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1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书笔记2《朝野佥载》一部记载唐代琐闻轶事的笔记,张鷟著。
张鷟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别集《游仙窟》。
《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12)
除此之外,还要适当掌握有关的⽂体知识。
如什么叫歌⾏体?什么叫近体诗?《长恨歌》、《燕⾏》、《⼭居瞑秋》等诗分别属于哪种诗体?什么叫“唐传奇”?与诗歌相⽐,词在形式上有何特点?什叫话本?等等。
⼆、考试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本门课考试题⽬主要有以下⼏种类型: 第⼀、填空题 此类题听考的主要是识记类、客观性的问题,要求在复习中强记,在答题时明⽩准确。
注意不要错别字,特别是⼈名书名地名等,写错别字即等于另⼀个⼈另⼀本书另⼀个地⽅了。
此类题所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类: 1、考背诵作品中的句⼦、名句或作品的出处。
如: (1)王维《⼭居秋瞑》的⾸联是(空⼭新⾬后,天⽓晚来秋)。
(2)杜甫《春望》的尾联是(⽩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
(3)“⾝当恩遇常轻敌,⼒尽关⼭未解围”的作者是(⾼适),篇名是(《燕歌⾏》)。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的作者是(李商隐)。
2、考作品的创作时间、地点和背景。
如: 杜甫《春望》写作的时间是(757年春),地点是(长安)。
3、考流派、作品的作者及其⽣活时代。
如: “王孟诗派”中的“王”是指(王维),“孟”是指(孟浩然)。
4、考作品中的⼈物。
如: 《长恨歌》描写了(唐⽞宗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5、考对作品主题或词语的理解。
如: (1)“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的“王孙”是指(作者王维⾃⼰)。
(2)《⾛马川⾏奉送封⼤夫出师西征》中的“汉家⼤将”实指(唐朝⼤将)。
6、考有关⽂体的知识。
如: 宋代民间⽩话短篇⼩说叫做(话本)。
第⼆、单项选择题 题⽬下列出四个答案,只有⼀个是正确的,要将正确的⼀项填⼈括号中,可填写⽂字,也可填写序号。
此类题所涉及的内容与第⼀类填空题相同。
如: (1)都在《进学解》中出现的⼀组成语是(④)。
①业精于勤⾏成于思贪多务得迟避三舍 ②细⼤不捐焚膏继晷刮垢磨光⾃相⽭盾 ③头童齿豁贪多务得⾏成于思各⾃为政 ④业精于勤⾏成于思含英咀华动辄得咎 (2)陆游《关⼭⽉》⼀诗的题⽬是(①) ①乐府旧题②新乐府标题③⾃作新题④词牌名 (3)《长恨歌》属于(②) ①讽谕诗②闲适诗③感伤诗④杂律诗 (4)下列作家名字号正确的⼀项是(②) ①⽩居易,号乐天,世称⾹⼭居⼠ ②欧阳修,字永叔号放翁、六⼀居⼠ ③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道⼈ ④李清照,字幼安,号易安居⼠ 第三、判断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版笔记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古文选一精讲12官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十二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一、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唐五代部分】(一)选择题1.杜牧,字牧之。
作品中深广的忧愤与旖旎的风情并存。
诗、赋、古文俱工,诗歌成就最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古体诗雄豪健峭,骨气遒劲;近体诗情致俊爽,风调清朗,七绝尤有远神逸韵。
有《樊川文集》。
2.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所作多抒发时代乱离、人生失意的感慨,还有大量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
艺术上兼长各体,七律成就尤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旨趣幽深,耐人寻味。
部分作品隐晦迷离,令人难以索解。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有《李义山诗集》。
3.《安定城楼》的典故“贾生年少虚垂涕”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贾谊上书不被汉文帝采纳,隐喻自己应试不中。
“王粲春来更远游”,以王粲自比。
“欲回天地入扁舟”,暗用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典故。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出自《庄子·秋水》,运用典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讽刺意味。
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温飞卿集》。
《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5.秦韬玉,字中明,一作仲明。
少工吟咏,“每作人必传诵”。
其诗一部分构思新奇,略得李贺遗意;一部分倩丽侧艳,近于温庭筠。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6.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工诗文,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
写景咏物之作富情致,某些小诗讽刺尖刻。
小品文成就较高,愤世嫉俗,内容有现实意义,讽刺辛辣,在盛行骈俪文风的晚唐时期独具特色。
17.罗隐,字昭谏,世称罗给事。
自编其文为《馋书》,益为当权者所憎恶,屡试败北,史称“十上不第”。
好谐谑,偶感辄发,其文笔锋犀利,多抗争愤激之谈。
其诗多咏物、咏史之作,亦多有警世之戒。
有《罗昭谏集》。
8.韦庄,字端己,卒谥文靖。
因曾居成都浣花溪,诗集名《浣花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
(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4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国殇》、《哀郢》、《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苟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氓》、《蒹葭》、《国殇》、《哀郢》、《离骚》、《晋楚城濮之战》、《冯援客孟尝君》、《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
[重要]著作:《诗经》;重要作家:屈原。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诗经》作品(略)。
屈原作品:《湘夫人》、《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哀郢》选自《九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援客孟尝君》。
(二)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
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庄子,《逍遥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6)
秦汉部分 李斯:《谏逐客书》 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
