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谨慎性原则要求()。

[a]从会计确认方面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

[b]从会计计量方面来说,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数额

[c]从会计报告方面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给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个性是应报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答案:d

【相关阅读】

谨慎性原则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应用,其最根本的依据是不确定性。那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即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上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源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确定性。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本身就是一种会计假设,虽然这是必需并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其不确定性。例如货币计量假设,其隐含了币值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但实际是不可能到达的。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也有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要超多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务必做些假定。例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就有其不确定性,在实务中实际上是假定它是合理而且确定的,并据此计提折旧。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第二个依据是,为了抵消企业管理人员和投资者的过分乐观,谨慎的倾向是必要的。这种观念能够追溯至19世纪。当时的会计人员采用稳健主义的观念,是

因为业主及经理们对自我的企业总是持乐观态度,并有可能将这种乐观态度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迫于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为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人员采用稳健主义来抵消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乐观情绪。一般来说,会计人员能够得到的会计信息比其能够传递给报表使用者的信息要多得多,因此,会计人员应试图权衡这些信息和其中的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恰当的估价来带给信息,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全面地预计到企业面临的风险,减少盲目的乐观。

谨慎性原则的再一个依据是,对于企业来说,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比低估它们更加危险,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企业资产不实、虚盈实亏,使企业做出错误而不是稳健的经营决策,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以后的亏损、资金周转困难、缩小生产规模,甚至破产。从这个角度看,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资本维持,即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相对于货币资本维护,谨慎性原则更强调实物资本维护,即只有在企业消耗掉的实物资产能够得到补偿后,才能确认收益,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应以重置成本而不是历史成本来计量。这种概念强调应维护的是企业的实际生产潜力,因此,谨慎性原则对于提高企业的生存、竞争潜力有着重要的现实好处。

二、谨慎性原则的缺陷

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谨慎性原则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必须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所以它只是处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并不太好的方法,在最坏的状况下,它会导致会计数据失真。

其次,谨慎性原则的另一论据是会计人员应对可能的风险做出恰当的估价来带给信息,使报表使用者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对风险做出决定和估计,但会计人员的职责应是客观反映,这种主观决定不应由会计人员来承担,会计人员应做的是带给适当的信息,由报表使用者来做出他们自我对风险的决定和估计。由此可见,谨慎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并非无懈可击。然而,处于各种原因,谨慎性原则的观点长期以来一向都在影响着会计实务,会计上的许多处理方法都渗入了谨慎性原则的概念,有的甚至以谨慎性原则作为论证。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广泛应用,但仍有很多缺陷,受到很多的指责:

(1)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可能的状况下,少计资产、收入,多计成本、费用,由此可能会引起下期的利润偏高。前期的稳健可能会导致后期的不稳健,这是谨慎性原则自身很难解决的矛盾。

(2)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会计的真实客观性有必须的影响。客观性要求对于经济业务的核算应当不偏不依,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资料,而不受主观意念的支配。如若不一样的会计人员独立地对同一个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得到实质上相同的

结果,则其所做的会计处理能够认为是客观的、可检验的。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可能的风险做出估计并计量,则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念,不一样的会计人员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样就削弱了核算的真实。客观性。

(3)谨慎性原则影响了经济信息的充分反映。会计核算应充分反映会计主体的重要经济信息,而不应隐瞒或掩饰任何会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事项。谨慎性原则要求确认可能的费用与损失,却无视可能的收入与利润,虽说是处于稳健的思考,但终究没有做到充分反映。

(4)谨慎性原则中的某些处理方法,对会计的一贯性与可比性也有影响。如用于存货与短期投资期末计价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于期末价值是成本与市价两个计价基础交替使用,在计量上是没有一致性的,从而也影响到其可比性。

由此能够看出,谨慎性原则有可能对很多其他的会计原则构成威胁,从而影响会计报表和数据的有用性,甚至会成为建立秘密准备的理论依据,因此,谨慎性原则应恰当运用。如果滥用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将按照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方面谨慎稳健的资料。

(1)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中,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合理稳妥的基础上。例如,《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中规定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体现了谨慎性。如果企业的某项支出不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或者某项资产其内涵的未来经济利益已不复存在,将不会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人,就不应将其确认为资产,以避免虚计资产。对于不贴合资产定义的各项财产,《制度》规定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避免了夸大资产,另一方面确认了可能的损失。

相对于资产确认的严格而言:负债确认则宽松的多,例如或有事项的确认。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企业承担的金额能可靠计量的现时义务,并且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时,企业就应将其确认为负债。那里的很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等于95%。而与此相对应的,如果该负债预期可获得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那里的基本确定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这种资产与负债明显的不对等确认,正是谨慎性原则多计负债、少计资产的明显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