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I(镍)的检测和法规说明
【全文】元素杂质指导原则-PPT
吸入性制剂 PDE, µg/day
1、0 1、4 1、4 1、4
69 340 2、9 13 25 6、0 22 64
3、 元素杂质的安全性评价
说明: 锇(Os)、铱(Rh)、钌(Ru)、铑(Ir)等杂质元素,因无充分的数 据进行安全性评价,无法建立任何一种给药途径的PDE标准 。但由于其性质与铂(Pt)极其相似,遂参考铂元素的PDE标 准。
Q3D中元素杂质的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汇总公开的数据而 得,公开数据主要来源包括:科学期刊、政府研究报告、适 用于药品的国际监管标准及指导原则、监管机构的研究评 估报告等。
通过以上途径获得的数据来建立口服、肠外及吸入性给药 途径的药物制剂日允许暴露量( Permitted Daily Exposure,PDE)标准并给予指导。
Rh(铑)、Ag(银)、Ru(钌) 说明:只有当这些元素刻意添加到原料生产过程时才需要评
价其潜在来源
4、 元素分级
Class 3
依据:口服毒性低,其他给药途径需考察 元素: Sb(锑)、Ba(钡)、Li(锂)、Cr(铬)、Cu(铜)、Sn(锡)、
Ni(镍) 说明:关于口服给药的制剂,除非该类元素作为原料的一部分
4、 元素分级
Class 2A
依据:具有较高的自然丰度 元素: V(钒)、Mo(钼)、Se(硒)、Co(钴) 说明:由于这些元素具有较高的自然丰度,需要对所有潜在来
源和给药途径进行评价
4、 元素分级
Class 2B
依据:刻意添加 元素:Au(金)、Tl(铊)、Pd(钯)、Pt(铂)、Ir(铱)、Os(锇)、
Table A、2、1、 元素杂质PDE标准(每日允许暴露量)
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镍(Ni))标准溶液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其 他:
第十二部分 :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第十三部分 :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乙醇、氨水。
主要用途: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制造镍催化剂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本系列产品在保质期内性质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Reference Document: EMP-SCZM-06
镍(Ni) 标准溶液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No.
物质安全数据表
编号: Version
版本号: A
MSDS-P-050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镍(Ni) 标准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Nickel Standard Solution
第十四部分 :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51522 UN 编号:2725 包装标志:氧化物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螺纹口塑料瓶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
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
分子式或其简写:/
第二部分 :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有害物成分 硝酸镍
国土资源部关于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国家规范
国土资源部关于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为强化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2015年12月28日附件: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是指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①,是评价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经研究,确定镍、锡、锑、石膏和滑石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如下:一、镍矿(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镍矿露天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矿体形态复杂的不低于88%。
2.地下开采。
依据矿山矿石品位、矿石类型和矿体厚度等的不同,镍矿地下开采回采率最低指标要求分别为75%-92%(详见表1-1)。
表1-1 镍矿地下开采回采率的最低指标要求(%)矿石品位(%)回采率指标要求(%)原生矿石其他矿石矿体厚度≤5m 矿体厚度>5m≤0.5 ≤1.2 75 800.5-0.8 1.2-2.0 85 88≥0.8 ≥2.0 88 92注:①“三率”指标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参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DZ/T0272-2015)。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镍矿矿石品位、矿石可选难易程度等的不同,镍矿选矿回收率最低指标要求分别为55%-82%(详见表1-2)。
表1-2 镍矿选矿回收率的最低指标要求(%)回收率指标要求(%)矿石品位(%)矿石中等可选①矿石复杂难选②≤0.7 68 550.7-1.0 73 62≥1.08272注:①矿石中等可选是指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有价成分的赋存状态使其在常规选矿方法、选矿条件和选矿流程中较容易分选并得到理想指标。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最新国标
