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分析灾难事件
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马航失联与韩国沉船事件的社会学分析(周沛红)(201031030136)指导教师(杨慧讲师)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社会学论文提交日期2014年5月7 日论文答辩日期2014年5月10 日摘要2014年的春天弥漫着悲伤的气氛,马航失联、韩国沉船事故两大灾难事故的相继发生,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科技、经济如此快速发展今天,为何我们在灾难面前仍显得如此手足无措,我们需要思考。
韩国沉船事故中弃船逃跑的船长引发了人们对职业道德的拷问,各媒体对马航失联不尽详实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思考,国家政府在灾难发生后采取的态度、获取的信息、投入的救援力量等各项不足表现更是值得深思。
灾难的发生凸显了我们平时不易看到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展开对灾难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我们如何更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一点启发。
关键词:灾难风险科层体系集体行为媒体国家救援The Sociological Study About The Missing Malaysian Plane And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Zhou Peihong(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42, China)Abstract:This spring of 2014 is filled with sad mood, because of The Missing Malaysian Plane and 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 these two big disaster events, safe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ligh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today, why we still seem so overwhelmed in front of the disaster,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at. In the South Korea Ferry Sinking, the captain who had abandon ship to escape has sparked the thinking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no detailed media reported on the Missing Malaysian Plane has sparked the thinking of the authenticity of news, the attitude of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 disaster,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and rescue forces they put into the disaster, all of these disappointing performances are worth pondering. Disaster let the social problems come into our eye which is not easy to find out in the ordinary times,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disaster can help us to analyze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give us some advices on how to cope with the sudden disaster better.Key words:Disaster Risk Bureaucratic system Collective behavior Media National rescue目录1 前言 (5)1.1 研究原因及内容 (5)1.2 研究目的 (5)2 文献述评 (5)2.1 关于灾难与风险 (5)2.1.1 灾难的涵义 (5)2.1.2 风险概念及特征 (6)2.2 关于韩国沉船事件中大部分乘客未能逃生 (7)2.2.1 船长及船员技术失误及职业道德缺失 (7)2.2.2 乘客原地等待救援错失逃生时机 (8)2.3 关于媒体在灾难报道集体乏力 (9)2.3.1 专业性、权威性的缺乏 (9)2.3.2 人文关怀的缺乏 (11)2.4 关于国家救援力量的不足 (11)2.5 灾难后的集体精神创伤 (12)3 结论与讨论 (12)3.1 关于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建议 (12)3.2 关于国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建议 (13)3.3 公共安全教育与灾后心理治疗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1 前言1.1 研究原因及内容灾难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让我们比较清晰地看到平时不易看到的社会问题。
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出自MBA智库百科(/)风险社会理论(risk society theoty)风险社会理论概述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说,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
的确,风险是与人类共存的,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并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雏形。
这体现在两点:一是风险的“人化”。
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其决策和行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从而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二是风险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风险。
人类具有冒险的天性,但也有寻求安全的本能,而近代以来一系列制度的创建为这两种矛盾的取向提供了实现的环境以及规范性的框架。
与市场有关的诸多制度(典型的是股票市场)为冒险行为提供了激励,而现代国家建立的各种制度则为人类的安全提供了保护。
但是无论是冒险取向还是安全取向的制度,其自身带来了另外一种风险,即运转失灵的风险,从而使风险的“制度化”转变成“制度化”风险。
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出现代风险的基本景观:人类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干预范围和深度扩大了,决策和行为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人为风险超过自然风险成为风险结构的主导内容;借助现代治理机制和各种治理手段,人类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但同时又面临着治理带来的新类型风险,即制度化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技术性风险。
