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名著阅读必须导向“真阅读”与“深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名著阅读必须导向真阅读与深阅读名著阅读必须导向真阅读与深阅读

徐金国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浅阅读与伪阅读盛行

一是放羊式阅读。所谓放羊式,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和语文教材的编排,教师只是给学生明确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然后在阅读课上直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任由学生自由阅读,教师既没有教学前的精心备课、活动设计,也没有课堂上有效的指导,同样也没有课后的练习检测与拓展探究。在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像一位牧羊人,只负责把羊带到一片广袤的草地上,任羊自由吃草,自由嬉戏。至于羊能否找到这片草地上最丰茂的草料,吃了多少,消化怎样,营养吸收如何,一切皆顺其自然。如此阅读,好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广泛涉猎,但问题也很突出,学生往往容易浅尝辄止,难以深入。

二是节选摘编式阅读。从目前使用面比较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看,在名著阅读的编排上,都采取了内容节选和资料摘编的方式进行呈现。于是,很多一线老师的名著阅读课只是就教材教教材,把名著节选的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文本进行课堂研习,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写者的真实意图,采取由点到面,逐步向全书辐射、延伸和拓展的教学策略,不能从教材的选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整本名著阅读与欣赏的方法指导。这样的名著阅读教学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深入,实质粗浅、偏狭。

三是应试式阅读。所谓应试式,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的名著阅读考查,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去阅读原著,静心思考,梳理内容,汲取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而是把一部名著演绎成一道道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老师再进行讲解。这种以练代读的课堂,通过大量刷题,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目标,但其本质却具有反阅读的倾向,是一种必须警醒的伪阅读。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教师不阅读或浅阅读成为普遍现象

一是语文教师自身不阅读或浅阅读,根本无法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职责。在当前应试教育高烧不退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工作负荷都不轻,学生管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成绩考核等,几乎每一件都不能让老师省心。一线教师几乎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坐下来静心阅读和精心研究,疲于应付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少教师生存的常态。笔者曾经在一个县区的中学语文教师体中做个一个调查,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推荐为初、高中生阅读的22部名著,能够达到100%阅读过的教师,占比不足6%,即使分初、高中学段,能够做到100%阅读过的,也不足20%,能做到不但阅读过这些课标推荐的名著,而且还能够就其中的一两部有所研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阅读感悟和导读文字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当语文老师自身的精心阅读、沉潜研究变成一种奢侈的时候,当大多数语文老师都不去阅读的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指导也只能是有心无力了。

二是名著阅读考查在整份语文试卷中占分权重偏低,试题命制水平不高,导向不明,导致名著阅读成为现实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笔者曾经对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名著阅读题进行过专门的统计和分析,以笔者搜集到的2015年92份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名著阅读题为例,在总分为120或150分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题分值为3-4分的有13份,占比14%;分值为5-7分的有71份,占比77%;8-10分的有8份,占比约9%。对这些名著阅读考查的题型进行分类,大致有四类:填空、选择、简答和材料阅读理解。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看几道阅读考查的题目:例1,填空题:

(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

集,《繁星·春水》是

集。

(2)《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

,晁盖之后是

例2,选择题:下面有关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选自其中。

D.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又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例3,材料阅读题: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马和驴》,完成以下题目。(具体材料略)(1)《伊索寓言》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特别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

的修辞手法,刻画栩栩如生,给人深刻印象。

(2)请概括《马和驴》的寓意。

(3)《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请你从中选择另外一则寓言故事,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对以上三道试题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因为教师自身不阅读或浅阅读,无论是填空、选择题,还是材料阅读题,三道题的考查都停留在伪阅读和浅阅读的层面,都没有能够导向学生真阅读和深阅读。在目前考试仍为教学指挥棒的背景之下,这就难怪学生不愿意在名著阅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真阅读和深阅读了。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名著阅读必须导向真阅读和深阅读

一是要切实加强名著阅读命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考查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考试是教学指挥棒的背景下,怎么考就怎么教,不仅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价值取向,甚至也是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和学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真正要做到从局长、校长到老师,从家长到学生都真心重视名著阅读,舍得在名著阅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就一定要在中高考试卷中,让名著阅读占据应有的地位和分值,让名著阅读考查指向真阅读和深阅读。让那些真正在阅读上投入多,爱阅读、真阅读、深阅读的考生,在考试时候能多得分、得高分,让那些平时投入少,不爱阅读,只是临时抱佛脚假阅读的学生在考试中少得分、不得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目前课标中关于名著阅读的要求,只是悬在半空中,无法落地生根的状况。

加强名著阅读命题的研究,关键是要导向名著的核心价值,所考查的试题要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真正能够考查出学生有没有对整本书进行精细化的阅读,并能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思考,汲取名著的营养价值。例如,在考查《水浒传》阅读时,笔者曾经命制过这样两道题。

第一道填空题:

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全书的结构。请结合你对这部书的阅读,说说这条弧线以

为起点,然后步步上升,至梁山

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

降至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