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的砷(As)、镉(Cd)、钴(Co)、铬(Cr)、铜(Cu)、镍(Ni)、铅(Pb)、锑(Sb)、汞(Hg)九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中九种金属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 方法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仲裁法)3.1 原理试样经加酸消解处理后,样品溶液由载气带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通道,在高温和惰性气体中被充分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电离,转化成的带电荷的正离子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质谱仪根据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测定。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元素质量数上的响应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对照标准工作曲线确定样品中各金属元素含量。
3.2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优级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2.1 硝酸:65%~68%(质量分数)。
3.2.2 过氧化氢:30%(质量分数)。
3.2.3 氢氟酸:40%(质量分数)。
3.2.4 硝酸溶液(2+98):量取20mL硝酸(3.2.1),缓缓倒入装有一定量水的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混匀。
3.2.5 氩气:纯度不小于99.999%。
3.2.6 砷、镉、钴、铬、铜、镍、铅、锑、汞、钪、锗、铟、铋、金单元素标准储备溶液:浓度1000μg/mL,市售商标有证标准物质。
镍检测报告
镍检测报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镍(Ni)检测的详细信息,并介绍一种检测镍含量的方法。
镍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子、化工、冶金等。
然而,过高的镍含量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镍的检测变得至关重要。
2. 检测方法2.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镍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样品中镍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吸收,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镍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
2.2 比色法比色法是另一种常见的镍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镍离子与某些试剂反应产生有色物质,通过测量产生的颜色的强度来确定镍的含量。
比色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快速检测大量样品。
3. 检测步骤以下是一种常用的镍检测步骤:3.1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样品准备好,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并遵循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
3.2 样品处理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杂质。
3.3 样品测量根据选定的检测方法,准备好检测仪器,并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样品测量。
确保仪器准确校准并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测量。
3.4 数据处理将测得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根据选定的检测方法,计算出样品中镍的含量。
3.5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品中镍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或限制要求。
4. 结论根据以上步骤进行镍的检测,可以得出样品中镍的含量。
通过此检测方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样品中镍的含量是否超过安全标准,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5. 注意事项在进行镍的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进行选择。
•注意样品制备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和操作规范,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仪器的准确校准和操作规范对于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分析与检测杂志, 2019, 10(2): 50-55.•[2] 王五, 赵六. 比色法在镍检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研究, 2020, 15(4): 120-125.以上是一份关于镍检测的报告,通过该报告,您可以了解到镍的检测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穿刺部件以及与皮肤发生直接和长期接触的物品的镍释放参考标准及检验方法
Intended to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 / Reasonably foreseeable conditions of use p 可穿入人耳或其他人体部位的穿刺物品,镍释放量应< 0.2mg/cm2/周; p 与皮肤直接和长期接触的物品,镍释放量应< 0.5mg/cm2/周; p 不含镍镀层且可以正常使用至少2年的物品,镍释放量应< 0.5mg/cm2/周。