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即废除逐客令。
2.作品开头即提出全⽂的中⼼论点:“⾂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
列举的秦国客卿有:百⾥奚、商鞅、张仪,范睢。
该⽂列举⼴招客卿⽽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3.《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以资敌国”中的“黔⾸”指百姓。
4.《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的:(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
(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材倒不能⽤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有利敌国之举。
(简) 6.分析本⽂正反对⽐、利害并举的论证⽅法:重于正⾯评说,略于反⾯推论,点到即⽌,⼀正⼀反,对⽐强烈,是⾮清楚。
如第⼀段列举四代君主任⽤客卿富⽥强兵的事实。
然后⽤“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不内,疏⼠⽽不⽤,是使⽥⽆富利之实,⽽秦⽆强⼤之名也”。
⼗分醒⽬,发⼈深思。
(简) 贾谊:《过秦论》 1.《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均上奏汉⽂帝。
2.《过秦论》属史论体。
结句拟括全⽂中⼼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3.《过秦论》中“⼭东豪俊遂并起⽽亡秦族矣”的“⼭东”指崤⼭以东。
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景从”等,⽂采飞动,极有感染⼒。
4.《过秦论》“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5.《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6.《过秦论》的题⽬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
(2)是为了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简) 7.《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背诵部分大全
1.登幽州台歌——唐-陈⼦昂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限渺远,我深感⼈⽣短暂,独⾃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诗⼈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河依旧,⼈物不同” 来抒发⾃⼰“⽣不逢⾠” 的哀叹。
语⾔奔放,富有感染⼒。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限;第四句写诗⼈孤单悲苦的⼼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
句式长短参错,⾳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2.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黄河发源于黄⼟⾼原,⾼⼊⽩云之间,矗⽴漠北的⼀座孤城,背倚万仞⾼⼭。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门关。
凉州词:为当时流⾏的⼀种曲⼦(《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
羌笛:羌族的⼀种乐器。
杨柳:指⼀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门关外啊! 王之涣这⾸诗写戍边⼠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虽极⼒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的⼴阔胸怀。
A⾸句“黄河远上⽩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幅动⼈的图画:辽阔的⾼原上,黄河奔腾⽽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云中流出来的⼀般。
次句“⼀⽚孤城万仞⼭”,写塞上的孤城。
在⾼⼭⼤河的环抱下,⼀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川的雄伟⽓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理提供了⼀个典型环境。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1)「简答题及论述题」考试常从主题(即主旨、意旨、情感内容、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即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结构特色、写作特点、论证或驳论特点)、人物性格(即人物形象、事件-人物、性格特征)及分析名句的含义等角度命题。
因此要善于多角度审题,要善于分析和明确题型所揭示的概念和内容。
1.《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2.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3.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
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
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
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4.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
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5.《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一、先秦文学概况: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二)《氓》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
(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夫妇共同生活到老,老使我怨)(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简或选)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主要内容秦汉部分[目的与要求]1.分清本部分课文哪些是政论散文,哪些是历史散文;哪些篇目隶属汉乐府诗,哪些篇目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作品。
2.对政论散文,,要掌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对历史散文,要把握主要历史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司马迁《项羽本纪》,班固《苏武传》,汉乐府《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重点]《项羽本纪》中项羽、《苏武传》中苏武的性格特征;《陌上桑》中罗敷形象,《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形象。
