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鸡均匀度的注意事项
怎样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
怎样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适时,整齐,进入产蛋高峰快,高峰持续时间长,死淘率低,种蛋大小一致。
所以,人们对肉种鸡的体重均匀度相当重视。
1、饲养要限制具体做法是将限时、限质、限量三种方法结合进行,4—12周龄每日限饲,即每天喂给定量的饲料。
12—15周龄采取1/2限饲,即三天料量两天喂给后,停料一天。
16—18周龄用2/5限法,即每周的料量分成5天喂给,中间于星期2、5停料两天。
在每一饲养周末随机抽10%鸡只进行个体称重,分别计算出公母鸡的平均体重,并与推荐标准体重对照,如平均体重与推荐标准体重不符,则适当调整喂料的数量。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时,下周维持上一周给料量,体重低于标准时,每低1%,每只鸡每日增加3—5克料量。
2、密度要恰当饲养密度和鸡群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恰当的密度可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应激防止发生啄癖。
密度大的鸡群活动受到限制,生长发育受阻,导致均匀度下降;密度小则房舍利用率低。
每群鸡以300—500只为宜。
饲养密度:1—2周龄18—25只/米2;3—6周龄公鸡5—6只/米2,母鸡8—10只/米2;3—6周龄公鸡5—6只/米2,母鸡8—10只/米2;7—16周龄7—8只/米2;16周龄后5只/米2为宜。
3、断喙要准确合理断喙对于避免互啄,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均匀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断喙在4—10日龄,第二次断喙在10周龄以内完成,否则会延迟性成熟。
断喙前后3天日粮或饮水中添加VC、VK缓解应激和出血。
断喙的手法要准确,用手轻按压鸡的咽喉,使其舌缩回,避免烫伤,使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器刀片要锋利,刀片与鸡喙接触2—3秒,时间短则止血效果不好,且断喙点烧烙不够,有再生的可能,时间长则喙变得敏感,而长得奇形怪状。
4、环境要适宜鸡舍温度以23—24℃为宜,湿度50%—55%,防止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出现;重视通风、控制光照,把握光照时宜短不宜长、强度宜弱不宜强的原则,防止性早熟;保持垫料清洁干燥,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利于均匀度的提高。
提高肉种鸡均匀度的对策肉鸡龙养难点
肉种鸡笼养难点有哪些?1. 笼养育雏最难的是上下层温差的问题!解决办法用上两层育雏前一周!然后慢慢向下扩栏!2.确保供料充足均匀!料的分配均匀很重要!因为鸡的活动量受限!3.分栏时中间小鸡,上面中鸡,下面放大鸡!这样全力管理小鸡!中鸡采食均匀。
大鸡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长势会变慢!4.合适密度才能加大种鸡的活动量,确保雏鸡身体健康!一提高肉种鸡均匀度的对策第一天就开始重视均匀度均匀度从鸡苗出壳就需要重视,而且是贯穿整个时期,并且前期重于后期,骨架均匀重于体重均匀,控制均匀度的目地是让鸡群同时产蛋,千万不要忽略种鸡体况的评估而一味的最求体重的均匀,那就适得其反了。
不要一味的认为均匀度是育成期控制的,种鸡到场的第一天就应该重视均匀度,评价均匀度。
二确保雏鸡到场状态良好建议祖代厂家在运送种雏车辆上不断改进设备,提高鸡群在车厢里面的舒适度,防止热应激,减少路途损耗,同时尽可能的安排同一批次的种鸡有利于父母代种雏的均匀度控制。
有条件的还应做好母源抗体检测和药敏试验,以判断这群种鸡情况,正确、合理的安排用药。
三做好雏鸡第一次饮水开食工作1 采食饮水同时进行饮水开食同时进行,让小鸡决定是先吃料还是先饮水,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雏鸡对于饲料的兴趣要大于饮水。
2 使用颗粒料饲料颗粒不应太大或太细,建议使用育雏颗粒料,最好是圆形的,有的厂家使用水浸泡后的小米作为开食料效果也不错。
3 采食位置多第一次采食位置要尽可能的多,除正常料盘外,还可以增加使用报纸,纸盒上洒料,促进雏鸡第一次采食。
饮水器的数量要足够,并确保在50cm以内雏鸡能顺利的采食饮水。
4 逐步扩栏因雏鸡的活动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变大,建议采取逐步扩大育雏面积的饲养方式,有利于增加鸡群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鸡群成活率。
5 检查嗉囊在雏鸡放入鸡舍后8~12小时左右进行一次嗉囊检查,挑出没有采食饮水的鸡,或者没有饲料只有饮水的鸡,挑出状态比较差的鸡进行单独饲养,对于部分脱水严重的鸡群可以采取人工饮水。
鸡群均匀度的控制
鸡群均匀度的控制肉种鸡的均匀度是评价整体鸡群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包括体重均匀、骨架均匀、体型形态均匀、换羽均匀、抗体滴度的均匀和性成熟的均匀。
良好的均匀度不仅能提高整个鸡群产蛋率的上升速度且高峰突出,而且还能节约饲料。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客户反映高峰产蛋率上升速度慢,或者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现场观察种鸡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均匀度不高或者很差,导致大鸡越来越肥,而小鸡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产蛋率。
为了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性能,从开始就应该重视均匀度,为以后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进而提高鸡群的整体效益。
均匀度对产蛋影响均匀度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生产实践中,通常以平均体重的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全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
