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
《走向共同富裕》精品教案1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播放视频:《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何谓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
播放视频:《中国的忧与喜》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谈谈这一措施的意义?
对策:我们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共享发展成果
什么是共同富裕?
学生理解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并理解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梳理结构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探讨
学生阅读
学生根据问题探讨
学生探讨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理解最基本的关系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通过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引导学生明白经济新常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逐步实现的过程,是指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时或同等富裕。
探究与分享:P12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共同富裕教学案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教学案息县曹黄林乡初级中学李敏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教学案息县曹黄林乡初级中学李敏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记住“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难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二、课前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6--37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2题请画在书上,3、4题把答案写下来)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呢?3、我国目前已实现的总体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4、你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吗?5、认真阅读课本36页小链接,观察37页的图表,和同桌说一说“三步走”战略的计划与实施情况。
预习检测仔细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2年全国以及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7997元,约965美元。
东部地区人均GDP16490元,约2434美元。
西部地区人均GDP约675美元。
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0%。
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即达到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小康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你知道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吗?三、课堂学习研讨1、学生质疑。
2、小组探究交流:①“先富”与“共富”的关系②“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3、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四、课内训练巩固1、(多选)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已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B、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C、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D、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2、(多选)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邓小平讲得最多而又简洁明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原则,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2. 共同富裕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及挑战: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等问题。
4. 国家采取的措施推进共同富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5.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必要性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2. 难点: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在我国实现过程中的挑战及国家采取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现状及国家采取的措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及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及挑战,让学生了解现实问题。
4. 讲解国家采取的措施推进共同富裕,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5.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8.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差距及社会问题。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主题:走向共同富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了解其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挑战。
年级:高中时间:2个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2. 掌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课堂讨论材料3. 板书和白板标记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来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分享和讨论: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第二课时:1. 分析共同富裕的挑战:使用幻灯片演示文稿介绍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挑战,例如贫富差距、资源分配不公平等。
2. 小组讨论:再次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并列举他们认为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分享和总结: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总结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
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贡献。
2.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协作、沟通和共享任务。
3. 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对共同富裕概念和实现途径的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拓展活动:1.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项目,可以包括调研、讨论和提出解决方案。
2. 辩论赛:让学生分为两个团队,辩论不同观点,讨论共同富裕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 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从实践中了解和体验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1. 在课程中保持平衡,既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3. 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4.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身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现状和挑战。
3. 分析: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
五、作业布置1.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写一篇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社会现象,分析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制作一份PPT。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评估学生的心得体会和PPT制作质量,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农村,让他们亲身感受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和挑战。
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的理解
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的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的概念,它在中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所有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摆脱贫困。
首先,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包括经济富裕、社会富裕和心灵富裕。
经济富裕指的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富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心灵富裕则侧重于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包括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是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成果,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还应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让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社会创造力和活力。
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共同富裕还需要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险制度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共同富裕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要坚守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美丽的家园。
总之,共同富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和心灵三方面的富裕。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走向共同富裕》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活动一:经济发展新变化。
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
同学一: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同学二:我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同学三: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走向共同富裕优秀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贫富差距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共同富裕的内涵向学生讲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
强调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2)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等方面阐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成功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或企业的案例,如华西村、浙江的乡村振兴模式等,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4、小组讨论(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阻碍共同富裕实现的现象?(2)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做些什么?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6、课后作业(5 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我眼中的共同富裕”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自己的思考,阐述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期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意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
2. 引导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3.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与问题4. 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以及与平均主义的区别。
2. 难点: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以及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富裕的意义和青少年如何参与实现共同富裕。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分析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案例展示:介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就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5.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青少年如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贫困地区、企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为实现共同富裕所做的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开展共同富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共同富裕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走向共同富裕》教案一**一、教学标题**《走向共同富裕》**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即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可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衡量,在本节课结束时达成,与课程标准中对共同富裕概念的要求相关联)- 了解我国为走向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战略、政策等,如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等。
(可通过让学生列举我国相关政策措施来衡量,在本节课的新授环节达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当前我国在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相关案例来衡量,在新授环节后的小组讨论中达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通过查找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的数据资料来了解共同富裕的进展情况。
