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纪念馆。

本工程形状为“圆形”,外轮廓共有有56个柱子组成。

建筑面积20000川,建筑高度:18.9m,设计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349.275m,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地上二层的框架结构。

2、编制依据及执行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 01-51-2003 );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BJ 01-41-2002 );

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纪念馆工程施工图

3、主要测量工作

4、平面及高程施工控制点

4.1基坑开挖平面及高程控制点

施工控制点是利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建设局给定的首级导线点D03、D04作为工程平面和高程起算点,经检查点位保存完好。现将已给定的D03、D04坐标点在基坑周边布置了五个施工控制点A1〜A5,作为地下室及以后施工

的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点。D03、D04点原有起算数据和基坑二级控制点,定位点

见下表:

原有起算数据

二级控制点坐标及高程

5、测量选用的仪器设备

现阶段我方已有一台拓普康全站仪、GPS和1台国产普通水准仪,已能满足

基坑开挖测量需求,上表所列其他仪器在以后主楼施工时需用前逐步配备

6、测量人员配备

施工现场配备4名测量人员

7、施工测量控制网

7.1.二级控制网

7.1.1基坑及主体施工阶段二级测量控制网

利用引测到基坑周边的5个控制点A1〜A5组建基坑及主体施工阶段的二级控制网,用作现阶段的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点。

7.2基础施工阶段的测量

721.基础施工阶段平面测量

二级控制网的点位精度经检测无误后,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内各轴线位置,亦即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根据基坑周边布置的二级控制点,测放出一段和二段的二级控制点的坐标。所需坐标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建筑物定位图及电子版文件进行深化。

角点控制坐标用全站仪测放到基础承台上,用予进一步放出墙、柱、梁等构件的详细轴线。控制角点测放好后,用红油漆作好标识,并进行特殊的保护,然后进行矩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

7.2.2.高程引测到基坑内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高程基点与基坑外围二级平面控制网点合二为一,点位要求尽量布置在基础沉降区及大型施工机械行走影响的区域之外,确保点位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联测。

为施工方便需要,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的铁桩上,由于本工程基础为深基础,坑底标高一15.05m,可以间接用水准尺进行引测。

8.控制点向上引测8.1.平面轴线控制点引测

8.1.1.当楼板施工至土0.000m以上时,在基础承台上架设线锤,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图: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矩形图形。在矩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如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

8.12在本工程施工中,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

制为主,10KG线堕作为校核手段为辅。具体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底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在上层安置激光接收板。

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

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

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 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

重复第1到第4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8.2.标高控制点引测

8.2.1首层+0.5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用水准仪引测首层+0.500m标高线至柱外侧面,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

标示。

822地上各层+0.5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采光井往上量测,并对量测后的数据进行闭合,调

整误差后在开始引测。

9.沉降观测

9.1沉降观测点布置

为了能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出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

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

沉降观测工作从结构封顶后开始,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1mm。

9.2测量基准点的设置

标高基准点位布置在基础沉降范围外,基准点形成闭合水准导线,并定期地与城市导线点进行联测,当基准点发生变化时及时恢复,长期观测建筑沉降。标高基准点的锚固长度锚入土内1m,地面用护栏模板围护,形式如下:

議基准点

沉降监测基准点设置示意图

9.3沉降观测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

⑴、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

定;

(2)、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3)、观测人员要稳定;

(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和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可比性更一致,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9.4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特性、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无特殊要求的,按如下指标控制:

(1)、往反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為a-',b乞仁n,n表示测站数。

(或a b乞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w 30m。

(3)、前后视距差;w 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w 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w 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9.5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

30m。

(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不

得歪斜。

(4)、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5)、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