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一、均匀度与开产日龄的关系体成熟与性成熟对产蛋的影响呈正相关,性成熟延迟,鸡群不能按预定时间进入产蛋期.如果鸡群体均匀反差,体重轻的母鸡在应该达到开产日龄时,许多生理阈值都达不到,使性成熟和开产日龄受到影响,均匀度越高,开产日龄及达到5%产蛋率的周龄与标准越接近。
二、均匀度与产蛋高峰期的关系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后产蛋率增加较快,大约在开产后7-8周达到产蛋高峰,而且维持时间长,以后随着产蛋日龄的增长而缓下降,在整个产蛋期高峰突出,因而其产蛋曲线呈严格的偏态分布。
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高峰往往在开产后 9~10周才出现,同时,由于性成熟不一致,而导致群体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生产模式。
群体中个体鸡只生产模式的高峰不能相互发生重叠,所以产蛋高峰不突出,而且维持时间短,其产蛋率曲线也较平统。
均匀度好的鸡群,它们的生产时间及产蛋量基本相同,在一个单位时间里(约8周左右)产蛋高峰相对集中,因而其产蛋曲线要比均匀度差的群体好。
三、均匀度和全期产蛋量的关系全期产蛋量受均匀度影响很大,均匀度每增减4~6%,每只入舍母鸡平均产蛋数相应增产4个左右。
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鸡群均匀度是指鸡群中个体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也是鸡群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个均匀分布的鸡群,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在饲养管理中,要想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就需要了解影响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和提高方法。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1. 场地布局:合理的场地布局对于鸡群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
场地布局要考虑鸡舍的大小和形状、通风采光情况、饲料和水的位置等因素。
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得鸡群在饲养场地内分布均匀,避免产生拥挤和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2. 鸡群规模:鸡群规模的大小也对鸡群的均匀度产生影响。
规模较大的鸡群更容易产生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因此在选择鸡群规模时,需要根据场地大小和管理水平来做出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鸡群过大导致的不均匀分布问题。
3. 场地利用率:场地利用率是指鸡舍内的空间利用情况,如果鸡舍内的空间利用率不合理,会导致鸡群的不均匀分布。
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对鸡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群养殖,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方法:1. 科学喂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是提高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定时定量的喂养,可以有效控制鸡群生长速度的差异,促使鸡群生长均匀。
2. 细心观察管理:饲养管理者需要细心观察鸡群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鸡群中存在的不均匀分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重新分群、调整饲养密度等,使得鸡群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均匀度。
3. 疾病防控:疾病的发生会对鸡群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导致鸡群的不均匀分布。
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加强场地管理:场地的清洁卫生对于鸡群的均匀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加强场地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内的干净整洁,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5. 合理场地布局:如前所述,合理的场地布局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布局合理的鸡舍和场地,可以避免鸡群的不均匀分布问题,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人类从古至今就一直在努力改良鸡类的育种工作,以提高其产蛋量和肉质品质。
然而,在育成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育成鸡的均匀度差。
本文将探讨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我们来分析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
一方面,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育成鸡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不均衡,或者喂食不及时、不充分,就会导致鸡只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异,从而影响均匀度。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也是造成育成鸡均匀度差的重要原因。
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不合理调控,都会对鸡只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均匀度差。
