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具告以事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大王来何操⑥燕王拜送于庭⑦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A. ①⑧/②⑥/④⑦/③⑤B. ①⑧/②⑤/③⑥/④⑦C. ①⑦⑧/③⑥/④/②⑤D. ①⑦⑧/②⑥/④/③⑤【答案】B【解析】①和⑧是判断句②和⑤是宾语前置句③和⑥是状语后置句④和⑦是被动句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按照要求作答(1)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元宵节的对联玉宇无尘银花有焰万家春千顷碧元宵节 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副有关节日的对联补充完整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端午节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________植树节 ________栽花种草点缀锦绣江山【答案】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 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植树造林绿化神州大地【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能力属于语言表达中的仿写句式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题中所给的是上联要写对句即下联做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审准是写好答案前提标准本题可用排除法要根据意境和对联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比如(1)本题题干要求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一副有关元宵节的对联对联首先要求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相等“玉宇无尘”“银花有焰”当分属两联“万家春”“千顷碧”当分属两联在内容上“玉宇无尘”“千顷碧”当在一联之中另两组当在另一联中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而且一般先说“千” 再说“万” 由此推断玉宇无尘千顷碧应为上联由此可得出答案)(2)本题题干要求把下面两副有关节日的对联补充完整其实需要我们根据上句或者下句仿写第一副对联注意分析上联的结构“赛龙舟”为动宾结构“不忘楚风余韵”为动宾结构“楚风余韵”为偏正结构所对下联应与上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内容相关注意题干要求的“与节日有关” 即可作答第二副对联给出下联让对上联先分析下联结构“栽花种草”为并列结构“点缀锦绣江山”为动宾结构“锦绣江山”为偏正结构所对上联应与上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内容相关注意题干要求的“与节日有关” 即可作答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徒多道亡”的“道”一致的一项是()3.(5)下列句中的“者”字与“择子弟可立者立之”的“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6)翻译句子(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实不持一钱(2)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A.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B.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C.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D.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6)(1)高祖做亭长向来轻视那些官吏于是欺骗地在名刺上说“贺万钱” 其实没有拿出一个钱(2)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是件大事希望另外共同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解析】4.(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3)从文章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4.(4)翻译下面的句子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A.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C.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答案】C【解析】(1)C项句意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答案】B【解析】(2)A项连词于是/副词仅、只B项均为介词按照C项介词趁着/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故选B【答案】A【解析】(3)A项荆轲并未屈于权势【答案】(4)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解析】(4)还环绕卒同“猝” 突然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诗中的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A. 成都赏花建溪饮茶让人感受到陆游宦游生活的自在和心情的舒畅B. 陆游在太平时代担任官员未能战场建功晚年隐居令人叹惋不已C. “蒙蒙”情景交融远处青山蒙蒙引发哀愁借此表达了陆游的情感D. 本诗抒发了读陆诗的感触林景熙借陆放翁的经历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答案】C【解析】(1)C项“远处青山蒙蒙引发哀愁”分析错误“青山一发”在这里借指中原“青山一发愁蒙蒙”的意思是远望中原地区仿佛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答案】(2)诗中的陆游是一个爱国官员和诗人他一生宦游去过许多地方晚年辞官隐居在家乡鉴湖他一生作诗颇多但因没有投身战场抵抗金国而充满痛恨之情【解析】(2)从诗中的首联和颔联“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可以知道陆游一生宦游去过成都、建溪等许多地方晚年辞官隐居在家乡鉴湖颈联“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意为“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 由此可见他一生虽作诗颇多但因没有投身战场抵抗金国而充满痛恨之情是一位情感真切的爱国官员和诗人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6.(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5)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A. 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 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 “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答案】A【解析】(1)B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曲解文意材料二表述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D项“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曲解概念根据材料三可知“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属无中生有【答案】C【解析】(3)C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答案】(4)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解析】(4)分析材料一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开篇即亮明观点“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这样层次推进形成递进式论证结构“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机械的团结’”“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语言通俗易懂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5)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解析】(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乡土社会的弊端”相关信息“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然后据此转换成“改进的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悄然走红B. “浓缩书”并非新概念它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划出书中的精华和重点方便快速把握全书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D. 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答案】A【解析】(1)B.“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无中生有C.“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D.“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最后一段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故选A【答案】B【解析】(2)B.结合文本内容“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 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 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分析可知这里不是对比论证而是类比【答案】D【解析】(3)D.“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最后一段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倡”8.(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2)文章为什么以“父啊我的父啊”为题目?8.(3)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A. 文章开头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父亲临终时的情景渲染气氛继而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突出了“我”对父亲的怀念B. 小时候家里穷、孩子多父母对我们照顾不过来“我”很少得到娇惯、宠爱因而和父亲并不很亲只觉得他高大威严C. 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这些变故严重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D. 文章十分注重于细微之处写人在画横线的语句中一个“脏”字写出了父亲尴尬不忍、不想拖累儿子的复杂心理【答案】C【解析】(1)C项“父亲为人懦弱在外胆小怕事以致丢职、抄家、遭窃”错文中说父亲当村会计时“村民从队里借点钱、粮什么的他从来不记账到年底一查账亏空了谁也不认账只好由他赔偿于是会计的职位丢了家也被抄了” 这说明父亲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答案】(2)①与结尾相互照应串联起对父亲的认识变化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②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文章所写主要人物渲染浓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解析】(2)本文的标题“父啊我的父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点明了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我”的父亲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文章先写自己在父亲弥留之际赶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而父亲对于“我”“父啊父啊”的深情呼唤却没有什么意识然后写了叫父亲“父啊”的原因也点明了自己小时候与父亲并不亲然后写了那时不理解父亲是善良而是认为父亲那时是懦弱太容易相信别人致使自己丢了工作家也被抄了然后写那时父亲打“我” 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副暴君的嘴脸直到长大懂事后听到村人夸老徐家的孩子懂事有教养“我”才对父亲的严厉有了一丝感激父亲坚持冒雨送“我”去上学“我”回头看见父亲“原地站着” “我”鼻子有点酸酸的体会到父亲温情的一面然后写“我”工作后父亲对“我”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我”体会到了父亲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理解了父亲文章以“父啊我的父啊”串联起了“我”对父亲的认识变化过程使文章结构完整且与结尾“我多么希望一直这么叫下去‘父啊!我的父啊’”相互照应【答案】(3)①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②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责打孩子、送子读书等事可体会到③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感受到【解析】(3)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写父亲当村会计时借钱、粮之事可以看出父亲为人善良、厚道相信他人从责打孩子、送“我”读书不忍离开等事可体会到父亲教子严厉甚至粗暴但也有温情的一面从对“我”态度的变化和在赴宴一事上的表现可以感受到父亲卑微虚荣的背后有强烈的自尊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9.(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解析】(1)关注一下括号中的内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由此可知第二段所说的“有声阅读”属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综合两段文字概括压缩即可【答案】(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解析】(2)一方面可针对阅读率提升来评述另一方面可针对这种改变了传统的以“看”为主的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来评述10.(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10.(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10.(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翻译下列句子①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②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A. 直堕其履圯下圯桥B. 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却击退C. 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悉熟悉D. 高祖离困者数矣离通“罹” 遭遇【答案】C【解析】(1)C项该句翻译为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土谋刺秦王悉全、都【答案】A【解析】(2)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整句话的翻译为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本题中“矣”为句末语气词因此要在“矣”后断开排除B、D两项“谷城山下黄石”指“谷城山下的黄石” 作“即我矣”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D【解析】(3)D项“张良魁梧奇伟”表述错误由原文“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可知张良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答案】(4)①浅薄无知的小人让我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我就可以在秦国的土地上称王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②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解析】(4)①鲰生浅薄无知的小人距通“拒” 把守内接纳王称王②见表被动故所以诛诛杀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诗歌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A. 诗歌前四句点题叙写诗人陪同北海太守李邕游览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历下亭B. “云山已发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言云山也被宴会撩动了兴致显出宴会之兴盛C. 