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博迅产品操作版

3.血清标本: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纤维蛋白,否则标本中纤维蛋白在微柱凝胶中 析出,阻碍阴性红细胞沉淀,呈假阳性反应。
入对应的微管中;
50µl 50µl 50µl
3)将待检者血浆各50µl分别加入Ⅰ、Ⅱ、Ⅲ微管中;
待检者血浆
50µl 50µl 50µl 5l 0µl
50µl
5l 0µl
4)37℃孵育15分钟;
5)离心5分钟(900rpm2分钟,1500rpm3分钟); 6)结果判读。
根据当前使用的筛检红细胞的反应格局来判定
4+
2+
-
特点和优点
简单:不需洗涤,对阴性结果不需确证试验,适用于大量标本检测,解决了 Coombs试验因为程序复杂费时等原因未能在临床常规应用问题。
使不完全抗体检测理论“金标准”成为临床的“金标准”。 多份标本一次离心出结果,有利于临床大量标本检测。 另外还具备准确、敏感、标本用量少、结果保存时间长、易于标准化、 操作 更安全等优点。
5、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试验
操作步骤:
1)将准备好的检测卡做好标记;
2)将供血者0.8%红细胞悬液与受血者血浆各50µl先后加入主侧管中;
供血者红细胞悬液
受血者血浆
50µl
50µl
3)将受血者0.8%红细胞悬液与供血者血浆各50µl先后加入次侧管中;
受血者红细胞悬液
50µl
供血者血浆
50µl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1.将红细胞配制为0.8%的悬液,最高浓度不要超过1% 。如:取8μl 压积红细 胞,加入到1ml的红细胞稀释液(抗人球蛋白试验要求用低离子液配置红细胞 悬液)中,配制出的红细胞悬液浓度大约为0.8%。 2.外观检查呈均匀淡红色,无血块、无絮状物(如有纤维蛋白需去除)。
鉴定微柱凝胶法

鉴定微柱凝胶法
鉴定微柱凝胶法是一项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成分的技术。
微柱凝胶法基于凝胶电泳的原理,通过将生物样本中的DNA或蛋白质分离,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鉴定,从而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
鉴定微柱凝胶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遗传病诊断、基因突变筛查、亲子鉴定等方面,微柱凝胶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微柱凝胶法也具有局限性,例如对于复杂样本或低浓度样本的检测可能会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微柱凝胶法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科研人员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例如,通过改进凝胶配方、优化电泳条件等方法,可以提高微柱凝胶法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此外,科研人员还尝试将微柱凝胶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检测。
总之,鉴定微柱凝胶法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相信微柱凝胶法将会在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

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引言: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人体免疫系统中的球蛋白水平。
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领域。
一、原理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基于蛋白质电泳原理,通过利用凝胶柱的分离功能,将样本中的球蛋白与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当电场作用于凝胶柱时,免疫复合物会在电泳过程中迁移,并在凝胶柱中形成特定的带状图案。
通过测量带状图案的强度和位置,可以确定样本中球蛋白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二、步骤1. 样本制备:将待检测样本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不必要的成分,得到纯净的球蛋白样本。
2. 凝胶柱制备:将凝胶柱放置在凝胶槽中,注入适量的缓冲液,使凝胶柱浸泡其中。
等待凝胶柱充分膨胀。
3. 样本加载:将样本加入凝胶柱的样本孔中,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4. 电泳:连接电源,施加适当的电场,使样本开始迁移。
根据需要调整电流和电压。
5. 染色:电泳结束后,将凝胶柱取出,进行染色。
染色后的凝胶柱中将形成带状图案。
6. 图像获取:使用分析仪或相机拍摄凝胶柱的图像,以获取准确的带状图案。
三、应用领域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在临床医学和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该方法常见的应用领域:1. 免疫学研究:通过测量不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进程。
例如,在炎症反应过程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升高。
2. 临床诊断: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可以用于检测多种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水平,帮助诊断各种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 药物研发: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通过比较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球蛋白谱带图案,可以评估药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4. 生物学研究: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种或不同组织中的球蛋白差异。
这对于了解生物体的免疫系统特点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微柱凝胶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实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免疫分析在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输血科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分析。
分别进行血型鉴定和输血试验。
血型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法、盐水管法,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柱胶法和多胺法。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血型鉴定和输血结果。
