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原名《》,全称《》。相传是时期的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史书。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二、文章中心:

本文主要运用手法,通过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和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肉食者鄙.()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公将鼓.之()既.克()

一鼓作.气()再.而衰()彼竭我盈.()

小大之狱.()望其旗靡.()衣食所安.()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译: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五、【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六、课文内容分析。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2、乡人阻止曹刿请见,并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映了鲁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3、本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的目的是什么?

4、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7、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8、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9、“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怎样的特点?

10、指挥作战中,曹刿只说两次“未可”、“可以”,简短的语言表明他具有怎样的特征?

11、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鲁庄公的“鄙”表现:

1)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而把战争寄托在大臣和神的保佑上。

2)战中急躁冒进,不懂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3)战后不知道战争取胜原因。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1)战前启发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说明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2)战中面对强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把握战机,详察敌情,知己知彼。

3)战后能深刻分析取胜原因,说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2、分析庄公的形象。

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君主。政治上鼠目寸光,军事上胸无一策。

战前不知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和神灵的保佑上----这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急躁冒进,不能详察敌情,把握时机;战后不知道取胜的原因----这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昏庸。

战前能够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战中能听从指挥。用人不疑。战后能够虚心询问取胜的原因。

13、分析曹刿的形象。

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具有卓越才能。

战前,热爱祖国关心国事。有很强的参与精神,敢于进谏,善于进谏。并充分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卓越的政治才能;

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能够胸有成竹,从容镇定,详察敌情,把握时机;

在战后充分分析取胜的原因----这些表现说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人物,其作用是什么?

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在战前、战中、战后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军事上具有卓越才能。

1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不鄙,表现在哪里?)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因为他能虚心纳谏,用人不疑,听从指挥,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16、本文标题改为《长勺之战》好吗?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①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件长勺战役。

②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

③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战争取胜的原因,目的是提供治国方略,以鉴后人。

17、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是“人和”,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他们的观点有无矛盾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没有矛盾,孟子主张“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的观念,而战争中的“人和”就是其观点的集中体现。曹“取信于民”也是主张重民意,所以两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共同强调了人心所向的重要性

18、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获胜的根本,获得人民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注意观察天象,并善于分析敌情,利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4)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七、练习巩固。

1、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齐师伐我(攻打)虽不能察(虽然)小惠未遍(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心)战则请从(跟随)一鼓作气(鼓起)再而衰(又一次)

C、望其旗靡(倒下)既克(已经)可以一战(凭借)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

D、弗敢加(夸大)小大之狱(监狱)必以情(这里指诚心)肉食者鄙(低下)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B.何以战何陋之有

C.患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5.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6、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7、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