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与指南探讨
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与指南探讨
交流内容:
一、综述
二、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三、“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概要介绍
一、综述
1.1智慧水务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
●
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净水厂集散型控制系统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
查表和营业收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动态数学模型系统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
利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可靠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维护,逐步向净水处理和配送过程的模拟和优化的方向过渡,力争实现各自控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总体上达到先进国家21世纪初水平,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
给水行业的信息化达到国内信息化的先进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
全国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公司都建立起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健全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计算机管理。
在小城镇,自来水生产、供应基本实现信息化。
●
国内一级城市供水企业(供水量100万m3/d 以上)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城市供水企业(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国际旅游城市、省会城市,或供水量50万m3/d以上),以及一些三级城市的供水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尤其在水厂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方面,一些新建水厂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实现了“总体上达到国外(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水平。
”的规划目标。
这些系统的建立和成功应用,为进一步规划建设智慧水务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
城市供水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
谢谢你的关注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城市供水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Urban water suppl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monitoringsystem(征求意见稿)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言根据《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12]82号)和《山东省城市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鲁建城字[2013]9号)等有关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运行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 系统的总体要求;4. 系统构成与功能;5.水质在线监测参数;6.水质在线监测点位;7.现场监测站房;8.采配水设施;9.在线监测设备;10.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11.系统控制管理设施;12.系统安装;13.系统验收;1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5.运行维护。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纬五路68号,邮编:250021,电子邮箱:sdgpsjc@163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参编单位:国家城市供水(排水)监测网济南监测站山东省给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起草人员:贾瑞宝孙韶华周维芳马中雨宋武昌陈家全陈兴厅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12 术语23 系统构成与功能44 水质在线监测参数65 水质在线监测点位76 现场监测站房97 采配水系统108 在线监测设备118.1 一般要求118.2 构造要求118.3 功能要求118.4 性能指标要求119 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139.1 数据采集139.2 数据存储139.3 数据传输1410 系统控制管理设施1510.1 监控中心 1510.2 现场监测站点 1511 系统安装1711.1 采配水系统安装1711.2 仪器设备安装1711.3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安装1712 系统验收1912.1 验收的基本条件1912.2 监测站房验收1912.3 采配水系统验收1912.4 仪器验收1912.5 数据采集传输仪验收1912.6 联网验收2012.7 验收报告 201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2113.1 人员及制度要求2113.2 技术档案要求 2113.3 仪器校验 2113.4 数据管理要求2113.5 数据有效性保证措施2114 运行维护23附录A pH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4附录B 溶解氧(DO)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5附录C 温度在线监测仪器的校验28附录D 浑浊度仪器的校验29附录E 电导率仪器的校验 31附录F 在线余氯监测仪器的校验33本规范用词说明35引用标准名录36条文说明35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 12 Terms 23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44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Online Monitoring 65 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76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97 Water Intake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108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118.1 General requirement 118.2 Sstructural requirement 118.3 Function requirement 119 Data 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139.1 Data acquisition 139.2 Data storage 139.3 Data transmission 1310 System Control Facilities 1510.1 Monitoring center 1510.2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1511 Sysrem Installation 1711.1 Water Intake and Distibution Systems Installation 1711.2 Equipmenrt Installation 1711.3 