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aa3889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c.png)
凝固酶
鲎变形细胞裂解 物的G因子
凝固蛋白原
凝固蛋白(凝胶)
1.2 血清G试验的临床价值
1 ,3-β-D 葡聚糖为真菌细胞壁成分,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 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 是念珠菌和曲霉菌,但不能确定菌种。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 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2010年危重症医院全国会议
3.3 文献四
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galactomannan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medical patients under intensive care: comparison with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galactomannan and of (1→ 3) –β–d-glucan chromogenic assay
2.2 血清GM试验的临床价值
曲菌定植时极少释放入血,因此有助于鉴别侵袭与 定植;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 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参考值:I≥0.5为阳性。
2.3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新生儿和儿童(双歧杆菌定植、食用乳制品); 血液透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目的: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确 诊或临床诊断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IPA)血液病患者VS 不符合确诊或 者拟诊IPA诊断标准的血液病患者组以 及无曲霉感染证据的非血液病患者组。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9bec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a.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肿瘤学检查中,G试验和GM实验是常见的细胞毒性试验。
虽然这两项试验都可以用于测量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但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
G试验G试验又称细胞生存测定法(Cell Survival Assay),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被开发出来。
它的基本原理是让肿瘤细胞培养在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在不同的药物浓度下存活的细胞数。
这种方法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价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存影响。
G试验可以测量细胞存活率(生存曲线),从而确定药物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
IC50是指在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有50%的细胞被药物杀死的浓度。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IC50,可以评估它们的相对毒性。
G试验也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能力。
GM实验与G试验相比,GM实验(Colony Forming Assay)更加复杂和灵敏。
GM实验是通过将肿瘤细胞分离并分配到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细胞是否可以形成组织培养物。
实验的结果可以测量细胞的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和抗增殖能力。
GM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对不同种类的药物和肿瘤组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它可以帮助评估各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以及药物耐受性的变化。
然而,它的操作复杂,需要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和资源。
G试验和GM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G试验和GM实验是肿瘤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和评估药物的疗效。
这两个试验都可以确定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
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这些试验可以用于确定有效药物的潜力,并帮助设计药物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
此外,这些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和毒性。
它们可以帮助确定不同肿瘤类型的敏感性和药物耐受性,并用于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这些试验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并可以作为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d915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2.png)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G试验是一种测定其中一种生化物质在血液或尿液中的浓度的方法,
例如血糖、血脂、血尿酸等。
通过测定这些生化物质的浓度,可以评估机
体的代谢功能和疾病状态。
例如,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指标,血脂浓度的升高可能是高血脂症的一个指标,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可能
是痛风的一个指标。
通过对这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疾
病状态,并指导临床治疗。
GM试验是一种测定其中一种生化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活性的方法,例如酶活性、氧化应激指标等。
通过测定这些生化物质的活性,可以评估
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细胞状态。
例如,一些酶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其中一种疾
病的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升高可能是细胞氧化损伤的一个指标。
通过对
这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G试验和GM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通过对一些生化物质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状态,指
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预后。
例如,通过血糖浓度的测
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
肝功能是否受损,通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总之,G试验和GM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对于评估
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疾病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这两种试验
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预测疾病
的预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f937680912a216147929f6.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2c314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c.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为了诊断和监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常常会运用到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 G 试验和 GM 实验就是比较重要的两项。
这两种试验在检测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G 试验,全称为(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并不存在。
