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医疗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及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二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明.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期内总例数 ,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二)心力衰竭ICD-10 I50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3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四)脑梗死ICD-10 I6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脑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五)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5 膝、髋关节置换术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这条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70岁以内性CABG的例数.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出现并发症后未及时处理的,都是“不符合例数”.三、急诊与重症医学ICU质量管理指标一重症监护ICU指标表17-1 ICU监测指标统计表APACHE II评分系统进行划分,15-25分为危重,25分以上为极危重.表18-1 急诊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四、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表19 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统计表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表20-1 医院感染监控指标统计表。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1.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体验。
这个指标能够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2.医疗错误率:评估医疗人员的错误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医疗错误可能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用药错误等。
通过监测和记录错误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识别问题和改进措施,降低错误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临床效果指标:包括治愈率、生存率、康复率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疗效。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改进临床实践标准,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4.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发症是指由医疗活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可能包括感染、出血、手术失败等。
通过监测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改进手术技术和医疗操作规范,提高医疗安全。
5.门诊复诊率:评估患者门诊就诊后的复诊率。
高复诊率可能意味着治疗不彻底、疾病复发或是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
通过监测和改进门诊复诊率,可以提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6.医疗资源利用率:评估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医疗资源利用率包括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医生工作时间的利用率等。
通过评估医疗资源利用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资源分配情况,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医疗效率。
7.手术等待时间:评估患者进行手术的等待时间。
长时间的手术等待可能导致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不满。
通过改善手术等待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8.医疗费用指标:评估医疗服务的费用水平。
医疗费用指标包括平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等。
通过评估医疗费用指标,可以对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帮助医疗机构优化费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医生科研成果指标:评估医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医生的科研成果可以反映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贡献。
通过评估医生科研成果指标,可以鼓励医生参与学术研究,提高医疗水平和学术发展。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和监测一系列指标来评估医疗机构的绩效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患者满意度1.1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服务质量。
1.2 投诉处理: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患者反馈:鼓励患者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回应患者的反馈,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医疗安全2.1 医疗事故率:监测医疗事故率,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2 医疗感染率:监测医疗感染率,加强医疗院感染控制,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3 医疗错误率:监测医疗错误率,建立医疗错误报告制度,及时纠正错误,减少医疗风险。
三、医疗效果3.1 临床疗效指标:监测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医疗效果。
3.2 术后并发症率:监测手术后并发症率,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3.3 门诊复诊率:监测门诊复诊率,减少患者复诊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四、医疗费用4.1 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
4.2 医疗资源利用率:监测医疗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3 医疗费用透明度:建立医疗费用透明度制度,让患者了解医疗费用构成,减少医疗费用纠纷。
五、综合评价5.1 医疗绩效评价:综合考虑患者满意度、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和医疗费用等指标,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进行评价。
5.2 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3 专家评估:邀请专家对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
结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工具,只有不断监测和改进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质量工作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工作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工作改进指标是用于衡量和评估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质量和改进工作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工作改进指标:
1. 患者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或反馈机制,评估患者对医疗机构或医生的满意程度。
2. 医疗错误率:统计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包括手术失误、药物错误、感染等。
3. 医疗感染率:评估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统计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4. 术后并发症率:评估手术结果的质量,统计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病死率:评估医疗机构或医生的疾病治疗效果,统计病死率。
