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检测试题(有答案)(高一)

合集下载

2014年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2014年秋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4《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涉淇.(qí)桑葚.(shèn)于.嗟(xū) 淇水汤.汤(tānɡ)B.愆.期(yǎn) 婀娜..(ē nuó)渐.车帷裳(jiān) 咥.其笑矣(zhì)C.皎.洁(jiǎo) 咎.言(jiù)溘.死(kè) 氓.之蚩蚩(ménɡ)D.有泮.(pàn) 骙.骙(kuí)踯躅.(chú) 将.子无怒(qiānɡ)【解析】A项,“淇水汤汤”的“汤”应读shānɡ;B项,“愆期”的“愆”应读qiān,“咥其笑矣”的“咥”应读“xì”;D项,“踯躅”的“躅”应读zhú。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B.渐车帷裳C.犹可说也D.岁亦莫止【解析】A项,“匪”通“非”;C项,“说”通“脱”;D项,“莫”同“暮”。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B.士贰.其行C.岂不日.戒D.躬自悼.矣【解析】 A 项,名词作状语,在早晨;B 项,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C 项,名词作状语,每天;D 项,悼,伤心的意思,不是活用。

【答案】 D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解析】 A 项,介词,把/连词,来;B 项,都作代词,指代氓;C 项,动词,达到/连词,表承接,就;D 项,语气词,无实义/动词,想。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D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解析】 A 项,“三岁”,古义为多年;今义为三岁的年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4 《诗经》两首+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桑葚.(shèn)帷裳.(chánɡ)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答案】“垣”应读yuán,“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咥”应读xì。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同“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耽误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耽:沉溺。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32】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解析】D项,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A项,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B 项,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C项,夙: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项,“坚”“锐”代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项,“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答案】 B阅读《采薇》,完成6~9题。

(教师用书独具)【导学号:08332033】6.这首诗的前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前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2课内外古诗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基础检测一、积累与运用(39分)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3),。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4)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5)《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 。

(6)《短歌行》中以_______ _,_______ 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7)《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__ 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3)何时可掇()________ (4)周公吐哺()________(5)羁鸟恋旧林()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屈原,名平,字原,()时期楚国诗人。

他后被楚王流放,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他的(《》)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诗歌体)的代表作。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篇。

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比”“兴”三种。

它与《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中国古代经典中的“五经”,另有“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单元7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单元7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7*诗三首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视。

他们不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贵面前奴颜媚骨,不随大流博得世俗的赏识;他们有宏大的理想,即便悲哀、消沉,心中也永不放弃,他们用文人的责任和骨气竭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风骨、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夏的夜很是漫长,屋内有些烦闷便掩上门来到楼下。

静坐喷泉旁边,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嬉戏,很是羡慕。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童真无邪的年代了,不能再【课内挖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山林是它的家园,飞翔是它的生命,可是《归园田居》中的这只不经意间出现的“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

它久在樊笼,有翅难飞,心为形役,心为俗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自己的强颜欢笑、摇尾乞怜来讨得主人的欢心。

失去了山林,失去了蓝天,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由,只能哀哀无告地生活在主人为它量身定做的美丽而牢固的金丝笼里。

可以想见,一旦它能冲破牢笼,回归自然,那该是何等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喜悦啊!其实,这只求飞不得的“羁鸟”就是“误入官场”处境艰难的陶渊明。

于是,田园成了陶渊明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性高洁,有自然和自然的美好,有自由和自由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陶渊明的追求,是他追求的本真,是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的反映。

[运用角度]“追求”“本真”“淡泊人生”“高洁”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丝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着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学业分层测评7 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单元+学业分层测评7 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七) 诗三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指感情深厚)B.但.为君故(但是)C.桃李罗.堂前(罗列)D.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解析】B项,但:只。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59】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解析】D项,“自然”这里指田园,又指天然本性;今指大自然。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C.何以解忧D.狗吠深巷中【解析】A、B、D三项均为省略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导学号:08332060】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解析】要注意从互文特点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D5.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导学号:08332061】(1)汉乐府民歌《野望》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

(3)《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对《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直接陈述事物,铺陈、排比B. 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C.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D. 兴:先言所咏之词以引起他物2. 《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表现了屈原的哪种情感?()A. 对个人命运的哀叹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C. 对个人遭遇的愤懑D.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3.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对偶B. 拟人C. 夸张D. 排比4. 《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A. 宇宙的永恒B. 人生的短暂C. 世事的无常D. 历史的变迁5. 《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句,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勇于探险B. 崇尚自然C. 追求真理D. 重视实践6.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对酒的热爱B. 对山水的向往C. 对官场的厌倦D. 对人生的感慨7.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A. 个人主义B. 爱国主义C. 享乐主义D. 悲观主义8. 《陈情表》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对祖母的感激B. 对祖母的愧疚C. 对祖母的依恋D. 对祖母的怀念9.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A. 忠诚B. 勇敢C. 智慧D. 谦逊10.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贫穷落后B. 富足安康C. 与世隔绝D. 和谐美满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______篇。