镍释放量Ni Release ( REACH Annex17 entry 27)
⇲ 2017年1月,ECHA发布草稿版指南文件,用于明晰长期和皮肤接触的范畴。意见 征求截止日期为2017年4月19日。
• 2周内物品与皮肤超过3次接触(含3次)且每次时间超过10分钟;或 • 2周内物品与皮肤超过1次接触(含1次)且时间超过30分钟。
Hale Waihona Puke 外壳:鼻烟盒,香烟盒,化妆品盒,铅笔盒和类似的口袋物品
手持工具和器 皿
外壳或手持区域:相机,计算器,听写机,电动剃须刀,打火 机,手电筒,指南针,吹风机,直发器,卷发器等 手持区域:钓鱼和狩猎设备
手持部件、外壳
– 耳环 – 项链、手镯、项圈、脚环、戒指 – 手表壳、表带、带扣 – 铆扣、搭扣、铆钉、拉链和金属
标牌等用在服装上的物品
❗ 高风险材料 含镍合金、含镍电镀层
测试方法
u EN 1811:2011+A1:2015 穿刺部件以及与皮肤发生直接和长期接触的物品的镍释放参 考标准
u EN 12472:2005+A1:2009 模拟涂层项目磨损和腐蚀镍释放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镍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镍的测定》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2010年10月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定了修订GB/T 5009.138—2003的项目委托协议书。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该项国标修订工作后,成立了由梁春穗、梁旭霞、王晶、胡曙光等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
2010年11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征求了湖北、上海、福建、山东、北京、江苏、吉林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GB/T 5009.138—2003“食品中镍的测定”修订意见。
工作小组讨论了专家提出的意见,研究了原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参考了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出对GB/T 5009.138—2003“食品中镍的测定”的修订计划。
工作小组于2011年上半年开展了实验室方法研究实验,并对我省6种主要食物中镍的本底值进行测定。
初步形成修订该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供讨论。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1、查阅相关国内外标准,测定食品中镍主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等,但均不采用比色法。
由于该比色法灵敏度、精密度等方面稍差,已不属于现代痕量分析方法。
本次修订建议删除GB/T 5009.138—2003中的第二法。
2、GB/T 5009.138—2003中第一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湿法消解和高压消解两种样品消解方式。
本次修订对以上两种消解方式进行如下改进:(1)湿消解法改为采用硝酸、高氯酸为氧化剂,以高氯酸冒白烟,消化液澄清指示消解终点,(2)高压消解法单以硝酸作为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方式,在120℃~160℃加热5 h~6 h。
3、GB/T 5009.138—2003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的灰化温度设为1050℃,原子化温度设为2650℃。
本次通过实验表明以上设置温度均在最佳灰化和原子化温度区间之内,本次修订同时参考了相关标准方法,将灰化温度拟设定为1000℃,原子化温度拟设定为2700℃。
镍 废气排放标准
镍废气排放标准介绍如下:
镍(N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
以下是中国境内针对镍废气排放的相关标准:
1.GB 31570-2015《镍冶炼工业污染控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镍冶炼工业中各项废气
排放的限值。
2.GB 16297-1996《镍冶炼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规定》:该标准规定了镍冶炼工业企业应
当遵守的废气排放限值、废气处理技术和监测方法等。
3.GB 14554-1993《烟气排放标准》:该标准是全国性的烟气排放标准,其中包括了对
镍废气排放的限值要求。
4.HJ/T 75-2007《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工业炉窑排放的各项
污染物限值,包括镍等重金属的排放限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行业还可能存在特定的废气排放标准,具体要根据当地的规定进行实际执行。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也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废气治理措施,以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电解镍-最新国标
电解镍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解镍(包括电积镍)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不锈钢、镍基合金、合金钢及电镀等用电解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647(所有部分)镍化学分析方法GB/T26022精炼镍取样方法(ISO7156:1991,MOD)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电解镍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Ni9999、Ni9997、Ni9996、Ni9990、Ni9950、Ni9920六个牌号。