6. 门诊复诊率:评估门诊治疗的效果,统计患者的复诊率。
7. 医疗资源利用率:评估医疗机构或医生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8. 医疗费用:评估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包括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等。
9. 医疗专业能力培训率:评估医疗机构或医生的专业能力培训情况,包括参加培训的比例和培训课程的质量。
10. 医疗质量认证:评估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水平,包括获得医疗质量认证的机构比例和认证等级。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或医生了解自身的医疗质量水平和改进空间,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
通过制定和监控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重要性,并分五个部分详细阐述这些指标的内容。
一、医疗安全指标1.1 医疗感染率:衡量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
1.2 药物错误率:评估医疗机构用药过程中的错误率,包括药品配发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等。
1.3 医疗事故发生率:统计医疗机构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频率,如手术事故、药物过敏等。
二、医疗效果指标2.1 术后并发症率: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包括手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2 病死率:衡量医疗机构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效果,包括病死率的总体和特定疾病的病死率。
2.3 治疗成功率:评估医疗机构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放疗后病情缓解率等。
三、服务质量指标3.1 就诊等待时间:衡量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包括挂号等待、候诊等待等。
3.2 医患沟通满意度:评估患者对医疗机构医患沟通的满意程度,包括医生的专业性、态度等。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包括就诊环境、护理质量等。
四、医疗资源利用指标4.1 床位使用率:评估医疗机构床位利用的效率,包括床位的占用率和周转率。
4.2 医疗设备利用率: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包括设备的使用率和维护保养情况。
4.3 人力资源利用率:评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利用效率,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五、质量管理指标5.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估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人员等。
5.2 质量管理培训与考核:衡量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和考核的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估。
5.3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评估医疗机构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情况,包括报告流程、整改措施等。
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价指标

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价指标
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或面谈,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病情的控制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了解医疗质量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
2. 健康结果: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目标是患者的健康状况。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患者康复情况、疾病复发率、并发症率等。
通过对病例的跟踪和数据分析,评估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风险等。
3. 医疗错误率:医疗错误率是评估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疗错误包括医疗事故、药物错误、手术失误等。
通过对医疗错误的报告和监测,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水平和医疗质量。
4. 感染率: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分析和跟踪,评估医疗机构防控感染的能力和效果。
5. 用药合理性: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抗生素使用率、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率等。
通过对用药情况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医疗机构用药是否符合规范和指南。
6. 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住院时间、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通
过对医疗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情况的监测,评估医疗机构的资源管理是否合理。
综上所述,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价指标涉及患者满意度、健康结果、医疗错误率、感染率、用药合理性和医疗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关键性指标

医疗质量关键性指标1. 手术并发症率:衡量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比率。
较低的并发症率表示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
手术并发症率:衡量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比率。
较低的并发症率表示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
2. 感染率:衡量医疗机构或病房内患者感染的比率。
低感染率代表医疗机构采取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感染率:衡量医疗机构或病房内患者感染的比率。
低感染率代表医疗机构采取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3. 药物错误率: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比率。
降低药物错误率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错误率: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比率。
降低药物错误率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门诊等待时间:衡量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等待的时间。
较短的等待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门诊等待时间:衡量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等待的时间。
较短的等待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5. 住院平均住院日:指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
较短的住院日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和减轻患者的负担。
住院平均住院日:指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
较短的住院日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和减轻患者的负担。
6. 疼痛评估与管理:衡量医疗机构对患者疼痛评估和管理的程度。
有效的疼痛评估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疼痛评估与管理:衡量医疗机构对患者疼痛评估和管理的程度。
有效的疼痛评估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7. 医疗错误报告率:指医疗机构内医疗错误被报告的比率。