诗歌第七八两句描写宴饮的环境竹色波光清凉交映给宴会增添了雅兴和趣味D. 全诗寄情一场文人盛宴叙事简洁议论精警体现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1)B项“云山已发兴”意思是云山美景助发雅性并非“运用拟人的手法言云山也被宴会撩动了兴致”【答案】(2)①郊游宴饮的快乐和满足②对宴会即将结束的留恋③对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的感伤④对不管地位高低都要受外物的支配和束缚、不得自由自在的感慨【解析】(2)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后四句的大意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写历下亭深蕴自然真趣令人恣情留恋但红日西沉宴会将散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郊游宴饮的快乐和满足以及对宴会即将结束的留恋“贵贱俱物役” 贵者如公、贱者如我同是被事物役使抒发了诗人受外物之支配束缚、不得自由自在的感慨“从公难重过” 恐怕今后难以把您重访则抒发了诗人对不知何时能再与李邕前辈共游同乐的感伤据此理解作答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名言中最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筷子的文化内涵?请简要说明A. 材料一中国汉字从“箸”到“筷” 是依据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提出的猜想这直接反映了语言的变化与实际生活有关B. 材料二日本民族具有悲叹落花之美的文化传统日本文化深受生命无常的影响樱花成为日本的国花大约也受其影响C. 材料二所说的汉族用筷禁忌与日本人对筷子的感情体现的是东亚文化圈内部的差异与材料一展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不同D. 材料三可以从宏观上解释材料一、二中的文化现象也可以从理论高度解答欧乐教授对于中国人不使用刀叉的疑问【答案】B【解析】(1)B项“悲叹落花之美”错误原文是赞誉【答案】D【解析】(2)A项蔡元培的说法是想力证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中国人的温和和爱好和平“讽刺和嘲笑”描述用词过重B项“是文化糟粕”是一个很武断的判断而且也于文无据“必然”这个表述也太绝对C项“日本文化较少关注口彩”的推断错误于文无据故选D【答案】C【解析】(3)材料三既强调了文化的差异性又强调了文化的融合性主张多元文化融合A项强调的是文化的粉饰功能B项强调的是文化对于人类的启蒙开化作用D项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同而不是强调不同文化的融合故选C【答案】(4)①举例论证列举中国文化中用筷子的禁忌和日本文化中使用筷子的民俗来展示筷子的文化内涵②对比论证把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和日本人对于死亡的态度的异同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文化内涵上的异同点【解析】(4)材料二提到“汉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说来与死亡相关的有两个”“一为三长两短”“二为当众上香”“而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樱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两大象征” 作者在这里举出了中国文化中用筷子的禁忌和日本文化中使用筷子的民俗写出了筷子深厚的文化内涵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材料中将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和日本人对于死亡的态度的异同进行比较“人们总是对死亡充满了一种本能的恐惧以致在生活中忌讳让人联想到死及与死亡相关联的事物”“而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 运用对比论证从而得出文化内涵上的异同点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4.(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A. 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B. “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C. 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D.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答案】A【解析】(1)B项“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错材料二原文是“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C项“其内涵是相同的……平衡性”错根据材料二“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可知中国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故选A【答案】B【解析】(2)A项“它就将成为……”已然变未然材料一原文是“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C项“‘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材料二中说的是“历史文化基础”D项“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故选B【答案】D【解析】(3)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只有D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作答的故选D【答案】(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②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解析】(4)解答本题时可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二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段明确话题提出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的观点中间六段具体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内容后两段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系以及传播方式在论述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传统名句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据此联系材料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答案】(5)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②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③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解析】(5)结合题干通读文章确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二、材料三筛选出“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在民间扎根”及“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真正走向了世界”等信息联系相关的日常积累分析概括得出答案即可5.(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3)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5.(4)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A. 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团火降落红叶山白的石、蓝的水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B. “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趋前探问” 却“终究还是踟蹰不前” 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情C. 小说两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D. 这篇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整篇小说有一种含蓄美和朦胧美【答案】C【解析】(1)C项分析有误第一次写律子“不和悦”的目光是“我”在电梯中对她的观察从“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来看律子没做手术是“后来”发生的与“我”在电梯中看到律子的目光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所以与她是否害怕做手术无关第二次写律子“不和悦”的目光从原文“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和“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来看律子的心理应该与她看“新郎新娘”和将穿“新娘礼服”有关与她是否提前一天穿和服无关【答案】D【解析】(2)D项“扭转”有误这段文字之前写“我”去京都看律子这段文字之后写“我”在京都某饭店大厅看到律子情节发展是顺承关系且律子的先天性心脏病并未治愈她还是可能随时死去人物的命运也没有扭转【答案】(3)暗示了律子和小姑娘相似的命运因为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是和“她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相联系的【解析】(3)对服饰的描写无非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解答此题就要去思考和服与小说中两个人物的性格命运是什么关系小姑娘身裹美丽的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上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 暗示了小女孩悲剧的命运和“她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相联系和服象征着成熟的生命、美好的期待、幸福的人生但包裹着的是无法挽回的脆弱的生命以及无法获得幸福的人律子作为模特穿上和服衬托了她因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随时死去的命运所以和服“暗示了律子和小姑娘相似的命运”【答案】(4)第一问这篇小说体现了生命美丽却无常易逝的伤感氛围第二问①通过现实中律子随时可能早逝的不幸来表现②通过团火降落红叶山的幻影来渲染【解析】(4)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氛围”和“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实际上是在探讨小说的主题和小说主题是如何表现的小说主题主要通过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小说主题的提炼概括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归纳总结小说写了一位先天性没有胆液输送管的小女孩夭折写了律子因为先天性心脏病随时可能死去从这两个人物不难归纳出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情与不公的主题至于如何表现主题从整体上来看小说出现了几大段的景物(幻影、秋雨)环境描写除此之外就是小女孩和律子的故事所以自然是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表现主题的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6.(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义凛然竟然往往天衣无缝B. 慷慨赴义甚至常常自圆其说C. 慷慨赴义竟然常常天衣无缝D. 大义凛然甚至往往自圆其说【答案】D【解析】(1)大义凛然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慷慨赴义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第一处此处形容美国将霸权行为包装得正义庄严应选“大义凛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第二处此处形容将对华关系数十年发展称为二战结束后美国自损最重的三大对外政策错误是进一步的事例应选“甚至”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第三处此处形容一个空口袋在里面空空、没有任何东西支撑的条件下立不起来是时常存在的应选“往往”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第四处此处形容语言游戏再怎么重复也不会没有漏洞应选“自圆其说”故选D【答案】C【解析】(2)根据上文“美中在国际商务中互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和下文“这是一大错误”推断这句话的主语应是“美国” 排除A、D两项“忽略”的宾语应是“好处” 排除B项故选C【答案】B【解析】(3)原句共有两个错误一是“借强力肆意”语序不当应是“肆意借强力” 排除C、D两项二是“冲击国际体系的平稳运行”搭配不当应是“给……带来冲击” 排除A项故选B7.(1)将________________7.(2)将________________7.(3)将________________7.(4)将________________7.(5)将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将“霸主”改为“大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题目已经指出语段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 且”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 要求“指出并改正”仔细阅读这封短信可发现①“霸主” 在某一领域或地区最有声威、势力的人或集团此处是说屠呦呦是医学界著名的专家表达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大家” ②“忝列” 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为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此处是说屠呦呦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降低身份答应成为自己生物社团顾问中一员“忝列”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屈就” ③“绵薄之力” 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是谦词此处是说屠呦呦为自己生物社团发展提供指导帮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指导帮助” ④“佼佼者” 指美好、突出的人物也指某领域上优秀的人此处是用来形容自己生物社团成员抬高了身份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爱好者” ⑤“编安” 是作者给编辑信函的问候语此处是生物社团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信不是对普通的编辑问候因此“编安”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安康”【答案】(2)将“忝列”改为“屈就”【解析】【答案】(3)将“绵薄之力”改为“指导帮助”【解析】【答案】(4)将“佼佼者”改为“爱好者”【解析】【答案】(5)将“编安”改为“安康”【解析】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黄沙漫天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B. 黄沙漫天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C. 过眼云烟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D. 过眼云烟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答案】A【解析】(1)黄沙漫天风大将地面上的沙土吹起现在多指是由气候、环境恶劣导致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这里形容“楼兰古城” 故选“黄沙漫天”妥善稳妥完善的恰当的妥当稳妥适当结合语境故选“妥善”杀鸡取卵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跟“竭泽而渔”意思相近的故选“杀鸡取卵”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形容“环保公益活动”多、盛故选“如火如荼”故选A【答案】D【解析】(2)A项“疮痍”与“创伤”重复B项句序不当C项“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故选D【答案】C【解析】(3)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两项“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两项故选C。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文言文综合练习(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列著名诗人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甫B. 白居易杜甫李白苏轼C.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D. 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答案】B【解析】“白”的音序是B,“苏”的音序是S,“李”的音序是“L”,“杜”的音序是“D”。

