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素质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摘要] 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两方面密不可分。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需要协调对学生诚信力与责任感、交往力与沟通力、竞争力与合作力、学习力与创新力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 和谐校园高校学生素质培养

创建和谐校园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等院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成为和谐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使命,建设和谐校园,是值得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和谐校园概述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校园和谐体现为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如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等。和谐校园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正确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明确和谐校园的本质特征。

1.对和谐校园的理解。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

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建设和谐校园主要是建立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师生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和谐校园并非是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学习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完善的管理体系、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2.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协同进步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创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也是学校办学品位的灵魂。创建和谐校园,关键就在于建设和谐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关怀;就是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学校和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均衡发展。

二、和谐校园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

和谐校园建设与学生的素质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和谐校园环境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条件,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1.提高学生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建设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基础,主要是建立人的和谐关系,人的素质决定着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素质,为构建和谐校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的和谐氛围对于大学生素质培育具有直接、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2.构建和谐校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建和谐校园体系庞大,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理念引导人,以良好的环境熏陶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形成公共价值趋向上的凝聚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育学生文明习惯、规范行为、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中,比较倾向于把素质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思想。所以大学推行素质教育也就成了教

育思想变革的标志。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个体素养和群体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修养和业务修养,身心素质等。建设和谐校园是为了凸现其教育功能,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要求高校改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结构、教育行为、教育管理等教育模式,通过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实现学生智能、体能和技能和谐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设和谐校园,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法治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使培养的人才具备现代化的心理素质,成为智能、知识、信息的合格载体,能从事现代化的创造性劳动,并自觉地服务于社会进步。

1.诚信力与责任感。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事之本,也是建立和谐校园对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学校作为一个育人单位,首先必须培养诚实守信的人才,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文明向上、普遍负责任的社会组织。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动力性和稳定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这一根本方向。

2.交往力与沟通力。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在缩小,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可以被我们利用,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大学生在人际互动中学会沟通与互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交往中,大学生要学会与自己沟通,学会与他

人沟通,学会与组织沟通,学会与社会沟通;善于理解和调控自我情绪,理解和调节相处对象的情绪,争取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度,以科学的视角认知社会,以有效的方式参与社会,以积极的行为影响社会。

3.竞争力与合作力。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合作与双赢。和谐校园建设要求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高度重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增强竞争意识,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进取中求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任务是很有挑战性的,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通过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4.学习力与创新力。和谐校园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是促使个人不断进取、社会不断进步的恒常性驱动力。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追求改变、重塑自己,积极实践思想创新、能力创新、工作创新和生活创新。大学生要始终追求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创新,不断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四、结束语

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使学生专心向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就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