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归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探析及问题解决思考
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探析及问题解决思考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生意等原因,而留在家乡由其他亲戚或长辈照顾的儿童。
在这样的环境下,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
一、成因探析1. 缺乏监管和激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激励相对不足,很难形成自律的学习习惯。
没有人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质量,也没有人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导致他们容易放任自己,不重视学习。
2. 学习环境质量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3. 心理问题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孤独感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导致出现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
4. 社会环境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居或与同龄人相处时间较少,容易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比如沉迷于电子产品、游戏成瘾等,导致学习习惯不良。
二、问题解决思考1. 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和学校应当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加强对他们的监管。
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习管理机构,负责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激励。
2. 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设备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也应当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疏导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
4. 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改善学习习惯有积极作用。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家长或者亲戚照料,因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在空巢状态下生活,与父母分隔两地,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厌学现象。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一、厌学的原因1. 缺乏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导致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父母缺席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紧迫感和目标感,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感。
2. 缺乏同伴互动留守儿童通常在家里独自生活,缺乏同龄人的交往和互动。
学习上的困难无法得到朋友的帮助和支持,长此以往,会造成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3. 缺乏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的支持,也会对学习产生不信任和抵触情绪。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家庭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条件,鼓励父母多参与孩子的教育生活。
相关部门也可以组织父母与孩子定期进行视频通话,建立亲子间的情感联系,增强家庭教育的作用。
2. 加强心理疏导针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缓解他们的厌学情绪。
3.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
政府可以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教,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增加教育科技的应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资源,吸引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4.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在农村地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集体活动的场所和机会,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
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增强对学习的兴趣,缓解厌学情绪。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关注和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缺乏关爱和教育,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厌学。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长期处于单亲或无人照顾的状态下成长,无法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激励。
长期缺少家庭温暖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2. 缺乏成长环境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贫乏。
他们缺少家庭教育的引导,无法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这使得他们对学校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3. 社交孤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家庭关爱和社会交往,缺乏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学习中缺乏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给学习带来了困难和挫折。
4.学习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单一的生活环境中,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
他们对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这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家庭关爱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政府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心理、教育等全方位的关爱和帮助。
在这里,留守儿童可以找到一份亲情和温暖,有更多的机会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4. 社会资源整合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可以举办一些专门的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智力开发培训、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的帮助,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喜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不喜欢的原因及对策前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陪伴和关注,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和教育上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研究的不喜欢。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不喜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不喜欢的原因1. 缺乏研究兴趣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关注和激励,导致他们对研究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对研究缺乏兴趣和动力。
2. 研究环境不利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
他们可能生活在简陋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安静的研究空间和必要的研究设备,这使得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投入研究。
3. 缺乏家长的指导和激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研究上缺乏家长的指导和激励。
他们可能无法及时获得研究上的帮助和反馈,长期以来形成了研究上的惯问题,缺乏自律能力。
对策1. 增加研究的趣味性针对研究不喜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研究内容和形式,增加留守儿童研究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开展游戏化的研究活动等方式,激发儿童的研究兴趣。
此外,还可以鼓励留守儿童参与一些与研究相关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改善研究环境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做到。
首先,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研究设施和校园环境,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研究空间。
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源和辅导服务,如图书馆、互联网资源和研究辅导等。
3. 加强家长参与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缺乏家长指导和激励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研究情况,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研究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
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不喜欢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儿童。
长期的家庭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使得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出现了厌学现象,这既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对他们的人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一、厌学原因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激励,缺乏家长的指导和引导,这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
2. 生活环境差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贫困的农村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他们可能面临缺乏课外读物、习题辅导等教育资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难以被激发。
3.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长期的家庭分离,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较低。
没有父母的督促和鼓励,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抵触情绪。
4. 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缺乏良好的教育水平,他们很难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二、对策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增强他们对子女学习的重视,帮助他们更好地担负起教育责任。