较高的医疗错误报告率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研究和改进。
医疗错误报告率:指医疗机构内医疗错误被报告的比率。
较高的医疗错误报告率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学习和改进。
8. 医生满意度:衡量医生对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和管理的满意度。
较高的医生满意度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医疗质量。
医生满意度:衡量医生对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和管理的满意度。
较高的医生满意度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医疗质量。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关键性指标,不同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指标,并通过持续监测和改进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1.医疗质量指标:医疗质量是医院最重要的绩效之一、常见的医疗质量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医疗错误率、住院死亡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治疗水平和医疗安全。
2.医疗资源利用率:医院要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指标包括门诊挂号率、住院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资源分配合理性和利用效果。
3.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估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生、护士、医院环境等方面的评价,从而提供改进的方向。
4.经济效益指标:医疗机构是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医院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常见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医疗收入、药品销售额、医疗费用控制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经济责任意识。
5.科研创新指标:医院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
常见的科研创新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6.人才队伍建设指标:医院的人才队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常见的人才队伍建设指标包括医生和护士的资质比例、职称评定情况、继续教育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人才素质和培养力度。
7.管理水平指标:医院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运营效果和对象满意度。
常见的管理水平指标包括医院管理层人员素质、科室管理水平、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机构运作能力。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权衡。
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要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估,尽量避免片面追求指标数值,应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绩效评估与医院发展战略的结合,以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
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一、医疗服务能力(一)收治病种数量(ICD-10四位亚目数量)(二)住院术种数量(ICD-9-CM-3四位亚目数量)(三)DRG-DRGs 组数(四)DRG-CMI(五)DRG时间指数(六)DRG费用指数二、医疗质量指标(一)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二)患者住院总死亡率(三)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四)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五)住院患者出院后0-31天非预期再住院率(六)手术患者术后48小时/31天内非预期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率(七)ICD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率(八)DRGs低风险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九)平均住院日(十)临床路径覆盖率(十-一)DDD(十二)手术人次占比(十三)国家四级手术占比三、医疗安全指标(年度医院获得性指标)(一)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I26.9的手术出院患者(二)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I80.2,I82.8的手术出院患者(三)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A40.0 至 A40.9,A41.0 至 A41.9,T81.411 的手术出院患者(四)手术患者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0的手术出院患者(五)手术患者手术伤口裂开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3的手术出院患者(六)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R96.0,R96.1,I46.1的手术出院患者(七)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J96.0,J96.1,J96.9的手术出院患者(八)手术患者手术后生理/代谢紊乱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E89.0至E89.9的手术出院患者(九)与手术/操作相关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4的手术出院患者(十)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5, T81.6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一)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8.2至T88.5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二)手术患者肺部感染与肺机能不全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J95.1至J95.9,J98.4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三)手术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2的手术出院患者(十四)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N17.0至N17.9,N99.0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五)各系统/器官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1.消化:K91.0至K91.9的手术出院患者2.循环:I97.0,I97.1,I97.8,I97.9的手术出院患者3.神经:G97.0,G97.1,G97.2,G97.8,G97.9,I60 至 I64 的手术出院患者4.眼和附器:H59.0,H59.8,H59.9的手术出院患者5.耳和乳突:H95.0,H95.1,H95.8,H95.9的手术出院患者6.肌肉骨骼:M96.0至M96.9的手术出院患者7.泌尿生殖:N98.0 至 N98.3,N98.8,N98.9,N99.0 至 N99.9 的手术出院患者8. 口腔:K11.4,S04.3,S04.5,T81.2 的手术出院患者(十六)植入物的并发症(不包括脓毒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1.心脏和血管:T82.0至T82.9的手术出院患者2.泌尿生殖道:T83.0至T83.9的手术出院患者3.骨科:T84.0至T84.9的手术出院患者4.