5技术要求5.1化学成分电解镍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电解镍的化学成分5.2外观质量5.2.1产品表面及夹层应洁净,无污泥、油污、电解液等。
注:Ni9950、Ni9920牌号可为不定形电解镍产品。
5.2.2Ni9999、Ni9997、Ni9996、Ni9990牌号电解镍应符合以下规定。
5.2.2.1产品平均厚度不应小于3mm。
5.2.2.2产品边缘不应有树枝状结粒及密集气孔(允许修整)。
5.2.2.3产品表面不应有直径大于3mm的密集气孔,直径3mm密集气孔区总面积不得超过镍板单面面积的15%。
5.2.2.4产品表面高度大于3mm的密集结粒区总面积不应超过镍板单面积15%。
注:25mm×25mm镍板面积上有9个以上气孔或结粒称为密集气孔区或密集结粒区。
5.3其他要求需方如对产品化学成分、物理规格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中注明。
6试验方法6.1产品化学成分的测定按照GB/T8647的规定进行。
6.2产品的外观质量由目视检查。
7检验规则7.1检查与验收7.1.1产品由供方或第三方检验,产品质量应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国标
土壤重金属检测标准国标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检测项目与限量指标、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检测方法与限量计算、结果判定与报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废弃物处理与安全防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和评价。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土壤重金属:指土壤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镍(Ni)等。
2. 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3. 限量指标: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制的指标。
四、检测项目与限量指标根据土壤的用途和污染风险,本标准规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检测项目和限量指标,具体如下:1. 检测项目: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镍(Ni)等重金属元素。
2. 限量指标:按照GB 15618-2018中的规定执行。
五、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1. 采样方法:按照GB/T 17141-1997中的规定执行。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破碎、研磨等处理,制备成待测样品。
六、检测方法与限量计算1. 检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方法进行检测。
2. 限量计算:根据检测结果和限量指标,计算土壤中重金属的限量值。
如果检测结果高于限量指标,则判定为超标。
七、结果判定与报告1. 结果判定:根据限量计算结果,判定土壤中重金属是否超标。
如果超标,则说明土壤存在污染风险。
全血镍(Ni)
全血镍(Ni)全血镍(Ni)介绍:全血镍的测定,有助于估计急性镍中毒的程度。
并且对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全血镍(Ni)正常值:分光光度法(AAS):0.15~7.7μmol/L (0.9~44.5μg/dl)。
全血镍(Ni)临床意义:(1)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镍一过性上升,发作后12~36h后血清浓度达峰值)、急性镍中毒、脑卒中、烧伤、急性肝炎、败血症、妊娠中毒、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疾病等。
(2)降低:尿毒症、肝硬化、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全血镍(Ni)注意事项: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
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
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
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
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
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三、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若检查结果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就医。
全血镍(Ni)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国家标准《高纯镍》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高纯镍》编制说明书2009年05月国标《高纯镍》标准编制说明书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79068-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金川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12月完成。
二、编制原则满足市场需求,规范市场行为,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三、编制情况接受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人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料,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试验实际情况,在原国家标准GB/T 6516-1997《电解镍》的基础上,根据高纯镍冶金技术和产品分级的技术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本标准中高纯镍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技术指标; 2009年4月提出标准草案,并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于5月底提出《标准预审稿》。