故选B。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答案】C【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选C。

3.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完整word版)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完整word版)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命题人:王峰审核人:王晓燕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夜缒.而出(zhuì)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拔剑切而啖.之(dàn)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4分)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结构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A.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夜缒而.出D.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A.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B.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C.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D.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答案】C【解析】(1)“无尺寸地封”的意思是“没有封赏一尺一寸的土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分”和“子弟”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项。

故选C。

【答案】A【解析】(2)A项,“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错误。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和墨家。

显学: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

【答案】B【解析】(3)B项,“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错误。

原文“前日晁错是也”意为“前些时候晁错(引起的叛乱)就是这样”,是说晁错的做法不当。

【答案】(4)①他家境贫困,借贷也借不到,就向北游历燕、起、中山等国,都没有得到优厚的待遇,客居生活很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文言测试题1.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常以身翼XXX的“身翼”应为名词翅膀,而非动词。

2.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持千金之资的“资”应为名词钱财,而非物品。

3.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句式与马之千里者相同。

4.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一个判断句。

5.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发尽上指冠的句式与群臣怪之相同。

6.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中含有通假字“振”,而其他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

7.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句式与XXX,何厌之有?不同。

8.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吾属今为之俘矣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9.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和XXX必喜而善见臣的加点词意义相同。

10.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句子按照加线词语的分类,分为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11.D.XXX,何厌之有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2.B.以其无礼于晋与例句相同。

改写: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

13.A。

供其乏困,函封之;XXX退,其人居远未来;XXX杀人,臣活之;夜缒而出,XXX欲XXX;XXX以骂曰,XXX留XXX归类正确。

改写:给他们提供物资,用信封装好寄出;XXX点燃蜡烛,看着秦军撤退,他的人驻扎在远方未来;XXX杀了人,臣子救活了他;夜里爬出去,XXX想要攻占关中;XXX着骂道,素来和留XXX交好。

14.B.XXX,何厌之有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5.C.XXX则置车骑与现代汉语相同。