其他:T85.0至T85.9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七)移植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6.0至T86.9的手术出院患者(十八)再植和截肢的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7.0至T87.6的手术出院患者(十九)介入操作与手术后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1.1,T81.7, T81.8, T81.9的介入操作及手术出院患者(二十)新生儿产伤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P10.0 至 P10.9,P11.0 至 P11.9,P12.0至 P12.9,P13.0 至 P13.9, P14.0 至 P14.9, P15.0 至 P15.9, A33 的新生儿(二十一)阴道分娩产妇产程和分娩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O70.1,O70.2, O70.3, O70.9, O71.0 至 O71.9, O72.0,O72.1,O72.2, O72.3, O73.0,O73.1,O74.0 至O74.9, O75.0 至O75.9,O86.0 至 O86.8,O87.0 至 O87.9,O88.0 至 O88.8,O89.0 至 O89.9,O90.1 至 O90.9,A34 的阴道分娩产妇(二十二)剖宫产分娩产妇产程和分娩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O71.0 至 O71.9, O72.0,O72.1,O72.2, O72.3,O73.0,O73.1,O74.0 至 O74.9, O75.0 至 O75.9, O86.0 至 O86.8,O87.0 至 087.9,088.0 至 088.8,089.0 至089.9,090.1 至 O90.9, 095, A34的剖宫产分娩产妇(二十三)2期及以上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L89.1,L89.2,L89.3,L89.9 的出院患者(二十四)输注反应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T80.0,T80.1,T80.2,T80.8,T80.9 的出院患者(二十五)输血反应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0.0至T80.9的输血出院患者(二十六)医源性气胸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J93.8,J93.9,J95.8,T81.218 的出院患者(二十七)住院患者医院内跌倒/坠床所致髋部骨折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S32.4, S32.7, S32.8, S72.0 至 S72.9, S73.0,S73.1的出院患者(二十八)住院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J95.802的ICU出院患者(二十九)住院ICU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2.700X001的使用血管导管ICU出院患者(三十)住院ICU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编码:T83.500x003的使用导尿管ICU出院患者(三十一)临床用药所致的有害效应(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1.全身性抗菌药物的有害效应:Y40.0至Y40.9的出院患者2.降血糖药物的有害效应:Y42.3的出院患者3.抗肿瘤药物的有害效应:Y43.1,Y43.3的出院患者4.抗凝剂的有害效应:Y44.2,Y44.3,Y44.4,Y44.5的出院患者5.镇痛药和解热药的有害效应:Y45.0至Y45.9的出院患者6.心血管系统用药的有害效应:Y52.0至Y52.9的出院患者7.X线造影剂及其他诊断性制剂的有害效应:Y57.5,Y57.6的出院患者(三十二)血液透析所致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发生率ICD-10 编码:T80.6,T80.8,T80.9,T82.4,T82.7 的血液透析出院患者。
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医疗质量主要标准与指标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1)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的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
诊断性治疗有效。
全面性:主病,并发症,伴发症应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分类法为准。
及时性:对急、危、重病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可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
(2)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外伤创口愈合。
好转:病人症状减轻,器官功能较首认明显好转。
(3)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印发的《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及《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的标准评定。
(4)技术操作规程
按照国家卫生部,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5)病历书写标准
按照卫生部印发的《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6)工作质量标准
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执行。
患者、本院职工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要求的指标以上。
2、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标题: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和监控医疗机构绩效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执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
一、患者安全指标1.1 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率是评估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率、血源性感染率等。
1.2 药物错误率:药物错误是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错误率是评估医疗机构药物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1.3 输血反应率:输血反应是输血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输血反应率是评估输血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二、临床质量指标2.1 门诊复诊率:门诊复诊率是评估医疗服务连续性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低复诊率代表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
2.2 住院平均住院日:住院平均住院日是评估医疗机构住院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低平均住院日代表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
2.3 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率是评估手术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低并发症率代表手术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三、医疗资源利用指标3.1 住院费用占比:住院费用占比是评估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低费用占比代表医疗服务的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
3.2 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是评估医疗机构床位管理和资源分配的重要指标,高床位使用率代表医疗服务的紧张程度和效率。
3.3 医疗器械消耗量:医疗器械消耗量是评估医疗机构器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低器械消耗量代表医疗服务的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患者满意度指标4.1 就诊等候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是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指标,短等候时间代表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
4.2 医生沟通满意度:医生沟通满意度是评估医生患者沟通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沟通满意度代表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和贴心度。
4.3 治疗效果满意度:治疗效果满意度是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治疗效果满意度代表医疗服务的疗效和效果。
五、绩效评估指标5.1 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率是评估医疗机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低医疗事故率代表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指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的质量表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指标示例。