Data 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Installation 1712 System Acceptance 1912.1 Basic Requirements of System Acceptance 1912.2 Acceptance of the Site Monitoring Station 1912.3 Acceptance of the Water Intake and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19 12.4 Equipmenrt Acceptance 1912.5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cceptance 1912.6 Network Acceptance 2012.7 Acceptance Report 2013 Quality Control and Assurance 2113.1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and System 2113.2 Requirements for Techinical files 2113.3 Equipment Acceptance 2113.4 Data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2113.5 Guarantee Measures for Availability of Data 2114 Operation and Maitenance 23Appendix A:Calibration of Onlin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pH 24Appendix B: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Dissolved Oxygen 25 Appendix C: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emperature 28 Appendix D: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Turbidity 29Appendix E: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31 Appendix F:Calibration of On-line Monitoring Equipment for Residual Chlorine 3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36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51 总则1.0.1为规范城市供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城市供水水质信息,全面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制定本规范。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03.29•【字号】豫建城[2013]16号•【施行日期】2013.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豫建城〔2013〕1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委)、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局:为实现《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编制及修编本地区《城镇供水专项规划》。
为加强对各地城市供水及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业规划的编制质量,我厅组织制订了《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地贯彻执行。
一、各市、县建设(市政)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纲要》要求,抓紧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省辖市原则上要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县(市)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
二、各市、县要安排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供水及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
三、为保证规划编制的质量,实行规划评审制度,各地编制的规划须经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各地在执行《纲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厅城建处联系。
联系人:周莉莉孙聪会联系电话:*************2013年3月29日河南省城市供水与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明确规划适用对象)、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2014年自来水行业信息化软件分析报告
2014年自来水行业信息化软件分析报告2014年7月目录一、行业市场概况 (4)1、软件行业市场概况 (4)2、民生行业信息化领域概况 (5)3、自来水行业信息化概况 (6)二、行业发展及前景 (6)1、国内外自来水行业信息化现状 (7)2、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8)(1)企业观念陈旧,导致建设存在盲目性 (8)(2)没有建立长期的信息化建设的体制 (9)(3)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 (9)(4)数据来源多渠道,准确性、一致性较差 (10)(5)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 (11)3、行业发展前景 (11)三、国家的监管体制及政策 (12)四、行业市场规模和主要企业 (15)1、易维科技 (16)2、金水来 (16)3、杭州蒲菲特 (16)4、重庆森鑫炬 (16)5、同创科技 (17)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7)1、技术及行业经验壁垒 (17)2、市场及客户忠诚度壁垒 (17)3、人才壁垒 (18)4、品牌壁垒 (18)六、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9)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9)1、有利因素 (19)(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19)(2)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0)2、不利因素 (20)(1)缺乏行业标准,整合存在困难 (20)(2)行业人才短缺 (20)八、行业周期性、区域性特征 (21)一、行业市场概况1、软件行业市场概况软件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主导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软件产业已逐渐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行业,成为拉动整个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统计,2013年我国软件行业销售额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远超全球5.7%的平均水平,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规划,目标到2015年,我国软件行业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24.5%以上,出口突破600亿美元。
2015年给排水阀门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给排水阀门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2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6)
(1)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
(2)主要政策法律 (7)
二、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规模 (10)
