怀远县城附近荆山、涂山、蚂蚁山一带出露前寒武纪地层。

平原区第四系之下赋存有晚太古界与晚侏罗系-白垩系。

区域构造线近东西向。

地质构造复杂,演变历史悠久,变质作用强烈,断裂与褶皱构造均较发育。

根据构造发展过程分为蚌埠期、凤阳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喜山期等五个阶段。

蚌埠大型复背斜是蚌埠期发育的主要褶皱构造;主要断裂有三组: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

岩浆岩主要为蚌埠期混合花岗岩、花岗二长岩及闪长玢岩(图1)。

根据1∶1万和1∶20万航磁异常图,磁异常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东起郯庐断裂,西到怀远荆山。

表现为区域正异常,总体比较规则,△T强度在200~1800γ之间。

航磁反映矿区为一在大片负磁场背景上的低缓异常,异常呈条带状,走向近东西向,零值线以上范围长5.5km,宽0.5~1km,曲线平缓对称。

地磁异常与航磁异常相似,亦近东西向展布但形成三个局部异常。

蚌埠地区航磁异常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蚌埠地区航磁异常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

蚌埠地区航磁异常特征与找矿潜力分析王培建;江民忠;李晓禄;常树帅;杨玉勤;梁永顺【摘要】蚌埠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阜阳-蚌埠铁–金–银–铅锌–金红石–煤–金刚石成矿亚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类似胶东金矿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

由于该区覆盖严重,工作程度较低,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工作较少。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于2014年在蚌埠地区开展了1:2.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工作,通过该区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区域航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成矿有关的航磁异常特征,为该区成矿预测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As a part of Fuyang-Bengbu Fe-Au-Pb-Zn-coal-diamond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south-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Bengbu area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imilar as Jiaodong gold deposits area and have big ore-prospecting potential. But, with Quaternary System covered seriously and fewness work,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was clearness, Restrict the exploitation of ore–resource. The 1: 25000 aeromagnetic survey was done by Airborne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of Nuclear Industry on Bengbu area in 2014 year. This paper based on aeromagnetic data, 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ro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Summary of the aero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re–resource exploitation.【期刊名称】《化工矿产地质》【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6页(P156-161)【关键词】蚌埠地区;航磁异常特征;找矿潜力【作者】王培建;江民忠;李晓禄;常树帅;杨玉勤;梁永顺【作者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22提要蚌埠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阜阳-蚌埠铁-金-银-铅锌-金红石-煤-金刚石成矿亚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类似胶东金矿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

蚌埠-皖东地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找矿研究

蚌埠-皖东地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找矿研究

云母、 硅灰石、 陶土、 铸石玄武岩、 黄砂、 粘土、 砖瓦粘土、 海 泡石、 白垩等; 宝玉石类矿产: 玉石、 蓝宝石; 饮用微量元素补充剂原料矿产: 矿泉水等。 这里包含 的矿产 中已探 明的有 2 5类 ,已经勘查的各种矿点、矿 床大约 2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 ⑦非金属矿 具有 明显优势 。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 本地 区的矿产资 源 中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贵金属矿的蕴藏量 比较稀缺 , 而且大多是小型 矿床 , 这仅仅适于乡镇企业 的开果, 但是如岩盐 、 铸石 、 凹 凸棒石 等都是 安 徽 省 唯 一 的矿 床 , 芒 硝矿 的 探 明 储 量 9 3 0 6 . 3万 t , 占全 国第 8位 , 为 华 东 唯 一矿 床 : 硅 石 矿 的探 明储 量 5 2 2 8 . 6万 t , 远 景储 量 1 0亿 t 以 上 。此 外, 硅石 、 石灰石等储量也 比较丰富 。 ③矿产分布 比较集 中。 蚌埠一 皖东地 区的矿产 资源 的最大特 点就是矿产分布 比较集 中, 如石膏 、 岩 盐、 芒硝等 大型矿床均分布在定远县东兴盆地 。 1 . 2 时 空演 化 蚌埠一 皖 东 地 区经 历 了 时 空演 化 的 巨变 。早 些 时期 下 扬 子 海 的海 平 面急剧上升 , 引发区域性 的海侵 。 研究地区属于浅海盆地, 沉积 了炭质硅 质岩 、 硅质岩、 碳酸盐岩, 伊利石粘土岩, 局部地段磷结核层和石煤层。化 石渐渐稀少 , 只能发现放射虫、 硅质海绵骨针和藻类 。沉积岩界面位 于碳 酸盐的补偿深度 以下 。早寒武世早期末, 出现了海平面 下降 , 气候变暖的 气候特征, 反映为西北高而 东南低 的海底地 形, 岩性 上产生了巨大分异。 早寒武世中期, 出现 了 海 平 面 下 降 , 本 地 区 西 北 部 从 盆 地变 成 陆棚 , 主 要 为夹中薄层微晶灰岩、 泥岩沉积 以及薄层含生物屑 白云质灰岩 。早寒武