结果:微柱凝胶法与盐管法阳性分型与阴性分型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多胺法相比,微柱凝胶交叉配型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用于临床患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临床血型鉴定;输血;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输血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62岁,平均(42.50±3.2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50±0.50)个月;体质量52~80kg,平均(60.50±1.25)kg;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18~28kg/m2,平均(22.50±1.50)kg/m2;血型:A型15例,B型20例,AB型20例,O型5例。
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微柱凝胶检验,资料齐全,可进行后续分析。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血型鉴定:(1)微柱凝胶检验技术:取患者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爱来宝医疗科技公司,BK600)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分离血浆、红细胞。
室温保存血型鉴定卡,制作5%红细胞悬液,悬液制作完成后取10μL倒入微孔管进行正定型处理;反定型处理:准备10μL5%浓度A型标准红细胞、B型标准红细胞,与50μL血浆共同加入微孔板,离心处理后快速读取结果。
(2)盐水试管法:所有血液样本离心处理,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血型鉴定。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医学检测方法,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该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血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的新型血型鉴定方法。
它以凝胶为基质,将含有人类红细胞抗原的红细胞悬液和抗血清共同添加到凝胶中,在充分搅拌后,血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将导致形成网状凝胶,从而实现了血型抗原和抗体的识别和鉴定。
1. 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在凝胶中观察红细胞沉积的形态,快速且准确地确定血型。
相比传统的管式血型鉴定方法,该技术在准确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或实验条件不稳定所引起的误判。
2. 提高检测效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可以减少样本处理的时间和复杂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比传统的管式血型鉴定方法,该技术无需进行多次的分步操作,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完整的血型鉴定,为输血前的血型确认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的选择。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鉴定过程中无需操作大量的血液样本,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风险。
凝胶作为固定基质,使得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极大地减少了操作人员受到污染的风险,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确保输血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匹配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前快速准确地进行血型鉴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时由于血型不匹配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事故,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2. 降低输血复杂度传统的输血需要进行复杂的血型确认和配血流程,而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后,输血的流程将更加简化,大大降低了输血的复杂度。
这不仅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还能够缩短输血的时间,提高了输血的效率。
3. 增加输血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后,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受血者的血型,从而更好地利用输血资源,避免了因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输血资源浪费。
鉴定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生物大分子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大小和电荷的差异,通过让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在凝胶矩阵中移动,实现了对目标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柱凝胶法的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领域。
一、微柱凝胶法的原理微柱凝胶法主要基于凝胶矩阵的特性和分子的迁移速率差异来实现对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凝胶矩阵通常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琼脂糖凝胶,其孔隙大小可调控。
分子在凝胶孔隙中迁移的速率受到分子大小和电荷的影响,较大的分子迁移速度较慢,而带有电荷的分子则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电泳迁移。
通过调整凝胶矩阵的孔隙大小和施加电场,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电荷的分子的有效分离和鉴定。
二、微柱凝胶法的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凝胶材料和比例,按照凝胶制备方案制备凝胶。
将凝胶溶液均匀注入凝胶板中,并在顶部加上一层等厚的缓冲液,使其形成平整的凝胶层。
2.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和鉴定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蛋白质样品可以进行还原、煮沸、去除杂质等操作。
3. 样品加载:取适量的样品,使用微量移液器或吸管均匀地将样品加载到凝胶柱或凝胶槽中。
4. 施加电场:将凝胶柱或凝胶槽放置在电泳仪中,连接电源,施加适当的电场强度和时间,使样品在凝胶中进行电泳迁移。