当人体受到真菌感染时,真菌细胞壁的(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
G 试验就是通过检测这些体液中(1,3)βD 葡聚糖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GM 实验,全称是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
GM 实验主要用于检测人体血清、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水平,从而辅助诊断曲霉菌感染。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试验的区别。
首先,从检测的病原体范围来看,G 试验检测的范围相对较广。
它对除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大多数真菌感染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念珠菌、曲霉、毛霉等。
而 GM 实验则主要针对曲霉菌感染,对于其他类型的真菌感染检测价值相对较低。
其次,在检测标本方面,G 试验可以使用血清、血浆、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多种体液标本。
而 GM 实验通常使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其中肺泡灌洗液对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意义更大。
再者,检测的时机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G 试验在真菌感染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结果,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而 GM 实验在感染后的数天才可能呈现阳性,并且需要连续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两者的结果解读也存在差异。
G 试验结果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但不能明确感染的真菌类型。
而且,某些因素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比如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生物制品、血液透析、输注白蛋白等。
GM 实验阳性对于诊断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也可能出现假阳性,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食用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
G试验和GM试验概述
![G试验和GM试验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3f2f9ff121dd36a32d8239.png)
新生儿和儿童 双歧杆菌定植、 血液透析;
食用乳制品 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不仅血液,灌洗液亦可出现假阳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预处理阶段2周中; 放化疗损伤肠粘膜屏障食物种GM入血; 巨细胞病毒、铜绿感染;
小结
熟悉G+GM试验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
熟悉肺泡灌洗液GM取材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重要的检测方法;
比血清GM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结果的判定尚无定论。
(BALF GM 1.0为阳性阈值时敏感度97% 特异度93% ,阳性预计值68% ,阴性预计值99%)
BALF-GM 取材要求
1.未使用抗生素、未行抗菌治疗; 2.在活检、刷检前灌洗; 3.纤支镜需嵌入到(怀疑)致病肺段或亚段支气管。 4.灌洗总量50-150ml,每次25-50ml; 5.负压小于100mmHg(吸引时支气管腔不塌陷为宜) 6.每次回收量应不低于灌入量的5% (回收率以≥30%为宜,40-60%最佳)。 7.取首次灌洗回收液体10ml。 8.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9.使用无热源真空管(BD红头管)。
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含葡聚糖类似物);
放化疗造成粘膜损伤致食物中葡聚糖或定植念珠菌经胃肠道入血; 真菌为原料制成的抗生素:多粘菌素、厄他培能、头孢噻肟/吡肟、磺胺 等。 某些细菌感染: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 阴沟肠杆菌、科氏G球菌、伯克霍尔德(细菌浓度过高交叉反应)
早期诊断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
性曲霉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 染的,但不能确定菌种。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课件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633a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7.png)
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方法说明。 G试验和GM试验的异常结果分析和处理。
基本技能的教学
如何正确地采集G试验和GM试验的样本。 如何解读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结果。
如何准确地操作G试验和GM试验的检测设备。 如何进行G试验和GM试验的质量控制。
综合应用的教学
G试验和GM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场景和价值。
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理 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预 期结果。
实验操作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验证 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实验技能的理解。
案例教学
案例展示
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G试验和GM试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和意义。
g试验的原理
总结词
利用甘的高渗作用,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从而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性质。
g试验的意义
总结词
临床医学诊断方法
详细描述
g试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区分格兰阴性菌 和格兰阳性菌等。
食品加工业应用
g试验和gm试验在食品加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面包、饼干、肉 类等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检测g试验和gm试验数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加工 过程,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g试验和gm试验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环保领域应用
g试验和gm试验在环保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 境监测中,通过检测g试验和gm试验数据,可以有效地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来源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64f283739b6648d7c1c7463f.png)
主要内容
一、血清G试验 二、血清GM试验 三、肺泡灌洗液GM试验
一、血清G试验
1. 血清G试验原理 2. 血清G试验的临床价值 3. 血清G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4.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5.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1.1 血清G试验原理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 壁成分---1,3-β-D-葡聚 糖(BG),经吞噬细胞处 理释放入血或体液。
2.3 血清GM试验假阳性的情况
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新生儿和儿童 双歧杆菌定植、 食用乳制品
血液透析;
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不仅血液,灌洗液亦可出现假阳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预处理阶段2周中;
放化疗损伤肠粘膜屏障食物种GM入血;
小结
熟悉G+GM试验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 熟悉肺泡灌洗液GM取材原则。
等。 某些细菌感染: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
阴沟肠杆菌、科氏G球菌、伯克霍尔德(细菌浓度过高交叉反应)