改写:XXX就把车马安排好了。

16.D.常以身翼XXX没有通假字。

改写:经常用自己的身体保护XXX。

22.A.XXX,何厌之有解释正确。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

17.B.吾属皆且为所虏与例句相同。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②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A. 举进士除高安丞除授予官职B. 大旱请决滞狱狱监狱C.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责责怪D.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不久【答案】B【解析】(1)B项译为天下大旱请求处理积压的案件“狱”应为“诉讼案件”【答案】A【解析】(2)“通款”是个固定词组指与敌方通和言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部曲”是指古代的军队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 故选A【答案】C【解析】(3)C项“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错误解原文意思根据文本内容“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可知“数”修饰“欲害君”而不是说情应为“曾替多次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答案】(4)①太祖正要对人施用刑罚刘基问为什么太祖把自己梦中的情景告诉他②做宰相的人处事须心平如水把义理作为行使权力的标准而自己的私见不参与其中杨宪却不是这样【解析】(4)①方正要刑施用刑罚请询问故原因②权衡行使权力的标准己个人私见与参与则却然这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A. 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B. 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C. 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D.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答案】C【解析】(1)C项诗人并非以“新雁”自比且“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也于诗无据【答案】(2)同两联都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和岁月蹉跎的悲哀异本诗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书愤》颈联中“塞上长城空自许”突出了诗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痛苦与悲愤故本诗颈联悲中有壮《书愤》颈联悲中有愤【解析】(2)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一句是说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慨《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是说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对赤心为国的诗人来说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两首诗虽然都表现了诗人殷切慷慨的报国之情和年华易逝的悲哀之情但也存在不同之处本诗颈联“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直抒胸臆诗人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是因为报国之志未酬突出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热诚和壮志而《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典明志结合陆游生活的时代特点可知南宋时期诗人生活的国家遭金人践踏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与愤懑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A. 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B. 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C. 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D. 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答案】C【解析】(1)C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由材料三“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可知选项曲解文意【答案】B【解析】(2)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 2014—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答案】(3)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采用低俗甚至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解析】(3)由材料一中的“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可概括出应多点责任和温度由材料一中的“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与材料三中的“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可概括出要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由材料一中的“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与材料四中的“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可概括出要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材料一中的“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等可概括出应采用合适的教法4.(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请简要分析标题“补丁旧景”的丰富内涵4.(4)本文以“补丁”为线索构建行文结构请简要分析A. 文中的补丁虽然称为一景但是它不是用来让人观赏的物件而是浓缩了“我”旧日清贫又快乐的乡村生活的印记B. “我”对自己穿补丁衣服并不自卑但母亲缝补的针线活不灵巧却让“我”在伙伴面前自卑流露出“我”质朴的生活感受C. 文章写老师讲作文课提到不要堆砌过多素材时举到补丁衣服的例子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D. 铁书包的梦体现了童年的“我”的顽皮淘气和天真懵懂也表现了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答案】C【解析】(1)C项“表现了人不应该一味怀恋过去的贫穷”于文无据【答案】B【解析】(2)B项“都有效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情趣”错误“生活起的茧”主语是大人们的补丁不是孩子这一比喻主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勤劳【答案】(3)①小时候因贫穷而打满补丁的衣物、书包等各种旧物②儿时虽然清贫但却快乐自由地生活③体现了勤劳质朴的乡土气息④表达了真挚热忱的淳朴人情【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开头以电视剧中女人公衣服上明显露出道具痕迹的补丁引出作者对幼时与补丁相关的回忆——因活泼爱闹而打满补丁的衣物、帆布书包等以“补丁旧景”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时生活虽是清贫但“我”与小伙伴总是有各种各样玩乐的方法——在田间玩游戏、用书包做“战争的武器”等体现了“我”儿时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在外地工作的三叔同“我”玩笑“说下次一定给我带回一个铁书包” 等三叔下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待一屋子的人回过神来笑声差点儿把小草屋给掀翻了” 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真挚质朴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4)文章从现在电视道具补丁的虚假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自然补丁然后具体写到衣服、鞋、书包补丁的来由并借此联系到童年的清贫、有趣的生活最后以上大学时母亲给“我”做新衣服标志补丁生活的结束并表达了对补丁的怀念【解析】(4)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由现在电视上那些假假的道具补丁联想到乡村“散发着朴素的泥土气息”自然补丁开篇并由此在下文中展开回忆那时无论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穿过补丁衣服大人因着长年累月重担压肩补丁大多在两肩小孩衣服的补丁就显得没那么规律——鞋、衣服、书包等因各种游戏均变得“伤痕累累” 通过写这些各处补丁的由来联想到儿时那快乐而自由的生活直到“我”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母亲特地从集镇上扯回几尺布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 标志着“我”补丁生活的结束也进一步表达了“我”对补丁及“那种朴素的泥土气息和清贫中的快乐”的怀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B. 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C. 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D. 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答案】C【解析】(1)A项张冠李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项“传奇”错误根据文本可知“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D项“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表述错误原文为“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故选C【答案】A【解析】(2)A项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答案】B【解析】(3)B项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合通俗小说的创作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两职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了几位好朋友为他饯行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要“笔法、结字法、章法兼顾”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她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刘欢的歌曲请你推出他们两人各自的职业甲乙【答案】甲教师、警察乙书法家、作家【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根据题中给出的事实进行推断由①可知乙是“书法家” 由②可知甲是“教师” 由③可知乙还是“作家” 那么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和现有推论可知甲还是“警察”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7.(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7.(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初衷雪中送炭获取趁火打劫B. 目的急人之困获取落井下石C. 初衷雪中送炭攫取趁火打劫D. 目的急人之困攫取落井下石【答案】C【解析】(1)“初衷”强调最初的愿望和心意“目的”没有这层意思结合第二段“政策初衷就会落空”可知此处应选“初衷”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急人之困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语境说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处于非常时期应选“雪中送炭”攫取掠夺夺取该词早期词性为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偏向中性获取取得猎取语境中“羊毛党”的行为是“侵占”行为因此应选“攫取”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在语境中不存在“陷害”的意思语境中更侧重“谋取私利” 因此应选“趁火打劫”故选C【答案】D【解析】(2)画线句存在语病有一是“从……来看”与“……显示”句式杂糅二是“不仅”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三是“完成……作用”搭配不当据此修改全都正确的是D项故选D【答案】B【解析】(3)A项两个分句语序倒错导致逻辑错误C项“以实现拉动经济回暖以刺激消费”不合逻辑“刺激消费”是“拉动经济回暖”的手段D项暗换主语导致与前文的陈述对象不统一破坏语言连贯性故选B。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而今安在哉③客有吹洞箫者④亦将有感于斯文⑤渐见愁煎迫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謇朝谇而夕替⑧高余冠之岌岌兮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 ①④⑥/②/③⑧/⑤⑦/⑨B. ①⑥/②/③⑧/④⑤⑦/⑨C. ①④/③⑧/②⑥⑦/⑤⑨D. ①④/②/③⑨/⑤⑦/⑥⑧【答案】A【解析】①④⑥为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③⑧为定语后置句⑤⑦为被动句⑨判断句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饮料大多没有标注糖分含量不过①________ 因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蔗糖以及淀粉饮料里通常不含淀粉因此饮料外包装上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②________ 至于每天吃多少糖合适每人每天推荐摄取的精制糖不超过12g 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要降低摄入量单从食物里获取的糖类物质③________ 如果再食用很多含糖多的饮料、糕点等长此以往会危害人体健康发胖、高血压、高血脂会跟着来另外糖代谢也可能出问题引起糖尿病【答案】可借助碳水化合物了解含糖量, 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 就能满足人体所需【解析】语段的内容是饮料中含糖要减少摄入量第一处根据后文的原因填写虽然没有标注糖分含量但是含糖量可以知道知道的途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第一处可填可借助碳水化合物了解含糖量第二处根据前面的原因填写结论因为饮料里通常不含淀粉只有葡萄糖、蔗糖所以得出结论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所以第二处填写基本就是饮料里糖的含量最后一处根据后文“如果再食用很多含糖多的饮料、糕点等长此以往会危害人体健康”填写表明单从食物里获取的糖类物质就足够了最后一处可填就能满足人体所需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答案】C【解析】首先考虑“药”前面还是后面断句“方药”是意思完整的词语译为“处方医药” 排除AB 接着思考“数种”前面还是后面断句句子的主语是“合汤” 谓语是“不过” 宾语是“数种” 且下句中“心”是主语“解”是谓语“分剂”是宾语意思是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所以“数种”后面断句排除D 故选C 译文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答案】A【解析】A.“古时汉族男子16岁时取字”有误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取字【答案】A【解析】A.