一、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定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用来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量化指标。
它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来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和决策依据。
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分类根据医疗服务的不同方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结构指标:衡量医疗机构的基本设施和人员配置情况。
例如,床位数、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和比例等。
2. 过程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具体过程和操作。
例如,手术操作的合规性、药物使用的准确性等。
3. 结果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最终结果和效果。
例如,手术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
4. 安全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例如,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感染率等。
5. 成本效益指标:衡量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
例如,医疗费用与疗效的比值等。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示例:1. 结构指标示例:- 医院床位数:1000张- 医生数量:100人- 护士数量:200人- 医疗设备完好率:95%2. 过程指标示例:- 手术操作合规性率:98%- 药物使用准确性率:99%- 检查报告及时性:90%3. 结果指标示例:- 手术成功率:95%- 病人满意度:80%- 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7天4. 安全指标示例:- 医疗事故发生率:0.1%- 医疗感染率:2%- 药物误用率:0.5%5. 成本效益指标示例:- 医疗费用与疗效比值:1:1.5- 住院费用平均降低率:10%以上示例仅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制定更多的指标。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这些指标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1.治疗效果指标:包括疾病治愈率、康复率、复发率等。
这些指标反
映了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2.患者满意度指标: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
意程度。
满意度指标反映了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的期望,从而评估医疗
服务的质量。
3.医疗错误率指标:包括手术操作错误率、药品误用率、感染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失误,以及对患者
安全的保护程度。
4.医疗资源利用率指标:如医疗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从而评估医疗服务的经济性
和效益性。
5.医疗服务安全指标:包括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率。
这些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保障程度。
6.服务可及性指标:如就医等候时间、挂号费用等。
可及性指标反映
了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和公平性。
7.医疗费用指标:包括医疗费用水平、医保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
了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和负担能力。
8.临床路径指标:包括患者住院平均日费用、住院平均天数等。
临床
路径指标反映了医疗机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效率。
在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评估结果可以为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并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医疗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指标1、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5%2、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3、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97%4、平均住院日≤7天5、病床使用率≥80%8、病床周转次数≥25次数/年9、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0%10、医嘱、处方合格率≥95%,不合理处方≤1%11、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12、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13、出院病历3天归档率≥95%,7天归档率100%。
1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5、院内急诊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16、住院产妇死亡率≤0.2‰17、剖宫产率≤40%,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0%以下,人工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率5%以下,会阴侧切率≤30%(20%),阴道助产率2-5%(2%)18、新生儿窒息率3%以下19、新生儿死亡率≤5‰20、无Ⅲ。
、Ⅳ。
会阴裂伤21、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2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3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80%;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50%23、急诊检验临检项目出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检验生化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1天;报告时间时限符合率≥90%;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50)24、合理用血:成分输血使用率≥90%;输血指征合理率≥90%;输血前检测率100% ;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率100%;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25、病理质量:病理诊断准确率≥98% ;病理常规切片优良率≥95% ;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病理诊断报告5个工作日发出≥85%26、X-DR甲片率≥95%,阳性率≥70%;放射、超声急诊出具结果≤30分钟;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合格率≥95%27、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28、患者满意率≥95%29、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服务满意度≥95%30、麻醉质量:麻醉效果优良率≥95%;麻醉记录单合格率≥98%31、病房科室中医会诊≥6次/月3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大科室每季度≥2件,小科室每季度≥1件.33、临床路径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34、母乳喂养:院内纯母乳喂养率≥80%;母乳喂养知识、技能考核合格率100%(80分为合格)35、NICU病房平均住院日≤10天,符合危重评分标准的危重患者>80%,死亡率低于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0%,早产儿视网膜病在早产儿中发生率低于5%36、高危儿管理率≥95%。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机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指标和目标,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
1.质量和安全管理:各临床科室应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执行。
2.病床使用率:每年病床使用率应超过25次。
3.病床周转次数:每张病床的周转次数应超过12次。