1.4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卡泊芬净:非竞争抑制BG合成)。
巨细胞病毒、铜绿感染;
2.4 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e884d6e9b6648d7c1c74667.png)
G试验和GM试验临床应用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 假阳性: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8.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6. 假阳性: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23b8b0d8762caaedc33d43b.png)
1.5 血清G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隐球菌具有厚壁包膜,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 局灶性曲菌病,BG很少释放入血; 抗真菌药物的使用。
1.6 血清G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早于临床诊断平均4天;是早期真 菌感染的敏感生物标志。
局限: 不能区分真菌的种类。
局限: 不能区分曲霉菌的种类。
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使用
种属
念珠菌属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G试验
+ + - + + -
GM试验
- - + + + -
同时测定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2.4GM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病情不严重; 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2.5 血清GM试验的优势和局限
优势: 鉴别曲霉菌侵袭性感染与定植; 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1周; GM诊断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高于G试验; 血清中存在时间较短,可作为疗效监测。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 病、肺孢子菌肺炎等)的方法之一。
1.3 血清G试验检测方法
Fungitec G test 阳性阈值为20ng/L 敏感性67-100% 特异性84-100%
Glucatell test 阳性阈值为60ng/L或80ng/L 敏感性70-80% 特异性90%左右
定植时BG很少释放入血, 因此可有助于鉴别真菌侵 袭与定植。
细胞核
-(1,3)-D-葡聚糖
(1-3)-D-Glucan
活化G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鲎变形细胞裂解 物的G因子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362f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2.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实验在医学界可是非常有名的,它们可是用来诊断很多疾病的哦!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我们来说说G试验。
G试验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这个病原体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菌毒素。
G试验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一种叫做伽玛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的细菌毒素注射到人体内,然后观察人体的反应。
如果人体产生了抗体,那么说明这个人已经感染了这种细菌毒素。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打疫苗时一样,只是这次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强壮,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病原体,从而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GM实验。
GM实验是一种细胞学检测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人体是否患有某种特定的肿瘤。
这个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GM实验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把一种叫做吉姆萨小体(Glycoprotein GM1)的物质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如果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大量聚集,那么说明这个人可能患有骨髓瘤。
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在做蛋糕时一样,只是这次不是为了让蛋糕变得更美味,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肿瘤细胞,从而进行治疗。
那么,G试验和GM实验有什么临床意义呢?其实,它们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医生确诊疾病。
通过G试验和GM实验,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细菌毒素或者是否患有骨髓瘤。
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指导药物治疗。
G试验和GM实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哪种抗生素或者化疗药物对患者最有效。
这样一来,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进行G试验和GM实验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66b26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d.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临床检验领域,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
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至关重要。
G 试验,全称为 1,3-βD 葡聚糖检测试验。
1,3-βD 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但在细菌和病毒中含量极少。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真菌细胞壁的 1,3-βD 葡聚糖会释放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
GM 实验,即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当机体感染曲霉菌后,半乳甘露聚糖会被释放到血液、脑脊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从而可以被检测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G 试验和 GM 实验在检测原理上的区别。
G 试验主要是检测样本中 1,3-βD 葡聚糖的含量。
其检测方法通常基于鲎试剂的反应。
鲎试剂对 1,3-βD 葡聚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样本中存在一定量的 1,3-βD 葡聚糖时,会引发鲎试剂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得出检测结果。
GM 实验则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存在及含量。
在适用范围方面,G 试验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含有 1,3-βD 葡聚糖的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
GM 实验主要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检测,尤其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了某些抗生素、食用了某些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食物等,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同时,某些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在检测样本方面,G 试验和 GM 实验都可以使用血液作为检测样本。
此外,GM 实验还可以使用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两种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对于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G 试验可以作为一种早期筛查的手段。
《G试验与GM试验》课件
![《G试验与GM试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77fc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d.png)
比较和总结
异同点
• G试验和GM试验的目标 和方法有哪些差异?