“且从不后悔”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可见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答案】①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解析】①“属” 通“嘱” 动词嘱咐“嗔恚” 生气怨恨译文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请” 动词求情“工” 形容词高明“悬” 相关“含” 动词包涵译文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答案】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暴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 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 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膏药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铊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铊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绝妙的医术大都像这样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苦于头痛病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传车把华佗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匾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找到杀华佗原因的句子并根据句子概括第三段提到“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可以得知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第三段还提到荀彧求情曹操没有同意原文提到“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曹操认为像华佗这种人很多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第四段提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曹操认为他不诚心为自己治病他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答案(1)C(2)A(3)A(4)①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②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5)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置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暴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 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 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膏药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铊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铊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很多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绝妙的医术大都像这样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苦于头痛病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传车把华佗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匾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并简要分析A. 《小寒食舟中作》的尾联中云说“白” 山说“青” 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B. 《狂夫》首联中“万里桥”与“百花潭” “草堂”与“沧浪” 略相映带有形式天成之美一联之中含四专名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C. 《小寒食舟中作》的颈联中“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蝴蝶穿空而过《狂夫》颔联中“娟娟净”是指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两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均形成对比且都运用叠词形成音韵美D. 杜甫的诗句写情时常常境界阔大如“云白山青万余里”“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境界特点一样【答案】C【解析】(1)C项第二首没有形成对比【答案】(2)《小寒食舟中作》塑造了一位身不在官、穷愁潦倒、壮志难酬、年事已高、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首联说诗人多病之身不耐酒力勉强过节刻画出诗人年事已高、穷愁潦倒的孤寂形象颔联和颈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愁思尾联以一“愁”字作结表现出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狂夫》塑造了一位贫贱不能移、拥有狂傲之气的诗人形象首联和颔联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颈联所写到的“恒饥”的贫困处境尾联抒发诗人虽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磨难压倒的倔强的生活态度【解析】(2)《小寒食舟中作》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概括了作者穷困潦倒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颔联春来水涨江流浩漫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尾联总收全诗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狂夫》将歌咏优美自然风光与抒写潦倒穷愁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篠”“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帕斯卡想造出一台集物理学与数学知识于一体的机器文章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冒险、一项创举”?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5.(2)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帕斯卡“颇深的造诣”体现在哪些方面5.(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与文章其他部分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①从科学史上看这种集物理学与数学知识于一体的创造开创了历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②从付出与收效的关系上看这是一种做起来很吃力、常人看起来又难有效果的事情③从科技影响上看这种做法开启了人们关于数学与物理学互相借重的新思维标志着近现代计算技术的开端【解析】(1)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二段至第五段答题时可结合“冒险”“创举”的含义从帕斯卡造计算器的想法和行为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对科学的影响及这样做的付出与收效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答案】(2)①他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叹服的发现和发明设计与制造计算器就是其中的代表②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液体压力的定律证明了空气重量的存在③其代表作《思想家》《致外省人信札》至今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他建立的直觉主义原则影响了后来的一些哲学家【解析】(2)题干要求概括帕斯卡“颇深的造诣”体现在哪些方面作答时可逐段分析并结合【相关链接】中的内容筛选帕斯卡的成就然后分条整合即可可结合“也正是这一独特的研究方法使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令人叹服的发现和发明设计与制造计算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23岁的他便开始用各种实验完成对‘空气有没有重量’这一无法直接感知的普遍性问题的证明”“他的代表作《思想家》《致外省人信札》至今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以及【相关连接】中的内容概括作答【答案】(3)不能删这样写有以下作用①遵循了传记的写作原则在表明帕斯卡拥有“颇深的造诣”之后笔锋一转揭示帕斯卡后来用信仰宗教取代了探求科学真理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全面②起衬托作用“对于帕斯卡的这一思想转变人们都认为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 借助他人的评论衬托出帕斯卡在科学界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帕斯卡从未停止探求科学真理最终却因对宗教的信仰改变了看法他的这一转变引人深思【解析】(3)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例如答“不能删” 可从传记的写作原则、该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6.(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2)小说善于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夏竦”的形象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运用这种手法的?6.(3)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A.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洪水冲毁北大桥的事件自然引出了指挥抗灾、谋划修桥的主人公夏竦B. 小说善于细节传神夏竦的“沉吟良久”“眼睛一亮” 师爷的“大惊失色”“苦着脸” 都是通过外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C. 小说写夏竦对契丹人的刻骨仇恨是为下文写放契丹俘虏出来修桥作铺垫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夏竦对仇人的仁慈之心D. 小说中夏竦对“苦着脸”的师爷说的一番话是在解释他这样做的好处也流露出他对契【答案】C【解析】(1)C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夏竦对仇人的仁慈之心”理解有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他为百姓利益不计私仇的胸怀【答案】(2)①在众工匠的束手无策、摇头叹息中突出夏竦的执著②在师爷的胆怯中突出夏竦的镇定自若、深思熟虑③在弹劾大臣的嘲讽和打击中突出夏竦为百姓利益毫不畏惧的精神④在鲁江誓死不为契丹造桥的行为中突出夏竦的知人善任【解析】(2)解答此题可以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根据工匠们的说辞“并非我等不努力修桥一则原料奇缺再则民工们都在加固河堤个个精疲力乏也是无人可用”及面对夏竦提出的问题的表现“众工匠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可知修桥面临着许多困难夏竦从来没有打退堂鼓突出了他对于修桥之事的执著参照师爷的胆怯表现“鲁江是死刑犯即使要重审……您这样偷偷将人放出来……”“大人万万不可!如果是一个鲁江……实在是担当不起啊” 突出了夏竦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镇定自若、深思熟虑参照弹劾大臣的嘲讽和打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修桥铺路本是分内之事……南阳河大桥尚无能坚持五年者这鲁江难道就是神仙” 突出了夏竦为百姓利益毫不畏惧的精神参照鲁江誓死不为契丹造桥的行为“夏竦虽然拿命保了鲁江无罪却无力保住鲁江……鲁江誓死不从以死报答夏竦知遇之恩” 突出了夏竦的知人善任【答案】(3)【示例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思想内涵【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尚存的遗迹作证明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夏竦却遭弹劾【解析】(3)解答此题需明确“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即真实和虚构的角度结合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的历史事实和虚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比如从历史角度来看“公元1032年仲夏青州古城连降暴雨大街小巷沟满河平整座古城笼罩在一片迷迷蒙蒙的水汽当中” 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当时大宋国与契丹交战狱中关押了大批契丹俘虏……看到他们眼里就喷射出熊熊怒火” 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直至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才在原有基础上被重新以土石结构改建” 有今天尚存的遗迹作证明“北大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虹桥开辟了中国桥梁历史的新纪元……此时已经过去了562年” 有桥梁的使用时间和遗迹从文学特征的表现来看在众工匠的束手无策、摇头叹息中突出夏竦的执著运用细节、衬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一工匠言道‘青州近几年频降大雨水势湍急所修之桥尚无超过五载记录’夏竦摇头‘劳民伤财却坚持不了五年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啊?” 有人物对话、心理和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在工匠束手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桥时夏竦却遭弹劾有曲折的情节设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7.(3)在态度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B. 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 在去除样地的生态环境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生物物种却迅速减少C. 我们只要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这种生态系统就能够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长久地生存下去D. 物种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所以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因此可以说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答案】A【解析】(1)B项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只是去除了“关键种”海星而不是完全改变生态环境C项“长久地生存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D项“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说明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故选A【答案】B, E【解析】(2)A项“表现百鸟齐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C项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没有运用捕写D项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 说明啄木鸟和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它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故选BE【答案】(3)第一问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像海星一样的关键种可以起到协调环境的作用②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③像水獭、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第二问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有助于认识其重要性有利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解析】(3)第一问关键种的作用涉及几乎整个文本需要全盘考虑第二问在这篇科普文中作者没有直观地说明提出这个概念的意义但是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都阐明了关键种在保护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故选C.