1、我国给排水阀门行业发展历程 (10)
2、我国给排水阀门行业发展现状 (12)
(1)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12)
(2)设计能力亟待提高 (13)
(3)行业竞争呈两极分化 (14)
(4)行业上下游情况 (14)
三、我国给排水阀门行业发展趋势 (15)
1、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5)
2、大口径、特大口径阀门需求不断增长 (16)
3、阀门企业系统解决方案的要求不断提高 (16)
4、高性能阀门国产化和出口将不断提高 (17)
5、行业内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18)
6、阀门环保的要求将不断增加 (18)
四、国际给排水阀门行业发展 (19)
1、未来国际市场增长潜力 (19)
2、国际阀门市场竞争状况 (19)
五、行业风险特征 (20)
1、上游原材料价格风险 (20)
2、行业竞争风险 (21)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给排水阀门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总局等,上述国家部、委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管理规章制度、行业标准体系等间接对阀门企业生产经营施加影响。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给排水分会泵阀委员会及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对行业实行宏观管理。
各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如下表所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2]14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2]14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海南省水务厅,北京、上海、天津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为贯彻落实《规划》,现通知如下:一、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一)分解落实规划任务。
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明确辖区内各市县近远期的建设任务。
市县供水主管部门要将规划任务逐一落实到工程项目,并组织和监督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认真实施。
(二)加强项目技术论证。
抓紧组织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项目立项审批前,要根据水源水质、供水设施状况、地质条件等,参照《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制定技术对策与方案,并充分进行技术论证,确保工程技术适用、建设规模合理,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水厂改造项目应考虑水质检测和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的要求,配置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应急净水设施;管网改造项目应采用优质管材和配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同步建设水量、水压及关键水质指标的在线检测设备。
(三)加快工程项目实施。
要加快工程项目的实施,定期汇总项目建设情况并加强监督指导。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2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2012年6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近年来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展及成效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有关部门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工程建设显著加快,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城市和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饮用水状况总体安全。
(一)关于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1.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日供水能力增加0.33亿立方米,管网长度增加22.21万公里,用水人口增加0.96亿人。
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人口6.3亿人,供水普及率达90.3%。
2011年,按照自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水样达标率为83.0%,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样达标率为79.6%。
目前,全国约85%的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划定了保护区,编制了水源地保护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
2.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体系初步建立。
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卫生部印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城市饮用水规划》)。
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
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丰宁满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12.02.18•【字号】•【施行日期】201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各镇、乡(蒙古族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已经县政府六届三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八日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一、基本情况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
北枕内蒙古高原南麓,南擎燕山山脉北尾,地处东经115º54′~117º20′,北纬40º53′~42º00′。
丰宁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东与围场、隆化县交界,西与张家口市沽源、赤城县为邻,南与滦平县和北京市怀柔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相连,是全省环京津的县份之一。
全县东西长136.5公里,南北宽122公里,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
全县共辖26个乡镇,309个行政村。
(一)河流、水系丰宁共有较大河流5条,分属滦河流域和潮白蓟运河流域。
其中滦河流域有滦河干流、兴洲河,潮白蓟运河流域潮河、汤河、天河,水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中:滦河发源于大滩镇孤石村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上源称闪电河,始流直向北,流入张家口市沽源县,境内流域面积为3134.2平方公里。
兴洲河(县内称牤牛河)发源于选将营乡松木沟村冰朗山脚下,流域面积为1445.6平方公里。
潮河发源于黄旗镇哈拉海湾村,境内流域面积为3359.8平方公里。
汤河发源于五道营乡南台村猴顶山脚下,流域面积为620.3平方公里。
天河发源于杨木栅子乡东沟门村北,流域面积205.1平方公里。
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建办市函〔2020〕334号
28 关于印发《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通知
