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祗(zhī)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C.锲(qì)而不舍,金石可镂D.溯(sù)洄从之,道阻且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峰巅压韵恬静不记其数B.朔漠遨游瑕疵险象迭生C.萧瑟寒喧吞噬心无旁骛D.羸弱栈桥告磬风餐露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填空题5、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
(2)钉三、阅读理解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6)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7)振长策……之奇兽;废池乔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8)蹑足附耳……焚烧及溺死者甚众。
……函谷举兵……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一力学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力的三要素?()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颜色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A.惯性定律B.动量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定律D. F=ma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力的性质?()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颜色二、判断题1、所有的力都是矢量。
()2、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3、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4、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高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yán)尔卜尔筮(shì)B 乘彼垝垣(guǐ)淇水汤汤(shāng)自我徂尔(cú)渐车帷裳(jiān)C 夙兴夜寐(sù)靡有朝矣(zhāo)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pàn)D 无与士耽(dān)躬自悼矣(diào)言既遂矣(suì)静女其姝(shū)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B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C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夙兴夜寐B 三岁食贫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 雨雪霏霏6、下列句子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为仲卿母所遣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 开荒南野际D 狗吠深巷中7、下列对《氓》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
B 诗中的女主人公善良、勤劳、坚强,在婚姻破裂后能果断地离开负心的男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C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女子婚前的幸福与婚后的痛苦进行对比,突出了男子的变心和女子的悲惨命运。
D 全诗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生动,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8、下列对《离骚》(节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自叙身世,表明自己出生高贵,具有非凡的才能和美好的品德,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与所列典故的人物或出处完全对应的一项()东海孝妇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A. 《说苑》《庄子》杜宇《太平御览》关汉卿B. 孝妇庄周《蜀王本纪》邹衍《窦娥冤》C. 孝妇苌弘杜宇邹衍窦娥D. 东海苌弘邹衍杜宇窦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东海孝妇”,出自《列女传》和《汉书·于定国传》,讲述的是东海一个孝妇的故事,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
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上吊自缢。
而孝妇却由此入狱,并屈打成招,最终被太守杀死。
这就排除A。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望帝啼鹃”,出自《禽经·杜鹃》,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
他为蜀国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后禅位给臣子,自己则退隐居住在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
到春天时昼夜不停地悲鸣,其啼声非常的凄切,直到口中吐血为止。
排除BD.“飞霜六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
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亢旱三年”本源自“东海曾经孝妇冤——亢旱三年”这一典故。
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们应该感谢肝脏。
肝脏不仅能降解毒素和其他分子,而且还能制造营养物质,因为它是如胆固醇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制造者。
尽管胆固醇声誉不佳,①_______________,因为人体需要依靠胆固醇制造皮质醇和睾酮等类固醇激素,并在皮肤中生成维生素D。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示例一致的一项是()示例虽无丝竹管弦之盛A. 而今安在哉?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答案】B【解析】示例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②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2.(5)在与史思明、蔡希德的战斗中李光弼不顾家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A.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B.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C.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D.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答案】A【解析】(1)“邺西”作“大战”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嘉山之败”的意思是“在嘉山的那次败仗” “嘉山”作“败”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说法错误应是“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答案】B【解析】(3)B项“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使者内诏不敢出”可知使者并没有宣读诏书【答案】(4)①李光弼用酒祭奠死者并且为之痛哭把被叛贼囚禁的人放出发誓要平定祸难来安慰民心②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将他抓住关押起来【解析】(4)①酹用酒祭奠死者出放出慰安慰②狂易疏狂轻率付兵交付军队收系拘禁【答案】(5)①叛军刚到时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②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解析】(5)从文中“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可知在叛军刚到时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从中可知李光弼不顾家事以国事为重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本诗表达了诗人被流放夜郎后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A. 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五侯七贵”是指代当时与诗人结交的达官显贵开篇两句即作者回忆自己醉眠花柳、开怀畅饮的豪奢生活B. 三四两句直抒胸臆气势豪迈表现诗人当年虽然春风得意、豪气干云却能保持谦虚谨慎、甘为人后的优良作风C. “文章献纳”两句表现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在精美的“麒麟殿”上呈献文章在奢靡的“玳瑁筵”前流连忘返D. “与君自谓”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自己的惬意生活突然被打破“草动风尘起”即暗指安史之乱爆发【答案】B【解析】(1)B项“能保持谦虚谨慎、甘为人后的优良作风”理解错误“风流肯落他人后”的意思是“风流怎肯落他人之后”【答案】(2)①对往日长安得意生活的眷恋如前八句和权贵们开怀畅饮、走马章台、出入宫殿的豪奢生活②对流放夜郎的哀怨之情“我愁远谪夜郎去”直接抒发了对流放夜郎的哀怨之情③对为国效力而不可得的愤懑“函谷忽惊胡马来”表明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秦宫桃李向明开”表明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受到朝廷重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而诗人自己见到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不由得生出愤懑之情④对辛判官施以援手让自己早日赦还的期待“金鸡放赦”即大赦之典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自己能够早日回归的情感【解析】(2)诗歌前八句写自己往昔曾在长安与“五侯七贵”一道喝酒也曾“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 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可谓得意非凡流露出诗人对昔日快意生活的怀念之情“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写自己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怎知忽然风云变幻安禄山造反此时朝廷重用人才然而李白自己却仍旧未受重用流露出作者对国家战乱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愤懑之情“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前句写出自己被贬谪夜郎的哀怨痛苦后句则写自己期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让自己能够被赦免回来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为什么“我”遇到事情总喜欢和阿太坐在一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请据此简析本文开头和结尾的妙处A. 文章中阿太“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 是说阿太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感觉到被人同情和轻视因此感到愤怒她四处找活干以证明自己并没有被打倒B. 文章描写阿太在葬礼中的神态“像是对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的打盹” 说明阿太早已看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即使是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也是麻木不仁C. 文章写到“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生活中的阿太是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任何人和事情都无法伤害她D. 文章写阿太每天早上都依靠一把椅子支撑坐在门口等我是因为她摔伤后仍渴望与人有正常的精神交流此时她落寞又倔强虚弱的身体和悲伤的眼泪反衬出强大的人生信念【答案】B【解析】(1)B项“说明阿太早已看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即使是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也是麻木不仁”有误阿太并非麻木而是她认为人的身体只是皮囊是为灵魂信仰和精神生活服务的精神应该凌驾于肉体享乐和物质欲望之上因此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也能泰然处之【答案】D【解析】(2)D项“传神写出阿太爱惜身体、不愿卧床的心情”有误阿太是不希望自己的精神被肉体困住不想自己的精神被现实痛苦打倒根据文中“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像是对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等句子可看出阿太鄙视吝惜皮囊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没出息她不允许自己的精神旗帜倒下【答案】(3)①阿太的坚强勇敢给予“我”面对困难的勇气“我”感受到她的强大的生命信念在困难面前变得无坚不摧遇到事情和她坐一坐会有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②阿太饱经生活的磨砺看淡肉体痛苦看轻物质得失“我”感受到她的豁达超脱所以遇到挫折和她坐一坐内心会舒展许多【解析】(3)作答本题可以从阿太本人的特点和阿太给“我”的感受两方面来分析首先阿太是一个倔强硬朗的人她处事果断冷静面对外婆的突然离世将悲伤深埋于心菜刀切断手指时只是“哎呀”一声看似无情却用心良苦地让舅公学游泳从屋顶摔伤第二周就坚持落地走路等她是一个仿佛能经受住一切打击而绝不会被打垮的人因而“我”遇到事情心里烦闷时就会想与阿太坐在一起从她的顽强性格中汲取力量其次依据文中“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慢慢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内心的某处褶皱也莫名其妙地舒展了许多”等内容可知阿太经历过那么多的苦痛都从来不曾低头“我”看到阿太的笑容就会感到自己的挫折苦恼在人生中并不算太严重而阿太会是自己心灵的后盾自然会感到安宁、踏实和舒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4)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点出主人公阿太“很牛” 总领全文②结尾点明主旨作者明白了阿太的生活观只有当人的灵魂生活和精神尊严摆脱了肉体享乐和物质生活的束缚人才会活得真实而自由人的身体只是皮囊是为灵魂信仰和精神生活服务的精神应该凌驾于肉体享乐和物质欲望之上否则一旦耽溺于享乐变成一个好逸恶劳的人就会一事无成抒发了“我”对阿太的怀念之情【解析】(4)“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开篇就要点题文末一定要明确主题这篇文章开头就是“我那个活到99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点出阿太是个很“牛”的人接着文章通过写阿太的种种事情体现她的“牛” 因此本文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结尾段落则通过“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等句子点明了文章主旨作者明白了活着并非养尊处优、行尸走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的过程人的身体只是皮囊是为灵魂信仰和精神生活服务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又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阿太的怀念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我国电影院线回暖迅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A.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截止8月20日0时全国超83%的影院已经复工 3300万以上人次观影影院票房超10亿元人民币B. 《八佰》连续多日获全球单日票房冠军将带动整个院线绽放在“七夕档”和“国庆档”这一“绽放”之势必然会持续扩大C. 地方税务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处快办”的原则落实税收服务优化办税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利于影市回暖D. 艺术的类型有很多种到底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这不是艺术工作者本身或者个别观众所能掌控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的取向【答案】B【解析】(1)B项“必然”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第四段表述为“或将令这一‘绽放’之势持续扩大”【答案】B【解析】(2)B项强加因果材料一第五段表述为“去年票房口碑双红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与‘春节档’撤档的《夺冠》《姜子牙》等‘重磅作品’更将组团担纲今年的‘国庆档’”【答案】(3)①全国防疫成果显著低风险地区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②头部影片连续登台具有票房号召力③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税费政策支持【解析】(3)通读材料由材料一第二段“7月16日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第五段“不难想见随着具有票房号召力头部影片的连续登台影院复工后票房加速回暖将强势继续”可知我国电影院线回暖迅速的原因为全国防疫成果显著低风险地区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头部影片连续登台具有票房号召力由材料二第一段“没想到力度这么大受益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发布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我们复工第一个月就实现减税7.69万元”可知我国电影院线回暖迅速的另一原因是有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税费政策支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②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1.(5)陈平向汉王承认了他收受钱财的事情汉王为什么不惩罚他反而丰厚地赏赐他呢?A.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B.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C.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D.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答案】C【解析】(1)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主语和动词尤其注意主语的省略和变化根据语义推断词语搭配同时注意句式特点和虚词的位置“平”即“陈平” 作后面句子的主语应在“平”之前断开排除A、D两项“之”是代词代指陈平是前一句的宾语因此应该在“之”的后面断句排除B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表述有误楚汉是秦朝灭亡之后以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答案】D【解析】(3)D项“魏无知按照他计划好的说辞”表述有误于文无据【答案】(4)①在这以前陈平本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②陈平于是到修武归降了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解析】(4)①固本来谢辞别从跟随往到②遂于是【答案】(5)陈平真实诚恳并不欺瞒汉王言辞恳切条理清晰陈平有真才实学并一心一意效忠汉王【解析】(5)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后确定答题范围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概括作答可以抓住“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等句来理解作答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一项是()2.