• 两种试验方法适用于不 同的场景和问题。
优缺点比较
• 探讨G试验和GM试验的 优缺点,帮助选择合适 的试验方法。
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 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 况,确定合适的试验方 法和流程。
基本流程
详细说明G试验的步骤和流程, 从试验准备到数据分析的全 过程。
设计实例
以某公司产品为例,讲解该 产品的G试验设计和分析,帮 助理解实际应用。
GM试验
概述
定义GM试验,并介绍GM试验在工程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基本流程
详细讲解GM试验的步骤和流程,从试验设计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
设计实例
《G试验与GM试验》PPT 课件
G试验与GM试验是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它们的背景、应 用场景、基本流程以及设计实例,并比较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帮助选择合适 的试验方法。
前言
介绍G试验与GM试验的背景和目的,两种试验方法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 应用价值。
G试验
概述
定义G试验,并介绍G试验在 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中的应 用场景。
结论
总结G试验和GM试验的优缺点,指导工程师在不同场景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并展望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1 相关文献
引用与G试验和GM试验相关的经典文献和专 业书籍。
2 资料
推荐一些有关G试验和GM试验的在线资料和 学术资源。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000ef55270722182ef75b.png)
真菌诊断G试验与GM试验操作要点3、G试验的假阴性因素及规避方法(1)接合菌不含1,3-β-D-葡聚糖,隐球菌的1,3-β-D-葡聚糖因菌体厚外荚膜较难释放。
(2)某些抗菌药物(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
(3)1,3-β-D-葡聚糖在常温下易降解,建议在标本采集后2h内送检(一般不超过6小时),否则易出现假阴性。
(4)免疫复合物形成。
(5)目前仅适合血清标本。
(6)连续两次G试验阳性可使G试验的特异性显著增高。
(7)G试验在器官移植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等指标明显降低,患者巨噬细胞功能减低,真菌不能被吞噬破坏,不能释放或少释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就可能呈阴性或者检测值偏低,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因此在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时还应考虑宿主因素,避免误诊。
4、GM试验检测成分半乳甘露聚糖抗原,为曲霉菌细胞壁成分,曲霉菌特异性标记物,随菌丝生长释放入血。
5、GM试验欧洲指南推荐(EORTC/MSGERC对IFD定义的修改和更新共识2020版)(1)GM试验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不仅可以用于血清和BALF,也可以用于血浆和脑脊液的检测。
(2)不同临床标本需采用不同的GM阈值,但是不需要根据患者类型不同区分不同的阈值。
单次阈值(血、BALF、脑脊液):≥1.0 μg/L。
同时检测阈值:血清≥0.7 μg/L和BALF ≥0.8 μg/L。
(3)抗菌药物治疗会降低GM检测的敏感性,从而降低GM 试验对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诊断作用,阴性不能除外。
(4)一致认为成人和儿童适用相同的GM阈值。
(5)检测有影响因素,高危人群建议动态检测。
6、GM试验的假阳性因素(1)使用了半合成青霉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食物如蔬菜、牛奶、谷物中存在GM,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
(3)与其他细菌或真菌有交叉反应,其他真菌如青霉属、链格孢属、红酵母、拟青霉属、新生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965e1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6.png)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实验在医学领域可是非常有名的,它们就像是医生们的“魔法棒”,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疾病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治疗病人。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说说G试验。
G试验,全名是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
这个试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时候医生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有些人在接种牛痘后,竟然没有发病,反而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免疫力。
于是,医生们开始研究这种免疫力是否可以用来预防结核病。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那就是利用牛痘病毒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然后再用结核菌素检测这种免疫力。
如果免疫力很强,那么即使接触到结核杆菌,人体也不会发病;反之,如果免疫力很弱,那么一旦接触到结核杆菌,人体就会发病。
接下来,我们说说GM实验。
GM实验,全名是卡介苗接种实验,也是一种检测结核病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历史也很久远了,早在1882年,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就发现了一种叫做卡介苗的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用来预防结核病,但是当时还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方法来检测这种疫苗的效果。
直到20世纪初,一位叫Albert Calmette的法国医生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那就是用无细胞的牛肝提取物来检测卡介苗的效果。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提取物滴到患者的皮肤上,然后观察是否会出现红肿反应就可以了。