5. 凝胶染色: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柱或凝胶槽,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处理,如银染、荧光染色等。
6. 分析结果:观察凝胶上的带状图案,根据不同样品间的带状位置和密度差异,可以判断出目标分子的分离情况和含量。
三、微柱凝胶法的应用领域微柱凝胶法在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蛋白质分离与鉴定:通过微柱凝胶法,可以分离和鉴定蛋白质样品中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成分,从而得到蛋白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信息。
2. DNA片段分析:微柱凝胶法可以用于分析DNA片段的大小和数量,例如在PCR扩增反应后,通过电泳迁移可以判断扩增产物的大小和纯度。
3. RNA分析:微柱凝胶法也可以应用于RNA的分析,如RNA的降解程度、转录产物的大小等。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新生儿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血型鉴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手段,在新生儿健康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微柱凝胶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精准、经济的血型鉴定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一、微柱凝胶技术的基本原理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基于血型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技术使用柔软的凝胶载体,将抗A、抗B、抗RhD等血型抗体固定在柱状凝胶中,通过与待测血样中的红细胞相互作用,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被测者的血型。
在微柱凝胶试验中,凝胶柱通常为亲水性,直径约为0.5毫米左右。
在试管中滴加待测血样后,红细胞会被柔软的凝胶固定。
接下来,滴加血型抗体,抗体会与红细胞发生反应,形成凝胶柱上特定的凝集反应,通过凝胶柱的形态,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被测者的血型。
二、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优势1. 高效快速:微柱凝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试管血凝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微柱凝胶技术只需10-15分钟即可完成血型鉴定,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
2. 高度准确:微柱凝胶技术对不同的血型抗原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通过检测特定的凝胶柱形态,可以精确地确定被测者的血型。
尤其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准确性更受到医生和家长们的认可。
3. 经济节约:与传统的血型抗原抗体试剂盒相比,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更低的成本。
柔软凝胶试剂的制备相对简单,且耗材成本较低,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案例在新生儿健康管理中,血型鉴定是一项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对新生儿的血型进行鉴定,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准确的健康指导,以及必要的干预措施。
以某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他们引入了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血型鉴定。
该院的新生儿血型鉴定实验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微柱凝胶设备,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
他们以省级儿科中心为依托,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的血型鉴定服务。
卡式法技术介绍

卡式法技术介绍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的简介一、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1990年,法国人Y. Lapierre发表文章*介绍了一项免疫学检测新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即微柱凝胶免疫实验。
该技术的本质是血凝试验,即红细胞抗原抗体在微柱腔内的凝胶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免疫凝集反应。
微柱凝胶免疫反应的本质是红细胞凝集试验,也可称之微柱凝胶血凝试验(Microcolumn Gel Heamagglutination Assay,MGHA),在微柱凝胶管中,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红细胞凝集团块。
在一定离心力下,该凝集团块位于胶表面或胶中;而如果红细胞未和相应抗体结合,仍为分散的红细胞,在同样的离心力下,红细胞沉降到微柱管尖底部。
二、微柱凝胶法的较其他方法的优势微柱凝胶法是一种新的血型血清学技术,用于常规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检时,由于其具有易于标准化、反应结果可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常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
美国FDA也已于1994年批准微柱凝胶技术作为红细胞抗体检测及ABO和RhD血型鉴定的选用方法。
相比传统的玻片法和试管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1、相比玻片法有以下优点:1)准确、敏感,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红细胞凝集,并在易于肉眼观察,防止误判。
2)标本用量少,每个测试孔只需%人红细胞悬液50微升,同时也减少了污染。
3)判读结果客观,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人为误差。
4)相对密闭系统,保护工作人员免遭感染。
5)结果稳定可保存达一周以上,便于工作人员事后查对,溯源。
6)12份标本可一次离心出结果,有利于临床大量标本检测。
7)在检测混合凝集方面有独特优势。
由于在微柱凝胶法因为抗原抗体量是恒定的,操作标准化,并采取了特殊的分子筛技术,所以检测到抗原抗体弱反应的强度高于传统的试管法1,2,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国内也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微柱凝胶技术的题目

微柱凝胶技术的题目(实用版)目录一、微柱凝胶技术的概念二、微柱凝胶技术的优点1.操作简便,不需洗涤,所用时间短2.结果清晰、稳定,易于判读,检测结果可拍照存盘以备查找3.实验步骤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4.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5.结合条形码技术上机检测,可以减少标记、避免错误三、微柱凝胶技术的实践操作正文一、微柱凝胶技术的概念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基于凝胶电泳原理的生物分子分离和检测方法。
