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更是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人们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须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面对环境问题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人类生活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长期以来,由于遵循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界的过分索取已成为一种习惯。在人类以强势固守完全自我中心的情况下,大自然被严重透支了,以至于形成生态危机。显然,这样的发展态势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除了具有物质资源意义,还以自身为价值尺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自然美的精神价值尺度。

一、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及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环境保护涉及到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与人与自然和谐两个问题。从物质利益关系来看,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是低收入人群。由于环境污染加大了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不平衡,从而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降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环境保护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直以来,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第一,环保投入没有增加经济财富的存量。所以,环境保护必然降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二,由于环保投入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公众的环境福利,具有“公共消费”性质,引发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第三,由于自然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当自然环境容量达到饱和状态以后,环境保护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成本,从而构成经济系统价格形成机制中必须考虑的要素环境保护既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环境保护既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它只是经济增长成本上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采取从源头预防废弃物产生和污染减排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环境保护投入可以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环境容量饱和后的环境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它必然改变传统经济成本价格结构和运行方式,从而改变生产要素配置

方式和结构,但并不必然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2006年以来,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地方政府和企业响应度很高,这不仅没有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使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与循环经济发展快、要素配置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无关系。为了节能减排,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发加快了,生产企业的单套生产技术设备规模的大型化正在对落后产能形成替代,技术效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环境效率都大大上升了,污染排放下降了,但生产规模反而扩大了。在产能替代建设过程中,还形成对传统产业的大量新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变得和谐起来了。

三、该如何在宏观调控中体现节能降耗指标

节能减排是微观技术效率指标,它们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经济系统的能源与环境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能源效率是表征单位能源消耗获得的有效产出的指标,而环境效率是表征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的指标。与能源效率不同的是,由环境容量总量是不可增加的,环境容量超负荷意味着必须在绝对量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即使是环境效率高,总量绝对量超标也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污染“减排”的宏观调控应该采取总量调控与效率调控相结合的办法。总量调控应该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地区的总量,在此基础上,采取超标地区必须削减总量排放的数量指标控制。

四、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可以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环境保护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