蚌埠市自然资源

蚌埠市自然资源

蚌埠市自然资源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水资源是蚌埠市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市境内分布着多条河流和湖泊,其中淮河是最
重要的水系之一,为当地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环境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市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等地
形地貌交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蚌埠市还拥有丰富
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
蚌埠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市内建有多个自
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保护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蚌埠市的自
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蚌埠市将继续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生态
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市政府将积极引导和支持绿
色产业发展,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蚌埠作
出更大贡献。

安徽蚌埠—五河地区五河岩群地质特征及其时代浅析

安徽蚌埠—五河地区五河岩群地质特征及其时代浅析

安徽蚌埠—五河地区五河岩群地质特征及其时代浅析张立明;黄臣相【摘要】安徽蚌埠-五河地区五河岩群是一套中浅-中深变质岩系,是区域沉积变质型铁矿的赋矿层位。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的论述了五河群的岩性地质特征,划分了五河群的变质相及变质变形期次,并结合现有的年龄资料,推断了五河群的形成时代。

%The Wuhe rock group is a suite of mid-low to mid-high metamorphosed rock system in the Bengbu-Wuhe area,Anhui,hosting regional sedimentary metamorphosed iron ore deposit.This paper,based on summary of previous work in the area,mad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litho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group,including divisions of its metamorphic facies,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onal phases,and inference of its formation time based on available age data.【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2(022)001【总页数】4页(P9-11,18)【关键词】安徽蚌埠;五河岩群;地质特征;形成时代【作者】张立明;黄臣相【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安徽蚌埠233040;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安徽蚌埠233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5五河岩群主要分布于蚌埠—五河一带,岩性组合为中浅—中深变质岩系,其形成的地质时代长期以来没有明确定论。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认识渐趋一致。

明光市杏山伊利石矿床地质特征

明光市杏山伊利石矿床地质特征

明光市杏山伊利石矿床地质特征
明光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东北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杏山伊利石矿床是明光市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杏山伊利石矿床位于明光市的杏山镇,总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杏山、老碾、河溪等地区,矿藏较为丰富。

该矿床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典型的断裂控矿型。

矿床周边地区发育了多条断裂构造,主要有杏山断、河溪断、老碾断等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矿床的形成和富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杏山伊利石矿床属于火成岩型矿床,主要产出的矿石是伊利石。

伊利石属于一种膨润土矿物,主要成分是硅酸镁。

该矿床的矿石呈片状或块状分布,呈现浅灰色或白色。

矿石的质地较软,具有很好的细滑性和可塑性。

矿床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根据地质勘探和研究,确定该矿床形成于6500万年前至8500万年前。

在这段时间内,该地区经历了地壳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过程,从而形成了伊利石矿床。

矿床中的伊利石矿石主要分布于火山岩中,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等。

这些火山岩富含硅酸镁成分,为伊利石矿质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岩浆的上升和深部热液活动也为伊利石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杏山伊利石矿床是明光市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以其丰富的矿产储量和良好的矿石品质在市场上备受推崇。

矿床的地质特征证明了其形成和富集的重要因素,对于该地区的矿产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矿产勘探和开发中,应充分考虑矿床的断裂控矿特征,合理确定勘探方向和方式,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益。

蚌埠-凤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浅探

蚌埠-凤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浅探
数据显 示 , 铅 的 丰 度 值 平 均含 量 为 9 4 . 5 p p m, 锌 的丰度值平 均
含量为 1 1 2 p p m. 矿 床 的 沉 积 环 境 大 多 为碳 酸 盐 台地 边 缘 浅 滩
及 坡 地 。丰 富 的 碳 酸 岩 为矿 床 形 成提 供 了矿 质 来 源和 存 储 环
2 . 3 岩 浆岩特 征
区 内广 泛 分 布 着 中性 花 岗岩 、 闪长岩 、 闪长 玢 岩 。 呈 岩 被 状、 面状 等分布 全 区 , 钻 孔控制 厚度 在 3 . 6 9 ~ 5 7 . 8 9 m之 间。 为 燕 山 晚期 的 产 物 。它这 种 产 出形 式 实 际上 是 给 整 个矿 区盖 了一 层 厚 厚 的“ 被子” , 起 到 了屏 蔽作 用 . 使 成矿 元 素不 易轻 易散 发 。
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 . 矿 体 各 方 面 的 形 状 都 比较 稳 定 . 含 矿 性
能好 , 规 模 很 大 。以 焦 大 郢铁 矿 矿 床 为例 : 其为层状矿体 . 长 为
铅 锌 多 金 属矿 床 成 因 及 找 矿 标 志 。
【 关键词 】 蚌埠一 凤 阳地 区铅锌 多金属矿床 ; 成 因探讨 ; 找矿标志
【 中图分类 号 】 P 6 1 8 . 4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4 ) 1 9 — 0 1 7 9 — 0 2
3 . 2 成 矿物 质 的初步 富 集
区 内广 泛 分 布 五 河 群 庄 子 里 地 层 .地 层 岩 性 主 要 由 大理 岩、 斜 长 片麻 岩 、 角 闪斜 长 片麻 岩 、 角 闪岩 构 成 。 而 大 理 岩 、 斜
2 . 4 矿体 的形 态及 矿石 类 型