四、开展本项目的背景情况高纯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化工材料和特殊合金材料,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电器制品市场的迅速扩展,高纯金属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高纯镍是一种制备高纯试剂及标样配置的基体材料,同时还可应用于制备磁记录材料、磁传感器材料、光电材料和集成电路、氢化催化、大规模集成电路、原子反应堆保护材料、生物材料、航空发动机、低膨胀合金等高技术领域。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多种金属已作为高新技术的战略物资,并要求将其提纯至非常高的纯度,高纯、超高纯金属的制备、特性及应用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属于新型的不断增长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色金属镍光谱标准样品已不能较好的反映客户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纯金属市场的强烈需求,产品品质差异大;另一方面,高纯金属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镍释放检测
Ni releases (镍释放)检测1. Ni releases (镍释放)检测介绍镍是一种容易导致接触性过敏的元素。
镍元素通过一些含镍材料的释放并长期与皮肤接触后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对部分个体导致过敏;进一步暴露在可溶性镍盐中会导致国民性接触性皮炎(据统计,20%的人对镍有很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
目前,在出口欧洲的服装、首饰等日用品中,若其材料构成中有含镍的金属辅料,一般要求对镍标准释放量进行检测。
欧盟于1994年通过了94/27/EC 指令(Nickel Release Directive),该指示是用以管制镍(Ni)(Ni)在与皮肤有直接及长期接触的产品上的使用量,例如项链、手镯、表壳、表带、金属眼镜框、消费类电子产品 (MP3、数码相机等) 的金属外壳及金属钮扣等,理由是镍(Ni)可能令皮肤引致过敏反应。
根据该指示,每平方厘米内的镍(Ni)释出率每星期必须少于0.5微克。
欧盟成员国已于2000年7月20日起,禁止制造及输入不符合该指示规定的产品。
1997年7月20日欧盟根据94/27/EC的要求发布了三个协调标准,即EN1810、EN1811和EN12472,明确了镍(Ni)标准释放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2. Ni releases镍释放的限量要求:欧洲标准指定针对服装、首饰等产品中的镍释放量不得高于0.2ug/cm2/week。
1997年7月20日欧盟根据94/27/EC的要求发布了两个新的协调标准,即EN1811和EN12472,明确了镍标准释放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3. Ni releases镍释放检测原理将测试镍(Ni)释放的对象放入人造汗水测试液中一星期。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或者其他的合适的分析方法测试溶液中溶解的镍(Ni)的浓度。
4. Ni releases镍释放测试方法总镍(Ni)含量测试(EN1810:2005);与皮肤有直接及长期接触的产品的镍(Ni)释放量测试(EN1811:1999,适用于没有电镀涂层之产品);有涂层物件在催化及磨损后镍(Ni)释出量的测试(EN12472:2005,适用于有涂层之产品)。
铬矿六大有害元素检测标准
铬矿六大有害元素检测标准
铬矿中常见的六大有害元素包括铅(Pb)、汞(Hg)、镉(Cd)、砷(As)、铬(Cr)和镍(Ni)。
以下是这些元素的检测标准:
1. 铅(Pb):Pb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大气中的Pb浓度应低于0.05 μg/m³。
2. 汞(Hg):Hg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地表水中的Hg浓度应低于0.005 mg/L。
3. 镉(Cd):Cd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地表水中的Cd浓度应低于0.01 mg/L。
4. 砷(As):As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地表水中的As浓度应低于0.02 mg/L。
5. 铬(Cr):Cr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地表水中的Cr浓度应低于0.3 mg/L。
6. 镍(Ni):Ni的检测标准通常是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的。
地表水中的Ni浓度应低于0.05 mg/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检测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
食品添加剂镍检验方法(一)
食品添加剂镍检验方法(一)A.1 警示本标准的检验办法中用法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实行适当的平安和防护措施。
A.2 普通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实验中所用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3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实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
A.3.1.2 溴水。
A.3.1.3 氨水。
A.3.1.4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g/L,称取1g,溶解于100mL的95%中。
A.3.2 鉴别办法 A.3.2.1 海绵镍称取约0.1g试样溶于约2mL盐酸中,用水稀释至20mL。