(通过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来衡量,在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环节达成,是现代社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理念和政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政策的态度以及对国家发展的看法来衡量,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达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的角色和责任来衡量,在总结环节达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共同富裕的内涵。
- 我国为走向共同富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 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共同富裕的概念,并且了解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这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重点理解。
同时,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举措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方向具有关键意义。
2. **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
1.2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2 走向共同富裕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能力目标】:能够列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
能够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够举例说明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党和政府作出的努力。
能够辩证地分析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和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能理性回应一些社会问题。
能够分析相关资料,辩证看待物质富足与生活幸福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理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难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课时安排(2节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文件————小康之路一个都不能少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现课题: 1.2 走向共同富裕(二)播放视频文件共同富裕的解读知识1、共同富裕的含义补写在p9 顶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注意区分共同的意思不是同时、同等、同步(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共同富裕的含义:2、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目标是什么?(链接)★ 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4、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目标。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认识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3.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4. 青少年如何为共同富裕作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及实现途径。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应对贫富差距,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图片:我国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现象。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2. 讲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和意义2.1 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
2.2 阐述共同富裕的意义: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3. 分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3.1 展示数据:我国城乡、区域、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3.2 分析原因:政策、制度、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4. 讲解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4.1 政策层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税收体系。
4.2 社会层面: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 青少年如何为共同富裕作贡献5.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2 关注社会民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5.3 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案初中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必要性;2. 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关系;3. 掌握维护共同富裕的法律与道德要求。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 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和必要性;2. 公平与正义的关系;3. 维护共同富裕的法律与道德要求。
重点:共同富裕的概念、意义和必要性。
难点: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班会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说说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认识。
2. 学习(30分钟)2.1. 现场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意义和必要性。
2.2. 班级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公平与正义的关系。
2.3. 资料阅读:分发课堂资料,让学生自行阅读,了解维护共同富裕的法律与道德要求。
3. 讲解与练习(30分钟)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维护共同富裕的具体法律与道德要求,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2. 引导学生讲述维护共同富裕的法律实践,并介绍监督机制。
4.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一篇关于“共同富裕”的短篇报告,并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 现场讲解2. 班级讨论3. 资料阅读4. 小组讨论与分析5. 引导发言6. 课堂练习五、教学效果评估1. 在学习完成后,让学生分享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见解。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一些共同富裕的案例,探讨如何进行合法维护。
3. 评估学生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及其关系,让学生介绍他们所提出的在社会中维护公平与正义必要性与方法的方案。
六、教学反思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能给学生展现一些新的思路。
2. 在教师安排的小组讨论中,有一些小组的探讨很封闭,有些小组的探讨则异常精彩。
因为学习程度不同,个别小组容易缺乏思路,教师需要在启发学习与掌握新思路的过程中积极引导这些小组整合自己的资源,共同取得良好的效果。
共同富裕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意义;(2)掌握我国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3)了解我国共同富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践行共同富裕;(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共同富裕的概念及意义;2. 我国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3. 我国共同富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4. 共同富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5. 共同富裕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共同富裕的概念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讲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原则和政策,结合实例分析;(2)讲述我国共同富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共同富裕方面的努力;(3)探讨共同富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共同富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共同富裕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度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课堂活动: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共同富裕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
1.2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优质课件+教案+学案(部编版)【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和现状。
2.掌握共同富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明确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3.提高学生的国家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和现状。
2.共同富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难点】1.中国走向共同富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如何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理念。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问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吗?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和现状。
(1)中国的发展历程。
(2)现状:巨大的发展成就,但还存在的问题。
2.共同富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1)共同富裕的概念。
(2)共同富裕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请学生分组,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中国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哪些?2.你认为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理念?四、总结归纳(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 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意义是什么?2. 作为普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念有什么实际意义?五、巩固练习(10分钟)1.请学生自行搜索并介绍一则关于共同富裕的新闻或相关报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学生就“个人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这个问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个人看法。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讲授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和现状,以及共同富裕理念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水平的艰辛历程,明确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和时代使命。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自主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共同富裕理念,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
共同富裕教案
共同富裕教案一、教案背景近年来,共同富裕的理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共同富裕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基本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共同富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3. 培养学生的共同富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共同富裕的含义和内涵;2. 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内容: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可以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展示共同富裕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2. 内容: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富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可以组织小组辩论,让学生就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发表观点并互相进行交流。
3. 内容: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和主要政策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支持和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真实案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和贫富差距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 学习共同富裕的概念(15分钟)讲解共同富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共同富裕的定义,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共同富裕的意义和现实应用。
3. 学习共同富裕的重要性(20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共同富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论。
4. 学习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和主要政策措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概念,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富裕的含义,阐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什么是共同富裕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认识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共同富裕的定义,分析共同富裕的优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三章: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认识到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共同富裕的现状,介绍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数据展示法。
第四章: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青少年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学会如何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4.2 教学内容:讨论青少年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意义,增强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
