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
不光愉快的过新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篇1一、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B、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C、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D、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2)具体表现: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3、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
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
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
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工工厂。
②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煮盐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梳理七年级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梳理。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
7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最全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后半部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再到宋元明清,直至近代史的开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和发展。
- 魏晋风度:文化特点,如玄学、清谈等。
- 南北朝:北方的鲜卑族建立北魏,南方的汉族政权如宋、齐、梁、陈。
#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开凿,连接南北的经济和文化。
- 唐朝的繁荣: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文化艺术达到高峰。
#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
- 十国:在五代时期同时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
# 宋元明清- 北宋与南宋: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南迁和抗金。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
- 明朝:朱元璋建立,中央集权加强,海禁政策等。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政策。
# 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等,导致中国丧失领土和主权。
-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 重要历史人物- 诸葛亮:蜀汉丞相,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 李白、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影响深远。
- 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多才多艺。
-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
# 重要历史事件-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开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 安史之乱:唐朝中期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 蒙古西征:元朝时期对欧洲的军事征服。
# 文化成就- 唐诗宋词:文学的高峰,代表人物如李白、杜甫、苏轼。
-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589年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3、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治国措施: 1、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省;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3、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的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那么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开展农业消费、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拓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元盛世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2、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全部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全部七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知识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述:1.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法律制度、度量衡的统一。
- 秦长城的修建和焚书坑儒事件。
- 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
-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的建立和发展。
- 两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入。
3.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大运河的修建。
-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唐朝的对外交流,如玄奘西行取经。
- 唐朝的文化成就,如唐诗的繁荣。
4. 宋元时期:- 北宋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 南宋的抗金斗争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 元朝的建立,蒙古族的统治和对汉族的影响。
- 元曲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5.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统治和海禁政策。
- 郑和下西洋,对外交流的扩大。
- 清朝的建立,满族的统治和民族政策。
- 清朝的康乾盛世,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6. 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7. 现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如故宫、长城。
-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
9. 历史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
- 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历史名将。
- 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巨匠。
10. 历史事件:- 黄巾起义、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影响。
-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秦朝的建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天下的封建国家。
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经过
秦始皇的努力,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秦朝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得秦朝得以迅速崛起。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推行
郡县制和推行统一法律制度。
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雄才大略和权谋治国,使秦朝在政治
和军事上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三、秦朝的经济建设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修建了连延数千里
的大运河。
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工程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秦朝的经
济发展。
四、秦朝的文化建设
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他统一了文字和度
量衡之后,使得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五、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去世后,由于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手段过于苛刻,引起了社会的大规模反抗。
最终,秦朝在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下,灭亡于战国时期。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知识点(合集6篇)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知识点(合集6篇)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知识点第1篇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3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1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蜀锦(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2)长安城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4、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有什么意义?5、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和同为一家”6、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
7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2、鉴真东渡日本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玄奘西行1、贞观初年到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2、我们应该学习鉴真和玄奘的什么精神?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古代的生活与时代的变迁1. 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2. 农耕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影响。
3. 商朝、西周、东周时期的社会制度与特点。
4. 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的重要性及内容概述。
第二章秦朝的建立与统一1.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重要改革措施。
2. 秦朝对农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3.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
4. 秦朝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扩张。
第三章汉朝的兴衰与地理的影响1.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重要政策。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4.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特点。
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与文化1. 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主要政治措施。