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

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

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文字目录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二,交通,三,经济状况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岩,四,变质岩三、矿产及其特征,一,金属矿产,二,非金属矿产地理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蚌埠市地处沿淮两岸,东临滁州,西接淮南,北与宿州毗邻,地理座标,东经:116?43′50″~ 118?4′2″ 北纬:32?43′10″~ 33?30′10″,市区117?10′15″~ 117?31′15″,32?48′30″~ 33?5′40″ 管辖着三县(怀远、固镇、五河)四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面积5886平方公里,人口约323万。

(二)、交通京沪铁路近南北向贯穿市区,101省道呈东西向展布,兴建的合徐高速公路从蚌埠西区斜贯,市县级公路纵横交错,淮河自西向东直通长江,市南郊新建一个蚌埠新机场,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将交织成立体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三)经济状况本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农业以小麦、水稻为主,山芋、豆类、棉花、玉米次之。

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地方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机械、化工、轻纺、玻璃、烟洒业为主体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重振了蚌埠的工业雄风。

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本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蚌埠和宿州地层小区。

地层从下元古界至第四系,除缺失中奥陶统、中石炭统及中、上三迭统外,其余均有分布,发育比较齐全,总厚度15573—21011米,详见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构造区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褶皱主要为下元古界五河群在淮河两岸组成一个大型的近东西向的复背斜构造蚌埠复背斜。

其次为凤阳期褶皱,卷入该期褶皱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地层,由石门山单斜和老青山单斜组成,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南东,倾角20~40?。

安徽省蚌埠市园宅集厚覆盖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研究

安徽省蚌埠市园宅集厚覆盖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研究

安徽省蚌埠市园宅集厚覆盖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矿研究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蚌埠市;厚覆盖区;综合物探方法;CSAMT蚌埠市位于华北陆块东南缘,处于东西向蚌埠褶断带与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的交汇部位[1]。

区域上自新太古- 古元古代以来,除缺失少数地层外,几乎涵盖了所有地层。

岩浆活动频繁,包括蚌埠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三期活动。

蚌埠期岩体主要岩性为二长-钾长花岗质片麻岩;燕山期岩体主要是中酸性浅成岩体,受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控制,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分布于蚌埠复背斜的核部及二翼;喜山期岩体均为基性次火山岩体,空间上与玄武质喷出岩密切共生,分布于东侧郯庐断裂带内的中新生代盆地。

该地区属于华北陆块南缘Au-S成矿带中的五河—蚌埠—凤阳Au成矿亚带,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铁、磷、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等沉积型或沉积变质型矿产,以及铁、金、银、铅、锌、铜、钼等内生金属矿产[2-3]。

但因区域上部分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分布区,地表覆盖强烈,矿产的勘查难度较大。

因此,本文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测量手段,对该地区的五河园宅集厚覆盖区进行深部隐伏矿体研究,以期为类似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地质特征园宅集地区地表覆盖强烈,仅在西南部出露少量五河岩群峰山李岩组和小张庄岩组基岩,东北部出露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浆岩。

主要断裂为东西向的利辛-五河断裂,其次发育次一级的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

2. 研究区高精度磁异常特征研究区内磁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图1),ΔT化极异常呈中间低两头高的特征,西部最高,ΔT⊥max≥1040 nT;东部次之,ΔT⊥max≥500 nT。

磁异常背景值在300 nT左右,其上叠加了8个局部磁异常。

其中,DC-y1异常呈北东向延伸的条带状,DC-y2异常呈等轴状,DC-y3异常呈北东向延伸的长方形,DC-y4 异常呈北东向延伸的椭圆状,DC-y5异常呈北东东向延伸的长条状,其上有3个局部异常,ΔT⊥max≥780 nT;DC-y6 、DC-y7异常呈北东向延伸的椭圆状,但DC-y7异常的北东部又叠加了圆形异常。