建城[1994]784号
29 关于印发《城市供水2010年技术进步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建城〔2005〕179号
30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
建城〔2012〕128号
91 关于印发《建设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点》、《关于大力发展建设职业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92 关于印发建设部直属高等学校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93 关于颁发中等专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十四个专业教育标准(试行)的通知
94 关于印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十四个专业培养方案的通知
— 21 —
序号
文件名称
文号
55 关于开展村镇垃圾治理全覆盖县(市、区)统计公布工作的通知
建办村函〔2009〕616号
56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
建办村函〔2016〕249号
57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
建村〔2015〕195号
42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建村〔2016〕147号
43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改善贫困村人居卫生条件的指导意见
建村〔2016〕159号
44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
建村〔2016〕274号
101 关于印发《建设部西部地区建设人才开发工作计划》的通知
建人[1998]116号 建人函〔2016〕29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2.11.01•【文号】建科[2012]156号•【施行日期】2012.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建科[2012]156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单位: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我部在总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1月1日附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一二年十月)编制说明针对我国城镇供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不完善、水质监测能力弱、突发污染事故频发、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围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全面实施的迫切要求,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在“十一五”期间,设置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以下简称饮用水主题),通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初步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供水设施面临升级改造和扩大规模的迫切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2年5月25日以建城〔2012〕82号文发布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
2013年智能表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智能表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计量智能化为大势所趋 (3)1、智能计量仪表概述:结构、性能大不同 (3)2、能源价改催生智能计量仪表需求 (4)(1)阶梯气价箭在弦上 (4)(2)阶梯水价值得期待 (5)(3)供热计量改革已于2010年启动 (6)二、智能计量仪表市场容量:大空间高增长 (7)1、智能水表行业启动酝酿中 (7)2、智能水表“十二五”复合增速:约20% (7)(1)水表新增需求 (7)(2)水表新增需求:基于房地产建设的预测 (8)(3)水表更换需求:基于房地产建设的预测 (10)(4)“十二五”水表总需求 (11)(5)“十二五”智能水表需求复合增速约20% (12)3、智能燃气表行业需求爆发在即 (13)4、智能燃气表“十二五”复合增速:40%以上 (13)5、热量表2010年需求启动 (15)6、热量表“十二五”复合增速:37.69% (15)(1)“十二五”总需求4327.65万台 (15)(2)“十二五”热量表年需求复合增速37.69% (16)三、计量仪表行业竞争格局 (17)1、智能水表市场 (17)2、智能燃气表市场 (18)3、热量表市场 (18)一、计量智能化为大势所趋1、智能计量仪表概述:结构、性能大不同智能计量仪表主要用于计量水、热、气、电和油等的供应、使用量。
智能计量仪表配合管理系统后,能实现计量数据的自动产生和录入,自动实行抄表及控制,自动完成仪表数据的抄录、控制、数据存储、查询、月结、抄表结算、收费结算、报表打印等各项功能,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完成人工所进行的各种复杂工作。
智能计量仪表很好的满足了上述要求。
与传统计量仪表相比,智能计量仪表在性能、结构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性能方面,传统计量仪表只具有供应、使用量计量功能,抄表结算等后续工作需人工完成。
而智能计量仪表可以实现计量、抄表、结算等一系列流程的自动化,同时具备使用量的实时监测功能,满足了能源阶梯价格的实施要求。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12-82号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供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十二五”期间《规划》范围为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包括全国重点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非县城建制镇),到2020年规划范围扩展到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
目录一、现状与问题.......................................... - 1 -(一)城镇供水现状 ............................................................................. - 1 -(二)“十一五”进展情况 ................................................................. - 2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 - 3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4 -(一)指导思想 ..................................................................................... - 4 -(二)规划原则 ..................................................................................... - 5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 6 -(一)规划目标 ..................................................................................... - 6 -(二)总体规划任务 ............................................................................. - 6 -(三)“十二五”重点任务 ................................................................. - 7 -四、“十二五”规划投资估算............................. - 10 -五、保障措施........................................... - 11 -(一)明确责任主体 ........................................................................... - 11 -(二)保障资金投入 ........................................................................... - 11 -(三)科学实施规划 ........................................................................... - 12 -(四)强化监督管理 ........................................................................... - 12 -(五)加强科技支撑 ........................................................................... - 12 -一、现状与问题(一)城镇供水现状城镇供水发展迅速。
