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总复习 第2课时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测量 图形的运动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总复习 第2课时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测量 图形的运动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总复习第2课时: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统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能准确描述其特点和性质;2.能通过实物、图形相互转换,了解表述、求图形面积的基本术语;3.能描述、描绘图形的运动及位置变化;4.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能运用直方图和柱状图描述数据。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图形卡片、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等)、统计表格和笔;2.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算式、度量衡和形状的认识等,以及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点。

2. 观察实物、识别图形通过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观察认识不同基本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准确描述其特点和性质。

老师可以采用问答、示范、当堂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记忆和理解。

3. 图形测量介绍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等)进行测量,以及表述、求图形面积的基本术语。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基本技能,并且能熟练地运用术语表述、求解图形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4. 图形运动与位置教学图形的基本运动方式和位置变化,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翻转”等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描述图形的位置变化过程,让学生掌握图形位置变化规律和对称性质的基本认识。

5. 统计概述概述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直方图和柱状图的构成及其基本特点。

结合实例,让学生能够准确用直方图和柱状图表示数据,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合。

6. 课堂练习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图形、测量和统计等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可以采用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思考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总结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型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进率,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老师带来一幅画同学们看,装裱这样的一幅画要用去多长的木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同意吗?提问:装裱时给这幅画装上了同样大小的玻璃,用掉了多大的玻璃呢?会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3、揭示课题:谈话:看来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板书:周长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材的选取都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文档资料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第2课时图形与测量设计说明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整理一下,并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后与同伴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独立动手画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集体总结:(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单位换算的方法: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2.结合实例复习周长和面积。

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预设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是树叶的面积。

师小结:周长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时候有时需要化曲为直);面积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精品教案

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提问: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兴趣)二、展开复习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长度:两点间的距离。

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

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活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整理的内容。

(课件展示)(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1)周长提问:什么是周长,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举例说明。

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回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面积说说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S=ab、正方形面积S=aa、平行四边形面积S=ah、三角形面积S=ah÷2、梯形面积S=(a+b)h÷2思考:各个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结合公式推导方法)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在此渗透极限思想)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掌握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再看看它们的体积,回忆它们的公式及之间的联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 图形与测量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 图形与测量教案与反思

5 图形与测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复习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

(教材第94页)复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3.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熟记常见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面积单位及其进率。

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周长。

周长的意义: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面积。

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94页“回顾与交流”第1~4题。

第1题: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第2题: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第3题:周长:(3+4)×2=14(厘米) 面积:3×4=12(平方厘米)第4题:略2.完成教材第95~96页“巩固与应用”第1~5题。

第1题:(1)米(2)平方厘米(3)平方米(4)厘米(5)平方分米(6)千米第2题:周长分别为14厘米、12厘米、12厘米;面积分别为10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

第3题:900 20 92 700 50 4第4题:12×15=180(平方米) (12+15)×2=54(米)答:这块草地的面积是180平方米。

护栏长54米。

第5题:150×7×8=8400(平方米)答:能给8400平方米的地面洒水。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

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测量》总复习教案(精选3篇)教案1主题:图形的特征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2. 知道如何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3. 掌握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分类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特征和分类:a. 圆的特征和分类方法;b. 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c. 矩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d. 正方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和让学生观察,让他们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2. 学习圆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圆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不同直径的圆,引导他们发现圆的分类方法。

3. 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三角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不同边长的三角形,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4. 学习矩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矩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矩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长度、不同宽度的矩形,引导他们发现矩形的分类方法。

5. 学习正方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a. 展示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正方形的特征;b.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引导他们发现正方形的分类方法。

6. 练习与巩固:a.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让他们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类;b. 给学生出示一些建筑物或物体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找出其中包含的图形并进行分类。

四、教学资源1. 图形的图片。

2. 学生练习册。

3. 小黑板和粉笔。

教案2主题: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及其测量单位。

2. 学会用刻度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 用刻度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比较物体的长度大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长度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桌子、操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这些图形。

3.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四边形的四条边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如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图形与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与测量平面图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四边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圆形的特征:圆心、半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解决实际问题: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结果如下:三角形:周长15米,面积30平方米四边形:周长20米,面积40平方米圆形:周长30米,面积75平方米(2)教室的面积:10米× 8米 = 80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主题是图形与测量。

我们将探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难点: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图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解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周长是指围绕图形的边的总长度,而面积是指图形内部的大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和面积。

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将这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得到周长。

接着,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将长度乘以宽度得到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房间的长方形墙壁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图形与测量板书内容:周长:围绕图形的边的总长度面积:图形内部的大小计算方法:周长:边1 + 边2 + 边3 + 边4面积:长度× 宽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自己房间的长方形墙壁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学生自己测量得到的周长)面积:(学生自己测量得到的面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与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和描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3. 图形的测量: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4. 图形的计算:学习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描述,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图形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4.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板书内容:图形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测量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测量实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图形与测量教案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94~96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这部分内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掌握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同时,体会上述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单位度量长度或面积。

3.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等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它们之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年级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三年级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

篇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预设教学设计朱滢《总复习(五)》预设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图形与测量的内容的复习主要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单位换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对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整理复习。

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和周长是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面积时,学生经常会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但是经过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但是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一、旧知回顾思考(一):想一想,我们一共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适合测量什么样的物体?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对子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不同形式,来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简要实录】思考(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什么单位可以作为周长单位,什么单位可以作为面积单位?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然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不同,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巩固认识。

