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
论阅读
沈小丁 郑 辉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 本文对阅读现象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阅读对人类精神的培养有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阅读 书籍 人文精神
〔分类号〕 G252.17
1 中国国民阅读现状
新华社北京2006年9月9日电: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人数高达1亿左右。在剩余的文盲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而其中一大半是女性。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在2006年7月称:目前我国仍有5500万妇女文盲,我国的扫盲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连续六年开展了《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其统计数据表明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1999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2005年则为48.7%,首次跌破50%的关口。这表明中国有半数国民一年没读一本书。抽样调查还有这样一个结论:国民家庭藏书比例超过一半,但数量不多,比例下降。说明家庭藏书的普及率还很低,将近50%的家庭没有藏书。调查表明,从国民的媒体接触率来看,高居前三位的是电视、报纸和图书,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今后,随着其他媒体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分流人们的注意力,分割人们的有限闲暇时间,国民阅读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当代中国社会中,中学生和大学生是阅读主要群体。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生忙于应付各种升学考试,几乎很少阅读课外书籍,谈不上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大学生功利阅读非常严重,大多数人是考什么,读什么;怎么考,怎么读。一项针对上海大学生2005年购买、阅读图书倾向的调查统计,39%的大学生所购之书为英文、电脑等学习考试参考书。扬州大学图书馆,大学生购书中考试类比例占79%,可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阅读都近似于教科书阅读,这种趋势违背了现代阅读的宗旨。
文盲在人口所占据比例大,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持续走低,阅读主要群体的中学生、大学生功利阅读非常严重,如此国民阅读之现状,令人堪忧。
2 文字和书籍的产生
人类史前时期进化的一个转折点是口语的进化。人类有了语言,就能在自然界中创造出多种新的世界:内省意识世界以及我们创造的并与他人分享的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世界。夏威夷大学语言学家德里克・比克顿在《语言和物种》一书中,很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这一点:“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论述:“开始于音标字母的使用和文字记录的产生,并分为古代及近代二期。石刻象形文字亦可以认为是文明时代开始的相等的标识。……文字的使用,或在石上刻象形文字,提供了文明开始的最适切的标准。倘若没有文字上的记录,历史与文明,都不能适当的说已经存在。”
夏威夷大学语言学家德里克・比克顿在《语言和物种》指出:“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文字的产生,是文明与野蛮的分野。
季羡林认为,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
人类文化的有意识方面是指文化的智力因素;人类文化的无意识方面则指文化的天赋因素。整个人类文化的进化是从无意识的历程过渡到有意识的历程的发展变化过程。
人类创造了文字,表明人类文化完成了从无意识历程向有意识的历程过渡。从此就开始了阅读活动,阅读是给人类大脑的一种知识养份补给,让人的智能提高,以便把人类的生存环境建设得愈来愈美好。
3 阅读的概念
阅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可以说,人类文明史是一部阅读的历史。曾国藩对阅读作了形象化的描述:“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曾国藩把阅读活动分解成两种不同的方式:“看”和“读”。曾氏所指的“看书”可以理解为浏览书籍,是为了拓宽知识面的泛读;“读书”则是逐篇逐句的精读,目
35
2007年第6期(No.6.2007) 图书馆(L ibrary)
的是夯实文化基础。曾国藩主张的“看”与“读”,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阅读活动内涵的理解。但是他没有给阅读做出明确的概念化的定义。
于鸣镝把阅读活动分解成三个要素:读者,阅读活动的主体;文本,阅读活动的客体;阅读———阅读活动的介体。他认为阅读活动是联系读者与文本的“介体”。于鸣镝所指的阅读活动的客体———“文本”这个词的含义表达得不够明确,它不能够包括多种类型的文字材料,如图画、图解、图表、插图等其他的阅读材料。可以把“文本”改为“书面材料”。
心理学家从认知角度切入,提出阅读是对任意符号的阅读,也可以说阅读是对符号的解释。因此,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提取意义”的过程是指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阅读活动具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成分,如阅读动机、阅读对人的情感产生的影响、阅读对人的性格的塑造等,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如果把阅读过程加入了动机、情绪、情感等因素,可以给阅读下这样的定义: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4 阅读与人文精神