(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A.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B. 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C. 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D. 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在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答案】B【解析】(1)B项“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不恰当颔联表现的是诗人想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答案】(2)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是欢度佳节的乐事②暗含对人世忧苦以及生命易逝的悲伤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③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解析】(2)作答本题不但要细读诗歌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颔联夹叙夹议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请简要分析文中“姑姑”的主要性格特征3.(3)文中“我”一会儿是“故事主人公” 一会儿是“现在故事讲述人” 这两个“我”的讲述方式有什么作用?A. 小说中“我问姑姑您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我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两个问题直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B. 小说中“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干粮熥成热的”等语言具有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情境同时也非常符合人物身份特点C. “姑姑”救治一个浑身是血的重伤员时却发现他就是当了团长的“姑姑”的“恋人” 可惜“姑姑”此时已结婚于是两人有了一段相互埋怨又感人至深的对话D. 小说用精选的写人细节与富有特点的情节叙述方法显现了“姑姑”这个既普通又特别的抗日英雄的个性命运传奇人生【答案】C【解析】(1)C项个“一个浑身是血的重伤员”错误“那家伙受伤送到我医院”“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并未凸显团长是一名“重伤员”【答案】(2)①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②吃苦耐劳沉着冷静不怕牺牲③具有学习精神有上进心和积极性④感情真挚一直挂念着心里爱过的人【解析】(2)从“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姑姑九岁去卫生队”“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护士长”可看出“姑姑”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从“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照顾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扔炸弹没炸着我们”“上前线抢着去那次前边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可看出“姑姑”吃苦耐劳沉着冷静不怕牺牲从“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我站旁边看护士姐姐找血管儿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针”“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可看出“姑姑”具有学习精神有上进心和积极性最后从“走了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天提溜着心”“姑姑一说他那种伤神眼里含泪”可看出“姑姑”感情真挚一直挂念着心里爱过的人【答案】(3)①两个“我”的讲述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让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了解故事情节②这种叙述方式让文章更加活泼生动避免了单一叙述的单调平板③这种叙述方式通过外部的叙述和“姑姑”的叙述相结合客观主观相结合让“姑姑”这一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解析】(3)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比较奇特文中“我”一会儿是“故事主人公” 一会儿是“现在故事讲述人” 这两个“我”的讲述方式是作者特意为之两个讲述者从不同角度来叙述故事一个是从外在的观察视角一个是以内在的亲身经历的视角这样就可让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了解故事情节同时让文章更加活泼生动两个“我”交替叙述让文章形式显得活泼生动避免了单一叙述的单调平板最后这种叙述方式通过外部的叙述和“姑姑”的叙述相结合客观主观相结合既写出了当时的客观事实又写出了“姑姑”的内心感受这样让“姑姑”这一形象更加丰满、真实4.(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小说三次写到了苘麻花开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在内容表达方面有何作用4.(4)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请指出本小说的“不平”之处并分析其效果A. 首段写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并绝食主要原因是卓冬婷的去世让他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B. 小说多次写到老季的心理变化这样写既丰富了其人物形象也反映出了卓冬婷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C. 老季接受卓冬婷的建议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说明他已经对卓冬婷充满信任这也让卓冬婷感到欣慰D. 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完成其遗愿“冬婷”“早春”相承含有冬去春来之意象征扶贫工作前景美好【答案】A【解析】(1)A项“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错误是对卓冬婷的去世感到惋惜和伤心【答案】D【解析】(2)D项“精致典雅”错误本文语言朴实【答案】(3)①第一次写苘麻花开反衬老季内心的悲伤②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烘托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③第三次写苘麻花开引起了老季对卓冬婷的怀念【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中第一次写苘麻花开在文章开头“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十分好看” 但打瓦村的村民老季却再也没有这份心情去听那花开之声“老季已经两天没有吃喝他萌生了绝食的念头” 结合后文内容可知此处用苘麻花的盛开来反衬老季因卓冬婷殉职而内心悲伤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是在卓冬婷到打瓦村与老季结对扶贫后“在盛开的苘麻花旁边传出了祖孙俩的欢声笑语” 这一描写烘托了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第三次写苘麻花开是在文章结尾处此时卓冬婷已经因公殉职“苘麻花又开了经过苘麻地老季突然停下脚步竖起了耳朵” 体现了老季对卓冬婷的怀念【答案】(4)①布局谋篇方面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先写老季绝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情节安排方面卓冬婷突然意外去世情节突转出人意料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小说以老季绝食写起从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这一倒叙的方式让读者想知道老季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又是因何人而有的这种想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文中写卓冬婷突然意外去世情节突转出人意料让读者对接下去的情节发展有所期待而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再次发生转折让读者的心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据此概括作答即可5.(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建议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答案】D【解析】(1)曲解文意从原文看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是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自然催生出的而非人为设置的【答案】C【解析】(2)C项上门回收员只是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这种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并不能取代市民日常性垃圾分类操作【答案】(3)①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③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④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解析】(3)从材料一《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可概括出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从材料二“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可概括出两条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材料三“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可概括出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6.(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道而废郑重其事无影无踪喜闻乐见B. 戛然而止咬文嚼字销声匿迹脍炙人口C. 中道而废咬文嚼字无影无踪脍炙人口D. 戛然而止郑重其事销声匿迹喜闻乐见【答案】B【解析】(1)①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中道而废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第一空强调“语文学得好的人的优越感突然消失” 应该用“戛然而止”②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一些文化属性大于实用性的字词”用“咬文嚼字”更切合语境③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多指人第三空指“这些古音在今天的生活中早已经消失” 应该用“销声匿迹”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多用于文艺作品第四空修饰的对象为“大众流行语” 应该用“脍炙人口”故选B【答案】B【解析】(2)“关于”和“对于”都可以将一个行为事件引进来在引进一个事物关系上只可以说“关于”而不能用“对于” 一般说涉及到一个问题的大范围的用“关于” 而对象性比较强、范围比较清晰的事情用“对于” 本题中明确了具体对象“语文教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应该用“对于” 据此排除A、D两项 C项变换了主语与上文“这些古音在今天的生活中早已经” 以及下文“特别是那些代表着独特词义和意象的文字”不连贯据此排除故选B【答案】C【解析】(3)上文语境为“大众流行语花样迭出有的来去匆匆有的逐渐成为……的常用词” 主语是“大众流行语” 按照陈述话题一致的原则“我们的语言习惯”应放在句子开头据此排除A、D两项“也”表示表示并列上下文并没有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据此排除B项故选C7.学校开展“美丽校园爱心公益”活动倡导同学们收集饮料瓶换钱做公益请在下面倡议书正文初稿的空白处补写语句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字注意内容贴切语意完整表达连贯夏日炎炎饮料可口①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让校园成了一个大垃圾场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②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校园增添亮色为社会奉献爱心【答案】示例①饮料空瓶呢?同学们随手把它们丢弃在校道旁、草丛中、教室里②做自律爱人的标兵做维护清洁的卫士做社会公益的先锋【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联系上下文来推断横线处应填的句子解题时考生要综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准确补写使语段的语意连贯根据后文“这种乱丢空瓶的行为”可知①处应填和“乱丢饮料空瓶”相关的语句②处根据“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可知此处应填关于倡议师生保护环境的语句注意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评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课内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独立”一词,表现了词人卓然独立的形象。
B.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翔”两个动词,富有表现力,刻画了雄鹰和鱼儿矫健、轻快的身姿,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表现了词人的消极情绪。
2.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运用了想象、夸张等手法,营造了壮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破旧立新的强烈愿望。
B.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太平洋以人的力量和意志,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力。
C. 诗中“力哟!力哟!”的反复咏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突出了“力”的强大与重要。
D. 整首诗语言典雅含蓄,情感深沉内敛,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下列对《红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红烛》这首诗采用了象征手法,以红烛自喻,借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特点,象征着诗人要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B.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在诗中多次出现,反复咏叹,既表达了诗人对红烛精神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C. 诗中“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只注重付出,不关心结果的豁达胸怀。
D. 《红烛》的语言优美华丽,情感真挚浓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百合花》这篇小说,使我们看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
B. 小说《哦,香雪》讲述了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的故事,表现了香雪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列著名诗人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甫B. 白居易杜甫李白苏轼C.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D. 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答案】B【解析】“白”的音序是B,“苏”的音序是S,“李”的音序是“L”,“杜”的音序是“D”。
故选B。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答案】C【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选C。
3.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完整word版)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命题人:王峰审核人:王晓燕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夜缒.而出(zhuì)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拔剑切而啖.之(dàn)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4分)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结构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试题.doc