2.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让孩子们有一个能够倾诉心声的渠道,助力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增加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学校和社会应该鼓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学校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4.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档案和相关信息管理系统,让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5. 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向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
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矫正策略分析一、农村留守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随着中国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数量逐渐增加。
农村留守小学生是留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父母的外出工作,留守小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照料和关爱,从而使得他们心理和行为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包括厌学心理问题。
1.1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农村留守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
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留守小学生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学习中产生敌视情绪。
学习环境的差异。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与城市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都存在局限性,这给孩子的学习产生了困难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焦虑、孤独、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习兴趣下降。
厌学的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课堂上表现消极、沉闷,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态度消极。
厌学的孩子对学校和老师持消极态度,对学习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地去完成。
逃学行为增加。
一些留守小学生出现了逃学的行为,不愿意上学,甚至找借口逃避学校的学习。
以上表现说明,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矫正策略分析2.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2 学校教育的改善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也有待提高。
学校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小学中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厌学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父母的缺席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力应对困难,从而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教育环境的贫乏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也给他们带来了厌学的情绪。
3. 学业压力和学习方法不当:留守儿童在面对学业压力时,缺乏家长的指导和鼓励。
他们常常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1. 搭建亲情和爱心支持网络: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建立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爱心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组织亲情日、亲子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爱。
2. 加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和支持,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3. 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传递学习的正能量。
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4. 关注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5.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作业辅导: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合作,提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家庭作业辅导的支持。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和鼓励,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厌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厌烦的原因及对策1.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而长期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面临着种种困境,其中研究厌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厌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厌烦的原因2.1 缺乏家长监督和激励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激励。
没有人督促他们做作业、复课程,导致他们对研究缺乏动力,产生研究厌烦情绪。
2.2 研究资源不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所接触到的研究资源有限。
他们可能没有符合自己研究能力和兴趣的教材、研究工具等,这也会导致他们对研究产生厌烦情绪。
2.3 孤独感和社交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常年独自生活,缺乏同龄人和社交环境。
孤独感使他们心理上处于一种低落状态,不愿意与人交流,包括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这种社交缺失也会影响他们对研究的积极性。
2.4 对研究目标和未来缺乏认同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贫困环境下成长,他们可能缺乏对研究目标和未来的认同感。
他们很难意识到研究对他们未来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对研究的动力和兴趣。
3. 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厌烦的对策3.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醒他们关注和引导孩子的研究,激励他们完成学校作业,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
3.2 提供优质研究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材、研究工具和网络资源等。
学校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
3.3 加强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学校应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
可以组织校园活动、课外辅导班和集体游戏,促进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和激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怀。
3.4 增强留守儿童对研究的认同感学校和社会可以举办职业体验活动和就业宣讲会,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内容和发展前景,增强他们对研究的认同感。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了外出务工,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习成绩差、心理问题等。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问题原因1. 缺乏家庭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缺乏家庭教育关爱。
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情绪,甚至出现逃学等现象。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在学习环境与城市孩子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3. 缺乏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单调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心理辅导,缺乏释放压力的渠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鼓励父母在农村务工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缓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缺失问题。
2. 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
3.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调,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4. 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式。
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发展网络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
5. 加强社会关爱力量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厌恶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厌恶原因及对策
概述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对研究的厌恶现象,表现出对研究缺乏兴趣,研究动力低下等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对研究的厌恶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改善他们的研究状况。
厌恶原因:
1. 缺乏家庭教育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往往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导致他们对研究缺乏积极态度和动力。
2. 缺乏研究资源: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教材、师资等方面的不足使得留守儿童缺乏研究的条件和动力。
3. 学业压力过大:农村留守儿童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责任,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承受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策:
1.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鼓励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研究,提供家
庭教育指导,增加对留守儿童研究兴趣的培养。
2. 改善研究条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优质的研究环境和资源,改善学校设施,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
条件。
3. 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部门和教师应结合农村留守儿童
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减轻学业压力,激发研究
的兴趣和动力。
4. 心理辅导与关爱: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和援助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研究的