二者成为现代风险结构中的主要类型,具有潜在的全球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产生全球性威胁;出现了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如核泄漏。
这类风险诱发了全球风险意识的形成,人类在应对风险上有了整体认同。
究竟什么是风险社会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是现实主义者,以劳(1au) 的“新风险”理论为代表,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如极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比如核危机、金融危机等。
社会风险知觉理论
社会风险知觉理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为灾难不断发生,使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潜在风险,风险问题由此成为当今社会争论的主题。
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后工业社会,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扩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时代。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将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都归因于“人为风险”的扩大,这些人为风险包括环境风险(或生态风险)、健康风险等,它们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人为风险”。
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导致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风险”一词在现代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
许多社会学家把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并从不同途径探讨风险社会的治理之道。
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关于风险的定义。
一、风险与社会风险1986年,德国著名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的概念来描述后工业社会,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扩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导致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风险”一词在现代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
许多社会学家把现代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并从不同途径探讨风险社会的治理之道。
尽管如此,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关于风险的定义。
在西方文化中,英语词典将风险(Risk)解释为危险的潜在性或财产和价值的损失(the potential for danger or loss of an asset)。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从词源的分析中认为风险的内涵“与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概念是分不开的”。
贝克与吉登斯一样,将风险视为一个现代概念,认为风险是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而被发明出来用以刻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一个概念。
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损失性的特征: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对风险的把握和预见就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风险是一个预期性概念,客观存在的损失性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因而风险就具有不确定性特征;损失性揭示风险中“险”的内涵,没有损失性,也就无所谓风险。
风险社会 ppt课件
第五章 个体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生活 境况和生涯模式
第六章 劳动的解标准化
ppt课件
10
第一章:论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文章一开始就直接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四伏 的社会,“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在第 一章中,贝克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现代社会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逻辑的可笑 性。指出现代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在制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制造大量风险,制造的财富分 配于内部,而其制造的风险却让整个社会来承担。对于这些风险的界定,科学对理性的垄 断打破了,夹杂了更多的政治成分和利益成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加快,风险也正在 全球化,并发生着循环。这就造成了风险不仅威胁着风险的制造者,也威胁着无辜者, “那些生产风险或从中得益的人迟早会受到风险的报应。 核心论题: (1)产生于晚近现代性的风险,在本质上是与财富不同的,它是指一系列逃脱人类感 知能力的污染物以及其对人,动植物所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这些伤害常常是系统的, 不可逆的和不可见的。但它们却基于因果解释并以知识的形式存在,它们是可以被随意 的建构的,因此握有知识的权威和媒体便握有了关键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ppt课件
8
叁
内 容 介 绍
ppt课件
9
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 险社会概观中
第一章 论财富分配的逻辑和风险分配 的逻辑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中的知识政策
反思性现代化:论科学和政 治的普遍化
第七章 科学超越了真理和启蒙吗?
第八章 开放政治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生 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
第三章 超越身份和阶级?
《 风 险 社 会 》
风险社会 ppt课件
ppt课件
8
叁
内 容 介 绍
ppt课件
9
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 险社会概观中
第一章 论财富分配的逻辑和风险分配 的逻辑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中的知识政策
反思性现代化:论科学和政 治的普遍化
第七章 科学超越了真理和启蒙吗?
第八章 开放政治
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生 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
第三章 超越身份和阶级?