如果出现了红肿反应,那么说明患者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来抵抗结核杆菌;反之,则说明患者的免疫力较弱。
那么,G试验和GM实验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的对象不同。
G试验主要是检测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而GM实验主要是检测人体对卡介苗的免疫力。
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因为它们可以帮助医生们找到疾病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治疗病人。
我们来说说G试验和GM实验的临床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8cf3e0650e52ea541898cf.png)
G试验与GM试验区别及其临床意义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
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与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与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
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水溶性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与青霉细胞壁中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与脂质甜点中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课件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cd1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e.png)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GM试验的灵敏 度较低。此外,GM试验无法区分是哪种真 菌引起的感染。
06
g试验和gm试验教案 课件总结与展望
总结
目的总结
g试验和gm试验是医学和生物领域中 重要的检测方法,旨在定量检测正常 人体肠道菌群对不同药物及食物成分 的代谢能力。通过对比不同个体之间 以及不同药物或食物成分之间的代谢 差异,为临床用药、营养支持和疾病 预防提供指导。
确定试验目的
明确试验的目标,如检测某种 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或评 估试验对象的性能等。
确定试验因素
确定需要控制或改变的因素, 如药物、营养素、环境条件等 。
确定试验周期
根据试验目的和对象确定试验 的持续时间。
试验过程
01
02
03
04
准备试验材料
根据试验设计准备所需的试验 材料,如试验对象、试验药物
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g试验和gm试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未来 可能会开发出更加便捷、无创的检测方法,如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能够更加准确 地反映肠道菌群的代谢情况。
个性化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g试验和gm试验将在个性化用药、营养支持和疾病预防等方 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方案。
分析仪进行检测。
应用场景的比较
感染性休克
g试验和GM试验均可用于感染性 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但GM试验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
侵袭性真菌病
g试验主要用于确诊侵袭性曲霉病 ,而GM试验对多种侵袭性真菌病 均具有诊断价值,如念珠菌、新型 隐球菌等。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变迁
• 全球ARTEMIS研究:白念珠菌
在念珠菌属中所占比率自70.9 %降至62.9~65.0%,而非白 念珠菌略有上升 • 中国5所医院ARTEMIS研究: 白念珠菌占念珠菌属分离菌 的61.5%
• 在ICU念珠菌血症患者中, 白念珠菌仅占40%,近平滑 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 念珠菌各占23% 、15% 和 9%
.
6
LOGO
一、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治疗现状
.
7
侵袭性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即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 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据WHO统计,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 有 270 余种,尤其是深部真菌,可侵袭心、 肺、血液、胃肠等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真 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感染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 分。
少见真菌尸检检出率也有所上升
一项对三级肿瘤监护中心血液肿瘤患者的尸检结果显示
2.0%
尸 1.6%
检
检 1.2%
出
率 0.8%
0.9%
0.4% 0.2%
足放线菌 镰刀菌
1.4%
0.7% 0.4%
0.7%
0.0%
1989-1993年
1994-1998年
1999-2003年
.
Chamilos 989
G,et
死亡率(%)
念珠菌属
肠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 Wisplinghoff H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Aug 1;391(33):309-17.
侵袭性真菌病(IFD)宿主因素
免疫抑制性治疗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恶性 肿瘤、器官移植,放疗化疗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寄生或腐 生与表皮、 毛发和甲 板的角质 组织中
表面 感染 真菌
皮肤 癣真 菌
毛癣菌属 表皮癣属
侵袭性感 染真菌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属
毛霉属
根霉属 双相型真菌
.