浅析安徽省蚌埠地区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

浅析安徽省蚌埠地区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

Key wor ds : b e n g b u a r e a ; g o l d d e p o s i t s ; p o l y me t a l l i c d e p o s i t s ; Ge n e s i s
安徽 省蚌埠 市凤阳五 河地 区 , 地质构 造位 于的谭 城 , 庐 江西部 断带 的地 区, 是 中国东部 , 属于华 北地 台东南缘蚌 埠 台隆和五 河台坳邻接 区域 , 被认为 是与胶东 半岛北部相对 应 的华北地 台 内部地 质构造单 元 ( 蚌埠 一栖霞复 背斜现今构 造 格局 系郯 庐断 裂大 规模 左行 位移 的结 果 ) 。 有 学者 认为 , 蚌 埠隆升 金矿是胶东 金矿在庐断 裂带的延展 结果 。 构造变 形和 岩浆 活动相 对较强 , 开 展了韧性 剪切带 和韧性 剪切带 。分析 其具体情 况 , 成矿 的条 件比较好 。
Di s cu s si on on me t al l o ge ni c f unc t i on an d ge ne s i s of gol d- Pb - Zn pol y me t a l l i c de po si t s i n Be ngb u a r ea , Anhu i Pr o vi nc e
[ 惹
浅析安徽省蚌埠地 区金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及 矿床成因
朱 琨
( 安徽 省 地 质矿 产勘 查 局 三一 二地 质 队 , 安徽 蚌埠 2 3 3 0 4 0)
摘 要 : 蚌 埠地 区金矿 床 类 型主 要 为石 英 脉 型和 构 造蚀 变岩 型 。 然而, 矿 山和 矿床 的规模 大部分 都 比较 小, 主要 是 由于 在 该 地 区的勘探 程 度 较低 , 缺乏 相 应 的人 力 和物 力 的投 入 , 不利 于进 一 步 的勘 探 工作 的 开展 。 本 文 分析 了安徽 省蚌 埠地 区金 、 锌 多金 属 矿床 的成 矿作 用。 希 望 通过 本 文 的分 析 , 能 为 以后 该 地 区的勘 查 工作 起 到 实 际的参 考作 用。 关键 词 : 蚌 埠地 区 ; 金矿 ; 多金 属矿 ; 矿床 成 因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5 0 6 5 ( 2 0 1 7 ) 0 8 - 0 0 8 9 - 0 2

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发展趋势

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发展趋势

48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发展趋势姚明跃(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安徽 蚌埠 233000)摘 要:由于蚌埠五河地区具备巨大的金矿资源潜力,进而展开对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得出:内部冷水矿坑呈现逆断层,具有先挤压后伸缩的特性;结构性断裂是含有金矿矿岩的液体主要流经地。

分析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找矿前景发展趋势,初步总结规律为Au、Cu、As、Sb 低温元素异常,主要受地层控制,得出找矿前景发展趋势为:断裂带两翼、调查区北部萨阿尔明组以及孔雀石化石英脉。

关键词: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找矿前景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8-0048-2收稿日期:2020-09作者简介:姚明跃,男,生于1995年,汉族,安徽蚌埠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蚌埠五河地区的地形地貌相对较简单,以冲击平原为主,金矿点大部位于淮河中下游。

在金矿成矿区域内,地表层矿物外漏,井下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层中,第一层为地表层中下部的群矿岭,大部分地质矿物呈现出偏灰颜色,石英岩脉是该地层中主要矿物类型,下半部分多为岩矿碎渣和生物残渣,较少数量的晶体物质呈现出灰黑色;第二层为上叠统计莫抓扎矿物组合群,可归类为第四系结构,在横向和纵向方向均有灰黑色金矿,矿体的整体走向为东南方向;第三层处于波里拉格山脉,与断裂带相连接,在对蚌埠五河地区的地质地形情况进行勘探后发现,逆向冲和褶皱轴线重合,一些位置存在滑落潜在风险,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层有存在金矿物。

基于目前调查得到的蚌埠五河地区金矿信息,本文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为探究蚌埠五河地区金矿的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文所述。

1 蚌埠五河地区金矿成矿条件1.1 内部冷水矿坑蚌埠五河地区内部冷水矿坑的结构特点是该地区金矿成矿的基础条件,根据地质环境与地面表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冷水矿坑裂缝区域进行分层次的划分,对于成矿前期的区域裂缝结构形成的时间较长,整体直接控制火山岩浆的走向,对火山岩成矿存在一定的控矿作用[1,2]。

蚌埠市淮上区城区及周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述

蚌埠市淮上区城区及周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述
2 0 1 5年 6月




J u n . 2 0 1 5
No. 3
第 3期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2 6 2 ( 2 0 1 5 ) 0 3 — 1 5 8 — 0 3
Ur ba n Ge o t e c h n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u r v e y i ng
工 土堆积 的 杂填 土 、 耕作层; 下 段 由灰 黄 色 、 青 灰 色粉
土、 淤泥质粉质黏土 、 粉质 黏土等组成 , 成 因为淮河 河 漫 滩形 成的静水相或缓 流水 相 的沉 积形成 ; 第 四系 上 晚更 新统( Q ) : 由灰青 色一 灰黄色粉砂 、 细砂 、 中砂 、 粉质黏土
文地质条件 , 并对地基基础 、 基坑 降水 、 支护方案初 步建议 , 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项 目具有一定参考作 用。 关键词 : 工程地质条件 ; 水文地质条件 ; 淮上区城 区 ; 地基基础
1 引 言
淮上 区是蚌 埠 市下 辖 区 , 位 于蚌埠 市 区北 部 、 淮河
以北 。与龙子 湖 区 、 蚌 山 区、 禹会 区 隔河 相望 。区境 东 西最 长 距 离 2 0 . 6 1 k m, 南 北跨 度 1 6 . 3 4 k m, 总 面 积
绿 青色 、 青灰 色 , 流塑状一 软塑 状 ; 含有机质 , 具 触
2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2 . 1 地 基土 的形成 时代及 成 因和结构 特征 蚌埠 市淮 上 区属 黄淮 海平 原与江 淮丘 陵 的过 渡地 带, 处 于江淮分 水岭 的末梢 。境 内以平 原 为主 , 其 中心 及 周边 的地貌 单元 为淮河 北岸 河漫滩 。现 自然 地 坪在 高程 1 6 . 5 0 m ~1 9 . 0 0 m。 地层结 构大致可划 分三 套 , 全新 统 ( Q 4 ) : 上段 为人