从城乡用水改造看中国供水设备发展前景
从城乡用水改造看中国供水设备发展前景水是生命之源,是保证人基本生活的保障。
用环境换来GDP的增长对水资源有较大危害。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重视。
国家分别对城乡地区居民用水做出相应规划以及发展战略:城镇供水改造与建设2012年,住建部、发改委下发《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镇供水改造与建设总投资将达4100亿元,其中:水厂改造投资465亿元;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水厂投资940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投资2亿元。
农村饮改造与建设“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任务总投资,需要1750亿元,其中大部分是用在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还有100多亿是用在农村学校上。
这1750亿,其中需要中央投资1188亿,占总投资的68%。
“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2.98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对于城乡两地巨大的投资金额,也将推动我国供水设备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最初的供水设备始于80年代初,通过重力式上下水位控制供水。
经过近半个世界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供水设备基本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在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优惠的政策条件下,供水设备企业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断以创新技术、优质品牌、良好口碑为突破点,跻身国内供水设备顶尖企业,为用户供水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目前,我国供水设备主要分为箱式无负压、变频恒压、变频无负压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供水设备。
可适用于城区居民、小区、工矿地区、乡镇、农村等区域用水。
比如城镇供水改造建设中可以选用变频无负压、箱式无负压这两种供水设备,农村饮改造与建设工程适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
为了满足不同的区域人群供水,适用不用供水环境,秉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未来我国供水设备发展趋向于环保、节能、技术含量高等显著优点的供水设备。
新密市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30)
新密市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15-2030)文本###公司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适用范围 (1)第三条规划依据 (1)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3)第五条规划原则 (3)第六条规划期限 (4)第七条规划范围 (4)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4)第八条供水量规划目标 (4)第九条水压规划目标 (4)第十条水质规划目标 (5)第十一条管网漏损率规划目标 (5)第十二条供水普及率规划目标 (5)第三章水源规划 (5)第十三条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5)第十四条水源选择及建设规模 (5)第十五条水源保护措施 (6)第四章供水工程规划 (7)第十六条用水量指标 (7)第十七条需水量规模 (7)第十八条供水量规模 (7)第十九条供水厂建设规模及厂址 (7)第二十条分质供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十一条供水厂运行管理目标. (8)第五章供水管网工程规划 (8)第二十二条供水管网规划布置 (8)第二十三条管材选择 (11)第二十四条监测点布置 (11)第六章节水规划 (11)第二十五条节水规划原则 (11)第二十六条节水措施 (12)第二十七条节水目标 (12)第七章分期建设规划 (12)第二十八条近期建设规划 (12)第二十九条远期建设规划 (14)第三十条近期建设投资规划 (14)第八章供水安全保障及运行调度管理规划 (15)第三十一条供水安全保障 (15)第三十二条水质安全保障 (15)第三十三条运行调度管理 (15)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16)第三十四条规划实施措施 (16)第十章附则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配合《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的实施,规范城区供水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与城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使供水工程的建设能够贯彻科学发展观,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维护新密市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制定本规划。
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供水管网管理系统(GIS)实践
步入21世纪,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作为城市命脉的供水行业,如何充分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已做为城市公益性供水行业亟待研究和落实的重要课题。
2012年5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12]82号),进一步明确了城市供水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
“智慧水务”,即是在此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先进的、创新的、实用的技术提出的。
供水管网信息系统GIS是“智慧水务”建设中最最重要的一项。
一、供水管网信息系统GIS建设的目的供水管网信息系统GIS是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制水、供水、调度、供水设施、DMA分区漏损控制的整合一体化平台,并实现巡检、维修、维护、材料库管等联合管理,实现目标:数字化管理供排水管网资产;动态管理供排水设施(新建年代、更换次数、品牌、养护记录、开关记录等)、指向任何一个设施自动显示所有信息;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为供水调度管理、管网模型服务;集成其它业务系统的监测数据,实时图形化监控管网运行状态;在一张图的整体展示:图形化展现收费系统中数据、用户水量、用户水表信息及位置、缴费记录及欠费信息、地下供水设施固定资产详细信息、调度系统、水库水源监测、DMA分区、流量计坐标、数据分析等。
为供水管网模型、水力计算提供准确的管网及附属设施信息。
运用手持GIS及3G技术,整合数据联系通道,实时进行现场抢修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故障抢修的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