ppt课件
13
第二章:风险社会的知识政治
应付不安全感:一种必要的资格被承认的现代化风险的政治动力
人的能力是在传统工业社会中生存的关键,因为它可以用来抗击物质贫困,规避社会萧 条。由此,人们一方面把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指向了教育和职业规划的个体目标,另一方 面则指向了“阶级团结”的集体目标。但在风险社会中,其他额外能力变得不可或缺。 在此变得极其重要的是预见和承受风险,并在人生和政策层面加以处理的能力。
ppt课件
5
贰
基 本 观 点
ppt课件
6
风险社会的概念
•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称的是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 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风险概念是个指明自然终结 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②]
ppt课件
7
关键词
反思性
即“创造性地(自我)毁灭真正一 个时代——工业社会时代——的可 能性”。反思性现代化意味着由另 一种现代性对工业社会形态首先进 行抽离、接着进行创新嵌合”。
社会理性
即由市民社会中的“亚政治”所驱动 的社会运动;亚政治就是在政治层面, 对风险的定义和计算被逐渐委托于可 绕过民主程序或对之预先占有的专家, 并产生了技术政治组织
10.风险社会理论
10.风险社会主义理论“风险社会”与“危机传播”都是近期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将对风险社会及其特征进行阐释,对风险社会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并将对风险社会中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风险社会及其特征1.风险社会的内涵“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 提出来的。
20年来不断发展,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里,由于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全球性风险开始出现,使人类日益“生活在文明的火山口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景象。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风险社会实际上指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使现今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而这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结果。
(风险社会不仅仅表现为社会中风险的不断涌现,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人们需要根据规避风险的原则来组织社会。
在吉登斯看来,风险社会是一个关注人类未来,尤其是规避人为风险和追求安全的社会。
“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抵御风险的保障,但也需要面对风险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待风险的能力。
”)2.风险社会的特征这个被称作“风险社会”的社会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风险危害的全球性近些年来,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既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孕育着许多风险和考验。
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其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和高度的风险性,从而使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个“风险社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风险的冲突点与始发点往往没有明显的联系,即使生活在远离风险源头的地方,有时也难以幸免被风险冲击而不得不承受风险的考验。
(2)风险形成的人为性贝克认为,风险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的一种反映,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一种表现,人为因素日益渗透到风险之中,成为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这种人为引发的风险也促进了风险社会的到来。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思考题
➢ 1.简述第二现代性理论及其在风险社会理论 中的地位。
➢ 2.风险、风险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 3.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4.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 ➢ 5.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于认识我国目前的
社会现实有何积极意义?
三、基本内容:从工业社会到(世界)风险社会
贝克是在“建构论的实在论”认识论基本预设 和“既是……又是……”分析模式以及第二现代性 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风险以及风险社会 的研究,揭示了风险与风险社会所具有的“现代 性”本质与“混合性”特征。
第三节 简要评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丰富而独特、艰涩而 深邃,是当代少有的、极富原创性与启发 性的社会理论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贝克 比吉登斯更敏锐、更准确地把握到了当代 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迁的实质,贝克也因 此堪称“西方社会理论大师”。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第一节 贝克的生 Nhomakorabea与主要著述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 ), 德国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来利安大学的 社会学教授,德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 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全球化 理论的专家。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一、认识论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
在《风险社会》中贝克在一种新的认识论 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的支配下,创建了 “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建构了风险社会理论。