4.平均住院日:每个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应少于12天。
5.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每个病人的入院三日确诊率应高于90%。
6.入院和出院诊断符合率:每个病人的入院和出院诊断符合率应高于9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每个手术前后的诊断符合率应高于95%。
8.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每个病人的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应高于60%。
9.常规会诊到位时间:每个常规会诊的到位时间应少于24小时。
10.急诊会诊到位时间:每个急诊会诊的到位时间应少于10分钟。
11.甲级病历率:每个病人的甲级病历率应高于90%。
12.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每个科室的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应高于30%。
13.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每个科室的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应高于50%。
14.药物不良反应每月上报例数:每个月的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应高于80%。
15.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每个科室应开展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和医疗器械试验,并且合格率应高于80%。
16.履行患者告知率:每个科室的履行患者告知率应达到100%。
17.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每个科室的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应高于80%。
18.急救物品完好率:每个科室的急救物品完好率应高于100%。
19.急诊留观时间:每个急诊病人的留观时间应高于95%。
20.院外急救岀车时间:每个院外急救岀车的时间应高于90%。
2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每个科室应开展成分输血,并且比例应高于120%。
22.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合格率:每个科室的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应高于90%。
23.投诉管理办公:每个科室的投诉管理办公应达到100%。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从而优化医疗流程和提高患者体验。
2.医疗错误率:医疗错误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通过统计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和类型,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
3.医疗感染率:医疗感染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监测和报告医疗感染的发生率和类型,可以改进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策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4.医疗准确性:医疗准确性是评估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检查医疗记录和诊断的准确性,可以评估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门诊就诊等待时间:门诊就诊等待时间是评估医疗机构效率的指标之一、通过监测和控制门诊就诊等待时间,可以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效率。
6.住院平均停留时间:住院平均停留时间是评估医疗机构服务效率的指标之一、通过减少住院平均停留时间,可以提高床位利用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益。
7.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资源利用率是评估医疗机构效益的指标之一、通过监测和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8.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评估医疗机构专业水平的指标之一、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技术设备和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患者的需求。
9.医疗服务覆盖率:医疗服务覆盖率是评估医疗机构服务范围和可及性的指标之一、通过评估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可及性,可以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和配置,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10.医疗成本效益:医疗成本效益是评估医疗服务效果的指标之一、通过评估医疗服务的成本和效果,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经济性。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评估和监控医疗质量的重要工具。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病死率和住院死亡率:病死率和住院死亡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病死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因其中一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人数与该疾病总人数之比,住院死亡率是指住院期间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患者人数与住院患者总人数之比。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和安全性。
2.治愈率和有效率:治愈率和有效率是评估医疗服务效果的指标。
治愈率指的是患者通过医疗治疗,症状完全缓解的比例。
有效率是指患者通过医疗治疗,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者病情得到控制的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和疗效评价。
3.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是评估医疗安全的指标。
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医疗器械事故等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
通过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分析并改善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
4.患者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患者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是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
患者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估,通过统计患者投诉率可以及时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应急救治效果:应急救治效果是评估医疗机构在急诊和抢救领域的指标。
包括急诊抢救成功率、院内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院内病人的疼痛控制程度等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在应急救治中的效果。
6.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资源利用率是评估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指标。
包括病床周转率、手术室利用率、门急诊工作量等指标。
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可以优化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7.临床路径和医疗文书质量:临床路径是临床医疗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文书质量是评估医疗记录和医疗文档的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监测临床路径的执行和医疗文书的质量,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总之,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机构绩效的重要依据。
医疗机构应通过合理的指标体系,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1、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就诊满意度指标