2.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章现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近代科技与文化的西方传入。
2.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3. 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4. 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第六章当代中国的国际交往1. 当代中国的两个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2. 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援助的政策与措施。
3. 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国家的关系。
4.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
以上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详细的可以参考教材的具体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知识点的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该册教材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即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二、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2.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附近),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3.意义:大运河的开凿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工程,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618年,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他就是唐高祖。
四、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年号贞观。
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贞观新政”。
2.贞观新政的内容:o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o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如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
o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o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采取武力、安抚或册封等方式管理边疆地区。
1.贞观之治的意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五、武则天的统治与开元盛世1.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同时,她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此外,她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特点:繁荣一时,二世而亡)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一:(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发展;(2)主观前提:1隋文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无道。
二、开通大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大运河的规模:(1)一中心两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大水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域政治、经济和文明交换。
7、评价隋朝大运河(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消极影响(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因此而亡国)8、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有利条件(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1)隋朝时,国度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2)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家实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经济保障)(3)利用已有的自然河道和古运河作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
【第 1 课隋的一致与大运河】⒈隋朝的成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这是继秦代以后,中国又一次达成了一致。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交通,稳固统治。
4.大运河 3+4+5=1。
3 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 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 大水系即是连结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 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 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致使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 618 年成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能够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仔细汲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我们把这些举措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取代服役,令人身* 渐渐废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美制度沿袭和完美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美科举制度。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此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改正法律,编纂《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齐备的法典,在历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4、民族关系上亲密与少量民族的联系。
【第 3 课心胸恢弘的隆盛时代】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唯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 1 重用苛吏,严苛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鼎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办殿试制度,亲身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少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期间,史称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期间的到来确立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梳理(完整版)人教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国家:指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满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 多民族的发展特点: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共同发展。
-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中央政权对各民族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第二章:大秦帝国的兴亡- 大秦帝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建立。
- 秦朝的兴起:秦始皇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统一中国,实现“焚书坑儒”,设置郡县制度等。
- 秦朝的衰落:秦朝统治的残酷和压迫引发了人民的不满,农民起义和内部斗争导致了秦朝的衰落。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风云- 罗马帝国:古代罗马的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古代帝国之一。
- 罗马帝国的征服:罗马军队通过征服周边地区,建立了广阔的领土,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各个地方。
- 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第四章:南亚古国的繁荣- 南亚古国:古代南亚地区的一些繁荣国家,如古印度、古代波斯等。
- 古印度的繁荣:古印度有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农业,产业和贸易非常繁荣,和也在此时兴起。
- 古代波斯的繁荣:古代波斯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在波斯地区得到传播。
第五章:动荡的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指中国北方的广袤草原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 匈奴的崛起: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强大民族,他们经常骚扰中国的边境城市,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 中原文明的影响:中国的中原文明对北方草原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如汉文化和汉字的传播。
第六章:东亚的国际交往- 东亚的国际交往:东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 东亚的贸易: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贸易,交流了各自的特产和文化。
- 东亚的文化传播: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第七章:东南亚的国际交往- 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东南亚地区古代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下人教历史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材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以下是该时期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结束了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
2.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继承和发展了北魏、北齐的制度,创立了科举制度,为后世选拔官员奠定了基础。
3.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水路,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4. 隋末民变与唐朝的建立:隋末由于政治腐败和连年战乱,导致民变四起,最终由李渊建立唐朝,取代了隋朝。
5.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继续完善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6.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被称为“贞观之治”。