二、理论基础: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走向一种新的现代性》 的标题已经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种观点, 即我们并没有进入所谓的“后现代世界”, 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世界中, 因为现代性 并没有像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 被后现代性所取代或已经终结,它在当今 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形式。
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理论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在贝克看来,工业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财富分配以及不平等的改善与合法化。
而在风险社会,我们必须把伤害的缓解与分配作为核心问题。
在古典现代性中,财富和权力是其标志性概念,而风险和不确定性则是反思现代性的概念。
风险具有四个特点:风险的特点(1)风险造成的灾难不再局限在发生地,而经常产生无法弥补的全球性破坏。
因此风险计算中的经济赔偿无法实现;(2)风险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3)由于风险发生的时空界限发生了变化,甚至无法确定,所以风险计算无法操作;(4)灾难性事件产生的结果多样,使得风险计算使用的计算程序、常规标准等无法把握。
贝克的生态主义视角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主义运动成为西方新社会运动的核心力量。
民众对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破坏有了切身的感受。
而美苏两个大国的核武器竞争不断升级,给人们的心头罩上了“核冬天”来临的恐惧。
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发生了泄漏事故,造成了地区性的灾难,涉及到相邻的几个国家。
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变成了现实,也成了风险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
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理论,根本目的是要以此为依据来批判和改造“简单现代性”,或者说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新的未来图景,因此他对于风险社会的出现并不悲观,而是认为这些新的风险具有政治反思性,能对制度变革产生推动。
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在贝克的分析中,有―个概念特别值得重视,即“有组织地不负责任”(organized inesponsibility)。
他在《解毒剂》(Gegengifte)一书中指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的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中的危险,然后又建立―套话语来推卸责任。
这样一来,他们把自己制造的危险转化为某种“风险”。
社会学理论专题风险社会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制度风险社会理论
• 英国学者吉登斯与贝克一样都属于制度主义者,他 们都将风险界定在一个由制度性的结构所支撑的 风险社会中。 • 吉登斯强调了现代性问题的模糊不清 • 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
吉登斯的结构-制度风险社会理论
• “现代性总是涉及风险观念。” 现代性的阴暗
面就是风险社会的出现。 • 风险社会主要是指来自“被制造出来的风险” (manufactured risk),也就是来自我们人类自 己制造的各种风险。 • 现代性还是风险概念,都有其双重意义。
• 在所有对风险社会的研究中贝克是最有代表性的 学者。 • 贝克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 在于: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 风险。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不负责 任的态度,尤其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牺牲品为 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认为西方的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 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 • 贝克力倡反思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 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 困境。
参 考 书 目
• [德]贝克.风险社会南京[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 [德]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德]贝克和威尔姆斯.自由与资本主义.[M].杭州:浙江人 民出版社,2001. • [加]莱斯.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3. • [英]吉登斯、贝克和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1. • [英]贝尔特.20世纪的社会理论.[M].上险社会理论展开的学术争论
• 阿赫特贝格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的规范性制度内 涵,特别是它与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问题的相互关 系以及它与风险社会中民主的范围与本质问题的 相关性的论述都不太清楚或者是没有展开。
风险社会 贝克读书笔记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并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
以下是贝克在《风险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读书笔记:1. 风险社会的定义:贝克认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已经转变为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社会。
2. 风险的社会化:贝克指出,风险不再是个体的私事,而是社会问题。
在风险社会中,风险不再由个人自主承担,而是由整个社会共同面临和应对。
3. 风险与不平等:贝克认为,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分布不均,不同社会群体面临的风险不同。
强调了风险在社会中的不平等性,以及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影响。
4. 环境风险:贝克关注环境问题在风险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是风险社会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5. 风险意识与政治行动:贝克认为,风险社会需要人们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积极的政治行动来应对风险。
他强调了公民参与和民主决策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贝克的《风险社会》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引入了“风险社会”概念,提出了新的社会学视角,并对风险社会的特征、机制和应对策略进