范文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单元 古文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范文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单元 古文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窈.窕(yǎo)举酒属.客(zhǔ)嫠.妇(lí) 横槊.赋诗(sù)B.虚诞.(dàn) 趣.舍万殊(qǔ)渔樵.(qiáo) 倚歌而和.(hè)C.癸.丑(ɡuǐ) 流觞.曲水(shānɡ)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ɡ)D.褒.禅(bāo) 夫夷.以近(yí)瑰.怪(ɡuǐ) 所罕.至焉(hǎn)解析:A项,“槊”应读“shuò”;C项,“湍”应读“tuān”;D 项,“瑰”应读“ɡuī”。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⑧C.②⑤⑥⑦D.①③⑦⑧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排除③⑥⑧即可。

③“白露”,文中的意思是“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节气名。

⑥“十一”,文中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11。

⑧“学者”,文中的意思是“学习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A4.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与山僧饭讫.而去解析:A.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B.名词用作动词,弄错。

C.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答案:D二、阅读理解(4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着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4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4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愆:拖延B.以我贿.迁贿:财物C.渐.车帷裳渐:逐步D.夙兴.夜寐兴:起身【解析】C项“渐”,动词,溅湿,浸湿。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暴矣..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

B项“其”,①②都是代词,他。

C项“至于”,①动词,到达;②就,表承接。

D项“之”,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狁之故遑:恐慌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战车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捷:胜利D.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解析】A项“遑”的意思是“闲暇”。

【答案】 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①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②夫晋,何厌之.有C.①君子所依,小人所.腓②取武阳所.持图D.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吾属今为之虏矣.【解析】A项“止”,①句尾语气词;②动词,阻止。

B项“之”,①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所”,意思相同,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项“矣”,①表陈述语气;②表感叹语气。

【答案】 C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靡.室靡家,狁之故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B.①忧心烈烈,载.饥载渴②既见复关,载.笑载言C.①忧心孔疚,我行.不来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D.①戎车既.驾,四牡业业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解析】A项“靡”,都是“没有”的意思。

B项“载”,都是动词词头,没有实在意义。

C项“行”:①从军远行;②品行,德行。

D项“既”,都表示“已经”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歌古文单元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歌古文单元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C.焉
D.故
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5.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
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 ⑨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
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
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游褒禅山记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梵(fàn)语 退避三舍(shě) 舍(shě)己为人 B.禅(chán)院 封禅(shàn) 何可胜(shènɡ)道 无物以相(xiànɡ)
之 C.谬(miù)误 窈(yǎo)然 咎(jiù)其欲出者 瑰(ɡuī)怪 D.讣(fù)告 慧褒(bāo) 春华(huá)秋实 王回深父(fǔ)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1).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1).docx

阶段性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②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

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

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

《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③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

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

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

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

人教版古诗试题及答案高中

人教版古诗试题及答案高中

人教版古诗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B. 月落乌啼霜满天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C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维C. 孟浩然D. 李清照答案:C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苏轼B. 李清照C. 辛弃疾D. 王安石答案:A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答案:王维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出自其诗作《______》。

答案:望月怀远三、简答题6.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7. 请简述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四、论述题8. 论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寓意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更深入地理解了古诗文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试题:7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试题:7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芙蓉 (r 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 后檐 (y án).C. 樊笼(f án).D. 三匝 (z ā).暧暧( ài)墟里(xū)..呦呦(y ōu)契阔(qì)..吐哺 (b ǔ)掇拾(chuò)..思路分析D项, “掇”应读“ duō”。

答案 D2 对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①采之欲遗 ( 赠予 ) 谁②还顾(看)望旧乡..B. ①但 ( 可是 ) 为君故②何时可掇(收获)..C.①少无适 ( 逢迎 ) 俗韵②山不厌(知足)高..D. ①桃李罗 ( 排列 ) 堂前②复(从头)得返自然..思路分析 B 项, “但”的意思是“不过, 不过” , “掇”的意思是“拾取, 采纳”。

答案 B3 以下诗句中加点的词, 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悲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③比如朝露④沉吟到现在........⑤枉用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复得返自然......A. ①④⑥⑦B. ②④⑤⑦C. ①③⑥⑦D.②③⑤⑦思路分析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是: 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 仍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想念和仰慕”, 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 ; 狐疑不决 , 低声自语”。

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劳驾用来”, 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答案 C4 以下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为哪一项()B.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C.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D. 户庭无尘杂 , 虚室有余闲思路分析 B 项不是对偶句 , 前后两句构造不一样。

