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德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蚕丝编成哈达
B. 青稞酿酒
C. 冰雪融化
D. 金块制成薄片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天然气作燃料
B. 小苏打用于烘焙面包
C. 干冰实施人工增雨
D. 氮气用于粮食保护气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矿泉水
D. 深井水
4.判断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加热氧化汞
B. 加热氯酸钾
C. 硫的燃烧
D. 蜡烛燃烧
5.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6.学习科学,实验操作是很重要的。
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取用固体粉末
D. 闻气体气味
7.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③④⑤
C. ④
D. ①②③④
8.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
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的()
A. 拓展与迁移
B. 假设与预测
C. 实验与事实
D. 解释与结论
9.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A. 1
3B. 1
2
C. 2
3
D. 3
4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 一个反应就只能一种催化剂,一种催化剂就只能催化一种反应
D.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催化剂并不参与反应
1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热前,先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再倒立在水槽中
B. 实验开始时,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先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
D. 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2.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
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13.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燃着的木条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1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 加入石灰水充分振荡
B.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C.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
D.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1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仰视读数是19毫升,倾出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数是11毫升,则
该同学倾出的液体是()
A. 8毫升
B. 大于8毫升
C. 小于8毫升
D. 无法判断
1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表所示,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B. 乙反应后质量增多,一定是生成物
C. 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一定是催化剂
D. 丁反应后的质量a=48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0分)
17.有下列短语:①坚如磐石;②铁杵磨成针;③蜡炬成灰;④真金不怕火炼;⑤钢花四溅。
其
中可用来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
18.写出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
(1)用量筒量液时,量筒没有放平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没有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口没有和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_____________
(4)倾倒液体标签没有向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外壁有水分没有擦干就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管刷刷洗试管用力过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用物质的名称填空:(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______;
(2)任写一种会污染空气的气体______。
20.某淡黄色固体物质A,点燃后放入盛有某无色气体B的集气瓶中燃烧,看到火焰呈蓝紫色,生
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此气体C的名.称.是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
热,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2)用装置B制氧气,其铁架台的作用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注:白磷与红磷燃烧时的现
象、产物均相同)
(1)甲同学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和烧杯里装进适量水,用手握住集气瓶,若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则气密性良好。
②现集气瓶中有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注:
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③加热粗铜丝,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燃烧主要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已知c=
500mL,a=100mL,若实验非常成功,则b约为______mL.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2)实验反思: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
值大于理论值的是______。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4.如图所示,该实验中有大量的______ 产生,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约占其体积的______ .如果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太少,可能的原因是:(写两条)
(1)______
(2)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_ .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解:A、蚕丝编成哈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青稞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金块制成薄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因为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B、小苏打用于烘焙面包,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氮气用于粮食保护气,是因为氮气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是化学性质。
故选:C。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答案:A
解析:解: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A符合题意;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井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4.答案:C
解析:解:A、加热氧化汞,氧化汞反应生成汞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加热氯酸钾,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气与镁、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故A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B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
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旨意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认真观察,并会对实验进行描述。
①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使石蜡熔化,所以①正确;
②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有水雾产生,所以②正确;
③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外焰温度最高,所以③正确;
④蜡烛是先熔化后燃烧,所以④正确;
⑤蜡烛熄灭时冒白烟,不是白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所以⑤错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是猜想与预测环节.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
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
3故选:A。
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析:解:A、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可以加快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一种催化剂可能催化多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参与了反应,但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故B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正确;
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所以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用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方案不可行.
B、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是空气;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C、氧气能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带火星的木条在二氧化碳、空气中都会熄灭,不能鉴别,故方案不可行.
D、根据A、B选项的分析,综合运用燃着的木条和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鉴别,但方案不如B选项简单.故选B.