工单管理。
巡检发现问题-发起维修工单-计时-维修进度-库房材料管理-完成维修-统计报表。
二、供水管网信息系统GIS开发和落地实施的难点1、供水行业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化管控方式的观念直接冲突,很多职工,甚至部分供水管网信息系统GIS是乌鲁木齐水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制水、供水、调度、供水设施、DMA分区漏损控制的整合一体化平台。
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
中 ,清 洁生产 、过程控 制 、资源 综 合利 用 和末端 废水 造 、供 水 管网 改造 、新建 供水 管 网 、新 建饮 用水处 理 的 “ 近零排放 ”与废水 回用等污染控制理念得 到了较好 厂 ,以及供 水水质检测环境监管 、供水事故应急能力建
的发挥 。
设 等 多个领 域 ,在 中央财 政资 金 的大规模 投 入 的带 动
1 . 2 万亿 ~1 . 3 万亿元 的产业 收入 。
及 再 生 利 用 设 施 建设 划 》发 布 , “ 十 二 五 ”任 务 目
5 . 9 万 公里 ,新增 污水 处理 规模 2 0 1 2 年为 “ 十二五”规 划实施 的第二年 ,在项 目建 标 为 :新 建 污水 管 网 1 5 6 9 万立方 米/ 日, 升 级改 造 污水 处 理规 模 2 6 1 1 万立方 设 资金陆续到位 的情况下 ,各地 的水污染治理项 目陆续 4 日, 新 建污泥处理 处置规模5 1 8 万 吨/ 年( 绝干污泥 ) , 开工 。与此 同时 ,国家加大 了政策指导 的力度 ,各 种相 米/ 新建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 6 7 5 万立方米/ E t ,相关建设 关规划 、政策 、标 准密集 出台,促进 了节 能环保产业 的 转 型与升级 。 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的大规模建设热潮之后 ,更 为
国内水务市场 正在加 强整合 ,市政污水处理设施 运 下 ,地方政 府和社会 多元化投 资可望得 到充分放大 。 2 0 1 2 年7 月1 日, 《 生 活饮 用 水 卫 生标 准 》 ( GB 营市 场集 中度 有 明显增 强 趋势 ,工 业 园区水 务运 营领
当代水行业与水专项的新任务与新展望——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七届水大会上的发言解读
、
方式 , 缓解我 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 ,设立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 供强有力 的科技支撑。新形势赋予了水专项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 , 水专项将以更高的水质标准 ,建设优质的水 生 态环境 为 目标 ,为建设美丽 中 国 ,推 动城镇化 进程 ,构 建环境 友好型城 市做 出重 要贡献 。 水专项精心设计 , 循序渐进 , 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组织实施 , 第一阶段 目 标主要突破水体 “ 控源减排”关键技术 , 负荷消减 1 5 %, 水质有所改善; 第二阶段 目 标主要突破水体 “ 减负修复”关键技术 , 水质明显改善 , 水环境安全;
城 镇供水 N O . 1 2 0 1 3 1
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 通过加大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 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 推动再生水利用等措施 ,使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8 5 %,县城达到 7 0 %,建制镇达到 3 0 %,城镇污水处理设
黥
城镇供排水 “ 十二五”规划发布实施 , 《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 十二五”规划及 2 0 2 0 年远景 目 标》 提出,通过供水设施改造 、新建供水设施、加强水质检钡 4 与监管能力建设等措施 , 使 中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达到 9 5 %,县城达到 8 5 %,重点镇达到 7 5 %,规划项 目总投资 4 1 0 0 亿元 ; 《 “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
第三阶段 目 标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环境 “ 综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 ,水质整体改善 ,城市水生态安全。 “ 十二五” 就是围绕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两个主题 , 进行整体部署。在重点流域 , 实施综合示范项 目, 通过监管平台、 产业化平台、 工程应用平台、 技术支撑平台, 对水源 、 水厂处理 、 输配系统、 污 水收集 、污水 处 理 、水体 再 到水源 地 的整个水 系统 ,进行 全 过程封 闭控制 管理 ,最终 达 到减负 修复 ,改 善 城 市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目的。 当前这两个主题取得了明显进展,“ 十一五”期间,两个主题在太湖、海河 、长江下游、黄河下游等重点流 域 和地 区部署 了 9 1 个课 题 ,总投 人经 费 4 2 . 5 9亿元 ; 初步构 架城市 水环境 系统理论 框架和水 污染控制 技术体 系 , 初步建立 “ 从源头到龙头” 全流程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和 “ 从中央到地方” 多层级的监管技术体系, 集成编制了《 城 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技术指南 》 ,为全国城镇供水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 全面突破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除磷 脱 氮 的核心 工艺技 术 ,指导 重点 流域 近 5 0 0座 城市 污水 处理 厂升 级改造 工 程 ,推 广应 用规模 1 5 0 o H I 3 , d ,累计新 增主要污染物负荷消减量每年 l 6 万吨 C O D , 5 . 4 万吨氨氮和 1 . 4 万吨总磷 ; 推动了新 国标的实施 , 为国庆 6 0 周年 、
2011-2017年我国城镇供水状况宏观数据分析总结
给水排水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6 增刊2020
2011-2017年我国城镇供水状况宏观数据分析总结
郑 丹 崔鹏飞 陈 永 贠金娟
(亚 太 建 设 科 技 信 息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北 京 100120)
摘要 为了追踪行业发展,在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的《中 国 城 镇 供 水 状 况 公 报》(2006-2010
基金项目:院科技基金课题中国城镇 供 水 行 业 数 据 报 告 (YT- 2018-01)。
导地位 2017年全国城镇 供 水 总 量 为 838.50 亿 m3,其
400
第46卷 增刊2020年
给水排水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6 增刊2020
中设 市 城 市 的 供 水 量 593.76 亿 m3,县 城 供 水 量 112.84亿 m3、建制镇 供 水 量 131.85 亿 m3,分 占 全
图 1 2017 年 全 国 城 镇 供 水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构 成 Fig.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urban water supply
production capacity in 2017
2017年,全国城镇公 共 供 水 的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为 37 593.02 万 m3/d,比 2011 年 增 长 了 26.05%; 2017年,全 国 城 镇 自 建 设 施 的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为 8 482.34万 m3/d,比2011年下降了0.4%。