针对育成鸡均匀度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均衡供给,合理安排喂食时间和数量,保证每只鸡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
其次,加强环境调控,根据不同阶段的鸡只生长需要,合理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为鸡只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也是提高育成鸡均匀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除了饲养管理和环境调控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来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
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育种鸡,并进行合理的配种,可以有效提高鸡只的均匀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饲养标准和饲养技术,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饲养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
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
定期对育成鸡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
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育成鸡均匀度的改善方法,也是提高育成鸡均匀度的重要途径。
育成鸡均匀度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调控和育种选择等措施来改善。
同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育成鸡的均匀度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为肉质品质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怎样提高肉鸡生产均匀度
怎样提高肉鸡生产均匀度
均匀度是评价鸡群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具体内容包括体重、骨架、体型、换羽、抗体滴度、性成熟和体成熟等方面。
饲养员应从育雏第一天开始抓鸡群均匀度,为以后的均匀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培育早期食欲
实践证明,雏鸡越早得到饲料和饮用水,生长发育和体重均匀度越好。
如果在最初4天未形成良好的食欲,以后的均匀度就会较差。
因此,在雏鸡到达前30分钟,应均匀放置好饮水器和饲料(铺设垫纸或塑料布),以便雏鸡入舍后能同时开水和开食。
加料应少喂勤添,前4天每天喂6~8次,以促进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2. 仔细挑选雏鸡
首先,将来自不同周龄种鸡的雏鸡分开饲喂,这样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
其次,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充足饲料和饮用水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应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或状态不佳(包括个体较小的)的鸡只,放入小栏单独加强饲养,给予精心照顾。
此外,在每次免疫、扩群、称重过程中,都对雏鸡进行挑选,按照大小分组饲养。
挑选雏鸡的工作越早越好,最好从育雏第一天开始进行。
3. 控制料量
从1日龄开始,采用拟定料量和自由采食相结合的方法,使不同栏(笼)内的鸡只每天采食量相等,缩小雏鸡体重差异,使它们有同等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全群称重前均匀度的提高。
从第二周开始,
1。
怎样提高肉鸡生产均匀度的方法
怎样提高肉鸡生产均匀度的方法肉鸡生产均匀度指的是同一栖群的鸡的生长发育情况相对一致,达到产品质量的标准要求。
肉鸡生产均匀度不仅是生产者通过标准化养殖获得的必要条件,也是满足市场对鸡肉品质和食品安全的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如何提高肉鸡生产的均匀度。
一、科学选种科学选种是指在选择肉鸡品种时,应该选择遗传优良、鲜明特征、生长发育稳定、肥胖倾向少、适应环境性能好的优质肉鸡供种。
1.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肉鸡品种在选择肉鸡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同时,但也要考虑当地的外部环境和突发性气候变化对肉鸡生产的影响,这有助于选出适合当地的肉鸡品种。
比如,像长春、哈尔滨这样的气候条件苛刻的地方,选择耐寒、耐冷的肉鸡品种效果会更好。
2.选种防疫性能更好的肉鸡品种在肉鸡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科学选种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疫性能。
选择品种时,应注重其普遍和特殊的疾病防治能力,防疫能力强的肉鸡品种更容易获得高成活率和高产能。
二、科学喂养肉鸡生产均匀度和饲养技术密切相关。
合理的饲料疗法不仅能促进肉鸡的健康成长,还能有效保证肉鸡的生长均匀。
1.均匀配饲在饲料上应采取均匀配饲的原则,以完全自由饮食为主,按照出栏时间推算的能量和营养配额,设计合理的饲喂计划,保证肉鸡的满足能量需求与营养需求,保障每头鸡的摄饲量均匀。
2.精细化饲养管理肉鸡的饮食、饮水、定时规律是如何的,这影响着肉鸡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着整只鸡的生产均匀度。
精细化饲养技术是指对养殖环境等进行精密调控,将肉鸡饲喂给每只鸡留足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达到最佳饲养效果的管理方法。
3.控制饲料质量对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干湿适度、保证无霉变、无腐烂以及含有必要的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证饲料的全面营养。
防止饲料质量降低,保证肉鸡健康成长。