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C.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D. 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答案】A【解析】A项“射者中弈者胜”的“射”指宴饮时一种“投壶”的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指射箭技术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婴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孟尝君“善养士”的一组是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②献遗其亲戚③取所献狐白裘至④孟尝君客无所择⑤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⑥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能力首先审题把握对象及其特点“孟尝君”是对象“善养士”是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的句子采取排除的方法“孟尝君舍业厚遇之”“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客无所择”都是表现孟尝君”善养士” ③“取所献狐白裘至”是孟尝君门客所为○“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这是写孟尝君为没有狐裘献给昭王宠妾而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及孟尝君有奏难卒此二人拔之” 这是说孟尝君在奏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这是说明孟尝君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这三个句子与孟尝君“善养士”无关故选A.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②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4.(5)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A.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B.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C.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D. 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答案】D【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传谕”的对象是“安溪公” 排除AB 应在“每作书”后断句故选D 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每下笔写时同时分析缘由每次写字”【答案】B【解析】B.“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姚鼐”有误桐城派还有一个代表作家是刘大櫆【答案】C【解析】C.“在三藩作乱时向皇帝献《入闽策》原文为“盖由三藩播乱时以蜡丸献《入闽策》以编修擢内阁学士” 安溪公正好在家【答案】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解析】①叩询问其次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罪作动词译文(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②再二次韬默隐匿沉默过了一年之后译文所以李光地再入朝等过了一年以后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答案】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解析】原文说到“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故上委心焉” 从不曲意迎合’叩其次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在皇帝感慨没有回写古人的人才之时、方苞两个有罪之人敢为同僚说话原文说到“及得君既专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闭门谢客原文说到“然公方柄用时上所诹度他熟读经书原文说到“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皆得安于其位反映其为官清廉答案(1)D(2)B(3)C(4)①(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②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李光地去世交给内阁(5)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敢为同僚说话③出世不张扬懂得收敛锋芒应对自如知人善任参考译文康熙己亥秋九月有客来看望我极力毁谤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回忆癸巳夏四月供奉南书房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引申为傍晚)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到现在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引以为戒了英明果断、九卿不敢提出意见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然而众人大多讥讽他责骂更是厉害安溪公正好在家三藩平定后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就常常闭门谢客由此合力排斥异己然而早晚入对(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唉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5.(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与例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使以闻大王5.(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4)下列句子中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谨斩樊於期头③举国为内臣④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⑤见燕使者咸阳宫⑥献燕之督亢之地图⑦燕王拜送于庭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资币钱帛财物B.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帮助C. 不得持尺兵尺兵短小的兵器D. 诸郎中执兵郎中朝廷大臣【答案】A【解析】(1)B项假借宽恕C项尺兵任何兵器D项郎中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很低相当于卫兵故选A【答案】B【解析】(2)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A项向上名词做状语B项使……断开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上前名词做状语故选B【答案】B【解析】(3)B项“声调慷慨激昂”表述有误应为“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4)②③⑥⑦都属于荆轲取信于秦王的原因也就是说荆轲的这些做法让秦王信任了他而①是荆轲为了取信秦王做的努力④是荆轲为了掩盖秦武阳的胆小的做法⑤是秦王的行为故选C【答案】B【解析】(5)B项“厚遗蒙嘉”不是正面交锋6.(1)填空①沧浪亭亭名“沧浪”出自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了作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画线句描绘了沧浪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景物画面)的景色这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景物特点)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了“自胜之道”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古诗文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表现为诗人情感与所描摹的景物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这种关系需要进行案例分析(2)请参照示例结合全文/诗分析材料二《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示例】材料三澄澈明净的天空中群鸟翩然高飞消失在视线尽头一片孤云悠闲地漂浮着最后也不见踪影唯有眼前的敬亭山峰兀然矗立青翠可爱(描述景物画面)诗人借群鸟高飞、孤云远去后静寂空旷的环境勾勒出敬亭山的青峰历历与自己独坐的身影(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不像鸟群和孤云一样越山而“去” 而是欣赏着山的静寂之美这是人不厌山山也不像鸟与云一样短暂易逝而是静默相伴这是山不厌人(分析景情关系)茫茫天地之中诗人与敬亭山默然相对如同友人一般似乎在进行灵魂交流表现了诗人独自向山而坐的清净闲适与情意悠然(分析与概括情感)6.(3)仿照对《独坐敬亭山》的分析根据提示信息填空《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与敬亭山互相凝望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将自然视为性灵之物彼此深情对话在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①《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__________》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②《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④__________________ 在《⑤__________》中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或概述皆可)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答案】(1)①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 ②被竹林与小溪环绕光线与影子杂错, ③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 ④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 ⑤陶醉自然与世无争【解析】(1)①根据“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知沧浪亭亭名表达了作者远离俗世名利争夺在自然中净化自己的追求②《沧浪亭记》中画线句不仅写景状物还寄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描绘了沧浪亭的景色这种无人扰动自然环境清新的景物让作者“形骸既适” 生发议论由此反思“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即自己曾经在官场上的争斗找到了“自胜之道” 陶醉自然与世无争【答案】(2)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解析】(2)参照示例结合全诗分析《饮酒·其八》中画线句的景情关系郁郁葱葱的林中一棵松树挺立在杂草间冷霜使力量不足的草木枯死而那松仍傲然直立出类拔萃平日并不起眼的松在艰苦环境下显出它的劲疾来(描述景物画面)诗人抒写了松树在任何环境下都坚守高洁本性始终挺立的情景(概括景物特点)松树无时无刻不秉持本性不放弃操守就如诗人陶渊明一般陶渊明不向官场低头决绝离开仕途(分析景情关系)守着心中的本性与节操过上了田园生活以青松自喻表达了坚守本性、本心的志向与自己高洁的情操(分析与概括情感)【答案】(3)①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 ②赤壁赋,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④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 ⑤爱莲说,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3)解答本题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沧浪亭记》与《饮酒·其八》中展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积累作答即可《沧浪亭记》中作者驾船游湖、饮酒啸歌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在自然中闲适畅游乐于其中享受自然美景在《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饮酒·其八》中诗人时常眺望挺拔的青松在凝霜萧瑟之时悬挂酒壶于树枝之上以表宽慰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自然之物自比寄托其品性与追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体现了这样的关系7.(1)《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的是________7.(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纵其父而还自\underset\cdot系焉()(2)子其\underset\cdot治事矣()(3)不\underset\cdot私其父()7.(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7.(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7.(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2)废法纵罪非忠也7.(6)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循吏”的主要特征7.(7)节选的文字在塑造人物时用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解析】【答案】(1)拘囚、拘押(2)管理(3)偏袒【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1)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我们)老百姓将来要依附谁呢?(2)废弛法度、放纵罪行不是忠于君王的表现【解析】【答案】奉职循理【解析】【答案】子产对比、侧面描写石著述录其言行的正面描写【解析】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句中加括弧的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与“上不我用”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8.(4)“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一句的意思是()8.(5)下列四组句子都没有表现萧何重视韩信的一项是()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③上大怒如失左右手④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⑤顾王策安所决耳8.(6)从上下文看“王欲召信拜之”表现了刘邦()A. 信undersetcdot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 不及以undersetcdot闻自追之闻听说C. undersetcdot若亡何也若你D. 王undersetcdot素慢无礼素一向【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测试