行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对于社会学、环境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贝克_风险社会_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刘 莹 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 ocie2 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随后,贝克又发表了《全球风险社会》等著作①,形成了他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
本文将着重探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的内涵及其特性风险(risk),不同于“损失”或“冒险”,指的是依未来的可能性来计算损失。
“风险”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海上保险业中估算帆船驶入未标明水域的可能损失,后来用在银行业务或投资上,用于对投资可能结果的计算。
现代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精确计算未来得失、风险大小,来赚取更多的金钱。
福利国家基本上也是一种风险管理系统,其用意是当个体在遭遇意外伤害、疾病、失业或年老时,能免受其害。
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
20世纪80年代,贝克在他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赋予“风险”一词新的涵义,他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②”他认为风险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有了理性思考能力,认为能够以人为的方式介入自然界与社会生活,才有了现代风险的概念。
但是,人们为了处理可能的困境不惜使用各种方式,其结果却在解决前一个问题之时,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一种“风险”。
贝克将“风险”定义为:处理因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危机(hazards)与不安全(insecu2 rities)的一套系统方法。
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CULTURE区域治理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中央财经大学 陈楠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类社会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这一发展进程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难以预测,潜伏在人类社会当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著名的风险社会理论,他从风险社会概念、成因以及化解途径等多个方面着手分析,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潜藏危机,人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被唤醒,在面临风险时也不再是一昧的听从专家的意见,而是凭借自身的风险认知做出相应的行动。
关键词:风险;风险社会;现代性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295-0002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难以预料,使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类无法预知当下所作出的决定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每一个计划、政策的实施都是在人们可控的范围内做出的,但这些计划本身就包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在其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后果也是人类无法预料的。
这些不确定的、难以预料的因素在某些时刻就会引发各种风险。
因此,基于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思考,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创造性的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理出不仅产生了跨学科的影响,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各国执政者解决风险问题的理论依据。
一、何为风险社会?要理解风险社会的概念首先应该理解“风险”一词的含义。
风险是一种放射现象,它完全脱离人类的感知能力,即人类不会轻易的觉察感受到风险的到来,另外风险还包括来自空气、水、食品中的有毒物和污染物,以及由此对动植物和人所造成的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风险所带来的损害是系统性的,通常不可逆转,大多也不可见(王小钢,2007)。
正是由于风险的逐渐增多和分配,所以整个社会的风险处境形成了。
贝克从以下几个层面对风险概念进一步阐释: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一种非现实;当前行为的变化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威胁;风险与人们对文化的定义以及当下生活是否可容忍相联系,它关涉到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构想;从人类行为自身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以看出,政府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不能仅靠国家和政府来控制风险;当代的风险概念是涉及了知识和不意识以及无知识的某种特殊的综合;新产生的风险有可能既是地区性的又全球性的;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也不足以识别出风险讯号,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乌尔里希·贝克,2004:174-190)。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doc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他将现代社会解释为风险社会,标志着风险社会理论的诞生。
该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为“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直接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四伏的社会。
“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1] ,“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破坏力被释放出来,即便人类的想像力也为之不知所措”。
[2] 接着,贝克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现代社会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逻辑的可笑性。
