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西游记》原著,读出唐文化的精髓只有两个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西游记》原著,读出唐文化的精髓只

有两个字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众说纷纭,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志怪小说,当然,很多人会说,主题不是人人皆知吗?惩恶扬善,也对,但重温《西游记》原著,读出的是“包容”二字,此二字堪称唐文化之精髓。

《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为主线,描写一路上降妖除魔、克服困难,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其实我想,玄奘取经是历史真实,而三位高徒与各位神仙妖怪等皆为虚构,虚构的初衷是什么?大概是取经是一件极为艰险的事,人们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人靠一己之力,能够完成,于是根据各种传说与猜想,创作杜撰,遂成故事最初的蓝本,后经吴承恩整理归纳,天才般发挥,《西游记》问世。

小说中的“包容”精神,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如来、菩萨、众神仙之间的关系具有互相包容的特点

众神仙之间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之分,如来应该是最大,观音菩萨是他的下级,继而唐僧又是观音菩萨的下级,虽然职衔有高级之分,地位有尊卑之别,但毕竟还是互相尊重,甚至遇到什么事情时,上下级之间还可以互相讨论,乃至据理力争。

语言方面,也没有太多忌讳,有时彼此之间互开玩笑,彼此调侃,佛祖也能容忍。

很多妖怪,是天宫之某个位置之“职员”应思凡而偷跑下界的,制服他们是必须的,但是也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很多还是带回去继续教育,这也体现了一种包容精神。

又比如到达取经之地之后,阿难、迦叶竟然像唐僧等索取小费,因为唐僧没给,竟然将空白经文给予他们,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对唐僧的又一次考验,然也能看出某种“包容”,如此多缺点的“职员”,竟能被容忍存在于佛祖身边工作很多年,“包容”何其深也。

二、唐僧师徒之间的包容

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这些品质,不管于普通人,还是取经僧人,都是不合格和不被推崇的,特别是僧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然唐僧却依然可以宽容八戒,取其可用之处,容其粗鄙之处。

悟空心急气躁,耐性不足,屡次闯祸,虽紧箍咒束缚,也难免捅出篓子,唐僧也是尽量包容他,虽然出现过几次被撵走的情况,但终于还是团结一处,战胜困难,修得正果。

唐僧师徒之间的关系,语言对话,更能体现包容,平等这一特点,时而大开玩笑,毫无师徒之分,时而彼此捉弄,更无半点芥蒂,有时候,甚至“荤段子”也会冒出来,而唐僧也只是骂骂,并没有放在心上。

三、这种“包容”精神应该就是唐文化之精髓,对于个人也有启发

小时候看《西游记》,只是好玩,精彩,神奇,重温小说,对于唐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这种兼收并蓄、包容收纳的宽怀精神,自信而豪迈的气质特征,成就了唐之贞观之治,乃至后来的开元盛世等局面。

我觉得这种读懂这种包容精神,对于个人的气质、修养乃至事业等,也是很有裨益的,对人对事不能苛求太甚,否则一无人帮,二来自己也发展不大。

所以,《西游记》透露出来的主题,应该就是大气、包容、平和,还有一些幽默和调侃的气质夹杂在中间,文史不分家,以文懂史,更为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