[难点]贾谊《过秦论》的艺术特色;《苏武传》中卫律、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1、汉乐府:《陌上桑》《平陵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二)名言、警句、成语出处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破釜沉舟沐猴而冠。
衣绣夜行四面楚歌。
——司马迁《项羽本纪》鸿雁传书——班固《苏武传》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三)“第一”、“最”、“唯一”的作家、作品1.李斯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4.《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6.《陌上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
7.刘勰评《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四)术语名词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O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笔记《独不见》此诗写闺中少妇因丈夫久戍不归、音信全无而思念不已、孤寂难耐的愁苦之情。
七律。
《度大庾岭》此诗抒发了去国远谪的忧伤和怀土思归的向往。
《登幽州台歌》诗歌前两句纵贯古今,第三句俯仰天地,以广袤无垠的空阔背景,有力地突现了第四句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感遇》(兰若生春夏)一、诗中以兰若自比,隐寓着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二、托物寓意,纯用比兴,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
三、五言古诗,于平淡中见精警。
《春江花月夜》一、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恬静,由此生发出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
二、本诗可分为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沐浴下的春江花林景色及诗人由此而生的联想和感慨。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明月春宵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三、本诗绘景颇有特色,使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构成了空灵蕴藉、使人心醉神往的意境。
四、本诗语言优美自然,音韵和谐流荡,结构也很有特色。
《过故人庄》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
全篇以极为亲切简洁的语言和由往访至辞别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二、五律,风调却近古林。
浑然天成的艺术美。
《宿建德江》五绝借山水景物写羁旅愁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被历代诗家推许的名句。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文体:五律《渭川田家》一、五古,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安逸宁和、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流露了诗人厌倦宦游、企盼归田的心情。
二、诗前八句写景,末两句揭明旨意。
《终南山》一、这首诗为终南山传神写照,气象峥嵘,意境开阔。
二、王维在把握和表现景物的时候,善于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省俭而准确地形诸笔端。
《山居秋暝》山水诗,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
本诗写景纯用白描,轻描淡写,笔致简约。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部分(一))【圣才出品】
第2章秦汉部分(一)2.1 复习笔记一、辞赋(一)贾谊赋1.简介贾谊,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汉文帝初年,由洛阳守吴公推荐,被召见,官至人中大夫。
力主改革政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复被召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郁郁而死。
贾谊在政治上建议逐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全力抗击匈奴;并强调重农,充裕民食。
2.著作贾子新书十卷,共五十六篇。
政论散文:《论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虚赋》。
3.思想(1)仁与礼:以爱民为主要内容的施仁义、行仁政的思想是贾谊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a.在贾谊看来,在使汉朝长治久安而不至于重蹈秦亡的覆辙,就必须施仁义、行仁政。
b.贾谊的仁义观已带有了强烈的民本主义的色彩。
贾谊认为,秦之所以强大起来并能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合乎了民心。
(2)道与德:贾谊认为,阴阳、天地、人与万物都是由德产生的,而德又是由道产生的。
因此,在贾谊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本源,而德则是宇宙万物的直接本源。
4.后世评价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其文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气势汹涌,词句铿锵有力,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鲁迅曾说,他与晁错的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二)枚乘赋1.简介枚乘赋据胡刻《文选》本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县)人。
初为吴王刘濞郎中。
濞企图谋反,乘上书劝阻,不被采纳。
后为梁孝王客。
吴楚反时,又上书劝濞罢兵,由此知名。
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征入京,死在路中。
《汉书·艺文志》有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三篇。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品选笔记概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一、课堂笔记(一)秦汉部分1.《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是善于用比喻。
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
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2.《过秦论》的写作特点?《过秦论》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善于对比:秦与六国力量的对比,秦朝势力的威赫与陈胜义军力量的小弱对比等,都使文章论点的得出,显得自然而然。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汹涌澎湃的雄辩气势,特别能激动人心。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全国)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鲁仲连形象:①特立独行、足智多谋、能言善辩;②决不朝秦暮楚,而是“义