WORD格式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 篇,分 12 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 、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3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 +断句( 13 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 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A. 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 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C. 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D. 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答案】D【解析】①“其” 代词代大鹏的背②“其” 代词代风①②两句意义不相同③“其” 与后面出现的“其”一起表选择“是……还是”④“其” 代词代指大鹏鸟③④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故选D2.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玉露undersetcdot凋undersetcdot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无边落木undersetcdot萧undersetcdot萧下萧萧纷纷C. 一undersetcdot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 江间波浪undersetcdot兼undersetcdot天涌兼天连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无边落木萧萧下”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萧萧” 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故选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A. ①②⑥③⑤④B. ③⑤①⑥②④C. ③⑥①④②⑤D. ①⑥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文段阐述王羲之《兰亭序》的深远意义③中“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紧承空格前的“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故③应为第一句⑥中的“这”指③句的内容但表示转折转而写永和九年暮春之初那天的意义先整体从时间的角度写后面应跟①④ 然后再从作家的角度写后应跟② ⑤承上句讲“……转眼没有了踪影” “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故正确排序为③⑥①④②⑤故选C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4.(1)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4.(2)_______________ 但愿长醉不复醒4.(3)飘飘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4.(4)卧龙跃马终黄土 _______________4.(5)_______________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4.(6)昆山玉碎凤凰叫 _______________4.(7)李煜在《虞美人》中形象地表现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析】(1)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2)钟鼓馔玉不足贵【解析】(2)注意“馔”的正确书写【答案】(3)天地一沙鸥【解析】(3)注意“沙鸥”的正确书写【答案】(4)人事音书漫寂寥【解析】(4)注意“漫”的正确书写【答案】(5)叶上初阳干宿雨【解析】(5)注意“宿”的正确书写【答案】(6)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6)注意“芙蓉”的正确书写【答案】(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7)由“表现愁”可推知答案注意“恰”的正确书写【答案】(8)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8)由“杜牧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正确书写5.(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为喻以表现君子自古以来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情操5.(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同一座宫殿竟然“气候不同” 在台上歌唱时感觉“_______________” 在殿中起舞时则感觉“_______________”5.(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眼前转为对未来的设想表达了有机会再游山西村的愿望【答案】(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解析】(1)根据“以鸟为喻以表现君子自古以来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情操”可推知答案注意“鸷”的书写【答案】(2)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解析】(2)根据“同一座宫殿竟然‘气候不同’ 在台上歌唱时感觉……在殿中起舞时则感觉……”可推知答案注意“融”的书写【答案】(3)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解析】(3)根据“从眼前转为对未来的设想表达了有机会再游山西村的愿望”可推知答案注意“拄”的书写6.(1)荀子的《劝学》善用对比论证其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心思浮躁与蚯蚓用心专一形成鲜明对比6.(2)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与“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1)根据“因为心思浮躁与蚯蚓用心专一形成鲜明对比”可推知答案注意“螯”“鳝”的正确书写【答案】(2)海日生残夜, 江村入旧年【解析】(2)根据“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自然理趣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生”“残”的正确书写【答案】(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3)根据“‘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句意境相似”可推知答案注意“酹”的正确书写7.(1)《论语·先进》中记录了孔子和四位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7.(2)2021年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专家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是早期古蜀国的遗存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7.(3)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解析】(1)根据“一开篇孔子便亲切和蔼地说”“连用两个‘吾’字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可推知答案注意“毋”的书写【答案】(2)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解析】(2)根据“提到了古蜀国两个开国先王”可推知答案注意“凫”的书写【答案】(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解析】(3)根据“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噎”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 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颜渊是如何修习仁道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A. 其性undersetcdot凿矣凿被更改被破坏B. undersetcdot出undersetcdot处语默必于是出处来源根据C. 不undersetcdot勉而中勉尽力努力D. 其有undersetcdot稽乎稽查考考证【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4)①坚持克制、约束自己的情绪、行为达到礼的要求②安贫乐道【解析】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B. 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 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C. 释褐褐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D. 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 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错应为“也指进士及第授官”故选C.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600多座醒目的水塔、100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②恒星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③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④身处高三冲刺阶段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的期待定将踌躇满志全力以赴⑤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⑥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①②④D. ③⑤⑥【答案】A【解析】①星罗棋布像天空中的星星似的罗列着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语法错误②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③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见识短浅很片面而成语是说的是见识短浅④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子说的是为了父母的期待应该认真努力不合语境⑤撒手人寰人寰指人间指离开人间此处符合语境⑥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使用正确由此可知①③④使用不正确3.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 鬼斧神工峥嵘岁月不二法门怨天尤人B. 入不付出全神贯注医术精湛强聒不舍C. 相儒以沫自暴自弃黯然失色汗流浃背D. 目瞪口呆掉以轻心工作热沈拥挤不堪【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能力B项“入不付出”应为“入不敷出”C项“相儒以沫”应为“相濡以沫”D项“工作热沈”应为“工作热忱”故选A.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4.(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4.(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1)根据“杜牧以……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书写【答案】(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2)根据“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可分别推知答案注意“矗”的书写【答案】(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3)根据“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愁”的书写5.(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5.(3)《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1)根据“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琵琶”“羌”的正确书写【答案】(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2)根据“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推知答案注意“炬”的正确书写【答案】(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解析】(3)根据“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鸿儒”的正确书写6.(1)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6.(2)《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想要的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答案】(1)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解析】(1)根据“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可推知答案注意“葛”“蜀”的书写【答案】(2)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解析】(2)根据“他深知自己想要的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可推知答案注意“骤”的书写【答案】(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3)根据“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可推知答案注意“胁”“膺”的书写。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湘夫人》中写湘君“搴汀洲兮杜若”的目的是()A. 与佳期兮少张B. 将以遗远方C. 将腾驾兮偕逝D. 建芳馨兮庑门【答案】B【解析】原文是“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意思是“我在小洲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所以写湘君“搴汀洲兮杜若”的目的是“将以遗远方” 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D【解析】(1)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做“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A, D【解析】(2)A项属编著D项具拟写【答案】C【解析】(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4)①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②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许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③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解析】(4)①过超过及追上赶上②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③猥自谦之词犹“鄙” 当任、充当东宫指太子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A. 第一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用这样的假设语气表达比直白的表述更有余味B. 第二首诗首联写的是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仍旧念念不忘期待着和她来生再续前缘诗句意在表现他对爱情的忠贞C. “空闻虎旅传宵柝”中的“空闻”二字暗示“虎旅”并非是来护驾的而是逼宫的同样下句中的“无复”二字也流露出浓浓的伤感情绪D.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唐玄宗、杨贵妃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答案】B【解析】解(1)B项“诗句意在表现他对爱情的忠贞”错误诗句是为了表达对唐玄宗执迷不悟的讽刺杨贵妃的死仍旧没有让他清醒地思考自己荒淫误国的罪责反而痴迷方术今生已矣却仍痴想来生【答案】(2)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侧重于从国家层面上表现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第二首诗则侧重于从唐玄宗个人悲剧命运角度人手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抒情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两首诗都在最后两句中把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解析】(2)解答本题先读懂两首诗两首诗都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但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了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后两句含蓄但又不无深意地指摘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易于覆国又怎会有此狼狈出奔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这首诗是从从国家层面上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的批判第二首诗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从唐玄宗个人角度来写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句通过对比发出了这样的问话“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的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表达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抒情方法的相同点两首诗最后两句中都是议论来抒情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据此分析即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数字技术时代乡村的“重新部落化”有哪些重要特征4.(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A.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B.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和公开降低了治理成本减轻了治理难度C. 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三瓜公社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已经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D.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信息化已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答案】B【解析】(1)A项“目前”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可知应是“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 不是“目前”C项“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错误材料一第④段“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可知是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所以仍然保留着“传统部落的特征” 并没有“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D项“已经落地生根”变未然为已然根据材料二第⑤段“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可知数字化建设还没有落地生根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可知是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决定了传统部落的形成【答案】D【解析】(3)D项选项属于绿色智慧城市而非数字乡村【答案】(4)①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②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③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解析】(4)根据材料一第①段“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 可知“乡村进入时空同步、感官同步的时代”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个体的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 可知“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 可知“由乡村统治转向社区式治理”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5)材料二首先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接着分析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以及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最后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解析】(5)解答此题时阅读材料二理清文本层次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看写作的先后顺序和内容间的关联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并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材料二首先通过第①段“到今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这一内容说明城乡之间互联网存在差距然后由“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提出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差距引出数字乡村的话题接着由第②段“近年来‘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 第③段“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 第④段“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引出对数字乡村呈现广阔前景以及对实现数字乡村的思考分析最后通过第⑤段“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总结数字化转型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以西解中” 就是以沿用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为架构来梳释中国思想传统B. 