蚌埠地理位置高清

蚌埠地理位置高清

蚌埠地理位置高清蚌埠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江淮明珠”。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蚌埠的地理位置,揭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一、地理位置蚌埠地处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带的核心区域,江淮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32°50′-34°51′、东经115°30′-118°45′。

以城区的市政府为中心,东临淮河,西倚皖南山,南连长江,北依河南、山东两省。

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蚌埠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自然地理条件1. 地形地貌:蚌埠地处于华北平原与江淮丘陵交错的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主要由以淮河为界的江淮平原和皖南丘陵构成。

2. 气候气象:蚌埠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约在15℃左右。

3. 水域资源:蚌埠市处于淮河流域,淮河纵贯全境,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为蚌埠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同时,蚌埠还有许多湖泊景观,如龙子湖、三里河、鼓楼湖等,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湖光山色。

三、交通运输1. 铁路:蚌埠市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城市,京沪铁路、京九铁路、新合肥铁路等多条铁路在此交汇,方便了蚌埠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2. 公路:蚌埠市有密集的公路网,连接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

其中包括国家级高速公路,如京沪高速、合九高速等,使得蚌埠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快捷。

3. 水路:蚌埠市内有淮河、长江两大主要河流,水运资源丰富,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航运业的发展。

4. 航空:蚌埠市有着较为便捷的航空交通网络,在市区附近设有蚌埠机场,方便了来往于蚌埠和其他地方的人们。

蚌埠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了京沪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蚌埠的旅游业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蚌埠将会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和发展活力。

安徽蚌埠-凤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安徽蚌埠-凤阳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马 山一 洼 子 陈 地 区处 于 近 东西 向构 造 带 与 北 北 东向 构 造 带 的 交汇 部 位 . 地表见有含石 英、 金 红石的重 晶石岩层 , 以及 蚌 埠 期 主 要 为 区 域 性 混 合 岩 化 、 花 岗岩 化 和 重 熔 岩 浆 作 用 形 具铅 锌 矿 化 的 大理 岩 层 . 具 明显 的铅 化 探 和 航 电异 常 具有 良 成 一 系列 沿 背 斜 轴 分 布 的 混 合 花 岗岩 体 ,并 伴 有 伟 晶 岩 和 花 岗岩 脉 。 燕 山期 主 要 为超 基 性 一 中酸 性 及 燕 山期 中 酸 性 闪 长 好 的 找 矿 远 景 区内 A u 、 A g 、 C u 、 P b 、 Z n 、 A s 、 S b 、 B i 等化探异 常套合较好 ; 物探 异 常 表 现 为低 磁 、 高阻、 高激 化 特 征 , 区 内有 三 条低 阻带 和 四 条航 电 高 阻 带 , 矿 体位 于航 电低 阻和航 电 高 阻 复合 部 位 。 岩 、花 岗斑 岩 等 小 岩 体 ,喜 山 期 主 要 表 现 为 大 陆 型 碱 性 玄 武 岩, 并伴 有 次 火 山岩 侵 入 体 。 断裂构造发育 , 主要 有 近 南 北 , 北 北 东和 北西 向三 组 断 裂 。 地 表 所 见 大理 岩 具 有 明 显 的褐 铁 矿
出露 地 层 为 五 河 群 , 其 岩 性 自下 而 上 为 黑 云母 变 粒 岩 、 角
. 5 庄子 李成 矿远 景 区( V) 晚期 喷 发 的 安 山斑 岩 等 。 矿化 以 马 山金 多金 属 矿 床 ( 点) 、 毛山 4
金 矿床 和 中 家 山铅 锌 多金 属 矿 ( 床) 点 为代 表 。
探 异常特征分析 。 本 区具 有 : “ 四带、 二层 、 三复合 ” + 含金破碎 带、 重 晶 石 石 英脉 的成 矿 规 律 。

蚌埠地域分析报告

蚌埠地域分析报告

蚌埠地域分析报告一、引言蚌埠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本报告旨在对蚌埠的地域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分布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蚌埠的发展潜力和特色优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地理位置蚌埠地处中国东部,安徽省中部。

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东经117°22′。

蚌埠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较低。

城市南依长江,北接淮河,河流交汇成为了蚌埠地区的重要水系。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蚌埠在交通运输上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城市的发展。

三、气候条件蚌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降水充沛,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由于蚌埠地处内陆,受到海洋气流的影响较小,气候较为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蚌埠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人口分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蚌埠市的总人口约为300万。