该技术利用微米级别的聚合物凝胶柱作为分离介质,将待测样品加入凝胶柱中,通过电场驱动,实现生物分子的分离和检测。
二、微柱凝胶技术的优点1.操作简便,不需洗涤,所用时间短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实验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洗涤步骤,从而减少了操作难度和实验时间。
同时,整个实验过程所用时间较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结果清晰、稳定,易于判读,检测结果可拍照存盘以备查找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结果清晰、稳定,易于判读。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保存在电脑中,方便以后查阅和比对。
3.实验步骤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微柱凝胶技术的实验步骤具有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实验过程中,只需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实验,降低了实验操作的复杂程度。
4.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微柱凝胶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良好重复性的优点。
该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的目标分子,并且重复实验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5.结合条形码技术上机检测,可以减少标记、避免错误微柱凝胶技术可以结合条形码技术进行上机检测,减少标记过程,避免人为错误。
通过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样品和检测结果的自动匹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三、微柱凝胶技术的实践操作微柱凝胶技术的实践操作主要包括样品制备、凝胶电泳分离和检测三个步骤。
在样品制备阶段,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在凝胶电泳分离阶段,将样品加入微柱凝胶中,通过电场驱动实现样品的分离。
在检测阶段,利用检测仪器对分离后的样品进行检测,获取实验结果。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常用于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的先进技术。
血型的准确鉴定对于临床输血来说至关重要,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出现为血型鉴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方便的方法。
在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中,常用的是血凝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这些方法虽然可以进行有效的血型鉴定,但是存在着操作复杂、耗时长、结果不够准确等缺点。
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利用凝胶体系中多通道结构的优势,结合抗体对红细胞特异性识别的原理,实现了血型鉴定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化,大大提高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该技术的发展不仅在临床血型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输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避免了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深入了解该技术在血型鉴定和输血方面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我们将详细介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我们将探讨该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在提高鉴定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优势。
然后,我们将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确保输血安全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讨论该技术相较传统方法的优势,归纳总结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益处。
我们将展望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原理是一种基于凝胶和微柱技术的血型鉴定方法。
该技术是通过将被检测的血样与特定的抗体混合,然后置于凝胶中进行电泳,形成微柱反应圈。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交叉配血中应用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交叉配血中应用在临床输血中,输血前交叉配血是防止输血差错一道安全岗。
因此交叉配血操作方法必须准确、可靠。
才能保证输血安全。
我院2011年引进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临床交叉配血工作。
配血结果准确、无误。
均无差错事故发生。
总结如下: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将分子排阻层析原理应用于血型血清学检测,即在充有凝胶的微柱腔中,加入红细胞和血清。
如果血清中有该红细胞特异性抗体,则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离心力下,该复合物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浮于胶表面或悬于胶中;如果血清中无该红细胞特异性抗体,则不能形成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的离心力下,分散的红细胞可以通过凝胶间隙沉于微柱腔尖底部。
微柱凝胶免疫反应的本质,就是红细胞凝集试验。
一、准备工作1标本采集:用抗凝管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将该同一人血液分别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浆标本。
血浆标本的制备:将抗凝血2000—3000离心1-2min,取上清。
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颗粒。
红细胞标本的制备:用红细胞稀释液或生理盐水配制成0.8%红细胞悬液。
微柱凝胶卡的准备:首先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然后将卡平衡至室温(18—25℃),平衡后用离心机离心2—3min。