虽然人们对冯友兰哲学褒贬不一但必须承认它具有可超过不可绕过的典范意义C. 冯氏不仅对“六书”“三史”的理论研究贡献大而且对现代哲学教育也有开拓之功D. 哲学创造必须有自己的系统和逻辑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答案】B【解析】(1)A项“沿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以某种有似于”C项“六书”“三史”是其创作的哲学著作谈不上理论研究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这套系统和逻辑应当有两个向度基于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基于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本段论述的重点是冯友兰哲学教育的典范意义而不是对其一生荣辱得失的概括【答案】D【解析】(3)D主次失当原文是“只有真正将冯氏哲学的‘中国哲学史’书写看作……一种系谱学叙事而不是仅仅……”6.(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3)小说三次写到了苘麻花开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在内容表达方面有何作用6.(4)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请指出本小说的“不平”之处并分析其效果A. 首段写老季无心听苘麻花开的声音并绝食主要原因是卓冬婷的去世让他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B. 小说多次写到老季的心理变化这样写既丰富了其人物形象也反映出了卓冬婷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C. 老季接受卓冬婷的建议去听苘麻花开的声音说明他已经对卓冬婷充满信任这也让卓冬婷感到欣慰D. 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完成其遗愿“冬婷”“早春”相承含有冬去春来之意象征扶贫工作前景美好【答案】A【解析】(1)A项“失去依靠对生活失去信心”错误是对卓冬婷的去世感到惋惜和伤心【答案】D【解析】(2)D项“精致典雅”错误本文语言朴实【答案】(3)①第一次写苘麻花开反衬老季内心的悲伤②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烘托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③第三次写苘麻花开引起了老季对卓冬婷的怀念【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中第一次写苘麻花开在文章开头“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十分好看” 但打瓦村的村民老季却再也没有这份心情去听那花开之声“老季已经两天没有吃喝他萌生了绝食的念头” 结合后文内容可知此处用苘麻花的盛开来反衬老季因卓冬婷殉职而内心悲伤第二次写盛开的苘麻花是在卓冬婷到打瓦村与老季结对扶贫后“在盛开的苘麻花旁边传出了祖孙俩的欢声笑语” 这一描写烘托了老季祖孙内心的喜悦第三次写苘麻花开是在文章结尾处此时卓冬婷已经因公殉职“苘麻花又开了经过苘麻地老季突然停下脚步竖起了耳朵” 体现了老季对卓冬婷的怀念【答案】(4)①布局谋篇方面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先写老季绝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情节安排方面卓冬婷突然意外去世情节突转出人意料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小说以老季绝食写起从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这一倒叙的方式让读者想知道老季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又是因何人而有的这种想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文中写卓冬婷突然意外去世情节突转出人意料让读者对接下去的情节发展有所期待而郭早春接替卓冬婷后扶贫工作得以延续情节再次发生转折让读者的心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下面是某校一则请柬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我县语委办打算于9月12日上午8点在县教师培训中心会议室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您是我省著名的朗诵大伽对诗词诵读略有涉猎现诚邀您抽时间参加大会并为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答案】①“打算”应改为“定”或“计划”②“朗诵大伽”改为“朗诵专家”③“对诗词诵读略有涉猎”应改为“对诗词诵读研究造诣颇深”④“现诚邀您抽时间参加大会”应改为“现诚邀您拨冗莅临大会”⑤“并为活动提出宝贵的拙见”应改为“为活动提出宝贵意见”【解析】①“打算”一词口语化应改为“定”或“计划”②“大咖”一词口语化应改为“专家”③“略有涉猎”不符合专家应改为“研究造诣颇深”④“抽时间参加大会”口语化应改为“拨冗莅临大会”⑤“拙见”是谦辞“宝贵的拙见”应改为“宝贵意见”8.(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8.(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8.(3)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的青虫”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A. 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鼻子转头?”B.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C.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D.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答案】C【解析】(1)“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插说B项表示意思的转折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故选C【答案】(2)①何必如此慌张, ②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解析】(2)根据“神态自若”“淡淡说”“一条小虫”可知相对于“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的巨大反应朋友看到虫子不但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非常淡定因此第①空可填写“何必如此慌张”之类的句子根据“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一喊”可知第②空应填写的是“我”喊叫之后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根据“撕肝裂胆地叫一声”可知“我”的巨大的喊叫声可能会吓坏“我”的孩子因此第②空可填写“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之类的句子【答案】(3)相比改后的句子原句把“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强调了青虫的外部特征更能表现青虫在“我”眼中的庞大、丑陋和“我”看到青虫之后的厌恶、恐惧【解析】(3)仔细观察原句和改句可知原句和改句语序不同原句把对青虫的修饰内容“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主要是为了强调一方面突出了青虫外部特征的庞大、丑陋另一方面表现了“我”看到青虫之后的厌恶、恐惧而改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乃副词表承接于是就便B.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而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和”“并且”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副词表肯定是就是D.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介词因为由于【答案】B【解析】B项而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 或不翻译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呼别人时一般用“字” 表示尊敬如孔子称公西华为“赤”、冉有为“求”B. 书可用于指一种应用性文体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可论政可陈情如《谏逐客书》《与妻书》C. 古代“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 故尊称教师为“西席” “南面”为君“北面”称臣D.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老百姓的称呼秦人崇尚黑色平民百姓用黑巾覆头称“黔首”【答案】A【解析】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孔子称公西华为“赤”、冉有为“求” 这是称他们的名不是字故选A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3.(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现了作者一心向学的精神3.(2)杜牧《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对珍宝毫不珍惜的态度反映了秦国君主的穷奢极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产生悲愤之情【答案】(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解析】(1)根据“通过描写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现了作者一心向学的精神”可推知答案注意“缊”的书写【答案】(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解析】(2)根据“表现秦人对珍宝毫不珍惜的态度反映了秦国君主的穷奢极欲”可推知答案注意“砾”的书写【答案】(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3)根据“借个人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产生悲愤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鬓”的书写4.(1)军队首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不能改变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4.(3)《使至塞上》中写出侦察兵告诉使臣统帅正在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4.(5)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世上如果没有伯乐那么千里马再有才华也可能沦落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境地4.(6)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答案】(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解析】(1)根据“军队首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不能改变”可推知答案注意“匹”的书写【答案】(2)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解析】(2)根据“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在行动上受磨炼”的书写【答案】(3)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解析】(3)根据“侦察兵告诉使臣统帅正在前线”可推知答案注意“候”的书写【答案】(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解析】(4)根据“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可推知答案注意“簪”的书写【答案】(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解析】(5)根据“世上如果没有伯乐那么千里马再有才华也可能沦落到……而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境地”可推知答案注意“祗”的书写【答案】(6)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解析】(6)根据“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可推知答案注意“鳞”的书写5.(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3)《滕王阁序》中作者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特有的清寒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1)由“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可推知答案注意“鬓”“潦”的书写【答案】(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解析】(2)由“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可推知答案注意“誉”“沮”的书写【答案】(3)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3)由“作者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特有的清寒之景”可推知答案注意“潦”的书写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________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一觞一咏【解析】本句要注意“觞”“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7.(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_______________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答案】(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解析】(1)根据““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可推知答案注意“让”的书写【答案】(2)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解析】(2)根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可推知答案注意“雩”的书写【答案】(3)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解析】(3)根据“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可推知答案注意“毋”的书写【答案】(4)夫子哂之【解析】(4)根据“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可推知答案注意“哂”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解释下列划线实词的含义①暮春________ ②群贤毕至________ ③相与________④映带左右________ ⑤兴怀________ ⑥喻之于怀 ________⑦修短随化________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___【答案】阴历三月, 全, 相交往, (亭子的)四周, 引起心中的感触, 明白, 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自然), 固,本来 ..,....看作一样【解析】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背诵如“群贤毕至”的“毕” 修饰“至”理解为全、都等“修短随化”的“修”结合“短”分析,应该是长的意思故答案为:阴历三月;全;相交往; (亭子的)四周;引起心中的感触;啪;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自然) ;固,本来把...看作-样9.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 不知/老之将至B. 此地/有/崇山峻岭D. 足以/极视听之娱【答案】A【解析】A项“夫人”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应该与主语“人”分开使用,改为“夫人之相与”故答案为: A。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答案】C【解析】(1)“无尺寸地封”的意思是“没有封赏一尺一寸的土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分”和“子弟”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项。
故选C。
【答案】A【解析】(2)A项,“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错误。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
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答案】B【解析】(3)B项,“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错误。
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答案】(4)①他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起、中山等国,都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生活很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文言测试题1.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常以身翼XXX的“身翼”应为名词翅膀,而非动词。
2.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持千金之资的“资”应为名词钱财,而非物品。
3.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句式与马之千里者相同。
4.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一个判断句。
5.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发尽上指冠的句式与群臣怪之相同。
6.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中含有通假字“振”,而其他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
7.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句式与XXX,何厌之有?不同。
8.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吾属今为之俘矣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9.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和XXX必喜而善见臣的加点词意义相同。