困难和挑战。
结论: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改善学习条件、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以及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
动力,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之一便是对学校教育的厌学情绪。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1. 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里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的情绪,导致对学校教育的厌倦和不重视。
2. 学校教学条件差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跟不上城市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导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 学习压力过大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厌学情绪加重,学习压力和焦虑心理增加,影响了学习效果。
4. 缺乏学习动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缺少家人的鼓励和激励,缺乏学习动力。
1. 建立爱心家庭模式学校应该积极向周边乡村征集愿意照顾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家庭,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家庭温暖下度过假期,获得有效的关爱和照顾。
2.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增加师资力量、加强教学设备投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改善小学教学条件,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
3. 增加心理辅导力量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增设心理辅导员,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和厌学情绪。
4. 建立学习兴趣班在农村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学习兴趣班,如音乐、美术、体育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激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5. 家校联合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增加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加强家庭监督和支持。
6. 丰富校园生活学校应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组织,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学习积极性。
7.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多方合力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通过以上对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教育条件、心理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农村生活。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他们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环境单调等原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厌学的原因1.与父母分离的心理困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失落、不安的心理,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生活环境的单调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单调,缺乏诱人的游戏、户外体育活动,对学习没有辅助作用,也容易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3.生活和学习的贫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留守儿童缺少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物质生活保障,面临着学习和生活的困境,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缺乏家长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困难和抵触情绪。
二、解决对策1.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丰富课外活动学校组织广泛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习压力。
3.加强物质扶贫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物质扶贫,提供生活和学习的保障,减轻他们家庭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专心学习。
4.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应该与留守儿童家长加强联系和合作,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引导孩子学习,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5.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对策,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问题,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也希望全社会和政府能够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和扶持,共同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贡献力量。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家长因工作、务农等原因,长时间不在家照顾孩子而导致的现象。
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亲戚照看,他们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厌学原因及提出对策,帮助关心农村教育的人士更好地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一、厌学原因1. 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
在父母的缺席下,孩子容易变得不自律,不重视学业,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
3. 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通常较为匮乏。
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教师水平不高等问题都会造成留守儿童对学习的厌倦。
4. 生活环境不利留守儿童通常居住在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落后,缺乏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这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机构,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辅导服务。
可以加强社区家庭教育宣传和培训,提高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理认知。
3.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4. 增加课外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可以增加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增加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减轻家庭负担,缓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厌倦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厌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厌倦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厌倦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厌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常常不稳定,父母的长期离家打工导致他们缺乏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引导。
这种缺乏亲情和教育资源的环境会使留守儿童对研究丧失兴趣,产生研究厌倦情绪。
2. 学校教育因素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资源有限,农村留守儿童所能接触到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无法激发留守儿童的研究兴趣。
此外,农村学校往往存在落后的教育设施和教材资源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研究积极性。
3. 留守儿童个体因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质量。
有些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研究困难,自卑感增加;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可能缺乏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导致研究效果低下。
三、对策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打工时间。
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培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意识,增加家庭与留守儿童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研究氛围。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
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投入,完善教育设施,提供优质的教材。
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研究兴趣,增加研究的乐趣。
3. 心理健康关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4. 社会关爱和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提供更多关心和帮助。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提供留守儿童的教育资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生活在农村,与父母分居的儿童。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匮乏,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厌学的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工作,留守儿童鲜有人陪伴和引导,缺乏家庭教育支持。
这导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下降。
2. 学业困难和挫折感: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从而埋下学习厌学的种子。
3. 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很少有成功人士的榜样,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目标。
他们往往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到迷茫,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亲子阅读,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家庭教育支持。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还可以开设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增加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利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挫折感。
