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导游词
第一部分导游词
一、312国道(五鞘岭——古浪)
[武威](天祝-凉州区-民勤-古浪)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武威市的行政辖区,武威市共辖三县一区,分别是天祝、古浪、民勤和凉州区。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93万,有汉、藏、回、蒙、满、土、东乡等十多个民族。天祝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属于藏民居住区,“天祝”县名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起的名,由天堂寺和祝贡寺的第一个字组成,寓意富丽、详和的意思,寄托着周恩来总理的心愿。天祝还是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高山草原、油菜花、白牦牛是乌鞘岭的独特景观,乌鞘岭也是祁连山脉的最高峰,海拔3500米,现在我们就行走在最高的地段。乌鞘岭山顶终年积雪,风云变幻,气候莫测。
古凉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曾在这里建过西凉古都,这里出土的著名的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还有汉简都是汉代鼎盛时期的杰作,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也座落在凉州境内。民勤也称“沙乡”,有著名的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盛产的黄河密瓜,黑瓜籽享誉国内外。现在我们翻过了乌鞘岭,正在进入古浪境内,古浪,藏语“古尔浪洼”之谐音,因古时有成群的黄羊出没栖息
而得名,尤以水草丰美的黄羊川为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臵是龙沟,大家透过右侧车窗可以看到铁路隧道出口。五鞘岭隧道全长20公里,是亚洲第一长隧道,每公里耗资达1亿元。
[“千乡万才”黄羊川]
大家继续向外看,我们的右边有一条山道,知道通往哪里吗?在山的背后,是一个小镇,名叫“黄羊川”,大家也许会问一个小镇有什么可介绍的呢?这可就有些你不明白了,著名的“黄羊川千乡万才”计划就诞生在这里,来自台湾著名企业家温世仁先生亲自倡导提出“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伟大构想,并在黄羊川付诸实施,让这里的教育和东部发达地区同步,信息和发达地区同步,经济收入和发达地区同步,从而实现从农业时代越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温先生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当主持人问道“如果你的梦想不能实现,那么你有什么想法呢?”温先生坦言的说,“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我死后,就将骨灰撒在西部的大地上”他在黄羊川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五星级国级会议中心。可惜就在温先生全面推进爱人如己的西部关怀事业的时候,不幸在台湾突然逝世,听到消息后古浪县黄羊川万名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温先生,场面悲壮,可歌可泣。
[铁柜山]
前面的这座大山名叫铁柜山,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铁柜山下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古浪籍我国著名童话作家赵燕冀笔下的“金瓜银豆”。
[古浪峡-古浪]
现在汽车驶入素有金关银锁之称的古浪峡,古浪峡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山势奇峻,最窄处两山之间只有十几米,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和军事要
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古浪历史曾是一个水草肥美,山水秀丽的地方,有诗说“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穿过古浪峡就是千里河西走廊的绿洲,古浪位于甘肃中部,总人口39万,面积5287平方公里,海拔1550-3469米。气候凉爽,南有巍巍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中部是良田绿洲, 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部是漫漫沙漠,恰似甘肃省的一个缩影,我们大多数游客都游览过山水风光,熟悉良田绿野,但对浩瀚的大沙漠也许是第一次见到。
古浪芹菜远销港澳地区,石灰石储量4.5亿吨。生产的又氰氨等系列产品出口日本。土门羔羊肉和黄羊川小杂粮享誉省内外,我们今天的午餐就会吃到这两种绿色食品。
[西路军魂]
大家可曾知道西路红军在古浪的悲壮历史,1936年11月中旬,红九军和马匪部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土丘周围灌木遮盖的壕堑仍历历在目。“古浪一战,九军折半”,古浪人民没有忘记战火硝烟中长眠在这里的烈士英灵。2002年7月,中共古浪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牺牲在古浪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九军英烈,在县城龙泉公园西南的高岗上,新建了红军西路军九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纪念馆、展览馆,新建了红九军群体英雄雕像。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已深深矗立在古浪百姓心中。
今天,这里不但成为古浪县最具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且成为富含人文精神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游客来此凭吊烈士英灵。
二、308省道(土门——八步沙——马路滩)
[汉明长城]
我们现在正走向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大沙漠,现在大家向车窗左边看,可以看到远处不高的一座烽火台,不要以为外表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堆,那可是汉明长城的交汇点,在古浪境内,长城总长度约200公里左右,长城上有烽火台,烽火台与烽火台之间距离约6公里,古代利用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方式,进行军事信号的传递。在这里的许多地名就是以烽火台为标志而得名的,现在这一座烽火台所处的地方叫二墩,还有三墩、四墩、五墩等。
[八步沙]
现在我们穿过的是八步沙林区,八步沙因当初只有八步见方而得名,而今天的八步沙面积却是8万亩。由于它的北边紧靠腾格里大沙漠,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风带着沙,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八步沙。八十年代初,当地居住的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自愿联合承包治沙,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奋战,八步沙的树变绿了,而六老汉中有三位永远埋在了八步沙,他们的后代继承父业,三老三少继续演绎着八步沙的传奇。“六老汉治沙精神”成为全国治沙典型,其中有两位分别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地球奖”。
[马路滩林场]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远近闻名,被誉为“翰海明珠,大漠乐园”的“沙漠聚宝盆”——马路滩林场。过去的马路滩是“沙上墙、驴上房”,林场建设初期,场领导带领职工们牢固树立不怕艰苦,扎根治沙事业的信念,连续奋战在风沙前沿,在荒漠地上抒写着防风固沙的绿色诗篇。在每年的春、秋植树时节,职工们没有基本的吃住条件,带着干粮背着水,和
农民共同治沙造林,“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沙,吃着干馍馍,住着地窝子”,两三个人一组,日复一日地进行沙漠治理的各项生产任务。每年,仅林场周边乡村参与治沙工程的农民就达6万多人次。如今,经过十多年的治理,马路滩林场已经封沙育草15万亩,固沙造林6万亩,工程治沙1万余亩,营造农田防护林1000亩,葡萄等林果基地2000亩,种苗基地2000亩,控制了36公里长的风沙线,牢牢锁住了高沙梁等五个危害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风沙口,有效遏制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处在风沙线周边的沙区乡村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百里绿树作屏障,万亩荒地变良田。如今的马路滩是“只听风从树梢过,不见流沙地面走”。
三、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旅游景点
[林场场部-接待中心]
行走了将近4个小时的路程,大家一定感觉有点累了吧!请大家依次下车,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马路滩林场场部,场部总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的庭院式结构为基调,借鉴现代城镇绿化的开放式风格。正前方是掩映在树丛后面的接待中心,门前以旗台为中心,四周呈扇形配植草坪、树木和绿蓠。在建筑布局上,以接待中心为中轴,两侧配臵休闲客房和职工宿舍,正面围墙采用透视效果明显的栅栏式结构,可以使外面的防护林带与院内花草树木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协调美观的绿化区。
[“节水灌溉工程”碑和“日圆贷款项目”碑]
大家看到花坛的左右有两块石碑,右边这一块是“甘肃省计划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