二、配血卡操作步骤1. 将准备好的试剂卡做好标记,姓名、床号;撕开卡的封膜;2. 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离,分别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配成0.8%悬液;3. 将献血者血细胞悬液50ul与受血者血清50ul先后加入主测管中;4. 将受血者血细胞悬液50ul与献血者血清50ul先后加入次测管中;5. 将配血卡用孵育器37℃孵育15min;6. 将卡用离心机离心5min(900rpm2min,1500rpm3min);7. 肉眼观察结果。
三、结果判定1阴性结果:红细胞完全沉降于凝胶管尖底部,表明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型相合。
2阳性结果:红细胞凝集快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表明受血者与献血者的血型不相合四、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凝胶卡有断裂、气泡、干胶时,都会阻碍红细胞的通过。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一、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凝胶柱实现血型抗体和抗原结合反应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测的红细胞与特定的抗体(抗人球蛋白)混合后,通过凝胶柱中的孔隙结构,可以观察到红细胞与抗体的凝集反应。
这种技术能够简洁、迅速地进行血型鉴定,并且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抗原和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对于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如管状凝集法、管状血凝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快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血型抗原与抗体的鉴定,且操作简便,结果迅速,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2. 准确性高:该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准确地鉴定各种类型的血型抗原和抗体,避免了人为的误判和漏检。
3. 检测范围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不仅可用于血型鉴定,还可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和免疫抗原筛查,可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输血前血型鉴定: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迅速地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并且能够同时检测出Rh血型系统和其他重要的血型抗原,避免了误输血型和Rh不合的情况,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
2. 慢性输血患者血型监测:对于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型变化,避免了由于长期输血引起的血型抗体产生和输血不合的风险。
3. 孕产妇的血型鉴定:对于怀孕的妇女,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孕妇体内的Rh抗体,为产前血型鉴定和Rh免疫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进行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通过观察血型抗体和抗原的凝集反应来确定输血的适宜性。
2. 免疫抗原筛查: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对供血者的免疫抗原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有无不符合输血要求的免疫抗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生儿血型鉴定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准确、快速地对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技术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微柱凝胶技术的概述微柱凝胶技术是一种基于凝胶原理的血型鉴定方法。
它通过将复合凝胶媒介置于微量试剂和血液的接触面,利用血型抗体和抗凝剂的作用,形成一系列微小凝胶柱。
这些凝胶柱会在血样中发生聚集和凝胶,从而实现对血型的鉴定。
第二部分: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优势1. 高度准确性: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它可以通过检测不同血型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凝胶反应来确定血型,减少了由于技术操作和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2. 快速和高效: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血型鉴定,节省了实验操作的时间。
对于新生儿来说,得到准确的血型结果迅速进行后续治疗和干预非常重要。
3. 节约样本:由于新生儿血量有限,微柱凝胶技术只需要少量血样即可完成鉴定,减少了对新生儿的创伤和痛苦。
第三部分: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血型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血型鉴定的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新生儿溶血病防治: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新生儿的血型以及与母亲的血型是否存在不兼容。
通过及时发现溶血风险,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范措施。
2. 输血配型:在新生儿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微柱凝胶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适合的输血血型,以减少输血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部分:微柱凝胶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柱凝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 自动化:通过引入自动化的设备和系统,将微柱凝胶技术与脱机处理、样本追踪等功能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和结果准确性。
2. 多参数检测:除了常规血型鉴定,微柱凝胶技术还可以扩展到其他血型相关检测指标的鉴定,如Rh因子、抗体筛查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新生儿的血型情况。
微柱凝胶技术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技术操作规程 SXYJ-GZ-02281目的规范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操作。