文言文综合练习(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②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A.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B.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D.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答案】B【解析】(1)“军士”作“飨”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两项“项伯”作“常屏蔽之”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答案】B【解析】(3)B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不正确因为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答案】(4)①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②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解析】(4)①辞推辞不接受特特地特意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②甚厉害严重绝诀别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①崔颢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汉驿通烟火胡沙^②乏井泉功成须献捷^③ 未必去经年【注】①单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A. 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B.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C. 颔联细致地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D. 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答案】D【解析】A项“前去征战”表述错误应为“前去任职”B项“寄予思念家乡之情”错误应为“衬托朋友分别之情”C项“细致地描写”表述错误诗句并非细致描写“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述错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匈奴单于你切莫靠近我汉家边塞如今我都护将军正欲莅临边关以虚拟的口吻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扰犯边关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谐谑而又豪壮故选D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C.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D.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1)D项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 原文最后一段为“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2)D项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传统是非常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为“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答案】B【解析】(3)B项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4.(4)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4.(5)要想获得更多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精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A. 如果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B. 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C. 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D. 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答案】C【解析】(1)A项表述绝对B项“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分析错误考古发掘只是找到了“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 “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并未确定D项颠倒了先后顺序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因为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可知应是先发现了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后开拓出丝绸之路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现实联系”缺乏依据【答案】D【解析】(3)D项“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是用来支撑第三个维度的【答案】(4)①观点有据每个观点都有实证材料支撑如论证第一个维度时运用《尚书》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证明三星堆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②语言客观对于未确定的结论用“可能”表示只是推测加入修饰限定成分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如“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客观上不能排除”等这些词句使表达客观严密【解析】(4)从论据使用的角度来看材料一在论证三个维度时均有事实材料支撑例如论证第一个维度时运用《尚书》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证明三星堆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论证第二个维度时举了三星堆中“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的例子来论证论证第三个维度时举了“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的例子来论证充足的事实材料证明了作者论证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作者论述时所采取的语言极其客观符合事实比如“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一句中用“可能”表示推测不直接给出结论“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客观上不能排除” 加入修饰限定成分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答案】(5)①善于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新的解读角度②勇于创新创新性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对世界文明研究做出理论贡献③使命担当中国考古工作者肩负重大使命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增强民族自信④态度严谨尊重考古发现事实参考文献典籍解读三星堆文明【解析】(5)依据材料一的“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善于打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新的解读角度依据材料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摆脱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等”“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具有勇于创新精神依据材料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滋养和学理支撑”可知考古工作者应具有使命担当精神依据材料一的“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可知考古工作者应态度严谨尊重考古发现事实参考文献典籍解读三星堆文明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王老太太”的形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5.(3)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4)老舍的作品以充满喜剧性著称请以本文为例分析其喜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的屡次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 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得的无奈也为她在产子风波中的行为、态度作出铺垫B. 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医生自己也可能惹来官司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C. 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营造出一种“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这可以淡化悲剧意义使作品不至于“赶尽杀绝” 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D. 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讽刺也能引起读者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答案】C【解析】(1)C项“可以淡化悲剧意义”错误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使悲剧更显其悲【答案】B【解析】(2)B项不允许“多眨巴眼睛”不属于王老太太“浑身解数”中的内容属于作家幽默、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表达【答案】(3)不能删去①“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没有“娘家妈” 媳妇送不到医院后面的情节也无法展开②衬托主要人物用妈妈对女儿的真心疼爱衬托了主要人物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③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环境两位母亲都固执已见思想保守不信任医院构成人物群像共同构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环境【解析】(3)由文中“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太不同意……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可见王老太太和“娘家妈”一样思想迷信不信任医院多一个“娘家妈”这样的角色便能和王老太太构成人物群像反映当时愚味无知的社会环境由“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等内容可见两人对待产妇的态度截然不同设置“娘家妈”的角色能反衬王老太太的冷漠自私且如果没有“娘家妈”决定送女儿去医院后面的情节就难以发展“娘家妈”的角色还起到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合理的作用【答案】(4)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情节上如作者巧妙地安排了医院挂号排队、男大夫接生等情节使其与王老太太产生冲突引人发笑以及爱之反害之的矛盾构成喜剧性②体现在人物的行为、语言、观念上王老太太、娘家妈包括媳妇在内的荒诞言行、愚昧思想观念与事实的悖逆都充满喜剧性③体现在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作者用夸张、比拟、比喻、双关、联想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反讽的写作技巧诙谐的俗语构成了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解析】(4)小说中从在家接生到去医院接生再到抱着孙子回家把孙子害死等情节多处充满喜剧色彩如“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挂哪门子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 把医院的“挂号”谐音联想到“挂号信”上反问孙子难道是信吗“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 把“手术”一词理解为“把手竖起来” 造成荒诞的幽默效果在医院忌讳男医生接生百般不从却不得不依接生后还把医生当成恩人最终孩子死了又骂医生前后矛盾对比中增强了喜剧性又如“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儿媳妇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每个嚏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等荒诞的言行愚昧的思想令人忍俊不禁还有如“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县官不如现管”“孙子烧得象块火炭”“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等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俗语等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也使小说更具有喜剧性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6.(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面世淋漓尽致蕴藏如雷贯耳B. 面市淋漓尽致蕴含如数家珍C. 面市酣畅淋漓蕴藏如数家珍D. 面世酣畅淋漓蕴含如雷贯耳【答案】B【解析】(1)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面市谓产品投放市场同消费者见面“面世”多指作品问世“面市”多指面对消费者买卖的货物、产品投放市场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面市”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也可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淋漓尽致”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在内结合语境分析选填“蕴含”更好一些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结合语境分析应选填“如数家珍”故选B【答案】C【解析】(2)结合前文“神话中寄托着上古时代的祖先们对于自然和宇宙的美好想象……在能动的文化创作中得以深刻体现”分析可知神话现实意义深刻结合下文“提起中国神话却认为晦涩难懂不愿了解和深究”分析可知“现在似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许多中国人并没有重视神话的现实意义故括号中所填语句应体现前后文的转折意味选项中只有C项最符合故选C【答案】D【解析】(3)画线句子中的“不仅需要薪火的传承更需要静心阅读和领略”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需要静心阅读和品味更需要薪火的传承” 排除A项和C项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主语应为“神话” 而画线句子的主语为“流传” B项句子的主语也是“流传” 故排除B项故选D7.