三、科学疫病预防与控制肉鸡养殖中,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疾病是导致鸡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肉鸡生产均匀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津正大-如何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
如何确保家禽饮水免疫效果家禽免疫的方式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种。
前者指每次免疫操作仅可完成对一只鸡的免疫,如点眼、滴鼻、滴口、刺翼几肌肉或皮下注射等方法:后者指每次免疫操作即可完成对大群鸡只进行免疫,如喷雾和饮水等方法。
其中喷雾法又可根据雾滴大小分为气溶胶、细雾滴和粗雾滴喷雾等不同的方法。
由于鸡群的不断增大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饮水免疫已成为现代家禽饲养业最为常用的一种群体免疫方式之一。
其效果则主要取决于下列四个方面:1. 免疫程序/时机是否与本地/场流行病学状况相适应;2. 选用疫苗的质量是否可靠;3. 用以稀释疫苗的水质是否符合要求;4. 免操作的其他方面是否符合标准。
现就与确保饮水免疫的效果直接相关的方面说明如下:一、水质对于饮水免疫而言,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用来稀释疫苗的饮水是否符合要求。
严格来讲,用于饮水免疫的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洁净:指免疫用的饮水中应确保不含游离的氯离子、消毒剂残留、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无机、有机污染物;饮水中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个菌落/毫升,大肠杆菌单项指标不应超过50菌落/毫升,沙门氏菌单项指标为0个菌落/毫升;凉爽:以18—22℃为宜;PH值:以5.5_7.5之间为宜。
按照普通自来水的处理方式,其中常含有约0.5_2.5ppm的游离氯离子作为消毒剂。
研究表明,0.1_0.2ppm的氯离子即具有杀灭细菌的能力,0.3_0.5ppm 的氯离子则可杀灭常见病毒。
因此,为了保持稀释后疫苗病毒的活性,应在稀释疫苗前中和掉饮水中的所有游离氯离子。
为此目的,传统的做法是向饮水中按2.5克/升饮水的比例加入脱脂奶粉。
以使其中的酪蛋白与游离的氯离子结合而使后者不具有活性。
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已被实践所证明。
但是,脱脂奶粉的使用中常存在下列问题:按脱脂奶粉的推荐用量(2.5克/升),实际使用过程中较难称量,因而容易导致用量不足或用量过量;脂奶粉不便保存:一旦打开包装,就有可能使剩余部分被污染及其中的有效成分酪蛋白发生降解;脱脂奶粉的残留物容易在饮水管/槽的表面沉积,形成事实上的有机培养基而利于细菌繁殖产生生物膜结构;脱脂奶粉的供应状况和质量往往难以保障,市场上的某些品牌的脱脂奶粉往往可能是半脱脂甚至未脱脂。
如何控制AA肉种鸡均匀度
如何控制AA肉种鸡均匀度一、1日龄雏鸡质量尽量选用同一批祖代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出来的父母代鸡雏,这样的小鸡群开始均匀度就很好。
如祖代鸡同批数量较少,也应选择同周龄和周龄相近的种鸡所产的种蛋,这样小鸡相差也不大。
若种雏重量大小不均,则应大小分开饲养,种雏最低不低于35g,祖代鸡均匀度对父母代鸡均匀度有很大影响。
二、育成期应制定严格的限饲程序,严格控制体重,科学称量体重为了提高鸡群均匀度,必须严格控制种鸡的体重和体型。
一般0~2周龄种鸡采取自由采食方式;3~12周龄采取四三限饲法,即喂四天停三天;13~23周,采取五二或六一限饲法;24周龄以后采取每日限饲法。
在实行均匀度控制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原则:前6周应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限,7~12周应控制在标准体重下限,13周至开产前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限,这样育雏期种鸡体质强壮,抗病能力相对较强,而育成阶段体型控制较好,后期控制在上限则对于促进性成熟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若限饲时间过早或过强则会造成雏鸡发育迟缓,均匀度同样也会降低。
称重一般从第3周开始,要求所称量的鸡的体重能够真正反映群体的真实水平,称重时间应一致,在周末非饲喂日进行,随机抽样,一般占全群的5%~10%,最少不低于50只,称重时逐只进行,并做记录,一定要摒弃人为因素,否则不能反映整体水平。
三、精确断喙断喙不当会影响鸡只的采食饮水,进而影响到鸡群的发育,而使均匀度降低,故对于7日龄左右的雏鸡进行断喙时,应选择责任心强、断喙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宁慢而精,不快而糙"。
四、合理的密度,充足的水位和料槽密度与鸡群的大小有关,对鸡的均匀度有很大影响。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鸡群的正常活动空间,进而影响到鸡群的发育,导致均匀度下降,尤其对弱小鸡的发育影响更为严重。
合理的密度可以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垫料干松,啄癖发生率低。
密度过小,则鸡舍利用率低。
一般在平养状况下,0~4周龄时10~15只/平方米,6~16周龄时7~8只/平方米,16周龄以后5~6只/平方米,群体以300~500只为宜。
肉种鸡重量均匀度的管理
肉种鸡重量均匀度的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鸡群能长期保持标准体重是衡量养殖技术的最佳法则。
也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性能,从第一周开始就应该重视鸡群均匀度,为提高鸡群的整体效益做好基础。
一、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要注意料位和水位分布均匀,尽量使雏鸡24小时在1米的范围内都能吃到料、喝到水。
并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增加料盘和饮水器数量。
二、适时开水、开食长途运输的雏鸡入舍后,应同时开水和开食,缓解运输应激。
在雏鸡到达前30分钟,均匀放置好饮水器和饲料,加料应少喂勤添,前四天日喂6~8次,以后逐渐降低饲喂次数,以促进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增进肌胃的强度。
前3天在育雏期区域铺设垫纸开食有助于早期开食。