设市城市、县城 和 建 制 镇 的 供 水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分 别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环保企业商业模式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环保企业商业模式袁栋栋【摘要】我国环保产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其能否建立强大的产业基础甚至成为产业主导。
文章从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环保产业发展历程和细分产业相关企业商业模式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新的商业模式将培育出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 determines whether it wil establish a strong industrial base and even become the lead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xternal policy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business mode of sub-industry enterprise,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business mode is analyzed. And the new business mode wil breed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solving provider.【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环保产业;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细分产业【作者】袁栋栋【作者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4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我国环保产业经过了多年发展,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产品种类也日渐丰富。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污染,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进步的突出问题。
为了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政策框架,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水环境安全保障有力的体系,打造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水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综合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战略与政策1. 加强污染源控制。
制定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排放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缩减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2.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实现对重点水体的实时监测,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水环境评估工作,准时精通各类水污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推行河湖长制。
通过设立河湖长制制度,明确流域内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加强流域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
同时,推动形成河湖长制“市县村落”全遮盖的格局,确保各级政府对河湖生态环境的保卫承担起责任。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浇灌技术,降低农业水使用量,缩减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严禁非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保卫水环境的安全。
5. 推行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研发,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加强科技效果推广应用,提高整个社会对水污染防治的熟识和行动。
6. 强化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五月前 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供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十二五”期间《规划》范围为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包括全国重点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非县城建制镇),到2020年规划范围扩展到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
目 录一、现状与问题 .......................................... - 1 -(一)城镇供水现状 ............................................................................. - 1 - (二)“十一五”进展情况....................................................................... - 2 -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 - 3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 4 -(一)指导思想...................................................................................... - 4 - (二)规划原则...................................................................................... - 5 -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 - 6 -(一)规划目标...................................................................................... - 6 - (二)总体规划任务 ............................................................................. - 6 - (三)“十二五”重点任务....................................................................... - 7 -四、“十二五”规划投资估算................................ - 10 -五、保障措施 ........................................... - 11 -(一)明确责任主体 ........................................................................... - 11 - (二)保障资金投入 ........................................................................... - 11 - (三)科学实施规划 ........................................................................... - 12 - (四)强化监督管理 ........................................................................... - 12 - (五)加强科技支撑 ........................................................................... - 12 -一、现状与问题(一)城镇供水现状城镇供水发展迅速。