7. 唐朝的对外关系:唐朝时期,对外关系广泛,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中亚、欧洲等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8. 唐朝的文化成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很高的成就,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流传至今。
9. 安史之乱: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10. 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衰落,最终分裂为五代十国,标志着唐朝的结束。
11. 唐朝的宗教与哲学:唐朝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学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在此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2. 唐朝的科技与发明:唐朝在科技方面也有显著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等。
13.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相对和谐,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14. 唐朝的法律制度:唐朝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唐律疏议》等,对后世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隋唐时期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纪传体通史形式归纳整理)第一部分本纪与世家一、隋文帝杨坚本纪:1、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2、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3、隋文帝励精图治,形成了“开皇之治”。
二、隋炀帝杨广本纪:1、开凿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征发民众,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三、唐高祖李渊本纪: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四、唐太宗李世民本纪:1、“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统治措施:注重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2、对科举制的贡献: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3、民族关系:(1)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
(2)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对外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
他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文化成就:(1)唐太宗为父亲修建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参与编创《秦王破阵乐》。
五、武则天本纪: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时期,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发展农业;创设殿试和武举,选拔贤才;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变革- 三纪一法:殷商时期的法律制度,分为夏、商、周三纪,加上周制定的法律,被称为三纪一法。
- 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高超,制品数量和品种都极为丰富,有商鼎、商彝等。
- 商代奴隶制:商代的奴隶主要用于生产和劳动,其中还包括女奴。
第二章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 郑国渠:春秋时期郑国修建的一条运河,连接黄河和淮河。
- 马蹄铁汉墓:东周时期的汉墓,出土大量随葬品,如马蹄铁、铜鞮等。
- 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互通有无,相互研究,促进了两国文明的繁荣。
第三章焦桐礼义故事- 焦桐故事:春秋时齐桓公面临选择继承人的难题,考查了焦桐的品德,最终选择他为继承人。
- 礼义故事:《左传》中的很多故事都提到了礼义之道,如孔子拜见鲁哀公时的礼节、衡山伯接待客人时的规矩等。
第四章秦汉的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法律等,推广蛇形书法(小篆),修建万里长城、陵墓等建筑工程。
- 汉武帝的改革: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丝绸之路,发展了西南地区。
- 长安城:是秦汉时期的皇家都城,是古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工艺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 六朝古都:包括南朝的建康(今南京市)、临淮(今淮安市)、江都(今扬州市),以及北朝的洛阳(今洛阳市)、鄴(今河北临漳)、平城(今山西大同)。
- 《庄子》和《南华经》:是中国道家文献的代表作之一,主张自由无为,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
- 诗经、楚辞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六章唐代的大唐盛世- 长安城:唐代的都城,是古代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 大唐盛世:盛开着多样的文化与艺术,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时期,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契丹、吐蕃、回纥等民族的来犯:这些民族入侵唐朝,给唐朝的疆土安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人类的进化与迁移
- 人类起源与进化
- 大禹治水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聚居地
- 古代人类的迁移与交流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和社会
- 社会的演变与国家的形成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职业统治者
-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 古代造纸术和丝绸之路
- 古代铁器、蔬菜以及封建文化的演变
- 古代科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近邻
- 中华文化的东传与文化接触
-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 中外交通与文化交流
第五单元:唐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变化
- 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时期:唐宋时期
- 心理学与教育学在唐宋时期的发展
- 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
第六单元:世界上的科技与文化
- 文化与科技的多元化
- 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 世界上重要科技的起源与影响
第七单元: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
- 世界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与政治格局演变
- 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历史变迁
- 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联系与特点
第八单元: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世界历史上的变革与进步
- 工业化与科技革命
- 世界历史的演进与全球化趋势
第九单元: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
-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第十单元: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发展
-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影响
- 当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军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统一。
3、从统一到灭亡、从地位到影响,隋朝统治类似于秦朝。
4、杨坚(隋文帝)时期,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5、隋朝大运河:①此运河开凿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统治。
②此运河是隋炀帝开凿的。
③此运河开凿的时间是605年。
④大运河以洛阳(今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⑤大运河分为水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⑥大运河的长度是两千多公里。
⑦评价此运河或(此运河的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⑧此运河开通的意义或(有何作用)是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运输。
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建立时间是618年,定都长安。
2、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是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度。
4、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里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
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话是唐太宗说的。
7、人称“房谋杜断”是房玄龄、杜如晦。
8、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指的是魏征。
10、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八篇】
大水系即是:
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⒋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由于他重用贤能,任用名相,锐意改革等。
使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唐朝出现的新型农业工具——曲辕犁,可用于控制入土深浅。
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士人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E还有国际影响,19世纪的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就是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启示)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骑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
3.唐朝习俗风尚、思想文化的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唐朝的时代精神:博大开放、汇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有
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风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⒋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⒌唐太宗时,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
下来拼介绍到中国的人。
(《大唐西域记》)
课本39页表格。
⒎唐朝长安,是一所国际性的大都市,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长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868 *武器叫
⒈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指的是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⒉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⒊唐朝时,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其中以泥塑和壁画(如壁画《飞天》)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