指出现代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在制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制造大了风险,制造的财富分配于内部,而其制造的风险却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对于这些风险的界定,科学对理性的垄断打破了,夹杂了更多的政治成分和利益成分。
即使是人们所依赖知识,也能以界定社会风险,“关于风险,不存在什么专家”[3]。
而且,受知识的域限,越来越多的风险至今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到。
在贝克看来,现代社会的某些风险随时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威胁,“换言之,定时炸弹在滴答作响。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预示一个需要避免的未来”[4]。
更糟糕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加快,风险也正在全球化,并发生着循环。
这就造成了风险不仅威胁着风险的制造者,也威胁着无辜者。
“那些生产风险或从中得益的人迟早会受到风险的报应。
风险在它的扩散中展示了一种社会性的‘飞去来器效应’,即使是富裕和有权势的人也不会逃脱它们”,[5]“社会风险的循环可以总结如下:在现代风险的屋檐之下,罪魁祸首与受害者迟早会同一起来”。
[6] 贝克进一步揭示道,当风险社会的制造者━━发达国家认识到以生态掠夺为代价的现代工业具有的一系列风险之后,便将危险的工业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形成了新的国际不平等。
“危险的工业已经转移到低工资的第三世界国家。
这不是巧合。
在极端的贫困和极端的风险之间存在系统的‘吸引’。
贝克
贝克:U.Beck,1944-2015,德国1、风险社会理论(1)从阶级社会(古典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变①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运作逻辑a.运作逻辑的转换。
阶级社会运作逻辑是社会生产的财富是如何以不平等、但又“合法的”生产方式实行分配的,风险社会运作逻辑是如何避免、减弱、改造或疏导在发达的现代性中系统地产生的风险和威胁。
从阶级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关心利用自然或者将人类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问题,而是要关注技术-经济发展本身产生的问题。
b.风险的分配逻辑。
风险总是以层级的或依阶级而定的方式分配的,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聚集。
②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表达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阶级社会,在发展动力上仍与“平等”理念相联系;风险社会,与“安全”理念相联系。
从阶级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意味着“不平等”价值体系被“不安全”的价值体系所取代。
平等的乌托邦包括很多实质的和积极的社会变迁目标,而风险社会的乌托邦仍旧是消极的和防御性的。
③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的风险性质不同a.风险是一个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危险与自然灾害或神的惩罚有关,而风险则与人的各项决定紧密相连,即与文明进程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紧密相连。
b.阶级社会与风险社会的风险性质上的对比。
首先,阶级社会的风险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可感知性和可计算性,而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全球性、不可感知性和无可计算性。
其次,阶级社会的风险只是作为“残余风险”而存在,并未成为公共讨论的主题或政治冲突的中心,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旧是进步的观念、工业生产、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财富生产,这个阶段由工业社会的自我同一性所驾驭,它强化了由己做出的决策所带来的危险,并同时使之“合法化”为残余风险;而风险社会的风险则居于核心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风险概念成为现代文明的中心,工业社会的危险支配了公共、政治和私人的讨论,风险意识已被普遍接受,而进步意识原则上已被打破。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污染者补偿原则”成为认识和消除风险的方法,换言之,坚持对因果关系进行严格验证成为现代科学理性的核心;但是在风险社会中,这以方法导致了对工业造成的文明污染和疾病的最大限度地无视和最小程度地承认,由于污染源过多,导致无法追究谁应该承担责任主要方面,结果带来了一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风险社会解读
解读“风险社会”理论赵 延 东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1986 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 risk society) 概念。
20 多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
人们普遍认为,“风险社会”理论很好地描述和分析了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特征,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为制订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本文将着重讨论“风险社会”的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1 从“财富分配的社会”到“风险分配的社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或社会的风险,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现在才真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呢? 贝克回答说,虽然“风险”这个概念从人类文明发源时就已存在,但随着现代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具体说来,现代风险有以下一些比较独特的性质:不可感知性 现代风险不再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直接风险,而是潜在的、无法感知的、建构的风险。
它们常常表现为一些完全超乎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
它们造成的是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
整体性 传统风险影响的主要是某些特定个人和社会群体,而现代风险则是对人类整体的威胁。
如果说在面对传统的风险(如饥荒等) 时,有些社会群体尚可依靠自己的财富或社会地位置身事外的话;那么面临着现代风险的灾难性后果,没有哪个群体或个人可以幸免于难。
不确定性 现代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远远超出传统风险,无论现代科学如何发展,都很难充分把握现代风险。
这一特性使得传统的以科学和法律制度为基础的风险计算方法(如保险、保障等) 已变得不再适合。
建构性 现代风险既是现实的,又是非现实的,它对社会的刺激实际在于未来预期的风险,风险意识的核心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风险社会_知识与实在_贝克_风险社会理论_的_知识问题_与_历史超越_