4. 建立良好的学业辅导体系:完善留守儿童学业辅导体系,提供专门的补习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可以引入志愿者和社区资源,组织志愿者教学、家教辅导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和支持。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逐渐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问题。
还应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期的分离和家庭环境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非常突出,其中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数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异家庭。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关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2. 学校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小学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
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管理不善等问题会使留守儿童对学校失去兴趣。
3. 社会环境的压力:农村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留守儿童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独。
他们可能会遭受欺凌和歧视,这些压力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
针对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和帮助力度。
鼓励父母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来,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优质学校,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让留守儿童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3. 加强心理辅导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4. 加强社会支持:农村社区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和课外辅导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和认同感。
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在农村地区非常突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厌学问题,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祖辈照料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厌学。
下面将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1. 家庭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经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由长辈照料,无法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氛围。
影响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 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的质量和教学水平较低,很难激发留守儿童对学习的热情。
3. 社会关系的断裂: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缺乏社会交往和与同龄人的互动,导致他们性格孤僻、自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 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并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善。
2. 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环境,招聘合格的教师,丰富教学资源。
开展心理辅导和兴趣培养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父母的关爱:尽量减少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况,鼓励父母尽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父母应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4. 社会的关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成立志愿者组织或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经验和生活技能。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出台相应政策,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提供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关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常常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厌学现象。
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及对策,我们需要认真探讨,以便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改善学习状况,融入正常学习生活。
一、原因分析1、家庭状况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常常不稳定,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
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常常受到影响,易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2、学习环境不佳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差,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受到负面影响。
由于学校位于偏远地区,孩子们上学较为不便,交通不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学业困难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贫困,学业压力过大,无法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和支持。
这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挫败感,对学业失去信心。
4、心理问题长期处于父母的缺席状态,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他们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挫折感和压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对策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殊情况,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建立亲子沟通机制,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增加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2、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
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照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4、开展社会帮扶活动组织一些志愿者团体或社会力量,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照顾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导致他们的生活和成长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厌学。
一、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1.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不在家陪伴孩子成长。
这种长期的分离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影响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性。
2. 缺乏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关爱,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感。
3. 家庭环境影响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往往比较贫困,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
4. 学业成绩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学习动力较低,导致学业成绩较差,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1.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家庭重视子女的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2. 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3. 加强心理疏导对于留守儿童产生的焦虑和孤独感,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的成长。
5. 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引导、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归因分析及解决措施一、“留守儿童”厌学问题是基础教育中最突出问题之一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农村产生了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
“据推测,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数千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
”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
聂金菊在对农村中学生厌学行为调查中得到这一数据,存在厌学的学生高达54.6%,按照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农村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厌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成为社会中比较独特的问题。
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全国妇联九届十次主席办公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近年来,党中央相继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两项牵头任务交给妇联;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又为我们做好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要紧紧围绕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突出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两项工作重点,切实维护好儿童的合法权益。
”表明“留守儿童”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上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未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解决好“留守儿童”厌学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关注留守儿童,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需要。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指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子女被迫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留在原籍学校学习的学生群体。