经验证明:越早得到饲料和饮水的雏鸡比延时数小时给料的雏鸡早期会更好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均匀度高。
三、培养早期食欲如在最初4天雏鸡未形成良好的食欲,易造成以后均匀度差;在最初96小时应饲喂颗粒破碎料,但不能太细。
四、挑选雏鸡通过采食和饮水的观察,挑出那些吃不到饲料的雏鸡,精心喂养,单独照顾;饮水采食2小时后检查嗉囊,看鸡饮水采食情况;如果开水、开食4小时,仍有未完全饮水吃料的鸡,必须检查光照、饮水器高度、采食饮水位置等。
同时,雏鸡第一周需要接种好几种疫苗,如在第一次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时,可以同时挑出弱雏,单独饲喂;在第三至五天接种疫苗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手感、嗉囊来挑出,单独饲养。
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温度应均衡,昼夜温差不能太大,要控制在3℃以内,温度达到要求,特别是前3天的相对湿度要达到65%以上,避免雏鸡早期脱水;还要重视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根据鸡龄确定通风量。
怎样提高肉种鸡均匀度
首先应根据孵化厅给出的标识,按雏鸡的大小进行分栏,尽可能的把来源批次相同或周龄相同的雏鸡放在一块,并做到公母完全分栏分饲,且保证存栏准确。
在此期间应有意识的对雏鸡进行“调鸡”工作,既把各栏中的小鸡挑出并集中到一栏,给予特护,并适当的增加料量;此时对于大栏中的小栏(以每个保温伞为单位)最好晚些并栏,但最晚不超过10天,这样对于控制鸡群体重及料量有利,使得各栏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缩小。
制定出一套最佳的断喙标准及操作要求,认真做好断喙工作,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鸡只的采食及生长,一般的先断公鸡,后断母机,并且此样工作必须由专人操作。
当开始对鸡群限饲后,由于此时鸡只较小,过早的采用料线不太妥,6周以前最好采用料桶或料盘,同时满足每个料桶供给16-18只鸡使用,在育雏后期对于公鸡应考虑降低此比例;做到黑灯人工饲喂或黑灯升降料桶饲喂方式,让鸡群在短时间内同时吃到饲料,再鸡群吃完饲料后的短时间备好次日的饲料,并让料桶有一定的高度,防止鸡只飞入;同时确保饲料的准确性,防止饲料的浪费及撒料。
育成期育成期入舍密度母鸡在7只每平方米,公鸡4.2只每平方米,并在分栏是有意识的把小鸡放在水帘位置处或靠近料箱位置处,当然如果在顺季育成且进风口有时在水帘处则最好忽将小鸡放于此处;同时还应做好鸡舍的堵漏光,水及垫料的管理工作。
此段时间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对于育成期均匀度不好的鸡群更为重要,但如果在加光是鸡群的均匀度仍不好的话,到时再想弥补就不太容易了。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饲喂控制及控制鸡群体重和调鸡上,当然防疫仍是重点。
首先,应根据前期分栏及选留体重的结果,同时参考季节的变化制定出一套适宜的限饲方案,一般在7-13周使用四三限饲;在14-18周采用五二限饲;在19-22周采用六一限饲,最后用每日饲喂方式。
经验表明在加光照后最好对鸡群采用每日饲喂方式有教大益处,尤其对在冬季饲养的鸡群更为有利,这样做对鸡群应激较小,利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应适当调整饲养方案。
肉种鸡体重与均匀度
称重程序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
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
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
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
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
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
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
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
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参数计算平均体重(克)= 总重量 / 总只数 = 61920 / 115 = 538 (克)±10%均匀度(%)= ±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 称重鸡只总数 (只)= 66 /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 100=(体重范围×100)/(平均体重×F)= (300×100)/(538×5.02)= 11.1%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体重。
引起鸡均匀度较差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引起鸡均匀度较差的原因及防制措施均匀度是指体重落入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占总测鸡数的百分比。
1、均匀度的测定首先要抽样称重,抽样称重鸡数应占全群鸡数的5%(大群抽测1%),一般抽测鸡数不应少于100只,小群也不应少于50只。
对抽测的鸡要随机抓取,不可人为地挑选大小,分层笼育时,随机抽测上、中、下三层鸡笼的鸡,每个小笼要全部称。
过秤时一只一只称,分别做好记录,算出平均体重,再算均匀度。
一般认为,均匀度必需大于80%,否则,认为饲养管理上还存在问题,尚需改进。
均匀度一般每2周测定1次。
2 、导致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2.1 疾病当鸡群患病时,尤其是患寄生虫病时,鸡群的均匀度会明显降低。
2.2 喂料不均匀因饲养员责任心不强,饲喂不均匀,或者是槽位不足都会使均匀度较差,特别是限制饲喂的条件下更严重。
2.3 密度过大鸡群密度过大,造成采食、饮水都不均匀,鸡群的均匀度下降。
2.4 管理方面舍内温度不均匀,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断喙时断的过短或不整齐,造成采食困难等都会引起均匀度下降。
3、防制措施3.1 分群管理在整个育成期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一次鸡群,按鸡只大小分群饲养,对体重小的群体增加营养,使其体重迅速增加。