10.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句子按照加线词语的分类,分为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11.D.XXX,何厌之有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2.B.以其无礼于晋与例句相同。
改写: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
13.A。
供其乏困,函封之;XXX退,其人居远未来;XXX杀人,臣活之;夜缒而出,XXX欲XXX;XXX以骂曰,XXX留XXX归类正确。
改写:给他们提供物资,用信封装好寄出;XXX点燃蜡烛,看着秦军撤退,他的人驻扎在远方未来;XXX杀了人,臣子救活了他;夜里爬出去,XXX想要攻占关中;XXX着骂道,素来和留XXX交好。
14.B.XXX,何厌之有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5.C.XXX则置车骑与现代汉语相同。
改写:XXX就把车马安排好了。
16.D.常以身翼XXX没有通假字。
改写:经常用自己的身体保护XXX。
22.A.XXX,何厌之有解释正确。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
17.B.吾属皆且为所虏与例句相同。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客有吹洞箫者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C【解析】例句定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被动句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3)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迨诸父异爨迨等到B. 乳二世乳喂养C. 以手阖门阖关闭D.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效仿【答案】D【解析】(1)D项效奏效指获取功名译文为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答案】C【解析】(2)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在/介词被C项都是音节助词D项动词成为/介词替故选C【答案】D【解析】(3)D项“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错误第二段写“可悲”之情无“可喜”之情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词人在摹写梅影时手法高妙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并说说词中寄寓了词人什么情感A. 古人咏梅之作甚多但本词却独辟蹊径专咏梅影可谓粗笔勾勒遗貌取神B. “黄昏片月” 咏梅影前先写月以月来衬托梅影以“碎阴”比喻梅影清奇高格C. 词中“几度”“背灯难折” 勾画出词人对梅影的挚爱可谓难舍难分迷离悄恍D. 全词层次分明写法有虚有实均紧扣梅影的神态、品格来写堪称以梅影自比【答案】A【解析】(1)A项“粗笔勾勒”错误本词对梅影的描写属于细致描绘【答案】(2)比喻“碎阴”比喻梅影表现其清奇高格以“倩女离魂之态”形容梅影突出其神秘莫测的柔美烘托以“月”衬托梅影“香雪”均可体现梅芝高洁拟人“窥镜蛾眉淡抹”赋予梅以人的动作神态体现其娇憨清丽的特点虚实结合以竹烘托梅之清雅寄寓了词人如梅一般高洁不肯屈服敌人恃才傲物怀才不遇之情以及对梅的喜爱和赞美【解析】(2)词人先以“碎阴”比喻梅影进而又用“还更清绝” 以“清绝”形容梅影纤尘不染绝顶高洁的品格一个“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脱裕以“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三句写“疑似影” 梅影既至清绝使词顿生爱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环绕寻觅及至“背灯”折取却又不可捉摸“背灯”是指离开灯光作者用“几度“疑有疑无” “背灯难折” 了了几笔勾画出词人对梅影的挚爱及至到了难舍难分迷离悄恍的境界“依稀倩女”几句写“缥纱影” 词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从倩女出影从梅中来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叹服一个“魂”字使梅影的轻盈缥缈脱然而出“缓步”两句更使这首词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 《吕氏乡约》注重从道德规范与道德惩罚这两方面来追求劝人为善的终极目的B. 朱熹重新发掘了乡约中的教化意义使得宋代的社会风俗发生了较为积极的改变C. 朱元璋推行乡约并颁布了“洪武六谕” 从中可见他对乡村社会教化的重视程度D. 《治乡三约》是传统乡治理论体系化成果解决了乡村学习教育等三大具体问题【答案】C【解析】(1)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改善社会风气”才是《吕氏乡约》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且“终极”一词于文无据B项“使得宋代的社会风俗发生了较为积极的改变”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强化了乡约对社会风俗影响的功能”D项“解决了乡村学习教育等三大具体问题”不正确原文倒数第二段为“旨在解决好乡村学习教育……三大具体问题”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旨在劝人向善”分析不正确文章列举不同乡约范本或论著旨在揭示其社会功能及发展历程【答案】A【解析】(3)A项“根本宗旨”这一表述无法从文中找到也不能推导出来5.(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3)如何让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A. 我国快递行业在业务量及收入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在快递业务量上 2016年相较2010年更是增长了10倍以上B. 201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与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较上一年增幅度最大由此可推知我国快递行业在这一年中的收益最好C. 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速最高但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相较上一年却略有下降说明当年快递单价可能在下降D. 2010—2016年我国快递行业的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在数量上虽呈递增趋势但它们之间的同比增速却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答案】B【解析】(1)B项“由此可推知我国快递行业在这一年中的收益最好”于文无据【答案】C【解析】(2)A项“设置快递柜等做法节省了快递运输时间”错设置快递柜是为了收寄的便利B项“快递行业所面临的恶意竞争等问题得以解决”错“管理部门和法律的监管与调控”只是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且从材料四来看这些问题依然存在D项“打破了”表述错误文中说的是“对现有市场秩序形成了挑战” 由材料四可知“大大提升”错误应是“降低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故选C【答案】(3)国家层面①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快递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②提高企业进入快递行业的门槛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③调整经济结构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更均衡等快递企业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服务意识规范工作流程③营造良性竞争的行业氛围等【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本题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和材料四从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让我国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国家层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进入快递行业的门槛等二是快递企业自身需要努力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良性竞争等6.(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3)简要概括刘姨的性格特点6.(4)小说结尾写出征湖北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第一段交代刘姨的身份客居他乡十年的环卫所临时工刘姨孑然一身为了生计在小区做钟点工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B. 十年来客居他乡的艰难生活刘姨回想起来内心焦急又难过那些撕心裂肺地感受过的情景一直在她眼前挥之不去C. 刘姨几年前就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这习惯让她更加专心致志地工作“少说话多做事” 小区里请她搞卫生的人越来越多D. 刘姨听到所有药店口罩售罄的消息想到自己节省下来的三百多个口罩至少能卖一千多元这个价钱让她激动不已【答案】B【解析】(1)B项刘姨内心焦急又难过是因为看到了新冠疫情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消息【答案】C【解析】(2)C项“对比”错误应该是细节映衬、侧面描写【答案】(3)①坚强勤劳能干②工作认真尽责(工作专心致志)③生活节俭、精打细算④善良有爱心【解析】(3)刘姨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概括其性格特点时要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从文中“一场变故让她孑然一身留在了客城她是环卫所临时工为了生计还在小区做钟点工”可以看出刘姨的坚强勤劳能干从“而在刘姨看来戴口罩虽然呼吸不畅但可以不与人说话工作时会更加专心致志也就是所谓的‘少说话多做事’”可以看出她工作认真尽责从“她每月在环卫所领取的30个口罩几乎都省下过半”“长年的体力劳累使刘姨的日子过得节俭与精打细算”可看出她生活节俭、精打细算从“刘姨就作了决定要将300个口罩给吴医生湖北疫区医院比自己更加需要这些口罩余下的26个刘姨想留给身边需要的人”可以看出她善良有爱心【答案】(4)①刘姨终于实现了捐赠口罩给湖北疫区的心愿小说由此自然收尾水到渠成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刘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援鄂的吴医生彰显了刘姨的人性光辉③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灾疫面前无论是如刘姨般的众多普通百姓还是如吴医生般千千万万的逆行者都是温暖人心的抗疫力量他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令人感动④补充丰富了小说的背景小说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人们出征湖北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解析】(4)解答时应通读全文从故事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所有情节都是在人们出征湖北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文章以吴医生等医护人员出征湖北结尾补充丰富了小说的背景同时刘姨捐赠口罩的心愿也得以实现也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上看刘姨由原来想靠口罩赚钱到费尽周折找到援鄂的吴医生向疫区捐赠口罩的巨大转变彰显了她的人性光辉从主题上看以此结尾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在疫情面前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千千万万的逆行者都是温暖人心的抗疫力量更加突出了抗疫的主题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题文)文学名著主观题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答案】⑩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②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解析】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阅读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B. 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C. 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D. 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答案】D【解析】D项经验主义是个人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成功者的足迹可算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对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①袁尚只不过是个逃亡的罪犯乌桓人贪得无厌而不念旧情②等到曹操平定冀州后他吩咐门客催促(赶快)为他准备行装【解析】【答案】郭嘉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乌桓部落戒备不严但乌桓部落仗着远在北方蛮荒之地戒备必然松懈发动突袭其二以袁绍为代表的袁家目前是畏惧武力强大如果对袁尚放任不管号召愿为旧主效力的豪杰如此情势大概率会动心、冀州其三刘表只会坐而空谈重用刘备不予重用曹操大军远征无妨参考译文乌桓人乘天下大乱辽西乌桓酋长蹋顿的势力尤其强盛因此袁尚兄弟去投奔蹋顿想帮助袁尚恢复旧有的疆土开凿平虏渠来运输大军所需的粮草他的部将都反对说“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乌桓人贪得无厌而不念旧情如今大军深入塞外征乌桓万一发生变化”郭嘉说“您虽然威震天下一定不会预先防备突然袭击况且而袁尚兄弟现在还活在世上、青、幽、并四州的百姓并没有受过我们的恩德袁尚利用乌桓的武力作资本乌桓人一动这会使蹋顿动心恐怕青州与冀州就不会再在您的控制下了他自知才干不能驾御住刘备轻用则刘备不会为他所用即使我们调走全国兵力远征”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郭嘉提议说“兵贵神速所带的辎重太多而且假如乌桓人得到消息不如留下辎重出其不意地进攻”当初还派人授予田畴将军的印信田畴都拒绝了想讨伐乌桓而力量不够派使者来征召他门客说“以前曾五次礼聘如今您就好像迫不及待?”田畴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了被曹操任命为蓨县县令当时正赶上初夏的雨水下个不停敌人也拦路把守关键地方曹操十分忧虑田畴建议说“这条道路每逢夏秋两季常常积水深不能载舟船现在乌桓人以为无终县是我军的必经之路这样可以麻痹敌人如果我们偷偷地撤军进入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攻其不备”曹操说“很好到了中秋八月突然与乌桓军相遇曹军的车辆辎重都在后边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恐惧看到鸟桓军队的阵容不整乌桓军队大乱公孙康想要杀死袁尚于是他先在马既中埋伏精兵这对兄弟还没来得及入座把袁氏兄弟擒住曹操把袁尚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一律处斩曹操认为他是忠于故主的义士这时的北方已经天寒地冻二百里之内没有水源只好杀掉几千匹战马作为军粮大军返回时大家不知道曹操这样做的原因曹操对劝阻过他的人都加以厚赏是想趁乌桓之危抱着侥幸心理取胜只是(今后)不能(把它)作为征战的常规才是万全之策以后也要大胆进谏”【解析】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朦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D.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答案】C【解析】(1)C项“朦胧凄迷”错应是“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答案】(2)体现了词人归隐与报国的矛盾心理①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然后用“谁是中州豪杰”发问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的愤慨接着运用范蠡典故表示愿效法范蠡做高洁隐士归隐田园②“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回首中原故土报国拳拳之心顿生执着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念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解析】(2)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总体来看体现出词人归隐田园与立志报国的矛盾心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B.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C.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D.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文章开篇第一至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5.(3)通观全文“人类苦苦追求的文明境界”指的是什么?A. 刚一见面“袍子是旧的”“与身材不相称的褶纹”等细节描写都暗示了格森这位热情质朴的妇女经历坎坷B. 本文聚焦草原普通牧民的生活重点讲述了格森一家面对家庭变故坚韧地与命运抗争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C. 嘉甫的歌声雄浑优美唱出了生活的苦难歌颂了母亲的伟大对嘉甫演唱的描写使文章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感人至深D.