・国外流派与思潮・ 风险社会:知识与实在Ξ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与“历史超越”陈 忠 黄承愈【内容提要】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一种独特的“知识风险观”。
一方面,从知识出发揭示风险本质对我们认识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知识出发,揭示“知识问题”、从事“知识研究”、倡导“知识行动”的贝克“知识风险观”在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个层面又存在深层矛盾。
从社会存在、社会实在出发,是对“知识风险观”进行“历史超越”的根本方法论基础。
风险具有关系性、历史性、过程性,现代性条件下,风险在本质上具有资本特殊性。
对当代中国而言,应对现代性风险的重要实践选择,是具体探索既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又对资本的内在消极性进行有效制约的“制度行动”方略。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知识与实在 资本批判 历史超越作为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的最重要代表,《风险社会》、《世界风险社会》等论著的作者,德国著名学者乌里希・贝克在风险理论研究史上无疑将具有不可否认的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源于贝克的杰出研究,“风险”才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学理”限定词;也正是因为贝克的系统阐述,风险社会学才成为一个重要的子社会学,风险研究才实质性地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构成。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在观点、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忽视这些问题,将不利于我们对风险社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我们认为,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一个重要基础性不足就是存在“知识问题”。
贝克认为,“风险就是知识中的风险。
”①“坦率地说,在阶级地位上,是存在决定意识,而在风险地位上,正相反,是意识(知识)决定存在。
对其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的类型,特别是个体经验的缺乏和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它围绕着危险的所有方面。
”②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也就是一种独特的从“知识”而非“实在”出发的“知识风险观”。
揭示、剖析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知识问题”,对全面认识风险社会的实在本质,历史性的超越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在贝克看来,工业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财富分配以及不平等的改善与合法化。而在风险社会,我们必须把伤害的缓解与分配作为核心问题。在古典现代性中,财富和权力是其标志性概念,而风险和不确定性则是反思现代性的概念。风险具有四个特点:
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在贝克的分析中,有―个概念特别值得重视,即“有组织地不负责任”(organized inesponsibility)。他在《解毒剂》(Gegengifte) 一书中指出,公司、政策制定者和专家结成的联盟制造了当代社会中的危险,然后又建立―套话语来推卸责任。这样一来,他们把自己制造的危险转化为某种“风险”。“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实际上反映了现代治理形态在风险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具体来说,这种“有组织地不负责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管现代社会的制度高度发达,关系紧密,几乎覆盖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但是它们在风险社会来临的时候却无法有效应对,难以承担起事前预防和事后解决的责任;二是就人类环境来说,无法准确界定几个世纪以来环境破坏的责任主体。各种治理主体反而利用法律和科学作为辩护之利器而进行“有组织地不承担真正责任”的活动。
再造政治
在风险社会,要“再造政治”以应对风险。在他看来,再造政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们必须告别这样的错误观念,即行政机构和专家能够准确地了解对每个人来说什么是正确的和有益的。要破除专门知识的垄断。第二,团体参与的范围不能由专家来定,必须根据社会的相关标准开放,实现管辖权的开放。第三,所以参与者必须意识到,决策不是已经制定好的,从外部作出的。要实现决策结构的开放。第四,专家和决策者之间的闭门协商必须传达到或转化为多种能动者之间的公开对话。第五,整个过程的规范必须达成一致,实现自我立法和自我约束
风险社会——贝克
风险社会——贝克【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新图C91/1571、风险的概念直接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相关。
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威胁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风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后果。
它们在政治上是反思性的。
(P19)2、暗含的因果关系常常维持着或多或少的不确定性和暂时性。
因此,我们甚至在风险的日常意识中,都是在处理一种理论的进而是科学化的意识。
(P27)3、即便在风险穿着数字和公式的外衣无声无息地接近我们的地方,它仍旧在根本上是局部化的,是值得去过的生活的受伤形象的数字浓缩。
这些观念必须再度获得信仰,就是说,它们不能像那个样子被经历。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是客观化的乌托邦的消极意象,在那里,人类(或者还会剩下什么)在现代化进程中被保护和恢复。
(P27)4、就此而言,风险社会控制了冲突和一致的新的源泉。
消除短缺的位置被消除风险所代替。
即使仍旧缺乏旨在消除风险的政治组织的意识和形式,你仍可以说风险社会通过它释放的带来威胁的动力而削弱了民族国家以及那些军事同盟和经济集团的边界。
阶级社会能够被组织为民族国家,风险社会则带来了“危险社区”,它最终只能被组织为联合国。
(P54)5、首先,风险的科学化程度在增加;其次,并与之相互联系,与风险的交往在增长。
对现代化危险和风险的证明远不仅仅是批判,它也是一种首要的经济发展要素。
在风险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被明确地去掉了它们最后的自然因素的支撑,并进而去掉它们的有限性和可满足性。
(P65)6、在西方福利国家,反思性现代化消解了工业社会的传统参数:阶级文化和意识、性别和家庭角色。
对具有身份特征的社会阶级的“脱离”,结合着一种对性别身份的“脱离”,这首先表现在妇女变化了的状况上。
(P108)7、个体化的存在通过很多定性访谈和研究已经在经验上得到证明,它们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的关注点:对控制个人自己的财富、时间、生活空间和身体要素。
乌尔里希贝克2014
第六章 劳动的解标准化
• 标准化的充分就业系统→灵活多元的不充分 就业系统