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要充分利用所涉及气体的性质,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验满操作即可解答,注意与检验二氧化碳区分。
A.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只要集气瓶中含有二氧化碳,滴入澄清石灰水就会变浑浊,不能用来验满二氧化碳,错误;
B.二氧化碳本身不会燃烧,它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正确;
C.二氧化碳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先进入瓶中的二氧化碳会沉到瓶的底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内部是不会检验到二氧化碳是否满到可以逸出瓶口,错误。
D.只要集气瓶中含有二氧化碳,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就会变红,不能用来验满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实际比19mL大,假设为20mL,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实际小于11mL,假设为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20mL−10mL=10mL,大于8mL.
故选B.
根据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俯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考虑本题.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6.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4g−0g=6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2g−10g=32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4g+10g+1g+16g=42g+1g+ag,a=48。
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有64克参加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反应后质量增多,一定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a=48,丁反应后的质量为48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答案:①;④;②;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①坚如磐石属于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②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③蜡炬成灰指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④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⑤钢花四溅描述的是燃烧的现象。
故答案为:①;④;②;③;⑤。
18.答案:(1)造成测量误差;
(2)造成药液污染且玷污桌面;
(3)造成药液外流;
(4)造成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5)造成试管破裂;
(6)造成试管底部破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1)用量筒量液时,量筒没有放平稳会造成测量误差,故答案为:造成测量误差;
(2)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防止药液污染且玷污桌面,故答案为:造成药液污染且玷污桌面;
(3)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口没有和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会造成药液外流,故答案为:造成药液外流;
(4)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没向着手心,残留的液体流下来接触标签后,会腐蚀标签,故答案为:造成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5)试管外壁有水分没有擦干就直接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而造成试管破裂,故答案为:造成试管破裂;
(6)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可能会造成试管底部破裂,故答案为:造成试管底部破裂。
19.答案:(1)氮气;
(2)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和污染,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和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空气中的成分以氧气、氮气为主,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其它气体和杂质占大约占1%,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氮气;故填:氮气;
(2)造成污染空气的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故填: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
20.答案: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
解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硫是黄色的固体,在氧气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C是二氧化硫。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
21.答案:O2Fe Fe3O4CO2
解析:解: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固体C,所以A有助燃性,A是氧气,结合常见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可知,B是铁,C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O2,B是Fe,C是Fe3O4,D是CO2.
故答案为:O2,Fe,Fe3O4,CO2(名称也可).
根据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了一种黑色的固体C,所以A有助燃性,A是氧气,结合常见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可知,B是铁,C是四氧化三铁,然后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A 用于固定和支持试管2KMnO4− △
K2MnO4+MnO2+O2↑a、c
解析: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A;
(2)制取氧气时,铁架台的作用是用于固定和夹持试管;B图中试管口塞有棉花,故采用高锰酸钾加
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MnO2+O2↑;
(3)用装置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故b错误;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c正确;故选:a、c;
故答案为:(1)A;
(2)用于固定和支持试管;2KMnO
4
−
△
K2MnO4+MnO2+O2↑;
(3)a、c。
(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2)根据铁架台的作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反应装置进行分析;
(3)根据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答案:剧烈燃烧,产生白烟P+O
2
→
点燃
P2O5180 先下降,后上升 B
解析:解:③燃烧主要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 +O 2→点燃
P 2O 5 。
④若实验非常成功,则b 约为:(500mL −100mL)×15+100mL =180mL ;
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导致液面下降,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导致液面上升,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
(2)A.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装置,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用红磷代替白磷不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剧烈燃烧,产生白烟;P +O 2→点燃P 2O 5
; 180;先下降,后上升; B 。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4.答案:白烟;五分之一;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4P +5O 2 点燃 ̲̲̲̲̲̲̲̲ 2P 2O 5
解析: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由于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容积的五分之一,若达不到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或没有等到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等原因造成的;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故填:白烟;五分之一;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4P +5O 2 点燃
̲̲̲̲̲̲̲̲ 2P 2O 5.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装置的特点、实验注意事项等,分析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能有: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等.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