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
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1、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1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1.2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
点对点:两个卫星站之间互通;小站间信息的传输无需中央站转接;组网方式简单。
沁04
星状网:外围各边远站仅与中心站直接发生联系,各边远站之间不能通过卫星直接
相互通信(必要时,经中心站转接才能建立联系)。
网状网:网络中的各站,彼此可经卫星直接沟通。
混合网:星状网和网状网的混合形式
星状网网状网
1.3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长途电话、传真
电视广播、娱乐
计算机联网
电视会议、电话会议
交互型远程教育
医疗数据
应急业务、新闻广播
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
1.4卫星通信使用频率
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输损耗和外部附加噪声应尽可能小
有较宽的可用频带,尽可能增大通信容量
较合理的使用无线电频谱,防止各宇宙通信业务之间及与其它地面通信业务之间产
生相互干扰
通信采用微波频段(300MHz-300GHz )
注:由于空间通信是超越国界的,频谱分配是在ITU主管下进行的,1979年世界无线电行
政大会(WRAC)分配给卫星通信的频带包含17个业务分类,并将全球分为三个地理区域:I区、H区、川区,我国位于第川区。详细的频率分配可查阅到。
常用工作频段
C波段与Ku波段的比较
1.5多址方式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
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被分配一定的工作频带。目前的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比较适用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近年来,时分多址技术也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即多个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与频分多址方式相比,时分多址技术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传输带宽,使实际容量大幅度增加。另一种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利用不同的随机码对信息进行编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CDMA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传输资源等优点。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
1.6卫星的运动轨道
卫星运行的轨迹和趋势称为卫星运行轨道;其轨道近似于椭圆或圆形,地心就
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或圆心上。
按照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i(轨道倾角)的不同,地球卫星的轨道有以下三种:赤道轨道(i=0 o)
极轨道(i=90 o)
倾斜轨道(0o
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2.1、按照工作轨道区分
按照工作轨道区分,卫星通信系统一般分为以下3类:
2.1.1、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
距地面500 —2000Km,传输时延和功耗都比较小,但每颗星的覆盖范围也比
较小,典型系统有Motorola 的铱星系统。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轨道低,信号传播时延短,所以可支持多跳通信;其链路损耗小,可以降低对卫星和用户终端的要求,可以采用微型/小型卫星和手持用户终端。但是低轨道卫星系统也为这些优势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由于轨道低,每颗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较小,要构成全
球系统需要数十颗卫星,如铱星系统有66颗卫星、Globalstar 有48颗卫星、Teledisc有288颗卫星。同时,由于低轨道卫星的运动速度快,对于单一用户来说, 卫星从地平线升起到再次落到地平线以下的时间较短,所以卫星间或载波间切换频繁。因此,低轨系统的系统构成和控制复杂、技术风险大、建设成本也相对较高。
2.1.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
距地面2000 —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如果中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系统均采用星际链路,当用户进行远距离通信时,中轨道系统信息通过卫星星际链路子网的时延将比低轨道系统低。而且由于其轨道比低轨道卫星系统高许多,每颗卫星所能覆盖的范围比低轨道系统大得多,当轨道高度为l0000Km 时,每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的23 . 5%,因而只要几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若有十几颗卫星就可以提供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双重覆盖,这样可以利用分集接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系统投资要低于低轨道系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轨道系统可能是建立全球或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较为优越的方案。当然,如果需要为地面终端提供宽带业务,中轨道系统将存在一定困难,而利用低轨道卫星系统作为高速的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要优于中轨道卫星系统。
2.1.3、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距地面35800km ,即同步静止轨道。理论上,用三颗高轨道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传统的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最为成熟,自从同步卫星被用于通信业务以来,用同步卫星来建立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建立卫星通信系统的传统模式。但是,同步卫星有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就是较长的传播时延和较大的链路损耗,严重影响到它在某些通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卫星移动通信方面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