取5mL试液于比色管中,加几滴溴水,用氨水调至微碱性,加入2mL~3mL的丁二酮肟乙醇溶液,产生剧烈的红色,并有沉淀产生。
A.3.2.2 负载型镍取5mL试样溶液(A.4.2、4.1)置于试管中,加几滴溴水,用氨水调至微碱性,加入2mL~3mL的丁二酮肟乙醇溶液,产生剧烈的红色,并有沉淀产生。
A.4 镍(Ni)含量的测定 A.4.1 办法一——适用于海绵镍 A.4.1.1 办法提要试样加酸溶解,在氨性介质中,镍与丁二酮肟乙醇溶液生成红色丁二酮肟镍的沉淀,然后洗净沉淀烘干称重。
A.4.1.2 试剂和材料 A.4.1.2.1 。
A.4.1.2.2 酒石酸。
A.4.1.2.3 氨水。
A.4.1.2.4 氮气。
A.4.1.2.5 盐酸溶液:1+1。
A.4.1.2.6 丁二酮肟乙醇溶液:10g/L,称取1g,溶解于100mL 的95%中。
A.4.1.2.7 溶液:17g/L。
A.4.1.3 仪器和设备 A.4.1.3.1 电热恒温水浴。
A.4.1.3.2 玻璃砂坩埚:滤板孔径5μm~15um。
A.4.1.3.3 电热恒温干燥箱:120℃±2℃。
A.4.1.4 分析步骤A.4.1.4.1 干燥试样的制备称取约5g湿试样,置于20mL烧杯中,加10mL,摇动烧杯,静置,待澄清后倾去,重复以上步骤5次。
国标304 的ni含量
国标304的ni含量国标304是指我国针对不锈钢材料制定的行业标准,其中包括了对该材料中含有的镍(ni)元素的要求和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标304不锈钢中ni含量的相关内容。
在不锈钢材料中,镍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能够赋予不锈钢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韧性。
国标304不锈钢要求其镍含量在8.0%至10.5%之间。
这个范围的设定是为了确保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同时保持合理的生产成本。
首先,对于国标304不锈钢的制造商来说,合理控制ni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过低的镍含量可能导致不锈钢材料的腐蚀性能下降,不易满足特定使用环境的要求,这对于一些要求高耐蚀性的应用场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过高的镍含量则会增加材料的制造成本,并且在某些环境下可能导致不锈钢的晶界腐蚀,降低了材料的可靠性。
其次,国标304不锈钢的ni含量与其物理和化学性能密切相关。
适度的镍含量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延展性和塑性,使其更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
同时,镍还能够提高不锈钢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结构和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这些性能优势使得国标304不锈钢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化工、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
最后,国标304不锈钢的ni含量也需要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
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可以准确地测定不锈钢材料中的镍含量,确保其符合国标要求。
这对于保证不锈钢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国标304不锈钢的ni含量在8.0%至10.5%之间,这个范围的设定是为了保证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腐蚀能力和可加工性。
制造商需要准确控制ni含量,确保不锈钢材料符合国标要求,并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验证。
国标304的ni含量是保证不锈钢材料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广泛应用的基础之一。
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镍化学品英文名:nickel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488CAS号:7440-02-0分子式:Ni分子量:58.7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4.2类易于自燃的物质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可引起镍皮炎,又称镍“痒疹”。
皮肤剧痒,后出现丘疹、疱疹及红斑,重者化脓、溃烂。
长期吸入镍粉可致呼吸道刺激、慢性鼻炎,甚至发生鼻中隔穿孔。
尚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属易于自燃的物质,具刺激性,接触可引起皮炎,奇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粉体化学活性较高,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甚至自燃。
遇强酸反应,放出氢气。
粉尘可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转移回收。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于1994年通过了94/27/EC 指令( Nickel Release Directive),该指示是用以管制镍Ni
在与皮肤有直接及长期接触的产品上的使用量,理由是镍可能令皮肤引致过敏反应。
1.规定和人体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的产品中镍的释放量不得超过0.5μg/cm2/week,这些产品包括:耳环,项链,手镯和手链,脚镯,指环,表链,表带和表上的收紧装置,以及服装中的纽扣、紧固件、铆钉、拉链及其它金属标志。
2. 耳朵或身体其它部位被刺穿后,在上皮形成的过程中,穿进耳朵的耳饰,或穿过人身体的其它部位皮膜的饰钉,不论最终去除与否均要求这类饰物和人体皮肤组织不排斥,且其中的镍的质量含量不得超过0.05%,否则禁止使用。
其中:
EN1810(镍含量检测方法)
EN1811/EN12472(镍释放检测方法)
为该标准的协助标准。
但是.