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如第七自然段的多处对比凸显了蒙古包的神奇之处表现了作者对牧民智慧的赞叹【答案】D【解析】(1)D项文中第七段并未运用对比【答案】(2)①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表现了作者对赛里木湖的惊叹、喜爱之情②结构上展现了森森戈壁中赛里木湖奇美的自然风光为下文描写真挚、热情、坚韧的蒙古牧民进一步激发作者对当地牧民的钦佩、赞美之情作铺垫【解析】(2)文章开篇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着手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从内容上看文章以作者一行置身于森森戈壁开篇当头顶上突然出现一汪绿水时“天上的湖——赛里木湖的全貌就这样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车窗外原本是“一望无际的灰黑色沙石沉伏着等待着赤裸而又神秘令人触目惊心” 而赛里木湖却“奇迹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令作者发出了“谁料想得到在大戈壁的尽头会有这般奇境美景”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对赛里木湖的惊叹、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文章前三段描写了赛里木湖奇美的自然风光让人不禁感叹似乎只有在这样优美的风光中才能孕育出那样热情、朴实的牧民为下文描写作者遇到的真挚、热情、坚韧的蒙古牧民以及更进一步激发作者对当地牧民的钦佩、赞美之情作了铺垫【答案】(3)①对待客人的真诚、热情哪怕是陌生人都以礼相待热情相款②人际关系的自然、和谐一户来了客人牧民们都来做客欢聚一堂③面对苦难的坚韧、不屈年轻守寡的母亲独自抚养七个孩子顽强生活④对于家庭的珍视、呵护母亲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孩子长大后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一行前往赛里木湖畔的见闻在达·刚布的带领下作者一行来到了一个主人名为格森的蒙古包前面对素未谋面的客人主人格森“露出意想不到的真挚和热情弯腰打礼”“格森的儿子嘉甫杀羊点火格森把我们让进蒙古包放上桌子摆出奶豆、大馕沏上奶茶” 体现了牧民对待客人的真诚而在作者一行来到后格森的邻居们“有的骑马有的骑摩托车有的步行陆陆续续都来到格森的蒙古包” 大家围聚在一个蒙古包里气氛融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带领作者一行来此的达·刚布因年纪最大、地位最高“他代表格森一家向我和另外两位同行的文友敬献哈达” 之后便是著名的蒙族敬酒仪式格森的儿子最先开始敬酒和着他的歌声“酒敬到谁的面前谁便一饮而尽” “当他把酒举到刚布面前举到他的姑姑菊德面前举到他母亲面前的时候歌声变得沉郁、悲怆” 嘉甫以自己的身世唱成一首催人泪下的长歌艰苦养育孩子的母亲“哭着笑笑着哭” 表现了面对苦难时的顽强不屈年轻守寡的母亲将孩子养育成人嘉甫则“继承祖业成了地道的牧民照顾母亲支撑着这个不寻常的家庭” 体现了母亲与孩子对家庭的双向珍视与呵护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而今安在哉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亦将有感于斯文⑤渐见愁煎迫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謇朝谇而夕替⑧高余冠之岌岌兮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 ①④⑥/②/③⑧/⑤⑦/⑨B. ①⑥/②/③⑧/④⑤⑦/⑨C. ①④/③⑧/②⑥⑦/⑤⑨D. ①④/②/③⑨/⑤⑦/⑥⑧【答案】A【解析】①④⑥为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③⑧为定语后置句⑤⑦为被动句⑨判断句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饮料大多没有标注糖分含量不过①________ 因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蔗糖以及淀粉饮料里通常不含淀粉因此饮料外包装上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②________ 至于每天吃多少糖合适每人每天推荐摄取的精制糖不超过12g 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要降低摄入量单从食物里获取的糖类物质③________ 如果再食用很多含糖多的饮料、糕点等长此以往会危害人体健康发胖、高血压、高血脂会跟着来另外糖代谢也可能出问题引起糖尿病【答案】可借助碳水化合物了解含糖量, 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 就能满足人体所需【解析】语段的内容是饮料中含糖要减少摄入量第一处根据后文的原因填写虽然没有标注糖分含量但是含糖量可以知道知道的途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第一处可填可借助碳水化合物了解含糖量第二处根据前面的原因填写结论因为饮料里通常不含淀粉只有葡萄糖、蔗糖所以得出结论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所以第二处填写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最后一处根据后文“如果再食用很多含糖多的饮料、糕点等长此以往会危害人体健康”填写表明单从食物里获取的糖类物质就足够了最后一处可填就能满足人体所需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答案】C【解析】首先考虑“药”前面还是后面断句“方药”是意思完整的词语译为“处方医药” 排除AB 接着思考“数种”前面还是后面断句句子的主语是“合汤” 谓语是“不过” 宾语是“数种” 且下句中“心”是主语“解”是谓语“分剂”是宾语意思是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所以“数种”后面断句排除D 故选C 译文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答案】A【解析】A.“古时汉族男子16岁时取字”有误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取字【答案】A【解析】A.“且从不后悔”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可见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答案】①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解析】①“属” 通“嘱” 动词嘱咐“嗔恚” 生气怨恨译文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请” 动词求情“工” 形容词高明“悬” 相关“含” 动词包涵译文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答案】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暴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 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 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膏药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铊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铊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绝妙的医术大都像这样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苦于头痛病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传车把华佗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匾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找到杀华佗原因的句子并根据句子概括第三段提到“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可以得知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第三段还提到荀彧求情曹操没有同意原文提到“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曹操认为像华佗这种人很多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第四段提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曹操认为他不诚心为自己治病他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答案(1)C(2)A(3)A(4)①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5)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暴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 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 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膏药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铊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铊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绝妙的医术大都像这样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苦于头痛病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传车把华佗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匾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并简要分析A. 《小寒食舟中作》的尾联中云说“白” 山说“青” 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B. 《狂夫》首联中“万里桥”与“百花潭” “草堂”与“沧浪” 略相映带有形式天成之美一联之中含四专名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C. 《小寒食舟中作》的颈联中“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蝴蝶穿空而过《狂夫》颔联中“娟娟净”是指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两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均形成对比且都运用叠词形成音韵美D. 杜甫的诗句写情时常常境界阔大如“云白山青万余里”“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境界特点一样【答案】C【解析】(1)C项第二首没有形成对比【答案】(2)《小寒食舟中作》塑造了一位身不在官、穷愁潦倒、壮志难酬、年事已高、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首联说诗人多病之身不耐酒力勉强过节刻画出诗人年事已高、穷愁潦倒的孤寂形象颔联和颈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愁思尾联以一“愁”字作结表现出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狂夫》塑造了一位贫贱不能移、拥有狂傲之气的诗人形象首联和颔联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颈联所写到的“恒饥”的贫困处境尾联抒发诗人虽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磨难压倒的倔强的生活态度【解析】(2)《小寒食舟中作》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概括了作者穷困潦倒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颔联春来水涨江流浩漫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尾联总收全诗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狂夫》将歌咏优美自然风光与抒写潦倒穷愁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篠”“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帕斯卡想造出一台集物理学与数学知识于一体的机器文章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冒险、一项创举”?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5.(2)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帕斯卡“颇深的造诣”体现在哪些方面5.(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与文章其他部分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①从科学史上看这种集物理学与数学知识于一体的创造开创了历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②从付出与收效的关系上看这是一种做起来很吃力、常人看起来又难有效果的事情③从科技影响上看这种做法开启了人们关于数学与物理学互相借重的新思维标志着近现代计算技术的开端【解析】(1)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二段至第五段答题时可结合“冒险”“创举”的含义从帕斯卡造计算器的想法和行为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对科学的影响及这样做的付出与收效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答案】(2)①他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叹服的发现和发明设计与制造计算器就是其中的代表②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证明了空气重量的存在③其代表作《思想家》《致外省人信札》至今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影响了后来的一些哲学家【解析】(2)题干要求概括帕斯卡“颇深的造诣”体现在哪些方面作答时可逐段分析并结合【相关链接】中的内容筛选帕斯卡的成就然后分条整合即可可结合“也正是这一独特的研究方法使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叹服的发现和发明设计与制造计算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23岁的他便开始用各种实验完成对‘空气有没有重量’这一无法直接感知的普遍性问题的证明”“他的代表作《思想家》《致外省人信札》至今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以及【相关连接】中的内容概括作答【答案】(3)不能删这样写有以下作用①遵循了传记的写作原则在表明帕斯卡拥有“颇深的造诣”之后笔锋一转揭示帕斯卡后来用信仰宗教取代了探求科学真理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全面②起衬托作用“对于帕斯卡的这一思想转变人们都认为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 借助他人的评论衬托出帕斯卡在科学界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帕斯卡从未停止探求科学真理最终却因对宗教的信仰改变了看法他的这一转变引人深思【解析】(3)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例如答“不能删” 可从传记的写作原则、该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6.(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2)小说善于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夏竦”的形象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运用这种手法的?6.(3)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A.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洪水冲毁北大桥的事件自然引出了指挥抗灾、谋划修桥的主人公夏竦B. 小说善于细节传神夏竦的“沉吟良久”“眼睛一亮” 师爷的“大惊失色”“苦着脸” 都是通过外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C. 小说写夏竦对契丹人的刻骨仇恨是为下文写放契丹俘虏出来修桥作铺垫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夏竦对仇人的仁慈之心D. 小说中夏竦对“苦着脸”的师爷说的一番话是在解释他这样做的好处也流露出他对契【答案】C【解析】(1)C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夏竦对仇人的仁慈之心”理解有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他为百姓利益不计私仇的胸怀【答案】(2)①在众工匠的束手无策、摇头叹息中突出夏竦的执著②在师爷的胆怯中突出夏竦的镇定自若、深思熟虑③在弹劾大臣的嘲讽和打击中突出夏竦为百姓利益毫不畏惧的精神④在鲁江誓死不为契丹造桥的行为中突出夏竦的知人善任【解析】(2)解答此题可以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根据工匠们的说辞“并非我等不努力修桥一则原料奇缺再则民工们都在加固河堤个个精疲力乏也是无人可用”及面对夏竦提出的问题的表现“众工匠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可知修桥面临着许多困难夏竦从来没有打退堂鼓突出了他对于修桥之事的执著参照师爷的胆怯表现“鲁江是死刑犯即使要重审……您这样偷偷将人放出来……”“大人万万不可!如果是一个鲁江……实在是担当不起啊” 突出了夏竦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镇定自若、深思熟虑参照弹劾大臣的嘲讽和打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修桥铺路本是分内之事……南阳河大桥尚无能坚持五年者这鲁江难道就是神仙” 突出了夏竦为百姓利益毫不畏惧的精神参照鲁江誓死不为契丹造桥的行为“夏竦虽然拿命保了鲁江无罪却无力保住鲁江……鲁江誓死不从以死报答夏竦知遇之恩” 突出了夏竦的知人善任【答案】(3)【示例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思想内涵【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尚存的遗迹作证明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夏竦却遭弹劾【解析】(3)解答此题需明确“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即真实和虚构的角度结合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的历史事实和虚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比如从历史角度来看“公元1032年仲夏青州古城连降暴雨大街小巷沟满河平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迷蒙蒙的水汽当中” 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当时大宋国与契丹交战狱中关押了大批契丹俘虏……看到他们眼里就喷射出熊熊怒火” 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直至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才在原有基础上被重新以土石结构改建” 有今天尚存的遗迹作证明“北大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虹桥开辟了中国桥梁历史的新纪元……此时已经过去了562年” 有桥梁的使用时间和遗迹从文学特征的表现来看在众工匠的束手无策、摇头叹息中突出夏竦的执著运用细节、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一工匠言道‘青州近几年频降大雨水势湍急所修之桥尚无超过五载记录’夏竦摇头‘劳民伤财却坚持不了五年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啊?” 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夏竦却遭弹劾有曲折的情节设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7.(3)在态度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B. 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 在去除样地的生态环境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生物物种却迅速减少C. 我们只要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这种生态系统就能够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长久地生存下去D. 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所以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因此可以说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答案】A【解析】(1)B项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只是去除了“关键种”海星而不是完全改变生态环境C项“长久地生存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D项“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说明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故选A【答案】B, E【解析】(2)A项“表现百鸟齐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C项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没有运用捕写D项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 说明啄木鸟和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它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故选BE【答案】(3)第一问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像海星一样的关键种可以起到协调环境的作用②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③像水獭、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第二问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有助于认识其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解析】(3)第一问关键种的作用涉及几乎整个文本需要全盘考虑第二问在这篇科普文中作者没有直观地说明提出这个概念的意义但是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阐明了关键种在保护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D.