• 直到20世纪70年代,“终身的全职工作” 仍旧是工厂里以及生涯过程中规划和利用 劳动力的时间组织标准。
第二章 风险社会中的知识政策
知识局限性: 1.科学坚持因果关系的严格验证 2、单一因果关系 3、毒害可接受值的确定(允许毒害继续存在) “人们在文明风险地位上不仅受到单个污染物威 胁,而且整体地受到威胁。强迫人们通过单个污 染物的可接受值表格去回答有关他们的整体危险 的问题,就等于是对不再仅仅是潜在危险的结果 的集体嘲弄。”(P80)
第一章 财富分配的逻辑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⑷你可以拥有财富,但必定会受风险的折磨,风险是 文明强加的。 ⑸社会地认识风险,像清楚地表现在有关森林破坏的 争论中的那样,包含一种特殊的政治爆炸力。 避免和管理这些风险可能包括对权力和权威的再认识。
第一章 财富分配的逻辑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现代化风险的知识依赖: 社会财富,就是处理人们所需求的稀缺物品如消费 品、收入、教育机会和财产等。像教育、收入等东 西是可以为个人所经验的消费品。 风险是现代化的附带问题,必须被消除或者否定并 且加以再诠释。风险和危机的存在 和分配主要是通 过论证来传递的。
第一章 财富分配的逻辑与风险分配的逻辑
安全和预防性法规没有充分建立。 “资方可以制定严格的安全条例,知道它们无法施 行,却硬说条例得到遵守。通过这种方式,资方使 自己保持清白,廉价地和问心无愧地把事故和死亡 责任推卸给人们对危险在文化上的无知。”(P47) 风险的倍增促使世界社会组成了一个危险社区。 “飞去来器效应”精确地打击那些富裕的国家,它 们曾经希望通过将危险转移到国外来根除它们,却 因此不得不进口廉价的食物。杀虫剂通过水果、可 可、茶叶回到高度工业化的故乡。
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出自MBA智库百科(/)风险社会理论(risk society theoty)风险社会理论概述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说,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
的确,风险是与人类共存的,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的“风险”并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雏形。
这体现在两点:一是风险的“人化”。
随着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其决策和行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从而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二是风险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风险。
人类具有冒险的天性,但也有寻求安全的本能,而近代以来一系列制度的创建为这两种矛盾的取向提供了实现的环境以及规范性的框架。
与市场有关的诸多制度(典型的是股票市场)为冒险行为提供了激励,而现代国家建立的各种制度则为人类的安全提供了保护。
但是无论是冒险取向还是安全取向的制度,其自身带来了另外一种风险,即运转失灵的风险,从而使风险的“制度化”转变成“制度化”风险。
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塑造出现代风险的基本景观:人类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干预范围和深度扩大了,决策和行为成为风险的主要来源,人为风险超过自然风险成为风险结构的主导内容;借助现代治理机制和各种治理手段,人类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但同时又面临着治理带来的新类型风险,即制度化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和技术性风险。
二者成为现代风险结构中的主要类型,具有潜在的全球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产生全球性威胁;出现了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如核泄漏。
这类风险诱发了全球风险意识的形成,人类在应对风险上有了整体认同。
究竟什么是风险社会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是现实主义者,以劳(1au) 的“新风险”理论为代表,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如极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某些局部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比如核危机、金融危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本内容:从工业社会到(世界)风险社会 贝克是在“建构论的实在论”认识论基本预设 和“既是……又是……”分析模式以及第二现代性 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风险以及风险社会 的研究,揭示了风险与风险社会所具有的“现代 性”本质与“混合性”特征。
第三节 简要评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丰富而独特、艰涩而 深邃,是当代少有的、极富原创性与启发 性的社会理论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贝克 比吉登斯更敏锐、更准确地把握到了当代 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迁的实质,贝克也因 此堪称“西方社会理论大师”。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
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 ), 德国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来利安大学的 社会学教授,德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 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全球化 理论的专家。
思考题
1.简述第二现代性理论及其在风险社会理论 中的地位。 2.风险、风险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3.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 5.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于认识我国目前的 社会现实有何积极意义?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一、认识论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 在《风险社会》中贝克在一种新的认识论 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的支配下,创建了 “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建构了风险理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走向一种新的现代性》 的标题已经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种观点, 即我们并没有进入所谓的“后现代世界”, 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世界中, 因为现代性 并没有像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 被后现代性所取代或已经终结,它在当今 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