2适用范围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
3职责检测者负责按此程序进行微柱凝胶技术操作。
4材料与设备Biovue工作站系统(包括孵育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Anti-IgG,-C3d;polyspecific)、低离子增强液(BLISS液)、微量加量枪、吸头等、KUBOTA KA-2200型离心机、0.9%无菌生理盐水;根据检测需要准备相应的抗血清及试剂红细胞。
5操作方法5.1待检标本的准备及要求5.1.1患者血清准备不抗凝血样3-5ml,退缩充分,离心3000rpm/5min分离出血清备用。
5.1.2红细胞悬液的准备 EDTA抗凝血样3400rpm/2min(KA-2200型离心机Ⅲ档离心2次)压积红细胞。
取另一小试管作好标记加入190ul生理盐水,加入压积红细胞10ul,混匀,配制成4%红细胞悬液;或加入1ml生理盐水,加入压积红细胞10ul,混匀,配制成0.8%红细胞悬液。
5.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5.2.1取微柱凝胶卡,做好标记,揭开铝箔封条;5.2.2加入4%待检红细胞悬液10 ul;5.2.3离心5min,观察结果。
5.3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添加法)5.3.1打开孵育器将温度设定为37℃;取微柱凝胶卡,做好标记,揭开铝箔封条;5.3.2每孔加BLISS液50ul;5.3.3加入10ul4%红细胞悬液、或者20ul抗体筛选试剂红细胞(sanquin公司)、或者25ul反定型试剂O细胞(北京金豪公司);5.3.4加入患者血清或试剂抗血清40ul;5.3.537℃孵育15min,离心5min,观察结果。
5.4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重悬法)5.4.14%红细胞1ml加入3ml生理盐水,900g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4mlBLISS液,配制成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5.4.2打开孵育器将温度设定为37℃;取微柱凝胶卡,做好标记,揭开铝箔封条;5.4.3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40ul,加入患者血清或试剂抗血清40ul;5.4.437℃孵育15min,离心5min,观察结果。
微柱凝胶法原理

微柱凝胶法原理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凝胶填充在色谱柱内部,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通过填充物的微孔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微柱凝胶法的原理主要包括填充物的选择、样品分离机理和色谱柱的结构。
首先,填充物的选择对于色谱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填充物包括硅胶、聚合物凝胶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孔径和孔隙结构,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子大小选择合适的填充物。
其次,样品在流动相中通过填充物的微孔进行分离,大分子在填充物中的孔隙较小,流动速度较慢,而小分子则可以较快地通过孔隙,从而实现分离。
最后,色谱柱的结构也对分离效果有一定影响,色谱柱的长度、直径和填充物的压缩程度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微柱凝胶法常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分子大小不一,通过微柱凝胶法可以实现不同大小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首先,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样品溶液被注入色谱柱,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将通过填充物的微孔进行分离,最终得到纯净的蛋白质样品。
除了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微柱凝胶法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例如,水
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可以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分离检测,从而实现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
总的来说,微柱凝胶法作为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选择填充物、掌握样品分离机理和优化色谱柱的结构,可以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分析检测。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柱凝胶法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微柱凝胶法)1.目的:在临床用血前将患者血清和血细胞分别与献血员血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如凝集或溶血),保证用血安全。
2.适用范围:2.1 所有申请输用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标本。
2.2 申请输用手工血小板的标本。
3.职责:输血科主任负责对该标准化操作规程监督执行。
4.原理交叉配血就是将患者血清和血细胞分别与献血员血细胞和血清进行主次测交叉配试验,以排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输血反应(如凝集或溶血),保证用血安全。
微柱凝胶检测法是凝胶分子筛技术和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调节凝胶(葡聚糖)的浓度,控制凝胶间隙大小,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从而达到分离游离红细胞和凝集红细胞的目的。
如果红细胞沉积在凝胶管底部,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集,即凝集实验阴性;如果红细胞聚集在凝胶上部或中部,表明红细胞发生凝集,即凝集实验阳性。
5.标本5.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5.2标本要求:5.2.1 抗凝剂:EDTA(浓度15g/L)或枸橼酸钠(浓度32g/L)抗凝5.2.2 采血量:至少不低于5ml的静脉血(加入试管后注意与抗凝剂混匀)5.2.3 离心要求:转速必须大于3500转/分,时间必须大于15分钟5.3 标本采集要求5.3.1 采血时,一定要认真核对病室、床号和病人姓名,无误后再抽血。
5.3.2 血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并事先贴好标签,加血标本前要认真核对、无误后再将血液注入。
5.3.3 血标本标签填写必须与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科别、床号、编号完全一致。
5.3.4 采血者要在申请单和标本标签上签名,写清采血时间,及时送检。
5.3.5 采血时要防止溶血及多量组织液混入(多发生在静脉穿刺不顺利勉强抽血时)在病人输液时采集标本,必须从未输液的一侧肢体抽取,绝不允许在输液管接头处采集。