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和相邻的农村地区。

蚌埠市区人口约为150万,而农村地区人口约为150万。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蚌埠的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城市化进程。

五、经济特点蚌埠市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业。

蚌埠市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

同时,蚌埠市也发展了一些其他的产业,如纺织、食品加工和电子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使得蚌埠市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六、旅游资源蚌埠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云居寺、古李集、怀远战役纪念馆等。

云居寺是中国佛教丛林中的重要寺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李集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落,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乡村的风貌和文化。

怀远战役纪念馆则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精神和历史。

七、发展机遇与挑战蚌埠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蚌埠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蚌埠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2019年第六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蚌埠地处安徽省北部,区内交通便利,属亚热带湿润到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

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在地貌分区上淮河以北属于淮北平原,淮河以南属于江淮波状平原大区;地层区划上属于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辖区内有大小岩体15个,面积在0.11km2~15.0km2不等,主要产出混合花岗岩和混合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的岩体,均为蚌埠期酸性侵入岩体,主要沿蚌埠复背斜的核部出露。

1.开发利用现状蚌埠市已发现矿化线索的矿种有26种,其中金属矿产6种(铁、金、铜、铅、锌、银),非金属矿产15种(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石灰岩矿、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石灰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普通萤石、玻璃用脉石英、化肥用蛇纹岩、重晶石、片麻岩、砖瓦用页岩、建筑用大理岩等),水气矿产2种(地下水、矿泉水)。

全市有各类矿床(区)50处,其中中型7处,小型及以下43处。

全市开发利用的固体矿产有10种(含亚种),矿山总数为14处(蚌埠市文久采石场的蚌埠市长淮镇黄泥山建筑用花岗岩矿和五河县拓富泰矿业有限公司的五河县武桥镇斜吴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两个矿山本次调查已政策性关闭),其中生产矿山6处,停产矿山8处(见表1)。

矿山企业从业人数452人,年产矿石量352.17万吨,产值41128.75万元。

矿产品开采利用较单一,矿山企业规模为1处中型,其余均为小型,且分布较为分散。

从企业所有制结构统计,国有企业1个,私营企业2个,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1个。

矿业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受采矿活动影响,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四方面:矿山地质灾害,占用损毁土地资源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影响与破坏,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影响。

2.1矿山地质灾害由采矿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塌陷、崩塌和滑坡等。

蚌埠市区域分析

蚌埠市区域分析

蚌埠市区域规划分析第一章区域自然经济介绍1.1.地理位置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

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1.2.气候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1.3.城市简介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

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

所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安徽省淮河的航运中心。

水路运输优势明显。

蚌埠地处淮河中下游,坐拥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建立加快蚌埠水运发展的合作机制,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提升蚌埠的交通地位,不仅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把蚌埠打造成皖北的中心城市需要,也是构筑全省水运网络,提升全省水运优势的需要。

解析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解析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解析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比朱琨【摘要】在安徽省蚌埠地区五河—胶东一带,地质构造呈现出断裂现象。

有学者认为,蚌埠隆起一带金矿是断裂延伸的结果。

本文对蚌埠—五河地区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安徽蚌埠—五河地区和胶东地区在基底地层、岩浆岩、壳-幔作用及控矿断裂构造等方面差异明显,这可能是导致两侧金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原因。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作者】朱琨【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三一二地质队,安徽蚌埠233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在地质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下,安徽省蚌埠地区的金矿床成矿地质调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李建设、董法先、贺超等学者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先后发现了毛山、钱台子等金矿床,同时,总结了金矿床矿化点。

因而,为了进一步支撑地质勘探工作的有序开展,应注重针对各个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判断金矿床成矿作用差异的原因,以期达到最佳的地质勘探工作状态。

就现状来看,金矿床的成矿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韧性剪切带。

例如,1996年何绍勋和刘继顺等学者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分析了同韧性剪切期矿化和后韧性剪切期矿化,从分析结果中看出,矿化与韧性剪切带间不存在成因联系,我国大部分矿床属于后韧性剪切带金矿。

此外,邵世才在成矿研究过程中指出,韧性剪切作用较小。

因而,在金矿成矿期间,剪切作用仅提供了一个成矿空间及流体的运移通道,如图1所示。

(2)造山型金矿。

从胶东金矿等造山型金矿成矿原因来看,胶东金矿是因我国东部发生岩石圈巨厚减薄,而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中国东部引发的拆沉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导致大规模岩浆活动,就此产生了造山型金矿。

此外,李厚民等在金矿矿床成因研究中指出,造山型金矿形成于板块间的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文字目录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二,交通,三,经济状况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岩,四,变质岩三、矿产及其特征,一,金属矿产,二,非金属矿产地理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蚌埠市地处沿淮两岸,东临滁州,西接淮南,北与宿州毗邻,地理座标,东经:116?43′50″~ 118?4′2″ 北纬:32?43′10″~ 33?30′10″,市区117?10′15″~ 117?31′15″,32?48′30″~ 33?5′40″ 管辖着三县(怀远、固镇、五河)四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面积5886平方公里,人口约323万。