5.2 教学内容:分析典型案例,展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第六章:共同富裕的政策与措施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政府关于共同富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政策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七章: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7.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
7.2 教学内容:分析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介绍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
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第八章:区域协调发展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共同富裕的初步目标
共同富裕的初步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共同富裕的阶段。
共同富裕是指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的物质享受和生活保障。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实现。
共同富裕的初步目标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致力于消除贫困。
贫困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结果,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大扶贫力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其次,我们需要促进就业。
就业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投资,扩大经济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还可以推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只有人人有工作,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我们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保障,确保每个人都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此外,我们还需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富裕,还包括人们居住的环境。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
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教育、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社会各界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进步的方向,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通过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平等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和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2.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与我国小康生活目标实现的关系,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道理。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2.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话题教学、讨论交流、讲解。
【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
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2.学生的需要: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让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教材第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活动:展示与讨论师:回顾并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生: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师: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Ⅱ.新课学习板书: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一、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的地位●活动:讨论交流师: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xxx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生:主要的。
生:整体的。
生:大的方面……师: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生:不全面的。
生:发展不平衡的……师归纳: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第一课时共同富裕的目标【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2.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与我国小康生活目标实现的关系,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道理。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2.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话题教学、讨论交流、讲解。
【学情分析】1.针对的问题: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
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2.学生的需要: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让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教材第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活动:展示与讨论师:回顾并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生: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师: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Ⅱ.新课学习板书: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一、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的地位●活动:讨论交流师: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xxx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生:主要的。
生:整体的。
生:大的方面……师: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生:不全面的。
生:发展不平衡的……师归纳: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板书:(1)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这里就对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作了三个限定,即。
“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
既然如此,引导学生回顾社会主义的本质,导入下一个话题。
●活动:讨论板书:(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师展示材料: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师:总体小康是不是我们的追求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归纳:小康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不全面,因为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镇还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没有解决温饱的要尽快地解决温饱,并且要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达到小康;温饱不巩固要巩固温饱,温饱解决了要向小康前进,变成一种全面的小康。
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让全国十几亿人口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状态是什么?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
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
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一到20%,就认为是富裕。
由此可见,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导人下一个话题。
板书:2共同富裕的实现板书:(1)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活动:展示交流师:请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教材第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师:通过展示的材料,我国是同时共同富裕吗?生:使部分人先富起来。
师:先富裕的一部分必须要通过什么途径?生: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师归纳: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必须把按劳分配作为分配的主要方式,同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先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兼顾公平,即:再分配注重公平,国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强对收入差距的调节。
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板书:(2)实现共同富裕的误区:不是同步、同时富裕●活动:巩固交流师: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并思考下列三个问题:1.要不要解决西北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这种“天壤之别”?2.为什么要解决?3.如何解决?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略)。
Ⅲ.课堂小结1.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全国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2.活动安排:通过阅读杂志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板书设计】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一、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的地位(1)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2.共同富裕的实现(1)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2)实现共同富裕的误区:不是同步、同时富裕【创新作业】1.关于小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康就是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就可以了,其他可以不作要求B.小康主要指经济指标C.小康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D.小康就是“大同”社会答案:C2.2005年10,目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这一决策( )。
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②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③表明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④表明我国还未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3.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2005年10日我国举办20国财长会议B.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C.我国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D.国务院严肃处理几起煤矿特大安全事故答案:C4.我国政府宣布2006年将在全国免征农业税,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农民群众同步富裕B.有利于我国消灭贫富差距C.有利于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D.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立即实现答案: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人民生活日益富裕B.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共同富裕在我国不可能实现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因此它会是一帆风顺的答案:B【教学素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下来了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主要表现为:一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贫富差距逐年扩大。
据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1984年为1.7l:1,1989年为2.28:1,1997年为2.47:l,2003年达到了3.23:1。
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目前城9收入差距将扩大为4倍多,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地区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中西部地区只能作为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的原材料基地,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环境和消耗有限的资源,还“无偿”地向东部地区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使东部地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
据统计,2003年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达到14867.49元,浙江为13179.53元,广东为12380.43元,而最低的为宁夏6530.48元,贵州6569.23元,甘肃6657.24元。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扩大。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72元、135元、119元,增长到2003年的4160元、2407元、1921元,绝对差距分别从37元、53元扩大到1753元和2239元,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564元多2596元。
东西部地区差距拉大。
三是企业改革不规范,行业贫富差距和企业内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由于改革的滞后.一些掌握着资源垄断权的行业和市场竞争相对较小的行业,如金融、电力、电信、通讯、铁路、供水供电等其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其他行业高出很多,造成不同行业问职工贫富差距扩大。
据统计最高与最低行业货币工资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2002年与1978年和1985年相比较,高低行业相对差由1978年的1.7倍扩大到1985年的2.46倍,绝对差由1978年458元增到629元和2002年12737元,绝对差比1978年扩大了27.8倍,比1985年扩大了20.2倍。
这种收入差距,形成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平。
又如,在2003、2004年期间.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管理层收购(MBO)问题,由于政策制度不规范,管理层一夜之间便成了“暴发户”的事例屡见不鲜,有人把MBO比喻成“国有资产的第三次瓜分”,不仅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在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大多数职工之间形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平。
不规范的MBO,使大部分的财富聚集到了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从此下岗或失业而被剥夺了未来获取财富的机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