5.3.6 非急诊病人输血前,应事先采取血标本作血型鉴定,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以便核对。
急诊抢救输血,未能事先采血检测血型,则要求注明急诊字样由专人核对、贴标签、采取血标本送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一、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凝胶技术和免疫学原理的血型鉴定与输血技术。
它利用凝胶凝集抗体和患者红细胞进行凝胶反应,通过观察凝胶柱的形成和反应程度来确定患者的血型。
相比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 灵敏度高: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抗体或抗原,因此对于一些罕见的血型和免疫反应较弱的患者也能够进行准确鉴定。
2. 精准度高:由于凝胶反应的图像化显示和自动化分析,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操作简便: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够快速上手,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培训成本。
4. 多重检测: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血型抗体和抗原,为输血前的全面血型鉴定提供了便利。
1. 快速确定患者血型:在急诊抢救和手术用血时,快速确定患者的血型对于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至关重要。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血型鉴定,为紧急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罕见血型的鉴定:传统的血型鉴定方法对于罕见血型的检测有时存在困难,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定出罕见血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输血服务。
3. 免疫反应的监测: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出血浆内的抗体种类和浓度,对于输血后出现的免疫反应进行监测和分析,有助于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1. 血液制品的筛选:对于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差异,是导致输血意外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能够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和配对,有效减少输血不合目标的风险。
2. 输血前筛查:在进行输血前,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受血者进行全面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是非常显著的。
它不仅提高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速度,还增强了输血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正反定型不符:
建议采用“三步法”进行分析、确证。
第一步:复查ABO血型,排除人为因素、操作失 误。重新采集血样、核对试剂和器材。 第二步:将需定型病人归纳进五大类33种原因分 类表,“对号入座”,逐一排除,剩下几 条 不能排除者—— 第三步:针对剩下的几种不能排除的因素,设计 针对性实验来验证。
酶介质凝集试验
优点
可以增强一些抗原抗体系统的反应活性 Rh和 Kidd系统最明显。
缺点
会破坏一些抗原的结构(M、N、Fya、Fyb) 酶液批次不同,孵育时间均不同 操作复杂 少数人对酶液过敏
Coombs’试验
人红细胞表面抗原与不完全抗体结合(常是 IgG类抗体),不完全抗体致敏红细胞,由 于该不完全抗体分子质量小,而且两个Fab 段扩张角度小,不能使相邻红细胞桥联,红 细胞仍处于分散状态,不出现肉眼可见的红 细胞凝集现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针对该 抗体的抗体,即抗-抗体,该抗-抗体Fab段 结合相邻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Fc段,出现肉 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该抗-抗体即称 之为抗人球蛋白抗体。
Coombs’试验
Coombs’试验
用于检测已粘附在红 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 。即将受检红细胞充分 洗涤后,将抗球蛋白试 剂加入已结合有抗体的 受检红细胞悬液中,即 可见细胞凝集。
直接Coombs’试验
用于检测游离在血清中 的不完全抗体。即将待 测血清标本加入具有特 异抗原的红细胞悬液中, 如果抗原抗体相应则发 生结合,再加入抗球蛋 白抗体,则出现红细胞 凝集
三、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 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需要进行抗体筛选试验。 主要是在配血前,利用标准筛检细胞检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 检测细胞的要求 不能将多人份红细胞混合,一定要用2-3人份的试剂红细胞, 以避免红细胞混合后,对弱抗原红细胞的稀释。 美国FDA对注册和批准作为商品供应的用作不规则抗体筛检的 试剂红细胞的要求为必须表达:D、C、E、c、e、M、N、S、 s,Pl、Lea、Leb、K、k、Fya、Fyb,JKa、JKb。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阳性结果反应较弱:
由于老年、新生儿、肿瘤、白血病等导致抗原抗体反应 减弱。 首先判断正反定型是否相符,如相符只是反应较弱、不 影响出结果; 也可以采取一些增强反应:正定型反应较弱:可采取增 加细胞浓度、室温孵育等方法;反定型反应较弱:可采 取增加血浆量、4℃孵育等方法。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1 红细胞抗原↓ 7种 种
(1)年龄小于6个月或老年(临床提示) (2)白血病(临床提示) (3)异型血输注(临床提示输血史) (4)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史) (5)血型物质升高 (6)急性大失血(临床病史) (7)ABO亚型
2 红细胞抗原额外反应 7
(1)自身凝集素(临床提示AIAH) (2)红细胞粘附大量蛋白(红c未 洗涤) (3)红细胞未洗涤,与血清试剂反 应 (4)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史) (5)获得性B抗原(类B)(临床提示感染) (6)B(A)、A(B)表型 (7)异型血输注(输血史)
操作简单,结果清晰、 准确,尤其对弱抗原和 亚型的检有传统的方法 无法比拟的敏感性,成 为临床血型检测的常规 方法。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Rh血型抗原检测