同时,对体重大的群体,进行限制饲养。
从而较快地提高鸡群均匀度。
3.2 降低饲养密度具体如下。
地面平养:7--14周龄0--22只/平方米,15--20周龄6--8只/平方米,网上平养7--14周龄12--14只/平方米,15--20周龄8--10只/平方米,立体笼养:7--14周龄20--24只/平方米,15--20周龄12--16只/平方米。
3.3 提供足够的食槽育成阶段,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每只鸡应占料槽10--12厘米,或每百只鸡用料桶5--6个。
3.4 做好防疫工作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地按程序接种疫苗,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地进行预防性的投药,定期驱虫。
怎样提高AA肉种鸡均匀度
怎样提高AA肉种鸡均匀度严格的防疫卫生制度、科学的免疫程序
一、严格的卫生制度、科学的免疫程序小鸡进场前,公司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配相应的进口疫苗,同时做好各种卫生消毒工作。
苗鸡一到场就进行严格的隔离,即封闭式育雏,以使不发病或少发病。
如果没有这一措施,或者措施不严,一旦感染疾病,即使没有死亡,也会带来个体大小不一。
所以说,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是提高均匀度的前提与保证。
二.适宜的密度及足够的采食饮水位置密度的高低,采食饮水位置的多少,对均匀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密度过大,水位不足,料位不够,将会导致发育不整齐,所以,我们应该给发育不整齐,所以,我们应该给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育雏期:密度为11只/m2,采食位置15cm/只(料槽),饮水位置为1.5cm/只;育成期:密度为6只/m2,采食分别为母鸡15cm、公鸡20cm,饮水位置母鸡为2.5cm、公鸡为4cm。
为了提高的均匀度,控制的体重与体型,我们对种鸡必须进行限饲,限饲的方法有限时、限质、限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常1-7天自由采食,第二周控制料量,第三周开始用四三法,即每周喂料4天,停饲且,但不能连续停饲2天(即隔日),此种方法使用到17周,再改为五二法至20周,实践证明,育成前期采用四三法,由于喂料日的料量较多,每只鸡都有充分的采食时间,这种方法很利于提高的均匀度,17-20周五二法的过渡,又避免了喂料日料量超高峰的出现。
1。
现代肉种母鸡均匀度的调控策略
现代肉种母鸭功匀度的调控策略陈合强(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海门226121)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现代肉鸡食欲好、采食快、生长快、耗料少.种母鸡的 均匀度高,生产性能就高。
均匀度好的鸡群.种蛋均匀度好,雏鸡均匀度好;均匀度差的鸡群,种蛋均匀度差,雏鸡 均匀度差。
调控均匀度的主要方面包括雏鸡开端均匀、均匀的饲料摄入量和及早合理分群三方面。
1育雏开端的均匀性给雏鸡一个良好的育雏开端,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使 其容易吃料和饮水。
鸡背高度的空气温度30七、垫料温度28七~30七,相对湿度60%-70%,光照强度80-100 lx; 最初饲养密度40只/m?,配备12个开食盘、8个普拉松饮水器、12个钟形饮水器、每个乳头8~12只雏鸡;整个房间或90%的地面铺上垫纸;雏鸡在不超过lm 的范围就能找到饲料和饮水。
通过观察鸡群的表现,监测雏鸡的分布情况 和行为、监测肛门温度等评估开水和开食的效果。
育雏期 的喂料管理应制定不同周龄的料盘数量和每个料盘的料 量,确保适宜的喂料面积。
2均匀的饲料摄入量2.1采食位置实际生产中主要有槽式和盘式饲喂系统两种模式,无 论采用何种饲喂模式,都应为种鸡提供足够有效的采食位置。
每只鸡的采食位置由鸡只体型决定并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表1和图1),基础是按周龄不断增加料位,0~4周龄6 cm 、5~8周龄10 cm 、9~12周龄13 cm 、12周龄以上15 cm 。
采食位置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每只鸡的具体采食空间(表2);二是料线或料盘之间的间距,应经常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进行评判。
2.2饲料分配饲料分配时间V3 min,采食时间>45 min,采用合适 的饲喂程序如每日、隔日、四三、五二、六一等提高采食的均匀性,并注意饲料形状如颗粒破碎或粉料也会影响饲喂 程序的选择。
通过槽式饲喂系统的速度评估采食均匀情况,槽式饲喂系统的速度决定了饲料分配速度的快慢,饲 料分配时间是获得并维持鸡群均匀度的关键,为了使所有 的鸡只都能在同一时间采食,饲料必须及时以适当而均匀文章编号:1004-5090 (2019) 04-0012-02表4鸡的肩膀宽度不同周龄肉种鸡的肩膀宽度周龄母鸡/cm公鸡/cm2~57.627.625~1010.1610.1610-1512.7012.7015-3015.2415.2430-6016.5119.05周龄图1鸡的肩膀宽度表2母鸡采食位置要求周龄槽式饲喂系统/cm盘式饲喂系统/c 】0〜5w 555-10w 10810w 淘汰1510的方式分配到整个鸡舍。
浅谈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
浅谈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肉种鸡的养殖质量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而肉种鸡的均匀度控制和鸡群分群策略是保障养殖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进行浅谈。
一、肉种鸡均匀度控制1. 选种肉种鸡的均匀度控制首先应该从选种开始。
选择具有相同品种、年龄和生长速度的肉种鸡,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
还需要根据养殖环境和养殖设备的情况,选用适合的肉种鸡。
2. 饲养管理在饲养管理方面,要严格控制肉种鸡的饮食量和饲料质量,保证每只肉种鸡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
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保持肉种鸡的均匀生长。
