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一览
犀苑休闲营地 何多苓工作室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锦都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 “到我认真进行建筑创作已经是1993年左右。虽然从1982年以来我的 职业一直是建筑师,但是真正从事建筑设计还是最近10来年的时间。 由于我一开始就不喜欢建筑设计,学校里的4年,包括毕业后的十几年, 我都没有把精力放在建筑设计上。我没有真正爱这一行,也没有把它 作为我的事业。相反我对其它事情的兴趣更大。我一直想画画。像那 个年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爱好文学,偶尔我也写小说。” • 1993年,刘家琨的大学同学汤桦在上海办建筑个展。让刘家琨尴尬的 是,他是作为朋友而不是建筑师出席。这件事几乎触动了刘家琨最敏 锐的神经。在设计院写完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明月构想》后, 刘家琨离开了设计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 刘家琨为画家罗中立设计的艺术家工作室,成了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建筑作品,那是1994年。罗中立工作室让刘家琨体会到了建筑从设 计图纸到实物的乐趣。“那时从设计院出来自己干,刚刚起步,显然只 能接受一些朋友的委托。他们比较了解我,对我比较信任,所以前期个 人化作品要多一些。”1995年,刘家琨又为画家何多苓设计工作室,成 为他的“艺术家工作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后,他又陆续接手鹿野 苑石刻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项目,刘家琨“玩”这种小型文化空间 时对于环境的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为人称道,这些作品奠定了他 国内一线建筑师的地位。
刘家琨的建筑之路
• 在中国这些已经成名的少壮派建筑师中,早年具有文人身份的刘家琨 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一直拒绝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扎堆”, 长久以来始终立足于四川成都这片土地。从“艺术家工作室”开始出 手。 • 从事建筑设计这么多年,刘家琨一直很乐于当个文人,作为目前国内最 当红的一线建筑师之一,刘家琨至今仍觉得自己当初入行建筑设计界 简直是阴差阳错。 “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未听说过‘建筑学’,填志愿时连‘仓库保管’ 和‘皮革处理’都填了,无非也就是一个知识青年想跳出农村找个工 作。其实,我更喜欢的是画画。选择学建筑,是听说它和画画有些联 系。” • 上大学之后,刘家琨才发现建筑离画画实在太远。很快,他就对建筑失 去了兴趣,转而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在整整十年的时 间里,他只主持设计过两个建筑,却写了四部中长篇小说,是他建筑作 品的两倍,他一度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刘家琨用这 种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消极抵抗着——在建筑设计院里,他成了四川 小有名气的高产小说作家;而建筑学前沿发生的事对他而言就像传闻。
小说创作
• 自1982年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后,刘家琨的关注点和选择的表 达方式仍然主要是文学。1983-1984年是刘家琨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高 峰,《英雄》(1983)、《高地》(1984)的发表曾引起文坛激烈争鸣。 《英雄》的主角"半只鸡",少时"发育不良,雌雄难辨",天性落寞无争。 然而恶意的中伤和一场疾病使它变得好斗,打遍全院的公鸡成为"英雄"。 然而英雄自有"胜利的乏味",又"恢复了落落寡合的寂寞神气",不愿下地, 也不愿吃人间烟火--成为介于天上和尘世之间的不伦不类者--最后从楼顶 落到地上"成为乱糟糟的一团"13。在这里,刘家琨揭示了"英雄"的尴尬境 遇和悲剧性命运,小说中的男孩冷漠地成长而又洞察一切,俨然鸡的化 身,暗示了作者对"英雄"与"反英雄"这一哲理问题的长久思索。然而当时 在《青年作家》争鸣栏目里的多篇评论无一例外地认为,小说塑造厌世 英雄过于消极。14其实,这篇小说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建筑 师骨子里在具有英雄情结的同时又保持了对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命数的洞 察和对英雄意识的深刻怀疑。由此,不难理解建筑师的设计中大量出现 的拙朴逸野甚至有时是大胆"莽撞"的建筑原型和体量,也不难理解建筑师 对乌托邦城市理想热情而细致的文学设想和最终残酷的否定。
趣闻
• 毕业后他的第一个独立作品--一个纸上建筑--日本雕塑博物馆的设计竞 赛方案却留在了著名女诗人翟永明的文字中。方形体量的博物馆设计 在一个海滩上,涨潮时建筑沉入水面 ;退潮时建筑浮出水面,散布在 海滩上的石凳、石柱,便与建筑一起成为被海水和时间冲刷的现代遗 迹。翟永明认为 :"他仿佛是为我们设计出现代文明必将坍塌的未来 的废墟,并通过时间的潮起潮落,使我们聆听来自未来的声音"。11 作为建筑师的挚友,翟永明敏锐地看到了这个作品在建筑的空间性中 试图融入的时间性。通过潮水的涨落,刘家琨不仅把过去(博物馆是 承载历史的场所)拉向现在,同样也把现在沉没入未来,以瓦解"现 在"作为时间意义上的确定性。而时间性恰恰是文学作品惯常表达也 最易于表达的主题;建筑师撰写的图纸说明"潮水是呼吸的"作为方案 构思的另一个要点--博物馆前方设有一个平台,潮水上涨时,"水沿着 海滩的确如呼吸般舒缓地漫过平台"更完全是一种文学语言和意象。 从刘家琨的第一个独立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学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的 建筑并成为设计的出发点 :与其说这个方案是空间的,不如说是时间 的 ;与其说这个方案是建筑的,不如说是文学的。