【简要实录】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感知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二、巩固练习要求:完成印发练习题,然后对子之间讨论,最后自由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题型的再次感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篇二:【教学设计】图形的周长教案-3710020122《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面积的测量与比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面积的测量与比较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已然成为趋势,作为其中之一的先锋力量,正在推动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其中,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面积的测量与比较,就是借助的力量,为学生带来更为高效、生动、精彩的学习体验。

本文就来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一下这一教案。

一、教案的背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校必须加快数字教育的步伐,将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面积的测量与比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打造出来的。

二、教案的特点1、面向学生的教案教案以孩子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一些图形的面积概念。

对某些概念的讲解可能对成人来说很简单,但对儿童来说却是很困难的。

借助的手段,教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某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创新的态度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教案将教学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图形测量和面积计算的知识。

3、注重思维训练教案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注力。

除图形测量和面积计算的基本方法讲解外,教案还推广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问题,并且能够用逻辑思维来推导出答案,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案的实施效果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中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视频中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觉效果,更好地触发了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传统的数字式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借助的嵌入式应用,学生们能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学习情况,这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教案中,有许多课堂练习和实验活动,这就要求学生们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也始终强调思维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测量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提问: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兴趣)二、展开复习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长度:两点间的距离。

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

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活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整理的内容。

(课件展示)(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1)周长提问:什么是周长.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举例说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运用,难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长度和面积的单位模型、练习题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用量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 知识回顾: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如米、厘米、千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点评。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我们的教室长10米,宽8米,求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1. 面积 = 12厘米× 4厘米 = 48平方厘米2. 面积 = 9厘米× 9厘米 = 81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和面积,从而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图形的特性和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与特性: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对称性、稳定性等。

2. 测量的方法与单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常用单位及换算。

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与特性,测量的方法与单位。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性和稳定性,测量单位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出图形与测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图形的分类与特性,测量的方法与单位,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与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的制作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图形与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与特性2. 测量的方法与单位3. 图形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的分类与特性,测量的方法与单位。

2. 提高题:图形的对称性和稳定性,测量单位的换算。

3. 实践题:运用图形与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情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图形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图形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返回
总复习 图形的运动
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 判断。
返回
总复习 图形的运动
猜、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猜轴对称图形:根据半个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特
征,联系生活实际猜想整个图形。
2.剪轴对称图形:把一张纸对折后,在纸上靠近折
痕的一侧画出整个图形一半的图案,然后沿着所画
线条把图案剪下来,再展开,便剪成了完整的轴对
称图形。
返回
总复习 图形的运动
2.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的意义
1.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作平移。
2.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叫作旋转。
返回
总复习 图形的运动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2.旋转的特点:做圆弧或圆周运动。
返回

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返回
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
巩固练习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约8(米 )。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3)教室的面积是55(平方米 )。 (4)钢笔长15( 厘米 )。 (5)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5(平方分米 )。 (6)北京到西安的铁路长约1200(千米 )。
返回
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
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每个小格子 边长1厘米)
周长12厘米 面积8平方厘米
周长14厘米 面积10平方厘米
周长12厘米 面积6平方厘米
返回
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
填一填。
9平方米=( 900)平方分米 2000平方厘米=(20 )平方分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图形与测量部分的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复习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关于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对称与平移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体积的测量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熟练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难点:图形的对称与平移的理解和应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中图形与测量的综合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量角器、模型(如立方体、长方体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量具(如软尺、直尺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相关内容的回顾。

2. 新授: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测量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提纲:列出复习内容的提纲,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等。

图形示例:绘制各种图形的示意图,标注其性质和特点。

计算示例:展示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步骤和示例。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一件物品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并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课件出示)
提问:在这座公园里,工人叔叔们需要知道那些有关图形测量的数据?
引导学生说出:测量这些建筑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方面的数据。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方面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二、展开复习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提问:你能结合实例,说说你对长度、面积、体积的认识吗?
长度:两点间的距离。

如我的课桌与讲台之间的距离。

面积:平面的大小。

如桌面与黑板面的大小。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如课桌与讲桌的大小。

2、测量单位及其进率
(1)测量出的数据要用到“单位”,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单位)?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把学过的计量单位进行归纳和整理。

学生活动,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整理的内容。

(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1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别有多大?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1)周长
提问:什么是周长,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举例说明。

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回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面积
说说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S=ab、正方形面积S=aa、平行四边形面积S=ah、三角形面积S=ah ÷2、梯形面积S=(a+b)h÷2
思考:各个面积公式间有什么联系?(结合公式推导方法)
想一想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在此渗透极限思想)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掌握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再看看它们的体积,回忆它们的公式及之间的联系。

学生总结规律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看成是V=sh,圆锥V=sh ÷3
(既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
三、加深巩固
1、单位换算
102平方米=()公顷 10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02升= ( )立方厘米 1.02公顷=()平方米
2、填单位名称
一个西瓜的体积大约是5()。

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是1.5()。

一支铅笔长1.76()。

3、应用题
(1)易拉罐直径6厘米,高12厘米,要包装100个这样的易拉罐的侧面,至少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2)一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周长15.7米,高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2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3)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框架,高8分米,长、宽比是1:1.再把它的五个面糊上纸,做成一个长方体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1、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2、测量单位及进率
3、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