文章详解
★ ★ ★ ★
不帝秦”;③品德局尚,决不求名逐利,功成不受赏;④有排难解纷之心,以
挽救天下为己任。
《侍坐》
文章内容
★ ★ ★
(2)文中众人(侍坐的人)理想:①子路理想:治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②⅛有理想:治方六七十之国,“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逍遥游》
文章内容
★ ★
(1)本文选自《庄子》,“若夫乘天地之正”,点明了文章主旨。第一段,用“
列子御风而行”说明犹有所待。第二段以许由不接收天下,说明“圣人无名
末段说到大树樗,也是为了说明,无用才是大用”。(2)文中寓言:鳗鹏变
化、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点,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2)进言方式:“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丑师箴,艘赋,朦诵”。
《战国策》简介
★ ★
本书为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曾加以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
国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注释
★
(1)题解:选自《战国策》。苏秦:战国纵横家。说:劝说,说服。
鬻矛与盾”故事,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的矛盾。其中,“鬻矛与盾”出
自《难一・舜之救败》,故《舜之救败》运用了寓言形式。
《离骚》(节选)
注释
★ ★ ★
(1)“怨灵修之浩荡兮'’中,"灵修”代指君王,此处指楚王。(2)“固众芳之所
在”中,“众芳,指众多香花美草,比喻众多贤臣。(3)“原依彭咸之遗则”中
《齐桓晋文之事》
文章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重点资料作为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的古代文学创作自然丰富多彩,被誉为“东方古代文学之巨”。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资料,包括文学类型、代表作品和作者等。
一、诗歌1.代表作品:《离骚》《唐诗三百首》2.作者: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3.特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多数是象征性语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的点滴细节,屈原的《离骚》为东周抒怀的代表作品,而《唐诗三百首》则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二、散文2.作者:庄子、孔子、曹雪芹等3.特点:中国古代散文创作通常包括议论、记述、描写和叙事等,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追求,庄子的《庄子》和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古代散文文化的珍品,而《三国演义》则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
三、小说1.代表作品:《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3.特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风格多样,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瑰宝,而《水浒传》和《西游记》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最为著名和广为传颂的两部小说。
四、戏曲1.代表作品:《汉宫秋》《牡丹亭》《长生殿》2.作者:王实甫、李时中、白朴等3.特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源于曲艺和民间歌舞,后经历了唐代、宋代和元代的发展和传承,反映出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汉宫秋》、《牡丹亭》和《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代表作品,其中《汉宫秋》具有象征性的文化底蕴,而《牡丹亭》则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五、杂剧3.特点:中国古代杂剧创作承袭了戏曲的传统,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生道路。
《汴京寒食》是中国古代杂剧的代表作,而《西厢记》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著名和流传广泛的杂剧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先秦文学
01
一 上古神 话
02
二 周易
03
三 尚书
04
四 诗经
06
六 国语
05
五 左传
01
七 战国策
02
八 晏子春 秋
03
九 论语
04
一〇 老子
06
一二 孟子
05
一一 墨子
01
一三 庄子
02
一四 荀子
03
一五 韩非 子
04
一六 吕氏 春秋
06
一八 屈原
05
一七 礼记
秦汉文学
01
一 李斯
02
二 贾谊
03
三 晁错
04
四 枚乘
06
六 东方朔
05
五 司马相 如
01
七 司马迁
02
八 扬雄
03
九 桓宽
04
一〇 班固
06
一二 张衡
05
一一 王充
01
一三 秦嘉
02
一四 赵壹
03
一五 蔡邕
04
一六 汉代 乐府民歌
06
一八 古诗 十九首
05
一七 辛延 年
附录:参考书目
后折页
封底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 一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参考书目
想象
诗经
教学
思想
生活
作品
文学
文学史 成书
历史
古代文学
文化
教材
周易
学生
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 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用芳草表示人才的诗句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5.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诗句有:“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路,在诗中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治国之道,所以,尧舜“遵道而得路”、桀纣“捷径以窘步”。党人之路“幽昧以险隘”,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4.诗中符合屈原所写流亡过程顺序的诗句有“出国门而轸怀兮”“顾龙门而不见”“上洞庭而下江”“当陵阳之焉至兮”等。
5“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中的“之”指代都城:“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中的“霰”指雪珠。
6.《哀郢》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简或选)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简或选)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2)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三)《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四)《将仲子》