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答案】A【解析】A项“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指射箭技术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及其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及孟尝君有奏难卒此二人拔之” 这是说孟尝君在奏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故选A.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传谕”的对象是“安溪公” 排除AB 应在“每作书”后断句故选D 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每下笔写时同时分析缘由每次写字”【答案】B【解析】B.“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姚鼐”有误桐城派还有一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答案】C【解析】C.“在三藩作乱时向皇帝献《入闽策》原文为“盖由三藩播乱时以蜡丸献《入闽策》以编修擢内阁学士” 安溪公正好在家【答案】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解析】①叩询问其次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罪作动词译文(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②再二次韬默隐匿沉默过了一年之后译文所以李光地再入朝等过了一年以后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答案】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解析】原文说到“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故上委心焉” 从不曲意迎合’叩其次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在皇帝感慨没有回写古人的人才之时、方苞两个有罪之人敢为同僚说话原文说到“及得君既专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闭门谢客原文说到“然公方柄用时上所诹度他熟读经书原文说到“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皆得安于其位反映其为官清廉答案(1)D(2)B(3)C(4)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5)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5.(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与例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使以闻大王5.(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4)下列句子中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谨斩樊於期头③举国为内臣④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⑤见燕使者咸阳宫⑥献燕之督亢之地图⑦燕王拜送于庭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资币钱帛财物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帮助C. 不得持尺兵尺兵短小的兵器D. 诸郎中执兵郎中朝廷大臣【答案】A【解析】(1)B项假借宽恕C项尺兵任何兵器D项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很低相当于卫兵故选A【答案】B【解析】(2)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A项向上名词做状语B项使……断开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上前名词做状语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声调慷慨激昂”表述有误应为“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4)②③⑥⑦都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也就是说荆轲的这些做法让秦王信任了他而①是荆轲为了取信秦王做的努力④是荆轲为了掩盖秦武阳的胆小的做法⑤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答案】B【解析】(5)B项“厚遗蒙嘉”不是正面交锋6.(1)填空①沧浪亭亭名“沧浪”出自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画线句描绘了沧浪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景物画面)的景色这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景物特点)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自胜之道”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古诗文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诗人情感与所描摹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进行案例分析(2)请参照示例结合全文/诗分析材料二《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示例】材料三澄澈明净的天空中群鸟翩然高飞消失在视线尽头一片孤云悠闲地漂浮着最后也不见踪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峰兀然矗立青翠可爱(描述景物画面)诗人借群鸟高飞、孤云远去后静寂空旷的环境勾勒出敬亭山的青峰历历与自己独坐的身影(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不像鸟群和孤云一样越山而“去” 而是欣赏着山的静寂之美这是人不厌山山也不像鸟与云一样短暂易逝而是静默相伴这是山不厌人(分析景情关系)茫茫天地之中诗人与敬亭山默然相对如同友人一般似乎在进行灵魂交流表现了诗人独自向山而坐的清净闲适与情意悠然(分析与概括情感)6.(3)仿照对《独坐敬亭山》的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填空《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与敬亭山互相凝望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将自然视为性灵之物彼此深情对话在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①《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__________》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②《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在《⑤__________》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答案】(1)①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 ②被竹林与小溪环绕光线与影子杂错, ③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 ④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 ⑤陶醉自然与世无争【解析】(1)①根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知沧浪亭亭名表达了作者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中画线句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这种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即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找到了“自胜之道” 陶醉自然与世无争【答案】(2)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解析】(2)参照示例结合全诗分析《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描述景物画面)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概括景物特点)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分析景情关系)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分析与概括情感)【答案】(3)①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 ②赤壁赋,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 ⑤爱莲说,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3)解答本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沧浪亭记》与《饮酒·其八》中展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积累作答即可《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在《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7.(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7.(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纵其父而还自\underset\cdot系焉()(2)子其\underset\cdot治事矣()(3)不\underset\cdot私其父()7.(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7.(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7.(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2)废法纵罪非忠也7.(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7.(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解析】【答案】(1)拘囚、拘押(2)管理(3)偏袒【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解析】【答案】奉职循理【解析】【答案】子产对比、侧面描写石著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解析】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句中加括弧的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8.(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8.(5)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8.(6)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A. 信undersetcdot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 不及以undersetcdot闻自追之闻听说C. undersetcdot若亡何也若你D. 王undersetcdot素慢无礼素一向【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②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A. 诣桧诘其实B.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 古之学者必有师D. 杯盘狼籍【答案】D【解析】(1)A项其实古义这件事的实际情况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项寄托古义寄身容身今义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C项学者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在某方面有学问的人D项狼籍同“狼藉” 古今义都是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故选D【答案】C【解析】(2)“诸将远戍”的主语是“诸将” “遣妻”的主语是“岳飞” 应在“遣妻”前断开排除A、B两项“军吏”作“给”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C【答案】A【解析】(3)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答案】C【解析】(4)C项“从朱仙镇发兵”表述错误文中并没有说岳飞谋划从哪里发兵只是说“飞进军朱仙镇” 也就是向朱仙镇进军【答案】(5)①洪水突然到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奔腾的波涛冲到岸上才得以幸免于难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异②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要阻碍和议自己也必然会遭到祸害因此极力图谋杀死岳飞【解析】(5)①暴突然免幸免于难异感到惊异②梗阻碍及遭到谋杀图谋杀死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同样是描绘三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巅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答案】C【解析】(1)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这里“井”是“村落”的意思“万井” 引申为千家万户巴峡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难有“万亩良田”出现而且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缺少“出”的立体感在同一视野中“二水”与村落的搭配更有层次感【答案】(2)《晓行巴峡》运用“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运用了“猿鸣”的意象猿鸣极哀诗人通过猿的叫声渲染了巫峡的凄清表达了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 诗人借此写出了秋天巫峡的凋零衰败之气表达了内心的凄苦【解析】(2)此题属于比较鉴赏题题干中已明确给出了比较的角度即意象和情感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找出各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通过这些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晓行巴峡》描写巴峡时选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万井”“二流”等色调明丽、富有巴峡乡土气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身处清丽的景物之中的闲适之情从诗歌最后一句“稍解别离情”分析可知诗人还抒发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猿鸣” 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渲染出巫峡的凄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悲苦“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中描写三峡用的意象是“玉露”“枫树” 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了一层败落景象定下全诗情感基调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凄苦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第二段画线句子用词灵活巧妙请对此加以赏析3.(3)文章结尾“我”为什么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文章两次写到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第一次引出了“我”对美好春天的回忆第二次呼应开头有助于突出主题B. “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用比喻、排比生动地写出江南春天万亩油菜花令人震撼的美C. 文章叙述“我”与小女孩的故事她送“我”映山红对“我”表达感激之情侧面烘托“我”的仁爱之举旨在体现社会救助的重大意义D. 本文围绕“江南的春天”展开描写、叙述将景、人、事融为一体由具体的春天写到抽象的春天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答案】C【解析】(1)C项“旨在体现社会救助的重大意义”分析有误文章叙述“我”与小女孩的故事是想表达自己对内向和不善言辞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像春天一样美丽的美好品性的赞美【答案】(2)①巧用拟声词“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生动地模拟出沸腾的蛙声②巧用叠词“密密匝匝”“层层”“迭迭” 写出蛙声的遍布、密集有音韵美③巧用数(量)词“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 写出蛙声的无处不在④妙用动词“卷”“裹挟”“淹没”等动词形象地写出“我”被蛙声淹没的感受【解析】(2)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根据题干需要从画线句子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动词“卷”字突出了气势之盛“裹挟”“淹没”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我”被蛙声淹没的感受句子巧用“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等拟声词“密密匝匝”“层层”“迭迭”等叠词“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等量词从蛙鸣声的角度生动表现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答案】(3)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②通过色彩“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美好【解析】(3)阅读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从第三段“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出第一个方面通过声音“我”感知到自然界的春天生机蓬勃从第五段“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可以概括出第二个方面通过色彩“我”感知到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从第七段“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 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可以概括出第三个方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美好4.(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3)文章第三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A. 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茶村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B. 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地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C.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是因为同情阿婆的遭遇内心感伤D. 