(二)、交通京沪铁路近南北向贯穿市区,101省道呈东西向展布,兴建的合徐高速公路从蚌埠西区斜贯,市县级公路纵横交错,淮河自西向东直通长江,市南郊新建一个蚌埠新机场,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将交织成立体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三)经济状况本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农业以小麦、水稻为主,山芋、豆类、棉花、玉米次之。

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地方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机械、化工、轻纺、玻璃、烟洒业为主体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重振了蚌埠的工业雄风。

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本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蚌埠和宿州地层小区。

地层从下元古界至第四系,除缺失中奥陶统、中石炭统及中、上三迭统外,其余均有分布,发育比较齐全,总厚度15573—21011米,详见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构造区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褶皱主要为下元古界五河群在淮河两岸组成一个大型的近东西向的复背斜构造蚌埠复背斜。

其次为凤阳期褶皱,卷入该期褶皱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地层,由石门山单斜和老青山单斜组成,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南东,倾角20~40?。

断裂构造主要四组:?东西向;?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其中东西向和北北东~北东向断层形成相对较晚、规模较小。

(三)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其主要为蚌埠期和燕山晚期侵入岩呈岩基、岩株、岩墙和岩脉分布。

蚌埠期主要为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闪长岩。

共有16个岩体,占区内岩体出露面的80%左右,多分布在东西展布的蚌埠复背斜核部附近。

岩体与变质岩呈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界线,普遍具混合岩化。

燕山期多为不足1平方公里的中酸性小岩株,多分布在庄子里组和峰山李组地层中,受北北东向断裂或与东西向断层复合部位控制,岩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岩石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正长斑岩;岩石普遍绢云母化、硅化和绿泥石化。

除此之外,区内脉岩比较发育,主要分布于蚌埠复背斜和郯庐断裂带内,包括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等中酸性~中性岩脉,以北北东走向为主,其次北西向,规模一般较小。

变质岩可分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动力变质岩三种。

1、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片岩、绢云片岩、白云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和绢云千枚岩、赤铁绢云千枚岩,浅粒岩、变粒岩、石英岩、大理岩等。

2、混合岩主要分布于蚌埠复背斜之中,并与区域变质岩系重迭,按混合岩从高级~低级顺序将可分为均质混合岩、雾迷状岩、眼球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和条带混合岩。

3、动力变质岩多分布在构造破碎带及郯庐断裂带内,根据构造作用强弱可分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和千糜岩四种。

三、矿产及其特征蚌埠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大部分地区为早中元古代的变质岩系所占据,地质构造复杂。

在漫长的地质动力史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至现在为止共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26种、101个矿(床)点,其中金属矿产为8种49个矿点;非金属矿产18种52个矿床点。

(一)金属矿产境内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铁、钛、锰、铜、铅、锌、镍、多金属、岩金、砂金八种矿产。

其中部分铁矿、金矿、钛矿已探明储量。

1、铁矿包括凤阳邻区在内共探明铁矿床4个,其中中型铁矿床1处,小型铁矿床3处,矿点17处。

累计探明储量(C+D级)2638.92万吨,目前保留储量约为2138.92万吨。

主要分布于凤阳县东芦山、大洪山,殷家和怀远县的马头城等地。

按矿床类型可分为沉积型(如凤阳大洪山、小殷家)和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东芦山和马头城)两种。

沉积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凤阳县小殷家和大洪山一带,矿石品位:TFe25-60%,S0.005-0.15%,P0.03-0.06%,SiO12-47.6%。

矿层厚0.9-3.9%,矿石以赤铁矿为主,含少量褐铁矿。

2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铁矿主要分布于凤阳东芦山和怀远马头城等地,矿石品位TFe20-25.02%,S0.03-0.17%,P0.1-0.37%,SiO21.89-50.38%。

2矿体厚2.32-13.97米,以磁铁矿为主,次为黄铁矿、褐铁矿。

2、锰矿仅发现1个矿点,分布在凤阳县武店附近。

矿石可分硬锰矿和锰土两种矿石类型,硬锰矿品位为28.12-32.54%,锰土品位为13.30%。

矿体长1000米,厚0.6-4.6米,矿带总体走向320?,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

该矿虽小,但品位较富,当地已开采。

3、钛矿(金红石)区域内已探明一小型钛矿床,分布于凤阳县板桥的马山、小红山一带,经初步评价,共求得C2级矿石量178594吨,TiO金属量6294吨,伴生2 钼534.5吨,铅2451吨。