刘家琨在国内建筑界崭露头角是在1994年到1999年先后完成艺术家工作 室系列之后。在这四个工作室里,他对小说的结构操作方法开始出现在 建筑中,这就是建筑的主体叙事性语言和"游走路径"的出现。与此同时, 这四个建筑方形体量的内部都呈现了方形印章图案般内在的迷宫性。 在艺术工作室系列设计期间,刘家琨还创作了他的第一个长篇小说《明 月构想》(1995)。作者不仅把一个类似柯布西耶"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1935)设想的理想城--"明月新城"的悲剧性命运(建成了样板 小区,但最后永远沉入了水底)放置于上世纪60年代和云贵高原到泽南 盆地之间的普照平原的时空背景中,并且让"明月新城"的设计师"欧阳江 山"身败名裂的后半生独居于一幢高楼屋顶的电梯机修间,俯瞰大片城区, 以维持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幻觉。刘家琨再次让"英雄" --乌托邦理想城市的 设计师--最后成为了介于天上和尘世之间的不伦不类者,一如《英雄》中 的半只鸡,表明了建筑师对现代主义英雄人物的绝对理想和孤独命数的 清醒认识。而"明月新城"的被毁则显示了建筑师在了然现代主义城市规划 的失败结果后,对理想城从设想、建设至最后毁灭的重新诠释,而且时 空转换到了60年代的中国西南地区。这种对理想城的失望和态度从某种 程度上也解释了建筑师在早期较少从城市角度设想和计划未来的建筑可 能,而选择了对建筑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和技术资源的现实性态度。
• 由于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城市发展阶段,人们一面在经营汇聚,一面在 经营逃难,于是我的工作越来越明显的分为两个部分:都市建筑和乡 村建筑,乡村建筑在工地控制方面十分辛苦,但在决策上其它比较简 单,至少比较习惯:传统、文脉、视野、光线、材料、空间、地形地 貌与场所精神。它们基本上仍属于古典建筑学的思考范畴。相比之下, 都市建筑则复杂得多,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驾驭功利。它既是建设的 驱动力,同时又是破坏力,我的策略是:跃到起点,介入策划。通过 原动力,对都市的需求进行填补和引导。
根植西南的 本土建筑师
刘家琨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 评价 言论 趣闻 作品
• 建筑师生平
• 1956年生于成都。他的父母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医生。小时候刘家琨喜 欢画画。并且正规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中学毕业后刘家琨下乡来到农 村,经过一段百无聊赖的时光后,他已知青为题材写了他的第一篇小 说。因为想画画,刘家琨在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时,考上了重庆建筑 工程学院建筑系。 • 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 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 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 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 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这个词包含哪些内容,建筑师 就应该关注哪些。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特别重要的部分,因此,建筑 师这样的一个群体,肩负的责任使命也是有它的特殊性的,而且建筑 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造成形成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 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说法是,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你如 果不回避中国性的问题,而尝试去解决,并在解决中有自己的考虑和 创造,中国性也就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主要成就
• 2011年 国际建筑大奖 ——最佳全球新设计奖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Global Design, 2011 • 2010年 建筑实录中国奖——最佳公共建筑奖 Architectural Record China Award, 2010, Best Public Project • 2010年 建筑实录中国奖——最佳历史保护建筑奖 Architectural Record China Award, 2010, Best Preservation Project • 2009年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from 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2009 • 2007年 远东建筑奖 Far East Award in Architecture, 2007 • 2006年 建筑实录中国奖——最佳公共建筑奖 Architectural Record China Award, 2006, Best Public Project • 2003年 中国建筑艺术奖 Chinese Architecture & Art Prize, 2003 • 2003年 第七届亚洲建协荣誉奖 Honor Prize of the 7th ARCASIA, 2003
言论
他说: • 好的建筑表达出除了建筑用其他不能表达的东西,好的文字表达出除 了文字用其他不能表达的东西。在分清区别之后,以两个领域互为参 照系。就可以更加明确各自的独特性在哪里,也就可以毫不牵强地 “借力”。这种“借力”,比相互比喻或转换套用要更加接近本质。 尤其是在意境、情景设置,经验传达、分寸感等等这些具有共同性的 方面,这种相互借力不会显得勉强。 • 文学是线性阅读,建筑是空间性的,是被瞬间接受的,虽然文学与建 筑使用了不同的表达工具,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在想象力和 分寸的把握上,具体使用的工具怎样发挥工具的特性,如何找准语言 风格等方面也都是相似的。所有的事物都在某一方面存在着内在的相 似性,尽管,不同的工具都有不一组乡村建筑设计已陆续修建,它们逐渐成形,开始明确 显示出我在职业实践中所重视的一个方向。这组砖混建筑力图传达出两个方 面的信息:一是文人意蕴;一是低技理念。所谓文人意蕴,不仅指中国传统 文化中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取向,不仅指以心造境的氛围营造概念;它 还指建筑手法上的拙扑野逸,即类似于文人水墨相对于院体画的非职业化 和非正规性;它甚至还指我个人想把文学方法和建筑设计融为一体的企图。 而"低技"一词是个用语不太贴切的基本理念。相对于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经典 语言的"高技"手法,"低技"的理念面对现实,选择技术上的相对简易性,注重 经济上的廉价可行,充分强调对古老的历史文明优势的发掘利用,扬长避短, 力图通过令人信服的设计哲学和充足的智慧含量,以低造价和低技术手段 营造高度的艺术品质,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点,由此探寻一条适用于经济落后但文明深厚的国家或地区的建筑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