3. 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
4. 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对于肉种鸡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环境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肉种鸡的均匀度。
二、鸡群分群策略1. 根据生长阶段分群肉种鸡的生长过程通常可以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育肥期。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种鸡,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群策略。
在育成期可以按照体重进行分群,保证肉种鸡能够得到适当的管理和照料。
2. 根据性别分群对于部分肉种鸡来说,雄性和雌性的生长速度和饲养需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一定阶段可以对肉种鸡进行性别分群,为不同性别的肉种鸡提供适合的饲养管理措施。
3. 根据体重分群体重是衡量肉种鸡生长的重要指标,根据体重进行分群可以更好地对肉种鸡进行管理。
可以将体重相近的肉种鸡放在同一个饲养圈内,便于进行管理和观察。
4. 根据健康状况分群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肉种鸡,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群策略。
对于生病或者虚弱的肉种鸡,可以将其单独分群并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管理,以便及时治疗和康复。
以上便是对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的浅谈。
通过合理的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分群策略,可以更好地提高肉种鸡的均匀度,保证养殖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怎样提高肉种鸡均匀度
怎样提高肉种鸡均匀度作者:郝春光严兆杰阎俊霞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1期均匀度是评价鸡群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具体内容包括体重、骨架、体型、换羽、抗体滴度、性成熟和体成熟等方面。
饲养员应从育雏第一天开始抓鸡群均匀度,为以后的均匀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导致均匀度较差的原因1. 饲养管理不到位饮水时,水位不足、水线高度不适宜、限水不合理、水质差等;喂料时,料位不足或过多、饲料分配速度慢或分配不匀、喂料时间不固定、料线高度不合适等;免疫时,空免、漏免、疫苗剂量不准等,均可导致肉种鸡均匀度较差。
2. 环境条件差育雏时,温度过高、过低或不均匀,湿度太低,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或不匀等,均可导致肉种鸡均匀度差。
3. 发生疾病疾病是影响均匀度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球虫病和其他肠道疾病的暴发,极易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致使鸡只体质差,鸡群均匀度随之受影响。
如果种鸡场没有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也易使鸡群感染传染性疾病,均匀度差。
二、提高均匀度的有效措施1. 培育早期食欲实践证明,雏鸡越早得到饲料和饮用水,生长发育和体重均匀度越好。
如果在最初4天未形成良好的食欲,以后的均匀度就会较差。
因此,在雏鸡到达前30分钟,应均匀放置好饮水器和饲料(铺设垫纸或塑料布),以便雏鸡入舍后能同时开水和开食。
加料应少喂勤添,前4天每天喂6~8次,以促进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2. 仔细挑选雏鸡首先,将来自不同周龄种鸡的雏鸡分开饲喂,这样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
其次,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充足饲料和饮用水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应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或状态不佳(包括个体较小的)的鸡只,放入小栏单独加强饲养,给予精心照顾。
此外,在每次免疫、扩群、称重过程中,都对雏鸡进行挑选,按照大小分组饲养。
挑选雏鸡的工作越早越好,最好从育雏第一天开始进行。
3. 控制料量从1日龄开始,采用拟定料量和自由采食相结合的方法,使不同栏(笼)内的鸡只每天采食量相等,缩小雏鸡体重差异,使它们有同等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开端,有利于全群称重前均匀度的提高。
如何提高种鸡生长均匀度
如何提高种鸡生长均匀度均匀度是指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包括体重、性成熟等诸多项目,以体重的整齐度(标准体重±10%)最为重要。
尤其是现代肉用种鸡生长速度快,脂肪易沉积,体重难控制,提高其均匀度显得更为重要。
1、控重原则种鸡控重的原则是:前6周龄在标准体重范围的中限,7-15周龄在标准体重的下限,16周龄到开产前2周在标准体重的上限。
2、限饲制度种鸡的限饲方法很多,应用最多的限饲程序是:3-6周龄每日限饲,7-12周龄周四、周三限饲,13-23周龄周五、周二限饲或周六、周一限饲,24周龄后每日限饲。
最好不要安排周二、周一限饲,因为周二、周一限饲对称重、喂料等工作安排不利。
3、准确称重称重要及时、准确、有代表性。
一般从第3周起每周称重1次(产蛋高峰期每2周称重1次),以使用准确度高的10克或20克小刻度的量具为宜。
称重时要做到随机抽样,考虑到饲养管理环境的差异性,可在鸡舍8个不同位置取样,鸡数一般占全群的5%-10%。
以早晨空腹称重为好,可在周末或限饲的停料日(每周同一天同一时间)进行,逐只称重,作好记录。
4、调整投料在饲料营养全价、平衡的前提下,根据鸡群上周的平均体重、喂料参数、体重增长幅度和趋势,调整下周的投料量。
调料的幅度要小,速度要慢,以保证增重的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