新的欧盟镍释出量指令修订上述指令94/27/EC的第2条款将镍总含量0.05%的要求修改为:其中的镍的释放不得超过0.2μg/cm2/week目前欧盟取消了规定镍的总含量EN1810(镍总含量检测方法)
与皮肤有直接及长期接触的产品的镍释出量测试(EN1811,适用于没有电镀涂层之产品);
产品长期及直接接触皮肤者规定镍释出量不能超出0.5微克/平方厘米/每星期, 产品浸于人工汗液一星期, 以A.A. 测试
以及用以测量有涂层物件在催化及磨损后镍释出量的测试(EN12472:2005,适用于有涂层之产品)
EN12472 : 1998 (具保护层产品经腐蚀及磨损后之释镍测试)
步骤(1) –腐蚀
步骤(2) –磨损
步骤(3)-- 测定(EN1811 )
補充: EN12471 “Rubbing Test” 測試環境液0.8 %二甲基乙二醛肪溶于乙
醇10 % 氨水
人工汗试剂存于8℃或以下( 有效期6个月)
关于NI(镍)的检测和法规说明:
EN1811
EN1811/EN12472是针对各种首饰类金属以及电镀中镍释放量的测试标准
镍的用途及危害:
镍通常存在于电镀、不锈钢及其它合金中,镍可能经由长期的皮肤接触而释出,可能造成严重的过敏及皮肤炎症状。
原欧盟94/27/EC指令:
1.规定和人体皮肤长期直接接触的产品中镍的释放量不得超过0.5μg/cm2/week,这些产品包括:耳环,项链,手镯和手链,脚镯,指环,表链,表带和表上的收紧装置,以及服装中的纽扣、紧固件、铆钉、拉链及其它金属标志。
(两年正常使用)
2.耳朵或身体其它部位被刺穿后,在上皮形成的过程中,穿进耳朵的耳饰,或穿过人身体的其
它部位皮膜的饰钉,不论最终去除与否均要求这类饰物和人体皮肤组织不排斥,且其中的镍的质量
含量不得超过0.05%,否则禁止使用。
其中EN1810(镍含量检测方法)EN1811/EN12472(镍释放检测方法)为该标准的协助标准。
2004/96/EC指令:
修订上述指令94/27/EC的第2条款将镍总含量0.05%的要求修改为:其中的镍的释放不得超过0.2μg/cm2/week (0.2微克/平方厘米/一星期)
镍的总含量:
1.目前欧盟针对饰品产品取消了规定镍的总含量,目前是以镍的释放量来代替的
2.对于镍的总含量并没有那个国家明文规定,日本JGPSSI日本环保产品优先购入调查共通化协议会的绿色采购指南中规定镍的含量为1000PPM,此在文件中主要针对于电子电气产品;
EN1811:1998测试方法:产品浸于人工汗液一星期,以A.A测试。
EPA3052测试:
1.0范围及应用
1.1本方法适用于微波辅助加酸消解硅酸基体、有机机体和其它复杂基体.如果需要完全消解分析(与目标分析物目录有关),则可以消解灰烬、生物组织、油、被油污染的土壤、沉积物、淤泥和土壤基体.本方法适用以下元素:
铝(Al) 镉(Cd) 铁(Fe) 钼(Mo) 钠(Na)
锑(Sb) 钙(Ca) 铅(Pb) 镍(Ni) 锶(Sr)
砷(As) 铬(Cr) 镁(Mg) 钾(K) 铊(Tl)
硼(B) 钴(Co) 锰(Mn) 硒(Se) 钒(V)
钡(Ba) 铜(Cu) 汞(Hg) 银(Ag) 锌(Zn)
铍(Be)
其它的元素和基体也可以通过此方法分析,只要在目标基体中处于目标浓度范围内(见第8.0节)的目标分析物的性能已得到证明.
备注:这种技术不适用那些需要制备沥取液的管理规范(例如:方法3050,方法3051,方法1311,方法1312,方法1310,方法1320,方法1330,方法3031,方法3040).本方法适合那些要求完全消解作为研究目的之应用(如:地质研究,质量守衡,分析标准物质)或是应付那些要求完全消解样品的规范.
1.2在签订分析协议之前,本方法提供一种快速、多元的微波辅助酸消解方法,以便对发生的地点或材料作出判断.消解溶液及本方法产生的替代程序适合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A)、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CVAA)、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其它适用的元素分析技术来分析.由于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使用方法3052进行分析时,请参考生产商有关他们的微波消解系统使用说明书和本手册中的《不承诺宣言》作为指导.