1.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战争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展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2)作者还借人物主口表达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3)具体描写战争过程时,能以简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待交战的过程。(简)
7.表示屈原坚执之志的诗句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
(十二)《左传》:
《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晋楚城濮之战》
1.“城濮”故址在今山东省。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霸主地位的一场战争,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双方君主:晋国君主为晋文公(晋侯);楚国君主为楚成王(楚王)。双方统帅:晋国统帅是原轸(先轸):楚军统帅为子玉。双方的盟国,晋国的盟国有宋国、齐国、秦国;楚国的盟国是陈国、蔡国、曹国、卫国。
(十一)《离骚》
1.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篇名《离骚》,班固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认为是指离别的忧愁。
2.《离骚》的象征手法尤其值得注意。象征由《诗经》中的比兴发展而来,将创作艺术推进一步。
3.用芳草表示高超才干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试比较晋文公,先轸和子玉的形象: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极有见识,懂外交、懂策略,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子玉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他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神态与晋文公、先轸等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简)
7.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2)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①—唱三叹,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②表示时间推移。⑧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简)
(七)屈原:
屈宋是屈原和宋玉并称。
1.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2.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楚辞》。汉代刘向曾辑录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为《楚辞》一书。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2.《晋楚城濮之战》中提出“退避三舍”的是晋国的子犯,“晋侯梦与楚子博”中的“楚子”指楚成王。
3.子犯“战而捷,必得诸侯”揭示了争霸战争强者为王的实质。
4.分析《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2)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简)
2.本篇主题及意图: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简)
3.《国殇》为何从敌胜我败着笔:(1)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2)屈原写《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简)
(十)《哀郢》
1.《九章》中的一篇。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写作背景有两种说法最流行:(1)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屈原被流放时作。(2)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屈原为哀郢都被秦将白起攻陷而作。
2.“何日夜而忘之”是《哀郢》中直抒感情的句子。
3.含有屈原流亡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陵阳”在今安徽省。
(六)《蒹葭》
1.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2. 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2)“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简或选)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7.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1)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
6.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简或选)
8“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用何种手法,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用的是比喻手法。(2)表现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简或选)
9.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4.分析《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1)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2)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1.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九歌》,写湘君(抒情主人公)对湘夫人的期盼与思念。是由男巫扮演的湘君演唱的迎神歌。
2.“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千古名句。
3、《湘夫人》的艺术特点
1、本文主人公是湘君,描写的是湘君站在湖水边抒发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借献给神灵的乐歌,抒发人世的离合悲欢,是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5、《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作品25篇。王逸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
6、《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
(八)《湘夫人》
一、先秦文学
概况: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