(a)患者就医满意度评价:按照患者的就诊体验、检查、疗效、医院的服务态度以及使用药物的安全性等来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b)患者就医安全性评价:按照患者在就诊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医疗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来评估患者的安全性,以评估机构的医学安全服务水平;
(c)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价:按照患者病情的改善、病情的控制以及护理的效果来评价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
(d)护理质量评价:评价护理服务的质量,包括护理的质量、护理队伍的技能水平、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以及护士、护工及其他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1)药品管理指标:指导检查药品的采购、使用、存储及废弃,联防联控特殊药物(毒性药物)的采购、使用、存储及废弃等;
(2)医疗设备管理指标:指导检查医疗设备的置备、维护、使用及废弃;
(3)患者安全管理指标:指导检查患者安全管理,包括患者认识、患者护理及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等;
(4)病死率控制指标:按照统计数据分析控制病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一)、门诊部与急诊门诊工作
1、门诊日志登记:登记率100%,登记合格率≥95%
2、门诊病历书写:疑难病、急危重病、中毒、车祸伤、打架斗殴、生产工作中受伤门诊病历100%书写,门诊输液留院病历书写 100%,书写合格率≥100%
3、门诊各种检查单书写合格率≥98%
4、处方书写合格率≥95%
5、门诊发药双签字率 100%
6、门诊辨证论治优良≥90%
7、门诊中医药治疗≥85% (急诊≥30%)
8、门诊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9、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10、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三项
11、门、急诊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
12、急诊留观时间≤10分钟
12、急、门诊中医病历书写合格率≥85% 、留观病历书写合格率 100%
13、入院病人分科收入准确率≥98%
14、传染病登记与报告:报告率100%,漏报率 0%,报告合格率 >95%,医生不治疗肺结核率100%(指单纯肺结核病人)
15、耐高温侵入性器械高温压灭菌率 100%
16、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95%
17、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麻醉履行患者告知签字率100%
18、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 98%,
三基训练合格率≥98%,补考合格率100% ;
对西医医生定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时间≥100学时,参训率≥80%
19、医疗事故发生数为 0
2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21、病员满意度≥90%
22、急救电话登记率 100%
五分钟急救出车率≥98%
急救病人登记:登记率100%,登记合格率≥95%
急救药品、机械、物品备齐率 100%
急救车状况与故障(50公里行程油):出车过程无障碍率≥98%, 50公里行程不加油 100% 配有15种抢救用中成药,其使用率不低于50%
23、院内急会诊时间≤10分钟
(二) 住院病区、急诊科与麻醉手术室
1、病床使用率≥80%
2、治疗好转率≥90 %
3、医疗事故发生数为 0
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100%
5、甲级病历率≥90%,丙级病历为 0
6、三日确诊率≥95%
7、入出院疾病诊断符合率≥95%,急诊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
8、手术前后诊断准确率≥95%
9、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1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
11、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5%
12、入院症候诊断准确率≥95%
13、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30%
1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15、危重疑难病中医参与治疗率≥50%
16、院内急会诊时间≤10分钟
17辨证论治优良率≥90%
18、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1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2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21、麻醉记录书写合格率>90%
22、麻醉死亡率≤0.02%
23、处方书写合格率≥95%
24、传染病登记与报告:三日内报告率98%,报告合格率≥95%,漏报率 0%;医生不治疗肺结核率100%(指单纯肺结核病人)
25、检查单书写合格率≥98%
26、分科收治病人与及时转科率 100%
27、会诊准时率 100%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28、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95%
29、医嘱处方经执业医师检查签字率 100%
30、科室原始工作记录、登记的准确率、登记率 100%
(含:抢救记录,会诊记录,传染病上报记录,出院病历统计表,疑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科室会议记录,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月工作安排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记录,等)
31、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护、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均为≥90% ;辨证施护率≥70%
32、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护理值标
33、非昏迷非截瘫病人褥疮发生率 0
34、抢救室工作抢救药品、器械(包括手术包、换药包)按规定品种和数量备齐率 100%,器械正常运转
100%,无过期抢救药品
35、医护人员值班对急重病掌握 100%
36、医患沟通沟通率100%,沟通记录率≥98% ,各种损伤性操作与手术、麻醉签字率100%,
37、院内感染<8%,漏报率为0
38、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8%,科室业务学习4周一次,院科学习参学率≥95%,医、药、护、技人员“三基”考核及格率100%,优良率≥60%,补考合格率100%
对西医医生定期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时间≥100学时,参训率≥80%
39、医疗事故与纠纷一、二级事故发生率0,三四级事故0.5/万,医疗纠纷3/万
40、病员满意度≥95%
(三)、医技科室及药剂
1、大型X线机检查阳性率≥70%,
2、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门急诊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生化、凝血、免疫(特殊免疫学检测除外)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一般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5、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6、成分输血率≥85%
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8、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9、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10、800元以上的设备建卡率100%;1000元以上的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85%;1万元以上设备档案资料完整;5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可行性论证、运行成本分析和维修记录。
11、药品质量合格率100%
12、出库差错率<1%
13、库存月资金占用率<3%
14、药品供应满足率>90%
15、西成药及贵重药品保管完好率100%普通中药饮片保管完好率≥98%
16、处方调剂与调配复核率100%
⁄
17、调剂与调配出门差错率<11000
18、中药饮片调剂称量总量误差<±3%,分剂量误差≤±5%
19、中药饮片调剂等候时间≤20分钟
20、中药汤剂煎煮符合煎服法要求,无漏煎、漏送、错送。
急煎不超过2小时
2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55%
22、中药药品收入占全院药品收入比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