研究社会现象,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可以使你看得更深,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让人有历史的感受,看到的就不只是表面的东西,而是规律性的东西。阅读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
1984年,叙利亚的特尔布拉克发现了两小块稍带长方形的泥刻写板,其制造年代应可推至公元前4000年。人类的历史皆以这两片不起眼的刻写板为肇端。
20世纪之前,人们只知道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之后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大量发掘出土了甲骨文,经释读,确认为殷商时期卜辞,是宫廷档案文献。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上延伸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
汉代造术纸的发明和公元7世纪雕版印刷术的应用,为书籍的广为流传作了重要贡献。文字载体的书籍完成了从甲骨、青铜、简策到纸张的演变。从此书籍走下官府殿堂,融入民间,为民众所享用,这无异于诱发一次阅读的革命。从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到读书是所有人的权利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
使记忆得以世代保存的并非读者,而是书籍。书籍可以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书籍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书籍成了知识的泉源,各种科学的开端。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是动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
有了书籍,谁也不再有闭关自守,缩在自己狭隘的樊笼里的必要,而能感受世界一切已经或正在发生过程中的事情,他能共有整个人类的思想和感觉。书籍的这种扩大灵魂建造新世界的力量,活动在我们的私生活中,书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历史的悠久已经使我们不能在每次动用它们时,注意到它们稀有的特性。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眼睛不停地摄取心灵的食粮,给人类精神以滋养。我们已是几千年写作生活的后裔,阅读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几乎是自动的。
书籍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籍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
人们和书籍相处的熟悉,于是只有在真正的创造,沉思,生活的冥想的时刻,才意识到从书籍上所给与人类的能打动心灵的魔术的力量。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籍,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博尔赫斯对书籍有独特的见解:“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籍。其他工具都是人体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音的延伸;我们又有犁和剑,它们是手臂的延伸。但书籍是另一回事:书籍是记忆和想像的延伸。”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籍的征服。
阅读先于书写。一个社会可以没有书写而存在———很多社会的确就是如此,但是没有社会可以缺乏阅读而存在。在那些对自身的发展变迁有所记录的社会中,阅读仍是先于书写。即将成为书写者的人必须能够先识别和辨读符号的社会系统,然后才可能将其记载于书页上。
阅读意味着接近一些将会存在的东西。
阅读可以让人获得欲望的满足、情感的愉悦、思想的放纵和精神的慰藉。读书由苦到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无论是谁最初进入这个过程的时候,必然要吃一些苦,这就需要有一种毅力来支撑。当人们真正体会到读书的滋味,从而进入到一种崭新境界的时候,快乐也就来到了身边。其中有一个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心理历程。在阅读中,读者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获得乐趣、责任与力量。
博尔赫斯说:“我把一生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我认为读书是一种幸福。”“在我们打开书之前,这书从字面上讲,从几何学角度讲,完全同其他任何东西一样,是一个体积。当我们打开这本书,当书本找到它的读者,便发生了审美行为。”“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到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司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之为美的奇特激情,这是心理学和修辞学都无法破译的那种美丽的神秘。”阅读产生美感,美感给博尔赫斯的身心带来轻松和愉悦,他认为虽然读书是一种快乐,然而读书是一种略带忧郁的享受。阅读中有眷恋和愉悦,也有探索和思考。
阅读是累积式的,以几何式的进展来增加。每种新阅读都是建立在先前所读的基础之上。阅读一本书时,会从先前读过的东西追忆、比较、唤回情感。阅读令现状更加丰富,并
45图书馆(L ibrary) 2007年第6期(No.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