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真拈连与通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常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顶真

(一)了解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链式结构等,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例如: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过了河就进了城。

(二)顶真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

(1)、可运用在诗词中,如: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流沙河《理想》)

(2)、顶真经常出现在小说故事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如: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赵树理《登记》)

这是《登记》这一短篇小说的开头,用顶真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让读者易懂、易读、具有一种明快感。

(3)、顶真在说明事理的时候,有时运用顶真手法来推断关系。

如: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运用顶真手法,把“正确的部署”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与“侦察”和“思索”之间的连锁关系,深刻的推断和揭示出来,结构严密,语气贯通。

(三)口语中的顶真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并不是特别在意怎样修辞自己的话语,但是却在不自觉中运用了很多修辞,如下面这段话:

女:“哎哟,踩了我脚,疼死了!”

男:“死了还能说话?真好玩。”

女:“玩什么玩?踩了我的脚应该道歉!”

男:“道歉是应该的,但你何必这般夸张?”

女:“夸张就不应该吗?你怎么不想想你的脚力有多重!”

男:“重是重了点,但我不是故意的。”

女:“是故意的,我就不这么客气了,一定要你赔偿。”

男:“赔偿什么?大不了,你也踩我一脚。”

女:“一脚不行,最少踩两脚,因为我的力量小……”

这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件小事,男士不小心踩了女士的脚,却又不主动道歉,于是引起了一场“口水仗”。两人在不自觉中用了对方句末的词语(短语)作为自己话语的开头,这种情况在争执和吵架中是经常出现的,我们也习以为常,但是从修辞学角度来看,却是极好的顶真例子。由此观之。修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时时处处都可以接触到一些修辞现象。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顶真在短信上显奇妙

顶真手法也是编拟短信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一气呵成,让人在极短的时间里感知短信之情愫。

例: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春节时轻轻的问候!

这条短信运用顶真手法,显得奇妙异常,轻语飞扬,温柔多情,读来是一种享受。这就是项真手法的妙处。

(五)在习作中也运用着顶真这一辞格,具有增强表现力的效果。

如:《岁月花絮》为题的中考作文写童年时的桑园情结,这样写道:“……盼着那桑葚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一下子由青变成淡红,淡红变成深红,深红变成黑紫……”作者运用顶真辞格描绘出桑葚颜色逐渐加深的过程,看似繁复,实则生动地表现出儿童急盼桑葚成熟的特殊心理,如果换成“一下子变成黑紫”就索然寡味了。

(六)顶真句子示例:

1、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2、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3、今天天气不错,错在我们不该去那个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麻雀,麻雀的窝很高,高到我们不得不爬上去,去了以后,他们不由分说就把窝给砸了……

4. 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5. 阳光照耀大地,大地滋养世人,世人回报社会,社会造就繁荣,繁荣映射阳光。

二、拈连

1、定义:拈连(niān lián),是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例句】

例子(1):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

例子(3):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例子(4):微风轻轻地吹,吹动了这姑娘的衣角,也吹动了她的思绪……

例子(5):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如许坚韧,多么硬朗,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率领步队下山去挑食粮,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岂非仅仅是粮食?不,他们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层革命!

例子(6):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象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例子(7):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例子(8):百花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的红杜鹃。

例子(9):人穷志不穷。

例子(10):阿妈呆了好一会儿,刚才清楚出了什么事,一下子昏倒在床上;我吓得连哭也忘了,碗从我手里掉下地,摔了个破碎,我的心,也跟这碗儿一齐碎了。

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适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前一事物称为本体,后一事物称拈体,把两个事物拈连起来的词语称为拈词。拈词和本体的组合是合乎常规的,而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是超越常规的,即一种变体。拈连的种类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类。

1.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它像锁链一样,使前后拈连在一起。

例如:①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