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不超过80个字【答案】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协议确立劳务关系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使用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理清圆圈里的是当事三方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被派遣员工箭头上的文字说明了当事三方的关系是劳务关系、使用关系、劳动关系它们通过“签订协议”、“岗位协议”和“签订合同”三种方式形成不同的关系所以当事三方相互之间的关系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员工之间签订劳动关系被派遣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使用关系用人单位和派遣单位签订劳务关系8.(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8.(2)请各用一个偏正词组概括三段文字的内容每个词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①属于舟山群岛中的一个, ②岱山岛更是提升了它的名气, ③来岱山一定要看摩星山【解析】(1)根据①空前“岱山岛”和空后“它在舟山本岛的北部”可知这是在讲述岱山岛的地理位置据此①空可填“属于舟山群岛中的一个”根据②空前“舟山群岛本来就名扬四海”和空后“早在唐开元年间岱山就被命名为‘蓬莱乡’”可知这是在强调岱山岛对舟山群岛名气的加持据此②空可填“岱山岛更是提升了它的名气”根据③空后“摩星山属于岱山最高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典型的蓬莱仙境”可知这是在强调摩星山的具体位置及周围美景据此③空可填“来岱山一定要看摩星山”【答案】(2)①岱山岛的名气和命名②岱山岛上的摩星山③摩星山上的茶园【解析】(2)注意要使用偏正短语进行归纳第一段根据“岱山自古就有‘蓬莱仙岛’之称”可概括为“岱山岛的名气和命名” 第二段根据“摩星山属于岱山最高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典型的蓬莱仙境”可概括为“岱山岛上的摩星山” 第三段根据“这就是人们说的蓬莱茶园”可概括为“摩星山上的茶园”。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连辟公府不就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大王来何操【答案】B【解析】“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句故选B2.下列每组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项动词及赶得上动词到往B项语气词啊副词哪里C项通“震” 恐惧D项形容词足够动词值得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祖珪历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②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A.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B.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C.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D. 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答案】B【解析】(1)“卿操尚惇深”意为“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 是指德操方面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文艺该洽”意为“经术博通” 是讲学术造诣方面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征士古代指不出仕的隐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私谥即为“靖节征士”【答案】B【解析】(3)B项“无论是王僧辩还是陈高宗都非常信任他都对他委以重任并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有误对他委以重任的是王僧辩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的是陈高宗【答案】(4)①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他保持高尚志趣居住在永兴的究山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②许亨博览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赞许他(许亨)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刘之遴)常常称扬谈起他(的事情)【解析】(4)①历历任委被委任“高尚其志”为主谓倒装句他保持高尚志趣(或志趣高雅清远)“即询之所隐也”为判断句和省略句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②博通博览通晓推许推重赞许“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为被动句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相他(或他的事情)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2)“雁”是边塞诗中的重要意象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也有“归雁入胡天”这样的名句请说明两首诗中“雁”的不同内涵A. 诗的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表现了边塞环境的荒冷艰苦凸显了边境生活条件的恶劣B. 颔联写眼前所见之景点出白雁行踪月色皎洁芦花摇曳光影闪动忽隐忽现给征人带来一丝抚慰C. “锦瑟”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无论多么精致的琴瑟夜里也不能弹奏因为琴柱总被冻住无法调弦D. 尾句“犹”字精妙传神表明了征人离家之久漂泊之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E. 作者匠心独运诗题为“白雁” 却通篇不见一白字而“霜翰”“芦花”“月光”“冰柱”“皓首”无一不为“白”【答案】B, D【解析】(1)B项选项表述有误颔联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有误“犹”为“还是”之意头发白了依旧在外戍守无法回家传神地表明离家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凄凉苦楚表达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苦闷思乡之情【答案】(2)《白雁》中的“雁”表达的是边塞环境的恶劣暗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使至塞上》中的“雁”是诗人以“雁”自比说自己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示(表达)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解析】(2)《白雁》中诗人以雁自比借孤独传信的白雁朝着南方飞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离群久”“犹未归”直抒胸臆表达了为国戍边的将士们有家难回、亲人分离的悲怆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使至塞上》中“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喻成离群的大雁抒写了自己的漂泊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透露出内心激愤抑郁的情感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 (1)下面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B. 文化自觉的要义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C.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D.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内容要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日益丰富发展而不断改变【答案】C【解析】(1)C.文章提到“文化变迁或发展说到底就是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文化成分将其变成自己的构成性要素的过程” 而非“文化自觉”【答案】D【解析】(2)D.文章提及“这本身便是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的一个标志和反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强调“之一” 而非全部【答案】A【解析】(3)A.说法过于绝对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齐梁诗风绮靡只以“轻艳”为贵这种诗歌在盛唐诗人看来是缺少兴象的B. 诗歌赋咏事物常分作叙述和造境叙述为赋事造境须写景咏物则为兴象C. 古人称六朝山水诗为摹山范水是因其纯粹地描摹景物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D. 晋宋以前古代诗歌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虽居附属地位但与情事浑然一体【答案】C【解析】(1)C项“六朝山水诗”范围过广原文第四段是说“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 不能将其范围扩大到六朝所有的山水诗【答案】D【解析】(2)D项“依次谈到兴象说的提出、特征及发展”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只提到“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 没有谈到“兴象说的发展”【答案】B【解析】(3)A项“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就是不成熟的”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 从中得不出选项中的结论C项“已经意识到当时山水诗、咏物诗缺乏主观情感的问题”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刘勰已意识到相关问题D项“只有学习唐诗景与情会、宋诗景与意融的经验当代诗词才……”错误前后两句不构成条件关系原文最后一段为“但是宋诗也并非缺乏形象思维宋代诗人于兴象之美的创造规律仍是很重视的只是唐诗兴象多为景与情会宋诗兴象之妙多在景与意融这两种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故选B7.(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为什么“百感交集”?请简要分析7.(3)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A. 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 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 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B. 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 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 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C. 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D. 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答案】A【解析】A【解析】“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赏析错误【答案】(2)①被张慧琴的真情所打动②为自己一直拒绝的歉疚③对两个家庭今昔的感慨【解析】略【答案】(3)①“人民”是群体概念“人民的鱼”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人民”由“送鱼”到用鱼创造财富与幸福反映了时代变迁与观念革新③不同的“人民”最终因为“鱼”实现了平等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人文理想【解析】略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8.(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9.(1)《老人与海》中老人打渔的生涯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_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_______________之争9.(2)《老人与海》结尾“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表明了_______________9.(3)《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依靠的是_______________的计谋9.(4)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 该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答案】(1)人生, 强者与强者【解析】(1)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的最大特色老人打渔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就是强者与强者之争【答案】(2)曼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解析】(2)《老人与海》中老人此前每天都一无所获被小孩的父亲看作背运而结局中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架虽然老人在与鲨鱼的较量中失败了但老人所展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硬汉”精神却令人敬佩曼诺林正是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才回到老人身边【答案】(3)法正【解析】(3)《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法正为黄忠献“反客为主”之计斩了夏侯渊【答案】(4)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最终关羽父子遭擒被杀【解析】(4)《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麦城之战结合名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