矿石呈金红石石英脉型,走向北东-北东东向,TiO品位2-4%,个别2达12%。

主要矿物以金红石为主,其次为辉钼矿、方铅矿及少量稀有元素。

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做进一步地质工作。

4、铜矿境内已发现2个铜矿点,分布于蚌埠市仁和集和五河县庄子里等地。

矿体均赋存于五河群庄子里组石英片岩和片麻岩中的岩脉中。

矿体长1-100米不等。

厚0.2-2.95米,铜品位0.36-11.75%,并伴有铅、锌和银。

由于矿点出露范围较小,工作程度低,未能圈定工业矿体。

5、多金属矿共有4个多金属矿点,除1处分布于凤阳县南寇外,其余三个点均分布在曹山,雪华山及燕山一带。

矿体均分布北北东-北东向构造破碎带内,长2-150米不等,厚0.1-12米,具有铜、铅、锌、银共生,其中Cu品位0.02-1.67%,一般在0.46-0.89%在南寇矿点,铅最高可达22.54%;Zn0.01-0.30%; Ag1.5-15g/t,在雪华山银最高品位为100g/t;此外,在曹山矿点练块样Au品位1-1.73 g/t,由于曹山、雪华山及燕山矿点位于市风景旅游区内,无法开展更进一步的地质工作。

6、铅矿共发现2个铅矿点,分别分布于蚌埠市南郊铅山子和凤阳大溪河的洼子陈处。

矿化体赋存在古老变质岩系中的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层之中,经光谱分析,Pb,0.2%,Zn0.4%,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铅华和少量黄铁矿。

矿体呈襄状、鸡窝状,构造复杂,暂无工业价值。

7、镍矿区内发现镍矿点一处,分布于五河县小溪集,矿体赋存于五河群西崮堆组的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含镍蛇纹岩,矿体呈脉状,长80-750米,宽46-120米。

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镍蛇纹岩,Ni品位在0.26-0.35%。

该矿可通过进一步地质工作后,采用综合利用开发本矿床。

8、金矿我市及其邻区金矿床点分布比较普遍,至目前为止发现岩金和砂金两个类型,探明小型金矿床2个,含金属(D级)4.5吨;金矿点16个。

岩金基本上为含金石英脉型,均分布于五河群西崮堆组的北北东向和近东西构造破碎带中。

以钱台子金矿和毛山金矿为代表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长 93-560米不等,厚0.4-5.10米,Au品位1.78-60.54g/t,矿体倾向东,倾角10-60?半伴有银、硫等。

其中毛山金矿已开采多的年,一些金矿点也正在被地方小规模开采,一部分矿山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砂金分布于怀远县涂山和凤阳县大庙。

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戚咀组和全新统粘土、亚粘土、砂砾层中,呈似层状,一般长百米-几千米,厚0.5-8米。

含金在,.1-2,,,。

(二)非金属矿产1、煤本区西部怀远平峨山发现一烟煤矿点,矿体赋存于三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厚45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矿体呈水平层状,厚一般0.8C2f米。

原煤工业分析,A为52% ,V36.63%,Q7776卡/克。

DT2、白云岩分布在凤阳江山,含矿层位为五河群庄子里组。

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长度大于55米,最大厚度大于10米。

矿石平均品位MgO20.94%,CaO29.76%,SiO2.65%,FeO0.41%,AlO0.29%。

该矿地方已小规模开采,22323 主要用于冶炼用溶剂,耐火材料和建筑石子。

3、脉石英蚌埠市及其外围共发现有7个矿点,分别分布于市郊石巷子,五河的玉皇山和凤阳的围山、白石岗、亮岗、白云山、赵家河等地。

矿体均呈脉状产出,长度30-340米不等,出露宽度0.5-22米,矿脉走向为近东西和O0.04-0.38%。

和南北向两组,SiO 94.97-98.69%,FeO 1.36-3.64%,Al22323其中以五河玉皇山规模最大,矿脉长100-340米,宽16-20米,SiO 含2量94.97-97.30%,FeO 1.96-3.65%,AlO0.04-0.38%。

2323该矿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主要赋存于五河群和凤阳群的变质岩系中,呈脉状分布。

本矿石质量较好,经加工处理后,SiO均在99%以上,可做中-高档2次玻璃器皿产品,目前个别地方已在开采。

4、石英岩主要分布于邻区凤阳的老青山、老黎山、老棉山、石门山和庙李家等地。

该石英岩赋存于凤阳群白云岩组和青石山组,属沉积变质型。

其资源量丰富,储量之大,目前已发现大型矿矿床2个,小型矿床一个,矿点2个,累计探明储量212279万吨。

矿石质量较好,SiO 95-99.5%,FeO 2230.01-2.50%,AlO0.02-2.5%,CaO0.01-0.94%,Na0.02-0.18%,KO 23220.01-0.36%,TiO,0.04%。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矿体呈层状、似层状,2厚度大,品位变化小。

该矿易采易选,用途较广,现已有近百家开采、加工,多由于玻璃、陶瓷和铸造业。

5、天然油石分布于凤阳山区,含矿层位为白云山组,层位稳定。

已发现有老青山和老棉山两天然油石矿床。

矿层呈层状、似层状,有1-3层,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倾角15-33?,矿层已控制长度达600米,宽300米,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有少量锆石、粘土及金属矿物,比重2.65-2.655吨/立方米,洛氏硬度为126-128度,耐火度1750-1770度,孔隙率0.47-1.47%,SiO95-99.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