对超过标准体重者,可继续上周的用料量或减少增料量;低于标准体重者,应适当提高下周的增料量,每次增加不宜太多,每羽可增1-2克。
5、合理分群一般2周龄左右的鸡群,按照标准体重分为大、中、小(或超标、达标、欠标)三群。
分群后,主要是通过调整投料量来调节体重。
最好每3天称重1次,将大、小群中体重达标的放入中群,中群中体重超标、欠标的分别放入大、小群,使中群的鸡数越来越多,从而提高均匀度。
需要注意,育成期的鸡应激反应较为强烈,尤其是18周龄后生殖器官的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不得再进行调群工作。
另外,由于公鸡和母鸡对饲料营养成分、采食速度、采食量不同,故在育成期将公母鸡分群饲养,能有效提高均匀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肉鸡均匀度的注意事项
育雏期
首先应根据孵化厅给出的标识,按雏鸡的大小进行分栏,尽可能的把来源批次相同或周龄相同的雏鸡放在一块,并做到公母完全分栏分饲,且保证存栏准确。
在此期间应有意识的对雏鸡进行“调鸡”工作,既把各栏中的小鸡挑出并集中到一栏,给予特护,并适当的增加料量;此时对于大栏中的小栏(以每个保温伞为单位)最好晚些并栏,但最晚不超过10天,这样对于控制鸡群体重及料量有利,使得各栏之间的差异尽可能的缩小。
制定出一套最佳的断喙标准及操作要求,认真做好断喙工作,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鸡只的采食及生长,一般的先断公鸡,后断母机,并且此样工作必须由专人操作。
当开始对鸡群限饲后,由于此时鸡只较小,过早的采用料线不太妥,6周以前最好采用料桶或料盘,同时满足每个料桶供给16-18只鸡使用,在育雏后期对于公鸡应考虑降低此比例;做到黑灯人工饲喂或黑灯升降料桶饲喂方式,让鸡群在短时间内同时吃到饲料,再鸡群吃完饲料后的短时间备好次日的饲料,并让料桶有一定的高度,防止鸡只飞入;同时确保饲料的准确性,防止饲料的浪费及撒料。
育成期
育成期入舍密度母鸡在7只每平方米,公鸡4.2只每平方米,并在分栏是有意识的把小鸡放在水帘位置处或靠近料箱位置处,当然如果在顺季育成且进风口有时在水帘处则最好忽将小鸡放于此处;同时还应做好鸡舍的堵漏光,水及垫料的管理工作。
此段时间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对于育成期均匀度不好的鸡群更为重要,但如果在加光是鸡群的均匀度仍不好的话,到时再想弥补就不太容易了。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饲喂控制及控制鸡群体重和调鸡上,当然防疫仍是重点。
首先,应根据前期分栏及选留体重的结果,同时参考季节的变化制定出一套适宜的限饲方案,一般在7-13周使用四三限饲;在14-18周采用五二限饲;在19-22周采用六一限饲,最后用每日饲喂方式。
经验表明在加光照后最好对鸡群采用每日饲喂方式有教大益处,尤其对在冬季饲养的鸡群更为有利,这样做对鸡群应激较小,利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应适当调整饲养方案。
其次,控制好喂料方法:一是根据入舍鸡只数来确定各栏密度及料位;我们都希望给小鸡栏创造一个更好的饲喂条件,总以为料位越多越好,但实际结果却是小鸡栏越多其均匀度越差,因此我们在安排料位时一般按大鸡栏为12-13厘米,
小鸡栏为13-14厘米,如果料位仍有富裕,则宁可将其封上。
二是保证鸡群有一个同等的采食机会及一个相对稳定的饲喂环境:这要求做到黑灯喂料及教快的转料的速度,并最好采用自动转料方式;对于大荷兰料线则考虑添加副料箱,并且使副料箱等份料线;一般的要求是在150秒内料能接上较为理想,同时保证主料箱和副料箱出料口一致,并根据饲料量及饲喂方式的改变来适当调整出料口的大小和转料时间。
此外确保饲喂设备的正常运转,着要求必须做好日常的检查及维修工作,尤其是在清理鸡舍时必须注重对各种设备的爱护,检修及保养工作,三是确保备料的准确性及均匀性,防止可能由于主观上造成的失误。
第三,由于育成期给料的主要依据就是鸡群的体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的称重工作。
一是在限饲日称重,称重时间及称重地点必须保证相对固定,并为以后产蛋期称重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二是鸡只称重比例至少在10%以上;三是确保称重器具准确,这要求在称重前必须对称重器具进行校准,并保证读数及称重数量准确。
如果可能的话,要求称重是有技术人员在场,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称重的可靠性,并及时计算出称重的结果。
第四,根据称重结果确定出调鸡体重的上下限及所需调鸡的数量。
一般的均匀度是按鸡群平均体重的正负10%来计算,然后根据在次范围的鸡只比例来确定各栏所需调鸡的数量,对于那些体重距离下限体重较多的鸡只(一般为200克以上)可以考虑淘汰;调鸡工作应从9周开始,同时必须确保调鸡的数量达到既定计划:如果调鸡过程中调鸡数量达不到所应调鸡的的鸡只数,而鸡群均匀度有较差,则可考虑降低小鸡栏里的大鸡的体重或大鸡栏里小鸡的体重,并使调鸡完成后各栏存栏不变;调鸡工作必须保证在每周称重日完成,并且在13-15周之间做一次全面的调鸡。
对于公鸡也应适当的调鸡。
最后,根据体重的涨幅来确定鸡群的给料量:一般的先依据鸡群选留体重确定处始料量,然后根据以后的称重结果进行给料,通常须注意增重的滞后性及不同季节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必须考虑鸡群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13-14周,17-18周及加光照后。
此时我们应更多注意鸡群的每周增重,控制鸡群周增重与标准一致或接近,保证鸡群体重在加光照时与标准体重接近。
对于小鸡栏应给其补适宜手工料,此料量可以从母鸡总料中取出:料量的多少应以每周体重为参考,但必须保证在加光照前小鸡体重追上或接近平均体重,在18周左右更好;并且在加光照后3周内还应保证一定的手工料。
如果加光照后鸡群均匀度仍较差,此时唯一的补救办法是重新挑出小鸡,并给予较高的料,使其在加光照后2-3周内体重得到较多的提高并接近平均体重,当然此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它
1、换料:在各个阶段的换料过程中,往往由于换料不均或换料时间过短而
对鸡群产生应激,并影响部分鸡群的生长发育。
2、水的管理:保证水位充足,普拉松饮水器按80-100只鸡计算,乳头式饮水器每个乳头按10-12只计算,同时水又不能太大,否则容易造成鸡舍垫料潮湿,鸡舍氨味浓。
3、垫料的管理:防止垫料结快,最好在加光照前换一次垫料。
4、绝对禁止串栏现象的发生。
5、温度的管理:鸡群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25摄氏度。
下限不应低于19摄氏度,上限不应低于29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