答案 B5 以下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 独到的抒怀艺术风格 , 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初期抒怀诗的模范。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检测题(文言文部分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检测题(文言文部分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检测题(文言文部分附答案)1.此题无需改写和删除。

2.改写为:下列各句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3.改写为: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改写为: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5.删除此题,因为题目中的选项没有加点字。

6.改写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表示动作或情感的一项是。

7.改写为:选出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8.改写为: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9.改写为: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10.改写为: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句。

11.改写为: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12.改写为:选出下列属于被动语态的一项。

A。

这不是XXX受到XXX困扰的情况吗?B。

XXX和客人在赤壁下划船游玩。

C。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D。

将蜉蝣寄托于天地之间,如同在渺茫的大海中一粒沙。

14.A。

像怨恨一样,像爱慕一样,像哭泣一样,像诉说一样,余音缭绕不绝。

B。

扣着舷边唱歌,歌曲如下……C。

XXX神情忧愁,不知为什么。

D。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这不是XXX受到XXX困扰的情况吗?15.A。

看着美人,心中感慨。

B。

忧愁和辛劳可以激发国家的兴旺。

C。

这就是学者必须深思并谨慎选择的原因。

D。

幼小而又不成熟,我还没有看到他的才华。

16.A。

唐浮图慧褒最初就建在这个地方。

B。

因为它位于XXX的阳面而得名。

C。

后世的人将其错误地传承下去,却无法给它一个名字。

D。

因为它的深度,再加上一些微小的东西,就能让它更加深刻。

17.A。

离他的院子东面五里。

B。

因为他的思考深度,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C。

我也后悔跟随他而无法尽情地享受旅游的乐趣。

D。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怎么强也有极限。

18.A。

如果夷族靠近,游客就会更多。

B。

秦国贪婪,依靠强大,空口说白话要求得到美玉。

C。

我和四个人拥着火进去。

D。

因为他的思考深度,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B.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C.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D.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对《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长叹一声,掩面而泣B. 哀叹人民的生活太过艰难C.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 这句话是《离骚》的开篇之句答案:D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陶渊明答案:D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望岳》C. 《春望》D. 《蜀道难》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日》C. 《春晓》D. 《春夜洛城闻笛》答案:C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以下哪首诗?A. 《望月怀远》B. 《春江花月夜》C. 《月夜忆舍弟》D. 《月下独酌》答案:A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首词?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如梦令》D. 《临江仙》答案:A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以下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杜甫C. 王昌龄D. 李白答案:B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以下哪首诗?A. 《静夜思》B. 《月下独酌》C. 《夜泊牛渚怀古》D. 《望月怀远》答案:A9.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以下哪首词?A. 《虞美人》B. 《相见欢》C. 《浪淘沙》D. 《水调歌头》答案:A10.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以下哪首词?A. 《鹊桥仙》B. 《青玉案》C. 《卜算子》D. 《临江仙》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答案:大漠孤烟直12. “______,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13. “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诗经》中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以雎鸠和鸣起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蒹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伊人的思念之情。

C. 《氓》是一首描写弃妇的诗,通过弃妇的口吻,表达了对丈夫变心的不满和对婚姻的失望。

D. 《鹿鸣》是一首描写狩猎场景的诗,通过描写鹿鸣之声,表达了对狩猎成功的庆祝。

答案:D。

《鹿鸣》并非描写狩猎场景,而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的诗,通过鹿鸣之声,表达了对宾客的欢迎和对宴会的庆祝。

2. 下列对《离骚》中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B. 屈原在《离骚》中自比为香草美人,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污浊世界的不屑。

C. 《离骚》中,屈原通过描绘自己被放逐的遭遇,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的强烈谴责。

D. 《离骚》是一首描写屈原与神灵对话的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屈原的神性。

答案:D。

《离骚》并非描写屈原与神灵对话的诗,而是通过自述形式,展现了屈原的遭遇和情感。

二、填空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______首诗歌。

答案:3052.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

答案:各地的民歌3. 《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对______的深切同情。

答案:百姓4. 《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屈原对______的不懈追求。

答案:真理三、简答题1. 《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各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经》中的“风”是指各地的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情感;“雅”是指宫廷的正声雅乐,主要用于宴会和祭祀等场合,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和政治理念;“颂”是指祭祀时的颂歌,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和祈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检测试题(有答案)(高一)
必修二古诗文检测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
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
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
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
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
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
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
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
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
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
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
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
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
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
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
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
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
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
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
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
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
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
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
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
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
句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人们在歌颂花的奉献精神时常常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B
5.A
6.C
7.(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译出大
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
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再根据职位的变迁
进行断句即可。

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

俄以
《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
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重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