皮下组 织感染 真菌
小孢子菌 属
侵袭深部组织 内脏,引起全 身感染的病原 菌或条件致病 菌
3
.
4
形态特性
.
5
目录
一、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治疗现状 二、G实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三、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现状 四、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现状 五、GM试验原理以及临床应用 六、 G试验GM试验联合检测优势
81.7 42.6 31.6
4.0
2.1
0.0
1.2
3.3
2.7
8.3 33.8 50.7
1.1
5.2
6.4
1.6
7.6
6.4
1.9
1.2
0.5
HIV (n =263)
32.7 48.7 3.4 4.9 1.1 1.5 1.6
新生儿监 护病房 (n =54)
96.3 0.0 0.0 1.9 1.9 0.0 0.0
确诊
感染 病程
目标 治疗
.
16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死亡率(%)
50% 40%
P=0.0009
30%
20% 10%
实体器官 移植
(n=886)
57.2 6.4 1.0 26.0 1.7 4.7 2.6
实体肿瘤 (n =863)
外科 (非移植) (n =1,906)
合计
(n =6031)
89.2 91.2
75
1.6
1.0
4.5
1.2
0.8
1.4
4.9
3.4 12.3
0.0
0.6
1.4
1.3
1.5
2.7
0.8
0.7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呼吸系统
常见病原体为 念珠菌和曲霉菌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其它部位
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等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腹腔感染
以念珠菌最为常见
泌尿系统
以念珠菌尿最为多见
重点科室:血液科,呼吸科,ICU科,肿瘤科,移植科室等
.
15
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高危 患者
预防 用药
拟诊
经验性 治疗
临床 诊断
抢先 治疗
al.Haematological.2006;911:0986-
不同科室的IFD情况不尽相同
2004-2008年间美国IFD病原体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
念珠菌属 隐球菌属 其它酵母菌* 曲霉菌属 接合菌 其它霉菌* 地方性真菌
普通病房
血液恶性 肿瘤
(n =3,640) (n =1,010)骨髓移植 (n =377)
1.6
* 其它酵母包括6例马拉色菌属 ,26例肺孢子菌,12例红酵母,21例啤酒酵母和6例毛孢子菌 * 其它霉菌包括2例支顶孢菌,9例交链孢霉,3例双极孢菌,53例镰刀霉,10例拟青霉菌,13例赛多孢子菌,6例足分枝霉菌和
1例白色簇孢霉
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以念珠菌居多,各临床科室发病率有所不同
. Pfaller MA et al. Crit Rev Microbiol. 2010;361(11):1-53.
.
8
患者数
真菌感染率在逐年增加
1979~2000年血流感染发生率统计分析:数据来源-美国医院流量统计 n=750,000,000住院患者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年份
Martin GS.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Apr 17;348(16):1546-549.
(%)
已证实80-90%的真菌血症主要 因素是大量使用抗生素
长期入住ICU
免疫抑制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糖尿病、新生儿、肾功能衰退、 血液透析、营养不良
创伤、烧伤、腹腔手术
体内留置试管
.
真菌寄殖
14
不同部位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存在差别
中枢神经系统
以隐球菌多见 念珠菌,曲霉菌少见
真菌血流感染
• 另一来自免疫缺陷者念珠菌
血流感染的报道中非白念珠
仍以白念珠菌为主
菌占54%
非白念珠菌、曲霉等 其它真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新型致病真菌或是耐药菌的出现
.
12
中国2010《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念珠菌属-美国院内血流感染第1位致死菌群
SCOPE: Th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Pathogens of Epidemiologic Importanc 对美国49所医院从1995年至2002年的24179例院内血流感染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LOGO
G试验与GM试验临床应用
.
1
概念
• 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 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 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 含几丁质和β-葡聚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 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2
对人 类致 病真 菌
皮肤或软组 织感染真菌 (浅部真菌)
皮肤 毛发 指(趾)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