1.3本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选择混合酸达到样品完全消解,这对于大多数基体是可以达到的(见第3.2节).选择那些能够为目标分析物提供最高的回收率的试剂,这是最佳的方法条件.
2.0方法概述
2.1将不超过0.5g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入9mL浓硝酸和3mL 氢氟酸(通常是)中消解15分钟,使用合适的实验室微波系统加热.本方法另外有几种供选择的酸和试剂组合,包括盐酸与双氧水.本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样品最大的量不能超过1.0g.样品和酸被放入到惰性塑胶制成的微波消解罐中,罐被密封并放入微波系统中加热.
为了产生特殊的反应,温度曲线已经被规定,这包括在大约不到5.5分钟的时间内达到180±5℃,并保持180±5℃ 9.5分钟使反应完成(参考1,2,3,4).冷却之后,罐内的物质可以过滤、离心分离,或在静置之后将溶液倒出,然后稀释至体积,最后用SW-846中合适的方法分析.
EPA3050B测试:
1.原理说明:
1.1 以湿式消化法, 用硝酸(HNO3), 盐酸(HCl)及过氧化氢(双氧水, H2O2)将沉积物,淤泥,及土壤消化分解, 再以Flame AA或ICP进行金属含量定量分析。
可进行分析之金属元素有: Al, Sb, Ba, Be, Cd, Ca, Cr, Co, Cu, Fe, Pb, V, Mg, Mn, Mo, Ni, K, Ag, Na, Tl, Zn.。
1.2 法规中特别说明:此法非完全消化技术(Total digestion technique) , 而为利用具非常强消化能力的酸液, 溶解几乎所有可能进入环境中之重金属。
方法设计上来说, 键结于硅酸盐结构中之元素并无法溶出, 但因它们无法流入环境中, 因此无须考虑。
2.试药:
盐酸(HCl),硝酸(HNO3),过氧化氢(H2O2)
3.器材:
3.1 : 一般实验室器材
3.2 : 加热板(Hot plate)
3.3 : 电子天平, 可精称至1 .000mg
3.4 : 滤纸, 孔径0.45 μm
3.5 : 粉碎机
3.6 : 定量仪器Flame AA或ICP/OES
4.样品准备:
4.1 准备至少4克样品。
4.2 将样品预处理为小片,所有测试小片不得大于0.1 g, (注意:溶出试验表面积影响很大)。
5.测试步骤
5.1 精称充分混合干燥样品1 g, 置于100 ml烧杯中。
5.2 加入10 ml 1:1硝酸, 盖上表玻璃于95±5℃加热约10分钟。
5.3 冷却5分钟后再加入浓硝酸25 ml, 盖上表玻璃, 置于加热板进行消化反应,此时有棕色烟雾产生, 为硝酸氧化样品生成。
持续加热将硝酸不沸腾蒸发至剩5 ml或于95±5℃不沸腾加热3小时。
直至无棕色烟雾继续产生, 表示消化反应完成。
5.4 冷却后加入2ml 纯水及3 ml 30 %之过氧化氢, 加热进行peroxide 反应。
5.5 持续每次加入1 ml 30 %之过氧化氢, 直至反应不再剧烈。
注意加入过氧化氢总体积不要超过10 ml。
5.6 盖上表玻璃加热至溶液剩下5 ml。
5.7 冷却后加入10 ml 浓盐酸, 盖上表玻璃以95±5℃加热reflux15分钟。
5.8 以滤纸过滤, 滤液以100 ml 体积量瓶定体积至刻线。
5.9 以相同步骤不放入样品,测试方法空白溶液(method blank)。
5.10 以Flame AA或ICP/OES分析定量。
建议配制标准溶液于3﹪硝酸中。
(Matrix M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