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能力(包括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总计3.87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6.30亿人,管网长度103.55万公里,年供水总量714亿立方米。
其中,设市城市供水能力2.76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3.81亿人,管网长度53.98万公里,年供水量508亿立方米;县城供水能力0.47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1.18亿人,管网长度15.99万公里,年供水量93亿立方米;建制镇供水能力0.64亿立方米/日,用水人口1.31亿人,管网长度33.58万公里,年供水量113亿立方米。
与2000年相比,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新增供水能力0.68亿立方米/日,增长26.67%;新增用水人口2.30亿人,增长85.50%。
公共供水占主导地位。
全国城镇公共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日,占全国城镇供水总能力的74.9%。
其中,设市城市公共供水能力2.01亿立方米/日,年供水量410亿立方米,服务人口3.53亿人,分别占设市城市总供水能力、年总供水量和总服务人口的72.8%、80.7%和92.7%;县城公共供水能力0.39亿立方米/日,年供水量75亿立方米,服务人口1.09亿人,分别占县城总供水能力、年总供水量和总服务人口的80.9%、80.6 %和92.4%;建制镇公共供水能力0.51亿立方米/日,占建制镇总供水能力的79.7%。
自建供水设施仍然承担着部分供水服务,但服务人口仅占10%左右。
(二)“十一五”进展情况供水设施建设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能力增加0.33亿立方米/日,管网长度增加22.21万公里,用水人口增加0.96亿人。
城乡区域供水取得积极进展,杭嘉湖、苏锡常等城镇密集地区,通过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辐射服务,推进了城乡供水的“同网、同质、同服务”。
供水设施改造稳步推进。
在中央投资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老城区运行超过50年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漏损率平均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
2007年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颁布以后,结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实施,对我国重点流域地区和典型城市的公共供水厂进行工艺改造试点示范,积累了一批成熟技术和工程经验,印发了《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为全面推动水厂工艺改造奠定了基础。
供水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启动。
初步建立了由政府、部门和企业组成的多层次城镇供水应急预案和技术体系,印发了《城市供水系统应急净水技术指导手册(试行)》,提出了针对100余种污染物的应急净水技术,并在近40个大中城市示范应用。
应急预案和技术体系在无锡太湖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等重大水源污染事故及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期间的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供水行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实行企业化经营,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国有控股大型水务集团迅速发展,跨地区投资和资产重组稳步推进,形成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
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建立了供水定价成本的监审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节水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机制。
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中央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的“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和“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由国家中心站、42个国家站和近200个地方站组成的全国城镇供水水质监测“两级网三级站”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自2004年起,每年组织监测站采取跨区域交叉监测的方式开展城镇供水水质督察,并实施水质信息通报和35个重点城市水质信息月度公报。
供水行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国家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的实施,初步构建了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为全面提升我国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供水行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的应用,企业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水厂升级改造相对较慢。
相对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要求,部分水厂净化设施改造和技术升级尚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快推进,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问题突出。
目前全国仍有大量使用服务期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管网,导致管网水质合格率较出厂水降低;管道漏损严重,“爆管”现象频发,甚至引起全城停水。
二次供水设施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部分设施卫生防护条件差,疏于管理,二次污染风险突出,严重影响城镇供水安全。
公共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
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为89.5%,而县城为78.8%,建制镇只有62.0%。
自建供水设施普遍简陋,专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监管,水质安全隐患突出,并且水资源利用粗放。
水质监测能力比较薄弱。
目前全国仍有部分省区不具备新标准全部(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相当数量的城市常规(42项)指标检测能力较弱,部分水厂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厂日检(10项)指标检测能力不完善,难以对供水水质实施有效监控。
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
我国城镇供水应急体系建设起步不久,水质应急监测能力弱,水厂设施应急能力差,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缺乏,难以达到快速响应和应急供水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水环境变化,针对城镇供水突出的薄弱环节,实现城镇供水由主要满足水量需求向更加注重水质保障的战略性转变,在增加供水能力的同时,着力提高供水水质、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构建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间,优先实施供水设施改造、水质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供水能力协调发展,切实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