依据这种情况,“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4](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留守儿童”因为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特殊群体,所以多数是被隔代监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主要是由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照料,少数寄托在亲戚家中,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规律。
但这些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被隔代照管,要么溺爱,要么精力不足,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失控,引起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偏差,自立、自理能力差;父母同辈的亲友照看的孩子容易出现亲情缺乏。
年龄较大的一部分“留守儿童”自己有能力自己独自生活,但是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家中无人监管,故而散漫,任性,说话做事不把握尺度,生活上无规律,甚至养成上网、玩游戏的不良习惯。
(二)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留守儿童”是我们普遍关注和关怀的对象,他们需要我们基于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我们不能一提起“留守儿童”就把所有的不好事情与他们联想起来,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他们“一棒子打死”。
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所有的都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性格怪异等。
因此,我们正确认识和有针对行的研究才具有客观上的依据。
1、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父母外出半年后成绩总体上是趋于稳定的,但是,父母外出打工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半年里,“留守儿童”的成绩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当他们离开父母后,知道自己没有了依靠,不论自己以前怎样,现在他们会变得更加懂事,在学习上会有所进步;一种是由于开始离开父母,在很多方面不适应。
因此在离开父母的初始阶段,情绪和学习方面有所波动,但在适应过后,学习成绩趋于稳定。
第三种情况是这些孩子被寄托在他人身边,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和缺少相应的监护,显得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自理方面放任自流,学习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这种情况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2、在学习态度方面有相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要比一般的儿童要强。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是由需要产生动机,并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作用下动机会转换成外部的行为。
但在现实学习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视学习为煎熬,更不用谈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了。
3、在辍学方面辍学主要集中在中学生中,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普九”顺利推进的瓶颈,以往是由于经济跟不上导致的辍学,而现在主要是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辍学的主体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因此,学生的辍学与厌学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综上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出现偏差,情感上抵触学习,行为上远离学习。
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1)、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大瞌睡,做小动作,小声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时不按老师所要求的去做等。
(2)、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不认真对待、抄袭、少做或是漏做,甚至出现代做现象,对做作业存在敷衍的态度,甚者干脆不做以与老师对抗。
(3)、逃学现象严重,如装病逃课,外出闲逛,玩游戏机、上网、打牌等,更严重的出现酗酒闹事等犯罪行为。
(4)、上课迟到,放学后不按时回家,有的回到家中,本来学校布置的有作业而对监护人撒谎说是没有作业,放下书包后“溜之大吉”,或是看电视等。
这些只是“留守儿童”厌学现状比较明显的几点。
关于“留守儿童”的厌学现象,有很多情况,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会有相应的表现,在本文中,就不多列举。
三、“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归因分析(一)、心理需要对“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
笔者认为这种厌学现象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有很大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学习的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有直接的联系,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的需要类型及满足程度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方向,“马斯洛按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能实现。
”“留守儿童”作为中小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纵观他们的发展和生活的环境,他们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无法得到相应的满足,在这里我们详细从“留守儿童”归属的需要、尊重和理解的需要进行阐述。
1、归属的需要我们可以把“留守儿童”归属的需要分为两种情况:(1)、学习归属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班级群体中,对于他们来说,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们所在的群体所接纳认可,从而得到一种归属感,“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性格使然,会由于他们的某种生理、外表、出身、行为方式、学习成绩等原因,而受到班集体其他成员的排斥,甚至嘲讽,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受到威胁,一些严重缺乏归属感的学生就会对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感到恐惧,造成他们的厌学现象。
(2)、生活归属的需要。
“留守儿童”相对于正常的学生来说,缺少更多的亲情教育,由于父母都在异地工作,孩子与父母的相处和沟通的时间有限,很难建立深受的感情,“留守儿童”的生活大都寄予亲戚的代理或是祖父母的照料,虽然能获得正常的生活生存的需求,但却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滋润,因此就会缺少家庭的温馨,造成“留守儿童”缺乏生活的归属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监护人的力不从心,大多数的监护人认为照顾“留守儿童“仅仅是生活上有吃有喝,饿不了、冻不着就可以了,忽视了孩子心理上对一个温馨家庭的渴望和对亲情的需要。
第二种是“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父母在沟通上出现的问题。
父母与孩子两地相隔,见面的机会少,电话等其他沟通又比较缺乏,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封闭,甚至感到生活上和父母的脱离,使他们无法实现对生活归属的基本需要。
第三种是父母对情感情感的错误弥补,在学校里有一种现象,“留守儿童”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比较“富裕”的群体。
但是“留守儿童”的经济管理能力和自辩力还不成熟,以至于给他们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
其实这种弥补方式,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生活好点,基于这种错误的弥补方式,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转换成了金钱关系。
以上这三种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生活的归属感,造成他们没有“依靠”被忽视或者被遗弃的感觉,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减弱。
2、尊重和理解的需要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而尊重和理解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
尊重,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他们没有了父母的庇护,经常会受到一些异样的眼光甚至是别人的欺负,因此使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形成了很强的个性,不容许别人谈及他,否则会被他们认为你充满了敌意。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他们不喜欢被人们直接关注,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谈论自己,更喜欢从侧面得到人们的关心和理解。
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不能与其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
有问题时,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共同商榷可行的办法。
这样,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之后,使大家彼此间有了信任,凡事都能找到一个较为稳妥的解决方案。
他们不仅是特殊的群体,更是孤独的群体,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我们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在不知不觉形成焦虑、抑郁、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长期以来,他们便对于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的动机。
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由和人格,尊重给予他们自信,理解给予他们温暖。
“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归属的缺失或许是造成“留守儿童”厌学的直接原因,但是“留守儿童”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和背景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如家庭的教育和管理,学校的制度和教育以及社会打环境的影响和误导等,下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影响俗话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那么“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就如帆船失去了帆一样,只能随波逐流,以至于他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目前,很多方面外出打工,儿童便失去了他们第一任老师,由于各方面家庭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心理。
1、监护人的问题根据监护人在年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等方面特征的相似性,将监护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祖父母,这一类包括与“留守儿童”关心的祖父母、曾祖父母及类似隔代关系的监护人,如外祖父母、姨祖父母等。
另一类为方面,包括留守在家的儿童父母以及与其父母同辈的亲戚、朋友类监护人;(1)、第一类监护人在农村,祖父母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其年龄偏大,无论精力还是体力方面,基本上是一个生活只能自理的群体,让祖父母照顾儿童,对其而言实力不从心,只能勉为其难照顾“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