文中“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着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答案】D【解析】(1)D项“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是子诚对“我”说的“有关方面”对“那一笔钱”的态度“蕴涵着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于文无据【答案】A【解析】(2)A项“忍辱负重的性格”有误应该为“看重清名的性格”【答案】(3)①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②衬托文中主人公的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好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知道徐阿婆一生追求清名作铺垫【解析】(3)第三段中“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茶村”“山廓”“树”“竹”“茶垅”这些内容为人物的出场提供场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采摘春茶的时节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美轮多姿”“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等描绘出山村环境的秀美为下文写徐阿婆美丽端庄自尊又自立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写茶村的秀美也为下文“我”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名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答案】(4)“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我”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这些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解析】(4)阅读文章结合“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三百元钱”分析“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结合“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分析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这些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据此可知“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A. 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 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的生命品格C. 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D. 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1)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属于张冠李戴原文为“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答案】B【解析】(2)B项“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答案】(3)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解析】(3)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等内容进行概括6.(1)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综合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说法中不能正面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6.(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概括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A. 民法典吸收了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B. 民法典激励社会主体的自主自治与其推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并不矛盾目的都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C. 民法典注重以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惩恶扬善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D. 民法典的颁布能规制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消除法律规则之间的不协调、不统一的现象【答案】D【解析】(1)D项“民法典的颁布能规制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消除……”表述有误前后两句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2)A项“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错结合材料一中内容“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可知应是“良法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C项“能使治理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说法太绝对D项“就会完美”错故选B【答案】C【解析】(3)C项民事法需要法官具有体系化思维该项中“某地方法院”的判决不能体现体系化不能证明文中观点【答案】(4)①整体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角度论述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法②每部分采用总分结构先明确民法典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具体阐述【解析】(4)通读材料二可以发现材料二从“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三个角度论述了民法典整体上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且三个论述部分都是先点明民法典的意义与作用然后进行具体的阐述以总分结构进行论述【答案】(5)①在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②在立法思想上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以民为上③在立法体系上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对人民群众形成了全面立体的保护④在时代针对性上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鼓励并保护人们惩恶扬善【解析】(5)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材料一中“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可知在制定民法典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民意根据材料二中“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可知在立法思想上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以民为上根据材料二中“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可知在立法体系上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对人民群众形成了全面立体的保护根据材料二中“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可知在时代针对性上民法典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鼓励并保护人们惩恶扬善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7.(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7.(3)从句式的角度看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有一句与另外三句不同它是()A. 突如其来刮目相看擘画汇合B. 不期而遇侧目而视擘画会合C. 突如其来刮目相看憧憬会合D. 不期而遇侧目而视憧憬汇合【答案】A【解析】(1)第一组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对象为事件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对象为人修饰“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应选“突如其来”第二组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修饰“人间奇迹”应选“刮目相看”第三组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擘画筹划安排此处要与后文的“锚定”照应用“擘画”第四组汇合(水流)聚集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这里修饰的是“力量”“智慧” 应选“汇合”故选A【答案】B【解析】(2)与上文的“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照应先说疫情防控再说经济增长据此排除A、C两项从语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比脱贫攻坚获胜更难放在最后表示语意的递进据此排除D项故选B【答案】C【解析】(3)C项③句为散句其他三项为整句①②④别是整句中的四字短语句、排比句、对偶句故选C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前所未有获益匪浅博学多才空前绝后B. 空前绝后获益匪浅博大精深前所未有C. 空前绝后如沐春风博学多才前所未有D. 前所未有如沐春风博大精深前所未有【答案】B【解析】(1)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根据原文“小说艺术的成就也远远超过其他古代小说”和“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的两处语境可知《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不仅超过了它之前的古典小说也超越了它之后的古典小说所以第一处横线内应该填“空前绝后” 根据原文“你一定会获得”的语境可知这是作者的预设不可能包括今后所有的可能所以第四处横线内应该填“前所未有”获益匪浅匪通“非” 不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根据原文“这部伟大作品” 对象不是指人所以第二处横线内应该填“获益匪浅”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博学多才意思是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根据原文中此词修饰的对象是作品《红楼梦》第三处横线内应该填“博大精深”故选B【答案】C【解析】(2)“不仅”搭配“而且”或“也” 不搭配“而” 前后分句应该是递进关系应先说“作者对知音” 再说对“后世每一个读者” 故选C【答案】A【解析】(3)按照表达的逻辑习惯从内容到思想再到艺术所以排除B、D项又根据“丰厚”更适合搭配“内容” “深邃”更适合搭配“思想” “精妙”更适合搭配“艺术” 排除C项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27 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 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 篇,分12 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 D 、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 B 、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默写+断句(13 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 )且君;许君焦、瑕,,君之所知也。
(3)高渐离击筑,⋯⋯歌曰11、用“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5 分)大家之作\ 其情也必沁人心脾\ 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 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文言文语段阅读分析(30 分)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 项王许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私:私下,暗地里。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告诉。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事:侍奉,对待。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良曰:“长于.臣。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第一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第二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请你从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选段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
(不少于100字)(6 分)人物:项伯张良刘邦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
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
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
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
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 言极愤切。
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
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心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
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军民从者数万。
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
有中人① 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
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
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
不报。
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
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
”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 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
四明李猷瘗②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时年四十有二。
【(取材于《宋史?忠义传》)注:①中人:这里指宦官。
②瘗(yì):埋葬。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创开边.隙边:边境B. 传首四方首:首先C. 不恤国计者恤:担忧D. 于是亟.诏纲入亟:急忙(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众脔而磔之B. 顷之,东具冠带出C. 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D. 特以国故,至为之死(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B. 传旨慰谕,众莫肯去——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C. 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D. 吾亦知公,安敢相迫——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无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 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
C. 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 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四、古诗鉴赏(16 分)1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
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 分)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 .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 .“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 .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2 分)内容)((4 分)写法)((4 分)五、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5—16题。
(14分)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
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
20 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
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的说他“长九尺有六寸” ,应当可信。
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 厘米。
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
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 的危局。
周游列国时,有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
“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
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
”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
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杂记” 的书。
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
子思说:“吾先君① ,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子思所谓“先君”就是孔子,子思明确说孔子“ ② ”。
所以,孔子天生没有浓密的眉毛,更不会有修长的胡须。
据记载,当时在场的有齐君的宠臣,那人的特点正是“ ③ ”,所以齐君对子思说:“假如相貌可以交换,我可以将他的须眉送给你。
”子思则说只是担心不能继承前人的美德,并不担心“毛须之不茂” 。
可见,不仅孔子“ ④ ”,他的孙子子思也“ ⑤ ”。
以前,人们往往以《孔丛子》为伪书而将这些材料置之不理,现在看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该书虽然不可都当作“真正的史实”,但像孔子祖孙有无须眉这样的重要事项,恐怕不会没有依据。
人们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 ,最早出于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吴道子之手,但他似乎并没有认真查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