进行D、C、c、E、e五种主要抗原检测,达到 最大相容性输血。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要求标准化加样、规范化操作,可排出了传统方法中人 为因素的影响; 按要求准备标本,防止溶血、纤维蛋白等影响结果;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在输血前 相容性试验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一、血凝试验技术发展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三、在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四、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一、血凝试验技术发展
血凝实验:是指抗体和红细胞在液体介质中 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根据介质的不 同可以分为下列5种
盐水法 凝聚胺法 酶介质凝集试验 试管抗人球蛋白法
优点:简便、快捷、直观、成本低。 缺点:
不能发现不完全抗体 人为因素影响大
聚凝胺试验
原理:MPT法是利用阴离子溶液和聚凝胺减少 红细胞表面的阳离子层及Zeta电位,促 进IgG与红细胞的结合,缩短红细胞之间 的距离而使红细胞凝集。
聚凝胺试验
+ + +聚凝胺 + - - - - - 枸橼酸纳- - - - +
间接Coombs’试验
Coombs’试验
Coombs’试验是理论上最明确、最准确的方 法,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繁琐 的操作,又不能同时对多份标本检测,只能 将该试验用在少数标本的确定中,很难临床 常规开展。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1990年,法国人Y. Lapierre发表文章介绍了一项免疫学检测新 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凝胶分子筛技术相结合,即微柱凝胶免疫 实验。该技术的本质是血凝试验,即红细胞抗原抗体在微柱腔内的 凝胶介质中发生肉眼可见的免疫凝集反应。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混合凝集:
首先要判断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凝集: 如凝胶表面出现类似一条红线、并非真正阳性;多数由 于纤维蛋白、细胞破碎等引起;洗涤细胞、重新处理血 浆可以解决。 如凝胶中有散在分布,判断为弱阳性反应。 如为标准的混合凝集,首先排除操作问题,如取血浆时 带有自身细胞,可能引起反定型出现混合凝集;另外就 是样本问题,如:近期输血、妊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亚型等。
注意加样后需要37℃孵育15min,再离心。
三、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分析、处理:
假阳性: 如凝胶表面出现红线、尖底部细胞呈阴性、呈疑似混合 凝集,多为纤维蛋白影响或标准筛检细胞有溶血破碎情 况;洗涤细胞、重新处理血浆可以解决。 如凝胶中有很少细胞散在分布,需重复试验加以确认; 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可能引起细胞活性降低、造成假阳性 (拖尾);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孵育时间(一般延长 5min)。
无凝集
有凝集反应
聚凝胺试验
优点 简便快捷,可用于某些不完全抗体检测。 缺点 它受冷凝集、肝素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灵敏度低,对抗-K漏检 人为影响因素大
振摇的力度和解聚的时间需要严格掌握,要求轻轻转动 试管并同时观察结果,观察时间不应超过1 min,弱凝 集用力振摇或放置时间稍长便可能消失。 试验结果需在显微镜下观察,故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 高,也增加了结果判断的不确定性。
按要求准备试剂卡,防止由于试剂卡问题影响结果。
二、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阴性对照孔假阳性: 首先观察标本,是否有溶血、细胞黏连等情况;了解临 床信息,是否可能有自身凝集、冷凝集等情况;试剂卡 是否平衡; 样本细胞进行洗涤、必要时可以进行温盐水洗涤,重新 准备试剂卡,按标准操作流程重复试验。
三、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发现,对申请输血患者进行常规抗体筛选后, 筛选结果阴性者交叉配血能在很短间内完成,很少 出现不合现象,大大提高了配血成功率;对阳性者则 进行进一步抗体鉴定,提前准备相合血液,以保证体 内有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及时用血,避免由血型不合 引起的输血反应,收到了满意效果。 另外,部分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具有剂量效应(如 Rh),在交叉配血中可能出现漏检的情况(如杂合 子可能不出现阳性反应),在抗体筛查试验中由于 使用标准筛检细胞,排除了剂量效应的影响。
三、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不规则抗体筛检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沿用抗人球蛋白的原理,将传统抗人球 蛋白试验转移到凝胶卡中,对患者血浆抗体进行筛查, 解决了传统方法因操作复杂费时的问题,应用于临床常 规检测。
三、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按要求准备标本,上清澄清; 标准化加样,先加筛检细胞,后加血浆;
MGIA- Coombs’试验(微柱凝胶)
盐水介质法
是最早最简单的方法。
悬浮于盐水介质中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分子
结合,交叉联结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
主要检测IgM类抗体(ABO系统、抗E)。
盐水介质法
盐水介质法
结果分析:先观察有无溶血、再观察有无凝。
要求:细胞浓度2~5%、血清与细胞比例、反应 温度、弱凝集分析
特点及优点
结果清晰、易于判读,准确度、敏感性高,标 准化加样、规范化操作,排除了传统方法人 为因素的干扰。
不足
较传统方法成本稍高; 抗体筛查、配血须经孵育过程,耗时较传统方BO、RhD血型定型检测 进行ABO正反定型试验、D抗原检测,包括了临床血型 的常规检测项目,并设有质控孔。
原理
微柱凝胶免疫反应的本质是红细胞凝集试验,也可称之微柱凝胶血凝试验 (Microcolumn Gel Heamagglutination Assay,MGHA), 在 微柱凝胶管中,红细胞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红细胞凝集团块。在一定离 心力下,该凝集团块位于胶表面或胶中;而红细胞未和相应抗体结合,仍为 分散的红细胞,在同样的离心力下,红细胞沉降到微柱管尖底部。
无临床提示者,仅三种
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3 血清抗体↓ 6种
(1)年龄小于6个月或老年(临床提示) (2) 双胞胎嵌合体(家族史) (3)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提示) (4)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史) (5)先天性ABO抗体缺失 (6)大量输液(输液史)
4 血清抗体额外反应 8种
(1)自身抗体(临床提示AIAH) (2)同种抗体 (3)对试剂反应的物质 (4)血清蛋白异常(临床常为肝病) (5)输异型血浆(输血史) (6)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史) (7)输含血型抗体的免疫球蛋白(输 血) (8)ABO亚型
无临床提示者,仅四种
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5 混合凝集 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